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举措范文

2023-05-13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举措范文第1篇

多举措推进中医护理工作

近年来,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为了创新中医护理工作,有力地促进护理人员的观念转变,有效地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和质量,该院通过多举措推进中医护理工作。

一是狠抓护士执业管理,严格护士准入,有效遏制了非专业人员进入护士队伍,并随着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引进了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中医护理人员充实到了第一线。

二是将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工作作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举措,通过辨证施护对病人心理、饮食、用药、康复等实施整体护理。

三是根据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开展了穴位按压、按摩和真气运行、耳穴埋籽、针灸、刮痧、中药足浴、中药热敷等特色护理项目。

四是注重“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分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和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两项,所有护士必须完成理论知识闭卷笔试和实践操作,并聘请针灸科、推拿科医师现场指导、教学。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举措范文第2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更要围绕主题,把握实质,结合实际,狠抓落实,按照大会要求和号召,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我们党是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条件下带领人民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党员队伍和党的自身建设都受到了深刻影响。这必然要求基层党建工作积极应对,顺势而为,转变传统工作方法、价值取向、领导方式、组织设臵,以更好地驾驭全局、促进发展;此外,基层党建工作在实践上、制度上、理论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要巩固这些成果也需要不断创新。如何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现谈认识如下:

㈠坚持三管齐下,突出思想武装

学习十七大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完整论述,就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真学习是基础,真领会是关键,真应用是目的。

首先要原原本本的学,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学到深处,常言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见蛟龙”。也就 1

是说,深入才能求真物,深学才能见真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深学、学深为前提,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好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做的报告,所强调的都是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都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文件,通读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不走题,不跑调,不片面理解,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十七大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紧紧围绕十七大中提出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反复学习,深化理解。

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确保学习入脑入心。利用各种形式培训学,办培训班,统一制作十七大系列讲座课件光碟,开设宣传专栏学,各基层党组织将十七大精神的各个不同侧面、侧重各个内容制作宣传栏,供党员学习;举行知识竞赛学,组织广大党员参加十七大精神知识竞赛,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组织座谈交流学,召开各个层次党员参加的座谈会,交流学习经验,融通思想感受。努力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制定的目标上来,统一到十七大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上来,统一到十七大向全党提出的要求上来。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把用党的十七大

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心态决定状态,通过学习十七大精神,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建工作队伍,在素质上有新提高,作风上有新转变,纪律

上有新加强,形象上有新面貌,工作上有新成效,并重点体现在“四种能力”上有明显增强。一是终身学习能力。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积累。做到学有专业、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厚积薄发。二是开放创新能力。在继承和发扬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弘扬开放创新精神,善于找准党建工作的突破点和创新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三是调查研究能力。坚持一切工作调研先行,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讨论交流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四是心理调适能力。不断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换位思考,保持一颗宽容心;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一颗自信心;不断超越自我,保持一颗进取心;不断慎独律己,保持一颗廉洁心。

㈡建立三个机制,促进党内和谐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这一决策鼓舞人心,对于增进全党团结,提高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战斗力意义重大。要通过建立三种机制,形成对广大一线党员和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尊重,在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上支持”的良好氛围。

1、建立党内激励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入党退党机制。一要进一

步健全和规范入党程序。把组织要求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岗位能力和业绩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做到严把“入口关”。要真正把那些“有本事、靠得住”,群众拥护,德才兼备,愿意为党的事业奉献的社会精英,吸引到党的队伍中来。二要实行“淘汰制”和“劝退制”。要对那些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履行党的义务,不缴纳党费,群众意见大,触犯了党纪国法的党员,

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坚决予以淘汰和劝退。严把“出口关”,以保持党的纯洁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要建立健全定期考核机制。一要科学制定考核机制。要

根据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强针对性与操作性的考核机制,减少考核上随意性和盲动性;要采取领导、业务和群众三结合的方式,民主议案和制定方案。二要严格实施考核。要按照考核要求,严格考核程序,严肃考核纪律,确保考核落到实处。三要坚决兑现考核结果。要建立党员业绩档案,根据考核结果反映出的成绩和问题,进行评比表彰,进行责任追查,做到奖惩分明,以增强考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2、建立党内关爱机制。

