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复习课教案范文

2024-02-22

酸碱盐复习课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化学部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结合酸碱盐中的特殊沉淀来解题的。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反应后剩余物质成分探究的方案设计,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考虑,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物质鉴别中让学生体会从离子角度考虑,复习常见离子的特性及鉴别,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酸碱盐的化学性质;2.基本反应类型;3.一些特殊沉淀;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板书:HCl

NaOH

Na2CO

3Fe

Fe2O3

SO2 H2SO

4 Ca(OH)2

CaCO3

Cu

CuO

CO2

二、新课:

1、物质的分类(判断给出物质的类别),让学生回顾酸碱盐的区分

2、复习回顾 NaOH

Na2CO

3Fe2O3

CO

2 Ca(OH)2

CaCO3

的俗称

3、写出盐酸与上面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求一类物质写一个反应方程式。

① HCl + ② HCl + ③ HCl +

④ HCl +

教师对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评价:酸与铁的反应生成亚铁盐、与铁锈反应生成铁盐 盐酸换硫酸,写方程式(只写Fe2O3 )

4、复习回顾 酸的共性 5条:①、酸+___________——盐+________ ②、酸+_____氧化物——盐+________ ③、酸+___________——盐+水 ④、酸+___________——新酸+新盐

⑤、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______色。

酸具有共性的原因:电离时产生的 全部是 。

5、写出氢氧化钠与上面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求一类物质写一个反应方程式。

① NaOH +

教师对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评价:碱与二氧化硫的产物亚硫酸钠

6、中和反应:特征 酸+碱

实质:H++OH-——H2O

7、学生无法用氢氧化钠与上面的盐类反应 复习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特征 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 交换成分

条件:产物有 沉淀、气体、或水 ; 反应物 可溶 (碱+盐 、盐+盐)

碱的共性:4条 原因:电离时产生的 全部是 。

8、描述上面反应的现象:

9、HCl + NaOH 无现象,怎样证明反应是否发生?学生回顾交流

扩展:NaOH +CO2 怎样证明反应是否发生?

10、HCl + NaOH 反应后剩余物质可能有哪些可能?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动手)

教师分析引导: 转化成→鉴定某某→某某性质→ 药品选用→现象描述

11、回顾常见离子的性质与鉴定

H+

OH- SO42-

Cl- CO32- NH4+ 等

练习:① HCl H2SO4 的鉴别

② NaOH Ca(OH)2的鉴别

③ NaOH Na2CO3的鉴别

12、回顾常见的沉淀(学生)

对应练习 P189 例题2

酸碱盐复习课教案范文第2篇

如何搞好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我认为,在酸碱盐的教学中,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应既要符合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要符合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辅之以恰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正确把握好课标要求

老师对酸碱盐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把握偏差是最大的。虽然实施新课程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听课过程中还是发现一部分老师还是要求过多、过高。有一部分是无意的——平时不能认真学习“教学要求”,教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跟教着辅走,跟着经验走;有一部分是故意拨高难度——新课程教材因为兼顾学生中心,学科系统性没了,上了几年下来,效果不好,干脆就回到老教材的路子上。这种过多、过高的要求,其结果是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而且对基本的内容没强调到位,增加的部分又把学生搞混了。因此,应注意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认真按照《课程标准》备课、开展教学,进一步明确教学要求,清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有机重组,夯实基础

酸碱盐的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要看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学生学习中需要书写大量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因此首先要强化训练化学式的书写,为学习酸碱盐时书写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夯实基础。由于在探究酸碱盐反应规律时要考虑物质的分类和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因此需要把教材重组,提前学习物质的分类,特别是酸碱盐的分类。使学生能从酸碱盐的组成特征来区分物质类别,并通过顺口溜、口诀等强化记忆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只有强化了这些知识,夯实了基础,才有可能学好酸碱盐。

三、重视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

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探究实验,尽可能多地创设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归纳酸碱盐的反应规律,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能力。如在学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时增加实验:请同学用导气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观察能否反应。由于没有明显现象,学生都以为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此时老师向溶液中慢慢地滴入稀盐酸,让同学们注意观察,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已经变了质,并得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加入稀盐酸。通过这些实验的直观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这个知识点,并且由于学生对这些实验有较浓的兴趣,印象非常深刻,知识掌握非常牢固。

四、在重点知识的教学上要把握好“度”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酸碱盐教学的度呢?这是所有初中化学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一方面,平时的教学辅导书和考试在酸碱盐方面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教得简单,学生在一次次练习中与考试中常常会“碰壁”,信心就会消磨殆尽,学习的兴趣也会无影无踪。如果教得“到位”一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差、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就会感到很痛苦,听不懂,甚至遇到酸碱盐题目就发晕。那么,准确把握酸碱盐的教学的难度至关重要。下面举部分例子进行说明:

在探究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每组的实验药品不同,每组做四个实验,其中两个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另两个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从实验事实中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后安排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掌握该规律。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对于判断酸碱盐之间能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非常重要。从反应物来看,碱与盐反应,盐与盐反应时要求反应物都是可溶的,从生成物来看,要生成气体、沉淀或水。这一部分知识,对于高中学习离子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而,对于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按照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可以这样处理:一是务必要教会学生怎么使用溶解性表;二是在实验中尽量多地展示常见酸碱盐的样品和对应的溶液,让学生感知它们的颜色、状态,再仔细观察教材中的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分组讨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指导学生结合规律去感知,而不要死记硬背;三是编顺口溜记忆溶解性表。如:钾钠氨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里面;氯化物除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碱溶钾钠铵和钡,碳酸只溶钾钠铵;微溶只有三四个,悄悄记在心中间。 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要尽量利用实物和实验。以物质的性质为线索,把有关物质的制法、用途、保存方法等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在讲解酸碱盐知识时,在新授课中须要通过实验,结合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概括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在复习课中,须要指导学生联系已知的事实和理论进行演绎推理,得出酸碱盐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在习题课中,通过难度适中的多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与生活实际有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事例出发,引出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或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如炒菜时在铁锅中加食醋有什么好处?蚊虫叮咬后又痛又痒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在学习盐酸时用家庭用品洁厕净中含有盐酸,它能除去厕所中的水垢,引出盐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学了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后,立刻引入:自来水中存在盐酸,有些不法分子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骗人,你能揭开不法分子的骗人勾当吗?当学习了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时,马上引入: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在医院做肠胃透视检查身体时,要服用“钡餐”—— 硫酸钡,但误服碳酸钡会引起中毒,解毒方法之一是服用一种泻盐硫酸镁,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对酸碱盐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寓学于乐。

六、教学要循序渐进,阶梯式螺旋上升

酸碱盐知识难度较大,在新课进行中不能追求教学进度,不求量,但求质。可适当放慢进度,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给学生消化吸收练习巩固的时间。新授课练习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课要起点低,小坡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际上,以上补救知识缺陷、补充同类反应等多种措施,都会使教学进度慢下来。如果教学进度过快,学生还未理解巩固就向下进行新课,做成了夹生饭,即使再回锅也不容易蒸熟。学生尚未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又会产生新的认知障碍。

七、适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实验,可指导学生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复习中,可归纳物质或离子共存的条件、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必须记住的常见沉淀、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判断方法等,这些归纳,可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范文下一篇:饲料加工学复习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