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之作文教学论文

2022-05-0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写作文之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做好写作的预习能够明确作文训练的指向性,提高实效性。教师之“预”在于根据学段目标和写作现状把每个写作能力要素进行分解,设置成不同层次的能级,形成训练体系;学生之“预”在于课前做好写作的预习,在定向阅读中感知写法、积累语言,在有意观察中积累素材;课堂展示之“预”在于师生共同探讨,生成作文。

写作文之作文教学论文 篇1:

初中语文微作文写作教学之我见

就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长篇大论既浪费了学生大量精力,又使学生的作文如流水账,而微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却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词语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与时俱进,抓住当前微作文写作教学的有利时机,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微作文写作教学与训练的开展,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微作文写作教学的优点

微作文的篇幅短小,并且有明确的目标。就初中语文微作文写作教学训练来看,其创作角度灵活,有着丰富的内容,能够通过微作文的形式来展现事件,并表达感受。

微作文与学生生活更为贴近,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的创作热情也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微作文写作过程中,个体思想、情感以及感悟的表达,可在短时间内通过极少的语言来实现,能够通过联想与想象来细致描绘现实场景与人物。

微作文写作有着灵活的选材角度,感受入微,并且语言精练,便于学生把握,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微作文的反馈速度较快,便于学生把握,教师批阅与交流也比较轻松,时效性较强,便于学生掌握相关写作技能,符合学生写作后的心理期待,写作教学训练的成效也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2.微作文写作教学训练方法

2.1赏析归纳课文,支撑微作文写作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脱离的情况,实际上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对课文的解读,不可局限于字词理解和背誦,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可在文本阅读中融入微作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赏析和归纳。此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内涵,为微作文写作提供支撑。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将微作文融入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环节,从新课标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感悟其中内涵,并获得相关启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对其中语言的表现力进行深度品味。

在微作文训练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并分析人物形象,这就有助于学生更为精准地把握文本,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增强。例如,在开展《海燕》教学过程中,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燕的形象;在《小石潭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写景古文向现代文转化;在《爱莲说》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莲的品格所产生的感悟。

2.2明确微作文主题,开展例文仿写

广泛阅读经典文本,能够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不断增强。语文教材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参照,能够促使学生对语言规律与组合搭配形成正确认识,更好地运用文字生成语言。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课文中经典段落,开展微作文仿写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可以从遣词造句、写作方法、修辞运用等方面入手,逐步开展强化训练。这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并锤炼文字应用能力,便于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方法,把握写作角度等。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写作热情也会被有效激发出来。

例如,在《我的母亲》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以微作文的形式进行语段仿写,学习文本中典型事件的写作手法,从平凡生活中体会母爱。再如学过《雷电颂》之后,组织学生以简炼的语言进行语段仿写,让学生在微作文中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学会抒情语言的运用,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2.3加强合作互评分享,促进微写作

微作文短小精悍,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引导,或者与学生积极合作,围绕某一话题,从生活化场景入手,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对于学生在微作文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做好归纳总结,保证点评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写作自信心。

在微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搭建创作与分享平台,通过课堂集中自我修改、互动修改,或者通过班级微信群进行互动评改等形式,进行微作文批改活动,促使学生明确自我写作中的不足,积极向他人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可通过微博、校刊、网络空间等来展示学生的微作文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积极性。

3.微作文写作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微作文写作教学训练过程中,要保证训练的即时性与针对性,要保证学生态度端正,不可随意进行写作,教师批改与讲解上也不可放松。为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要注重微作文写作与长篇幅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突破微作文与长篇幅作文的写作界限,锻炼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增强。

总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引入微作文,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作文综合素养,作文教学目标也能借助微作文的强化训练顺利达成。微作文训练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在初中语文微作文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仿写,师生之间积极配合,开展多元形式的评改活动,借助网络空间、校刊校报等方式进行展示,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积极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增强。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课题《巧借微作文借助初中作文教学研究》(编号:Jykt-19074)研究成果。】

作者:陈清莲

写作文之作文教学论文 篇2:

写作之预:作文教学的高效视角

摘要:做好写作的预习能够明确作文训练的指向性,提高实效性。教师之“预”在于根据学段目标和写作现状把每个写作能力要素进行分解,设置成不同层次的能级,形成训练体系;学生之“预”在于课前做好写作的预习,在定向阅读中感知写法、积累语言,在有意观察中积累素材;课堂展示之“预”在于师生共同探讨,生成作文。

关键词:能力要素; 设计能级; 定向阅读; 有意观察

在探讨作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中,做好写作的预习能够明确作文训练的指向性,提高实效性。那么如何“预”呢?