一是落实定期走访制度。为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建立

完善党内定期走访慰问制度,除在“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广泛开展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活动外,按照组织隶属关系,对老党员、丧失劳动能力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坚持做到“时时关心,处处关怀”。

二是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开展分层分级的党内谈心谈话活

动,使每位党员每年至少一次向组织反映自己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帮助流动党员搞好学习教育,帮助老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思想困惑和心中苦闷,消除消极情绪。

三是落实退职关爱制度。各基层党组织对退职老党员基本情

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加大日常联系,随时掌握,力所能及的为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3、建立党内帮扶机制

一是思想上扶志,建立“四知四必访”制度。即知党员情况、知思想状况、知生活现况、知要求愿望,思想波动时必访、生活困难时必访、遇到难题时必访、外出返家时必访,随时了解党员

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二是生活上扶困,建立经常帮扶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成员都

应与困难党员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党员家庭纳入低保,对其子女入学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三是就业上扶路,开展“四个一”帮扶活动。开展“提供一

个岗位、安排一个摊位、捐助一笔资金、传授一门技能”,积极为下岗失业党员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创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项目、信息、平台等问题,使他们从根本上脱贫。

㈢认真推进党内民主

一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当前,既要不

断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又要引导广大党员树立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素质,增强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

二是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要进一步创新

党务公开的形式,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提高党务公开的质量,以实现党员和基层组织对党的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

三是改革党内选举制度。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党员享有的基

本民主权利。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要从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等方面予以推进。

㈣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一是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是

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各基层党组织要每季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每半年召开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每年末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评议出的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处臵。二是建立党组成员走访党员、开展谈心活动制度。及时与党员沟通,掌握民情社意,听取建言献策,帮助解决问题

或困难。真正让党员受感动、受触动。三是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落实好党员承诺制活动。组织党员全面述诺、评诺,确保党员言而有信,兑现承诺,塑造党员良好形象,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二是抓好机关党组织设臵和优化工作。规范机关党组织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把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根据单位职能特点,提供政策、信息和技术服务,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和高效服务全民创业活动。

㈤把握三个坚持,推动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谋划工作的根本依据,推进工作的根本动力,做好工作的努力方向,检验工作的根本尺度,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引领广大基层党组织强化功能,督促基层党员干部提升素质,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强基础、谋发展、促和谐的实际行动中,落实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

二是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充分发挥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举措范文第3篇

我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已有五六个年头了,在原领导班子的努力下,经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ApS”教学模式在我校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10月24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中数会暨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全省的近四百名教学专家、研究员、教师到我校现场听课观摩,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好评。

2010年新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在樊校长的带领下,围绕建设“充满活力、特色鲜明、优质和谐”的新五中这个大目标,大家认真分析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在教师、学生中进行了广泛地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我校现状

1、环境现状

考虑到我校的地理位置特点,我们虽然处在闹市中心,但是周围多是繁华商贸区,缺少固定的支撑小区,缺少支撑的小学,反而被周围五六所中学包围着。学校办好了,可以吸引来一部分学生,学校办不好,学生就会毫不犹豫地跑到其他学校,这就决定了我们学校没有固定的生源,必须靠一次次地打拼,一次次地奋斗。稍有不慎,我们就会面临招生的困难。

地处繁华闹市,却必须面对这样的窘境,看来我们只能算是位于城市中心的边缘学校。

虽然,我们也曾经有过昔日辉煌,最好的时候,我们达一中分数线的人数达到了100人以上,但那时,我们的学生也是以泽州学生为主,那时的农村学校分散,缺少经费,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差,随着义务教育标准化验收的进展,义务教育经费按人头分配到校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大为改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加上目前的招生环境和那时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差异,我们学校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要使城市中心的边缘学校真正地城市化,而不是更加边缘。课改名校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困顿的局面,振作精神,团结一心,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2、 教学现状

