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孩子教育改革论文范文

2024-01-25

智障孩子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又称特殊教育)在我县教育事业中处于一个很特殊的位置。特殊教育所面對的对象非常复杂,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会产生很多问题。我县特殊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在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殊教育的整个过程不仅需要教育者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家庭乃至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引导。积极找到问题,面对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智障儿童;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支持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不及普通儿童,在教育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来自于教育者,有些来自于家庭,有些来自于智障儿童自己,有些则来自于制度。目前,我国的智障儿童教育状况并未完全实行制度化、常规化,而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均有不同对待。一些非科学的教育方式会使得智障儿童的成长受到阻碍,这是当下社会中十分常见的问题。

一、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低下,而智障儿童的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也存在一些智力障碍者。稍微好一些的,智障儿童的家庭成员对于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也不甚了解。因此,虽然从理论上讲,智障儿童通过教育之后是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可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一般的智障儿童融入社会还是有很大的阻碍的。

(一)家庭成员存在智力障碍的情况

民勤的特殊教育起步比较晚,特教家庭的情况比较复杂,在学生中,有一个名叫李某,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其母就是一个智力障碍者,其姐姐的社交能力较差,而家中唯一一个行动力较强的成员——父亲,精神也处于时而清醒时而迷糊的状况。李某的智力障碍有一定的家庭遗传性,语言上有沟通障碍,行为很难自控。在对于他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基本难以进行配合,这为他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学生张某,家在三雷镇的农村,家中经济状况较差,处于基本的生活水平线上下徘徊。他的父母均是地道的农民,平时沉默寡言,文化水平低,社交能力差,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有心无力。张某受教育期间,家庭的帮助微乎其微。

在上述这样的智障儿童家庭中,多半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很难使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一旦脫离学校的环境,家庭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乃至生活都处于放弃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使得智障儿童的成长也面临极大的问题。

(二)家庭的不正当引导

在智障儿童的家庭中,也存在一些家庭状况良好的案例。学生石某,家中因农村占地拆迁而变得经济状况很富裕。可是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也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保证物质生活丰富的前提下,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便不再有更高的要求。

石某这样的家庭也是智障儿童家庭之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智力障碍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孩子的所有付出都属于溺爱的形式,甚至在特教教师提出教育意见或要求时,父母的配合度也是非常低的。这导致了学生面醒心浊,行为飞扬跋扈。长此以往,智障儿童的物质生活虽然可以保障,但是并未获得融入社会的能力,智力障碍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改善或缓解。

二、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解决对策

笔者是民勤特教事业中的一名普通特教教师,平时会接触到很多来自不同家庭的真实的智障儿童。我县2013年成立特教学校,属农业县城,经济落后,社会歧视,长期照护和接送上学,导致家长身心俱疲并有很大的耻辱感,由于孩子原因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也多有摩擦。目前,当地未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得以实施,这样对于特教事业的发展是有很大阻碍的。

(一)加大对于特教事业的经济投入

本地的特教事业发展缓慢,其根本还是教育投入资金的匮乏,民勤的特教事业起步晚,发展慢,很少得到外界经济上的支持。这在基础设施、人员开支上常常会陷入困境。上文提到,智障儿童的家庭中,有很多成员也是智力障碍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或知识水平去承担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而智障儿童的家庭如果不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多数会使得智障儿童在未来的成长中继续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

因此,特教事业亟需外界进行经济上的支持和投入。拥有更好的教育基础设施,拥有更好的特殊教育资源和人才,才能帮助智障儿童家庭逐步提升对于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

(二)进行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知识普及

经济上的匮乏是智障儿童无法良好成长的原因之一,然而,知识和教育意识的缺失才是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一直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上文提到,在智障儿童的家庭中,也存在一些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案例,可是仍然未能很好地对智障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究其根本,是其家庭成员未能正确地认识智力障碍这件事情。在我国,智力障碍的儿童约500万,而很多家庭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于是将这些智力障碍儿童送入普通日校。智障儿童在普通日校中发展缓慢,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迫退学,退学之后,其家庭中的成员就选择让智障儿童待在家中,仅供其衣食,放弃了对其的教育。

如果没有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社会普及,那么我们的社会中仍然无法认识到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智障儿童在社会中就依然没有希望。

智障孩子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2篇

在方法上,教师要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中,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亲和的态度,影响熏陶学生;同时要结合授课科目的特点,挖掘出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通过对学生心理各层面施行积极影响,补偿其心理缺陷,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他们的一切行为提供健康的心理背景。具体作法阐述如下:

