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1-28

第一篇: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融资租赁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微企业占现有企业总数的比例达到 90% 以上。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对地方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税收与出口的增加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机器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就我国小微企业目前的信用状况和融资能力而言,完全依靠银行信用或从资本市场融资,是不切实际和有相当困难的。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简便快捷、信用要求较低的融资方式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具有独特优势。虽然,融资租赁公司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不容忽视。现在试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融资租赁概念及主要特征 (一)融资租赁概念

融资租赁,又称为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方式,手续方便易行,对融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要求不高,信用欠佳,缺乏担保单位或者抵押物,长期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的小微企业也可以采用。此外,融资租赁是将融资功能与融物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融资方式,它不仅便于企业尽快取得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或生产经营急需的机械,而且便于企业在短期内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及时取得经济效益,所以非常适合小微企业融资。因此,融资租赁已成为当今企业更新设备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融资租赁的主要特征

1.在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对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只是一种形式所有权, 是为了控制承租人偿还租金的风险而采取的合同形式上的所有权,在租赁合同结束时它最终有可能转移给承租人,因此,租赁物件的购买由承租人选择,维修保养也由承租人负责,出租人只提供融资服务。

1

2.由于传统租赁,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在实质上并没有转移,因此,传统租赁与融资租赁两者计算租金方式不同。前者以承租人租赁使用物件的时间计算租金,而后者以承租人占用融资成本的时间计算租金。

二、融资租赁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有两类机构从事融资租赁业务:一类是由商务部审批成立的融资租赁公司,另一类则是由银监会审批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由于由银监会审批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可开展吸收股东定期存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金融业务,因而属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根据中国租赁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至2011年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共约296家,比年初的182家增加约114家,其中,金融租赁20家,比上年增加3家;内资租赁66家,比上年增加21家;外商租赁约21家,比上年增加约90家。注册资金总计约1022亿人民币,比上年增加23.3%。

从业务发展情况看,到2011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9300亿元人民币,比年初7000亿元增加约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32.9%。其中,金融租赁约3900亿元,增长11.4%;内资租赁约3200亿元,增长45.5%;外商租赁约2200亿元,增长69.2%。

虽然,我国融资租赁业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不容忽视。

三、融资租赁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社会认知度

融资租赁公司自开办以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明显作用,但是目前它在社会经济中尚未“家喻户晓”。国内许多企业缺乏对融资租赁的认知,“设备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而不在于拥有” 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不能被广泛接受,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一次性买断设备的传统观念上,限制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广泛开展,影响了租赁产业的成长。此外, 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也致使全社会对这一新型的融资方式还不太熟悉。 (二)政策扶持力度有限

在国外,融资租赁业发展速度很快,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与 2

政府的大力倡导和一系列的经济优惠政策密不可分。虽然,从2000 年开始,随着新《合同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租赁会计准则》等相继出台,税收制度也有所改善,我国租赁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在与国际接轨上得到了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策环境不够宽松,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比如: 在会计制度方面,现行会计制度把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比照自有固定资产入账,同时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确认为负债,租赁费不予列支成本; 在税收方面,租赁享受的税收优惠幅度及额度还很小,仅有很小的减免税; 在信贷政策方面,国家也没有制定向租赁业倾斜的政策,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租赁信用保险体制,租赁企业自身承受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时,由于承租企业所得的实质性优惠不大,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来新增设备并不合算,企业在改变传统的设备购置方法上缺乏积极性,因此也影响了租赁企业的业务拓展和行业发展。 (三)中长期资金来源困难

我国融资租赁机构性质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随着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金融机构入股金融租赁公司,使得金融租赁公司焕发新的生机。但是没有银行入股的租赁公司,其中长期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加之租赁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得不到改善、资金预算能力差等原因,造成融资租赁公司拥有的资金远远达不到业务发展规模,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四)经营管理能力欠佳,市场拓展面不足

我国融资租赁公司并没有走上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自身也存在主要原因。其一,融资租赁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内控机制,经营管理混乱。国有租赁公司受个别内部人控制严重,他们引导公司盲目投资和放贷; 其二,公司员工具有金融或财务专业知识的很多,但缺乏具有工程机械领域及法律专业知识人才,所能提供的租赁业务很多其实还是变相借贷,还处在与银行信贷拼利率的层面,不能为客户提供满足切身需要的组合产品,难以对客户产生吸引力; 其三,由于既没有银行广阔的客户背景和销售渠道, 又没有制造厂商的支持,导致租赁公司客户群很小, 而且不稳定, 市 场开拓无方。

(五)信用环境差,承租方拖欠租金严重

首先,我国国民整体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信用环境较差,承租方拖欠租赁现象严 3

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租赁企业平均被拖欠金额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30%,严重的甚至高达60% -70%。由于租金不能及时收回,导致部分租赁公司资不抵债而破产; 其次,个别融资租赁公司机构投资人投资目的不纯,恶意关联交易,违法、违规经营。他们把租赁公司当作融资平台,以各种手段在拖垮融资租赁公司的同时,也败坏了整个租赁行业声誉。