虽然学校上一任领导班子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莲山课~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生源状况,教师对传统的传承,都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改变得不够彻底,满堂灌现象仍然会时不时地抬头,学生在课堂上仍然表现得缺少活力,缺少应有的朝气,种种现象让人感觉课堂教学的转变确实不是易事。许多传统的东西,墨守成规的东西仍然存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讲授,不重视学生感受,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不关注学生接受程度的现象,比比皆是,让人感觉积重难返,心中满是困惑。

结合我校“ApS”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很好地依据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问题的设置不能按照学生的实际建立合理的梯度;学生的自主容易流于形式;由于时间的原因,教学案的四个环境在一节课中难以全面落实;教学案缺少必要的学科张力,各个学科的不同课型全是依据同一个范式进行,使教学这个个性化很强的工作,变得千篇一律,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特色和积极性。

二、 改革思路

我们的课堂需要什么?我们的课堂应该如何做?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我想,仅仅依靠学校领导个别人的力量很难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课堂教学的主要力量是教师,只有教师觉悟了,教师改变了,课堂教学才能够发生根本性地、质地变化。因此,作为校长,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推动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围绕学生开展深刻反思;推动教师在课堂上,在工作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得失,关注学生的状态,关注学生的成长,将课堂真正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地方。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三、 具体做法

1、一个引领

市教研室多年来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特别是近年来,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赛讲式研训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团体赛的的形式,推动了各所学校深层次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我校利用这个平台,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教师,同时也对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入推进,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带动作用。

2、三个反思

目前我们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推动教师们深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解剖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焦点对准学生,从学生身上,从课堂的角落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至少目前我们要深入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 我们的课堂缺少什么?

教学,古而有之。几千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变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传道授业关系,变化的是时代的背景,社会的环境,学生的个性。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子显然不能适应活生生的人的变化。因此,面对时代的变迁,面对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千差万别而且个性迥异的学生,我们必须时时反思:我们的课堂缺少什么?我们的课堂需要什么?以此推动教学的观念时时更新,教学的行为时时调整,这才是一个教育者应有的专业态度。

第二、 课堂上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杜郎口等学校这样做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他学校也跟着这样做了,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不是说这样做就一定行了,我们需要深思,教师如何能让学生真正进入主动学习、高效学习的状态。就像文化大革命一样,我们的红卫兵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果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学生成为怎样的状态,才是对学习最有利的状态,才不至于让课堂教学进入一种虚浮的、无序的状态。这是教师必须深思,必须研究的问题。教师要有一双观察学生的敏锐的眼睛,教师要有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调节的有效手段,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关注学生的基础之上。

第三、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

有了前两个问题的基础,我们就可以深入思考该如何行动了。归根结底,我们要让我们的课题更有效,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我们需要行动。我们要结合不同学科,结合不同课型,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当然这样的过程一定是个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里,我得引用国家督学李希贵的两段话为我做个注解:“不同的学习内容理应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学习所有的内容,应该是我们的共识。可是,现实中,在许多地方和许多学校里,我们甚至还在用行政的方式,推动各种课堂朝向同一个模式。”“既然学生是有个性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教师的个性。不必让不同风格的老师同台参加同样的课堂教学比赛,不必让所有的学科都以相同的方式设置擂台,不必对不同的课型使用相同的评价模式,不要用同一种模式培训不同的教师,更没有必要让所有老师都写教学随笔。”

所以,我们还是要提倡“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我有我法,贵在得法”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在一个粗线条的教学指导思想,粗线条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下,让老师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终开出五颜六色的课改之花。

3、一项研究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课型有不同课型的特点,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个性,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我们必须按照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办事,[ 课~件 ]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尊重学科特点,尊重课型特点,不搞一刀切,不搞一边倒,在充分研究学科特点、课型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规范,形成个性鲜明的,符合教育规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学科教研组,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课型特点、教学个性、学生情况,不断完善我校的教育教学新模式,重视研究的过程,把研究过程当成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以研究生动力,以研究助促成长,以研究促发展。

