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2023-05-31

第一篇: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

金融1402 吴芳琴

1406070435

2013年6月2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发表演讲,宣布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王毅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以及“突出互利共赢”“追求公平正义”“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公共产品”“倡导新型义利观”“承担国际责任”等一系列新提法,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了大国外交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新理念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大国外交”,另一个是“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意味着,中国在对外交往中要体现其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气度和作为,要有大的国际担当,要负起大的国际责任,要做出大的国际贡献,包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特色”更为看重。王毅外长认为,“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坚持得到中国人民广泛拥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外交的根基所在。

第二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不干涉别国内政等优良传统,同时要不断对此加以完善、丰富和发展。

第三是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践行平等等特有理念。这些理念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有助于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不断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第四是坚持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的第一要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与其他大国的一个重要不同。中国外交必须紧紧围绕国内发展这个大局,为此营造更为稳定、更加友善的外部环境。

所以中国在进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会存在不少突出的特点: 其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我国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要求。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居二望一”,中国已站到国际舞台的中央,各种世界事务往往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有能力也有意志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发挥更大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塑造周边和国际环境。

其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非只重视“对大国的外交”,其实质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理念、做法和模式。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涵盖刚果、特多、文莱、蒙古等小国,反映的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待小国之道,这本身就具有中国特色。

其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别于历史上及当今一些大国的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精髓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其中,“共赢”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外交理念。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自己不搞也反对别人搞我赢你输、赢者通吃,展现了我国开放、包容、合作的大国姿态。

其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还面临许多牵制和挑战。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外部力量对我国战略防范和牵制的增加,二者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我国日益增长的力量还不足以使我们完全得心应手地应对日益增加的国际挑战。这就需要我国外交运筹帷幄,多方周旋。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非只重视“对大国的外交”,其实质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理念、做法和模式。所以在中国特色外交中,中国有许多坚持的特点,其中“合作共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很重要的一点,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打造全方位的合作共赢国际格局。

中国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中国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以之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抓手,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对接,将“中国梦”与“亚太梦”、“欧洲梦”、“非洲梦”、“拉美梦”以及“阿拉伯复兴”联结起来,打造合作共赢大格局。同时中国倡议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一倡议一经提出即得到域内外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合作、开放、包容特点。

同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中国构建的伙伴关系有三个基本特征,平等性,和平性和包容性。中国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同时中国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力争摆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习近平主席指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不干涉内政而又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和平解决争端。中国坚决反对日本背信弃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坚决反对日本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处理南海问题,中方赞成并倡导“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

最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并践行正确义利观。正确义利观的要义是,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政治上,要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对外援助上,要真正做到弘义融利。

虽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西方大国外交多有不同之处,但也遵循大国外交的基本规律和共同路径,并愿意以开放和包容态度,虚心学习西方大国外交的先进理念与实践。

第二篇:浅论当前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

摘要:外交,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职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作为一个新型大国,中国同其他大国的关系,备受关注。针对新情况,我国对外交工作做出了调整,提出外交工作要建立“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关系是重要舞台”的战略格局。明确提出中国外交中关键之处便是要处理好中国同大国的关系。认清国际外交格局,把握中国外交中的大国关系,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字:国际外交;典型大国关系;新格局 正文:

一、中国国际外交中大国关系的意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际上的新兴大国。但在新形势下,中国国际外交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需处理好同大国,周边和多边的国际政治外交关系。而其中,中国同大国间的国际外交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的关键。

新时代,中国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理念。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2012年5月3日,这一概念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被高调推出,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包括同发达国家中大国的关系,也包括同发展中国家大国的关系。其中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是中国大国关系中的重中之中。

二、几种典型的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在安纳伯格庄园用三句话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这三句话体现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内涵。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说美国经历过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冲击,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方兴未艾的今天,旧的殖民体系、冷战时的集团对抗均已成为历史,谁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多个发展中心逐渐形成,人类共处地球村,利益关系相互交织交融。中美也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双方都承受不起对抗冲突的代价,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中美下定决心,以实际行动打通战略互疑的瓶颈,突破安全困境的桎梏,抛弃零和思维的束缚,避免重蹈大国冲突对抗的历史悲剧,走出一条大国和平共处的新路来。

