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2023-01-28

1 引言

大数据对提高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变得更加复杂, 对财务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 大数据时代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管理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2.1 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市场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市场经济环境下, 对于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有利于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维护市场秩序, 促使社会和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高校各项工作也从象牙塔走向市场, 财务管理领域也得到扩展, 从核算、记账、报账、预决算等基础财务工作, 转变为内部控制、价值管理、投融资决策、财务信息化、战略规划等财务管理高端领域, 对高校财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要求

为了适应高校规模扩展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应当进行不断改革、创新, 明确财务管理的各项要求。部分规模较大的高校, 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实施校院分级管理, 力求权责清晰, 保证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对财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财务管理权利下放, 各岗位权利和职责划分明确, 将各层级的财权和事权相匹配, 完善各层级的绩效评价体系, 避免出现滥用财权行为。

2.3 高校财务管理内容的不断增多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也不断增多, 国资管理、资金筹集、资金预算、资金配置、经济活动监督、基金管理、财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等等。

3 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背景下, 高校财务管理开始向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迈进, 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落实环节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整个学校的信息系统构建前瞻性不足, 各职能部门本身的系统相对封闭, 没有为系统扩展、功能扩容、平台延伸以及数据共享留出足够的富余空间, 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二是决策支持有限,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依然强调传统的财务核算、经费额度控制以及工资数据处理等简单的工作, 无法为财务分析、财务规划以及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数据支撑;三是技术与资源支持欠缺, 大多数高校的经费管理保障体系建设都存在着基础薄弱的问题, 一方面, 缺乏技术支持, 信息化水平低, 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系统集成度较低、基础数据不完善等;另一方面, 缺乏人才支撑, 受传统的高校用人机制、管理体制、报酬机制等制约, 高校缺乏对于财务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 财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工作能力不强和工作热情不高等问题, 无论是工作能力、职业道德还是专业水准, 都与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的现实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4 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创新路径

4.1 强化会计核算信息标准化建设

一是服务对象标准化, 对高校内的教师、学生、后勤人员和编外人员进行分类和统一管理, 构建规范化的编码数据库, 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 提供相应的系统功能, 实现按对象进行标准化管理;二是核算基础标准化, 高校需要依照上级的规范要求, 在遵循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特点, 做好会计核算科目的调整和创新, 通过管理需求对接, 新增服务项目和会计科目, 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 为财务决策的制定和分析提供保障。

4.2 搭建高校财务管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当前, 微信服务平台已成为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与员工、上下游合作伙伴及内部IT系统间的连接, 并能有效地简化管理流程、提高信息的沟通和协同效率、提升对一线员工的服务及管理能力的重要信息平台。财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功能也在不断优化当中, 主要包括智能用户信息管理、实时查询资金动态信息, 帮助指导理财业务, 特别是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在线应用项目跟踪等。总之, 要以智能导航系统为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方向, 全面扩大“扫”、“摇”、“刷”等多样有趣的服务, 进一步普及和优化支付功能, 为解决学生支付学费、缴纳各种费用以及教职工各种款项的支付的微信平台提供了新的方式, 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3 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

为了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各高校财务从业人员需要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 做好财务管理各类风险的预测和控制, 建立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不定期开展防范和处置风险应急演练, 避免财务风险的集中爆发。例如, 各个高校需要加强自身资金的控制与管理, 按照不同的用途对资金进行分类, 并明确不同资金的风险等级, 严控资金使用规模, 重点关注资金准确率的提高。另一方面, 高校制定权责利明晰的奖惩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对工作人员职责进行明确划分, 控制财务风险, 防止发生以权谋私、违规违纪或其他贪污腐败的现象。资产负债率较高和贷款金额大的高等学校, 要根据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资金预测规划, 合理控制学校的债务规模和贷款规模, 防范和化解学校债务风险。

4.4 要以“互联网+”的思维, 实现网络化财务报账

要实现财务报账网络化, 互联网化的财务报账应取消原有的单据传递形式, 形成以直接使用信息化数据信息交流为主体、票据信息流为辅助的报账方式, 实现完成财务报账的一系列工作的标准化流程。首先,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以数据信息流为主要的管理思路, 建立统一规范、运转高效、安全可控的财务报账管理系统, 要求参与报账的部门以管理系统为主, 要将报账信息和各种可以证明账目往来真实性的票据、文件等输入到系统中。当输入完成后可直接提交数据到财务管理系统中, 所有的报账信息先经由报账人按规定的程序、权限和要求由相关领导审批确认。审批程序完成后, 报账人需要将实物信息提交财务部门, 由财务部门按规定对报账者的数据真实性进行核对, 报账材料审核通过后, 则报账单据和数据信息可以被生成结算凭证。

4.5 优化会计核算系统, 创设高校整体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结构

在互联网+概念升级的基础上, 高校需要将财务运行中比较重要的会计核算系统也进行功能性的优化, 实现学校整体管理信息一体化结构。首先高校需要使用财务管理系统, 将该系统设定为学校总的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分支, 而后要将该系统与其他子系统进行关联处理, 将高校内所有的内部管理系统均串联到一起, 实现高度的统一优化。其次高校要加强对预算编制板块、资金筹集信息板块、资金使用信息板块、财务核算信息板块的优化编制, 以提高财务测算质量和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为根本目的, 将校内所有涉及财务动向的信息内容全部添加到财务管理系统的可选板块上。

4.6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提升财务人员竞争意识

针对高校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 缺乏危机意识的情况, 只有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实行竞争上岗, 建立完善财务人员考核、任用、晋升、奖惩等规章制度, 做好财务人才储备, 保持高校财务人员队伍稳定。一是建立有差别的薪酬标准, 不同级别、岗位, 发放不同工资标准。差异化的薪酬待遇, 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做到员工之间待遇公平。二是建立竞争上岗机制。要打破传统干多干少、干与不干都一样的大锅饭体制, 引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 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 不断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财务管理创新意识。

5 结语

综上所述,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能力创新和业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 这些都需要高校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为依托, 创新财务管理路径, 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使得高校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 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在高校各项管理活动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在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事业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服务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 高校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服务水平以及促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高校财务工作者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将通过对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宋铁妹.大数据视角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之友, 2015 (24) .

[2] 张鹏凯.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实施路径[J].财务与会计, 2016 (17) .

[3] 黄荣林.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7 (1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减负提质策略论文下一篇:银行个人客户积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