4、一个活动

如何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始终是我校不断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行年级组管理以来,初中学校由于规制小,教师人数少,教科研活动表现出一些被弱化的迹象,一个年级中大的学科也只有三位教师,难以形成教研合力。即时偶尔将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教研,由于平时在一起交流的少,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深度、广度也难以保证。教研活动常常止步不前,缺少实效性。经过学习、反思、调研。我们本学期将进一步将教研活动聚焦课堂教学。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以说课、听课、议课为主要模式,要求人人讲、人人说、人人议。在活动中,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每位教师教学业务的提高。

5、一项交流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举措范文第4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 而奋斗目标则需要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各级党校作为干部培训与能力提升的主阵地, 需要结合当下实际,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使得党校工作更加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党校工作的现状分析

研究改革创新对党校工作的推进, 则不得不分析各级党校工作的现状。目前, 我国各级党校存在着培训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工作制度运行不协调等问题。

(一) 培训方式方法过于传统

纵观我国各级党校, 存在的普遍现象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党校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是培养干部队伍的基础手段与方式, 也是最为普遍的方法, 党校培训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学员接受知识的深浅与好坏, 党校的教育培训应该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我国各级党校, 普遍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 上课的情景为专职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 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员, 加以简单的讲解, 学员对于所听到的知识与政策多数停留在理论的表面理解。授课老师未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缺少典型的案例, 模拟课堂少。

除此以外, 党校在对学员进行培训时, 未对学员进行了解。党校的培训对象为各省的各级干部, 培训学员存在职级、年龄等不同的差异, 而学员在接收培训的过程中, 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则存在差异, 因此, 培训教育的目的不能完全实现。

(二) 培训载体使用单一

现阶段, 我们国家的各级党校在授课载体上过于传统且单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迁, 授课载体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提升与改进。因为其是传授课程者与知识接受者之间的重要传送载体。

传统的授课载体大体上分为文字载体、语言载体, 且一直被采用。然而, 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数据化、互联化的社会, 多媒体等移动终端被我们广泛使用, 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与理解能力都逐渐提升, 社会的进步也要求党校在授课时也应该与时俱进, 适当作出改革, 并勇于创新, 使得党校发挥其重要的培训作用。

党校教育载体单一源于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是党校教育者缺乏载体创新的意识与观念, 党校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普通高校, 且教育对象为政府干部人员。因此, 党校将语言与文字载体作为惯用载体, 将新理念、新思想、新政策讲授给学员, 然而, 学员对这种惯用的教育载体并不完全接受, 褒贬不一。其次, 党校缺少载体创新的机制。党校在体制上过于陈旧传统, 因此也使得教育载体单一传统, 很多创新的制度都是关于教育与培训内容的, 忽视了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性与起到的作用。

(三) 考核与评估机制欠缺

党校在考核与评估机制方面存在欠缺, 不完善。党校的考评分为两条线, 一方面是对学员干部的考评, 另一方面则是对教育传播者的考核。党校在对学员进行考评时, 多数情况下看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的态度等, 而对老师的考评则是看教学水平与完成情况等。考评多是为了鼓励学员与老师, 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等。但这种考评忽视了学员干部的出勤, 考试成绩等, 而学员对这种考评重视度较低, 并未真正起到教育培训的目的。缺少学员对老师的评估, 老师也无从知晓学员有何建议, 考核评估机制缺少科学性、时效性。

二、改革创新对党校工作的有效推进

(一) 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各级党校应该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要高度重视对干部培训的质量, 根据干部的实际情况, 进行分批次、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逐渐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结合干部工作实际情况, 改变授课方式。

1. 课堂培训方式要适当改进

课堂教学是党校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 党校主要讲授的是国家的新思想、新政策、新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党校固有的授课培训方式是老师一味地语言及文字描述, 通篇的理论讲解, 课堂气氛沉闷, 学员只是听, 至于是否理解了内容及内涵, 则并不能判断出来, 因为因人而异。

课堂上, 老师缺少和学员的学术交流与沟通, 老师应当引入较为创新的授课方式, 让学员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例而谈, 甚至结合工作实际, 这样, 老师的讲解才能够更好地被学员所理解并接受, 也达到了教育培训的真正目的。

