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23-04-21

第一篇:温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刘万瑞等49农户诉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案:温州市政府行政复议决定书(不服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20

刘万瑞等49农户诉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案:

温州市政府行政复议决定书 (不服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

发表时间:2006-10-8 9:52:00

阅读次数:341

申请人:刘万瑞等49人(名单附后) 被申请人: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法定代表人:戴国森,主任。 第三人:龙湾区天河镇新川村委会。 法定代表人:王宝友,主任。

申请人因不服被申请人于2004年11月12日与第三人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办公室签订的《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向本机关申请复议。本机关依法受理,现已复议终结。

申请人称,2004年11月12日,被申请人与第三人签订《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被申请人一次性向第三人支付补偿费469.928万元;征地补偿到位后一星期内第三人需及时交出土地。被申请人签订该协议,实际上是征用位于龙湾区天河镇新川村由申请人承包的土地。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被申请人并没有征用土地的权力,请求依法撤销该征地补偿协议。

被申请人称:被申请人所属征地办公室与第三人签订的《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如果认定为行政补偿的具体行政行为,那么只有作为协议一方的第三人才有权提出复议申请。49位申请人与该地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无权提出复议申请。该《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并非征用土地的协议,协议中该436.7031亩土地的征地手续只能由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每年的用地指标逐年办理。被申请人只是先期与第三人解决地面附着物的补偿问题,为办理征地手续扫清障碍。协议中的“征地补偿政策”不仅仅指《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中的地面附着物补偿,还包括《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因此,第三人仅收到地面附着物补偿,并不需要交出土地。事实上,第三人收到地面附着物补偿费469.928万元后,也没有交出土地,49位申请人没有任何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其复议请求应予驳回。

经查:2004年11月12日,被申请人因需征用第三人土地,先期对即将征用土地上的地面附属物进行政策处理补偿。经被申请人、第三人双方协商约定:经第三人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由被申请人的征地办公室一次性给付第三人地面附属物补偿费153.258万元,另给予第三人拆除补助费469.928万元;征地补偿政策到位后一星期内,第三人需交出土地,如因第三人原因造成进场受阻等情况,该协议自行终止,第三人需退回征地有关补偿款项。2005年1月19日,被申请人将协议约定的469.928万元支付给第三人。

本机关认为:被申请人、第三人在自愿基础上协商一致达成的征地补偿补充协议,系对土地上附属物及附属物拆除进行的一次性处理,该协议并不涉及土地的征用与补偿,其内容没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被申请人作为用地单位,为了协助完成该土地征用任务,事先为办理征用手续做好前期工作,其行为也符合省、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申请人称被申请人签订该协议即为征用土地的行为,没有事实与法律依据。申请人的复议理由本机关不予采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本机关决 1 定:维持被申请人与第三人于2004年11月12日签订的《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 如不服本复议决定,可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温州市人民政府

二OO六年九月八日

第二篇:有感温州经济发展模式

温州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分析、总结和阐述,指出了诸如民营企业经营的灵活性,遍布全国的销售网,“小商品大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我认为上述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充分。温州经济的成功发展主要得益于四个关键要素作用的发挥,这四个关键要素是:核心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产业集群

及民间商会作用的发挥、温州文化(温州人吃苦耐劳的社会文化)及企业家精神(温州人“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精神)作用的发挥、温州市政府促进作用(在各个时期正确大胆的政策导向)的发挥。这四个关键驱动因素就像是一辆汽车的四个轮子,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高速前进。从理论上讲,这四个关键驱动因素形成了温州民营经济的钻石模型。温州模式是在不断发展的,我总结为--过去的模式、现在的模式、将来的模式。三种模式的简单描述见下表。

------------------------------

模式/定义/生产要素整合/产业集群/温州文化与企业家精神/政府作用

过去/资本积累/劳动力/块状经济/重商 创业/保护、扶持

现在/产业提升/资金、技术/优势产业/进取 学习/政策引导

未来/全球竞争与合作/区域品牌/集群优势/开放 创新/市场规制

------------------------------

一、过去的模式(1978—1992年),是原始资本积累模式

1.生产要素作用:对劳动力进行合理的配置,一部分人员从事家庭工业,一部分人员走出温州形成遍及全国的销售大军。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民从耕地上转移出来,温州人坚持“自我改革、自求发展、自我投资、自我建设”的方针,采用简单的、分散的、以外延扩大为主的数量增长式的粗放型经济与温州手工业小城市的传统经济相结合,大力发展家庭工业;还有近10万农民跨出家门从事个体供销服务,他们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搜集市场信息,签订供货合同,采购温州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和机器设备等物资,推销温州产品,开拓新市场。

