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三公预算分析

2022-10-28

第一篇:外交部三公预算分析

外交部最高法等4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

外交部、最高法等4部门为首次公开 国家体育总局因两大赛事出国费用高 另外——多个部门今年不打算买车

昨天,中央各部门开始集体“晒预算”。其中,“三公”经费预算最受关注。《法制晚报》记者发现,在抢先晒出预算单的部门中,最高法、外交部等的公车购置费为零。

首次

外交部等4部门首晒“三公”

由于去年外交部、国务院侨务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及最高法并未公布“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使得昨日这4个部门的“三公”经费首次公开更受关注。

对于以往只晒部门预算,未公开“三公”经费的情况,2011年,外交部有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公布的原因系“三公”经费中有一些涉密信息。

此次,外交部公布的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11324.4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9605.8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410.94万元,无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接待费307.70万元。

同样是首次公开部门“三公”经费的最高法,今年的“三公”预算数除了比去年执行数压减12%,公车购置费也从去年支出的82万元变为今年的零预算。

公车

至少20多部门该项购置费为零

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绝大多数部门的公车费用有所削减,且今年有更多的部门将公车购置费和公车运行费分开公布。

比如交通运输部,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数比去年压减了24%,其中今年安排公车购置费505.73万元,比去年预算减少1098万元;公车运行费6034.17,比去年预算少1056.65万元。

另外,有不少部门2014年公车购置费用为零,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最高法等至少20多个部门。

但尽管如此,公车费用依旧占据着“大头”,公车运行费依旧“烧钱”不少。根据公布的数据,2014年公车费用预算中,公车购置费为6.63亿,公车运行费却是34.64亿。在部门“三公”经费中,中国人民银行公车购置费为60万元,可是公车运行费却为1.974亿。

公车购置费为零的单位(部分)

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最高法国务院侨办、发改委、国资委住建部、农业部、商务部三峡办、粮食局

中国作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国土资源部、文化部

科技部、社保基金理事会

中国工程院、保监会、国家地震局

出国

国家体育总局预算高因有索契、仁川两大赛事

记者注意到,在被晒出的预算单中,因公出国(境)费用一项最高的当数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其该笔预算数达到了2.09亿元,同时高于其2013年预算的1.88亿元。

国家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支出主要用于支付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适应性训练、进行友好体育交流以及体育援助等事项的开支,而邀请外来体能专家等开支则计算在公务接待内。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预算报告,2014年因公出国(境)预算增加主要是加入了索契冬奥会和仁川亚运会参赛的相关预算,但预算报告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出国团组数量和人数。

根据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决算数据,当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境)经费总额为1.87亿元,共有1120个团组11489人次出国或出境。这样计算下来,每人次约1.63万元。

也有些部门因公出国费用有所增加,比如,审计署今年因公出国(境)费预算安排1157万元,比上年增加540万元。

对此审计署表示,主要原因是今年起审计署担任世界审计组织主席国,新增一些必须出国参加的会议和工作;另外,对驻外使领馆和中资机构的审计将增加,由此也带来出国费用预算的增加。

公务接待

各部委间预算“落差”大

在公务接待费方面,今年有多个部门对该笔预算进行了压缩。社保基金会由原来的65万下降到今年的12.76万元;发改委的接待费预算由2013年的608万元,减少到2014年的575万元;科技部接待费预算由2013年的1566.84万元降至1148.81万元;环保部从669.82万元砍到330.9万元。

尽管如此,部委之间的公务接待费绝对数额相差还是很大。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的公务接待费预算为1.574亿元,与2013年预算数相同;2014年农业部接待费预算在2000万元以上;科技部、工信部、民航局均超过1000万元;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委在500万元左右;住建部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13.95万元。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住建部的公务接待费是国务院各部委中最少的。对此住建部表示,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与2013年预算数持平,主要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确保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只减不增。

追问1

全国总工会“三公”经费为何为零?

