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英语作文

2023-03-24

第一篇:人教版初二上英语作文

人教版初二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

身体躯干部和尾鳍

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毛细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

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

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

尾部

的摆动和_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

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鲸鱼为哺乳动物,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

环带

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1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1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13、兔: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和尾四部分。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14、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的植食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15、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1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17、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运动系统

骨骼

不活动的连接(颅骨之间)

骨连接

半活动的连接(脊椎骨之间)

肌肉

活动的连接,又叫关节(四肢骨之间)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举例: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举例: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

℃,10℃

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即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围绕某一数值不断变化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是对动物的基因进行改造。

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

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吗?

做出假设: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制定并实施计划:

(1)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分别标号为A、B;

(2)将蝗虫用细线固定在玻璃条上;

(3)将一只蝗虫头浸没到A试管的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到B试管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预期结果:试管中蝗虫死亡、A试管中蝗虫仍然活着

实验结论:

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取一纸板,在上面设置A、B、C、D四个点,分别放上糖,辣椒酱、酸醋、面包,然后放置蚂蚁巢穴附近,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吗?

(2)做出假设: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

(3)实验中,放置辣椒酱,酸醋的作用是:对照。

(4)预期现象:蚂蚁都爬向糖和面包。

(5)得出结论: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

(6)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置蚂蚁:放回大自然。

3、蚯蚓的探究实验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

、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我的假设是:蚯蚓在粗糙的表面爬得快。

(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4)预测结果: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4、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等,设计实验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

作出假设: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

提出问题: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吗?

制定并实施计划:①取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各5只。

②把这5种昆虫放在一个暗室内,之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室发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过了一段时间,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③重复上述实验3~5次。

实验现象: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实验结论:

并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一般蛾类和蚊子有趋光性。

5、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

(1)你认为他可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

(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实验中_土壤湿度(或水分)是变量,要控制好。

(3)你作出的假设是:土壤湿度对蚯蚓有影响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准备一个盒子,底面铺上一层干土,在其中一半浇适量水,然后把10只形态大小相似的蚯蚓放在中间,盒子盖上盖子,几分钟后观察即可。

(5)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7)表达交流

6、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叶上的一种深绿色的小肉虫,它是菜粉蝶的幼虫。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组成,并且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白菜、卷心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

(1)提出问题: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它生来就有的摄食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

◆制取汁液:取白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片榨取汁液

◆用汁液涂滤纸:将榨取的汁液涂在滤纸上

◆观察:用未涂汁液的滤纸作对照,观察菜青虫趋向哪里取食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5)讨论和完善计划

◆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对菜青虫卵隔离饲养的方法: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如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充分而新鲜的食物等。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很难说明问题。

◆可以选择含特殊挥发性油的植物叶片,如薄荷叶、芹菜叶等。看看菜青虫是否喜欢。叶片最好不要带毛或刺等,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的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最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

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

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11.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1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15.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16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

细胞壁

×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无成型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叶绿体

×

×

×

×

有些细菌有

×

×

有些细菌有

17.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用孢子繁殖后代

18.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19.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

20.蘑菇是由菌丝集合而成;营养方式:异养(腐生);生殖:孢子生殖;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21.酵母菌(了解)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22.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1导致的)

③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④再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高,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

与动物共生: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

与人共生: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2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②食品保存。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冷冻法、

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渗透保存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使用防腐剂;使用射线

24.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如青霉素)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如胰岛素)。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

25.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26.制作馒头或面包时,用酵母菌,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

27.制作馒头要用酵母菌,制酸奶用乳酸菌,制泡菜用醋酸菌,酿酒用酒曲。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1.生物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3.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者关系:(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7.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8.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9.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

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10.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1.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

12.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3.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14.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15.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16.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人人都来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17.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8.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动物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