四、促进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行业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第一,借鉴国外经验,公司借助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和租赁协会进行业务提高和行业了解。通过协会协调与其他租赁机构之间的关系,加强行业内信息沟通与交流,组织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进行行业理论研究与宣传,“走出去”、“请进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期促进公司的繁荣与发展; 第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融资租赁的认知度; 改变企业经营观念,鼓励小微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解决融资困难。公司本身也要注意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对公司进行宣传报道,介绍融资租赁业务知识,推广融资租赁新成果。鼓励企业运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设备改造,使用租赁设备创造利润,提高有限资金利用效率。 (二)争取政府扶持和鼓励行业发展的优惠经济政策,特别在公司发展初期得到政府的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一,采取优惠税收政策。争取政府给融资租赁公司适当税收优惠,鼓励其降低利差收入,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

第二,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允许承租人将所支付租金、设备维修费、保养费计入经营成本;

第三,对于公共设施、战略工业以及高科技技术设备租赁项目,争取政策性银行向提供该类项目融资的租赁公司提供相应中长期贷款,以扶持和鼓励融资租赁行业发展。

(三) 拓宽融资租赁资金来源渠道,通过与金融机构多方位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民间资本等,以解决融资租赁公司资金困难。

现代融资租赁业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融资租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缺乏资金的融资租赁业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世界融资租赁业发展经验表明,银行办租赁是租赁业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金融租赁公司资金来源充足,公司治理构架较完 4

善、业务经营规范、创新意识较强,代表着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方向。希望政府放宽限制:允许金融机构入股融资租赁公司,适当放宽金融业与融资租赁业之间融通资金限制;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吸收对公定期存款;允许其吸收各种基金组织的暂时闲置资金;对于某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效益较好的融资租赁公司,允许其从资本市场上筹资,发行租赁基金或金融债券;

(四)依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制定完善的融资租赁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的公司组织结构是保证公司健康发展、规避经营风险的基础工作和组织保障。

(五)因需设置经营组织结构,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管理层面的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除办公室、人力资源、财务等管理部门外,其业务部门、风险控制、资金筹措机构的设置则与公司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市场功能定位、客户群体和主要的运作模式有很强的关系。融资租赁公司必须根据公司自身业务开拓、资金筹措的方式、风险控制的特点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和调整公司的经营管理结构。

(六)根据功能定位配置人力资源,融资租赁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除了必须的高管、财务、行政管理人员之外,还有产品研发、业务开拓、项目管理、租赁服务、资金筹措、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人员。这些人员的配置与机构设置一样,同样与公司的功能定位和主要的业务模式相关联。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业务模式,人力资源的需求和配置也大不相同。

(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具有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必要的专业人才,这是事业发展的关键。融资租赁涉及合同签订、产品买卖、残值评估等,租赁公司除了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相应金融业务知识,也需要具有法律、贸易、产品方面专业人才。因此,租赁公司应开展正规的从业人员在职培训,从基础上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既是公司的当务之急,也是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另外,融资租赁方面理论研究和技能培训也必须加强。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培养融资租赁后备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开拓市场,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并更好地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第二篇: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上市公司违规事件。例如,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为了达到粉饰会计报表、哄抬股价之目的,仅在1999年和2000年两年之内就通过伪造购销合同等非法手段,虚构利润高达7.45亿元。而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负责审计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受利益的驱使,置职业道德于不顾,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使我国刚起步不久的证券市场快速、健康地发展,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进行改进已刻不容缓。为此,笔者拟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期,证券市场扩容速度明显加快,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但上市公司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措施却未能及时调整,致使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管法规不完善

监管法规是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的前提,同时也是监管者进行监管的依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主要包括《证券法》和《公司法》,此外,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及《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等。监管法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太单

一、上市公司经营过程的监管措施不健全,以及上市公司违规的处罚较轻等方面。

(二)自身监管不到位

自身监管不到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对相关监管法规的学习、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对相关财经法规的学习、认识不到位。这两个方面的不到位是上市公司非故意违规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温床。

(三)监督体系不完备

监督体系是指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的各个方面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监督体系不完备是指监督体系中还存在某些监督的缺位。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督体系中,明显存在着社会公众监督的缺位。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缺乏的不是监督意识,而是监管平台。

(四)违规处罚不及时、不严厉

违规处罚包括故意违规处罚和非故意违规处罚两种情况。上市公司一旦被发现违规,有处罚权力的监管主体就应该及时查明原因,立即对其做出恰当处罚。只有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尤其是对故意违规行为的处罚及时、严厉,才能树立法规的威严,从而使潜在的违规者望而却步。

二、解决上市公司监管问题的主要对策

目前,新上市的公司明显具有规模大(如代码为“600050”的中国联通上市募集的资金就高达50亿元)、业务范围广、业务复杂等特点。针对证券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和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进行改进:

(一)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管法规体系

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上市公司的监管法规体系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任何法律和法规的出台都必然有其现实基础和历史必然性。

1.完善上市公司主体资格认定的法规。目前《公司法》对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比较单一,比如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要申请股票上市,其注册资本总额不得少于人民币5 000万元,这一规定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规模缺乏层次性,从而也影响了资本的流动性,把一大批确有发展前景但其注册资本总额又达不到法定要求的公司拒之门外。这不仅不利于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法》对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适当增加上市公司注册资金法定总额的梯度和层次。如上市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可以设置1 000万元至3 000万元、3 000万元至5 000万元及5 000万元以上三个档次。其次,地方性资本市场的主体资格应该在《公司法》中给予确认,以增加资本市场的层次性。

2.完善上市公司经营过程的监管法规。在上市公司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经营决策权。从表面上看,经营决策权在股东大会,但实质上在董事会和经理层。因此,对上市公司经营过程的监管,主要就是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相关决策进行监管。

《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由监事会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第一百二十四条又规定,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但由于在《公司法》中对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所以很多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并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如曾经出现的银鸽投资(代码为“600069”)斥资1.2亿元于“银广夏”,仅这一决策就给其带来近一个亿的损失,而监事会并没有能够对董事会的这一决策进行有效监督。为此,笔者建议,在《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或其相关的实施细则及补充规定中,应当明确规定,监事会成员中至少要有一名注册会计师和一名律师。因为他们可以弥补大多数股东和职工代表专业知识的不足,从而真正保证监事会有效地行使监督权。

经营监管的另一主要问题,就是对其相关重要信息的披露要求不完善。如目前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仅要求其公开披露财务报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而这些信息多是历史信息,笔者认为还应要求其披露更多的前瞻性信息,以便各利益相关者充分衡量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所以对信息披露要求的法规和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完善上市公司违规处罚的法规。由于上市公司存在着趋利行为,这就诱使一部分上市公司不惜铤而走险,违法违规。它们为什么敢于这么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其违规成本太小。因此,加重违规处罚势在必行。如《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若上市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对财务会计报告做虚假记载,或有重大违法行为的,证监会将暂停其股票交易。笔者以为这一处罚规定太轻,也太单一。因此,在《公司法》中应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处罚规定,如可增加对其处以罚金(金额可设置几个档次),以及制造虚假信息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的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等规定。

(二)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法规的学习

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为了减少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违规行为,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法规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认为,应由证监会或其授权的部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上市公司监管法规学习班,时间约两周左右。学习班除进行有关财经法规和具体业务处理规范的学习外,同时还应增设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这样做可使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近些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争论都比较激烈,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差、会计准则不完善等,更大程度上则是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都是由公司直接聘任,会计人员的续聘或解聘以及薪水的高低也都是由公司决定。这一体制就必然带来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差,难以摆脱公司管理当局的不利影响等问题。因此,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革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笔者认为,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应该成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如果能将其借鉴到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中去,相信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四)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督体系

上市公司的监督,按照监督主体和上市公司的隶属关系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类。其中,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内部审计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国家部门监督和会计师事务所监督。国家部门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财政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税务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笔者认为,在上市公司的监督体系中,应把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改为社会监督,使其平行于国家部门监督。同时,社会监督不仅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监督,还应包括社会公众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是上市公司监督的第一道防线,在整个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还相当薄弱。要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质量,除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外,公司管理当局还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以恰当解决,内部审计监督将一定能够得以加强,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应从两个方面加强监督: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严把上市公司的入市关,坚决杜绝不合法的公司上市,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堵死那些合法外包装下的非法公司的上市通道。其次,在公司上市后,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还必须按照《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法规的要求,对上市公司的各具体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税务部门主要是依据税法,对上市公司依法纳税申报和税款交纳等环节进行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其会计利润的调整和所得税计算方法的选用是否合法;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监督上市公司的银行存款账户及各种专用款项的合法使用,尤其要监督其大额支票开支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切实保证上市公司的资金安全以及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会计师事务所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上市公司编制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其审查的重点是上市公司是否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以及是否按《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准则》的要求恰当披露其相关信息等。

(五)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三篇:苹果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

联系电话

【摘要】

苹果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IT企业之一,它的产品受到无数“果粉”的追捧。他有着一个传奇的发展史,却也一波三折,遭遇了许许多多的公关危机,但它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危急中, 不断展现它独特的处理方法和顽强的生命力, 它在公关危机的管理以及处理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思、 做了大量的工作, 最终攻克了种种的危机,依然傲立在这世界上。

【关键词】苹果

公关

危机管理

2

一:苹果公司发展现状

苹果公司,原苹果电脑公司,由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在1976年4月1日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丘伯蒂诺市,处于硅谷的中心地带。苹果公司专门从事开发、制造、销售个人电脑、服务器、外围设备、计算机软件、联机服务及个人数字式辅助设备。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iTunes音乐商店和iPhone手机。它在高科技企业中心以创新而闻名,是全球著名的个人电脑供应商,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