今年,全国总工会的三公经费预算为零,而这一数字也从2011年保持至今。

根据预算报告的解释,由于财政对全国总工会没有行政经费补助,全国总工会三公经费支出由全国总工会自有经费承担。因此,全国总工会财政预算中的三公经费为零。

追问2

“三公”经费缩减一定就好吗?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公”经费包括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及公车维护费。孙玉栋指出,一些不专业的解读,把“三公”经费等同于公款吃喝,或公车私用,“这就使它蒙上了一层阴影,似乎这个费用就是有问题,其实不是”。

三公经费是维持部门履职的必要支出。在孙玉栋看来,现在有一些部门在公布“三公经费”时,某些费用低得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其实三公经费并不一定是越少越好,需要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

“因为这里有一些公务性费用是必须发生的。”孙玉栋进一步说明,比如外事费用,比如有一些单位间的交流是必要的。只不过大家过去对它有意见是因为它的高标准,有一些压缩空间。三公经费我们要关注它的合理性,而不是说这个项目可以直接取消。

追问3

为何公车费压缩有限?

喊了多年公车改革,为什么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仍占大头,而且压缩得有限呢?

第二篇:2014最新时政热点:外交部首次“晒”三公经费 无公务用车购置费

湛江中公教育

2014最新时政热点:外交部首次“晒”三公经费 无公务用车购置费

昨天,外交部公布了2014年部门预算的主要数据,同时公布了三公经费情况。这是近年来各中央部门预算透明的进程中,外交部首次“晒”出自己的“三公”经费。2014年外交部“三公”经费预算数11324.4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9605.8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410.94万元,无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接待费307.70万元。以往,外交部虽然公开部门预算,但未公开过“三公”经费情况。2011年,外交部有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外交部未公布的原因是“三公”经费中有一些涉密信息。

因公出国

环保部去年少花钱 今年预算就高不就低

截至昨天22时,根据北青报记者统计的已公布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中,国家体育总局因为运动员参赛训练等缘故,财政拨款的因公出国(境)费用最高。此外,环保部、商务部等部门2013年的预算执行数比预算数减少很多,但2014年预算却仍按较高数额编制。

国家体育总局因公出国费用最高

在北青报记者统计的中央部门中,国家体育总局因公出国(境)费用最高,2014年的预算数达到2.09亿元,这一数字高于2013年预算的1.88亿元。国家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支出主要用于支付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适应性训练、进行友好体育交流以及体育援助等事项的开支,而邀请外来体能专家等开支则计算在公务接待内。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预算报告,2014年因公出国(境)预算增加主要是加入了索契冬奥会和仁川亚运会参赛的相关预算,但预算报告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出国团组数量和人数。

根据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决算数据,当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境)经费总额为1.87亿元,当年共有1120个团组11489人次出国或出境,这样计算下来,每人次约1.63万元。

环保部商务部出国经费没花完

昨日公布的中央部门预算中,北青报记者发现,一些部门2013年的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远高于预算执行数,这也意味着一些预算经费没花掉。

以环保部为例,2013年环保部因公出国(境)预算为1268万元,但2013年的预算执行数只有867.66万元,出现了较大差距。出现类似情况的还有商务部,2013年因公出国(境)预算为5315.2万元,但实际执行仅为3177.77万元。此外,首次公布部门预算的侨务办公室2013年因公出国(境)预算为957万元,但实际执行数是188.72万元。

尽管预算执行数远低于预算数,但在编制2014年预算中,上述三个部门仍然报出了较高的因公出国(境)支出预算,三个部门的2014年因公出国(境)经费仍然按照2013年预算数编制。

湛江中公教育

这样的编制方式一定程度上导致2014年中央本级的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数虽然低于2013年预算数,但高于2013年的预算执行数。根据财政部的消息,2014年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数总额19.76亿元,比2013年初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数减少1.6亿元,但比2013年预算执行数增加了2.84亿元。

公务用车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今年花3700万买车

昨日公布的2014年中央本级预算中,三公经费中的公务用车支出按照购置费和运行费加以区分,在北青报记者统计的部门中,超过半数部门不再使用财政拨款购置公务用车。而在有统计的部门中,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购置费最高,达到3760万元,这一数字较去年还有小幅增加。

半数以上部门今年不买公车

昨日中央部门公布的2014年三公预算中,由于对公务用车的购置费用和运行费用加以区分,因此北青报记者发现,超过半数的部门公务用车购置费已经为零。

去年年底,中央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采用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公务用车问题。在公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少部门已经不再使用财政拨款购置公务用车。这也使得公务用车费用整体上有小幅降低,2014年公务用车预算较2013年预算减少了2.72亿元,较2013年预算执行数也减少了1.26亿元。