一、教师之“预”:设计能级,生成作文亮点

在一些作文指导课上,我们往往能够感受到,执教老师恨不得通过一堂课把取材、立意、构思、语言等方方面面的技能都授给学生,出现了课课指导、篇篇依旧的现象。为此,作文指导必须细化能力点,明确训练指向。

课标中初中学段关于写作的目标与内容,可以概括成下列能力要素:观察人物、观察事物、观察事情;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人生;选用素材、谋篇构思、切文立意、联想想象、详略得当;选用恰当表达方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写作等。根据要素的内涵和学生的写作现状把每个能力要素进行分解,设置成不同层次的能级,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训练。以“观察人物”这个能力要素为例,设置“多角度观察人物外貌”、“抓住人物特征描写人物”和“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等三个能级。能级由易到难,逐步提升,根据每个能级设计出相应的作文训练题目和写作要求。如此,把每个能力要素分解成一组专项训练,学生随着训练,对某个能力要素的认识逐步加深,逐步形成自己在这个方面的写作经验,在写作实践中反复运用就会成为作文的亮点,逐步发展成为个人的写作特色。

为了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教师根据每个能力要素的能级目标编写作文导学案,其主要包括能级目标、作文题目、写作要求、积累分享、写作指导、自主创作、合作评议等项目。也可以根据训练目标把一个学期的导学案编辑成作文导练手册,如果扩大到整个学段,就使作文训练有序、有系统,更有益于学生提前对写作训练进行感知和预习。

二、学生之“预”:定向积累,沉淀写作储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导学案,提前感知本次训练的能级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期待,让学生主动预习。学生的“预”主要从定向阅读和有意观察两个方面进行写作积累。

如训练“观察人物”这个能力要素中的一级目标:“多角度观察人物外貌”, 提前一周时间要求学生定向阅读一些文章,根据能级目标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体会外貌描写的方法,感受外貌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求学生阅读时做些摘抄,做些批注。有学生摘抄《老人与海》中的片段: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学生批注:阅读后,老人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憔悴而沧桑,但充满一种精神,坚强而热爱生活。褐斑,是他长期生活在热带海边烙下的鲜明特征。作者没有写他的身材、服饰、头发、胡须等等,说明描写人物外貌要有所选择,要符合人物身份。

这样,把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引向阅读,读中有悟,以读促写,也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阅读效果,形成有效阅读。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有意观察,多角度观察身边的人,去感知素材,把写作引向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与感悟是主要的途径。有学生观察班主任:衡老师轻盈地走进教室,她那淡紫色的连衣裙就把同学们都给吸引住了。一头黑中泛亮的秀发,柔顺地散落在肩上,精致的娃娃脸上画着一对细长的柳叶眉,镶嵌着一双清澈有神的水杏眼,虽然眼角已多了几道鱼尾纹,却更显知识女性的风韵。一个十分稚气的塌塌鼻下长着一张小巧玲珑的朱红唇,嘴角总是微微上扬,露出浅浅的酒窝。这位同学交流时说:“当我带着目的去观察人物的时候,就觉得和平时随意地看大不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有内容可写。”

定向阅读和有意观察,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写作与阅读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为写作做好预习、做好储备。

三、课堂展示“预”:交流探讨,师生共生作文

“预”是为了课堂的展示和生成。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预习的材料,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以“多角度观察人物外貌”这个能力训练的课堂实录片段来说明课堂的设计。

首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主积累的语段摘抄,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展示。组内交流可以让学生通过更多的语段来感性认知能级目标,也为下面的展示环节做铺垫。

有小组展示《一面》中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③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生:三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鲁迅先生的形象也随着作者的观察和感受,逐渐地清晰起来,都抓住了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特征——瘦。

师:作者在多角度地观察鲁迅先生,你能不能说得具体些?

生:有远观——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有近看——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有整体: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有局部: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有概括——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有描摹: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师: 同学们,外貌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外部特征的描写,来显示人物的性格、气质与精神状态,谁来说说这三次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性格?

生:有个性——你看那头发、胡须。

生:坚强、有精神。

师:我们多角度地观察人物,描写人物,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物的精神。

展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对话,让学生具体感知描写人物的多角度,并要写出人物的精神。

也有小组推荐自己创作的语段:

讲台前,一位女老师两手插在牛子裤口袋,头发自然往后一甩,一阵波浪,哇,帅呆了,潇洒!这就是我们酷酷的衡老师。她外套一件粉色马甲,穿着一身暗紫色的上衣,如女特工般发着冷艳的气势,目光坚定不移,俯视一切,就像高贵的英国王妃。尤其在生气时,两只大大的眼睛射出阵阵寒意,使她显得更加冷酷。她说话时铿锵有力,不容你有反驳的余地,使我们不得不甘愿认服。无论何时,她的腰总是挺直的,彰显了她不肯轻易低头的性格。衡老师就是这样一个酷酷的班主任。

作者:衡老师的甩头、目光、语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主要抓住这几点来写她。

师:同学们,怎么看?

