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特殊教育论文范文

2023-11-05

智障儿童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旨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立足于帮助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为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我校开展了“社区融合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课题研究,把课堂迁移到村街、医院、商场、公园等场所,指导智障儿童在社区中解决生活问题。形成了一套符合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

社区融合是打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的教育状态,是智障儿童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体验,是智障儿童进入社会角色,尝试社会生活的过程。为此,在社区融合教学工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并形成一股强大得的力量,加强交流、互动及合作,才能更好地让智障儿童在社区中学习、实践和获取知识。

例如,在《认识水果》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能停留在认识水果的形、色、味上,却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哪里能买到水果,买水果时我们应该遵守商店的哪些规则,我们可以享受哪些权利等。而我们将课堂设在社区中,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社区的一些规则、购买的一些环节等。然后,再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带孩子到社区中再次实践,验证孩子是否掌握社区生活的全过程。

二、社区融合教学要将课堂教学与社区实践有机结合

(一)课堂教学要为社区实践提高保障

有效的社区融合教学能使智障儿童在社会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走进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等能力。而社区融合是在智障儿童掌握了一定社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融合的,没有相关的知识做奠基,社区融合就显得没有目标,没有次序,造成学生在社区中找不到重点。

(二)社区场景要为课堂教学提供知识素材

社区课堂虽然能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体验生活的真实性,但不能给予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知识。我们必须把社区上的情景拿到课堂上来进行细化,才能使学生对社区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细致和牢固。这种细化可以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延伸,也可以是学科知识的具体体现。

在农田种植白菜的融合活动中,社区课堂让孩子们体验了种植白菜的过程,懂得了农田中能生长出白菜,但教师很难让学生掌握白菜的生长过程、白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农田中还能生长什么蔬菜以及对文字音、形、义的认识等。只有我们把社区的场景拿到课堂上来系统解决,利用生活适应课了解白菜的生长过程、白菜的食用价值等;利用生活语文课来解决“白菜”“农田”的音、形、义和“农田里种植 。”的句式等内容。

三、社区融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将智障儿童带入社区,让孩子在真情实景中体验和实践,是为了让智障儿童更好的生活、高效的融入。社区融合不仅需要智障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要点,还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一)在社区融合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智力障碍和后天的环境影响,不愿意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意志力薄弱、不自信,对新鲜事物的获取缺少足够的勇气,没有耐心和毅力。为此,在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

在社区融合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探索、发现问题,再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多次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新鲜的事物越来越愿意接受,愿意挑戰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意志品质明显增强。

(二)在社区融合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培智学校课堂教学就是体现学生的需求,重点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而社区是将学校课堂知识在现实的生活中得以应用的有效环境。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机会把学校课堂教学与社区环境紧密结合,让学校课堂知识在社区中得到应用。

在社区融合过程中,我们要将社区环境作为学生实践的有效场所。如学习医院的环节中,学生在学校课堂教学时,掌握了就医的基本过程。却没有真正在具体实践中尝试和验证。通过我们将学生带入医院,不仅亲身体验了就医的整个过程,懂得挂号、就医、缴费、取药的各个环节。同时,还了解了需要耐心等待、按秩序就医等社会常识。

社区融合教育不仅验证了学生对学校课堂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社交能力、观察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社区融合教学要建构社区融合的支持体系

智障儿童的社区融合需要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中学习、体验和尝试。智障儿童由于先天原因,其面部表象、行为举止与正常儿童差异较大,部分社区居民对智障儿童产生偏见或歧视;同时,有些学生自控能力不是很好,或多或少会给社区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而且,社区融合教育是个新生的教育模式,还不能完全被社区管理者认同。为此,学校只有建立社会资源相互支持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教育。

我们组建了社区融合资源社,让社区管理者作为资源社的社员。请他们来到特殊教育学校、走上特教教师课堂、走进特殊儿童心灵、了解残疾人家庭,零距离的参与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面对面的了解残疾儿童。让他们懂得社区融合教学是智障儿童获得基本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最有效的途径,是每一个残疾人家庭、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每一名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共同的愿望。培养独立的、有生存能力的和基本适应社会的残疾儿童是教育者、残疾儿童家庭、社会组织、政府及其他不同社会主体相互建构的结果。

在政府、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社区融合资源社不断的扩大,为智障儿童融入社区、平等享受社会生活开辟了光明大道。

我们通过带孩子到医院学习就医、进超市选物购物、乘坐公交车、去农田种植等场所进行社区融合教学,让智障儿童在社区中体验生活、学习社会知识、积累社会经验,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应用,打破智障儿童传统的以课堂教学获取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智障儿童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障儿童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智障儿童语由于智力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其语言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本文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运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智障 语言 鼓励 交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维果茨基说过:“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里活动密切关联。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它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环境和语言的交往环境。儿童的语言是在与成人的交谈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与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分不开的。

