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2023-03-19

机械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急需大量既拥有扎实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型人才。虽然自2004年起教育部所颁布并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使大学英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包括农业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并没有真正构建起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英语教学水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文以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为背景,对当前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结合农业高等院校的专业性和自身特色,力图构建一种适合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教学体系,希望能够为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 农业 英语教学 研究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急需大量既拥有扎实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型人才。虽然自2004年起教育部所颁布并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使大学英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包括农业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并没有真正构建起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英语教学水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而言,如何真正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英语教学体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 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经历了从起步和中断、恢复和发展到改革和探索等多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教育部2007年颁布并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引领和推动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加快提升。各个高校都基于此要求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科学、系统、具有特色的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从过去单纯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向培养思辨能力、交际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转变,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型专业人才。

1.1 起步和中断阶段(1949~1976)

建国初期,受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当时我国外语教学主要以俄语为主,高校英语教学处于边缘地位,1952年至1953年的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使得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点从建国之初的50所仅剩9所。随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苏交恶以及我国同世界各国交往增多,各类语种人才的匮乏,英语教学才得以恢复并有所发展。而在1964年,由高教部和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等部门制定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首次将英语列为第一外语,这是我国外语政策的重大调整,真正将政治经济利益与教育事业的长期目标协调一致,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得以提升,促进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使刚刚起步的高校英语教学被迫中断,处于停滞阶段。

1.2 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2001)

1977年“文革”结束后,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从这一时期起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开始重现生机与活力。高考英语分数的比重逐年增加,1983年起外语成绩开始100%计入总分,正式列为高考主科。基于此,我国高校纷纷确立起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专业课英语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撤销教育部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时成立了大学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次年由该编审委员会审批并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成为国家指导和检查大学英语教学的依据,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英语基础日趋扎实,并与其所学专业相结合,英语综合交际能力显著提升。

1.3 改革和探索阶段(2002~)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2001年起教育部开始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与2002年末开始着手制定《大学英语基本教学要求》,从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到2007年正式印发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对提高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这一时期的英语教学重点开始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向转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入到改革和探索阶段。

2 现阶段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业专业的学生并不需要具备太高的英语水平。英语教学着重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专业英语教学为适当补充,采用课堂上传授课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高,虽然大多数学生通过国家四、六级英语统考,拿到了文凭和学位,但真正走出校园却发现自己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多层次、多元化人才的现实需要,难以胜任所处工作岗位。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普遍存在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虽然各高校都在围绕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和翻译等几个方面开展教学,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高,很多院校虽然在课程设计中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课程设计有待完善。同时大多院校仍采取全校统一的课程形式,忽视了不同专业、不同个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课程设计缺乏“人性化”,导致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依旧是单纯的普通英语教学,而不是专业英语教学。

2.3 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是教学模式构成的两大要素,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仍旧是以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台下看课本、记笔记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也以面授为主要形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占比例不高。虽然当前大多院校也实现了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但受教学理念和办学资金的限制,教学环境仍亟待改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难以真正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真正的语言互动、体验和实践,很多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效果不佳。

2.4 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教师群体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教龄短、职称低、学历低和待遇差的情况,农业院校本身在高等教育中就身处弱势地位,几次教育改革中都是首先撤并农业院校,严重挫伤了农业院校的实力,很多地方高等农业院校都面临着招生难、办学经费不足等困难,这也导致其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时在自身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过程中,教师进修和个人提高的机会相对较少,大多数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弱,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就自然难以保证。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是其开展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一大现实难题。

