从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透视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

2022-09-14

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是是实现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提高的基础条件。对于听力能力的培养方式、技巧及教法的研究已成为现今教育工作者、语言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认知结构作为学习者已有的整体知识结构体系, 其激活以及调用的途径和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听力过程的顺利进行, 因此以认知结构“可利用性”为理论支撑的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意义明显。

1 认知结构综述

对于认知结构, 不同的认知心理学家持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布鲁纳从主体对信息处理过程的角度, 用“编码系统”来描述认知结构, 认为认知结构是知识的有组织结构, 它们以编码系统式的结构结合在一起。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着重强调了认知结构的地位。而奥苏贝尔则从对学习过程分类研究的角度, 具体化地解释认知结构。他认为,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再现形式, 是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内在条件之一, 也是学习的结果[1]。从广义上讲, 认知结构是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狭义而言, 它是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2]。因此在语言教学中, 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体系。

原有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三个变量, 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作为认知结构的三大变量之一, “可利用性”为教学资料的选择、教法的组织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概念, 它是学生进行同化学习的重要变量。如果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对新的学习能起固定作用或所提供的联系愈多, 则说明他的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愈强, 愈能导致同化学习。反之, 学生认知结构中无相应的能起固定作用或与新知识发生联系的知识, 或者只有一些肤浅的不完全适合同化新知识的知识, 就将出现不适当的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3]。

因此, 在听力活动中, 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能够同化新知识的、可利用的概念越多、越接近新的知识点, 就越容易对材料的主题和细节做出对应的预测, 认知同化顺利完成, 理解力高效提升。

2 加强对认知结构中“可利用性”变量的控制, 注重听力训练时各类知识的巩固和引入

当听力理解发生时, 所获取的新信息如果与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概念相匹配或者接近, 新信息将迅速被同化吸收, 人们对语言的理解过程就会加快并最终促成成功的理解。反之, 如果已有认知体系与新知识不完全适合, 人们对语言的理解过程就会受到阻碍。因此老师运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和资料, 对知识进行适当的铺垫, 可促进迁移。

2.1 语言知识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与听力理解

在听力理解的初级阶段教师应特别注重提高认知结构“可利用性”, 积极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可被及时利用的语言知识系统, 包括: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词汇量, 既要注意单词的读音 (既要重视音标也要关注重音) 和多种解释, 同时注意重点单词的固定搭配等, 促使听力理解发生时语言知识点的顺利消化。

如下例所示:

W:I want to open a savings account, sir.What is the proper procedure?

M:First, you fill out the application form and then we'll issue you a passbook.

Q: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people?

如果学生可被利用的词汇认知结构丰富、巩固, 在理解了“open a savings account”这个关键词组的意思为 (银行) 开户, 即使未能听全对话, 答案也能呼之欲出。

再如, 不少的听力材料里会出现“should (not) have done need (not) have done”的情态动词构建的句子, 这样的试题与其说是考听力不如说是对于语法点的测试。

2.2 背景知识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与听力理解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积累具有“可利用性”的文化背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人文背景认知体系的掌握, 有助于理解预期的建立。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 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 真正地领会作者的意图。实际上, 听力过程可被认为是一个在一定语境下对所听内容不断解释的过程, 即所听信息在得到语言认知的同化后, 进一步与背景体系融合, 先期做出预测, 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因此, 听力理解实质上是文化背景知识、语境和语言知识本身综合作用的产物, 缺少任何一个部分, 理解将是失败和不完整的。

以《创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4], 本教材每个章节都有一个主题, 当学生接触到某一主题时, 头脑中自然而然展开对此主题的联想。当听力过程发生时, 用以同化新知识的背景信息会帮助听力理解的顺利进行, 并不断反馈, 印证预测的对应性。如第一单元以“college”为主题, 其中第三部分“Focus Listening”的第二篇短文更是基于“哈佛大学”的介绍, 因此, 如果学生事先积累了对于“哈佛大学”校史、人文文化等的了解, 本部分解题自然会轻松自如, 游刃有余。

2.3 篇章知识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与听力理解

篇章知识认知结构在于听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不同体裁的文章固然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叙述顺序, 其开头结尾的侧重点也必然不同, 而相同体裁的文章具有大体相同的语篇结构。因此, 听力课教师在谈及某一个文章体裁时, 应对此做出简单的分析概括, 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语篇和修辞等的分析体系, 提高篇章知识结构的“可利用性”, 那么在学生听取文章材料时, 必然会在记忆中唤起与所听语篇形式相近或一致的“旧语篇”, 并促使旧语篇迅速同化新的知识, 作出正确解读。

比如, 对于某一事物的说明一般会由定义开头, 注重阐述其特点或用途;而如是对某一现象、问题的争论, 则会从现象入手, 分析比较不同的观点。在这其中, 转折词, 如“however、whereas、yet、but”之类, 在其后所做的论述常常会成为考查的要点和难点。如是新闻, 其发展方式一般为导语 (概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加上细节。再如, 所听文章如果为一笑话或者谚语故事, 其画龙点睛之处多在结尾, 即为考点所在。

3 启示

英语教学作为长期而系统过程, 各门课程的开设和讲解应相辅相成。听力课教师在组织教学中, 应树立整体意识, 联合其他科目教师 (特别是综合英语课程以及语法课程的授课教师) , 加强学生各方面认知能力的培养, 完善“可利用性”认知结构。

教师需要具备对于听力材料中重要语言知识点的敏锐视角, 特别是习语的惯用法, 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意义学习, 学会单词分类记忆和联想记忆;巩固语法系统, 对于常考的语法点做出专门的点拨和归纳, 如分词、倒装结构, 虚拟语气、情态动词都是听力中常常出现的测试陷阱;帮助学生掌握爆破、弱读、连读、停顿、节奏、意群等语音的微技能, 揣摩说话人意图, 消除歧义。

听力课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该注重背景知识的引入和巩固, 并且引导学生重视课外相关知识的积累。同时, 文化元素与语言知识点整合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 引导学生掌握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章体裁及相关的修辞等, 并且保持对其的敏锐洞察力, 听力理解也将事半功倍, 成效斐然。

交际是一个双向过程, 在过程不仅要求交际双方具有说的能力, 而且具有理解对方谈话内容的能力, 即听的能力[6]。以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为原则, 恰当选取听力练习的资料并采用适合学生认知体系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善用资料、组织教学, 为新的意义学习提供了固定点, 帮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存和人生经验顺利保证听力活动的顺利进行, 促使听力能力的较快提高, 从而促进语言其他能力的综合提升。

摘要:“听”是理解的前提, 是交际的基础。听力过程是知识体系不断同化、吸收、理解的复杂过程。在听力活动中, 重视可利用性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以及语篇知识等认知结构的巩固和激活, 能促进听力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听力能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孝华.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7 (1) .

[2] 何静.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03 (7) .

[3] 永春.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蒙汉”双语教学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1) .

[4] 王大伟.创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 尹晓琴, 陈晓云.图式理论与听力策略的实验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32) .

[6] 雷海鹏.加强听说训练,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 (1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新医改背景下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探讨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