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业论文参考文献

2022-08-28

陶瓷工业参考文献

[1]李松杰,时瑜潞.景德镇陶瓷工业技术遗产的历史特征与时代价值[J].中国陶瓷工业,2022,(05):73-77.

[2]林娜,王国建,吴耀星,祝成翀,刘翰承.陶瓷工业燃气梭式窑能效分析及能效标识体系的设想[J].中国陶瓷工业,2022,(02):62-69.

[3]宁芷萱.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景观价值评价研究[D].导师:孙秀锋;周智勇.西南大学,2022.

[4]林娜,祝成翀,刘翰承,王国建,吴耀星.陶瓷工业气烧辊道窑用能评价的相关研究[J].陶瓷研究,2021,(03):76-80.

[5]廖秋林,汤雅彬.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初探[J].中国名城,2020,(07):62-68.

[6]汤雅彬.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评估[D].导师:廖秋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

[7]章雄超.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开发再利用研究[D].导师:郑林.江西师范大学,2020.

[8]黄煌.基于人工智能的陶瓷工业喷雾干燥模型研究[D].导师:吴南星;肖志锋.景德镇陶瓷大学,2020.

[9]黄秀文.陶瓷工业辊道窑窑体散热分析与节能措施探讨[J].佛山陶瓷,2020,(04):37-40.

[10]张娟,董虚怀.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彭城镇传统建筑中的再利用研究[J].安徽建筑,2019,(08):22-24.

[11]董虚怀.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设计研究[D].导师:张娟.北方工业大学,2019.

[12]熊玮.基于共生理论的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更新策略研究[D].导师:唐洪流.厦门大学,2019.

[13]康建喜.陶瓷工业烟气余热利用技术[J].陶瓷,2019,(02):46-49.

[14]康建喜.陶瓷工业清洁生产技术[J].陶瓷,2019,(01):12-15.

[15]江婉璐.改造后的景德镇陶瓷工业遗存的问题比较[J].艺术品鉴,2018,(23):3-4.

[16]林毅.节能减排技术在陶瓷工业生产中的应用[J].佛山陶瓷,2018,(07):34-36.

[17]董敏慧,李庄.新形势下建筑陶瓷工业废气中细颗粒物减排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181.

[18]尹海滨,王孟雷.陶瓷工业烟气污染物深度减排技术及工程应用[J].中国环保产业,2017,(06):47-51.

[19]洪文英.福建德化陶瓷工业环境保护管理研究[D].导师:丁大力;吴保忠.华侨大学,2016.

[20]冯玉平.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与再利用研究[D].导师:邱婷.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

陶瓷工业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陈功备,胡国林,林海滨,易文雄.陶瓷工业窑节能技术分析[J].中国陶瓷工业,2016,(01):39-43.

[22]黄天龙,张素娣,张丹.陶瓷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前端治理措施及应用[J].甘肃冶金,2015,(06):147-149.

[23]殷思达.佛山市陶瓷工业废气有组织排放技术因素分析及治理措施[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11):61-63.

[24]唐志阳.宜兴陶瓷工业清洁生产探讨[J].陶瓷,2015,(04):9-12.

[25]桑月侠.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D].导师:郑乃章.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

[26]江雪娟.浅谈福建省泉州市建筑陶瓷工业污染管理进程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14,(06):61-62.

[27]孙永泰.陶瓷工业废水治理与综合利用[J].佛山陶瓷,2014,(08):34-36.

[28]罗同昱.毕节陶瓷工业发展探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20-21.

[29]刘海燕,郑爽.我国陶瓷工业减排二氧化碳的技术分析[J].节能,2014,(01):16-18+2.

[30]史翔.水煤浆在建筑陶瓷工业中的应用分析[J].煤炭技术,2013,(09):146-147.

[31]聂保民.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出路何在?[J].陶瓷,2013,(09):12-14.

[32]邓琼芬,俞万源.体验经济背景下陶瓷工业旅游发展实证研究——以大埔陶瓷工业旅游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3,(05):80-85.

[33]朱琼,艾其斌,王益东.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概论[J].中国名城,2013,(05):48-52.