3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更新教学理念

考试虽然是当下我国能够采取的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弊端。当前我国高校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仍占主流,在知识的灌输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模式直接导致了很多高校毕业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传统教学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很难培养成大批综合应用语言能力高的学生,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是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应当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解放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从人力素质教育向人本素质教育转变。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2 丰富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应将整个大学三年的英语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和专业英语教学阶段的顺利衔接与过渡,做到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侧重的安排形式多样的阅读、写作与听说课程,将课堂教学、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兴趣小组、公共活动等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同时2007年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由此可见,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还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3.3 教学模式的选择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学目标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落实与实现,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想尽一切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应依据不同教学目的、不同学生、不同环境选择最为合理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前比较流行和有影响力的教学方法包括:交际法、沉浸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口语法和听说法等等,在教学中恰当选择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立起一支英语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有科研水平并且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英语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的方式来完善自身的教师队伍,内部培训的方式包括在编教师攻读学位、脱产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听专家讲座等,以此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授课能力;外部引进则是通过提供相对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吸引高校急需的优秀教师加盟,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无论是内部培养或外部引进,学校都应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政策、人文、体制和物质环境,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3.5 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检验实际的英语教学效果,并基于此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估包括学生评估和教师评估,学生评估分为入学测评、阶段性测评以及期末测评三种形式,而教师评估则以学生评教、专家评价、教师自评和互评等形式开展。通过教学评估,能够为改进教学和检验教师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依据,对教学起到诊断、激励和调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虹,王娜,曹红晖.“层次化交互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外语,2009,9(3):79-84.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李悦.构建培养创新人才大学英语教学体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10):163-165.

[4] 赵庆红,徐锦芬.新世纪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J].外语界,2011(1):31-37.

[5] 白臻贤.外语教学的主体间性维度[J].外语学刊,2008(1):140-142.

[6] 谢筠.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特色英语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1983.

机械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672-3198(2010)09-0224-01

1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及确定

选择的范围(1)毕业设计课题应根据学校设置的专业工种,符合国家颁布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的高级工应知应会的要求。(2)结合工作实际的中等复杂程度的产品零件、新品零件或攻关项目中的工艺设计及专业工艺装备设计。(3)结合工厂实际,对设备或工装的检修排故、调试、试验、改造的制造设计,或施工设计,或鉴定方案设计。(4)结合工厂实际,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工艺设计及其专用工艺装备或专用设备的设计。(5)对高难度工件的加工或检测的工艺设计。在以上范围,结合学校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或修订调整后,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2 毕业设计工艺规程的编制

工艺规程不仅是产品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准备的依据,还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得到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保障。因而要求编制工艺规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自我提高的能力。高职学校毕业生应是智力技能型人才,不仅仅有技能,还应具备工程技术人员一定的工艺设计能力。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零件的工艺规程的编制,就是一次将学过的知识和补充学习的新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再经过评审和答辩掌握编制工艺规程基本技能的过程。

3 编制工艺规程的内容

工艺规程是用一系列的卡片、表格体现出来的。这些卡片、表格统称为“工艺文件”。各个企业因产品的特点及要求,生产设备和生产习惯等差异,工艺文件不尽相同,但编制的原则是一致的,编制的步骤和主要内容也有相通之处。即使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工业企业条件的改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工艺文件也将随之进行修订,但这些编制的要素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学生应通过设计课题的零件工艺规程,掌握这些要素,拟定和比较若干个工艺方案后,编制出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高效的工艺规程,科学地、规范地填写相应的工艺卡片和表格,达到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学生毕业设计编制的全套工艺文件内容由下列项目组成:(1)封面;(2)工序目录卡片;(3)工艺规程卡片;(4)检验卡片及最后包装入库工序卡片;(5)通用工具清单;(6)专用工艺装备清单。

4 毕业设计工装的设计

学生在编制工艺规程时,当通用设备满足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纲领时,需要专门的模夹具、刀量具等,并填入“工艺规程卡片”和“专用工艺装备清单”中。而现在所说的“工装的设计”是指学生在自己设计的上列“专用工装”中选择某个工序所需要的专用模夹具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这是毕业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时,特别是要掌握“工件的定位”“工件的夹紧”等相关的理论分析、计算原理,同时还要学会查阅有关资料手册和图册,并对相关的材料、工艺、公差、测量等学科的知识加以运用。再结合自行设计的工艺规程、工序要求生产条件等,草拟若干个基本满足模夹具起码要求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计算修正,从中确定最佳结构方案并绘制正式的工装总装图和零件图。

毕业设计工装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利于降低工件制造成本,操作方便省力,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5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完成工艺设计、夹具设计后,将自己在设计中的指导思想及对遇到的主要问题,依据什么基础理论,运用哪些知识,采用什么措施来解决进行阐述。论文不单是自己能力和水平的体现,而且也是为毕业答辩提供必需的资料。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要求是:(1)对零件的工艺进行分析。在进行工艺设计前,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加工后达到的技术要求,零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工艺特点,零件的特殊质量、性能、功能要求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论述,判断零件加工的难易程度。(2)对选定的工艺设计进行分析和说明。在夹具设计过程中,以确保工件质量,满足生产纲领要求,安全高效为中心,从定位元件、夹紧机构、辅助机构、夹具体的设计及夹具的安装与维护要求进行说明论述。(3)对设计阶段中的主要问题提出鲜明的观点,列举可靠的论据,进行充分的论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术语简练、字迹端正、论据材料正确、论述结果无误。