世界的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全球政治的客观现实。不可能要求不同民族和国家整齐划

一、千篇一律。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无意改变美国,美国也无法改变中国。中美之间要实现和谐相处,唯有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本原则。虽然中美国情差异很大,所走道路也不同,但“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双方不仅可以求同存异,而且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遇到问题时,应该以开诚布公和建设性的态度,通过平等对话寻找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之道。

中美作为世界头两大经济体,同为亚太大国,又都是安理会五常,对国际和地区影响举足轻重。中美应以更宽广的视野,在更大的舞台上,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实现两国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2、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是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上任后的首访国家便是俄罗斯。中俄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国,2013年3月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南非德班举行,习近平主席再次与俄罗斯总统普金会面。而G20峰会正式开始之前,金砖国家领导人当日也在圣彼得堡举行了非正式会晤,习近平主席与普金总统又在这样的场合下再次会面。随后习近平主席又同普金总统在不同的场合下会面。

有分析认为,中俄领导人在国际舞台如此密切的互动,折射出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俄领导人在国际舞台如此亲密地互动说明: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占据优先地位。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关系发展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在发展双边关系和处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我们两国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机会很多。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人文交流基础深厚。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在国家发展蓝图上有很多契合之处。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关系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最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

中俄两国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关系的性质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所以两国关系绝不是结盟关系,也不会走向结盟。但中俄两个大国不结盟,丝毫不影响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加强合作,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共同为世界和平和稳定做出贡献。

3、中日关系

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中日作为毗邻的两个东亚大国,无论哪一方的发展都不能完全排除或无视对方的存在与影响,唯有寻求重大利益与一般利益上的一致性,进而构建和谐的大国关系,才有可能充分实现自身的核心战略利益和获取有形与无形的长远正面效益。从相互影响的角度看,中日两国堪称一个“利益共同体”。中日关系友好和谐、持续发展,不仅是这个“利益共同体”的需要,也是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多极化时代的需要。

然而,由于是东亚邻国,又存在着难以解扣的“历史情结”,中日之间在战略层面上的“不信任”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安全困境”的作用较诸中美关系更形明显。同时,两国又都处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期,中国正在崛起,而日本正在争取成为“正常国家”。经济崛起的中国与政治崛起的日本之间“不信任”与“安全困境”的消极作用,使两国在政治及军事安全领域的战略互信短时间内尚难建立。

在国家层面,中日关系中的“认同危机”反映在两国国民心理上,表现为情绪对立和感情龃龉。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推波助澜,加大了两国民众的感情距离和心理落差,应有的友好求同气氛渐渐为国家利益碰撞的现实所替代。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台湾问题、两国军事力量发展及今后各自战略动向等问题相互交错,使中31关系的复杂性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几乎超越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经济合作日趋密切,政治摩擦接连不断;二是重要性上升,信任感却下降;三是合作与摩擦并存,但双方都努力防止关系的破裂;四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制于中美关系和日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三、大国关系至关重要

当今时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战略日益成为牵动整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外界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也日益强化。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欢迎世界各国参与中国发展,分析中国发展机遇,将不断开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繁荣。

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中,大国外交是关键。无论是同发达国家大国外交关系,还是同发展中国家大国外交关系,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将在国际社会的外交关系中起到榜样作用。正确处理大国关系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并在地区问题中增加合作伙伴,有助于中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增强相互间的信任,降低战略误判的可能性。准确把握大国关系的趋势性变化,深刻认识大国博弈背后的利益诉求,让中国在和平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可金.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J].社会科学.2013(07);

2. 杨洁勉. 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三重历史使命[J].国际展望.2013(01); 3. 时殷弘. 中国新领导与中国外交展望[J]. 读书. 2013(04)

第三篇:论朝核问题解决中的中国与各大国的外交博弈

姓名:刘娜

学号:20102801 院系:政府管理学院2010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内容摘要:随着一轮又一轮六方会谈的召开,六方就朝核问题逐渐达成一致。在维护本国既得利益的同时,各大国为了谋求更多利益展开了一场场大国较量。本文通过三个方面论述朝核问题解决中的大国博弈。第一方面,朝核问题的由来及发展。第二方面,朝核危机背后的中国及各大国之间的较量。第三方面,展望朝核问题的未来。在国际的斡旋与调停下,朝核问题正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不断迈进。