一、开发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特教学校只有推行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才能系统、稳步地开展对学生的智力康复训练,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益。目前供智障儿童使用的教材是1988年编写,已经有20多年,现在看来,它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智障教育的多维目标;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一,忽视学生智力差异的多样性;注重教师的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因此,它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已经不适合当前智障教育的需要。

智障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不在于学生学习了多少系统、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比如智力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行为得

到多少矫正、自我服务水平得到多少提高等等。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张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既要使学生在实用生活知识、技能以及习惯等方面得到培养与发展,又要让学生体验愉快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学习的东西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适应。现在,许多特教学校都在开发、整合新的教育资源,革新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教育效益大大提高。笔者通过实践与对兄弟特校的了解后认为,落实“以生活为核心”理念的教育过程,就是最好的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

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好创造情感情境原则、趣味性和成功性原则,以期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创造良好的情感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保持愉快的情绪,达到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是智障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趣味性原则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动机明确,始终在欢乐的情绪中自我要求,进行学习。成功性原则就是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成功的期待,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原则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教育机会

笔者了解发现:友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老师强烈的喜爱情绪,这种情绪具有固定化、持续化、依赖化的特点。就是说,学生很愿意接受并服从于他心目中的领袖式的老师!

一般来说,培智班师生比不大,这为每个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尽可能多地接

近、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有威信、和乐意信赖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有智力缺陷,但也有丰富的情感和准确的判断力。当他真实地感觉到你在重视他、关心他时,他就会尝试主动走近你,期望在你这里得到帮助和解脱,表现出无限的真诚。

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小到一次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充分满足学生期待的被理解、被尊重、获得成功等各种情感需要,继而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幸福”体验并内化为进步的动力。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号召力、管理力、“诱惑”力明显增强。这样,在和学生愉悦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既可以感觉到师生情谊的乐趣,无形之中也创造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学校培智部,有的老师善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彼此亲昵,和谐融洽,所以课堂纪律好、教学效果好,学生进步快。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直接或间接对学生认知、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帮助学生和谐发展

智障孩子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3篇

言语,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人的一种个人行为,它分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而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形成的交际和人类思维的工具,是有一系列符号组成的表示事物和现象的系统。在智障儿童中,言语障碍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是智障儿童言语的明显特点。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智障儿童对那些相近的汉语拼音音素经常混淆,很难掌握。所以他们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的就是识字和语言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训练显得更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中多是以说为主。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但怎样让智障儿童理解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准音、吐清字呢?

二、具体措施

1、拼音

拼音不仅是学生学习生字的工具,也是矫正智障学生言语障碍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应将拼音、识字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从最初的字、词、简单句过渡到常用句和使用句的训练,最后通过一些简单小故事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口型操

根据这些孩子发音困难的特点,我打算通过伸舌、卷舌、弹舌,发爆破音等口型操,训练学生舌头的灵活性和唇的闭合性。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激发智障儿童积极要求说话,看学生对什么方面有兴趣,在练习那个方面的内容时,就要求他多说多练。从发展的角度评价智障儿童的说话,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要求一致,让他就跟他自己来比较,比以前说话强了,就要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还要多说话的愿望。及时纠正智障儿童语言中的缺陷,例如:口吃的儿童,应该告诉他们在说话前把要说的话想好,并且安静片刻,使情绪和肌肉放松等;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在说话的时候,语句不完整,往往没有主语跟随,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注意把话说完整,然后要求学生也要这样来做把话说完整,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进步更快。

智障孩子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4篇

1 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暴露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他们的智力水平、家庭行为习惯上有较大的差异。这对智力障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很大的阻碍。我班有一名雷磊同学, 他是一个轻度的自闭症孩子, 通过老师对他的不断沟通, 在表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我发现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 看见同学的东西好, 就想方设法的拿到自己手里, 还偷着拿家里他认为好的东西, 又有说谎的习惯。刚开始, 我不掌握方法, 狠狠的批评了他, 还把他认为好的东西还给了同学。处理完以后, 我发现他在那一段时间不说话, 也不学习, 过一段时间他还会犯。我认真总结了一下, 觉得应该换一种教育方式。主动和家长联系, 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 互相沟通, 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 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努力放下老师的架子, 把握学生的实际, 走进他的情感世界, 把他当作朋友, 和他一起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抓住他的点滴进步给以与及时表扬和鼓励, 让他知道我像妈妈一样可亲, 一样爱他。当班级里其他孩子买了新物品时, 发现他也喜欢, 就会告诉他, 要是喜欢老师就会给他买一个, 对于不合理的东西, 我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什么该买, 什么不该买, 让他有取舍的尺度。慢慢的我发现, 他开朗多了, 还能站在讲台上给同学唱“小燕子”了, 这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是一个多大的进步啊。他也能主动和我表达他所需要的物品, 这让我很欣慰, 他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东西, 什么是别人的,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 也逐渐改掉了偷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