2. 根据实际情况, 将室内课堂延伸至室外

这里的室外指的是结合理论知识, 组织学员参与实践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新思想、新政策、新理论。理论知识不是假大空, 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解, 要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其内涵。我党始终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可以间接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 理论修养。

3. 案例教学

任何理论知识的理解都离不开案例。党校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结合案例对学员进行培训。结合当下的时事政治、学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案例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进入, 正面案例或反面案例, 这会加深学员的理解, 正面案例对于学员来讲是一种正向的激励, 而反面案例则会对学员起到警示作用, 提升学员的政治思想意识。

(二) 丰富教育培训的载体

各级党校开展教育培训时, 如果想取得较好的教育培训效果, 则教育载体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载体的拓展, 党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作品、红色影视作品等, 在讲授政治理论时, 适当引用文化载体, 将理论知识融汇在文化载体中, 使干部学员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 实践活动载体也是教育培训载体之一, 实践活动载体更具形象, 干部学员在实践活动中更好的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培训。除上述两种载体外, 现代或媒体培训载体更是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媒体载体让干部学员不仅仅在课堂上接受培训, 其同样可以在网络媒体、手机终端等新媒体上继续学习接受新思想、新理论。党校应当有自己的新媒体公共账号, 定期更新理论知识, 开展线上学习互动, 发挥新媒体载体的最优作用, 让干部学员多维度深刻理解理论知识。

(三) 完善考核与评估制度

各级党校除了在教育方式、培训载体上需要进行完善改进外, 同样也要注重对学员、老师的考核与评估。党校在进行考评制度上, 要将党校教育培训作为干部晋升等重要的考评标准, 这样, 会极大地提升干部对党校培训的重视, 在培训上态度更为端正认真。党校教育培训是提升干部对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干部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的主阵地, 所以对于干部的培训应该是多维度、较为全面的。同时, 党校对老师的考评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学业务上, 同样应该是多方面的考评老师。讲授一门课程, 不仅是单纯的讲授, 如何使得学员深入学习并深刻理解其内涵, 是老师应该注重及认真考虑的。

(四) 深化党校教育培训改革

在以往的党校教育培训中, 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按要求及课程规定接受教育培训。深化党校教育培训改革, 应当适应引进按需培训, 党校应该多听取学员的需求, 采用“列表选取”的方式, 模仿普通高校, 学员可以选修课程, 这样, 老师也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与特长。这种方式学员愿意学, 感兴趣的学, 老师发挥其最大优势, 其最终的教育培训效果一定比传统的效果更好, 学员对自己选修的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会更深更透彻。

三、总结

改革创新对党校存在的问题与现状起到了较好的改进与完善作用。党校不同于普通高校, 面对的教育群体多为政府干部, 针对这群较为特殊的群体, 就应该顺应社会发展, 针对各级党校存在的问题, 融入较为科学性的授课与评估方式, 了解学员的心声与需求,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做好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训工作。改革创新使各级党校在教学与管理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学员更深入的理解新思想、新政策等知识, 推动了党校工作的创新。

摘要: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其任务是, 通过有计划地培训, 提高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形势, 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 增强党性, 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校工作的有力推进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观念的前提基础。改革创新地提出与发展, 对党校的各方面工作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进作用。根据新形势下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与政策, 对党员干部进行更全面、高效的教育培训。本文主要阐述党校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现状, 以及改革创新对党校工作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改革创新,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仲清.党校教育历来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2.

[2] 吴定军.党校教育研究第十卷[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5.

[3] 赵勇.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党校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马振清.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4.