19.各种生物类群常见代表生物

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

苔藓植物:葫芦藓

蕨类植物:肾蕨

裸子植物:油松、侧柏、水杉

单子叶植物:玉米

双子叶植物:向日葵、花生、大豆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水母

软体动物:河蚌、蜗牛、乌贼、田螺、鲍鱼、贝类、鱿鱼

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

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甲壳类等)蝗虫、蜜蜂、虾、蟹、蜘蛛、蝎、蜈蚣、蚰蜒

鱼类:鲫鱼、带鱼、鲨鱼、海马、中华鲟、四大家鱼

两栖类:青蛙、蟾蜍、娃娃鱼(大鲵)、蝾螈

爬行类:蜥蜴、壁虎、龟、蛇、扬子鳄

鸟类:鸽子、猫头鹰、鸵鸟、野鸡、企鹅

哺乳类:猫、狗、蝙蝠、鲸鱼、鸭嘴兽、海豚

第二篇: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第五单元同步练习题

(精选)

句型转换

1.Would you mind me turning on the TV?(改为同义句) Would you mind ____ __ turning on the TV? 2.Tommy likes Animal World.(改为否定句) Tommy ______ ______ Animal World. 3.I like comedies.How about you?(改为同义句) I like comedies.______ ______you? 4.Thanks for your help.(改为同义句) Thank ______ for ______ me. 5.What#39;s wrong wit h your leg?(改为同义句) What ______ ______ your leg?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第五单元同步练习题(精选)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第三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古诗文背诵及默写归纳

二)理解性默写。

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5、《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2、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3、《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4、《归园田居》中透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6、《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37、透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39、《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1、《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2、《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43、《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4、《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5、《望岳》中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6、《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7、《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4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9、《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2、《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53、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4、《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5、《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56、《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

5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拓展性默写

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四篇:人教版七下英语作文

U12My last weekend was kind of busy. I washed my clothes on Saturday morning.On Saturday afternoon, I went to the library. I read a book there. I cooked dinner in the evening. On Sunday morning, I used the computer. On Sunday afternoon, I played ping-pong. On Sunday evening, I did my homework.U11Last week, my school went to a farm. The school trip

U10Welcome to Xinyue Fast Restaurant. Would you like soup? We have beef and carrot soup for only six yuan a medium bowl. We have mutton and tomato soup for seven yuan a medium bowl. Our tomato egg noodles are eight yuan a large bowl. You can try our dumplings. They’re ten yuan for twenty. The tomato and egg rice is really delicious.

U9My best friend is Li Xiaomeng. She’s beautiful. She always wears a white T-shirt and jeans. She usually wears a pair of sports shoes. She is tall and thin. She has short curly hair. She has big eyes and a small mouth. I like her because she is cute and fun.

U8I live in a noisy neighborhood.My house is between a library and a post office. There is a bank across from my house. My favorite place is the Children’s Palace because I can play sports and learn English there. To get there, I have to go along the Center Street, then 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 then walk along North Street. The Children’s Palace is just on the right.

U7We are on a vacation in Beijing. We’re on the Great Wall right now. It’s cloudy and cool today. It’s just right for walking. Look! My mother is taking a walk. My father is taking photos of the mountains. My sister is drawing a picture. I’m talking with some students from the US in English. My vacation is great

U6It’s ten o’clock in the morning .I’m doing my homework. My mother is washing the clothes. My father is cleaning the car. My grandma is reading a newspaper. My grandpa is playing chess with his friend.U5This is Beibei. She’s from China. She is five years old. She is black and white. Isn’t she cute? I like Beibei very much because she’s kind of shy. She lives in Beijing Zoo

U4Dear Dr. Know,

Can you help me? I’m not happy because there’re too many rules in my life. I must get up before 6:30 and practice English every morning. I can’t go out on school nights. I can’t meet friends on school days. I must do my homework first after school. I can’t watch TV before I practice the piano.

I have to wear the school uniform at school. I have to keep my hair short. I can’t be noisy or eat in class. What can I do?