通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刺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学习《钉纽扣》一课时,我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实在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中学习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钉纽扣、缝衣服等词语,学简单的句子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再比如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从而学会生活语言。这种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巧用个别化训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陶某由于智力残疾、大舌头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 单词、单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含糊,不分音调四声。我就为他制定了一份个人语言训练计划:首先是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 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其次是舌操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

三.强化语言刺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刺激训练,让孩子通过实践自然地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孩子听得多了,看的多了,自然说的就多了。真正的语言表达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有的学生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从单字发音到说句子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这说明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他们得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老师要经常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孩子正在做的事给孩子听。让孩子能明白这个动作和代表这个动作的词联系起来,丰富孩子的经验。如孩子在玩球时,可是说谁谁在玩球,老师在写字时,可是说老师在写字,说的时候要加强名词和动词的语调,增加强度,学生就会形成印象,时间长了就理解了会说了。

四.给予信心与鼓励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孩子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智障孩子平日里缺少的就是成功感的体验,而教师及时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则是最大的成功。此时,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被肯定的成功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就拿班上的小程来说,长时间的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甜甜的、阳光般的笑容。印象同样深刻的就是这孩子你跟他说什么,要他做什么,他的招牌动作就是原地不动。别的孩子聊天、游戏,他就在一边看着。但从测试以及平时简单的对话中了解到孩子的发音器官没有任何问题。那也就是说造成孩子如此表现的除了环境,就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偶然有一天的晨会课,看到孩子拿着《诗韵三百六》念得有模有样,我激动地翘起大拇指送给他。孩子回报给我的依旧是那甜甜的笑容。接触中,也了解到这孩子很喜欢朗读,于是乎,我又如获至宝,诸多教育家的实践证明,孩子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从朗读中去给孩子更多的信心与鼓励,带他走出自我的世界,融入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拿着书本朗读古诗,到在全校师生以及家长面前的朗诵古诗,孩子的转变,这个过程中他所克服的困难,让人欣慰。

五.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 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 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 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 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 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恰当的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

智障儿童之间也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 式,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需要 注意的是,在进行两人组比赛时,要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伙伴,两个孩子的语言 表达能力应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常赢或常输而引起自满 或自卑的不良情绪。

七、 运动当小老师的动机 智障儿童很喜欢模仿成人当小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发智障儿童学习,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谁做得好,我请他当小老师教同学说话、在前面讲 故事、唱歌表演” ,这不但能令该小孩做一个标准榜样,也让其它小朋友努力, 希望也可以当小老师。 个别训练”和 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

八、 “个别训练 和“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个别训练 在一个班级中会存在着能力不同的学生, 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 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 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七.应用游戏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游戏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可以是自发产生的,而残疾儿童就需要我们为其创造机会、积极鼓励他们游戏,帮助他们做游戏,这样的情况下,游戏是目的。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语言、体能、社交能力都得到提 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时,我尝试了“小青蛙捉害 虫”的游戏,把运动室的地板上铺满了用绿色卡纸制成的荷叶,每个荷叶上还有 一条或数条小虫(小虫的多少视两片荷叶之间的距离而定) ,训练时孩子们戴着 青蛙头饰,背诵着儿歌“小青蛙,呱呱呱,抓害虫,保庄稼” ,愉快的参与到活 动中来,他们从这片荷叶跳到那边荷叶,兴高采烈的捕捉着“害虫” ,他们从内 心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与同学一起背儿歌、做游戏,每个孩子的脸上都 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培养智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当然还有许多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训练方法多样 化、语言训练与日常生活互相联系、变换方式、复合、修改等方法,只要针对智 障儿童的特性和实际能力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智障儿童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又称特殊教育)在我县教育事业中处于一个很特殊的位置。特殊教育所面對的对象非常复杂,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会产生很多问题。我县特殊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在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殊教育的整个过程不仅需要教育者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家庭乃至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引导。积极找到问题,面对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智障儿童;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支持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不及普通儿童,在教育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来自于教育者,有些来自于家庭,有些来自于智障儿童自己,有些则来自于制度。目前,我国的智障儿童教育状况并未完全实行制度化、常规化,而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均有不同对待。一些非科学的教育方式会使得智障儿童的成长受到阻碍,这是当下社会中十分常见的问题。

一、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低下,而智障儿童的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也存在一些智力障碍者。稍微好一些的,智障儿童的家庭成员对于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也不甚了解。因此,虽然从理论上讲,智障儿童通过教育之后是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可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一般的智障儿童融入社会还是有很大的阻碍的。