在大部分部门中,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占公务用车开支比例较低,以公务用车费用最高的税务总局及税务系统为例,公务用车运行费超过10亿元,购置费用仅2亿元。

国管局五年三公 公车占大头

2014年预算中,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费用达4234.27万元,其中3760.07万元用于购置新车。北青报记者统计从2011年至今的三公经费数据发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三公经费历年都维持在3000万元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公务用车费用。

根据部门的预算报告,公务用车购置费主要用于中央国家机关78个部门的公务用车配备、更新支出。2011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部门决算显示,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3891.07万元。决算报告解释称,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购置车辆128辆,其中部级干部专车124辆,一般公务用车4辆。3891.07万元的数字,比2010年减少了108.93万元,同比降低2.72%。

去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开支的预算执行数为3873.22万元,其中3741.45万元用于购置新车。根据预算报告的解释,部级干部专车119辆,均价30.08万元;一般公务用车9辆,均价17.98万元。与2012年相比,2013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加526.01万元,主要原因是政府换届后部级干部专车配备更新数量有所增加。

全国总工会三公经费自行负担

今年,全国总工会的三公经费预算为零,而这一数字也从2011年保持至今。是不是全国总工会没有三公经费开支呢?

湛江中公教育

根据预算报告的解释,由于财政对全国总工会没有行政经费补助,全国总工会三公经费支出由全国总工会自有经费承担。因此,全国总工会财政预算中的三公经费为零。

公务接待

多数小幅下降 部分与去年持平

2012年中国铁建业务接待费8.37亿元,2013年年报中“业务接待费”却被清零。近日,“接待费”成为热门话题。

北京青年报记者观察,昨天公布预算的各中央部门,多数部门的公务接待费预算有所下降,其中以小幅下降居多,部分部门的接待费与去年持平。

国税总局削减2亿元接待费

据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位居公务接待费预算前三名。

国家税务总局的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39431.44万元,尽管已经比2013年预算数减少了20000多万元,但由于基数过大,仍然位居榜首。由于国税总局属于垂直管理单位,下辖各省市国税局系统,所以公务接待费数额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其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6804.94万元,比2013年预算减少756.1万元。中科院解释为,认真贯彻厉行节约的相关精神,进一步压缩业务接待费支出预算。

对于庞大的公务接待费基数,中科院曾于2011年介绍,中科院公务接待费包括内宾的公务接待和外宾的公务接待。由于国际科技合作交往比较频繁,外宾公务接待费较大。

住建部预算仅13.95万元 农业部超2000万元

多数部门对公务接待费进行了压缩。发改委的接待费预算由2013年的608万元,减少到2014年的575万元;科技部接待费预算由2013年的1566.84万元降至1148.81万元;环保部从669.82万元砍到330.9万元。

不过,部委之间的接待费绝对数额相差很大。农业部接待费预算在2000万元以上,科技部、工信部均超过1000万元,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委在500万元左右,住建部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13.95万元。

根据北青报记者查询到的结果,住建部的公务接待费是国务院各部委中最少的。住建部解释,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与2013年预算数持平,主要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确保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只减不增。

个别部门接待费增加

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有部分部门的接待费预算不增不减,与去年持平。这些部门有中央民委、财政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安监局、旅游局、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等。

湛江中公教育

不过也有个别部门接待费增长。中国工程院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24万元,比2013年预算数增加18万元,原因是在华国际会议外事接待一次性工作任务增加。

对话

三公支出标准制定 应该有公众参与 对话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蒋洪

北青报:此前公布三公,不少部门都会把出国团组的数量、人次,以及部门有多少辆车,这一年新买了多少辆车都公布出来。今年公布这些信息的部门少了很多,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蒋洪:根据我的了解,以前公布这些信息的部门也不多,因此我还不能说这是不是一种退步。但确实在一些预算中,由于信息缺乏,导致公众没有依据去判断预算是否合理,比如这个部门有多少人,这份预算包括了哪些子部门等。

北青报:从数据上来看,今年的三公经费下降了大约10%,但似乎各地还是不断出现大吃大喝的问题。

蒋洪:最近一段时间,从上到下采取了一些措施,短期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能否坚持下去,我们还要拭目以待。吃吃喝喝这种现象,跟现在的制度运行方式有关系。因为我们是从上到下来分配资源的。

