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核心文化

2023-04-13

第一篇:特殊教育学校核心文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任碧辉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深刻凝练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引导职能。高中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高层次教育场所,也是社会思想文化、知识传播以及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重点阐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探究促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的思路和实践路径,对于中学生全面成才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引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十二个字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道德文化标准。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放到教育领域上来说,它与学校构建优良校风、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要求虽层次不同,但精神实质是相通的。它关注个体,又放眼国家社会,同古代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让青年在教育中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长远而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也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说话。”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是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感染、熏陶来实现的,因此要想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中校园文化影响,就必须大力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精神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而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抓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并且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着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在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多元价值体系并存和冲撞激烈的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战略期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

校园环境文化是指校园建筑、人文景观、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所产生的文化氛围,其最突出、最根本的功能是满足师生愉快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为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性的物质条件。良好且富有内涵的校园环境文化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但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的实现不是自发的,也不是所有的校园环境因素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育人目标,需要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并精心设计,才能真正使其成为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

我校通过三年多的学校基本建设,历经扩建和标准化维修等几大工程项目,已经完成了一个完美的蜕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江南书院建筑风格基本形成。校园内风景优美,功能齐全,与学校的人文特色相得益彰,完全担当得起最美宁波校园的美誉。因此自此基础上,我们已经着手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重点是突出核心价值观及学校深厚文化历史底蕴和学校精神的引领,做了以下的思考和实践:

一、我们的思考: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中心是提高环境的文化品味,其重要途径是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我们重点在设计层面考虑了三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主题来彰显学校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校环境文化的营造过程中如何更能贴合学校实际并能体现学校特色?在具体构思中,重点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适当的提炼,使之契合中学教育教学规律和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哪些教育宣传元素最能体现学校精神,怎样组合才能营造最佳的教育情境?三是如何总结提炼学校千年书院的办学历史长河中重要历史事件和优秀历史人物(包括现代办学百十年重要事件和广大师生)来反映学校的主导价值观?四是学校现有楼宇设施等如何“包装”更能赋予文化的内涵?

二、我们的基本实践:

在全校区做整体文化提升设计,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四大块区域,根据各区域的不同功能,给每个区域设定文化建设主题,创设育人的氛围。

1.教学区以“做人、成才”为环境文化建设主题,同时根据不同教学楼宇和不同楼层,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德育实际,分解成“爱国爱校”、“明理诚信”、“立志勤奋”等几个小主题,用优秀学生事例来诠释各个主题。 2.生活区以“修身、感恩”为环境文化建设主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分解 成“文明安全”、“礼貌友善”、“慈孝感恩”等几个小主题,以名言警句等来诠释各个主题。

3.运动区以“团结、奋进”为环境文化建设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分解成“合 作成功”、自由快乐等小主题,以浮雕、图片等教育元素来诠释各个主题。

4.休闲区以“生态、和谐、历史”为环境文化建设主题,考虑我校得天 独厚的自然环境及深厚人文历史文化底蕴,我们重点从学校阚峰园(后山)、五大广场和重要纪念馆舍等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4.1学校阚峰园的建设力求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草有机结合、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融合”要求,以游步道为主线索,将中华传统文化、慈城古镇和慈湖中学的人文历史融入到游步道设计中,将其营造为“生态之道,人文之道”,让人真正感受“人在山中走,情在画中游”的文化景观步道效果。成为慈湖中学独具特色的户外校园文化展示之所,学生德育人文教育之地。

4.2重点打造好五大文化广场,即学校孔子广场、银杏广场、慈孝广场、三自广场、时代广场。以地雕、组雕、景观墙、景观石、语录墙、水景观、特色植被花木等元素来诠释各广场主题,既反映各广场特色,又互为串联映射。

4.3此外我们还充分挖掘学校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建设好具有特殊教育意义和较高人文品味的慈湖文化博物馆、杨简儒学纪念馆、郁文书屋等馆舍。通过建设达到传承中华文明、通晓地域文化、了解学校历史的重要作用。

5.除以上举措之外,我们在推进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还赋予学校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文化内涵,做到楼有楼名、路有路名、学校景观均有命名,连花草树木都逐步设计成有明显育德功能的“标签”。

总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所以我们将进一步高度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但却是稳定渐进的。我们相信,优化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在校园内结出丰硕的教育成果,为慈湖中学打造“美丽校园”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2] 杨斌. 《全面打造学校文化,精心培育“精气神韵”》2014,(3). [3] 巩国忠. 《校园文化建设

后勤大有作为》2014,(3).