(一)家庭成员存在智力障碍的情况

民勤的特殊教育起步比较晚,特教家庭的情况比较复杂,在学生中,有一个名叫李某,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其母就是一个智力障碍者,其姐姐的社交能力较差,而家中唯一一个行动力较强的成员——父亲,精神也处于时而清醒时而迷糊的状况。李某的智力障碍有一定的家庭遗传性,语言上有沟通障碍,行为很难自控。在对于他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基本难以进行配合,这为他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学生张某,家在三雷镇的农村,家中经济状况较差,处于基本的生活水平线上下徘徊。他的父母均是地道的农民,平时沉默寡言,文化水平低,社交能力差,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有心无力。张某受教育期间,家庭的帮助微乎其微。

在上述这样的智障儿童家庭中,多半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很难使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一旦脫离学校的环境,家庭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乃至生活都处于放弃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使得智障儿童的成长也面临极大的问题。

(二)家庭的不正当引导

在智障儿童的家庭中,也存在一些家庭状况良好的案例。学生石某,家中因农村占地拆迁而变得经济状况很富裕。可是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也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保证物质生活丰富的前提下,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便不再有更高的要求。

石某这样的家庭也是智障儿童家庭之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智力障碍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孩子的所有付出都属于溺爱的形式,甚至在特教教师提出教育意见或要求时,父母的配合度也是非常低的。这导致了学生面醒心浊,行为飞扬跋扈。长此以往,智障儿童的物质生活虽然可以保障,但是并未获得融入社会的能力,智力障碍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改善或缓解。

二、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解决对策

笔者是民勤特教事业中的一名普通特教教师,平时会接触到很多来自不同家庭的真实的智障儿童。我县2013年成立特教学校,属农业县城,经济落后,社会歧视,长期照护和接送上学,导致家长身心俱疲并有很大的耻辱感,由于孩子原因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也多有摩擦。目前,当地未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得以实施,这样对于特教事业的发展是有很大阻碍的。

(一)加大对于特教事业的经济投入

本地的特教事业发展缓慢,其根本还是教育投入资金的匮乏,民勤的特教事业起步晚,发展慢,很少得到外界经济上的支持。这在基础设施、人员开支上常常会陷入困境。上文提到,智障儿童的家庭中,有很多成员也是智力障碍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或知识水平去承担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而智障儿童的家庭如果不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多数会使得智障儿童在未来的成长中继续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

因此,特教事业亟需外界进行经济上的支持和投入。拥有更好的教育基础设施,拥有更好的特殊教育资源和人才,才能帮助智障儿童家庭逐步提升对于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

(二)进行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知识普及

经济上的匮乏是智障儿童无法良好成长的原因之一,然而,知识和教育意识的缺失才是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一直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上文提到,在智障儿童的家庭中,也存在一些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案例,可是仍然未能很好地对智障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究其根本,是其家庭成员未能正确地认识智力障碍这件事情。在我国,智力障碍的儿童约500万,而很多家庭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于是将这些智力障碍儿童送入普通日校。智障儿童在普通日校中发展缓慢,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迫退学,退学之后,其家庭中的成员就选择让智障儿童待在家中,仅供其衣食,放弃了对其的教育。

如果没有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社会普及,那么我们的社会中仍然无法认识到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智障儿童在社会中就依然没有希望。

智障儿童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 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暴露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他们的智力水平、家庭行为习惯上有较大的差异。这对智力障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很大的阻碍。我班有一名雷磊同学, 他是一个轻度的自闭症孩子, 通过老师对他的不断沟通, 在表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我发现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 看见同学的东西好, 就想方设法的拿到自己手里, 还偷着拿家里他认为好的东西, 又有说谎的习惯。刚开始, 我不掌握方法, 狠狠的批评了他, 还把他认为好的东西还给了同学。处理完以后, 我发现他在那一段时间不说话, 也不学习, 过一段时间他还会犯。我认真总结了一下, 觉得应该换一种教育方式。主动和家长联系, 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 互相沟通, 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 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努力放下老师的架子, 把握学生的实际, 走进他的情感世界, 把他当作朋友, 和他一起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抓住他的点滴进步给以与及时表扬和鼓励, 让他知道我像妈妈一样可亲, 一样爱他。当班级里其他孩子买了新物品时, 发现他也喜欢, 就会告诉他, 要是喜欢老师就会给他买一个, 对于不合理的东西, 我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什么该买, 什么不该买, 让他有取舍的尺度。慢慢的我发现, 他开朗多了, 还能站在讲台上给同学唱“小燕子”了, 这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是一个多大的进步啊。他也能主动和我表达他所需要的物品, 这让我很欣慰, 他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东西, 什么是别人的,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 也逐渐改掉了偷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

