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段智障儿童数概念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

2022-09-11

一、引言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明显得智力缺陷, 身心发展都滞后于普通儿童, 所以智力障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水平滞后于普通儿童, 对于他们而言, 数概念的学习更是一个复杂、困难的过程。现在绝大多数智障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后, 不会继续学习, 而是直接进入社会。如果他们仅仅学习一些知识和概念, 而不具备实际运用的能力, 他们将很难适应社会。因此, 笔者认为, 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应该结合生活所需, 10以内的数概念学习也应该以生活为主导, 要让智障儿童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个案基本情况介绍:小李, 男, 9岁, 现就读于黔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二年级。智力障碍程度中度。个案4岁多开始说话, 但语音不清晰, 能理解语义。该生注意范围狭窄, 课堂上很容易受无关刺激干扰而出现注意松弛与分散情况。记忆力差, 尤其对于数学符号的记忆能力弱, 而且忘得快, 学习迁移困难。手指灵活度欠佳, 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喜欢主动帮老师做事, 比如擦黑板, 拿书, 拿作业本等, 喜欢得到老师的口头表扬。自尊心强。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教育实验法。

三、研究过程

(一) 评估

通过对个案数概念现有能力测试, 对数目直接感知只能到1, 能唱数到5, 按实物点数只能数到2, 按数目取出实物只能取出数目为2的实物, 不能进行加减计算, 也不能进行10以内的口头运算。个案并不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口头数数只是机械的唱数形式, 在按实物点数的时候, 超过2就开始乱报数字或者手口不一。

(二) 设定目标

1.能口头数数到10, 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2.能够点数实物 (如:糖、动物等) 到10, 并能说出总数。能够运用于生活。比如能数出家里有几只鸡, 教室里有几个人等。

3.能够根据要求取出10以内相应的实物数量, 能结合生活加以运用, 如在吃饭的时候能根据相应的人数拿出相应的碗等。

4.能正确地读和写10以内的数。

(三) 干预过程

1.联系生活实际, 尽量贴近生活。对小李的教学尽量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情景, 尽量贴近生活。例如, 在教数字“1”时, 我从多种角度让他感受“1”代表什么。通过了解, 我知道他家里有猪, 牛, 鸡等动物, 让他体会到一只猪, 一头牛, 一只鸡, 一个鸡蛋都可以用“1”来表示。在讲到数字“2”的时候, 就在“1”的这些物体中再增加一个, 比如二只猪, 二头牛, 二只鸡, 二个鸡蛋。这样, 既为他能正确的数数, 同时, 让他感觉到学习的条理清晰, 有连贯性, 不会觉得杂乱无章。

2.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由于小李的记忆能力差, 记得慢, 忘得快, 抽象思维较差。而且数字符号本身就很抽象, 难于理解。因此, 在教学中为了方便记忆, 便于理解, 我常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例如, 在教认识数字“2”时, 我将玩具可爱的“鸭妈妈和小鸭”带入课堂, 先让小李玩一玩, 摸一摸, 捏一捏, 再猜一猜:今天认识的数字宝宝和这些小鸭外形有些像, 这个数字是几呢?小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很高, 通过他的观察, 动手触摸, 动脑筋思考, 理解到鸭子的形状与数字“2”很相像。

3.教学内容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小李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会特别的关注, 爱不释手, 对他不喜欢的事物则是看都不看一眼。掌握到小李的这一特点, 在教学的时候, 尽量利用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比如小李喜欢吃糖, 就用糖果当做教具来进行教学。首先, 老师数一个数, 小李就往盘子里放一颗糖;然后, 让小李数数, 我往盘子里放糖;最后让小李自己一边数, 一边往盘子里放糖。开始的时候, 他手和口不能协调, 嘴巴里数了, 却忘了拿糖, 通过反复提醒他数一个数就要拿一个糖, 并且先让他慢慢数。

4.游戏教学, 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在教数字的时候, 我利用儿歌“神奇的手指头”让小李边唱边做。在唱到“一个手指头, 变呀变呀变, 变成了毛毛虫”, 就伸出一个手指;唱到“二个手指头, 变呀变呀变, 变成了剪刀”, 就伸出二个手指;唱到“三个手指头, 变呀变呀变, 变成了小猫”, 就伸出三个手指......刚开始的时候, 小李的嘴和手不能结合起来, 说到“4”, 他可能只伸出了“3”个手指。但在不断的练习后, 他的手和口能够统一起来。这样他很快的理解到一个手指代表“1”, 二个手指代表“2”, 三个手指代表“3”, 四个手指代表“4”, 同时也锻炼了他的协调能力, 反应能力。

四、结果与分析

(一) 个案结果

在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实践, 小李10以内的数概念能力有所提高。口头数数能数到20, 按实物点数时能够数到10, 但有时候会漏数, 在提示之后, 能够改正过来, 数完数能够准确地说出总数。按数目取出实物, 只能进行7以内的, 超过7就会出现多拿或者少拿的情况。能够按实物进行5以内的加法。能进行3以内加法的口头运算。

(二) 教育对策分析

1.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比正常的儿童更困难, 大多数智障儿童在完成义务教育后, 将会直接进入社会, 面对社会生活。如果他们只是机械地掌握了一些数概念, 数学知识, 而不能在生活中进行运用, 他们将不能适应社会, 自食其力的生活。因此, 对于智障儿童的数学教育并不是传授的、深奥的知识, 而是应该培养智障儿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把学习变成感兴趣的事情。智障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授课时间过长, 他们就会感到疲倦、注意力分散、发呆甚至厌学。通过游戏把教材中“死”的知识, 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 以形象、生动、具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 把抽象、复杂的数概念形象化, 生动化, 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3.动手操作, 在做中学。动手操作不但能让弱智儿童主动获得感性经验, 调动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促进智障儿童的思维发展和身体的发育训练其手部的灵活性。数字符号是比较抽象的语言, 尤其是要理解到数的真实含义, 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是特别困难和枯燥的学习。尽管教师耐心讲解, 效果也并不理想, 有些看似理解了, 却不能灵活运用。但是让学生动手去做, 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同时, 在做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印象, 更能帮助智障儿童有效地帮助弱智儿童对计算教学中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增加趣味性, 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容易分散注意力, 而且数概念的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比较抽象, 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较分散, 比较疲劳的时候, 可以插入一些小游戏, 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中来。

五、结论

总之, 数概念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智障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 在学习数概念的时候要尽量的形象、直观, 在实际运用中巩固和深化数概念, 形成认知结构, 从而使智障儿童掌握数概念, 发展其数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贯穿数学教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里, 从而更加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摘要:数概念是数学入门的基础, 是重要的数学概念。然而, 智障儿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差, 掌握抽象的数概念十分困难。本文所针对智障儿童学习的特点, 探索适合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让智障儿童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 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概念,智障儿童,教学策略,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德勤.轻度智障儿童数学学习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6.3。

[2] 郭翠红.提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教与学。

[3] 周明抖.第一学段学生数感培养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 2010.6。

[4] 季芸.浅谈培智班的有效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 2008.10。

[5] 邹杏贤.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师道教研, 2010.10

[6] 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7] 林永海.计数活动在幼儿初期初步数概念形成中的作用[J].山东教育, 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下一篇: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