2.产业集群的作用:表现为精细的社会化分工和协作而形成的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特色的块状经济。温州的企业在产业内部分工协作方面,体现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价值链的垂直协作形式。由于温州企业在发展初期的自有资金、人员、技术都较低,只能从事经过充分细分的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的产品制造,促使产业价值链的分工非常细,形成“块状经济”。

3.温州文化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温州的文化是瓯越文化,提倡经世致用,讲求事功,反对离开“功利”而言“道义”,主张“功利与仁义并存”,强调个性、个体和能力,表现为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以及为拥有财富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企业家精神表现为艰苦创业精神,很少有企业进行分红,资金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

4.政府的作用:表现为对民营经济予以保护和扶持,明确个体私营经济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经济。

二、现在的模式(1993—2003年),是正在形成的模式,即产业提升模式

1.生产要素作用:是资金和技术的驱动,对厂房和设备的大量投资,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设备,技术水平随之提高,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温州企业具有了资金优势。温州的企业将资金投资于建造现代化的厂房和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设备的引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促进了企业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手段的进步,从而保证了生产的标准化和质量的稳定提高。

2.产业集群与民间商会的作用:产业集群的作用表现为以低压电器、服装、鞋革、打火机和眼镜五大优势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的雏形,相关的配套产业尚未具备产业优势,产业集群的外在规模经济性开始体现。民间行业商会作用体现在行业自律、拓展市场、协调关系等方面,促进了五大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行业自律工作:质量认证,质量检测,制订实施地方性行业技术标准,新产品维权,同行议价。拓展市场工作:举办展览会,组团参加国际展销会等。协调关系工作:协调企业与政府关系以及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

3.温州文化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温州文化表现为富而思进,不小富即安。企业家精神表现为强烈的学习精神及灵敏的市场反应速度,不断模仿国际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营销方式,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政府的作用: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对优势产业进行引导,建立相关的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将来的模式是全球竞争与合作模式

1.生产要素作用:创立国际品牌和区域品牌,此阶段的竞争已经不是生产能力的竞争,而是产品附加价值的品牌竞争,只有具备更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才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结合温州以中小企业为主的

产业集群状况,应该塑造区域品牌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2.产业集群和民间商会的作用:产业加工区的国际竞争力已经确立,五大优势产业成为世界加工中心,并建立了全球经营网络,相关配套产业也具备了产业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现实显现,区域经济持续繁荣;民间商会在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同业商会将企业组织起来,统

一参加相关的活动,向国际推出“温州制造”概念,创立区域品牌。

3.温州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温州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变封闭为开放,开始与世界不同文化融合,表现为温州人不再仅仅是依靠温州人自己形成的网络,而是融入国际经营网络。企业家精神表现为创新精神及成就欲,对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的不断创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4.政府的作用:发挥市场规制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环境。

温州模式是资源约束性模式,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方式,与苏南模式和珠三角模式不同,是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如何从没有资源、交通不便、没有国家资金扶持、没有外资的投入,能够成功地从农业经济转型到工业经济的典型。四个关键驱动因素——生产要素的作用、产业集群及民间商会的作用、温州文化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形成的温州经济发展的钻石模型具有普遍意义,对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三篇: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刘枫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温州民营经济快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2年,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3亿元增加到1055亿元,翻了六番多;财政收入从1.35亿元增加到126亿元,翻了六番多。其中,民营经济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占85%,在工商业中占98%,在上交税收中占80%。今天的温州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回顾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之处,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几点启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本本主义,敢于冲破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观念、旧思想、旧框框,根据各地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变革生产关系,决定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初,温州发展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但温州人聪慧勤劳,商品意识浓,经营能力强,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正是从这一实情出发,温州人选择了走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子,赢得了改革的先发性优势。温州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而多层性,决定了生产关系和经济成分的多种形式,而民营经济作为一种以“民资、民智、民力”为主的经济成分,其产权清晰、权职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灵活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完全适合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要根据各地实际,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经济,走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坚持执政为民,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工作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民富才能国强,民富是执政的基础。温州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一种“民本”经济、“草根”经济,植根于人民群众,受益于人民群众。尽管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反复、有争论、有质疑、有反对,但温州的老百姓就是在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富裕起来的。可以说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就是温州百姓个人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可见,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坚持执政为民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只要是群众拥护的、群众支持的、