对于智障儿童让他们养成一个好的卫生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平时的刷牙洗脸、便后洗手, 是每天必须多次练习的内容。有的家长对于自己有缺陷的孩子, 过于溺爱, 事事包办, 还有的家长对他们置之不理, 这就造成学生来住校的时候, 没有讲究卫生的习惯。这就需要生活老师和班主任的爱心和耐心, 手把手地教,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讲解。让他们明白不讲卫生的危害性, 从最初的洗脸开始, 抓住一切可以练习的机会。正常孩子可能一周、一个月养成的习惯, 可智力障碍儿童是要经过一年两年或许更长的时间, 还要负责的教师不断的督促提醒、纠正, 让他们坚持养成的习惯。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 我们的教学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9年7月, 我们搬进了温暖明亮的楼房, 经过各位教师的精心设计, 每一处角落都布置一新。开学了, 学生来到新的教师, 对于新的设施充满了好奇, 不时地用手去摸、去碰, 这下可急坏了我们的各位教师。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 我们不断探讨和摸索, 总结出了好的经验。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墙上的星星, 让他们把亲手做的星星贴在墙上, 在把自己的照片贴在自己喜欢的星星上, 让他们明白学校是个大家庭, 要爱护家里的一切东西, 碰坏了, 就不漂亮了。随时发现有损坏物品的学生, 及时发现及时批评, 做到知错就改。

2 礼仪教育中的养成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对文明礼貌的养成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的训练的培养, 达到让他们明白文明礼貌就像每天的刷牙洗脸一样是必须的。每天早自习利用十分钟来练习文明礼貌用语, 让每一个孩子知道最起码的“早晨见到老师说老师好, 放学时说老师再见, 来了客人说客人好, 走时说再见, 在学校不打架, 还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老师的形象感染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坚持“以爱育爱”, 经常从小事着手。班级里有个男生李文梁, 由于他母亲也是轻度的智力障碍, 父亲工作忙, 他又是小儿麻痹症, 每天总是脸不洗衣服不换的口水流的衣服大襟总是湿的, 身上有一股腥臭味儿, 班级的学生不喜欢和他玩。我接班以后, 我制作了几条带橡皮筋的毛巾, 每节课都为他更换, 洗了换, 换了洗。又从家里拿来儿子的衣服给他换上, 他身上的怪味没了, 小脸上露出了笑容。经过教育, 我不在班级的时候, 大学生也能够帮助他更换毛巾, 洗衣服了。我觉的这个机会必须抓住, 特别开了班会表扬了做好事的同学, 现在, 我班的孩子都能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了, 被帮助的同学还不忘说声谢谢。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丰富的同情心、慈母般的爱心、奇特的耐心来培养他们的好的卫生习惯。

3 学习过程中的养成教育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性, 在课堂上要注意听讲是很难做到的, 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长期培养。让他们做到最基本的“听见铃声能走进教师, 课堂上不随便下地, 发言要举手。”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李升龙, 根据他奶奶讲述, 曾经去了11所学校, 都不收他, 李升龙是中度的多动症, 从外表看, 长的浓眉大眼, 看不出有智力障碍, 可他约束不了自己, 总是闯祸。来到班级以后, 针对他的情况, 我把他安排在自制力好的同学中间, 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管束他。他的智力属于轻度低下, 学习上比别的同学快, 我就抓住他的优点给以表扬。对于他好动, 在讲完课后, 对他进行一对一的看管辅导, 让他形成一个习惯。逐渐的他下地的次数少了, 晃桌子椅子的毛病没了, 上课乱喊的情况也减少了。

4 安全教育中的养成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反应慢, 对与安全没有意识。我们学校利用班队会时间对学生讲解安全常识。还编了顺口溜, 通俗易懂、爽朗上口, 让学生明白“走路要走斑马线, 红灯停, 绿灯行, 黄灯慢慢行, 在路上不和陌生人说话, 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是大事, 必须时时讲, 时时注意。

5 纪律中的养成教育

执行纪律可以保证良好的道德行为延续下去, 形成习惯。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更为重要, 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的值日, 全天候保持教师和校园的卫生。大学生带动小学生进行认真值日, 不论打扫的干净于否, 班主任要给以表扬, 调动积极性。从不会做到会做, 从不干净到干净, 这需要一个过程, 虽然时间上有长有短, 得利用一切机会去锻炼他们。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让孩子们明白开会时不能随便讲话, 没有老师的允许不能走出校门。上课时不能去厕所, 应该利用下课时间去厕所。具有基本的纪律性是非常重要的。

智力落后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明显区别于正常学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体现, 特殊教育更是爱的升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成功与否, 所以, 作为教师一定要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家长建立合作关系, 并在今后的工作期待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把形成的养成教育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帮助, 得以达到巩固的作用。真诚关爱是我开启特殊孩子信任之门的一把钥匙。以上是我在教学上的一点肤浅的体会, 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请多指正。

摘要:作为一名特教战线上的教师, 对于自己的学生没有过高的要求, 只希望他们能在社会上生存, 能在社会上生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正常儿童来说重要, 而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培养一个正常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不容易, 而对于培养一个智障儿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更是难上加难。

智障儿童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 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 ●居家生活 ●自我照顾 ●社交技巧 ●使用社区 ●自我引导 ●健康安全 ●功能性学科能力 ●休闲娱乐 ●工作 ●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 什么叫时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 "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 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 障碍系统康复训练 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 2.个别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