关键词:朝核危机 中国 美国 朝鲜

一、朝核问题的由来及发展

(一)朝核问题的由来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败降,苏美军队分别进入日本占领的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为界进行南北分区占领。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1953年10月签订的《朝美共同防御条约》获得了在韩国无限期驻军权,并于1958年开始在韩部署核武器。美国多次对朝鲜进行核威胁。”①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解决资源短缺和电力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朝鲜开始了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并扬言要对这些设施实行检查。朝鲜方面则反复声明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朝核危机一触即发。

(二)朝核问题的发展 1第一次朝核危机

1993年3月12 日,朝鲜因美国和韩国继续进行“协作精神”联合演习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检查其军事设施,宣布 3个月后退出 1985 年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10月21日朝美签订关于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愿意冻结其核计划。第一次朝核危机暂时结束。 2第二次朝核危机

朝核危机的再度激化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布什政府对朝政策表现出强硬姿态。 ①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从》

(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明确提出不会在克林顿政府原有的基础上恢复与朝鲜的谈判。布什强调朝鲜仍是一个威胁并使用大量冷战语言对朝鲜进行攻击。2002年十月美国总统特使国务卿凯利访朝后指定正在开发核武器。“2002年1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的重油。朝鲜于2002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①2003年1月10日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由此,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

2003年8月27日,中国、朝鲜、日本、韩国、美国、俄国在北京就朝核危机举行了第一轮六方会谈,从而开启了至今七轮的六方会谈。就朝核问题积极斡旋协商。

二、朝核危机背后的中国及各大国较量

自朝鲜宣布已成功进行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中国、韩国、俄国、日本、美国等国也纷纷谴责朝鲜的行为。联合国安理会紧急磋商并通过第1718号决议,宣布对朝鲜实施包括武器和战略物资禁运、冻结金融资产、奢侈品禁运等多项内容的严厉制裁。面对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美国和朝鲜作为朝核危机主要当事国,其矛盾急剧恶化。中、日、俄、韩作为东北亚主要大国其国家利益也随着矛盾的发展而瞬息万变。“朝核问题的真正实质是大国关系。”②朝核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大国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各大国基于本国国家利益积极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就如何解决朝核问题以及怎样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保护世界和平,建立良好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各自提出不同的政策,各大国通过合作与对立展开了背后的较量。 (一)分析朝核危机的影响

1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朝鲜半岛的重要性

东北亚广义上指亚洲东北部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近年来,一些学者将美国也划入东北亚地区,原因是:虽然从地理因素上看美国不是东北亚国家,但美国的一部分领土——阿拉斯加州紧靠着东北亚地区,与东北亚各国存在地缘关系,所以认为美国是“准东北亚国家”。

东北亚是一个多事之区,是全世界冷战遗留下来阴影最严重的地区。这个地 ①② 孟庆义、赵文静、刘会清:《朝鲜半岛:问题与出路》,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第231页。

朴键一:“朝鲜半岛核问题与新世纪中国外交”,《东疆学刊》,2007年第2期,第5 页。 区地缘政治环境错综复杂。“朝鲜半岛更东北亚的热点地区,朝鲜半岛被称为“亚洲的巴尔干半岛”,其地缘政治优势日益凸显。”①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具战略意义的地区,朝鲜半岛扼守东北亚海上交通要塞,海峡以内是战略性海域日本海,是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海军活动的重要区域。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朝鲜半岛位于中日俄三个力量大国的包围之下,对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对朝鲜半岛而言,其地理位置奠定了战略价值的重要性,同时周边大国对这一地区的争夺又进一步提升了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因此,朝鲜作为半岛上的国家其发生核危机,首先不得不提一下朝鲜半岛的重要性。 2朝核危机的影响