第二篇: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制定学校学生评价制度如下:

一、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学生成长记录袋需收集的内容

1、自我介绍

2、制定未来发展的计划

3、每学期制定一份学习计划

4、每学期一份自己最满意的美术作品和书法作品(一份汉字、一份英语)

5、每学期倒数第三周整理每学科四份认为最好的作业

6、每月一篇最好的作文或日记

7、每学期教师对你的最好的,自己最满意的评语

8、进入本校以来获奖材料以及个人成功的事件叙述

9、阅读过的书本目录

10、好人好事记录

11、自己认为能展示自己进步的材料

二、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性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纵横比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运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可以确定学生与客观标准的差距或他在集体中的位置,而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对学生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对表现较差学生的进步行为的肯定或表现相对较好方面的认同,从而激发较差学生的上进心,也会发现学习较好学生相对弱的方面或退步的表现,从而促使较好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获得发展。

三、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评价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充分体现各类评定方式科学性和互补性。语文、数学、音乐等科目学习情况记录栏目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采用百分制或等第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它方面则采用的是等级制评价,一般用优、良、及格、不及格或A、B、C、D等表示;而在兴趣爱好的评价中,采用评语式评价,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或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说,这三种评价都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有效方式。

四、注重定性评价理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中定性评价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尤其是对学生期末的思想品德评语,内容单一,相互雷同,忽视了人的个性,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如学生评语模式的改变,使之成为学生思想、行为真实写照,形成谈心式的评语模式,促进学生各种兴趣的持续增长和良好品格的逐步形成。教师评语的个性化、具体化、系统化,使评语在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庞王中学

学生评价制度

2008年09月

第三篇: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

关于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规范(2017版)的通知

国卫办疾控发〔2017〕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教育部对《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进行了修订完善。现将修订后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以下简称《工作规范》,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同时,对持续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坚持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对照《工作规范》,强化部门合作和责任落实,做到对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早发现、早处置。

二、落实防控措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加强日常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等工作,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学校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内容。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结核病疫情信息报告和管理工作,主动监测各学校结核病报告发病情况,做到发现一个及时处理一个;要及时做好疫源追踪、流调和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三、开展督导检查

各级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定期督导和目标责任考核等方式,切实加强监管,督促相关机构有效落实防控政策和措施。各级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要将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附件: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2017年6月26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

(2017版)

为加强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范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流行,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指的学校包括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托幼机构等。

一、学校结核病常规预防控制措施

学校结核病常规防控工作是预防学校结核病疫情发生

2 的基础。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相应职责,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每年召开部门间沟通协调会,制定日常防控工作计划,督促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一) 健康体检。学校按有关规定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结核病检查方案见附件1),由具备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学校师生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纳入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学校师生健康体检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对发现的疑似肺结核病例,体检机构要及时反馈给学校,由学校告知学生(或家长)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检查确诊并跟踪了解诊断结果。

(二)健康教育。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以及校园内传统媒介或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的核心知识(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见附件2),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协助学校开展工作。

(三)学校环境卫生。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等涉及学校卫生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人均使用面积;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

3 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

(四)监测与报告。

1.晨检工作。中小学校应当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落实晨检工作,重点了解每名学生是否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发热、盗汗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后,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卫生(保健)室。

2.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当及时了解因病缺勤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原因。如怀疑为肺结核,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卫生(保健)室或校医院,并由学校卫生(保健)室或校医院追踪了解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3.病例报告。对学校发现的肺结核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由学校疫情报告人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疫情监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开展学校肺结核疫情的主动监测、舆情监测和汇总分析。对监测发现的学生(或教职员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例报告信息,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将结果反馈给学校。

二、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的防控措施

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是指在学校内发现结核病确诊病

4 例,但尚未构成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共同做好结核病散发疫情的处置工作,协调解决疫情应对和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各相关单位和机构应当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控制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和密切接触者筛查为主的防控措施,严防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蔓延。

(一)及时确诊并报告。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对就诊的学生及教职员工肺结核疑似患者或已确诊患者必须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尤其是在患者的工作单位栏中要详细、准确地填写患者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按《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将患者转诊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2.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学校师生中因症就诊或转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表现等,按照肺结核的诊疗规范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痰菌实验室检查,按照肺结核诊断标准作出明确诊断。确诊的学校肺结核患者应当及时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登记。

