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高血压危险因素与防治

2022-09-14

围手术期高血压是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1]是麻醉医生围手术期心电监测及治疗的重点。长时间的高血压会诱发患者其他脏器功能异常, 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总结诱发该群体术中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4例围术期高血压患者 (A组) 及204例围术期非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 (B) 组, 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麻醉记录单, 对2组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转归等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诊断标准

参照高血压诊断标准, 凡是入手术室后麻醉前、麻醉后、麻醉中BP>140/80mmHg, 认为存在高血压。术前治疗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及入院后积极进行高血压治疗, 并且结合外科手术情况选择最佳用药途径及种类。未治疗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无规范用药, 入院后主管医生未发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异常血压, 术前未进行任何治疗, 或者术前两日患者盲目骤停降压药物。精神因素分别指对手术的恐惧及死亡的担心, 对疾病本身的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1) A组204例术前存在高血压117例, 其中开胸手术68例, 内分泌疾病23例, 神经外科53例。

(2) 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麻醉因素、手术因素、手术类型等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1。

(3) 手术实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04例高血压患者中, 手术暂停35例, 脑出血3例,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34例, 动脉瘤体破裂13例, 术中失血过多7例, 心梗及猝死9例。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作压力的增大, 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手术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史已属常见。术中持续性的低血压及高血压是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的两大并发症, 能够诱发心律失常、心梗、脑出血, 严重者导致死亡。

为减轻手术患者痛苦, 缓解精神紧张, 近年来我院麻醉医生建议外科医生在麻醉后实施此类操作。除了手术应激反应外, 麻醉操作是诱发患者应激反应的主要部分。对于特殊的患者术前更应该加强血压的监测及维持。对于年龄>65岁的手术患者, 术前加强血压监测,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采用多种干预措施可以安全地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总之, 关注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生命体征、了解手术特点、降低手术、麻醉应激反应、术前充分准备是防治围手术期高血压的主要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出现高血压患者 (A组) 及血压正常患者 (B组) 的临床资料。结果 紧张、高血压病史、术前缺乏规范治疗, 手术、麻醉操作、疾病本身、高龄是诱发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规范治疗术前高血压、降低手术、麻醉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完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及药物可降低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生, 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危险因素,围术期

参考文献

[1] 郭建荣.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用药及处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5, 8:6.

[2] Wofsthal SD.Is blood pressure control necessary before surgery[J].Med Cli NAmer, 1993, 77 (2) :349.

[3] 董兰, 韩曙君.围术期高血压[J].中原医刊, 2005, 40 (6) :52~53.

[4] Auerbach A.Goldmen L Assessing and reducing the cardiac risk of noncardiac surgery[J].Circulation, 2006, 113 (10) :1361~137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与趋势探究下一篇:Orem自理模式在胃癌术后饮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