第一,影响大国关系的调整以及安全形势的演变。朝核危机的爆发使各个大国不得不把军事安全放在首位,不得不谋求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朝鲜半岛上美国与朝鲜的武装对峙不仅延缓了地区内和平安全机制的形成而且影响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导致地区内国际力量的对比的失衡。中俄美日四大国在东北亚地区利益相互交织又相互制约,不允许任何一个大国在东北亚地区享受排他性的独占优势。但朝核危机促使各大国调整对外政策从而改变目前力量对比的均势。中国作为东北亚的一个历史大国,必须拿出大国姿态斡旋于各大国之间,避免任何一大国在东北亚独占鳌头。朝鲜核危机加速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从而可能导致目前均势的地区战略格局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而且使日本加快走进局势大国之路。朝鲜研发核武器成为日本发展本国军事的借口。如果日本成为军事大国,必将改变东北亚及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及战略平衡。

第三,不利于本地区人民生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朝核危机使东北亚笼罩在紧张的氛围当中,美国和朝鲜作为当事国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在高科技作战的今天,处于后方战场的人民群众并不能被保证安全,人民高度紧张,不能正常生活,朝鲜为研制核武器忽视发展经济,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

第四,阻碍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大业。近年来,南北交流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社会的帮助南北关系一度好转,和平进程有较大程度的进展。“但朝核危机使 ① 金大中:《建设和平与民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173页。 韩国民众担心一旦局势失控,韩国将成为美国的替罪羊而遭受打击因而反对朝鲜开发核武器。这一种形式的出现对朝鲜半岛的民族统一事业构成新的障碍。”①

(二)各大国对朝核危机的基本立场 1第一次朝核危机中各大国的基本立场

朝鲜: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后,朝鲜的基本立场是与美国直接谈判。朝鲜强调,朝核问题的实质是朝鲜同美国的问题。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朝核问题的肇事者是美国,核问题不能用“强权”和“压力”来解决,坚持解决核问题与消除美国的核威胁、朝美改善关系一揽子解决的方针,表明朝鲜不是从核扩散角度看待核问题,而将其看做是可以换取政治、经济、安全好处的筹码来讨价还价。 美国:在朝核危机爆发后,美国持有的政策分为双边谈判、组建国际联盟、经济制裁、军事打击等多种类型。美国是始终保留采取军事手段的权利。美国制定了军事作战方案,旨在对朝核设施发动外科手术式军事打击。

韩国:韩国认为朝核问题既是国际问题又是内部问题。朝核问题关系到朝鲜半岛的安全和韩国的政局稳定,所以韩国在朝核危机爆发后表示,“要求朝鲜同意进行南北相互核调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②

日本:朝核危机的爆发使日本首当其冲的感受到威胁,所以日本政府立即提出三点方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一项谴责朝鲜的决议;把朝核问题拿到安理会上解决;实施经济制裁。宣布全面限制向朝鲜出口机械和化工产品。

中国: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主要是:朝鲜半岛无核化、反对升高紧张局势、 主张美朝对话、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国发言人表示,不希望朝鲜出现任何核武器,对于朝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出现的问题,我们主张通过耐心的协商来解决,如果把问题提到安理会,将会使问题复杂化,应该努力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范围内解决。反对采取制裁的做法。

俄罗斯:对于朝核问题,“俄罗斯与美国一道对朝施压,并中止了与朝鲜的民用核合作。”③俄罗斯呼吁朝鲜接受检查。

从以上各大国立场及政策可以看出朝鲜制造核武器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刺激有能力制造核武器的国家制造核武器,为日本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和美国扩大 ① 刘长敏:《论朝鲜核问题解决中的国际斡旋与调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第51页。 ② 张忠义:“韩国要求朝鲜撤回声明”,《人民日报》1993年3月13日。 ③ Andrew Mack,“North Korea and the Bomb”,Foreign Policy,No.83,Summer,1991,p.92。 在东北亚的军事部署提供了借口。于是各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核问题立即提出本国的立场,相互协商,积极谋求和平解决办法。 2第二次核危机中各大国的基本立场

朝鲜:与第一次朝核危机一样,朝鲜坚持与美国直接对话。避免半岛发生冲突,谋求发挥主导作用,并称只有在美国承认朝鲜主权,不侵犯朝鲜,不阻碍朝鲜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才与美国协商解决核问题。