Li Yan

U3Dear Tom,

How are you? Thank you for your last e-mail.I know how you get to school. Now let me tell you how I get to school. I usually leave home at half past seven. First, I walk to the subway station. Then I take the subway to school. My school is about ten kilometers from my home. It usually takes me about half an hour to get to school. I usually meets many friends. So my trip is interesting , too.

Peter

U2I have a healthy life. I usually get up at seven. I exercise from a quarter past seven to half past seven. Then I have breakfast and brush my teeth. I go to school at eight o’clock. I have lunch at twelve o’clock. I get home from school at half past four and do my homework. I have dinner at six then I watch TV. I go to bed at nine thirty.

U1P.E. Teacher wanted for the School Sports Club

Do you like sports? Are you good with children? We need help with sports in the sports club in our school. Can you swim? Can you play volleyball or tennis?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or soccer? Then you can be a P.E. teacher in our school. Call Mr. Wu at 337-6013

第五篇:初一上学期英语(人教版)教学计划

初一上学期英语(人教版)教学

计划

一、指导思路

初一上学期是小升初过渡的关键时期,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因此做好教学计划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英语知识,训练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初步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英语”,向“会用英语”转变。为此,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英语使用人教版教材,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准备部分,有三个单元。重点是音标和简单基础词汇。第二部分是正式课程,分为12个单元。

本教材所牵涉的教学内容有:自我介绍,讨论能力,描述家人,谈论最喜爱的东西和日常事务等。本教材所要掌握的语法有1.be 动词的用法 2.一般现在时 3.一般疑问句 4. 特殊疑问句 5.冠词6 人称代词6.序数词 7.名词变复数 8.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三、教学任务规划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策略

2、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开 1

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2) 培养科学记忆单词的习惯;3) 注重课堂和课下衔接,培养书写规范化习惯;4) 培养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参与的习惯;5) 提出要求,注意检查落实,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做笔记的好习惯。

2. 认真钻研教材,精炼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

有交流才有进步和提高。共同研究教法,经常性进行组内互听互评,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将以往实效性强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温故知新,灵活运用。在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时,力求教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习主动性。

3. 注意传授知识与及时评价相结合,强化反馈,强化落实。 在课堂上力求把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如语音、词汇、语法讲清楚 讲透彻。针对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练多次,但学生仍未掌握的情况, 要注意及时把知识传授和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课前2分钟, 进行教师检测与自检,并及时讲评。

再次,有效的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保持口语课堂交互活动的生命力。口语课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的交互活动始终处在一种“动态”、“积极”、“参与”、“合作”、和“成功”的状态。用一个月时间进行高密度口语专项训练。

5.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6.抓好单元过关,及时查漏补缺。

7.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提高英语兴趣,争取获得好成绩。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教学内容

1准备部分Unit1 Good morning!

2准备部分Unit2 What’s this in English ?

3准备部分Unit3 What color is it ?

4Unit 1 My name’s Gina.

5习题课:打招呼及自我介绍用语。

6Unit2 Is this your pencil?

7习题课:询问物品及一般疑问句变法。

8Unit3 This is my sister.

9习题课:介绍他人。

10Unit4 Where’s my backpack?

11习题课:特殊疑问句。

12Unit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13习题课:have变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

14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 ?

15习题课 期中总结Unit1-Unit6

16Unit7 How much are this pants?

17习题课:How的特殊疑问句用法

18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

19习题课:疑问词when的用法。

20Unit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21习题课:助动词do的用法。

22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23习题课:can 作情态动词的用法。

24Unit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25习题课:询问时间。

26Unit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27习题课 期末总结Unit1-Unit12

共计27课时,初一英语是初中英语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每一章节都是教学的重点和易错点的集中区域。因此,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积极准备,不能疏忽大意,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执行最准确的教学行为,相信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初一课程一定能为学生所宜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阅读下一篇:如何做一位幸福的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