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儿童个性发展

2022-08-17

第一篇:尊重儿童个性发展

教育随笔教育随笔: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推荐]

教育随笔: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天赋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爱好、特长也是不同的。如果老师总是将目光停留在幼儿的缺点上,幼儿就很难树立自信心,往往会灰心丧气、怕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缺点更加焦虑。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指导。要帮助幼儿看到自己的优势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优势项带动自己的不足之处,取得进步。

敏敏小朋友是位性格非常开朗的小朋友,总有说不完的话,她接受新知识非常快,画画也画的不错,经常有一些小朋友围着她。但是有时她也十分顽皮,会带头不遵守纪律。这时,我就会跟她说清道理,并请她做老师的小帮手,帮助老师。一段时间后,敏敏真的成了老师的小帮手了。

第二篇: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然而就先行的语文教学来看,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经过了典型化,塑造化地教育处理,并且呈现的事件往往与时代相忤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毫无兴趣可言;教材编排上,经常用“搭桥铺路”式的导入,限制学生思维,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经常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顺着模式化的问题思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发展;教师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语言表达、应用的过程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到各种心灵振动。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往往产生失败的不良情感,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成为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老教材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尽力挖掘出我们的潜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不同程度的语文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前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带着自信步入语文学习的课堂。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学生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很大一方面来自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近生怕见老师,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上课不敢发言,可想而之,

这些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陪客而不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三个允许,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同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

2、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

我们再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引导学生相互谅解,体贴。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只有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他们才刚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

现在我们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还常常考虑教学目标,而不关心学生的需求,没有创造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学设计时,要让一些真实的开放的素材进入课堂,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展开自己的特长。

1、素材生活化、奠定基础

要让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让文章内容更多地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的将具有时代信息的语文呈现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使语言、文学、句意、文章思想等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运用的。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他们情绪才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

2、设计开放化,提供机会

为了让不同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设计一些开放的自由习作,而且要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

(1)内容开放,增强信心

教材上的命题习作,呈现的信息是封闭性,答案也是单一的。我要通过开放自由习作。这样的开放性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

一、策略多样等特点,能适应多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法多样,品尝成功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认识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

程。每个学生认识结构的特点不同,认知的方式方法也各有特点。把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可以扬长避短,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技能和知识上的铺垫后,出示范文,要求学生尝试阅读,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分析的先独立分析;想先自学课本的先自学课本;想同学之间讨论着学,随时可以交流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更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收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

现有的教学用“问答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段充足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个性化地思维、个性化地学习。

1、情景激趣,自由寻找知识生长点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导入“复习铺垫”的形式,还是相当流行的。其实这样的导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因此在研究中我们改变了导入形式,在学生探究之前,选取他们最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去学习,让他们去获取信息,去想象、迁移。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自己身边语文的问题,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自然地引人了语文新知识学习。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由地、不同地发展。

2、交流拓思,大胆展示学习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新知,看似启发式教学,而实质是接受式教学。所以在新知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自由的探索,去发现,产生的不同思维成果再在小组内交流或者全班交流。这样使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使学生各自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探究问题要适当。如果提的问题不细,学生思考难度不足,学习兴趣也要自然下

降。其次,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要足。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学生就不同了,他们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他们能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活动之中。

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重延时评价,展现学生个性

文章阅读理解、体验过程程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差异他们理解文章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当学生找到正确的理解时,我们不是直接进行讲评,而是问“你有不同的意见吗?采用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使学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果教学中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要让学生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而是应该让他们依然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个性来选择对他们来说是合理、最佳的理解,进行磨合的交流,从而自己去体验到最佳的文章意境。

2、重差异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发展过程中总存在各种差异。因此教学评价时,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我们要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如:中下生,我们对不满意的,不足的回答给予肯定;中等生,我们表扬其勤思考;而优等生我们表扬他们的方法和创意。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3、重自评互评,充满学生个性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更不要包办代替,而应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让他们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

最大限度的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看到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互相评价,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而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高效课堂22条》

第三篇: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内容摘要】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