3.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我们将六个领域的内容叙写成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对儿童的评量,得到符合每个儿童康复需要的长期目标,再从康复训练活动中找出相关的短期目标,形成一个儿童的个别训练计划。 4.康复训练过程

在个别训练计划指导下,设计康复训练活动将智障儿童的个别训练目标转化成康复练活动,通过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两个途径为这些儿童提供系统康复训练。 5.康复效果评估

系统康复训练效果通过评估进行全面总结。分别为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

阶段评估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每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活动。

总结评估是在完成若干阶段康复训练后进行的评估,它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成效作出全面总结。 生活自理康复 训练方法目标 孩子不能生活自理怎么办? 年龄:2-3

目标:调节水洗手,洗脸 方法:

1.让孩子看你洗手,洗脸,鼓励他模仿你的动作。

2.孩子洗手,洗脸时,要给予口头上的指导。如果他学会了,不再需要帮助和口头指导了,你要表扬他。

3.用彩色粉笔往孩子脸上涂颜色,让他照镜子看一看。洗脸后再让他照照镜子看是否洗干净了。

4.塞上洗脸池往里蓄水,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然后把水放掉。要把他是否会操作的情况记录下来,列成表贴在洗脸间,把必要的步骤画成图画,贴在墙上。 年龄:2-3

目标:模仿刷牙 方法: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你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你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你要表扬他。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在他学会之后,逐渐减少对他的辅导。

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你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你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 年龄:2-3

目标:用话语要求上厕所 方法:

1.当看到孩子想上厕所的样子时,问他是否要上厕所。

2.在训练上厕所时,不要给孩子兜尿布,而要给他穿容易脱的裤子。

3.定时让孩子上厕所。当他自己说出要上厕所时,要好好表扬他。

4.如出现意外,你也不要立即给孩子换衣服,而是鼓励孩子大部分衣服由他自己去脱换。

5.家人示范想上厕所。 年龄:2-3

目标:把松开的衣服脱下来 方法:

1.睡前必须让孩子脱掉上衣和裤子。要边鼓励他,对他说;"噢,长大了!当哥哥(姐姐)了!" 2.每当他自己脱下衣服时,可以奖励他一张不干胶贴纸。

3.练习给洋娃娃脱衣服。

4.一开始不可能期望孩子脱掉全部衣服,先从一两件开始,等他熟练了再增加件数。

5.无论从哪一种衣服开始练习,都要一边用话语指导他,一边动手帮助他,等他学会了就逐渐减少帮助。 请分析一下原因 病理原因:

肢体缺陷,肌肉耐力不足,感觉统合异常。如:触觉过于敏感或过于迟缓,长期生病以致体弱易疲劳。智能障碍,发育迟缓。精神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情感障碍,癫痫症。 心理原因:

依赖性强:动机不足,自信心不足,易受挫折;目的想引起大人注意。 环境原因:

家长教育态度:过于溺爱,为之代劳;过于严厉,缺乏耐心;不要求或要求不得大人太忙,没时间教;家庭各成员态度不统一;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生活教育。 感知训练

功能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视敏度训练

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 (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 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 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 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 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 辨色能力训练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 形状知觉训练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距离知觉训练

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 方位知觉训练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2、听觉训练

听觉是由耳、听觉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刺激声波撞压鼓膜,引起听小骨的振动,使科蒂氏器上的毛细胞由于其顶端的毛与上方的盖膜接触,产生与声波同频率的电位变化,再刺激听神经末梢,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传至大脑颞叶,引起听觉。

对障儿童听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听觉能力。 音响度辨别训练

由于音波越强,振幅越大,听到声音越响。反之,音波越弱,振幅越小,听到声音越轻。训练时先由轻到重,由熟悉的到不经常听到的声音。利用周围生活的自然物,辨别敲出各种物体声音大小,区分辨别声音响度的听觉训练。 音高度区别训练

音高是声音最基本的属性,是指听到声音的高低。

训练听各种熟悉的声音。(打雷声、火车鸣笛、汽车鸣笛) 训练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鸡、喜鹊、乌鸦) 训练听辨各种人物的声音。(男人、女人、老人、小孩)。 听觉记忆训练

听记不连贯的为数字。

听记并学各种动物鸣叫声。

听记图形内容,颜色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 音调区别训练

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 律动音训练

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 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 (如:拉锯、打锤、洗衣) 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 乐音听觉训练 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 混合区别训练

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

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

5、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 提 示:

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 口 语 训 练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结果的标志,语言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障儿童的语言不仅少,内容狭窄,而且句法简单贫乏。

对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既要有重点的训练个别口语障碍的儿童,也要对全体儿童进行语言词汇积累的练。 语言障碍儿童的训练:

语言障碍的儿童要分析是构音障碍,还是舌体位障碍。 训练时分五步:

1.培训准确的听音能力,学会区别语音的差别,尤其是近似音的区别。

2.教智障儿童正确发音,让孩子听清语音,看清口型,并大声模仿声音。

3.让智障儿童用普通话声调说话。

4.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

5.每天讲述一天中所看、所听、所想的事。 练习内容提示有三: 1. 学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欢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令、愤怒、悲伤等。

2. 练习讲笑话,说儿歌,顺口溜,快速讲话,快速说出熟悉人的名字。说绕口令等。

3. 每天做舌头操,训练舌头灵敏度。 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口语训练选择一些有关动物内容故事。

选择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的故事。

选择儿童可以参与故事中角色表演的对话练习。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讲故事训练,边看图边讲故事。

边讲故事边画内容。

录音机录放故事。

情境表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戴上头饰或道具。

口语训练时要发挥儿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结合动作或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训练。 大肌肉群体活动训练

对智障儿童进行大肌肉群训练的关键,是改善脑障碍,恢复代偿机能。 爬行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肢体协调有问题,不会四肢着地,两腿随着上肢爬行,而

是上肢伸出很远而两下肢原地不动。

爬行训练在平地进行。可以两手、两脚着地爬行,也可以双肘、双膝着地

爬行。匍匐前进即手足并行。

爬行训练可以钻笼、拐弯、绕障碍。 行走训练

便步、正步、踏步、跑步训练,竞走、踏线走踏点走、双脚跳走、单脚跳走、碎步走训练、手持物走、拾物走、穿衣走等训练。 反应速度训练

操场常规口令训练、拍球、传球、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掷沙袋、乒乓球等运动;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

踢键子,接抛球、贴人游戏。 力量训练

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哑铃运动。

推、拉、挤游戏;

爬绳、吊杆、爬楼梯运动;

提重物行走,扛重物行走训练。 协调训练

横列行进, 纵列近距离行进:

骑马势、拉弓势的动作训练:

双手同时同方向前后摆动行走;

一侧手脚同方向行走,一手垂直固定行走;

倒退行走,侧向行走; 依口令快速做蹲、跳、走、跑、举手、抬脚、仰头等动作。 平衡训练

沿直线走,托球行走;

十公分宽木板上行走,蹲立;

原地旋转定向;

单脚跳行,斗鸡游戏;

单脚站在单砖上过桥;

垫上滚翻,倒立运动。 手功能训练

"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手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 粗大运动训练

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及各种平面图形;

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 精细运动训练

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

穿珠、穿针引线:

系鞋带、解鞋带;

折纸、剪纸、手工、泥工;

筷子夹豆;

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 我们一起学习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真正的助人不是帮别人把问题从眼前消除,更积极的做法是如何使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并且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与解决所有他所面临的问题。

●以智能障碍儿童发展需要为本,开展康复训练。

●好母亲,好老师,允许孩子在花园乱跑,活动腿脚,呼吸新鲜空气,以满足他的身体生理需要。

●大脑的学习信息有赖于感官和运动的输入。

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需把心灵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思想中理解自然。语 言 训 练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想感情意愿的工具。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智力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孩子到

一、两岁还没有语言交往能力,请家长迅速与相关机构(医疗、教育、康复)配合,进行检查,确定问题原因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的协调发展,为家长和孩子创设宽缓的发展空间,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迟早融人社会。 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

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出现吗?

孩子不能听或注意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对其它声音也遂反应或只对某种声音有反应。

对语言理解能力差,经常不能按别人给予的指令完成任务

说话时声音很小,语气十分短促,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话时吐字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使人很难理解。

说话没有语音、语调、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

混淆语意,不会正确使用,经常答非所问。如:分不清人称问小宝:“你叫什么”小宝回答:“你叫小宝。”

说话时语序颠倒,如:问:“你吃饼干吗宁”孩子回答:饼干吃。”

在回答总是或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把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叙述或反复词问同一问题,不改变内容。

自言自语,或只会重复别人的话。如:问他:“你叫什么”他也回答: “你叫什么”

孩子本来说话很正常,说话也很好,但突然出现退步情况,或根本就不再说话。 说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深吸气,深呼气

吹气练习(吹泡泡,吹气球) 唇部练习(噘嘴、舌打唇响) 舌的训练(吐出、收回、如:舔食品、伸出舌头左右移动、舔上下雪) 颈部练习(张合嘴) 面部肌肉控制练习(模仿笑、哭、争眼、闭眼、挤眼) 模仿发声的练习(啊、呜、咿、爸、妈、猫儿、狗叫、羊叫、火车言、汽笛声) 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策略

训练要由浅入深,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对孩子微小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

训练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造成孩子感到枯燥,排斥训练。

多与孩子说话,并请家长注意沟通方式。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

利用生活中自然情况训练,学会等待回应,家长在训练中给孩子留有反应,判断的时间。

积极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并持之以恒。 注意事项

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训练者的声音、表情要夸张,吸引孩子注意力。 训练时要坚持互动,训练要持之以恒。