美国:布什政府初期立场强硬,表示拒绝双边会谈,不会对朝弃核提供补偿,宣 称解决的唯一办法是朝鲜放弃核计划。“美国还表示不会入侵朝鲜,愿意和平解决问题,同时,谋求推动地区国家共同解决朝核问题的办法。”①

韩国:韩国持一直反对的立场,表示不能容忍朝鲜拥有核武器的企图,并提出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反对单方面施压或武力解决问题,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南北合作,主张韩国发挥主导作用。

日本:日本的看法与第一次朝核危机一样,认为朝鲜核武器是最紧迫的现实威胁。日本选择追随美国的政策。

中国:中国的立场没有很大的变化,依然主张朝鲜无核化,维护半岛稳定安全,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中国对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态度发生变化。中国同意将朝核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

俄罗斯:俄罗斯的立场与第一次朝核危机一样,拒绝朝鲜发展核武器。严格遵守有关不扩散核武器方面的条约。同时还应确保包括朝鲜在内的该地区各国的安全,并对朝鲜提供必要的援助。

(三)政策背后的利益较量

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是由于美国长期对其实行武力威胁、经济封锁的敌视政策。所以,如果美国不改变其一贯的对朝政策,仍然采取威胁、恐吓和制裁的手段,朝鲜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的话,朝鲜是不可能放弃核的生产。朝鲜一直希望通过放弃核武器换取利益。而美国的根本目标则是消除朝鲜对其所在区域的军事安全威胁;加强美日和美韩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在朝鲜乃至东北亚的利益。韩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重要同盟国其基本立场与美国一致,但韩国又考虑自己作为半岛问题的当事国又必须维护本国安全,所以主张和平解决。中国与朝鲜自 ① 孙茹:《朝核问题 地区合作进程研究》,时事出版社,2009年7 月版,第153页。 古以来关系密切。鉴于中国在朝鲜半岛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而且当今社会和平发展成为主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拿出大国的姿态,在朝核问题上起到积极斡旋与调节的作用。避免各大国出现权利失衡,出现某个国家占领上风的局面。而日本积极追随美国,企图在东北亚加大军事力量。俄罗斯与朝鲜接壤,为了维护本国国土安全,主张朝鲜无核化,但又与朝鲜有密切往来关系,所以不同意美国激进政策主张和平解决。虽然各国对朝核问题有不同主张;其背后有各自不同的利益纠葛,但他们依然有共同利益,都认为战争有太多的弊端,都希望朝鲜放弃核武器制造,维护世界和平。但是,如果朝鲜继续制造核武器,各大国不排除增加武力部署的计划。

三、朝核问题的未来

朝核问题的未来直接取决于朝美两国的态度。朝鲜和美国作为朝核危机的当事国对于这场危机的爆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朝核问题的症结在于两国互不相兼容的安全诉求。美国以一种朝鲜无法接受的方式推行其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政策;朝鲜以一种美国无法容忍的方式缓解其安全压力。而朝核问题进一步演变成危机的的实质在于双方在谈判中的互不信任。由此可见,朝核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而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但总体上朝核问题的未来还是呈现出一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状态。原因如下:

(一)六方会谈的召开。朝鲜与美国能就自己的利益要求进行协商谈判就说明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虽然过去举行的多轮六方会谈实际上未能达到阻止朝鲜发展核武器的目的,从而导致国际社会对六方会谈出现信心危机。但是,在目前形势下,六国仍坚信必须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朝核问题。 因此,与会六国要重建对会谈的信心,争取在外交解决朝核危机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进展。

(二)双方利益要求和平解决问题。虽然朝美存在利益差异,但他们也有共同利益,他们都不希望在战争下解决问题。战争对双方国家的利益损失都太大所以双方主观上都想通过和平解决问题。

(三)国际社会的调停与各大国之间的利益纠葛。联合国出面斡旋是朝核问题在大方向上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且,朝核问题涉及到东北亚诸大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很谨慎考虑之间的利益纠缠,轻易不敢对朝鲜发动战争。

综上所述,朝核问题的未来在国际社会、朝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呈现乐观趋势,但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且难以协调所以这种乐观仅是一种“谨慎的乐观”。 2011年12月1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去世,世界一片哗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对于朝鲜能否成功交接政权、新任领导人对朝核问题持怎样看法、国际上各大国又会有怎样的行动等等都是未知的,中国乃至其他大国能做的就是紧跟时事,做出正确的外交判断。