群众得益的,都要坚定不移地去做,聚精会神地去干,千方百计地去谋,真正让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坚持群众观点,调动、激发和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党的一切政策和主张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温州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创造的诸多全国第一,都来源于群众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群众观点,都要充分尊重、鼓励、保护群众和基层的创造精神,努力营造让一切力量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潜能充分释放,让一切聪明智慧竞相迸发的社会环境。在具体实践中,要正确对待群众创造的新生事物,坚持做到不争论、不张扬、不阻止,看准的要大胆地支持,一时看不准的要允许试,允许看。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在原始积累过程中,群众和基层创造的新生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应该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正确引导,逐步规范。

坚持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呼唤服务型政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建立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政府行政职能从监管型向服务型转变,从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向宏观管理转变,从行政手段为主向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转变,从政府配置社会资源为主向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温州在发展民营经济中,既在宏观上把握了发展方向,着重培育民营企业成长的土壤,又在微观上放手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自主畅游,做到了“无为”与“有为”的有机结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刻不容缓。当前各级政府“越位”、“错位”、“失位”现象颇为严重,该管的没有管好,却管了许多不该管又管不好的事情。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科学规范职能,理顺工作关系,坚持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使各级政府真正成为服务型的高效政府。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温州经验,不断促进发展。温州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其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符合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验,值得借鉴。温州的经验又是在温州这块特殊的土地上形成,具有特殊性,又不能照搬照套。同时,时代不停向前,形势不时变化,实践丰富多彩,温州经验自身也要随着实践而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不断充实,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和永久的生命力。借鉴温州经验,不能套搬温州的一些具体做法,而要着重借鉴其精神实质,并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把温州经验融于自己实践,才能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人民日报》 2003年10月28日 第十六版

第四篇: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公寓暂行管理

为解除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促进高层次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服务配套功能,保证开发区人才公寓(含大学生公寓,下同)合理使用,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开发区人才公寓采取租赁方式,主要租赁给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工商、财政关系隶属开发区的企业中各类人才居住。

第二条 入住开发区人才公寓对象由开发区组织宣传部和人力资源局负责资格审核,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和调配。

第三条 申请人须已与所在单位签有经劳动部门备案的劳动合同且在开发区无住房。本人或配偶已享受过市区住房优惠政策的不得申请。

第四条 入住人才公寓的对象:

(一)下列人才可申请入住100平方米左右住房

1、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国家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以上前5名完成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2、省特级专家;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前5名完成人;钱江学者;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员;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省功勋教师;

(二)下列人才可申请入住80-90平方米左右住房

1、入选温州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人员。

2、“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首席技师”获得者;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

二、三层次培养人选。

3、近5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或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前5名完成人;市突出贡献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市杰出人才与青年拔尖人才。

4、市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温州市特聘专家;在我市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第一完成人。

5、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

二、三层次培养人选;近5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市“首席技师”、“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名家”等称号获得者。

6、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才(教育、卫生系统相当于正高职称的人才);在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开展研究以及完成研究任务后在我区工作的博士后人员。

7、在企业中担任副总经理以上,并在市外国专家局办理《外国专家证》的外国专家。

(三)下列人才可申请入住60-80平方米住房

1、通过柔性引进、以讲学、兼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研究等形式在我区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

2、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教育、卫生系统相当于中级职称以上的人才)。

(四)与企业签订不少于5年的服务合同且已工作3年以上的具有本科学历人才可申请入住大学生公寓40-45平方米左右住房。

(五)经认定相当于上述各层次的人才或因工作特殊需要引进的紧缺人才,及其他具有高级技能,贡献特别突出的人才,参照相当层次人才标准执行。

(六)凡招商引资一事一议中已明确给予引进企业人才享受的政策,按原协议规定执行。

(七)在房源不足的情况下。

1、同等层次人才按报名先后顺序予以调配。

2、各层次套型房源可互相调剂使用。

第五条 申请程序

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条件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区组织宣传部和人力资源局审核后,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申请人需提供下列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开发区人才公寓使用申请表》。

2、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学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引进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

3、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或经人力资源局备案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

