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03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2、让法治之光照亮教育现代化之路

3、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

4、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中小学首席信息官(CIO) 制度的困境及出路

5、后疫情时代高等在线教育治理:实践逻辑与政策应对

6、信息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7、完善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 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

8、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

9、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报告

10、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和重点举措

12、基于“333育人模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

13、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14、我国社区教育立法初探

15、实现军校教育信息化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16、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17、浅谈小学教育管理的策略与途径

18、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研究

19、通化市二道江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暨教育云平台培训工作全面启动

20、以积极教育之姿引领山乡教育之变

21、以项目推进中小学智慧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2、高校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策略研究

23、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推进西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

24、绘就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谱写教育改革创新新篇章

25、新时代“五位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26、永州市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网络联校工作

27、中共辽宁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摘要)

28、加快教育均衡 助推脱贫攻坚

29、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30、试论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1、多项并举,全面推进“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工作

32、整合教育资源 拓展服务功能 全面提高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

33、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关键在顶层设计

34、《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解读

35、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耦合:未来教育旨归

36、2020年十大教育舆情热点及其分析

37、智慧教育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实践探究的价值研究

38、苏州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思考与实践

39、河南省:推进农村信息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40、部长声音:无论多难都要推进素质教育

41、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42、提高认识 迎难而上努力打好职业教育攻坚战

43、创新机制 应用驱动 绵阳市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

44、大数据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思考

4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调研与思考

46、统.思想提高认识 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7、奏响教育现代化的新乐章

4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教师教育质量提升探索

49、社会主义教育核心价值的实现途径研究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论述了近年来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中的发展,一些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创新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教育的环境构建,提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 应用人才 培养模式

创新教育就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创造学原理,采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行学生创新的(创造)素质的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近年来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中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一些地方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但总体来看还是重视的不够,在高校教育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设置了相关的创新类课程。在学校的教育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观念相对落后,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而不重视实践,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抵制。

二是人才培养教育内容落后,课程设置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可能过时,或者得不到合理的使用。

再者人才培养教育方法陈旧。以教师教为中心,学生死记硬背,后劲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必须对现存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对目前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精神,我校实施了“本科生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相关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积极推进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的实施,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卓越计划”的实施,核心问题就是创新教育应用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激发学生学习实践潜能与兴趣,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管理能力,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1 创新教育的应用环境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遵循教育的作用由低到高三个层次:第一,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客观的人;第二,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有分析能力的人;第三,使受教育者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勇于探索和创造的人。培养创新人才的根基在学校,学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环境好坏至关重要。只有大力加强学校内部创新教育环境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环境,才能真正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革以往的教育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使其创新潜能得以激发、展现和生长的环境。

1.1 领导重视,建立合理的创新组织机构

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和它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是领导的高度重视,转变观念,破除传统的人才观,树立创新人才观。把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建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配套的组织机构。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合理组织,积极倡导,精心实施,有效监督,围绕人才培养进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形成良好的、有效的、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各部门积极响应、相互配合,以如何适应新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挥密切联系学生、引导学生、组织学生的作用,共同为创新环境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

1.2 创新教材,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具有一系列好的创新教育教材,是开展课堂创新的必要保证。除了采用目前已经出版的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创新教材外,各学校可根据各校的自身不同特点,编写适合创新教育和本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材,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传播和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力和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创新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和引导。改变传统教育采用的封闭式、灌输式、记忆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探索新概念、摸索新规律的机会,以培养学生多元式构思方案、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意识、创新精神。

2 开展创新教育的几点作法

2.1 “兴趣先行”成立兴趣小组

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创造力的源泉。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及一些成功人士都是由对所从事专业的兴趣而取得了成功。例如,达尔文对生物学有特殊的兴趣,才写出了《物种起源》;爱迪生对发明到了痴迷的程度,而获得了一千多项专利;姚明对篮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所以才会关注篮球,才会为篮球倾注热情、付出努力;有的人对美术感兴趣,他就会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和放松,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有了兴趣才能对未来活动具有准备作用。例如,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对化学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化学知识,研究各种化学现象,为将来研究和从事化学培养兴趣。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小组无疑是一种好的形式。可成立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创新俱乐部”等,靠兴趣驱动,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自主管理,融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学生创新活动社团。教师也可设计一些趣味课题或组织一些兴趣活动,让兴趣或趣味作品为学生带来进一步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研究,同时增强了学习能力,开发能力。

