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2022-09-13

一旦患上2型糖尿病,很多患者就会产生恐惧心理,积极就医、使用各种药物去降低血糖,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讲血糖降到正常值范围内,时间久了,患者也就失去信心了,也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一旦出现这种状况,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就会发生。人到30岁以后就容易患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生活习惯、饮食、遗传等因素导致。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以及一些中药制剂等[1-3]。笔者通过对所在医院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临床治疗10个月以上、血糖不能有效控制)进行治疗总结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二甲双胍制剂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入院临床治疗10个月以上、血糖不能有效控制的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二甲双胍制剂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治疗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3~65岁,平均(49.5±15.5)岁;病程3~15年,平均(9.42±5.58)年。对照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0~69岁,平均(48.2±20.8)岁;病程2~17年,平均(9.68±7.3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按照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体重指数≥24kg/m2,空腹血糖≥7.0 mmol/L,且≤11.1 mmol/L的患者入选。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②正准备妊娠、妊娠期间、哺乳期间的妇女;③年龄小于30岁或大于75岁者;④不能配合饮食、用药而影响疗效者及精神病患者;⑤近3月内有急性代谢紊乱以及合并感染、外伤等各种应激状态者;⑥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⑦患者近3月内为控制血糖曾应用胰岛素或双胍类药物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者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⑧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消渴丸作为安慰剂,10粒/次,3次/d。治疗组除给予同等剂量的消渴丸外,配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250 mg/次,3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2周后统计疗效。

表2 患者脂类指标及体重指数(±s)

1.5 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

1.6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2周的治疗期间均无脱落情况,均按照计划按时服药。二甲双胍制剂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等指标未得到良好改善;二甲双胍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等指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包括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及家庭遗传等因素。有报道显示,中国人的胰岛素分泌水平较其他国家人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胰岛素代偿性无明显性增加[4]。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时候,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会随着饮食习惯、用药时间、用药的规范性、运动及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增加,有些患者增加幅度较大。健康人群体内的胰岛素的抗脂解作用发挥正常,血浆非酯化游离脂肪酸比较恒定,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比较稳定,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恒定[4]。2型糖尿病患者当发生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在体内的抗脂解作用降低,使患者血中酯化游离脂肪酸增加,从而致使肝脏的游离脂肪酸升高,致使体内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合成和分泌增加。

该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制剂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8.02±2.73)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为(6.12±0.06)、血压为(125±10)mm Hg、高密度脂蛋白为(0.99±0.27)mmol/L、胆固醇为(4.81±1.30)mmol/L、甘油三酯为(1.81±0.35)mmol/L、体重指数为(20.11±1.15)kg/m2,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均得到较好的控制;安慰剂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9.28±1.19)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为(8.90±0.08)、血压为(142±18)mm Hg、高密度脂蛋白为(0.76±0.22)mmol/L、胆固醇为(7.81±2.46)mmol/L、甘油三酯为(3.31±1.66)mmol/L、体重指数为(23.61±5.77)kg/m2,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未得到良好改善;二甲双胍组治疗后各检查指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述的临床观察,可以确定二甲双胍药物制剂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明显、积极作用。

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中,二甲双胍制剂应用比较广泛,且临床疗效较好,被广大医患认可,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医生在给患者治疗的时候常常应用其他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如胰岛素、中药制剂等,联合药物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的血糖迅速达到平稳状态,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能够较长时间的有效控制血糖,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二甲双胍药物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确定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使用二甲双胍药物制剂的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通过对所在医院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临床治疗10个月以上、血糖不能有效控制)进行治疗总结分析,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二甲双胍制剂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结果 二甲双胍制剂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8.02±2.73)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为(6.12±0.06)、血压为(125±10)mm Hg、高密度脂蛋白为(0.99±0.27)mmol/L、胆固醇为(4.81±1.30)mmol/L、甘油三酯为(1.81±0.35)mmol/L、体重指数为(20.11±1.15)kg/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9.28±1.19)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为(8.90±0.08)、血压为(142±18)mm Hg、高密度脂蛋白为(0.76±0.22)mmol/L、胆固醇为(7.81±2.46)mmol/L、甘油三酯为(3.31±1.66)mmol/L、体重指数为(23.61±5.77)kg/m~2,治疗后指标未得到良好改善;二甲双胍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等指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药物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二甲双胍,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参考文献

[1] 罗爱彬.二甲双胍在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6,2(409):146-147.

[2] 于学静,史为伍,谭丽艳,等.二甲双胍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5):13-16.

[3] 赵茜.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7):9-10.

[4] 朱柏乐.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360-361.

上一篇:浅析体育教师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