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社区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6

智障儿童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又称特殊教育)在我县教育事业中处于一个很特殊的位置。特殊教育所面對的对象非常复杂,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会产生很多问题。我县特殊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在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殊教育的整个过程不仅需要教育者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家庭乃至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引导。积极找到问题,面对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智障儿童;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支持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不及普通儿童,在教育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来自于教育者,有些来自于家庭,有些来自于智障儿童自己,有些则来自于制度。目前,我国的智障儿童教育状况并未完全实行制度化、常规化,而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均有不同对待。一些非科学的教育方式会使得智障儿童的成长受到阻碍,这是当下社会中十分常见的问题。

一、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低下,而智障儿童的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也存在一些智力障碍者。稍微好一些的,智障儿童的家庭成员对于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也不甚了解。因此,虽然从理论上讲,智障儿童通过教育之后是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可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一般的智障儿童融入社会还是有很大的阻碍的。

(一)家庭成员存在智力障碍的情况

民勤的特殊教育起步比较晚,特教家庭的情况比较复杂,在学生中,有一个名叫李某,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其母就是一个智力障碍者,其姐姐的社交能力较差,而家中唯一一个行动力较强的成员——父亲,精神也处于时而清醒时而迷糊的状况。李某的智力障碍有一定的家庭遗传性,语言上有沟通障碍,行为很难自控。在对于他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基本难以进行配合,这为他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学生张某,家在三雷镇的农村,家中经济状况较差,处于基本的生活水平线上下徘徊。他的父母均是地道的农民,平时沉默寡言,文化水平低,社交能力差,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有心无力。张某受教育期间,家庭的帮助微乎其微。

在上述这样的智障儿童家庭中,多半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很难使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一旦脫离学校的环境,家庭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乃至生活都处于放弃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使得智障儿童的成长也面临极大的问题。

(二)家庭的不正当引导

在智障儿童的家庭中,也存在一些家庭状况良好的案例。学生石某,家中因农村占地拆迁而变得经济状况很富裕。可是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也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保证物质生活丰富的前提下,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便不再有更高的要求。

石某这样的家庭也是智障儿童家庭之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智力障碍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孩子的所有付出都属于溺爱的形式,甚至在特教教师提出教育意见或要求时,父母的配合度也是非常低的。这导致了学生面醒心浊,行为飞扬跋扈。长此以往,智障儿童的物质生活虽然可以保障,但是并未获得融入社会的能力,智力障碍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改善或缓解。

二、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解决对策

笔者是民勤特教事业中的一名普通特教教师,平时会接触到很多来自不同家庭的真实的智障儿童。我县2013年成立特教学校,属农业县城,经济落后,社会歧视,长期照护和接送上学,导致家长身心俱疲并有很大的耻辱感,由于孩子原因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也多有摩擦。目前,当地未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得以实施,这样对于特教事业的发展是有很大阻碍的。

(一)加大对于特教事业的经济投入

本地的特教事业发展缓慢,其根本还是教育投入资金的匮乏,民勤的特教事业起步晚,发展慢,很少得到外界经济上的支持。这在基础设施、人员开支上常常会陷入困境。上文提到,智障儿童的家庭中,有很多成员也是智力障碍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或知识水平去承担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而智障儿童的家庭如果不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多数会使得智障儿童在未来的成长中继续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

因此,特教事业亟需外界进行经济上的支持和投入。拥有更好的教育基础设施,拥有更好的特殊教育资源和人才,才能帮助智障儿童家庭逐步提升对于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

(二)进行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知识普及

经济上的匮乏是智障儿童无法良好成长的原因之一,然而,知识和教育意识的缺失才是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一直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上文提到,在智障儿童的家庭中,也存在一些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案例,可是仍然未能很好地对智障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究其根本,是其家庭成员未能正确地认识智力障碍这件事情。在我国,智力障碍的儿童约500万,而很多家庭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于是将这些智力障碍儿童送入普通日校。智障儿童在普通日校中发展缓慢,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迫退学,退学之后,其家庭中的成员就选择让智障儿童待在家中,仅供其衣食,放弃了对其的教育。