2007年对于全球手机市场来说,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苹果iPhone的上市了!因为这是IT行业实力派、印象派巨头——苹果,在电脑行业、数码播放器行业取得空前成功后,首次涉足手机行业的处女作。同时,由于在之前的产品宣传中,iPhone强大的性能表现与简约出色的外观设计已经深入人心,早就刺激了全球数以亿计苹果FANS的味蕾。苹果公司的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它专门从事开发、制造、销售个人 电脑、服务器、外围设备、计算机软件、联机服务及个人数字式辅助设备。苹果的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 Apple II、Macintosh 电脑、iPod 音乐播放器、iTunes 音乐商店、iPhone 手机和 iPad 平板电脑,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2010 年 1 月,乔布斯宣布苹果即将发布一款全新的平板电脑。尽管功能上与 iPhone 多有重叠,但是用户们希望它能够增强阅读、游戏和观看视频的娱乐体验。现在已经大获成功,并推出了第二代 产品--ipad2. 关于乔布斯的经营和创新方针,他引用了“冰球大帝”韦恩的名言,“我滑向球将要到达的地方,而不是它已经 在的地方。” 在乔布斯的改革之下,“苹果”终于实现盈利。 自2007年6月29日,iPhone开始在美国市场销售,虽然没有达到苹果公司之前的销售预期,但其空前的火爆场面还是难得一见的。但令人多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自开始上市销售(确切的说,应该是早在iPhone上市之前),iPhone就频遭质疑。对于苹果来说,眼下最为棘手的是因为iPhone电池的内置设计,用户不能自行更换,而受到众多用户的控告;由

3 于产品设计的原因,iPhone使用的安全性也受到质疑。

二:苹果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iPhone电池设计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苹果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iPhone电池设计遭受质疑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第

一、电池使用的便利性问题。第

二、电池的使用成本过高。第

三、电池的使用寿命过短。第

四、用户的知情权问题。手机电池不断老化时,你是可以更换它的。但这可并不像普通手机那样将电池抠下来,再装上一块新电池那样来得轻松。你想为你的iPhone换电池,这当然没问题,不过苹果受理点为此要收200到600不等人民币,而且时间可能要等上

2、3天。虽然也有收费较低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此类服务,但相对电池本身的价格,还是让人难以接受。在欧美国家,iPhone用户换电池时,几乎都选择两种方式。不喜欢动手或怕把iPhone拆坏的人,大多会选择让维修点的工作人员帮他换。而动手能力强的人,基本都会选择自己更换iPhone电池。他们从苹果配件公司或者网上,购买到电池以及相应的拆机工具,接着抱回家为手机做‘换脏手术’。而且,在自己组装过程中,你得注意按步骤说明去执行,否则你的iPhone可能会被你弄成板砖。

2:触摸屏的侵权问题。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再遭侵权诉讼,一家公司指控苹果iPhone的触摸屏设计侵犯了该公司的专利。该公司称,该公司持有触摸屏的设计专利,而苹果iPhone的触摸屏设计与之雷同,侵犯了该公司的专利。如果这起“触摸屏设计专利侵权”诉讼成立,那么对于苹果公司与iPhone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一切显然是不利于iPhone的,因此苹果公司一定要积极应对这起“触摸屏专利侵权”危机。如果iPhone真的是触摸屏设计侵权,那么后期的法律程序与巨额赔偿一定会影响到iPhone的正常销售;同时苹果公司也会因为不遵守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受到指责,也很有可能会使广大用户开始怀疑苹果公司相关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这一切显然是不利于iPhone的,因此苹果公司一定要积极应对这起“触摸屏专利侵权”危机。

4 3:iPhone的安全受到质疑。第

一、作为一款刚刚上市的智能手机新品,iPhone集成了强大的网络功能,但就其安全性来说,眼下广大用户还相对比较无知;第

二、目前随着软件产品的不断更新,安全漏洞难以避免,而这也正是网络黑客大行其道的“温床”,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iPhone的顾虑也是可能理解的。第

三、苹果公司方面没能及时与广大用户就iPhone的的高智能性与安全性进行全面、详尽的沟通,这样以来无疑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户对iPhone安全性认识的“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质疑iPhone的安全性是很正常的。看上去iPhone的安全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苹果方面一定要正视这一问题,因为目前iPhone上市时间并不长,作为苹果的第一款智能手机,iPhone如果不能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的话,将直接影响到其日后的市场拓展,进而会对苹果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三:加强苹果公司公关危机管理的对策

在电池的问题上,苹果公司可做到以下对策;

一、正视问题所在,积极应对危机。

二、主动承担责任,方能化险为夷。

三、高调接触媒体,把握舆论主导权。苹果公司在正视问题所在,主动承提责任的前提下,就应该进行相应的官方声明或媒体沟通,以把握媒体报道与舆论导向的主动性,使得这起意外事件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四、寻找解决方案,才能抓住民心。在这种形势之下,苹果公司只有对iPhone的电池设计进行技术说明,并积极寻找改进方案才是上策。只要对iPhone的电池设计进行详细的技术说明(可以借用于网站),有必要的话声明在下一代新产品中进行改进,以方便用户使用;同时降低在iPhone电池更换方面相应的收费标准。苹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最大的诚实,是可以抓住广大用户心的!