对于智障儿童让他们养成一个好的卫生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平时的刷牙洗脸、便后洗手, 是每天必须多次练习的内容。有的家长对于自己有缺陷的孩子, 过于溺爱, 事事包办, 还有的家长对他们置之不理, 这就造成学生来住校的时候, 没有讲究卫生的习惯。这就需要生活老师和班主任的爱心和耐心, 手把手地教,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讲解。让他们明白不讲卫生的危害性, 从最初的洗脸开始, 抓住一切可以练习的机会。正常孩子可能一周、一个月养成的习惯, 可智力障碍儿童是要经过一年两年或许更长的时间, 还要负责的教师不断的督促提醒、纠正, 让他们坚持养成的习惯。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 我们的教学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9年7月, 我们搬进了温暖明亮的楼房, 经过各位教师的精心设计, 每一处角落都布置一新。开学了, 学生来到新的教师, 对于新的设施充满了好奇, 不时地用手去摸、去碰, 这下可急坏了我们的各位教师。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 我们不断探讨和摸索, 总结出了好的经验。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墙上的星星, 让他们把亲手做的星星贴在墙上, 在把自己的照片贴在自己喜欢的星星上, 让他们明白学校是个大家庭, 要爱护家里的一切东西, 碰坏了, 就不漂亮了。随时发现有损坏物品的学生, 及时发现及时批评, 做到知错就改。

2 礼仪教育中的养成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对文明礼貌的养成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的训练的培养, 达到让他们明白文明礼貌就像每天的刷牙洗脸一样是必须的。每天早自习利用十分钟来练习文明礼貌用语, 让每一个孩子知道最起码的“早晨见到老师说老师好, 放学时说老师再见, 来了客人说客人好, 走时说再见, 在学校不打架, 还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老师的形象感染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坚持“以爱育爱”, 经常从小事着手。班级里有个男生李文梁, 由于他母亲也是轻度的智力障碍, 父亲工作忙, 他又是小儿麻痹症, 每天总是脸不洗衣服不换的口水流的衣服大襟总是湿的, 身上有一股腥臭味儿, 班级的学生不喜欢和他玩。我接班以后, 我制作了几条带橡皮筋的毛巾, 每节课都为他更换, 洗了换, 换了洗。又从家里拿来儿子的衣服给他换上, 他身上的怪味没了, 小脸上露出了笑容。经过教育, 我不在班级的时候, 大学生也能够帮助他更换毛巾, 洗衣服了。我觉的这个机会必须抓住, 特别开了班会表扬了做好事的同学, 现在, 我班的孩子都能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了, 被帮助的同学还不忘说声谢谢。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丰富的同情心、慈母般的爱心、奇特的耐心来培养他们的好的卫生习惯。

3 学习过程中的养成教育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性, 在课堂上要注意听讲是很难做到的, 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长期培养。让他们做到最基本的“听见铃声能走进教师, 课堂上不随便下地, 发言要举手。”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李升龙, 根据他奶奶讲述, 曾经去了11所学校, 都不收他, 李升龙是中度的多动症, 从外表看, 长的浓眉大眼, 看不出有智力障碍, 可他约束不了自己, 总是闯祸。来到班级以后, 针对他的情况, 我把他安排在自制力好的同学中间, 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管束他。他的智力属于轻度低下, 学习上比别的同学快, 我就抓住他的优点给以表扬。对于他好动, 在讲完课后, 对他进行一对一的看管辅导, 让他形成一个习惯。逐渐的他下地的次数少了, 晃桌子椅子的毛病没了, 上课乱喊的情况也减少了。

4 安全教育中的养成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反应慢, 对与安全没有意识。我们学校利用班队会时间对学生讲解安全常识。还编了顺口溜, 通俗易懂、爽朗上口, 让学生明白“走路要走斑马线, 红灯停, 绿灯行, 黄灯慢慢行, 在路上不和陌生人说话, 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是大事, 必须时时讲, 时时注意。

5 纪律中的养成教育

执行纪律可以保证良好的道德行为延续下去, 形成习惯。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更为重要, 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的值日, 全天候保持教师和校园的卫生。大学生带动小学生进行认真值日, 不论打扫的干净于否, 班主任要给以表扬, 调动积极性。从不会做到会做, 从不干净到干净, 这需要一个过程, 虽然时间上有长有短, 得利用一切机会去锻炼他们。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让孩子们明白开会时不能随便讲话, 没有老师的允许不能走出校门。上课时不能去厕所, 应该利用下课时间去厕所。具有基本的纪律性是非常重要的。