如果没有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社会普及,那么我们的社会中仍然无法认识到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智障儿童在社会中就依然没有希望。

智障儿童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

这学期作为培智六年级的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

七、八岁的智障孩子。工作更加繁重。本学期,我在班级工作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规范管理制度

要管理好班级,就要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我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制定了以下的制度:

1、奖罚制度。每一周的周会,我都对学习有进步、上课认真等学生进行物奖励,奖他们一些小食品,在班级“数星星”加五角星,以此激发学生不断地上进;而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要进行批评与教育,采用借你一棵五角星,下周表现好的措施。

2、班级成员轮值制度。每一天我都安排一个学生值日,管理卫生,纪律,让全体学生在能意识到我是这个班级的成员,对那些能力特别差的学生,在A生辅导下完成。

3、卫生互评制度。我们班的学生不能自觉地打扫卫生,因此,久制定了这么一个制度。让学生对昨天的打扫情况进行评一评,评出一周内哪几个同学打扫的教室最干净,就把“爱卫生小红花”奖给他们。这样可促进学生们相互比赛,从而做到每天都能自觉地把教室打扫得很干净。

二、运用疏导方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摆正老师与学生的位置,特别是学生的位置。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知识能力、心里特点等都有所差异。但不管那个学生,他来到学校,都希望成为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他们对教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只不过因为智力的差异和自制力的不同,导致学生有优生有差生,这时,我们就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年级智障学生年龄小,在严格的同时,尽量多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但切记不能表扬过了头,一定得注意火候。记得有一个学生许洋爱打闹别人,我批评了好几次都有不管用。我想:这样看来是不行了,干脆给些“表扬”他吧!我就让他帮同学打扫卫生,当他表现好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结于老师的表扬,他很高兴。慢慢地,我发现他没以前那么爱打闹别人了,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三、建立民主关系 新课标提出:师生的关系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为此,在对待学生上,我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对他们民主一些。有空就多和他们谈谈心,说说话,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以及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学生就乐于听你的话。这些感情投资总比等到学生犯错误时大骂一顿效果好些。我们班刘畅畅总是上学迟到,我先问清她迟到的原因,然后和她一起分析为什么会迟到,找以后不迟到的方法,这样她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

四、言传身教,培养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是孩子心中的榜样,他们时刻有眼睛盯着你、仿着你。只有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不仅读书写字像你,连说话、动作神态都像。所以,当学生对我喊“老师好”的时候,我总会而带微笑地回一声“你好”。这虽是小事,但却是无声的教育,教育学生对人要有礼貌。而要教育学生不打人,自己首先就不许打学生;要学生安安静静地上课,自己就不能在课堂上敲着桌子大喊、大叫。因为,那样即使你能使学生暂时停止吵闹,也无法平息学生心中的烦燥。

五、取得家长信任,建立服务意识

智障孩子教育题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记得开学初,我们班有3个孩子,家里用的是坐便式马桶,与学校的蹲式不一样,家长们很着急,有的家长甚至买到了痰盂生怕学生不会入厕,每到上课铃响了还迟迟不想离开,遇到这种情况,我想这三个学生并没有肢体上的残疾,首先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放心,然后对这三个孩子利用课间,生活课进行入厕方面的训练,并加强防护,学期末这3个孩子都能自己上厕所,家长们看到他们的进步都非常高兴。

以上是我班主作工作这学期总结,我知道是班主作工作是长期,繁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多积累,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至诚

下午 5:36:30 最低也是800了,另加版面费1008,共1808 阿年

下午 5:36:24 在体育康复教学中正确引导和培养智障

学生的兴趣和态度

一、体育活动兴趣

体育活动兴趣的概念,体育活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以赴,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在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大致一样的情况下,有体育活动兴趣和较无体育活动兴趣的活动效果更好。人的体育活动兴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更重要的条件是在社会需要原则和个人适应原则之下,在学校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培养起来的。

培智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怏然,不知疲倦,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内容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变得广泛,但易变化。体育兴趣发生了较明显分化但是,在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下,学生会对某些体育项目或体育锻炼产生执着兴趣,而且,从追溯性研究中发现,学生体育兴趣多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已奠定,具有连续性特征。可见,小学、初中阶段是体育兴趣发展的关键期。我们的智障学生就多数就处于这个阶段,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个时候就尤为重要。