5、提供由房管部门出具的在开发区无住房的证明材料。

经审批后,申请人与房屋所有权人签订《开发区人才公寓租赁合同》,申请人凭《入住通知单》办理入住手续。

第六条 租金的减免与收取

1、符合第四条第

(一)类和第

(二)类中1-3条的人才,租金全免。

2、符合第四条第

(二)类中4-7条的人才,享受租金70%的优惠。

3、符合第四条第

(三)、

(四)类的人才,享受租金50%的优惠。

4、人才公寓租金采取先缴后返的形式,每年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纪委、组织宣传部、人力资源局、财政局和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前一年租金减免进行核算后,按规定退还,相关费用由区财政局从人才专项资金中拨付至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七条 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租金按评估价一年一定,签订合同时一次性收取,合同期满由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报人才领导小组复核,审核合格的续签合同。

第八条 承租人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主动申请退出租赁住房:

(一)租赁合同到期;

(二)终止劳动合同或协议;

(三)租赁期间拥有其他住房的;

(四)其他需要退出的情况。

第九条 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才公寓租赁合同的签订(双方权利和义务在合同中明确)、办理入住、退租手续;负责制订租金标准;负责人才公寓装修、经营及物业管理,为入住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十条 本办法由开发区人力资源局负责解释,并可根据运行情况,进行修订和调整。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作者: 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007-04-2

2内容提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确立民营经济在开发区的主体地位,打造适合民营经济发展要求的硬环境,出台鼓励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信用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发区经验及对全国的启示是,从实际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把建设开发区作为我国发展主菅经济的重要途径;创建服务型政府,从制度规范民菅经济的发展。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地处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温州地区。10多年来,开发区充分利用区情条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总量迅速增大,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走出了一条开发区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温州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开发区建设与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温州开发区发展概况

(一)经济快速增长,总量不断增大,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1992年开发区生产总值(GDP)O.51亿元,工业增加值O.43亿元,出口O.14亿美元。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54.50亿元,工业增加值35.89亿元,出口3.88亿美元。2004年,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6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4%;工业增加值45.25亿元,增长26.07%。温州开发区目前形成了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存的产业格局,其中机械、服装、皮革、制笔等四大产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2004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1家,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66家,开发区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也逐年提高,与2001年相比,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从3%提高到5%左右,财政总收入从4%提高到6%左右。

(二)民营经济在温州开发区得到快速发展

温州开发区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相当大,经济规模也占有绝对优势。2003年全区注册企业2327户,其中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的96.99%。2003年,开发区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区的75.93%,2004年占78.6%。2003年开发区民营经济上缴税收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7%。除1999年和2001年两个年份外,温州开发区民营经济上缴税收的增长率不仅高于国有经济,也高于全区经济的增长率。民营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3%,开发区工业企业技改投资100%是民营企业投入;房地产建设投资100%是民营企业投入,民营企业创造的就业占全区的98%。

温州开发区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政策明确,措施得当,大大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开发区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开发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开发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开发区民营企业个体规模持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区16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占全区工业企业户数的41.449%,2004年规模以上179家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1 23.5 9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74.56%,年产值5000万以上的48家民营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9.28亿元,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53.86%,充分显示了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2004年开发区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1.3亿元,全年创利税4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成为开发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温州开发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政策措施

(一)确立了民营经济在开发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建立起,就深入研究开发区发展的引资定位。开发区处在长三角地区边缘地带,交通条件差,很长时间内不通铁路和民航,仅靠低等级的公路运输,这无疑影响了外资的进入。开发区管委会认为,无论内资外资,国资民资,都是发展资本,都要全面、平等、积极地加以利用。不能等靠外资,应当利用周边环境和特殊优势,按照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总要求推进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温州市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其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德力西、正泰集团等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畅销海内外。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确立了民营经济在开发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制定了内外并举、民营经济为主的招商引资策略,并把做好民营企业

服务作为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方针。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适合民营经济发展要求的硬环境

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于温州的市情和自身的区情,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把银行借款、土地出让金和财政收入集中起来滚动使用,先后建成了水、电、通讯、交通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度、低成本达到“五通一平”的要求,为企业提供快速发展的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逐步推进开发建设,加快建设步伐,通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再开发一片,从而达到稳步发展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面积5.11平方公里已全部开发完毕,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200亿元,初步形成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型工业园区。