3.同一学校同一学期发现2例及以下患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向患者所在学校反馈;发现3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患者时,应当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上级

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学校报告、反馈。

(二)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旦发现确诊病例,应当及时组织开展病例所在学校师生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密切接触者筛查及处理方案见附件3)。

2.学校应当积极配合筛查工作,要密切关注与确诊病例同班级、同宿舍学生及授课教师的健康状况,宣传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就诊。

3.对接受预防性治疗的在校学生,校医或班主任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督促其按时服药、定期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随访复查。

(三)治疗管理。

1.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确诊病例提供规范抗结核病治疗。对休学在家的病例,居住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组织落实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在校治疗的病例,学校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与学校共同组织落实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校医或班主任应当协助医疗卫生机构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指导学校做好疑似病例的隔离工作。疑似病例确诊后,学校应当及时登记,掌握后续治疗和转归情况,对不需休学的学生,应当安排好其在校期间的

6 生活及学习。

(四)休复学管理。

1.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对符合下述病情条件之一的学生病例,应当开具休学诊断证明。根据休学诊断证明,学校对患肺结核的学生采取休学管理。

(1)菌阳肺结核患者(包括涂片阳性和/或培养阳性患者);

(2)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病灶范围广泛和/或伴有空洞的菌阴肺结核患者;

(3)具有明显的肺结核症状;

(4)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议休学的其他情况。 2.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好转,根据下列条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可开具复学诊断证明,建议复学,并注明后续治疗管理措施和要求。学校凭复学诊断证明为学生办理复学手续并督促学生落实后续治疗管理措施。

(1)菌阳肺结核患者以及重症菌阴肺结核患者(包括有空洞/大片干酪状坏死病灶/粟粒性肺结核等)经过规范治疗完成全疗程,初治、复治、耐多药患者分别达到其治愈或治疗成功的标准。

(2)菌阴肺结核患者经过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光片病灶明显吸收,后续2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并且至少一次痰培养检查为阴性(每次痰涂片检

7 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3.对教职员工肺结核患者的休、复课管理,可参照学生休、复学管理要求执行。

三、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一所学校在同一学期内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结核病病例,或出现结核病死亡病例时,学校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现场调查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判断是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可根据防控工作实际,按照规定工作程序直接确定事件。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预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各项应急响应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的危害和影响。

(一)事件核实与上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对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与核实,并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如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确定事件级别。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事件确认后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同级政府报告,并告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在学校的支持配合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

8 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根据疫情情况合理确定筛查范围。对密切接触者中初次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非强阳性者,应当在2-3个月后再次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初次筛查时仍处于窗口期的新近感染者。

(三)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学校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协助下,强化开展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消除其恐慌心理。

(四)校园环境卫生保障。学校应当加强公共场所通风、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场所的消毒工作。

(五)事件评估。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各项应急响应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应急处置情况组织开展综合评估,包括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

四、监督与管理

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定期联合组织督导检查,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作为对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等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单位和个人责令改正,对报告不及时、疫情处置不力等原因造成疫情扩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

附件:1. 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结核病检查方

2. 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 3. 密切接触者筛查及处理方案

10 附件1

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

结核病检查方案

一、幼儿园、小学及非寄宿制初中入园(入学)新生体检应当询问肺结核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对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二、高中和寄宿制初中的入学新生应当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需要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

三、大学入学新生采用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胸部X光片检查,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校也可同时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四、教职员工健康体检中应包括胸部X光片检查。 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或胸部X光片检查异常者需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检查。

11 附件2 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六、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七、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八、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12 附件3

肺结核病例密切接触者筛查及处理方案

一、筛查范围判定

肺结核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肺结核病例直接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如果在同班、同宿舍师生筛查中新发现了1例及以上肺结核病例,需将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扩大至与病例同一教学楼和宿舍楼楼层的师生;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判定,也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另外,要对与病例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

二、筛查方法

15岁及以上的密切接触者,必须同时进行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光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者和肺结核患者。

15岁以下的密切接触者,应当先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以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开展胸部X光片检查。

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胸部X光片异常者应当收集3份痰标本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三、筛查后处理

13 对筛查发现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转到属地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诊。

对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宣教和随访观察。随访观察期间一旦出现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对筛查发现的胸部X光片未见异常并且排除活动性肺结核,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在其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预防性服药干预;拒绝接受预防性服药干预者应在首次筛查后3月末、6月末、12月末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各进行一次胸部X光片检查。