在安全问题上;第

一、积极应对,主动承担负责。我们可以看出只所以会出现业内人士对iPhone安全性的质疑,较多的是因为苹果方面没有与广大用户就iPhone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沟通。现在为度过“安全性”难并,苹果方面一定要积极应对,主动承担起与广大用户进行iPhone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沟通任务,从而为解决安全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也正是当事企业正确应对危机事件的

5 前提与出发点。第

二、真诚沟通,化解用户疑问。前面已经提到了,可能部分用户对iPhone安全性存在认识上的“真空”,现在苹果方面应该借助于iPhone销售中心、体验中心、售后中心及技术网站等多种途径,就iPhone的使用安全性,与广大用户进行全面的沟通、交流,以使广大用户全面掌握iPhone的安全性能,化解对iPhone安全性的质疑。真诚沟通,是当事企业在危机管理应对中,取得心民、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所在。 第

三、借助媒体,传达苹果的得力措施。在危机事件应对中,媒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左右事件进展的力量,在iPhone的安全质疑事件中,苹果方面可以借助媒体,将自己为保障iPhone安全性的种种得力措施进行及时传达。(globrand.com)例如,为保障iPhone的两项专利的申请、安全补丁的发布等等,以使广大用户明白苹果在iPhone安全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会借助于宣传,得到有关媒体的认同与支持,从而取得有利于事件解决的媒体主动权。

在专利的问题上;第

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当事企业的第一反应就应该是积极应对,但需要在此指出的是,因为这次“触摸屏专利侵权”危机目前尚没有问题的权威界定,所以苹果方面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即:一方面积极寻找有利的证据,以用来推翻对方的质疑;另一方面,在没有找到绝对有利证据之前,先保持对外表面的沉默。第

二、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这一策略就是说苹果方面要有两手准备:一方面要努力寻找权威的证据来证明iPhone的清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如果找不到足够的证据。第

三、不鸣则以,一鸣惊人。如果苹果方面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了有利的证据,那么在进行权威证明之后,借助于媒体的力量进行问题的澄清,这次“触摸屏专利侵权”质疑即可不攻自破。

【参考文献】:

1张楚《乔布斯与与苹果电脑的命运之旅》中外企业文化, 2007 2沃尔特 艾萨克斯 《乔布斯传》 中信出版社

6 3章凌危机公关的危机上海壹周2008—06—18

4王敬波《公共危机管理案例》研究出版社2009 年 2 月。

第四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现状,以具体的研究数据结果为依据,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以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容总结;问题分析;策略研究;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作为提升企业经营发展效率的有效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强的研究分析价值,要想充分发挥企业内控管理的实际效力,就应该总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重点内容,做好细节处理工作。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从内部控制管理实质性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规律影响,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相关的理论内容还不够完善,缺少一定的数据信息支持,不能从全面的角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方针建议。为了从相对全面的角度阐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应用意义,相关学者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针对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力度展开的研究活动,并取得了相对显著的调查研究成果。以我国民营经济上市企业为例进行说明,与其它上市企业相比,民营经济上市企业的发展环境比较自由,企业承担的风险系数相对较小,同时与此相对应的,民营经济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较差,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内容混乱,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执行效力不高,不能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缺少应对现代化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的持久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改变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利情况,就应该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民营企业发展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协调好企业发展内外管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继而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具体内容

(1)上市公司的权限界定

与普通的经济发展企业相比,上市企业的发展市场和经济来源渠道更为广泛,要想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就应该了解上市企业的基本含义,明确上市企业经营发展的权限界定,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对上市企业的内部权力板块进行准确的划分。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我国私营上市企业早在2012年就已经突破了1000万,企业职工需求人数高达9万,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加有必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在企业基本界定流程的基础上,规范企业职工工作行为,进而协调好企业经济效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2)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

上市企业具有极强的盈利能力,其发展历程体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在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的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最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企业基本流动性资金属于私有经济的范畴,在实际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建设系统性的企业管理模式,首先要划分好企业资金的成分属性,针对不同的资金属性开展不同的经济项目活动,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减少非生产资金的使用量,提高企业应对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

(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为全面,在上市企业发展起步阶段,应该注重企业控制环境的营造,做好面对企业发展风险的准备,从最基本的角度出发,针对企业现存的管理漏洞进行研究,同时建立实用性和执行效力极强的审计体系,为上市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缩短企业经济发展停滞的时间。在上市企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就应该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为企业发展寻求更多有利的支持,给企业"自然人"提供相应的权益保护措施,保持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稳定性。