[5] 李奎.自我公民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举措范文第5篇

[摘要]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继续教育现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举措,探讨如何推进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图书馆;继续教育;创新;开展

1全馆人才队伍基本现状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非常重视馆员继续教育工作,不断结合行业发展新趋势,采取一系列措施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馆员综合素质得到了稳步提升,无论是学历还是职称方面,均达到了一级省馆人才队伍评估标准。如表1所示:本科以上学历121人(占总人数的62%),学历峰值随着年龄的递减而增高;副高以上职称31人(占总人数的16%),主要集中在40—50岁的年龄段,这部分人员是馆内业务骨干、中流砥柱;40岁以下77人(占总人数的40%),这部分人员为新鲜血液,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表1全馆在职员工学历、职称基本情况

分项人数年龄学历职称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以下正高副高中级初级以下备注35岁以下11431———11629有9人无职称36—40岁517————6105有1人无职称41—45岁1195—115144有1人无职称46—50岁—91927—71911—51—55岁—131241026209有2人无职称56—60岁—33362164有2人无职称合计17104409245268562共15人无职称在学历教育专业背景方面,虽然全日制图书馆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但由于工作需要和员工提高业务技能水平自我意识的增强,许多人经过后期的学历教育,都拿到了相关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文凭,具有图情专业背景人员47人(占总人数的24%),再加上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馆员,能从不同学科角度给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

表2全馆在职员工学历教育专业情况

专业人数所占比例(%)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4724计算机等相关电子专业126外语95其他12665注:表1、表2统计截止日期为2013年10月30日。

2继续教育的主要做法

2.1新进馆员培训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原则[1],该馆新进馆员工均需参加由广西图书馆学会每年举办的初级业务培训班,在这个培训班结束后,还会参加由馆领导主讲的关于“图书馆概况、发展与图书馆未来”、“人事管理制度、如何提高个人业务素养”等有关课程的讲座,并安排集体拓展训练活动,以增强彼此间的友谊,提高团队意识和服务大局的精神。当然,在正式分配到各自部门之前,还会安排新进馆员到借阅部、报刊部等多个一线服务部门进行轮岗初训学习,熟悉馆情业务。

2.2业务骨干培训

根据现代图书馆发展趋势,重点培养关于古籍保护(地方文献建设)、网络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业务骨干。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除多次派人到外省参加相关专业培训班学习、会议交流外,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开展讲座,开阔视野,实现知识更新。同时,近年来每年都选派3—4名优秀专业人员到广西民族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攻读图书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鼓励馆员向更高学历和能力迈进。

2.3中层干部培训

注重加强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每年举办一期中层干部培训班,邀请业内专家进行相关业务知识讲座,并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值得推广的好经验等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大家提供一个提高知识技能、解答疑难、借鉴经验、促进工作开展的交流平台。此外,还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突破以往在课堂上完成全部教学计划的模式,采取到区外考察学习的方式,与区外同行广泛交流,探讨新形势下图书馆改革与发展趋势,探讨新的管理理念。

2.4全员业务培训

坚持把全员普及培训作为提高全馆整体素质基础,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全年人均培训学时不低于80小时:每周周一8:00—9:00为全馆各部门集中业务学习时间;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五下午全馆大会为全馆人员集中学习时间,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组织馆内高级职称人员为全馆员工进行专业技术讲座,邀请法律、健康、礼仪等方面有关专家开展讲座,使大家在开展业务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信息。开展了诸如“广西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利用”系列培训并进行严格的上机和笔试两种学习效果测试活动、不定期派员外出学习交流等,这些措施有利于馆员加强知识更新和业务钻研,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解决知识老化问题,更好地促进馆内工作顺利开展。

3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3.1 年龄学历结构不同,馆员之间存在差异性

在全馆人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不多,将近40%的人员学历低于本科;高职称人员太少,特别是40岁以下高职称人员不多,年轻业务骨干有待加强培养,而4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局限于中级,也从侧面反映了部分工作多年的馆员疏于科研和学术研究。教育培训必须结合培训对象实际情况实施才能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就广西图书馆而言,馆员主要存在以下差异:一是年龄跨度较大,从20岁出头的新馆员到50多岁的老馆员,各个年龄层面对知识的渴求度不同;二是学历不同,虽然近年来招聘人员多为本科以上学历,但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也存在一些初中、高中、中专等较低学历者,各个学历层面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三是所学专业不同,很多馆员并非图书馆学相关专业,各个专业对知识的需求不同。[2]由于馆员之间差距较大,需求各异,只有制定出合适的培训方案才能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3.2精尖专业人才缺乏,专业学科研究薄弱

