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2022-07-30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四、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

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开始做实验 • 纸折好的白花→喷少量酚酞→喷适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变红色→喷适量HCl溶液→花由红色变白色。

•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你们想知道这个奥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二)感悟新知、合作探究中和反应

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

•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 观察:无现象

• 分析原因: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应了、没反应)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

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活动与探究。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方案一:

稀NaOH溶液(无色) →滴酚酞溶液 →振荡→→ 溶液变红 →→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无色

方案二:

稀盐酸(无色) →滴酚酞溶液 →振荡→→ 溶液无色 →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无色变红色

2 方案三

稀NaOH溶液(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蓝色→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变紫色

方案四:

稀盐酸(无色) →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 →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变紫色

3、深入探究中和反应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

• 取适量方案1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 观察讨论

• 请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酸碱反应都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若反应过程中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固体溶解、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则不需要借助于酸碱指示剂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下列反应有何共同特点?

NaOH+HCl==

NaCl

+

H2O Ca(OH)2+2HCl== CaCl

2+

2H2O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三)归纳总结

•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 酸 + 碱 ==== 盐 + 水

• 以下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

3 • CO2+2NaOH=Na2CO3+H2O • 不是中和反应。 • Fe2O3+6HCl=2FeCl3+3H2O • 不是中和反应。

1、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不是碱性溶液,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进一步说明了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先观察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 展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 H2O 其它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请同学们总结反应的特点:

(1) 上述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四)联系生活:

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课件展示:

1、一块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呢?

2、酸性污水应如何转为中性?

3、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消除肿痛?

4、你了解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成分吗?它们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让学生真正理解在人类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引导: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用于生活:中和生活中的酸碱

• 中和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的应用呢? •

1、吃皮蛋有涩味,如何除去? •

2、热水瓶胆壁上有水垢,如何除去? • 切了辣椒的手很是辣疼,怎么办?

四、达标练习,巩固新知

例1如(课本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5 请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用文字或化学用语表述)

变式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实际上市H+和OH-结合生成水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变式2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

(五)拓展延伸,应用新知

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2NaOH+CO2=Na2CO3+H2O B. CaCO3+2HCl=CaCl2+H2O+CO2↑ C. Fe+2HCl=FeCl2+H2↑ D. 2NaOH+H2SO4=Na2SO4+2H2O

2、某锥形瓶中装有稀盐酸。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情况的是 ( ) 6

3、为了探究“NaOH+HCl”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能用NaOH固体代替NaOH溶液吗?

5、展示图片: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 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3、NaOH+HCl=NaCl+ H2O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4、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二篇: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对上一节课酸和碱的知识特点,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记忆。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夏天被蚊虫叮咬后是什么感觉?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消痛止痒的呢?有的同学说用肥皂水就可以止痒,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蚊虫在人体内分泌出的蚁酸能与肥皂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发生的究竟是什么反应呢?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新课学习】

(一)中和反应

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把它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玻璃片上的物质是什么?氢氧化钠吗?

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知道因为发生了上面的反应,所以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氯化钠。

通过我们观察现象,还有观看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示意、氢氧化钾和盐酸的反应示意大家发现了什么?

酸和碱反应后生成的两种物质,一种是由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水,另一种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例如:Ca(OH)2+2HCl=CaCl2+2HCl

2NaOH+H2SO4=Na2SO4+2H2O

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如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夏天蚊虫叮咬后可涂氨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利用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性,还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但是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比如醋和柠檬都是酸性的,哪个酸性强呢?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归纳: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范围为0—14。

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

②中性溶液pH=7

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pH最 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

2、活动与探究——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值。

(1)演示pH试纸测定方法。

(2)测定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

学生活动探究,记录相应数据。

(3)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在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物质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如何?肥皂、洗衣粉可以直接用手使用,厕所清洁剂能否也用手直接洗,为什么?因为酸碱度太大对人类的皮肤会有刺激,所以比较温和的我们才可以直接手洗。我们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质的酸碱度。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

②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

家庭小实验:

1、测量你家使用的洗发剂的pH。

2、测量你家使用的护发素的pH。

【教学反思】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整堂课同学们兴趣高涨,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提高了能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由于科学探究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另外,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的方案多种多样,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的备课必须更周详更严密。

第三篇:《酸碱中和反应》评课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上法,刘晓东老师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展示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面,让我也受益匪浅。通过我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及对教学视频的认真学习,形成了如下的观课报告。

总体评价

刘晓东老师的教学从新课程理念标出发,目标上强调科学态度、方法和价值观的培养;内容上加强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实施上强调探究式、体验式学习。

迅速的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思考,好奇心的驱使会让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告诉学生学了本节课的知识后就能找到答案,这无疑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动力。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从问题“酸和碱混合有什么现象”,到学生动手实践,到追问“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找出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有力证据。通过找规律、做归纳、再深化的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通过微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强化了学生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思维方式。