6 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按高职教学计划、大纲要求,对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延续。是对学生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后,进行综合考核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以毕业设计内容为主,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提问、辩论,从中了解学生掌握“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强弱。在答辩中,师生间的问答辩论,对学生而言是一次直面的知识开拓,能力培养的课堂。因此,毕业答辩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的极为有效的学习机会。

总之,在高职院校实施毕业设计及答辩,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毕业生掌握综合知识,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向高级技师、工程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械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教师需在机械工程训练、机械工程涉及以及机械工程实验的基础上对教学体系加以完善,不仅教会学生关于机械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水平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标准,切实符合社会需求。

一、机械基础教学现状

从当前情况看,大部分中專院校开展的机械专业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实践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也没有彻底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转变出来,只是照本宣读,为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自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学生无法主动进行思考,动手实践也成为一纸空谈,学生也无法更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难以实现全面发展。

二、机械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欠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2)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这两方面原因是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首要因素,长此以往,学生还会产生厌学、弃学心理。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如缺乏了这种引导便会徒劳无功,教学也只是流于形式。同时,学生的学习观念存在问题,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自身不重视实践练习。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教师要想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过于呆板。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可归纳为两方面:(1)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足,没有重视互动教学;(2)教师没有创新教学思路,缺乏创新意识。这些问题导致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需求,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机械设备以及实践场地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已经有很多中专院校进行了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改革,但是缺乏现代化机械实践设备,使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受阻,教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受到影响,因此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解、掌握和操作质量不高[1]。另外,学校缺乏健全的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大中专院校忽视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发展失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专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三、机械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次接触机械基础的学生对所学内容较为陌生,因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首先应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比如,在教学“铰链四杆机构”的相关知识时,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与双曲柄机构的制作。虽然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却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通过动手实践促使其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并将各类模型展示出来。教师从双摇杆机构模型中随机抽选两个进行演示:其中一个跟随机架的变换,既可变成曲柄摇杆机构,又可变成双曲柄机构;而另外一个对机架进行变换却仍为双摇杆机构。这样一来便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两个都是双摇杆机构,为什么一个可以变换,而另一个却不可以?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先为学生讲解曲柄存在的条件,并利用教具作进一步演示,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并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对模型的构件进行测量,计算相关数据,探讨模型变化是否与所得结论相符。

(二)注重理论中蕴含的实践趣味,让学生举一反三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机械教学更为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突出实践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艺术源于生活,学习也是一种艺术,与生活有密切关系[2]。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并总结理论,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有意识地分析身边事物,形成良好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知道机械是构成生活的一部分,能够利用机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对机械基础学习产生兴趣。对此,教师可采用举例教学法,也就是运用生活实例开展教学。比如,在教学“金属材料”相关知识时,首先进行举例,联系到我们平时用的门锁大多是由铜制作,不锈钢盆的原材料是钢材,继续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逐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对机械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完成不同材料强度、性能、可塑性等特点的探究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三)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深入了解,知晓相关要求,在教学时达到“精讲多练、引导自学、分析探讨”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探索新知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3]。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机械的构造进行精讲,对课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步骤和细节都做到全面、细致的讲解,当然只对一个典型例子进行重点讲解,其余的例子则由学生举一反三,也可通过小组或者个体完成作业。此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可一味追求教学进度,需关注教学方式的合理性,避免“读死书、死读书”现象的发生,确保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同时,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有效分析、探讨使学生思维得以扩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利用具有较强概念性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让其课后思考解答,在下次课程开始前,抽取学生上台讲解演示。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也能够开拓全体学生的学习思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设置疑问,建立良好的开端