[34]王爱红,何月明.浅谈景德镇陶瓷工业产业化发展趋势[J].美术教育研究,2013,(01):61.

[35]聂呈荣,闫灵麟.8种常见绿化树对陶瓷工业污染大气的净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1-4.

[36]陈功备,胡国林,钟贵全.人工智能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陶瓷工业,2012,(03):20-22.

[37]侯恩庆,谭家得,黎建力,张玲玲,陆耀东,温达志.陶瓷工业污染区污染元素在8种树种中的积累与分布[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05):438-445.

[38]傅莉,张儒.对陶瓷工业生产节能减排的思考[J].佛山陶瓷,2011,(05):11-13.

[39]闫灵麟,聂呈荣.几种常见绿化树对陶瓷工业污染的抗性[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38-43.

[40]聂呈荣,闫灵麟.几种常见绿化树对陶瓷工业污染土壤的修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32-37.

陶瓷工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王涵涵.景德镇陶瓷工业建筑空间转型对城市文化的影响[D].导师:田鸿喜.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

[42]黄志诚,程晓勤,吴南星.陶瓷工业喷雾干燥塔用水膜除尘器的研究与实践[J].陶瓷学报,2011,(01):91-93.

[43]黄志诚,江竹亭.陶瓷工业喷雾干燥塔用湿法除尘脱硫装置及其应用[J].江苏陶瓷,2010,(05):3-4+8.

[44]揭晓刚.浅谈陶瓷工业窑炉的减碳生产[J].中国陶瓷,2010,(10):48-50.

[45]黄志诚,黎泽伦.一种新型湿法除尘脱硫装置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J].陶瓷,2010,(09):35-36.

[46]谢志明.陶瓷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03):1-3.

[47]尹春玲.醴陵陶瓷工业旅游的发展战略[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52-55.

[48]程晓勤,江竹亭,刘飞龙.陶瓷工业喷雾干燥系统产尘过程分析及测试方法探讨[J].中国陶瓷,2010,(05):36-38.

[49]俞康泰.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中值得关注的几个课题[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03):4-6.

[50]胡国林.对陶瓷工业节能减排的思考[J].中国陶瓷工业,2009,(02):24-26.

[51]罗淑芬.陶瓷工业废渣在陶瓷砖坯料中的应用[J].佛山陶瓷,2009,(04):24-26.

[52]胡国林.对陶瓷工业节能减排的思考[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中国硅酸盐学会,2009:45-47.

[53]于军,高磊,贺波.陶瓷工业废水改进型净化回用工程[J].给水排水,2008,(11):66-68.

[54]胡国林,钟贵全,张海蓉,刘海芳.人工智能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陶瓷工业,2008,(02):13-16.

[55]冯青,童剑辉,杨燕,汪和平.陶瓷工业窑炉节能技术的方向[J].中国陶瓷,2007,(12):9-13.

[56]王幸斌,江平汉,倪艳翔,董瑞斌.景德镇陶瓷工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J].中国陶瓷,2007,(11):13-16+19.

[57]郑四华,林洋,姜静.发展生态型建筑陶瓷工业的对策[J].中国陶瓷,2007,(10):14-16.

[58]广发.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在广州举行[N].中国建材报,2007-06-01(001).

[59]李栋源.陶瓷工业实现绿色生产模式的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08):90-91.

[60]倪晓东,徐研.纳米技术在陶瓷工业环保领域的应用[J].陶瓷,2007,(01):11-12.

[61]刘尧,周健儿,吴大选.中国日用陶瓷工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硅酸盐学会,2006:3-8.

[62]张丽.在国际市场准则下我国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建材发展导向,2006,(04):30-33.

[63]温达志,旷远文,刘世忠,张德强,陆耀东,黎建力.珠江三角洲陶瓷工业污染区植被受害证据与启示(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6,(01):7-12+86.

[64]曾令可,邓伟强,刘艳春,税安泽,王慧,刘平安,张海文.陶瓷工业能耗的现状及节能技术措施[J].陶瓷学报,2006,(01):109-115.

[65]朱振峰,周燕.陶瓷工业中的红色颜料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工业,2005,(05):34-37.