智力落后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明显区别于正常学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体现, 特殊教育更是爱的升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成功与否, 所以, 作为教师一定要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家长建立合作关系, 并在今后的工作期待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把形成的养成教育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帮助, 得以达到巩固的作用。真诚关爱是我开启特殊孩子信任之门的一把钥匙。以上是我在教学上的一点肤浅的体会, 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请多指正。

摘要:作为一名特教战线上的教师, 对于自己的学生没有过高的要求, 只希望他们能在社会上生存, 能在社会上生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正常儿童来说重要, 而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培养一个正常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不容易, 而对于培养一个智障儿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更是难上加难。

智障孩子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5篇

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旨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立足于帮助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为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我校开展了“社区融合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课题研究,把课堂迁移到村街、医院、商场、公园等场所,指导智障儿童在社区中解决生活问题。形成了一套符合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

社区融合是打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的教育状态,是智障儿童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体验,是智障儿童进入社会角色,尝试社会生活的过程。为此,在社区融合教学工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并形成一股强大得的力量,加强交流、互动及合作,才能更好地让智障儿童在社区中学习、实践和获取知识。

例如,在《认识水果》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能停留在认识水果的形、色、味上,却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哪里能买到水果,买水果时我们应该遵守商店的哪些规则,我们可以享受哪些权利等。而我们将课堂设在社区中,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社区的一些规则、购买的一些环节等。然后,再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带孩子到社区中再次实践,验证孩子是否掌握社区生活的全过程。

二、社区融合教学要将课堂教学与社区实践有机结合

(一)课堂教学要为社区实践提高保障

有效的社区融合教学能使智障儿童在社会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走进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等能力。而社区融合是在智障儿童掌握了一定社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融合的,没有相关的知识做奠基,社区融合就显得没有目标,没有次序,造成学生在社区中找不到重点。

(二)社区场景要为课堂教学提供知识素材

社区课堂虽然能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体验生活的真实性,但不能给予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知识。我们必须把社区上的情景拿到课堂上来进行细化,才能使学生对社区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细致和牢固。这种细化可以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延伸,也可以是学科知识的具体体现。

在农田种植白菜的融合活动中,社区课堂让孩子们体验了种植白菜的过程,懂得了农田中能生长出白菜,但教师很难让学生掌握白菜的生长过程、白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农田中还能生长什么蔬菜以及对文字音、形、义的认识等。只有我们把社区的场景拿到课堂上来系统解决,利用生活适应课了解白菜的生长过程、白菜的食用价值等;利用生活语文课来解决“白菜”“农田”的音、形、义和“农田里种植 。”的句式等内容。

三、社区融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将智障儿童带入社区,让孩子在真情实景中体验和实践,是为了让智障儿童更好的生活、高效的融入。社区融合不仅需要智障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要点,还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一)在社区融合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智力障碍和后天的环境影响,不愿意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意志力薄弱、不自信,对新鲜事物的获取缺少足够的勇气,没有耐心和毅力。为此,在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

在社区融合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探索、发现问题,再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多次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新鲜的事物越来越愿意接受,愿意挑戰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意志品质明显增强。

(二)在社区融合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培智学校课堂教学就是体现学生的需求,重点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而社区是将学校课堂知识在现实的生活中得以应用的有效环境。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机会把学校课堂教学与社区环境紧密结合,让学校课堂知识在社区中得到应用。

在社区融合过程中,我们要将社区环境作为学生实践的有效场所。如学习医院的环节中,学生在学校课堂教学时,掌握了就医的基本过程。却没有真正在具体实践中尝试和验证。通过我们将学生带入医院,不仅亲身体验了就医的整个过程,懂得挂号、就医、缴费、取药的各个环节。同时,还了解了需要耐心等待、按秩序就医等社会常识。

社区融合教育不仅验证了学生对学校课堂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社交能力、观察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社区融合教学要建构社区融合的支持体系

智障儿童的社区融合需要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中学习、体验和尝试。智障儿童由于先天原因,其面部表象、行为举止与正常儿童差异较大,部分社区居民对智障儿童产生偏见或歧视;同时,有些学生自控能力不是很好,或多或少会给社区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而且,社区融合教育是个新生的教育模式,还不能完全被社区管理者认同。为此,学校只有建立社会资源相互支持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教育。