2.2 组织各种课外科技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课外科技活动以国家、省举办“挑战杯”科技作品及创业计划两大系列竞赛为导向,举办各种形式的创新竞赛如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挑战杯赛、机械创新大赛、“TRIZ”创新设计大赛、3D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如科技学术报告会和人文社科学术报告会等;也可在校内举办各种专科竞赛如程序设计、演讲、电子设计、辨论会、工业设计类、会计、现代制图等为主要内容。以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创新实践、产生创新成果为目标的较为完整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体系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创新竞赛、创新展览会,科技制作,成立于之对应的团队。是创新活动充满活力的强大杠杆。

2.3 利用网络进行创新,以拓展创新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同时创新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寻找知识的方法,掌握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并主动地获取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能力都是极为有益的。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工具。学生可根据教师提出任务,通过网络搜集所需的参考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组织、整理, 从提交作业,到在课堂上讲演。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的资料有些可能是教师也未接触过的。这样,教师也接受了一次教育的机会,共同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获取知识并与人交流、共享的快乐。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知识,经验交流、鉴别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三维造型、运动仿真,图形处理,程序生成等,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学生创新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

2.4 创新实验条件,参与科研项目

提高创新规模,建立创新设计平台。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提供创新条件,拓展创新领域,如机械类学生可利用学校原有的小型机加机床进行加工、修理创新零件,同时提供便于拆装的创意组合模型,如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探索者创意组合模型等,通过基本机构的串、并、混联组合,实现机构的组合创新;电子类的学生的DSP、ARM控制实验平台等,可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数控机床控制等等。同时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在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进行参与,并尽可能多的到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学习,学生能更早地帖合实际,接触科研创新活动。这样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层次,达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3 结语

对人才培养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的规律,建立新的创新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针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去开启挖掘人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庄寿强.普通(行为)创造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3.

[2] 陈建国.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郑州:上海:魅力中国,2010.8

[3] 李青山.大学生创造学学习指南.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5.

[4] 张劲松.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J].湖北:科协论坛,2009.5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综观当前的教育形势, 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 ;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 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 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 ……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 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 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数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 没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职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 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2研究目标和内容

2.1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 , 是一个充 满了美的 世界 : 数的美、 式的美、 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

2.2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

(2)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2)挖掘数学美;

(3)创造数学美;

(4)将美学原理应用于解题实践。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行风建设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学校教学中心工作,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以树立良好教育形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切实解决师生、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学校第四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以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完善制度,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积极构建加强教育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扎实开展学校行风建设活动。通过加强学习、分析检查、纠风整改,切实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促进发展,维护良好的教育形象,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三、工作重点

(一)坚持依法办学,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切实深化贯彻落实“五项严规”。本着对学生负责、尊重教育规律的态度,严格落实增效减负各项规定。组织开展对学生学业负担情况的专题调研,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和质量监测制度。

2.严禁组织、要求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严禁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严禁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

3.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编排学期课程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统一作息时间,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和作业总量、规范考试管理。杜绝体育课、体活课等课程不按规定开设或者教师敷衍的问题。

4.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健全,依法治校;通过家长委员、家长会、校信通等多种途径,畅通学校与家长沟通渠道。

(二)强化师德教育,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1.重点开展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专项整治。严禁在职教师从事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严格执行“六条禁令”要求。对违反规定的在职教师,要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 2.深入开展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治理。要严格执行教育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全面落实教师廉洁从教“六条红线”。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切实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水平。完善落实师德责任制度、师德承诺制度、师德考核制度。组织在职教师向社会做出师德承诺,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关于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的通知》等规章制度,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和歧视学生等有损于教师形象的现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切实提升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师德水准,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构建师德师能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师德师能管理。