及时强化,对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性质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方法

尽可能让孩子对训练容感兴趣

选择孩子喜欢的儿歌故事进行训练。分角色的形式很容易令孩子参与其中,多表扬,勤鼓励。

训练正确发音姿势

大人与孩子说话时应使用自己嘴的位置在孩子眼睛水平线以下。

如:坐或蹲在孩前,并用双手挟住孩子双肩,保持其正常发音姿势

控制孩子唇、舌、口发音姿势。训练唇、口、舌作协调。

如:大人用手控制下鄂、嘴唇、来帮助孩子正确发音。 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下达指令后,做出动作示范给孩子,帮助他理解这个指令意思。

训练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您帮你的孩子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聋或重听;

齿、唇、舌协调有运用困难;

呼吸器官运用困难;

发声器官运用困难;

脑伤导致语言能力受损;

语言表达中枢受损;

智能不足(引起语言发展迟缓,理解能力差,语汇少,句子短)。 心理原因:

先天气质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退缩,害羞;

怕说错话,说不好而小声说话以致不说话;

经常遭受挫折,缺乏安全感。 环境原因:

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感官刺激或文化刺激;

大人很少用语言来逗孩子;

大人过度注意孩子的说话,发音时反复提出过高要求,引起孩子抗拒心理:

家人不爱说话或说话异常,孩子模仿学习造成。 运动能力训练

早期发现 早期训练

当发现孩子抬头困难,头不能自由转动,不会爬,不会站,不会走,不会翻身,拿不起小物品,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时,应立即请相关部门检查(医院、教育、康复)评估,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内容。早期训练应该着重基本运动发展的训练,同时还应兼顾生活中的实用动作技能训练。 孩子动作发展慢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如下问题吗?

一岁时:

俯卧时不会抬头 头不能向左右转 不会爬行 不会翻身 不会坐 二岁时:

不会独立站 不会走 当坐在椅子上时 不能自己站起来 不会跑。

三岁时:

不会两脚一阶地上楼梯 跑时常跌倒 不会倒退着走路 不能用两脚轻轻蹦跳

四岁时:

不会独立跑步 不会独立地上下楼梯 不会骑三轮车

五岁时:

不会单脚跳 不会跨过障碍 不会玩一般的体能游戏 请您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产前母体病毒感染,照射放射线;孕妇吸烟、喝酒用药不当或营养不良:

遗传原因,如染色体异常;

产中出现脑伤、窒息、缺氧,颅内出血或早产等;

产后,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都可能造成动作发育迟缓或运动动作障碍;

其它不明原因的生理疾病。 心理原因

孩子天生气质较退缩,不愿也不敢去尝试新的动作;

孩子在动中有挫折感,

孩子尝试新动作时因失败而遭大人制止,而丧失信心。 环境原因

家中活动场地太少,缺少活动机会;家长怕出危险,怕弄脏衣服而不给孩子机会;

家中整齐,怕孩子弄脏弄乱而限制孩子活动。 基本动作训练方法 1.抬头训练

孩子趴在大球上,大人拉住孩子双手,自然抬头接受训练。

孩子俯卧在三角木块上,大人坐在孩子对面,用手绢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逗引他抬头,异向左右来回转动。 2.轴心转体训练

大人与孩子席地而坐(或让孩子坐在大人的腿上)持孩子手臂,左、右转动,作拉锯游戏,从增强孩子轴心转体意识。 3.前倾训练

让孩子坐在大长毛狗玩具上,身体向前倾,手摸长毛狗的毛。 4.位置感觉训练

大人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作前后划动的划船游戏,以增强孩子对位置的感觉。 5.尘姿稳定性训练

将孩子置于坐的位置,然后用糖或玩具逗引他,使他将一只手伸向前。 6.爬行训练

将孩子置于双手双膝着地势,用一条大浴巾兜于孩子腹部,在孩子正前方一米处用玩具逗引孩子。大人用浴巾上提,令孩子向前爬。 7.行走训练

孩子抓着一根拉直了的绳,向左或向右移动。 8.上下台阶训练 孩子由大人拉着手,两步一阶上(下)台阶。 9.跳的能力训练

先让孩子在弹簧上跳,再让孩子在较低的平台上跳下。大人先示范,手扶着跳,一边做一边说:"曲膝",然后站在小孩子面前抓住他的手帮他跳。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多练习跳舞。 10.翻身训练

孩子侧卧时,在其身边放玩具逗引他翻身过来拿玩具,必要时可用手推一下他的肩部。

孩子俯卧时,用一玩具在其头顶上摇动逗引他翻过身来拿玩具。

协助孩子翻身时可稍微推一下他的肩膀或屁股。 11.训练放松肌肉的方法

要孩子放松肌肉,可轻拍其僵硬部分或抱起孩子轻摇几下,不要孩子有惧怕感。 12.加强运动耐力的方法

让孩子多长途旅行;