(4)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关系

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制度关系,主要包括领导阶级、管理阶级和普通职工阶级,每个阶级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进而保证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执行效力,加强了企业各级别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上市企业发展受相应法律制度内容的限制,所以企业人员不能随意开展项目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保证企业发展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合理利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制度关系,判断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防止企业错误估算市场经济发展形式,以及数据错漏和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思考

(1)管理模式不够规范

从目前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看,普遍存在着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缺少相关政策制度支持,所以不能完全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应用效力。在上市企业经济初期发展阶段,没有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当相应的上市经济项目活动开展之后,人员无法摆脱传统工作模式和工作要求的影响,进而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内容,降低了企业的隐性影响力,对上市企业的后续发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对企业人员信息进行整理,联合管理层级别人员召开统一的工作会议,统一企业人员的思想意识,进而让企业人员工作节奏达成统一,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价值。

(2)控制方式执行力差

通过上文的叙述不难发现,我国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理操作上的失误,按照正常的发展流程要求,在开展上市经济项目活动时,企业人员要进行访谈研讨活动,针对经济项目活动内容进行反复的验证和分析,推断项目计划实行的效果,判断计划条件是否符合预期发展的要求,确定计划内容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扩展内部控制管理的应用领域。但是通过数据调查后发现,企业对于该项内容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项目内容的监察力度不足,进而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

(3)控制制度合理性差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主要以人员职能级别为执行依据,但是这种这种制度内容缺少合理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把握住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忽视了监察报告的总结和上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企业经营风险问题,企业管理工作报告不能及时的统和在一起,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就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延长了解决风险问题的时间,增加了企业的损失资金数额,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制定专业的内控规章与流程,提升人员的监察意识与责任感,保证企业相关数据整合的及时性。

<

假定在政府干预缺失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博弈逻辑的决策主体都表现为理性,而且他们所有行为(包括能否守信)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效益的最大化,这里的决策主体是指民营企业,它们的效用最大化,指民企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它们的博弈情况如下表:

在上面的支付矩阵中,作为决策主体的两个企业甲和乙,在决策时都会参照对方的决策。假如甲、乙企业都选择守信,那么双方彼此获利为6,若甲企业单方选择失信则获得的支付为8;乙企业若选择失信,甲企业选择守信是不会有任何收益的,甲企业如果也选择失信却能得到4的收益。故此,甲民营企业为了最大限度获利,无论乙企业是否守信,都会选择失信,以便最大程度地确保自己获益。同样,乙企业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也会依照这样的推理程序做出失信的策略,此时,甲、乙企业即有相同的博弈策略,也就是失信策略。这种情况下,对甲、乙企业来讲无论对方采取哪一种方案,失信的策略是能够给彼此带来更大利益的策略,因此,在民营企业之间以及民营企业与其它企业的博弈当中,如果没有政府的监督机制,决策主体做出任何不守信的行为都不会为此付出额外的失信成本,或受到严厉的惩罚,博弈民企双方选择失信,最终得出唯一的纳什均衡,其博弈结果为(4,4),明显少于双方守信(6,6)的收益。甚至还会因为企业理性经纪人这样的决策导致整个交易的无法进行,并且还会减少社会资本整体流量,使社会的整体利益呈现出非理性状态,甚至出现0收益的纳什均衡,更谈不上达到帕累托的最优状态。

可见,单凭个别企业的自觉而无外部制约机制,守信行为是无法保证的。因此,需要政府建立长期有效的制约机制,例如在制度建设、经营环境等方面建立诚信意识,推进企业交易的信誉。为了规范企业在获取利益时采取的手段,政府应对所有参与企业的交易行为进行干预,对参与企业的决策造成影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当中,每个企业都会面临许多交易伙伴,因此,他们不用改变机会成本,只改变其交易伙伴。所以,博弈的双方企业无法猜透对方会采用何种策略,无法确信与对方的交易能否永久进行下去,所以,不守信策略的选择就成了彼此效用最大化行为,尤其是在双方一次性的交易过程中,承诺的兑现是最没有把握的事情。因此,在自发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假如没有政府的干预、监督,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特征注定其守信行为不可能或极少发生。

因此,国家对企业竞争有关方针、政策的制定是其守信行为能否发生的重要保证。其中的原因就是放弃守信成本不必承担任何费用,还能给失信方带来更大的利益,这使得企业不会自觉遵守诚信交易。政府是靠增加企业的失信成本,使得博弈双方遵循守信原则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其实,从长远来看,守信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因此,越是成功的企业,越会自觉坚持守信的原则。有着较高信誉的知名企业一旦有了不守信的记录,不仅会损害自己的声誉,更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所以,越优秀的企业,越愿意坚持守信的原则。本着这样的信念,在企业的交易当中,(守信,守信)的均衡情况总会稳定地保持下去。