[66]刘垚,周健儿,吴大选.中国日用陶瓷工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J].硅酸盐通报,2005,(05):20-24.

[67]刘垚,周健儿,吴大选.中国日用陶瓷工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A].《硅酸盐通报》编辑部.庆祝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专辑[C].:中国硅酸盐学会,2005:26-30.

[68]贾玉宝.陶瓷工业的清洁生产[J].山东陶瓷,2005,(04):29-35.

[69]李晏,刘冰,何秀芹,戴天凤.沈阳法库陶瓷工业城建设项目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及其可供性[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5,(03):50-52.

[70]赵越清.唐山陶瓷工业改革与发展战略[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10-114.

[71]李湘洲.谈谈陶瓷工业的清洁生产(Ⅱ)[J].陶瓷,2005,(03):48-49.

[72]李湘洲.谈谈陶瓷工业的清洁生产(Ⅰ)[J].陶瓷,2005,(01):45-47.

[73]尹奇德.陶瓷工业污染综合预防[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4,(06):24-28.

[74]罗亨江.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D].导师:万振凡.江西师范大学,2005.

[75]张纯,高静,刘智.景德镇陶瓷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策[J].中国陶瓷,2004,(02):10-12.

[76]肖赞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扬景德镇陶瓷工业优势[J].中国陶瓷,2004,(01):3-7.

[77]吕冬青,朱永红,聂陶荪.小波网络在陶瓷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陶瓷工业,2003,(06):46-49.

[78]郭建晖.实现陶瓷工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的思考[J].中国陶瓷工业,2003,(05):30-33.

[79]赵越清.我国陶瓷工业生产及其产品实现环保绿色健康的探讨[J].陶瓷,2003,(05):13-15.

[80]陈国华,江群会.国际陶瓷工业发展趋势及我国陶瓷业应对策略[J].陶瓷,2003,(02):9-11.

[81]颜汉军.浅谈我国陶瓷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加入WTO后的应对策略[J].陶瓷研究,2002,(01):43-46.

[82]蒋方乐,唐奇,胡国林.浅析几种智能控制策略在陶瓷工业窑炉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陶瓷工业,2002,(01):40-42+36.

[83]肖汉宁.对我国陶瓷工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陶瓷学报,2001,(04):280-282.

[84]郑四华.论我国陶瓷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定位[J].江西社会科学,2001,(10):210-212.

[85]陈世强,庄晓芳.中国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05):62-63.

[86]李月琴,吴基球.人工神经网络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陶瓷,2001,(02):43-45.

[87]夏清,叶昌.加入WTO对陶瓷工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108-112.

[88]任汝学.浅谈陶瓷工业的污水回用问题[J].江苏陶瓷,2000,(01):35-36.

[89]田秀洲,张方.陶瓷工业用耐火材料分析与对策[J].陶瓷工程,1999,(05):38-40.

[90]吴功迪.湖南省陶瓷工业跨世纪科技先导发展战略[J].陶瓷工程,1999,(03):1-6+22.

[91]曾令可,孙宇彤,贺海洋,童晓濂.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J].陶瓷学报,1998,(04):45-49.

[92]A·贝努利,杨俊平.新型无污染磨矿介质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8,(03):7-10.

[93]王世峰,刘毅慧,王伦友,张旭东.陶瓷工业热工设备CAD系统开发及应用(Ⅰ) 系统概述[J].硅酸盐通报,1997,(06):71-74.

[94]翁发春.晋江磁灶镇建筑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04):56-59.

[95]蔡祖光.陶瓷工业液压油的污染与防护[J].江苏陶瓷,1997,(03):10-14.

[96]汤备珍.颜色测量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J].江苏陶瓷,1997,(03):32-34.

[97]郭建晖.陶瓷工业技术改造的重点及其保证体系[J].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95,(Z1):13-18.

[98]余红

,刘光武.CAD和CAM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1995,(02):7-10.

[99]姚丽,徐景维.稀土氧化物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J].硅酸盐通报,1995,(02):41-44.

[100]黄惠宁.巴基斯坦与斯里兰卡的陶瓷工业与原料[J].陶瓷工程,1995,(02):22-24+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融资风险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供电所绩效管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