让孩子常站着或蹲着玩;

让孩子常坐无*背的椅子;

智障儿童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王 倩

【摘要】:在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中,形成和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智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对智障儿童自身的发展、对其缺陷的补偿和矫正、对培智教育的提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形成和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智障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培智学校

智障儿童

语言教学

言语是人们运用某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进行思考的过程。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工具。言语缺陷是智障儿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智障儿童无法正常的与别人沟通交流,所以在学校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语言教学也是培智学校开展所有教学的基础,而且也是培智学校应该坚持的一项教学原则,语言教学搞不好,就没有智障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没有智障儿童的全面康复和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智力障碍

根据美国《残疾人教育法》定义,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简称MR)儿童是指智力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平均水平,并同时存在社会适应性行为缺陷的群体。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损害,从而给他们的语言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统计,智障儿童中具有语言缺陷的在70%左右。轻者大多说话开始的较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中度的多数吐字不清,伴有口吃,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并且表情呆板、单调;严重程度的缄默症很普遍,语言发展处于原始水平,以喋喋不休或吱吱喳喳的叫声最为常见,有的甚至没有言语机能。一般来说,智力残疾的程度越严重,语言发展的水平也越低。

(二)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更是培智学校所有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培智学校的一切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

首先,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对智障儿童进行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使智障儿童具有使用语言文字工具去与人交往、进行思维、认识世界的能力,与适应今后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紧密结合,必须培养培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益。

其次,要注重培养智障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对智障儿童进行发音、说话、听话教学,一定要把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转化为听话、说话、阅读、写作的实际能力。这样才能帮助智障儿童摆脱语言缺陷的困境。

再次,针对智障儿童言语发生得晚,对语言的刺激反应迟缓、词汇贫乏、口头表达能力差、发音不准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结合实际、不断实践地来进行言语训练的。

二、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第一,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有的智障儿童两三岁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到五岁才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有的上学以后,连自己的家住哪儿也说不清楚。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要少得多。正常儿童入学时,一般掌握了2500——3000的词汇量,而同龄的轻度的智障儿童只能掌握几百个词汇,并且大多数是名词、动词、代词等,连词、副词、形容词等基本不会使用。另外,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也不全面。在使用某些词汇时,往往不分场合,盲目使用。

第二,由于短时记忆能力差和思维的不灵活,智障儿童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也不会说成分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一般只能说简单的陈述句。在言语行为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往往不能使用有意义的的话语传达信息,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或重复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重复某些个别的音。

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言语条件和氛围,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矫正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针对智障儿童的这种情况,我在学习生活中对他们的语言表达方面进行了一些培养和训练,主要做法如下:

四、智障儿童的语言教学方法

(一)为智障儿童创设特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大胆说话,引导学生愿意说、会说、能说

如上学习学做家务时,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地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这种训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就能在学中说、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智障儿童语言缺陷的程度不同,表现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我首先深入了解了每个学生的言语缺陷情况,然后才进行具体操作。

我在课堂上的做法是这样的: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如培智三年级的王茂全、赵仁美,要求他们在回答问题和讲话的时候要讲完整,吐字要清楚;对于讲话吐字不清楚、不连贯的学生,如培智三年级的杨虹菊、培智二年级的林根配,要求他们讲话时放慢速度,一句一句的讲完整,反复练习;对于口吃或一次只能说出两、三个字的学生,如培智一年级的蒋见尚、郑孝发,从字到词再到短句分步完成,要求他们看着老师的口型讲,尽量把话讲到最清楚。

(三)给儿童提供适当的语言刺激和反馈

在这做法中,教师要尽可能多时间和机会跟智障儿童说话,在互相听、说的过程中,要不时伴地随点头、微笑、表扬、鼓励等反馈信息,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法的正误。平时我做得较多的游戏是“无线传话”,即让学生围成圆圈(我参与其中),先由我向身边的学生说一句话(字、词),如:站、吃饭、去公园、放学回家等,请他将句子传给身旁的同学,直到最后一位,然后请他说出传递来的话。由于我班学生语言障碍较严重,所以在传递过程中,我尽可能选择学生经常遇到的单字词。这种活动的经常性运用,训练了学生的听、说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能力。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最强调的就是要直观形象,在采用上海辅助教材《实用语文》的过程中,我每上一节课都会结合实物和图片,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编写了适合学生的图文结合的校本教材。如上《米》这一课时,图片展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大米、玉米等图片,并且把实物带到教室让学生亲手触摸,学生的兴致都很高,理解得也较好,在过程中也乐意开口说话。

(四)培养智障儿童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五)多表扬、多赞美、多鼓励

上一篇:自备电厂化工企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医院监督内部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