二、体育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待人或事物较一贯、固定的心理倾向。体育态度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现象,同时又是外界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不言而喻,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因此,体育态度也是体育能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之一。

体育态度属于态度概念之内,所以,它的结构也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向三个方面。一般来说,三个成分是协调一致的,能认识体育对强身健康的意义和价值,热爱体育并积极参加,要不相之。但体育态度的三个要素有的并不协调一致,例如:能认识体育活动的好处,但就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人往往不卖力;而对体育活动好处缺乏认识却对体育锻炼有好感的人往往锻炼会全力以赴。由此可见,情感在态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态度最重要的成分。态度的培养应该十分重视感情的感染与熏陶。

三、正确引导和培养智障学生体育兴趣和态度的途径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法

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教师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阐明道理,分析利弊,帮助学生理解困惑,消除压抑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教师还应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用健康、融洽的情感世界来感化学生,从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发生质的转变,真正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体育活动。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课堂情谊氛围——感染法

如何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是压抑和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进教学手段,创设和谐有序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这样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态而投入体育活动中。

3、循循善诱,处处引导——感悟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主动参与的氛围,通过时间和思考去发现探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并且运用教师渊博的知识,亲和的心态以及宏观的思维,引导学生逐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学生健康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智障儿童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王 倩

【摘要】:在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中,形成和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智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对智障儿童自身的发展、对其缺陷的补偿和矫正、对培智教育的提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形成和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智障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培智学校

智障儿童

语言教学

言语是人们运用某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进行思考的过程。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工具。言语缺陷是智障儿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智障儿童无法正常的与别人沟通交流,所以在学校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语言教学也是培智学校开展所有教学的基础,而且也是培智学校应该坚持的一项教学原则,语言教学搞不好,就没有智障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没有智障儿童的全面康复和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智力障碍

根据美国《残疾人教育法》定义,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简称MR)儿童是指智力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平均水平,并同时存在社会适应性行为缺陷的群体。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损害,从而给他们的语言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统计,智障儿童中具有语言缺陷的在70%左右。轻者大多说话开始的较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中度的多数吐字不清,伴有口吃,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并且表情呆板、单调;严重程度的缄默症很普遍,语言发展处于原始水平,以喋喋不休或吱吱喳喳的叫声最为常见,有的甚至没有言语机能。一般来说,智力残疾的程度越严重,语言发展的水平也越低。

(二)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更是培智学校所有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培智学校的一切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

首先,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对智障儿童进行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使智障儿童具有使用语言文字工具去与人交往、进行思维、认识世界的能力,与适应今后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紧密结合,必须培养培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益。

其次,要注重培养智障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对智障儿童进行发音、说话、听话教学,一定要把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转化为听话、说话、阅读、写作的实际能力。这样才能帮助智障儿童摆脱语言缺陷的困境。

再次,针对智障儿童言语发生得晚,对语言的刺激反应迟缓、词汇贫乏、口头表达能力差、发音不准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结合实际、不断实践地来进行言语训练的。

二、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第一,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有的智障儿童两三岁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到五岁才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有的上学以后,连自己的家住哪儿也说不清楚。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要少得多。正常儿童入学时,一般掌握了2500——3000的词汇量,而同龄的轻度的智障儿童只能掌握几百个词汇,并且大多数是名词、动词、代词等,连词、副词、形容词等基本不会使用。另外,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也不全面。在使用某些词汇时,往往不分场合,盲目使用。

第二,由于短时记忆能力差和思维的不灵活,智障儿童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也不会说成分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一般只能说简单的陈述句。在言语行为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往往不能使用有意义的的话语传达信息,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或重复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重复某些个别的音。

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言语条件和氛围,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矫正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针对智障儿童的这种情况,我在学习生活中对他们的语言表达方面进行了一些培养和训练,主要做法如下:

四、智障儿童的语言教学方法

(一)为智障儿童创设特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大胆说话,引导学生愿意说、会说、能说