教学开端直接影响后续教学质量。质疑问难是求异的开端,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疑问产生,才能有兴趣开始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发展性教学模式中将质疑分成以下几类:质疑自学、质疑归纳和质疑探讨等环节[4]。通过质疑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与个体间、群体与群体间的互动交流。仍然以“金属材料性能”讲解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设置如下疑问:哪种材料是机械重要部位必备的材料?何种情况下必须保证高强度系数?哪种情况对可塑性有哪些要求等。在進行碳素钢相关研究时,便可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的家电中需安装哪种螺丝,对机械零件有哪些要求等。通过有效问答、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其学习的兴致。

(五)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丰富教学方式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课堂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具条理性和生动性,简化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对机械基础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不光具有以上特点,还能使学生观看到具有较高难度技术的焊接方法,这些高技术含量的操作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对电弧焊有充分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焊接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优化措施[5]。对有些课本知识如果光凭口述讲解将会枯燥无味,学生兴致不高,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难点也迎刃而解。因此,教师应注重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应用,提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丰富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六)注重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建立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机械基础实践教学的管理与投资。首先,设定一批全新理念的、经典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足够的重视,并提升实践教学的标准化程度。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人力、物力资源,使机械实验室设备更加先进,为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物质基础。最后,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促使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而要想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还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规范的操作制度作为保障,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有规可循,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效果有关键性影响。因此,还应注重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抓紧建设“实习指导教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6],定期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也可与大中型企业取得联系,让教师实地观摩学习,掌握当今企业生产技术与观念,并融入教学。

综上所述,当前机械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还应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教师应认清自己的职责,尤其是在新时期下急需为社会培养实践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创新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将学生放到课堂主体位置,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引导,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效果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晖.机械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之浅探[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8):14.

[2]王冠周,王琼凤.浅探微课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7(9):205-206.

[3]杨代春.浅谈中职《机械基础》的教学[J].科学咨询,2017(53):106-107.

[4]杨桂华.浅谈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J]. 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09.

[5]陈伟忠.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J].科技视界,2016(11):171.

[6]郭静娥,蒋琼宏.机械基础专业课教学方法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0):25.

编辑 冯永霞

机械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在生产安装部的工作是繁重和艰巨的,因为它肩负着公司所有设备的装配和现场安装调试任务。我在部门师傅的指导下,较好的融入了这种紧张和严谨的工作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各项工作,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对工作有了更多的自信。过去的四年,我参与了较多工程机械装备和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工作,从中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对动机装设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培养了我作为机械工程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我认真工作,坚持自学,提高了理论水平。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2007年参加公司的培训工作。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了自己在公司岗位工作的基本工作和任务。作为一名新员工,同时,我也积极地参加公司组织的其它培训,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和理念。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后,起初,感到一切都很茫然,我虽然是学机械专业的。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工作起来非常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工人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对这些设备图纸看起来都是很忙然,只有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很肤浅,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所以,我就虚心向师傅请教,多问,多看图纸,立足于岗位工作,从基本做起不怕不会,就怕不学,不问。在见习期间,由于我勤奋好学,加上师傅的指导有方,很快,就对公司的设备有了基本的了解。见习期,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师傅装配,到库房领零部件,同时,也是对零部件有一

个认识,在装配中,知道它在整个设备中所起的作用。在装配工作中,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工作,攻丝,钻孔之类的。虽然这些工作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它也是做一个装配工作应有的基本功夫。所以,我对这些小的工作,做的也是特别仔细,做不好的话就要别人来返工,同时也是浪费别人的工作时间。在工作的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的机械制图能力不是很好,我结合工作的需要和我个人的实际情况,重点学习了Autocad制图方面的有关知识。使得自己在机械制图方面的基本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给我以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经过一年多工作的锤炼,我已经完全转变,已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随着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我开始考虑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从来都是积极的,从来都是不甘落后的,我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做好每一件事情,一定要全力以赴。通过这一年的摸打滚怕,我深刻认识到:细心、严谨是所应具备的素质,而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和不断创新是平庸或优秀的关键因素。

在师傅的带领下,我正式参与设备的装配了。也就是要独立的去工作了,师傅只是起指导的作用,关键在于自己。由于我在实习期间的好学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练就了很好的基本工,所以工作起来就很顺利,识图能力也很不错,很快就适应了独立装配的这份工作