第四篇:教育名家钟启泉:课堂转型——学校改革的核心

本篇文章指出学校改革的核心是课堂转型,学校教育的目标应指向“核心素养”。 学校改革

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社会中, 学校教育的目标应指向“21世纪型能力”, 或者说“核心素养”。倡导“核心素养”的潜台词是, 今日的学校必须为明日的社会造就拥有“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 而不是“记忆者”。科学的思维

科学是根据数据、发现逻辑、建构理论的过程, 因此, 学习“科学” (不限于自然科学, 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的目的不是去记住科学家发现了的事实, 今日记住的事实与理论也许在10年后就会被抛弃。那么, 为了实践科学, 儿童必须学习什么?在学校数理学科的课时中会进行实验、归纳并分享数据的学习, 然而这些不过是展开科学探讨的要素而已。要学会科学的思维, 就得有理论探讨的方式、树立并探讨假设的实验设计的方式、采纳数据的方式、引出结论的方式等逻辑建构的技能。能动学习

相比传统课堂只关注“儿童学习什么”, 我们更要倡导“能动学习”, 给予“儿童怎样学习”同等程度甚至更大程度的关注, 认为与其引导学生着眼于记忆的再现, 毋宁着力于“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创造”新的价值。即便是知识与技能的习得, 与其由教师一味灌输, 不如由学生在自身的思考、判断、表达的过程中加以掌握。要瞄准课堂教学水准的质的飞跃, 采用诸如“问题学习”“项目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体验学习”“调查学习”等积极的教学策略, 借助一系列的思维工具, 诸如维恩图、概念地图、坐标图等, 充分发挥思维工具的两大特性———信息可视化与信息操作化, 展开活跃的探究。充实学习活动的过程本身 (包括“课题设定”“信息收集”“梳理与分析”“归纳与表达”) , 无异于为每一种能力的培育提供了条件。求真、求善、求美

要承担起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使命, 就要透过探究的课堂, 展开能动的学习——同客观世界对话, 同他者对话, 同自我对话, 最大限度地丰富每一个学生的探究体验, 培育“求真、求善、求美”的探究精神。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开展的“课例研究”, 事实上就是一个“向儿童学习、向同事学习、向自己的实践学习”的过程, 这也是真正实现课堂转型的唯一有效的路径。高格调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当一线教师每时每刻都痴迷于教学的创造、潜心于变革自身的时候, 这样的课堂同时也是点燃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发现与创造的灯火、变革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精神世界的殿堂。唯有探究的课堂, 才称得上是充满智慧能量的、高格调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在转型之中, 转型中的课堂迸发的教育智慧将是无穷无尽的。革新的教师一定会积蓄丰富的经验与充沛的能量, 从多声交响的课堂里飞出一首首崭新的歌。课堂转型

第五篇:从企业文化入心着力,安新供电公司 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

安新供电公司

从企业文化入心着力,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 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为让广大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认可,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是抓《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和《河北省电力公司员工文明手册》的学习。通过组织企业文化培训,员工誓词宣誓和全员企业文化试卷答题活动,举办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主题征文,参加国家电网品牌口号征集、企业文化产品征集活动,让全员加强对国网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了解和理解。二是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宣贯国网核心价值观。通过回顾企业成长壮大的历史,特别是对比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企业和个人发生的巨大变化,使职工坚信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企业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从而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坚持学习公司已故省劳动模范马勋的先进事迹,用马勋精神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马勋同志是公司原工会主席、生技科长,一生视事业为生命,工作37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倾其所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安新县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事迹在《中国电力报》、《河北电力报》刊登,在全国农电系统引起热烈反响。当前公司开展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我们认为马勋精神没有过时,而是非常必要。“堂堂正正为人,实实在在做事,孜孜不倦求知,默默无闻奉献”是对马勋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忠诚实践“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马勋精神永远是安新电力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公司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最感人、最深刻的生动教材。我们对马勋事迹进行了系统整理,编辑了《永远的旗帜》、《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两本教材下发学习,在公司开展了学马勋、争做忠诚企业合格员工的活动,评选马勋式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和“文明职工”,公司涌现了“硬骨头队长”刘小会、“电力军中花木兰”马立芝等一大批热爱企业、刻苦工作、奉献社会的好干部、好职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特殊学生教育培训心得下一篇: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