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

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

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

【正文】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然而就先行的语文教学来看,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经过了典型化,塑造化地教育处理,并且呈现的事件往往与时代相忤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毫无兴趣可言;教材编排上,经常用“搭桥铺路”式的导入,限制学生思维,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经常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顺着模式化的问题思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发展;教师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语言表达、应用的过程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到各种心灵振动。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往往产生失败的不良情感,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成为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老教材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尽力挖掘出我们的潜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不同程度的语文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前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带着自信步入语文学习的课堂。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学生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很大一方面来自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近生怕见老师,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上课不敢发言,可想而之,这些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陪客而不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三个允许,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同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

2、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

我们再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引导学生相互谅解,体贴。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只有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他们才刚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

现在我们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还常常考虑教学目标,而不关心学生的需求,没有创造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学设计时,要让一些真实的开放的素材进入课堂,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展开自己的特长。

1、素材生活化、奠定基础

要让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让文章内容更多地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的将具有时代信息的语文呈现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使语言、文学、句意、文章思想等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运用的。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他们情绪才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

2、设计开放化,提供机会

为了让不同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

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设计一些开放的自由习作,而且要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

(1)内容开放,增强信心

教材上的命题习作,呈现的信息是封闭性,答案也是单一的。我要通过开放自由习作。这样的开放性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

一、策略多样等特点,能适应多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法多样,品尝成功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认识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每个学生认识结构的特点不同,认知的方式方法也各有特点。把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可以扬长避短,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技能和知识上的铺垫后,出示范文,要求学生尝试阅读,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分析的先独立分析;想先自学课本的先自学课本;想同学之间讨论着学,随时可以交流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更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收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

现有的教学用“问答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段充足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个性化地思维、个性化地学习。

1、情景激趣,自由寻找知识生长点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导入“复习铺垫”的形式,还是相当流行的。其实这样的导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因此在研究中我们改变了导入形式,在学生探究之前,选取他们最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去学习,让他们去获取信息,去想象、迁移。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自己身边语文的问题,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自然地引人了语文新知识学习。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由地、不同地发展。

2、交流拓思,大胆展示学习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新知,看似启发式教学,而实质是接受式教学。所以在新知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自由的探索,去发现,产生的不同思维成果再在小组内交流或者全班交流。这样使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使学生各自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探究问题要适当。如果提的问题不细,学生思考难度不足,学习兴趣也要自然下降。其次,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要足。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学生就不同了,他们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他们能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活动之中。

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重延时评价,展现学生个性

文章阅读理解、体验过程程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差异他们理解文章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当学生找到正确的理解时,我们不是直接进行讲评,而是问“你有不同的意见吗?采用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使学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果教学中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要让学生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而是应该让他们依然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个性来选择对他们来说是合理、最佳的理解,进行磨合的交流,从而自己去体验到最佳的文章意境。

2、重差异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发展过程中总存在各种差异。因此教学评价时,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

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我们要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如:中下生,我们对不满意的,不足的回答给予肯定;中等生,我们表扬其勤思考;而优等生我们表扬他们的方法和创意。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3、重自评互评,充满学生个性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更不要包办代替,而应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让他们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最大限度的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看到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互相评价,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而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高效课堂22条》

第四篇: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凸显个性(二)

——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

动态性评价——关注发展

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新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叫“最近发展区”。它是教学的最佳期,在最佳期内进行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教学。因此,当我们把评价的触角伸进最佳期内,我们的评价也就会成为最佳的评价,就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去的“成绩通知单”只反映学生期末文化考试的成绩,即反映学生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水平,忽视未来的发展,忽视现有的成绩与过去成绩的比较、变化和发展,忽视了学生这一评价方体的发展,它是一种静态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则是与静态性评价相对的一种评价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1、评价过程,从终结走向全程。

传统的评价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马后炮”,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而全程评价不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更关注评价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将评价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对语文学科中写字姿势、日记、阅读习惯的评价,有的教师就吸取了巴班斯基“最优化”三个字的涵义,在课堂上实行即时评价:坐得最端正的,读得最认真的,写得最棒的„„。有的教师实行了“班级档案管理”,聘请本班同学做管理员,收集班级里的各类资料——优秀作文、日记、考试满分卷、字迹工整的作业本等等。