(三)严肃招生纪律,进一步规范招生工作行为

1.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阳光招生。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不得擅自招生,严禁招收自费生、复读生、旁听生,禁止同城借读。

2.充分发挥学生学籍管理功能。招生入学、转学、退学等工作必须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电子学籍系统如实反映,做到人籍一致,实现学籍管理全覆盖、无死角。强化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学生学籍监管。

(四)坚决治理乱收费,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1.严禁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坚决查处以捐资助学、共建、推优、借读等任何名义变相择校乱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落实收费管理制度

2.加强教辅材料征订监管。强化教辅材料征订使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一科一辅”规定。严格控制教辅材料选用的种类、范围,未经评议的学科、年级的教辅材料,一律不得统一代购。除“一科一辅(本)”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坚决查处教辅材料推荐、选用过程中侵害师生利益的问题。

3.切实加强食堂监管。严格执行《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严禁从伙食费中列支食堂正常成本以外的任何与学生伙食无关的费用,教师与学生必须同菜同质同价;严禁从食堂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坚决杜绝侵占学生伙食费问题,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4.严格规范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规定,不得将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范畴内应免费提供服务的事项、国家已明确规定纳入公用经费开支的项目列为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项目。严禁越权设立收费项目、未经审批收费或突破已经审批的收费标准收费。要认真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做到先公示后收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5.严格执行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受资助学生档案,定期记录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变动情况,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五)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1.积极打造招标投标公平秩序。针对当前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服务、提高水平,积极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基建维修与装备采购教育招投标市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与秩序。

2.强化招标投标监督监管。严格执行招投标配套制度,细化招投标监管办法,明确责任和义务。

(六)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

1.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用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改革,用法治思维创新教育管理,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监督机制。完善学校章程,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提供多种渠道,让教师、学生更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提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水平。

2.积极推进党务政务校务公开。把工作的重点难点、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党务、政务、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以公开提升工作水平,以公开回应群众诉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积极推进党风政风作风建设。切实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反弹。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实行首问负责制,对群众诉求有求必应,加强各处室协作,坚决纠正相互推诿、不负责任的行为,提升教育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进一步提高对开展行风评议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切实承担起“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责任,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明晰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教育行风建设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责任到职能处(科)室。学校党委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任人和班子各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切实承担起职责范围内教育行风建设的领导责任、直接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强化责任倒查机制,进一步加大职责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加大问责力度,坚持责任追究“零容忍”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办法,对师生、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行风建设中的典型问题要一查到底;对政令落实不力的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有关人员在评先评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对整改工作做到“四个不放过”,即没有整改措施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纠正问题不到位不放过,师生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日常检查、专项督察和明察暗访,着力发现教师违反廉洁从教“六条红线”等师德失范行为,认真落实约谈制度,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工作约谈、任职约谈、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做到早提醒、早预防。

(三)开展专题活动,弘扬良好师德

一是围绕“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主题,扎实开展2016年度(第九个)“师德建设月”活动。二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好党员教师师德建设,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正面引导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镇人民政府

(2012年2月2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新的一年全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决心。我们**镇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教育优先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教育摆在全镇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由党政主要领导担当第一责任人,对教育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分管领导抓教育

- 1 -

工作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到工作考核体系。广泛宣传发动全社会积极主动地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向教育事业倾斜,在全镇上下形成时时想着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联动格局。同时不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创造安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打牢教育基础

教育投入是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为此,我们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优先保障的理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撑。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教育事业,扩大社会投入规模,凝聚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在新农村建设和新镇区开发中留足、留好教育用地,并确保新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内全部配套建设幼儿园。

三、立足惠民根本,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人生发展起点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所在,也是必不可少的民生实惠。我们将把教育惠民,为人民群众创造平等的教育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抓

好、抓出成效。一是配置好教育资源,既要增加资源投放,做大优质资源“蛋糕”,更要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着力缩小镇村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保障好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确保让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重视学生宿舍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服务体系,使留守儿童能够正常接受教育,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三是巩固好义务教育成果,在继续巩固免费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补助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教育惠民利民。与此同时,坚持用规范管理来维护教育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上一篇: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基础教育论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