虽然如此,在复杂的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守信行为还是时有发生。但这不能否认政府监管的成效,只能表明政府的监管力度还无法保证每一次交易的失信行为得到遏制及惩罚。只要存在获利而不被惩罚的机会,作为博弈逻辑主体的交易企业就会铤而走险。

我们可以通过博弈模型来分析个别企业的决策行为如下:

①知道对方是遵守承诺的,并选择守信会获得8个有效支付;

②选择不守信并没被发现获利为12;

③选择不守信而被发现制裁为-2如果这个企业的不守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为T,根据概率论知道,不被发现的概率为1-T。下表所示即为这场博弈中的支付矩阵。

如果8>12-14T即T>4/14时,交易者选择守信;

如果8<12-14T,即T<4/14时,交易者选择不守信。

从上面的计算、分析看出:企业交易的失信成本越大,他们在交易中守信的几率就越大。所以,增加企业的失信成本将是其有效措施;在规定了失信成本后如若保证信息的畅通,某些企业的失信行为一旦发生就会被发现,并得到及时的制止和惩戒。

因此,企业之间博弈竞争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因为政府的干预,是其守信行为实施的保证。其理由是:失信不但不承担任何费用,还能给失信方带来更大的利润,政府干预的实质是增加了企业的失信成本,迫使其不得不遵守诚信。为了遏制失信行为,政府还可对此制定法律制度,把依法治国延展到依法治商当中,严厉打击民企交易当中的不守信行为,加大他们的失信成本,形成博弈企业的双方只有遵守信誉才可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当然,政府对民营企业竞争实行监管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只有民营企业的自律与政府的有机调控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与经济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永生.黄昊.基于博弈论的中小企业竞争战略思考[J].当代经济, 2012.2:42-43.

[2]张凤凉,黄鹏燕.论我国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与重建[J].特区经济,2007.10:100-11.

[3]李勇.基于博弈论的企业决策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1.11.

第五篇:冠生园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朱琳

班级:财111班

学号:1191040

31联系电话:18355551279

冠生园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朱琳

学号:119104031

联系电话:18355551279

摘要:本文就南京冠生园因为公关危机处理失败导致八十年名牌梦破灭,从公关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了南京冠生园在月饼事件中犯了三个公关常识错误:公关沟通不当,公关角度错误,公关措施不力;并从危机公关的角度向企业提出了八点建议,希望企业能够借以借鉴 .

关键词:冠生园;危机公关;品牌;

一.冠生园企业发展历程 冠生园创建于1915年,已整整94年的历史。冠生园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名牌老字号企业。主要生产和经营糖果、蜂制品、酒类、面制品、味精、冷冻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医药、休闲食品等近20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冠生园”和“大白兔”两个中国驰名商标,主要生产和经营大白兔糖果、冠生园蜂制品、保健品、面制品、华佗十全酒、佛手调味品等五大类上千个品种的产品。集团主打产品:大白兔奶糖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产品,畅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销售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冠生园蜂蜜为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场占有率达到70%,瓶装蜂蜜是全球销量最大的品牌,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华佗十全酒有着五十多年历史,家喻户晓,享誉东南亚;佛手牌味精有着83年历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冠生园集团注册资金10亿元,年销售收入60亿元,效益连年增长,已为国家新创造了三个半冠生园。十年前,冠生园集团曾经开发和培育的营养型黄酒和酒成为中国黄酒行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标。

冠生园集团的科研机构为市级技术中心,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同时拥有多项技术发明专利。冠生园在全国各大省市建立了20多个销售中心。形成10000余个销售网点。与逾100家国外经销商建立长期业务往来关系,并在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

冠生园连续数年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轻工行业优秀企业和上海市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冠生园以“提升国人的生活质量”为宗旨,以“绿色、无边界、永续经营”为经营理念,秉承“品争冠、业求生、人兴园”的企业精神,实现“百年冠生园,百亿销售额”的奋斗目标,开创人类食品的美好明天!

然而,由于月饼事件使得冠生园集团倍受打击。

2001年9月,南京知名食品企业冠生园被中央电视台揭露用陈馅做月饼,事件曝光后接连受到当地媒体与公众的批评。而对即将掀起的产品危机,做为一向有良好品牌形象的老字号企业,南京冠生园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既没有坦率的承认错误,承认陈馅月饼的事实,也没有努力与当地媒体和公众进行善意的沟通,把危机制止在萌芽阶段。反而公开值责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歪曲事实,推辞责任的言词,激起了一片哗然;一时间,媒体公众的猛烈谴责,同行企业的严厉批评,消费者的投诉控告,经销者的退货浪潮„令事态开始严重化,也导致冠生园葬身商海。

2002年3月6日,南京冠生园食品公司以经营不善,长期亏本等理由申请破产。2004年1月30日被拍卖,低至818万元的成交价格证明的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说实话,导致一个企业破产的因素很多,可以是经营管理不当,资金流的断裂,突发危机事件,战略决策失误„„但就事论事,压垮南京冠生园这家百年老店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其他,正是危机公关的失误。