北青报:那您认为,三公经费减少有实际意义吗?或者说,三公经费是不是越少越好? 蒋洪:老百姓并不是反对三公经费,而是反对三公支出中过度的、不必要的支出。必要的支出大家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它表现为吃吃喝喝这种形式,但工作餐这种还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涉及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三公消费,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过度的。有些人可能觉得一顿饭3000块已经很节俭了,不算多,但老百姓可能觉得很过分。

北青报:这似乎不太好判断。

蒋洪:问题在于合理的标准如何制定。生活水平差的人可能标准就低一些,生活水平高的人标准就高一些,应该有公开的讨论。这也是管理预算的重要问题。不仅是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有民主决策、要有公众参与,从制定支出标准这儿开始,就要有民主决策。

本版文/本报记者 罗丹阳 关庆丰 制图/陈波 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排名 出国

体育总局20910.92 外交部9605.80 中科院9411.52 商务部5315.2 农业部4913.82 贸促会4208.98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3584.86

湛江中公教育

工信部3177.28 财政部2691.26 发改委2480.08 公车

税务总局136427.46 质检总局26981.78 气象局15360.44 农业部11246.7 水利部7982.75 统计局6655.08 交通部6539.9 中科院5508.35 民航局4855.71 安监总局4721.25 接待

税务总局39431.44 质检总局7401.58 中科院6804.94 气象局2914.12 统计局2534.94 农业部2460.71 民航局1829.01 国家民委1450.84 全国友协1202.8 物资储备局1187.21 单位:万元

第三篇: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报告

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第一部分 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概况

一、部门主要职责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部门预算表

一、2018年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二、2018年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分单位)

三、2018年部门收入预算总表

四、2018年部门支出预算总表

五、2018年部门支出预算总表(按功能科目)

六、2018年部门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七、2018年部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明细表(按功能科目)

八、2018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九、2018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

十、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按经济分类预算表 十

一、2018年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预算支出表 十

二、2018年部门(政府性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十三、2018年部门(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十四、2018年部门项目支出预算表 十

五、2018年部门政府采购支出预算表 十

六、2018年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支出预算表

十七、2018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十

八、2018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预算表(分单位)

十九、2018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机关运行经费明细表 二

十、2018年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目标情况表 第三部分 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概况

一、主要职责

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市科协由市委领导。其机关的主要职责是:

1、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繁荣学术园地,促进学科发展和知识创新。

2、按照国家有关科普工作的法律、方针、规划,在市政府科学技术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拟订全市科普工作的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推广先进技术;指导科普设施、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指导科普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评选、表彰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和科普工作者。

3、全心全意为科学工作者服务,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评选、表彰、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4、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与港、澳、台科技界的交往与联系;加强与海外科学技术团体、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民间交往与联系。

5、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6、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等任务。

7、负责对所属市级学会、科技类社会团体进行监督管理;对区、县(市)科协和基层科协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8、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鞍山科技馆主要职责

1.开展常设展览等公共科普展教项目(不含非科普公共服务的体验项目)免费对外开放,包括各项科普展品、定时演示服务。

2. 开展科普讲座、科普论坛、科普巡展等活动,包括“科学伴我成长”等系列科普活动、科普工作室的实验培训等活动。

3.开展年度计划内的科普临展活动,主要包括列入年度科普工作任务内的辽宁省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科普大篷车下乡进校园活动以及在本馆举办的公益性科普临展。

4.开展体现基本科普公共服务的相关辅导、科技教育活动,以及卫生、寄存、参观指引材料等基本服务。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纳入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

1.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本级

2.鞍山科技馆

第二部分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部门预算公开表 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表

第三部分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收支预算情况的总体说明

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收入包括是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住房保障支出。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单位2018年收支总预算1011.24万元。 收入预算增减情况。2018年,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单位部门收入预算1011.24万元,比上年减少48.96万元,减少

4%,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011.24万元,同比减少48.96 万元,减少4%;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减少3.41万元;二科学技术普及支出增加44.67万元;三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减少94.88万元;四是住房保障支出增加4.66万元。

支出预算增减情况。2018年,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单位部门预算总支出1011.24万元,同比减少支出48.96万元,减少4 %,其中:基本支出减少13.96万元,减少1%;项目支出减少35万元,减少3%。减少支出的主要原因:一是 离退休经费减少;二是科学技术普及支出减少。