虽然图书馆学专业背景人才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但当今是网络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图书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大量具有信息自动化、网络数字化建设等相关的理工科类专业人才,但从表2可看出:馆内计算机等相关电子专业的人员仅12人(占总人数的6%),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由于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往往是在外文文献中反映出来的,因此,外语水平的高低对外文文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馆内外语专业人员也不多,仅9人(占总人数的5%)。

3.3培训模式单一,考核机制不完善

培训模式多以组织全体人员集中听专家讲座为主,由于没有强制考核要求,且课堂缺少互动环节,大部分馆员都是应付了事,没有认真听讲,讲座收到的效果甚微。此外,在培训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培训前期的准备和策划以及培训过程,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机制,考核方式流于形式,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使培训仅仅停留在“为培训而培训”的境地,缺乏激励和惩罚机制,尚未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3]。

4意见和建议

4.1围绕行业发展趋势,确定培训重点和主题

结合图书馆的发展实际需要,有前瞻性地制定全馆继续教育培训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长期规划可以五年、十年为分界点,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短期规划应是结合长期规划分步骤、分阶段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在每年年初就制定当年的培训重点和主题,确保培训的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主题应结合国内外图书馆最新进展情况而定,对课程设置要时常更新,使全员培训保持“常学常新、常新常学”的状态。同时,由于馆内培训一般由人事部门负责,人手有限,事务繁多,应配备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加大一系列培训工作的力度,才能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4.2转变传统培训观念,强化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4.2.1全员培训特色化、专业化。结合各岗位工作性质的差异性,全员培训应更倾向于特色化、专业化,培养各职务层次的管理型人员和服务职能相对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可将全员培训分为面向全馆人员的专题讲座、面向部门的培训和馆员自选的专题讲座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应在时间安排、内容深度、听课对象等方面有所不同。面向全馆人员的讲座以拓宽视野、提升服务理念为重点,可涉及工作生活多方面内容,要求全体职工参加,每年安排2—3次。面向部门的专题讲座要求相关部门的所有人参加,在内容上应更为专深,例如:由馆领导班子带头,举办管理专题讨论月,集中中层干部召开系列管理专题讨论会,对各部门的业务、管理问题进行疏导,以实例展开讨论点评[4];对行政职能部门人员开展公文写作、行政管理培训;对一线服务窗口人员开展语言举止、服装仪表、精神风貌的培训;对采访编目、信息咨询、网络自动化等部门人员开展相对应的业务培训;对于特殊岗位(如儿童读者服务、盲人读者服务、聋人读者服务),更要开展对儿童的阅读引导,和盲人、聋人的沟通交流等特殊培训,使图书馆的服务真正做到体贴周到。如其他部门人员愿意听别部门专题讲座的,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参加。

4.2.2探索岗位轮换机制。长期从事同一岗位工作,虽然能够加深对某一领域的研究,但从长远来说,不利于个人综合业务的提高。图书馆的业务都是相通的,如果能够定期轮岗,势必会使馆员对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充实他们对未涉及业务的知识技能,对自己擅长领域也是一个很好的业务知识补充,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对馆内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能随便轮换,如财务、采编等业务部门,因此,在岗位轮换中要充分考虑岗位的特殊性和专业性。

4.2.3强化师资内训队伍。由于多数专题讲座主要以外请的业内专家学者为主,不仅会造成经费的紧张,与此同时,时间问题也会使外请老师机动性大,不利于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开展。因此,馆内必须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素质图书馆师资培训队伍。目前,在“三区”(广西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培训工作中,我馆已对师资培训有了新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是开展了网络自动化、采编业务、读者活动策划和服务三个师资培训班,挑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对其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过PPT开展知识讲授、案例说明、互动问答,要求个人上台亲身授课,让他们对相关知识点有了更系统、深入的了解,大大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为培训基层馆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力量。这仅是该馆师资培训的雏形,相信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能够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上一篇:消费者教育工作举措下一篇:党性教育工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