二.冠生园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至少可以说南京冠生园在以下三个方面,犯了常识性的公关错误:

1.公关沟通失败,南京冠生园一开始在绝不承认事实的基础上,就把中央电视台作为对手进行攻击,且不说报道是否真实,南京冠生园从第一战就失去了引导舆论的机会;同时各家企业对冠生园进行跟踪报道的时候,冠生园的主要负责人就采取避而不见,躲躲闪闪的态度,因此各种各样对冠生园不利的猜疑就通过各家媒体铺天盖地的飞来,冠生园由于沟通不当一开始就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从内部沟通方面,冠生园的领导层可以说是无所作为,在危机降临时候,冠生

园的领导层并没有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有效的宣传与引导,没有告诉员工企业正在渡过一个怎样的局面,也没有告诉员工公司现在的决策与公司的信心。员工对公司的猜疑与不满导致对企业的信任度与责任感严重下滑,因此各种揭发冠生园内部丑闻的消息通过什么”知情人士”之类的言语透在媒体上,这无疑给 冠生园雪上加霜。

2.公关角度错误。确实,冠生园做为一个拥有八十年历史的名牌企业,在曾经的发展历史上为整个食品行业,为民族的品牌荣誉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归去仅仅代表着历史,不能影响现在,更不能预测未来;冠生园以一个民族品牌的老大自居,在唯一的一封道歉信中,大谈其光辉历史,避而不谈对陈馅月饼的态度与反思,让曾经忠实的顾客对它彻底的失望:企业老总在接受采访时说”陈馅月饼是行业的潜规则„’政府也没有什么明文的规定””生产保质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企图把责任转移给同行业者,政府,消费者,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造成了它的彻底孤立。

3.公关措施不力。在整个危机的过程中,冠生园对整个事件似乎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什么有力的危机公关计划,却陷于与媒体,消费者无休止的口水战中,这种不明智的做法,让它失去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三.加强冠生园企业公关管理的对策

冠生园已经过去,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反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假如回到从前,冠生园面对这次危机还没有转危为安的可能呢?我以为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危机公关。这次危机对冠生园来说不是危机而是一次机遇。

1.面对现实,采取行动,成立”陈馅月饼危机处理小组”,全面负责对此次危机事件的处理。有力的行动,就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实施,为了显示公司对此次事件的重视,可以由总经理亲自负责,对牵涉到危机处理的人事、财务、宣传、生产管理等各方面事务全权处理,保证此次危机公关高效有序的进行。

2.加强外部沟通。面对中央媒体的指责,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以表明公司对媒体,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态度委婉地向公众进行解释;变被动为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引导舆论的方向,也向公众传达自己做为一个负责任企业的社会意识。

3.加强内部沟通。面对外界的批评与指责,危机处理小组的重要任务就是保

证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公司负责人可以加大对企业责任意识的宣传与教育;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向员工解释公司此次面临的危机与公司的决策,希望公司所有的成员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4.组织调查真相。面对外界的指责。危机处理小组必须弄清楚这次事件的始末缘由,以便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对陈馅月饼生产过程与相关责任人进行详细的调查,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主要负责人及时想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5.进行组织公关。加大对政府相关部门,同行业者,社会组织的公关活动,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为自己营造一个良性的环境。

6.进行消费者。消费者是我们永远的上帝,此次危机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最大,消费者的态度也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也是我们公关的重点内容;要及时召开发布会,向广大消费者解释企业所做的行为与决定;对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负责人诚恳地道歉;公司也要果断的采取措施,及时回收在市场上流通的劣质月饼,并采取一定额度的让利活动;公司也要组织一定量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企业采取的有效改进措施也要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及时的公布。

7.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查明事故原因之后,对相关负责人果断进行处理,及时追究责任,以表明公司改正的决心与毅力。由于月饼事件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该道歉的要道歉,该赔偿的要赔偿.

8.加强企业宣传,注重自我形象。舆论的引导作用对企业摆脱危机也相当重要。加强对自己有利信息的宣传,有利于引导舆论环境。

因此我认为如果从以上这八个方面危机公关,此次危机对于冠生园来说,是一个展现负责人品牌企业的大好机会,就像老子所说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挑战与机遇往往总在一线之间。

最后,经历了”冠生园”的反思之后,我思索到了几段文字:没有永远的品牌,只有永远的顾客;不管一个企业曾经走过的路是多么辉煌,消费者才是我们永远的上帝。

参考文献:

【1】.居延安.公关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

301-325.

【2】.李晓兰.冠生园当自救.从危机公关的角度谈南京冠生园月 饼事件的处理【J】.乡镇经济,2002,l:25.26.

【3】.陈字.良心发霉必然事业倒霉..南京冠生园破产周年祭【J】. 企业文化,2003,8:29—32.

【4】.1鲁惺壁.危机公关: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财[J】.财经文摘, 2008.6:

. 107-1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暴雨天气安全提示下一篇: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