如上学习学做家务时,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地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这种训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就能在学中说、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智障儿童语言缺陷的程度不同,表现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我首先深入了解了每个学生的言语缺陷情况,然后才进行具体操作。

我在课堂上的做法是这样的: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如培智三年级的王茂全、赵仁美,要求他们在回答问题和讲话的时候要讲完整,吐字要清楚;对于讲话吐字不清楚、不连贯的学生,如培智三年级的杨虹菊、培智二年级的林根配,要求他们讲话时放慢速度,一句一句的讲完整,反复练习;对于口吃或一次只能说出两、三个字的学生,如培智一年级的蒋见尚、郑孝发,从字到词再到短句分步完成,要求他们看着老师的口型讲,尽量把话讲到最清楚。

(三)给儿童提供适当的语言刺激和反馈

在这做法中,教师要尽可能多时间和机会跟智障儿童说话,在互相听、说的过程中,要不时伴地随点头、微笑、表扬、鼓励等反馈信息,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法的正误。平时我做得较多的游戏是“无线传话”,即让学生围成圆圈(我参与其中),先由我向身边的学生说一句话(字、词),如:站、吃饭、去公园、放学回家等,请他将句子传给身旁的同学,直到最后一位,然后请他说出传递来的话。由于我班学生语言障碍较严重,所以在传递过程中,我尽可能选择学生经常遇到的单字词。这种活动的经常性运用,训练了学生的听、说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能力。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最强调的就是要直观形象,在采用上海辅助教材《实用语文》的过程中,我每上一节课都会结合实物和图片,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编写了适合学生的图文结合的校本教材。如上《米》这一课时,图片展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大米、玉米等图片,并且把实物带到教室让学生亲手触摸,学生的兴致都很高,理解得也较好,在过程中也乐意开口说话。

(四)培养智障儿童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五)多表扬、多赞美、多鼓励

智障儿童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智障儿童语由于智力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其语言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本文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运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智障 语言 鼓励 交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维果茨基说过:“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里活动密切关联。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它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环境和语言的交往环境。儿童的语言是在与成人的交谈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与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分不开的。

通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刺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学习《钉纽扣》一课时,我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实在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中学习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钉纽扣、缝衣服等词语,学简单的句子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再比如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从而学会生活语言。这种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巧用个别化训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陶某由于智力残疾、大舌头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 单词、单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含糊,不分音调四声。我就为他制定了一份个人语言训练计划:首先是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 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其次是舌操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

三.强化语言刺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刺激训练,让孩子通过实践自然地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孩子听得多了,看的多了,自然说的就多了。真正的语言表达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有的学生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从单字发音到说句子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这说明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他们得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老师要经常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孩子正在做的事给孩子听。让孩子能明白这个动作和代表这个动作的词联系起来,丰富孩子的经验。如孩子在玩球时,可是说谁谁在玩球,老师在写字时,可是说老师在写字,说的时候要加强名词和动词的语调,增加强度,学生就会形成印象,时间长了就理解了会说了。

四.给予信心与鼓励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孩子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智障孩子平日里缺少的就是成功感的体验,而教师及时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则是最大的成功。此时,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被肯定的成功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就拿班上的小程来说,长时间的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甜甜的、阳光般的笑容。印象同样深刻的就是这孩子你跟他说什么,要他做什么,他的招牌动作就是原地不动。别的孩子聊天、游戏,他就在一边看着。但从测试以及平时简单的对话中了解到孩子的发音器官没有任何问题。那也就是说造成孩子如此表现的除了环境,就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偶然有一天的晨会课,看到孩子拿着《诗韵三百六》念得有模有样,我激动地翘起大拇指送给他。孩子回报给我的依旧是那甜甜的笑容。接触中,也了解到这孩子很喜欢朗读,于是乎,我又如获至宝,诸多教育家的实践证明,孩子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从朗读中去给孩子更多的信心与鼓励,带他走出自我的世界,融入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拿着书本朗读古诗,到在全校师生以及家长面前的朗诵古诗,孩子的转变,这个过程中他所克服的困难,让人欣慰。

五.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 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 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 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 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 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恰当的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