结束语: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国作为大国有能力在大国博弈中谋求更多利益,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做出正确的外交判断。相信通过朝鲜的自身努力以及周边大国的斡旋朝核危机的化解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刘长敏:《论朝鲜核问题解决中的国际斡旋与调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2]孟庆义、赵文静、刘会清:《朝鲜半岛:问题与出路》,人民出版社,2006年12 月版。

[3]孙茹:《朝核问题 地区合作进程研究》,时事出版社,2009年7月版。 [4]王仲春:《核武器 核国家 核战略》,时事出版社,2007年8月版。 [5]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

第四篇:国庆征文:60年风雨外交成就中国大国风范

从1949年到2009年,新中国走过了风风雨雨得60年。这60年走出了一条大国风范的和平外交道路,走出了今天这条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大国之路。

这60年的初期,新中国面临得是帝国主义的封锁困境和种种困难,所以党中央当时意训到发展中苏友谊格外重要。但是后来因为赫鲁晓夫得意气用事,全面召回在华专家,致使中苏关系走向

分裂。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大门向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敞开着,在上个世纪,中苏两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强联合在是世纪末令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一种恐慌。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初次登上世界的外交舞台。历时3个月得漫长会议中,中国代表团举行了20多次记者招待会,接待了外国记者来访400多次,发布新闻公报、发言和声明近40件。当时,周总理提出了具有远大意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历经国际风云变幻,新中国走过了60年外交,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一开始得十几个建交国家发展到今天的171个建交国家。另外在国际重大事件上中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核等地区热点问题,还是在联合国、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亚欧会议、亚非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东盟系列会议、世界峰会等重大国际会议上,中国体现出的是一个奉行和平的大国作用,彰显的是一个儒雅的大国风范。

新中国外交60年,外交目标从求生存转向求发展,外交得主导思想从立异转向求同,外交的主导面从斗争转向合作,这三大政策的转变,折射的是一个大国思想的发展,是一个理性的大国思维,是新中国发展外交的必然路线。外交上的重大发展,反应的是一个大国的成长之路,是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回顾这60年外交的重大事件,我们坚信就算外国不断的制造中国强大论的舆论,不断扭曲国内的各项反动行为,新中国的发展轨迹是不会就此停住,我们用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倡导的是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方针政策,期盼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60年风雨外交,中国走出的是一种大国风范!

第五篇: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十八大报告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阐述和展望。报告重申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原则立场,即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报告在坚持我国原则立场和政策的同时,根据内外形势变化突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战略和政策创新。

第一,报告更加凸显中国的全局观念和大国视野。报告的外交部分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题,立意高远深刻,表明中国作为一个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不仅认识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而且还“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二,报告更加注重思想、论断和观点的创新。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总体思想、战略思维和政策原则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外交理论体系。报告根据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国外交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论断、新的观点。如报告在举什么旗帜问题上,在和平、发展、合作之后又加上了“共赢”;在国际关系发展中倡导“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并把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提到“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的高度,等等。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在其外交理论创新进入历史新阶段之际,主要面临凝聚中国特色、强化指导作用和增加世界意义的三重历史使命。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丰富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报告更加强调与时俱进的战略机遇期观。在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之际,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对于增进全党和全国共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报告还进一步要求“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从而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战略机遇期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机遇的主要内涵从利用和平环境向营造和平环境转变,条件变化则主要表现在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大国关系调整、周边关系复杂和世界经济下行等引发的众多挑战。

第四,报告更加明确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立场。报告在坚持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下,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正如习近平同志今年7月7日在“世界和平论坛”上所指出的,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分歧、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稳定大局。上述这些论述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关系,这在当前形势下是极具针对性的。

未来5年至10年,中国在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和扩大国际影响的同时还将面临更多的双边、多边、地区和全球的挑战,因此需要更加全面的外交战略和更加成熟的外交政策。报告高瞻远瞩地为今后的国别、地域和领域外交指明了方向,如“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以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等。报告还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总之,在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外交的航船定将迎风破浪、不断前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制度下一篇:最安静的时光想起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