生:我有同感,尤其那眼神,写得真像。

师:看来,这不是一时观察的结果,我想问问作者,你打算怎么把这段话用到你的作文中?

作者:我打算分散用,写她领着同学跑操时,描写她的甩头与服饰,表现她的干练;写她训斥学生时,描写她的目光与语气,表现她对学生的关爱;写她召开班会时,描写她挺直的腰杆,表现她不轻易低头的性格。

师:同学们,通过他的回答,你们有什么启发?

生:外貌描写要适时,符合情境。

生:外貌描写应该和具体的事情联系起来,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内在特征。

师:观察人物不仅角度要多,还要观察不同状态下的人物,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

课堂上师生根据学生“预”的材料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师生共生写作的方法,形成作文。正是有了课前的“预”,课堂才自如,写作才轻松。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6)

作者:薛中红

写作文之作文教学论文 篇3:

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写景作文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在作者的笔下,每一个景物都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展现出一幅幅神奇、美丽的画卷,表达其对大自然、对生活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阅读写景文章时,要从类型、顺序、特点和文章的层次等方面入手,这样对写景文章的阅读容易多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景;作文;阅读

写景文章是指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一类的记叙文。作者往往对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高山原野等自然景物和山乡村野、大街小巷、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幅神奇、美丽的画卷,表达其对大自然、对生活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文章。小学生受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等诸方面的限制,阅读起来比较困难。那么,怎么才能够使他们通过“主动学习”,正确领略文中的景象,感悟文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的水平呢?这就要掌握阅读写景文章的一般方法。

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型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文中一般有三个类型:一是游记类。写的是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二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如《火烧云》。三是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物,如《鸟的天堂》。只有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型,才能依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达到正确阅读的目的。

二、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

我们知道,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去写,所以,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对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写景文章的描写顺序大致有四种:

(一)按空间顺序描写

这种描写顺序,既可以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又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也可以由中间到四周或由四周到中间,还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例如《瀑布》一文,就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在阅读时,我们如果弄清了景物的方位,就会对景物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

(二)按观察顺序描写

例如《趵突泉》一文,老舍先生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先写了出济南西门,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再写看到的大泉景色,最后写看到的小泉。

(三)按时间顺序描写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四)按景物类别描写

例如《林海》一课,就是按照“岭—林—花”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特点。

三、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世界上没有安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因此要读懂具体形象、鲜明生动的景物描写,就必须抓住所写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一)明确景物特点

构成景物的一般特点有: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明暗、冷暖等,当然,这些特点在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面面俱到,作者往往是依据所写景物的需要而定的。例如《燕子》一课,文中所写的“微风、细雨、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小燕子”等,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致,郑振铎先生就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进行描绘的。

(二)分清动态静态

动态是事物活动发展变化中的状态;静态是事物相对静止不变的状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才能使所写的景物有活力,有灵性,生动、形象、逼真。例如《草原》一课中“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就是静态描写;“走了许久……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就是对草原的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所写景物有了灵性和活力。

(三)领会描写方法

一句景物的不同特点,作者往往匠心独运,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有时惜墨如金,粗笔勾勒;有时泼墨如洒,细腻刻画;有时放纵思想的野马,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想象;再通过修辞方法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对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刻画,最后又张开想象的翅膀,把漓江的水比喻成一块无瑕的翡翠。

(四)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寓情于景。这类文章,作者往往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帮浓情融入字里行间。例如,在课文《第一场雪》中,作者对雪后景色的描写就深深融入了对雪景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二是借景抒情。这类文章,作者在写景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以达到情景交融。例如《海上日出》一文,作者在文尾直抒胸臆,贊叹了海上日出是伟大奇观。

四、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的文章在结构上有这样一些类型:一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先总写后分写,或先分写后总写,或者先总写再分写后总写。例如《海滨小城》先分写海滨的景色和小城的特点,然后再总写海滨小城的整洁和美丽。二是移步换景的结构。即按参观浏览的顺序安排文章的结构,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如此。三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结构。例如《观潮》一课,就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安排结构的。四是并列结构。即按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第四段中就是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两种并列的事物。

总之,阅读这类文章时,我们应该明确写景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了这些方法后,自己阅读这类文章就容易得多了。

(编辑:刘佳琦)

作者:李红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勘单位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