经过三年的装配工作,平时在实践中的积累,以及从师傅身上学到的东西,多多少少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由于公司是生产设备,我们生产部的工作不光是装配,更重要的设备的调试工作。调试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从2010年开始,我就慢慢接触设备的调试工作,当然刚开始,还是跟着师傅一起调试。调试就是在设备装配工作完成后,通电,检查设备的各部分传动是

否正常,并对设备进行空运转,检查,排除一切异常情况,并完成设备的合格出场,给现场安装调试工作提供更好的便利条件。

由于在平时的装配工作中注意积累工作经验,知道每一部分的控制元件,每一部分的运转情况。所以,学起来并不是很难,由于很多零部件都是外协加工的所以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调试时,稍不细心,就很难发现问题的所在,哪一个部分不能正常运转,或是没有动作,或是着是动作不灵活,就会走很多的弯路,找不到问题的所在,不能及时处理问题。平时我跟着师傅慢慢的学,看着他们怎样去做,遇到每一个问题,怎样处理,把每一个问题都细心的记下来,等自己独立调试的时候,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试,慢慢的设备调试经验积累了一些。就到现场安装调试。刚开始每次也是跟着师傅去现场,主要工作还是协助师傅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但是,更重要的工作是学习如何顺利完成现场的设备安装调试,学习现场安装调试工作如何去做。不到现场是不知道,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在公司的每次调试,都是空载运行,只知道各部分的运转情况,无法了解到每一部分的具体的工作情况。只有到现场才能看到。同时到现场不光是看到公司的设备,同时,还可以看到同类设备,可以学到更多的机械方面的知识。

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努力,我适应了这种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引以为戒。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加强。或许是性格的原因吧,我不喜欢说,只喜欢埋头苦干。现在看来,这样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与别人沟通。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为适应**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今后

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我将抖擞精神,开拓进取,为公司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在公司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的专业有了更广阔更牢固的掌握,也丰富了我的知识面,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如一些礼仪培训,团队培训,营销培训.人没有办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更重要地是培养了我总结和学习的习惯. 在这三年里,公司领导给我的培训和引导:启源文化对我的熏陶,沟通的方法技巧,思考思维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事的道理,绩效团队等等使我自己学习了许多,提高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机械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方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提高高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效率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职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充满好奇心,因此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高职机械专业的创新教育,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对高职机械专业创新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高职机械专业的创新教育策略,希望对促进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职机械专业;创新;教育

引言

作为高职机械专业教学,其中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机械专业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机械专业的学习,从而有效改善目前的局面,实现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新时代教学要求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因此作为高职机械专业教师,要积极进行高职机械专业方法的创新教育,打造高效的高职机械专业课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铺垫。

一、高职机械专业创新教育的意义

机械专业课作为高职教学中重要的科目,在高职教育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以后长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铺垫。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机械专业创新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机械专业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不断在机械专业学习的道路上获得成长和进步。

二、高职机械专业的创新教育策略

1.激发学生对学习机械专业的兴趣

对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学生喜欢机械专业课程,并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的具体控制,首先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态度。其次教师要保证具有高水平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操守,并从心底里充分照顾和尊重学生,以实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关系可以确保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并对机械专业的学习更感兴趣。此外,教师应考虑采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借助信息技术促进高职机械专业教学变革

新时代背景下在高职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机械专业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现教学内容,促进高职机械专业教学变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将课堂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图片等信息進行信息技术演示,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要积极将课堂讲解的知识同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熟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强学习与认知,教师要注意对机械专业知识知识进行具体化,方便教师的讲解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掌握,实现高职机械专业教学创新教育。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高职学生往往社会经验不足,对于基本的知识和常识缺乏必要的理解,会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这个特点,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理解和掌握,促进他们认知水平的提升,促进高职机械专业教学变革。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提高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效率

在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始终从机械专业课本本身入手,将其融入日常学习实践中,并在此基础上,视学生的机械专业能力和发展情况而定。教师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机械专业实践水平,提出实际问题,教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机械专业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为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机械专业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机械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机械专业的学习方法,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效率,从而为学生以后长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铺垫。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机械专业的创新教育对提高机械专业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只有教师充分意识到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有效发展的必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才能确保高职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初兴.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构建高职机械专业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资源.2020(06):33-34

[2]沈海尉.小组合作方法下高职机械专业高效课堂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

上一篇:内部控制毕业论文下一篇:机械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