我们组建了社区融合资源社,让社区管理者作为资源社的社员。请他们来到特殊教育学校、走上特教教师课堂、走进特殊儿童心灵、了解残疾人家庭,零距离的参与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面对面的了解残疾儿童。让他们懂得社区融合教学是智障儿童获得基本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最有效的途径,是每一个残疾人家庭、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每一名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共同的愿望。培养独立的、有生存能力的和基本适应社会的残疾儿童是教育者、残疾儿童家庭、社会组织、政府及其他不同社会主体相互建构的结果。

在政府、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社区融合资源社不断的扩大,为智障儿童融入社区、平等享受社会生活开辟了光明大道。

我们通过带孩子到医院学习就医、进超市选物购物、乘坐公交车、去农田种植等场所进行社区融合教学,让智障儿童在社区中体验生活、学习社会知识、积累社会经验,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应用,打破智障儿童传统的以课堂教学获取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智障儿童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障孩子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近年来,学校里的单亲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在完整的父爱和母爱的呵护下长大,他们在成长期更容易走向叛逆、偏执的道路。本文主要是对单亲孩子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单亲孩子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单亲孩子 心理分析 教育策略

近年来单亲孩子的教育引起了教育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只有对单亲孩子的心理有一个准确的分析,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单亲孩子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单亲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成立了“怎样发挥党团队作用,关注学生弱势群体”课题组,为单亲孩子建立档案,观察分析其行为表现和心理特点,采取有效帮扶措施,高度关注单亲孩子。

一 单亲孩子的心理特征分析

1.情绪、情感不稳定

相对于其他孩子,单亲孩子情感更加脆弱,而且过于敏感,过于在意外界的评论,思想固执,往往在一个问题上爱钻牛角尖,在处理事情上又容易冲动,不加思考,这就造成了单亲孩子的情绪很难保证长期稳定。情感的波动令这些单亲孩子更加冷漠、更加早熟,比普通的孩子更加独立,有着更加强烈的戒心和防范意识。故而难以和其他人友好地交往,人际关系也会很差。越是没有足够的朋友,不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的感情宣泄出来,越是容易走向极端,让自己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这样的单亲孩子往往心理负担很重,经常闷闷不乐,意志消沉,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不愿意看到其他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时间长了,就会演变成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然后极度不合群,不愿意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2.自卑心理和消极心理

单亲孩子面对生活往往有着难以克服的自卑心理和消极心理。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一个阶段父母是孩子心中的榜样,孩子以父母为荣,做人和看待事物的准则都在向父母看齐,父母对自己的赞美和表扬往往成为孩子继续努力最大的动力。但是单亲孩子很难产生这样的情感,在人格建立最为关键的时期,产生了自卑、消极的心理。

3.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单亲孩子往往喜欢破罐子破摔,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盲目模仿,用各种恶作剧和特立独行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很多孩子就这样走错了路。

4.抵触婚姻和家庭

由于单亲孩子从小就见证了一段不幸的婚姻,他们往往会偏执地认为婚姻就意味着不幸,这样的思想让单亲孩子对婚姻、家庭有着恐惧心理,难以信任自己的家人。

二 对单亲孩子的教育策略

1.加强与单亲孩子的沟通

单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来自家长的关爱,缺少能诉说心里话的朋友,非常需要教师的心理辅导。教师应当和单亲孩子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及时和单亲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了解单亲孩子的思想,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尽力消除单亲孩子和父母之间感情的隔阂,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单亲家庭的事实,同时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给单亲孩子宣泄情感的机会,防止单亲孩子把什么事都憋在心里,想办法让单亲孩子开朗起来,摆脱自卑的困扰。

2.尊重孩子的人格

单亲孩子比普通的孩子在思想上要早熟,人格上也更加独立,在对单亲孩子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让孩子因为自己家庭破碎的境遇变得自卑。单亲孩子往往是敏感而又脆弱的,他们需要比普通孩子更多的保护和肯定,在言行中体现对他们的尊重,增加对犯错孩子的耐心和信任,使其化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对单亲孩子的教育中万万不能有讽刺和挖苦,教育犯错误的单亲孩子时要不失时机地引起他们内心的震动,润物细无声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又学会维护自己的尊严。

3.培养单亲孩子的自信

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品格,自信基于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肯定。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和过低地评价自己容易形成自卑,过高地评价自己也会变成自大。遭遇父母离异的单亲孩子往往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被抛弃感始终折磨着他们,让他们变得怯弱、胆小、不自信。

三 结束语

单亲孩子经受了家庭的破碎,心灵上遭受了巨大的伤害。对单亲孩子的教育,学校需要用更加丰富的方法和策略疏导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用成功的喜悦恢复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关心和鼓励,这样单亲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娇.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6)

[2]张守武.单亲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0)

〔责任编辑:庞远燕〕

上一篇:金融体制改革特征论文范文下一篇:吊装平台方案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