②将评价时间分散到平日里。我们的分项检测把集中考试的时间分散成若干次。例如,语文检测中的古诗背诵,学期初我们就将各年级应背的古诗篇目印发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让老师或学生干部检测,不合格的还可以重新再考,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将检测的时间化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大大减轻了师生考试时的压力。

2、评价方法,从定量走向量性结合。

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是受桑代克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思想的消极影响,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动态评价则要求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分数+等级+评语”的模式,对需要精确量化的学科成绩采用了分数评价;对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复杂的现象,则采用等级评定。另外,评语评价则要求“老师的话”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并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凸显个性

“道人之长,愈道愈长;指人之短,愈指愈短”我校的扬长教育理论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构想的。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激励、训练、迁移,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家曾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这种微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态”。对学生评价的好坏,

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因此,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又是一种激励评价。

1、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找学生的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相当一部分‘差生’是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些学生,教育本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扬长教育理念下的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拿“放大镜”的学生的优点。

例如,四(1)班班上有一位头脑特别灵活,但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的孩子,老师给了他这样一段评语:你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个机灵的孩子,并且有较高的天赋,最忘不了课堂上你独具一格的见解。今后你如果能用认真代替粗心,把字写得工整些、漂亮些,那该多好啊!老师期待着……。像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寓批评于激励中的,饱含期待的评语带给孩子将是一股持久的学习动力。

当然,拿“放大镜”找学生优点,不仅可以是老师为学生找,也可是学生之间互相找优点,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优点。例如,我校文化长廊里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自我介绍”展示栏,就是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优点、自然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2、扩大激励性评价的外延。

说到“激励”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表扬和赞美。但是人们忘记了,在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更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就是给学生创造激励的环境。如果说无休无止的表扬与批语会使学生麻木,那么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

例如:每周升旗仪式上,让旗手走上旗台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班级组织“我说我”班队会;每周星期二“自我管理日”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还有班级里的“每日一星”的评选,有勤学之星、守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还有学校组织的“人人上三台”活动,即课堂上讲台、比赛上擂台、表演上舞台等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随风春雨,润物无声,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激励性评价氛围中,个性飞扬,活力迸发,他们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如今“主体教育”、“个性教育”成了教育界时髦的术语。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真实地向我们走来了。我们将会看到一种真正的人的教育,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套用这句名言,来阐述“生本”评价的涵义,评价的艺术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五篇:党员教师教学心得:解放思想,尊重个性,和谐发展

解放思想,尊重个性,和谐发展

内容摘要:

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各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坚持解放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尊重个性,和谐发展”;坚持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思想观念、发展思路、管理体制、教学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为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不断地搭建不同的平台,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坚持解放思想尊重个性,内外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历史教学观点,利用教材优势进行思想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谓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政策水平,坚定政治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把服务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统筹兼顾的思想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性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在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关键时刻,我认真学习审视自己,深刻反思,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始终保持务实创新的良好状态,做到爱岗敬业,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满怀激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二、学校的实际情况

玉林实验中学前身是玉林市师范学校,成立于1959年,是广西中等师范教育的名校,四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2万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和社会栋梁之材。2003年,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将玉林市师范转轨改办为玉林实验中学。目前学校占地126亩,共53个教学班,学生3200人,教职226人。

转轨九年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治校文化,玉林实验中学不仅吸收北师大百年积淀的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和经验,还秉承了玉林市师范学校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治校文化——办学理念:“尊重个性、和谐发展”;校训:“志存高远、爱满天下”;校风:文明、自强、友爱、和谐;教风:严谨、奉献、尚德、善导;学风:乐学、善思、勤勉、进取;领导作风:廉洁、民主、无私、踏实。

尊重个性——就是坚持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培养个性特长,师生个性思维特征得到充分挖掘,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色。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促使教师形成独特个性的教学特色,一方面在学习实践中促使学生形成独特个性的学习品质,实现学有特长,教有特色,师生在教学中互动,个性在过程中突显。

和谐发展——就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包含“以师为本”和“以生为本”,师生全面发展两个方面。“以师为本”就是坚持教师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生为本”就是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长为素质全面、人格健全的现代人才。“全面发展”就是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专业得到发展,学校得到发展,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同步和谐发展。