智障儿童之间也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 式,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需要 注意的是,在进行两人组比赛时,要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伙伴,两个孩子的语言 表达能力应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常赢或常输而引起自满 或自卑的不良情绪。

七、 运动当小老师的动机 智障儿童很喜欢模仿成人当小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发智障儿童学习,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谁做得好,我请他当小老师教同学说话、在前面讲 故事、唱歌表演” ,这不但能令该小孩做一个标准榜样,也让其它小朋友努力, 希望也可以当小老师。 个别训练”和 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

八、 “个别训练 和“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个别训练 在一个班级中会存在着能力不同的学生, 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 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 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七.应用游戏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游戏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可以是自发产生的,而残疾儿童就需要我们为其创造机会、积极鼓励他们游戏,帮助他们做游戏,这样的情况下,游戏是目的。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语言、体能、社交能力都得到提 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时,我尝试了“小青蛙捉害 虫”的游戏,把运动室的地板上铺满了用绿色卡纸制成的荷叶,每个荷叶上还有 一条或数条小虫(小虫的多少视两片荷叶之间的距离而定) ,训练时孩子们戴着 青蛙头饰,背诵着儿歌“小青蛙,呱呱呱,抓害虫,保庄稼” ,愉快的参与到活 动中来,他们从这片荷叶跳到那边荷叶,兴高采烈的捕捉着“害虫” ,他们从内 心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与同学一起背儿歌、做游戏,每个孩子的脸上都 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培养智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当然还有许多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训练方法多样 化、语言训练与日常生活互相联系、变换方式、复合、修改等方法,只要针对智 障儿童的特性和实际能力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智障儿童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言语,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人的一种个人行为,它分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而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形成的交际和人类思维的工具,是有一系列符号组成的表示事物和现象的系统。在智障儿童中,言语障碍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是智障儿童言语的明显特点。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智障儿童对那些相近的汉语拼音音素经常混淆,很难掌握。所以他们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的就是识字和语言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训练显得更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中多是以说为主。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但怎样让智障儿童理解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准音、吐清字呢?

二、具体措施

1、拼音

拼音不仅是学生学习生字的工具,也是矫正智障学生言语障碍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应将拼音、识字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从最初的字、词、简单句过渡到常用句和使用句的训练,最后通过一些简单小故事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口型操

根据这些孩子发音困难的特点,我打算通过伸舌、卷舌、弹舌,发爆破音等口型操,训练学生舌头的灵活性和唇的闭合性。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激发智障儿童积极要求说话,看学生对什么方面有兴趣,在练习那个方面的内容时,就要求他多说多练。从发展的角度评价智障儿童的说话,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要求一致,让他就跟他自己来比较,比以前说话强了,就要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还要多说话的愿望。及时纠正智障儿童语言中的缺陷,例如:口吃的儿童,应该告诉他们在说话前把要说的话想好,并且安静片刻,使情绪和肌肉放松等;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在说话的时候,语句不完整,往往没有主语跟随,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注意把话说完整,然后要求学生也要这样来做把话说完整,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进步更快。

智障儿童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由于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习特点,培智学校的课程资源现状以及配置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既有基础薄弱的特点,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在我们的培智教育教学中如果仅仅采取常规的班级授课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组织学校的教学骨干开展个别化教学探索与实践,并不断进行总结和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我校开展个别化教学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总结,以供研讨。

一、个别化教学的基本概念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学校,也就有了个别教学。我国和欧洲的古代学校采用的都是个别教学。17世纪以前,也就是班级集体教学(即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前,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采用的也是个别教学形式。但是现代个别化教学不等同于个别教学。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控制学习进度。”

由于班级教学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也很难照顾到各类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个别化教学则易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班级集体教学的局限性恰好能够体现个别化教学的优越性。

个别化教学在培智学校班级教学实践中,可在分组、分层、分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个别化教学既可在课堂集体教学时进行,也可在课堂集体教学后进行。在向全班学生传授课程目标规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可给予某些学生必要的个别化教学。课堂教学之后,也可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既可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课堂上讲过的教材内容,填补知识空缺,巩固知识。又可对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补充增添新的学习内容,扩展知识范围。