二、关于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说明

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单位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1011.24万元,收入预算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1011.24万元,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具体包括:当年财政拨款收入1011.24万元,按功能支出包括:公共服务支出167.6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3.5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2.86万元;按经济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555.69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12.01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54.13万元,项目支出289.41万元。 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增减情况。2018年,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单位部门财政拨款收入预算1011.24万元,比上年减少48.96万元,减少4%。财政拨款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一般

公共服务支出减少3.41万元;二科学技术普及支出增加44.67万元;三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减少94.88万元;四是住房保障支出增加4.66万元。

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增减情况。2018年,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单位财政拨款支出1011.24万元,同比减少支出48.96万元,减少4 %,其中:其中:基本支出减少13.96万元,减少1%;项目支出减少35万元,减少3%。减少支出的主要原因:一是 离退休经费减少;二是科学技术普及支出减少。

三、关于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说明

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单位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721.83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555.69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12.01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54.13万元。

人员经费555.69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含购房补贴、在职个人取暖费等)、奖金、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缴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住房公积金、其他社会保障缴费和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等。

商品和服务支出112.01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办公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

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和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等。

四、关于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数19.53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费18.3万元、公务接待费1.23万元、国公出国(境)费用 0万元。2018年预算数比2017年预算数减少0.3万元,其中主要是公务用车运行费减少0.2万元、公务接待费减少0.1万元。主要是 减少公务用车出车次数,减少公务接待次数 。

五、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情况

2018年市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机关运行经费预算为53.41万元。

(二)政府采购情况

2018年政府采购预算拨款52.3万元,其中:购置设备及制服等 2.9万元。

(三)政府购买服务情况

2018年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拨款0万元,其中:0万元。

(四)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止2017年12月,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单位共有车辆3辆,其中:部级领导干部用车0辆、一般公务用车2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其他用车1辆。

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有通用设备0台(套),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专业设备0台(套)。

(五)预算绩效情况

2018年项目支出单项没有在200万元以上的,所以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为零,无绩效考核支出项目。

(五)预算公开表数据中没有数据的情况说明

2018年预算中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购买服务支出、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项目支出单项也没有在200万元以上的,因此“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支出预算明细表”、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购买服务支出、“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明细表、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目标情况表”五张表中没有数据。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以下内容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说明)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3.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4. 机关运行经费:是指各部门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护费、专用材

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办公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5.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指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规章或者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规定所收取的各项收费收入。

6.政府性基金收入:反映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经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以及参照政府性基金管理或纳入基金预算、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资金。

7.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外的收入。

8.“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9.公共安全支出(类)公安(款)其他公安支出(项):反映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其他用于公安方面的支出。

10.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反映实行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费。 11.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事业单位离退休(项):反映实行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费。

12.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行政运行(项):反映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 13.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事业运行(项):反映用于农业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事业单位设施、系统运行与资产维护等方面的支出。

14.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其他林业支出(项):反映上述项目以外其他用于林业方面的支出。

15.住房保障(类)住房改革(款)住房公积金(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16.住房保障(类)住房改革(款)购房补贴(项):反映按房改政策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向符合条件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军队(含武警)向转役复员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的补贴。

第四篇:2016三公经费预算增加原因

2016年度“三公”经费预算增加原因

2015 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0万元,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2万元,因中心成立于2014年8月,增加的原因是2014年10月中心新进人员2名,2016年6月中心新进人员2名暂未预算三公经费。

第五篇:从“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2011-12-28 | 来源: 部绩效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梁玉红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产生的费用。“三公”经费原本是政府预算中的一种行政性支出,是否公开却关系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公开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腐败,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形象。目前“三公”经费公开问题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但从公开情况看,反射出我国公共支出预算效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支出预算的效绩管理。

首先,缺乏对“三公”经费的预算绩效管理。对“三公”经费进行绩效管理属于公共支出的绩效管理范畴,即“三公”经费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从公布的“三公”经费情况看,人们看不出钱是怎么花的?花得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目前“三公”经费的会计核算难以支持其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一些基础性的财务数据。财政预算中没有专门的“三公”经费,“三公”经费分别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中反映。在会计分录编制过程中,这三种经费是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与性质,按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入相关会计科目,有可能放在预算内支出,也可能放在预算外支出,而且即使是放在预算内支出,也可能放入不同的会计科目。