(三)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为支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温州开发区管委会先后制定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创新专项资金暂行规定》、《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信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企业优惠政策若干规定实施意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改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开展“扶优扶强"活动的实施意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与认定管理办法》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治理补助资金实施意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立区,名牌兴业"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等文件。这些政策均给以配套资金支持,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上文件主要内容有:

一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开发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资金,专门用于企业技改贴息,其中单个项目最高可贴息50万元。2003年开发区技改项目投资2亿元,兑现并争取上级技改贴息资金共476万元。技术改造使企业受益匪浅,如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成立5年多来历经四次技改,产值连年翻番,去年达到2.5亿元。开发区的科技三项费用优先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对创建国家级、省级或市级技术开发中心的,给予一定数额匹配补助资金。二是鼓励企业创名牌。规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奖励20万元;获全国驰名商标奖励20万元;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或省著名商标奖励2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按实际咨询费用的50%予以补助,累计最高额为50万元。四是针对小企业面临的企业自身能力欠缺、市场外部环境制约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制定了扶持措施。大力兴建标准厂房,出租给中小企业使用,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同时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淘汰发展不力的企业,对于发展态势较好、成长性较强的企业,管委会通过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管理创新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及供地等政策杠杆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五是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区内企业创造人才保障。2003年,温州开发区在向国家人事部成功申报中国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之后,继续申报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升了引才引智平台。为营造良好的留才环境,还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各类人才。规定凡开发区评定的星级企业引进硕士、博士从事课题项目研发工作,时间满一年的,分别予以一次性补助1—2万元的研发经费;引进外国专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引智资金以1:1标准匹配;引进留学高级人才长期工作的,予以一次安家补助费5万元。

(四)加强信用建设,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素质,增强市场竞每力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搞好信用建设,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2002年7月,开发区启动以建设信用政府、评价信用企业、培育信用个人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工程建设。开发区建立了企业信用奖惩制度,不定期地举行信用信息发布会,公布信用状况。对信用优秀的企业实行工商、税务、劳动等免检制度,并在企业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银行通过授权授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享受优惠利率。对存在信用问题的企业,则及时进行告诫教育;对信用状况差,尤其是经营行为信用差的企业,加强监管,必要时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予以曝光查处。这样,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既促进了企业上规模,提层次,增效益,培育产业排头兵,又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了企业信用建设。

(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开发区重视党组织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采取积极措施创建和支持非公企业党组织发展。首先,开发区党委成立了由党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开发区企业党工委和社区党总支,从组织上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其次,搞好“三个结合”,支持和促进非公企业发展。一是把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相结合,二是把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三是把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塑造企业文化相结合。第三,加强新时期非公企业党组织学习,充分认识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地位没有变,帮助非公企业发展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第四,处理好“三个关系”,发挥监督协调作用。一是企业主与党支部书记的关系,二是企业主与员工的利益关系,三是企业内部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包括工会、青年团组织。目前开发区共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84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178个。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开发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温州开发区实现开发区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经验与对全国的启示

(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

国务院曾于1987年在广州、1991年在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提出“三为主、一致力”指导方针。即:以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

温州开发区处于“长三角"地区边缘地带,区位条件差。并且,在建区之始,一无国家投资,二无大城市依托,三无产业基础,软、硬件环境设施差,这些均影响了外资的进入。温州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当地自发的市场经济和机制灵活的创新环境优势,按照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总要求,推进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确立发展民营经济以推动开发区发展的方针。

随着民营经济在区内的滚动发展,一方面,逐渐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配件大配套、小产品大行业、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聚集的外向型群居经济。近几年来,一些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开始涉足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技术吸收、消化、创新的主体,繁荣了园区商业环境,延长了产业链,降低了外商在园区内投资成本,有利于吸引外资落户园区。在吸引众多外资企业落户园区的情况下,开发区抓住时机,根据园区内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辟出滨海园区作为利用外资的主战场,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入园,高效率管理,将滨海园区建成外向度高的现代化新区。

在温州开发区发展历程中,开发区始终围绕“三为主、一致力”的指导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适时发挥自身“长腿”(指:民营经济)的效能,同时,以“长腿"带动“短腿"(指:外资),“以民引外”,把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与外向型经济的后发优势融合为一体,把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两个市场主体的资源优势整合在一起,推动民外合璧混合型经济大发展,走出一条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内源性经济与外源性经济“双轮驱动"的发展新路。

(二)开发区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把建设开发区作为我国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途径