学校生源是在玉林高中,玉林一中及各县市示范性高中招生完的情况下招来的,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但经过多年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样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校高考质量突出,无论是上线人数还是上线率均位居全市普通高中第一。近年来,一大批学生走进了全国名牌大学,谱写了玉林实验中学低进高出的传奇。

多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第二批和谐学校、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基地学校、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学生军训先进学校、自治区先进支教单位、玉林市基础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2006年—2012年连续四年被评为玉林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年轻的玉林实验中学已成为玉林市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窗口。

玉林实验中学有示范学校成功转轨,创办成玉林市优质高中,得益于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开展各项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为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不断地搭建不同的平台,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三、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造就产品。产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会改变;要说变,那就是磨损、消耗和毁灭。而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二)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三)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四)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四、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实现“四大转变”。

首先是转变思想观念,一要转变应试为先、分数第一的旧思想,树立德育为首,尊重个性,和谐发展的新观念;二要转变通过题海战术、耗时间、拼体力的传统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旧思想,树立通过应用科研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观念;三要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旧思想,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观念;四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新观念。

第二是转变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思路创新,才能带来局面的创新。学校发展,思路要开阔,既要切合实际,又要适度超前。要科学定位,措施得力,办出特色,打造品牌。

第三是要转变管理机制,学校要在依法治校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变被动管理为教职工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主管理。

第四是要转变教学模式。要转变应试教育那种“我讲你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创设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二)做到陶行知提倡的“六个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

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使学生能够动手操作;

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学生能够观察事物;

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

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里获取知识;

六是解放学生时间,使学生能够有灵活支配自己的余地。

(三)推进“教育四化”。

一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科学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激励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真正做到落实“双基”,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效率。

二是推进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实现教育创新,必须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注重学习,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事,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三是推进评价的多元化。人个性发展的多样化决定评价的多元化。我们不能仅仅从分数去评价一个学生,还应从思想、道德、意志、兴趣、爱好、习惯等去评价学生。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个好学生。

四是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抓好现代远程教育的使用,让农村孩子跟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

五、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争做优秀教师

时代召唤着我们努力前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最基本要求,争当优秀教师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成为一名适应时代潮流的合格教师呢?经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我认为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要有忘我工作、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要有乐于奉献、充满爱心的团队精神;要有真抓实干、勤于实践的团队。

2.教师必须做到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才会用心去好好地工作,真正把教书育人摆在首位,把学生的发展当成自己最幸福的事情。

3.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学习是教师终身的事情,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反思。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教师要自觉地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思想的高度;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精神更充实。

4.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做到真正爱学生,走进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的忠实朋友,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

5.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做时代改革前沿的先行者,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抛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保持良好状态,要重在创新。

6.创新是学校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创新永无止境,不创新,学校没有生命力,不可能繁荣发展,不可能办出让社会和家长满意的学校。在我校,要时刻保持清醒状态,我校是重点小学,不创新不可能发展。要做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7.广泛征集建议,共谋发展之路我校以征集提案的形式,向全体党员征集:“学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你的有效措施“讨论活动。让全体党员认真查找我校科学发展的要解决突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充分发挥了党员的主人翁意识。

六、在历史教学中坚持解放思想尊重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内外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及时给予指点和引导,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为此,我要求在每次上课开始前,用3—5分钟时间,通过轮流的办法,每次由一名学生讲历史故事,并做到:(1)用自己的语言讲;(2)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3)与上课内容相联系;(4)具有教育意义。这样做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课外积极查阅资料,认真准备。讲得内容丰富,知识面也很广。

(二)利用历史教学观点,让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教学结构,还要注意教育的全面性。历史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它融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运用模型、幻灯、录像和计算机等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验活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素质教育应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多种多样的知识,使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得到和谐发展。

(三)利用教材优势进行思想素质培养

高中学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丰富多样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譬如,讲“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基本结束”时,可同我国春秋奴隶制的没落比,让学生知道中国比西欧结束奴隶社会早了近千年,这说明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整治不正之风总结下一篇:在职党员回家报到

热门文章

尊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