二、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即心理特征的个别差异。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既表现在人具有某方面的特征上,也表现在同一特征的不同水平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性别差异、生理差异、心理差异、身体差异、智力语言差异、经济差异、家庭差异等方面的差异。个别化教学也可以说就是差异教学。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在性格、兴趣、能力等心理特性方面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独特的自然基础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生理差异只是造成心理差异的一个原因,产生心理差异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则是社会环境。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从而形成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即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的本质特征。珍惜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性的人,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及其心理的个别差异,给予适宜的教育和训练,可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拥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7种智能。由于组合或发挥的程度不同,不同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采取适当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样教学内容,也应针对学生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果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内容都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无论哪个教育对象都采取“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形式,就会忽视个体差异性,违背因材施教。

智障学生由于发生在生命的不同发展时期的有害因素所造成的后遗状态,形式和程度都不同。大多数学生的病程已终止,在疾病的后遗症基础上开始发育成长;有少数学生还在患病,成长和疾病同时存在。为此,他们会有不同的表现。如运动技能、语言发展、办事能力、认识水平、心智操作、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各具特点,身体素质和感官功能也各不相同。

智障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及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因为智障,家长对待他们的态度也不甚相同,由此他们所处的地位,得到的待遇和所受到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差异。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和智力产生差距。

三、个别化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智要求

特殊教育最主要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适应社会生活。补偿缺陷是手段,为适应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才是最终目标。通过教育和训练,要为智障学生成为适应生活、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基础。由于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对他们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多变性,要有足够的理性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他们的教育要求应适当。要着眼于鼓励他们树立成功的自信心。这比教给他们某种技能,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更加有用;要着眼于培养他们适应性生活技能,为回归社会服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树立对智障学生的教育信心,同时,还要给予智障学生真挚的师爱。教师对智障学生的遭遇会感到惋惜,对他们的现状深表同情。但不仅仅只是给予关心、同情、怜悯。而要给他们真挚的“师爱”,一种比父母的爱更加伟大的爱。这种爱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怀、体贴,能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产生满足感和安全感,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生活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观察了解情况,掌握学生特点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个别对待指的是要研究和估计到每个学生的特点,以达到成功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观察了解、研究分析学生,掌握他们的个别特点,才能根据他们的智障程度和其他的不同状况进行个别化教学。

1、通过观察研究,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智障学生的情况。通过个别接触、游戏、教学、参观、郊游、实际操作、家访等活动,全面观察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智障程度、认知水平、智能差别、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特长强项、康复训练、家庭环境、家长状况、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情况。为他们建立好档案——成长发展情况记录袋。从总体上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概括判定,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从认知、语言、情感、体力、社会交往、动手操作等方面,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2、综合有关情况,制定实施计划

综合情况主要是指智障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个别特点。全面了解和掌握基本情况和个别特点,也就掌握了学生的学习“脉搏”。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7种智能会出现不同的组合。智能组合的不同会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教师要分析研究智障学生属于何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类型。了解了个别化教学对象的学习类型和具体情况,然后,制定出在课上或课后实施个别化教学的计划——包括个别化教学的内容要求、时间步骤、形式途径、手段方法等等。

(三)针对学生实际,施行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对每个智障学生的特殊情况和学习特点,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与掌握。教师要能针对不同学习方式、学习类型的智障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法,让各种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个别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如教师可运用自己丰富表情,恰当体态语言,色彩鲜艳板书,图画、图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视觉细胞,以及大脑中相对应的视觉-空间智能,发挥视觉功能,促进学生视觉学习。教师可采取范读、配乐朗读、表演、快板、讲故事、播放音乐,以及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说、读、讲练习,以激活学生的听觉细胞,以及与大脑中相对应的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发挥听觉的功能,促进听觉学习。教师也可采用实物、图片、音像资料,播放音乐、开展各种形式的说读活动等视觉刺激,以激活学生的视觉空间、语言、音乐等智能,发挥视听觉结合功能,促进视听觉结合学习。教师还可通过勾勾、画画、写写、练练、触摸、观察、实验、游戏、动作表现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充分调动触觉、肢体运动觉智能,以促进触觉、肢体运动觉的学习。

上一篇:潜规则图书馆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物理兴趣学习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