1.开发区具备发展民营经济所需要的良好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在某区域内的发展,必须环境先行。首先,要在区域内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方便的硬环境。开发区不仅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达到“五通一平”(通常指通讯、给水、供电、道路、排水和土地平整)投资硬环境,甚至“七通一平”(通常在“五通一平"的基础上外加暖气和天然气)、“九通一平”(通常在“七通一平”的基础上外加卫星图像传输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的硬环境,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其次还需提升民营企业在区内发展宽松的软环境。一是明确政府服务性功能。通过建立扁平式管理机构,简化审批环节,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实现项目引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和项目投产运营经常性服务。二是制订和完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宽松的环境。通过修改或废除对民营经济限制的政策法规,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允许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在公司法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筹集。并建设以政策性引导、商业性为主、互助性补充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民营经济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民营经济担保难、融资难问题。制定公平、稳定、协调的政策,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时要解决好政出多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走样等问题。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坚决禁止“三乱”,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

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三是在园区内营造扶持民营企业的文化。在园区内营造“知商、亲商、安商”的价值趋向,“时刻为企业着想、替企业打开市场"的经营理念,以及开拓、创新、高效、不断超越的工作格言等。围绕“提层次、上规模、成气候、培育产业排头兵”为主题,进行扶优扶强,为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产业层次的提升。

2.开发区既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器,也是民营经济成长的催化器。民营经济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虽然具有很强的活力,但仍需要引导、培育,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开发区通过营造优于外界的环境,在区域内给予良好的发展条件,并通过政府引导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创民营企业的风险,帮助创业者尽快地将发明和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帮助民营经济迅速形成规模。

同时,开发区也是民营企业壮大的催化器,开发区管理机构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融资、对外经济、人才服务、品牌商标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在融资方面,积极开拓思路,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技术改造贴息资金、孵化器专项资金、引进风险资金等多种形式,促进民营企业技术与资金的融合,为企业建立新型融资体系。在对外经济方面,鼓励和扶持企业多渠道利用外资,并力争与国外专业公司联盟加强合作。在人才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开发区人才服务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和充实人才信息库,为民营经济单位和各类人才双向选择提供交流平台。引导优秀人才向民营经济聚集,向民营企业流动。在品牌商标服务上,给予重点扶持,促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

(三)注重从制度上支持和规范民营经济发展

温州开发区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的支持和引导起着重要作用。开发区在土地的使用、市场的准入制度和外围服务政策三方面着手,始终将民营经济与其它经济成份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在土地的使用方面,只要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开发区在允许的范围内提供最大可能满足度。开发区为提高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兴建厂房出租给中小企业,这样,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起步阶段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也便于政府采取动态集中管理。

在准入制度上,温州开发区修改或取消了对民营经济歧视性投资限制。落户园区的民营企业在经营范围上拥有极大的空间,只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均可经营;凡是允许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入的领域,也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经营。

在外围服务政策方面,开发区管委会制定一系列政策,包括项目立项、劳动用工、社会保险、资审评定、税收、用地、管理创新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孵化优惠政策、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民营经济支持和鼓励,并大力开展“扶优扶强”活动,通过优先供地、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引导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就业型企业倾斜。并通过“中国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同时,开发区政府还组织在开发区内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信用系统,以信用立区。并通过加大市场秩序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和行业自我管理的力度,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管理。

(四)创建服务型政府是完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

温州开发区管委会从招商引资制高点——软环境方面着手,创建服务型政府。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信用政府措施、效能革命等,完善了园区内的投资软环境。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开发区在建立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后为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随着IS09000的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导入开发区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开发区内的企业和居民将可享受到规范、高效的政府服务,国内外的投资者也将享受到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同步的管理服务,为实施综合投资环境升位计划搭建起良好平台。

信用政府措施。全面开展信用工程建设,通过开展宣传、调研、整治、评选等系列活动,在开发区建立起以信用政府为先导信用体系,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强化服务意识,修订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放开非公有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融资、土地使用、纳税、外贸等方面政策上一律实行国民待遇,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协调作用,政府则多开绿灯,多提供方便,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了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阻碍,多协商少扯皮;并鼓励尝试、允许失败,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

良好的环境,使政府有较好的信用形象,打造出开发区良好的信用品牌。

效能革命。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抓住重点,实行“效能革命”,制定并实施具体项规定、制度和禁令,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无烟学校创建实施方案下一篇:物业市场拓展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