教师并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培养了学生思维、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化学素养得到提高,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同时营造了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

二、主要优点

1.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刘晓东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很好的达成三维目标。

2.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熟知的物质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如:通过情景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3.让学生完成该实验设计,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出该反应的现象和特点,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双基”紧密结合,既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又兼顾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4.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好地落实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也是本节课的最成功之处。

5.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本课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突破该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

6.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三、教学建议

1. 课堂提问探索发现提出质疑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2.在实验设计上做出创新,如可选用一些生活中的用品作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更能贴近生活效果会更好。

3.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质疑中对问题得以深化理解,将合作学习引向深入,实现了资源共享,互相取长补短。

《酸碱》复习课评课稿

酸碱是化学的重中之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学好了酸碱盐,弄清了它们之间的内涵,里顺了物质之间的关系,对于知识的掌握相当重要。因为酸碱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重难点也很多,瞿素微老师这堂课的优点有:

1.注重双基知识,能引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首先让学生归纳知识点,教师再进行总结,然后进行相应的练习,通过边讲边练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

2.推敲精选习题,所选的试题都是近几年的中考重点题,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自信心。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审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答题的习惯,每道题的答案都有学生说出答案,并且要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4.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设计的练习比较多,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既增大课堂容量,又充分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5.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讲授式、小组合作探究式、讲练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不足有: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显得过于正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的效果欠佳,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互动太少,具体给学生发现细节问题的时间太少。

2.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得时间太少,探究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开始让学生解决。这样只照顾中上等的学生,而对学困生关注的不够。

《专题复习——酸》评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掌握酸的通性,知道酸的腐蚀性以及酸的使用方法,应用酸的性质解决部分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巩固学生的微粒观。酸的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无论是在知识网络的构建还是学考检测中都占有重地位。因为酸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而且酸与其它物质的联系密切,所以酸的性质都是出题的热点。

二、教学活动有激情

1、通过shou me,选取学生思维导图中的优秀作品展示、点赞、加分。听同学代表讲板块知识,修订自己的导图,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极好的运用了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

2、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有激情、有感召力,课堂气氛活跃。在师生互动方面,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完全看不到紧张气氛,是在一种和谐、共同探究的环境中进行的,在课堂上学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体现了快乐教育的思想。

3、利用微视频、任务单进行导学,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释疑解惑。依据学生前期学习的基础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疑惑,通过实验探究逐步解决问题、加深理解、拓展提升,较好的使用了信息技术。讲解酸的稀释时,能够温故知新,播放微视频——浓硫酸的稀释,加深理解,更好的复习了相关知识。

4、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强,整节课完全按教师的教学设计层层推进,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跌宕起伏,激情四射。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通过不同的探究问题,层层深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5、在教学中,教师大胆创新,抛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总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巧妙的引入了情景的大门,通过设计情境“是真是假”、“盐酸先生闯迷宫”、“高脚杯实验”,环环相扣,打开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期待改进

1、既然是分小组教学,又有小组积分,黑板上也有小组序号,最后还有小组最终得分,那就在上课的过程中边加分边记录,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

2、教师最后要有一个总结,既然前面有教师出示的学生总结的思维导图,黑板上也有这节课最基础的知识,最后复习完所有知识,再用学生的思维导图作总结,将有系统知识、加深理解、贯通知识网络的作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质的飞跃。

第四篇: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新课伊始,以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引入课题,并据此扩展到四种碱与两种酸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应来归纳总结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后,再探究NaOH和盐酸的反应,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的理解,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实验方案理解的难度。实验反思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没有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其他方面设计出间接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的发生,为后面学习NaOH和CO2的反应打下一定的方法基础。对教材实验方案中的步骤③进行的改进可以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同时也希望借此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实验探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指

2、Al(OH)3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浓度要稍微大些,这样学生触摸试管壁时才能感受到明显的热量变化。

第五篇:《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校:驿马力农九年制学校 姓名:晋晓敏 科目:化学 职务:教师

【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是学习常见酸和碱之后进一步学习的。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两部分。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从中考方面来看,本课题是中考考点之一。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什么反应?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入手,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逐步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实质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烧杯、滴管、试管等实验仪器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被蜜蜂或马蜂蛰后,皮肤红肿疼痛,应该如何处理?

二、问题探究

问题1: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师]:把少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现象 (无现象)

问:无现象是不是代表不发生反应?如何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 回顾: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证明方法。

问题2:怎样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提示:用酸碱指示剂)

[活动]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1、酚酞试液刚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显什么颜色?

2、滴入一定量的盐酸后,为什么酚酞会变成无色呢?

3、什么时候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4.、实验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 1.中和反应的定义:

2.盐的定义: 3.中和反应的实质:

问题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四、学以致用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氢氧化钾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洗头一般是先用洗头水清洗,然后用护发素养护 。为什么要这样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试论全面深化改革下一篇:塑料袋的英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