其次,公共支出预算过程缺乏公众参与。从公布的“三公”经费情况来看,人们也看不出预算数据是依据什么而来的?预算是否科学和实事求是?由于以往的行政模式导致信息不畅,公众无法真正参与其中。而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包括了社会效益评价,这就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但公众参与到对预算绩效的评价过程中,前提是需要对预算有细致的了解。国外一些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公开得非常详细,财政报表会具体到以月为单位发布。比如,伦敦市政府2010年11月的预算报表就有50多页,而且附有清晰的目录,哪个职位、哪些工作花了多少钱都能清清楚楚地查到。其实,预算账表越明细越透明,才越有公信力。不要怕暴露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最终提高政府的行政效果。

最后,公共支出预算过程缺乏监督与问责。政府的财政主要来源于公民的税收,了解公共预算信息应该是公民天然的权利,理应让公众知道并能进行有效监督。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算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以实现政府的公信力,保持社会的进步、稳定和发展。我国缺乏公众参与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制度。香港每年财政预算的整个过程都是公开的。从1月份开始,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要把自己的预算报到财政司(这一过程是公开的,有各种各样的民众、团体参与),由财政司汇总平衡后再由立法会来讨论(立法会的讨论也是公开的),是否应该削减或追加某部分的预算,公众可以作为各方利益代表来讨论,整个过程就是公开的过程。另外,我国“谁花钱,谁负责”的相关制度还未形成,对那些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还未纳入问责范畴。

总之,目前我国的“三公”经费等公共支出预算缺乏预算绩效管理,而公开的预算由于通俗性、明细性、可比性不够使得公众难以参与其中,即使是参与其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也难以行监督权,即使是发现了问题,相关的问责制还不够完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

为此,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制度。预算绩效管理最基础性的工作是财务数据的收集利用并对其进行分析。而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核算方法要求比较简单,使得一些行政性支出难以在账上明细地反映出来。从人们普遍关心的“三公”经费来看,由于资金的经济内容或用途不同,其入账方式各不相同。同样是出国,由于出国的目的不同,其入账时分别记录在不同的会计科目。这不利于基础数据的统计,也就难于对其进行绩效分析。政府绩效管理需要更细致的预算数据和更丰富的信息支持,所以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财政预算科目体系。要完善预算科目,明确预算资金使用范围、预算内容,为日后的公共行政性支出的绩效管理做好准备。

二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有效监督是建设绩效财政的保障,但我国的预算监督制度还不完善。在内部监督方面,我国《预算法》中规定了各级权力机关和各级政府对预算活动实行监督的职责、权限以及法律责任,但是在预算监督内容的法律规定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对政府预算活动的事前、事中监督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造成各监督主体实际上不能对政府预算实现有效监控。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指标不够具体,收支分类不尽科学等原因,在客观上给财政部门实行内部预算监督造成许多实际的困难。而人大的监督力度不够,也会造成预算过程流于形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督,很难保证政府预算执行最终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外部监督方面,由于政府审计力量有限,目前还只能有选择性地对少量预算单位进行审计,且很少涉及行政成本效益审计。审计监督职能应该边做边完善,逐步实行预算编制、执行和预算资金管理使用绩效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另外,由于预算各个环节缺乏透明度和公共参与机制,社会监督这一重要的外部监督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公共支出预算的监督不能只靠自律,还必须靠他律,公开就是最有效的监督。发挥社会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所以,要完善包括《预算法》、《审计法》等相关预算绩效中的监督职能与内容,建立预算公开的社会监督制度。

三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问责制度。绩效财政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机制,要求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体现结果导向与公众满意导向。如果只是预算公开而不对资金的滥用或错用行为进行处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除了公开预算之外,还必须健全绩效问责制度,本着“谁用钱、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追踪问责,强化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责任追究。绩效问责不同于行政问责。行政问责强调的是政府无为或错为应该承担的责任,而绩效问责更强调行为的效果或效率。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造成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标准的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应该实行绩效问责,可以进行质询、责令整改、通报批评等方式,对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肆意挥霍浪费国家财产的公职人员,要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给予行政记过或撤职处分,并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发布。把预算绩效问责作为行政问责的核心,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塑造责任政府形象。在绩效问责制度的约束下,绩效理念能够更好地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通过实施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提高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措施,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以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下一篇: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