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护士论文范文

2023-05-20

普外护士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全面提升护士的素质探索新的方法和途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前后1年的17名护士,对其综合素质、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后,护士的临床技能、理论知识明显提高,工作协助性、护患沟通和护士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均增强,各项护理质量指标上升,不良事件下降,患者住院日减少、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快速提升护士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护士素质; 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的医疗形势下,优质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题。市场的竞争促使护理人员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以适应市场的需求[1]。护士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其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笔者所在医院外科积极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激发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临床思维构建能力,护士在护理服务中落实整体护理责任制,把患者护理、治疗、康复、心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融为一体,使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现将自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实施优质护理以来的工作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外科是笔者所在医院第一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有床位40张,护士17人,床护比1:0.43;护士工作年限1~20年,平均5.89年;年龄20~41岁,平均31.5岁;学历结构:本科3人,占18%,大专l0人,占59%,中专4人,占23%;职称结构:主管护师2人,占12%,护师8人,占47%,护士7人,占41%。

1.2 方法

1.2.1 护士管理患者责任制结合层级管理

1.2.1.1 责任分组结合层级搭配 对连续性排班的每个班种重新制定新的班种职责要求。分组:本科实行两班制,每天的班种固定,把患者分为A、B两大组,每组有固定的班种6个(白天组长班1个,小组班2个,休班1人,放假1人,夜班1个),每个小组护士分管患者8人,组长分管患者4人。每组的护士搭班相对固定,每组患者设1名护理组长,属本组护理质量负责人,负责解决、检查、指导、制定、完善、协助、协调本组工作,每组有各自相对固定的小组护士。夜班设夜间护理组长1名(职责与A班护理组长相同)及各组当值的小组护士。

1.2.1.2 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分级护理制度及科室细化的分级护理要求,做到人人掌握分级护理标准,严格按照护理级别巡视患者。根据患者需求落实基础护理和巡视,尽量做到护士常态下在患者身边,改变患者需要时被动去看的情况为主动发现患者需求,并及时给予满足[2],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2.1.3 层级质控管理方案 设质量沟通本记录护士工作完成状态,每月专人统计,上班后下班前翻阅,实行缺陷分享。落实三级质控,形成人人参与层级管理运作,使护理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3]。一级质控:当班护士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自我检查更正,每天看质量沟通本;二级质控:责任组长每天对本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并记入质量沟通本,每天下班前组织分析,每周汇总,落实二级业务查房;三级质控:科室护士长每天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并记入质量沟通本,每月以工作坊形式进行案例分享讨论持续改进,落实三级业务查房。

1.2.1.4 层级绩效量化 竞争需要比较,比较就必然需要量化[4]。针对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分别制定不同层级的质量考评表,将统计的工作情况计入表内,每季度考评1次,按照百分制评分,80分为合格,考评不合格者给予降一个层级岗位,3次考评不达标者在年度质量考评中定为不合格等级。

1.2.2 通过学习构建护士临床思维

1.2.2.1 图片管理 每月以幻灯形式进行护士会议1~2次,总结护理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案,重点以临床图片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存在问题及规范要求。科室的工作要求设立图片册,方便护士掌握。

1.2.2.2 全员融入管理意识 由高级责任护士以上的护士组成科室护理管理责任小组,每月召开小组会议,每季度每人负责制作或更新护理流程或指引1项,提供护理新建议或新方法1项,参与科室管理决定;不良事件由当事人以幻灯、流程形式进行分析,并重新制定流程指引;每月制定1个服务主题,由组长主持进行分次的讨论,人人参与,月底总结,并以指引形式制定改进措施供临床使用;每月召开组长会议,每季度召开设立离岗责任交班本。

1.2.2.3 全员学习文化 每日学:设立每日专业知识问答本,组长每日有针对性的对护士进行专科问答并记录,护士长不定时的进行抽查性问答。每周学:每周五交班后学习10 min,每周三参加医生的专科学习。每月学:每月有计划的安排两次临床小讲课,每课10 min;每月进行临床技能实践,一人实践多人监考,共同分析形式。每年学:根据护士个人能力及工作经历,制订适合其发展的专科护理方向,派到院内其他专科短期学习及外出学习。患者学:每月由一名高级责任护士和一名初级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或陪护进行集体授课;1年内护士每月写学习心得,2~3年护士每季度写护理心得,5年以上护士每年写护理论文。

1.2.3 程序化管理

1.2.3.1 科室工作流程指引化 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分为一般护理工作流程指引(指平时职责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要求制成流程形式)43项、专科仪器流程指引10项、专科急救处理流程指引8项、专科技术流程指引4项,科室护士长管理流程指引9项。每制定一项都先放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进行解读签名后再集中定位放置,并制定科室所有护理的资料索引本,方便需要时随时享用查找。

1.2.3.2 制定专科护理标准指引 以表格形式编写普外科疾病的护理观察项目、目标、质量要求、护理过程。

1.3 评价方法 总结护理部每个季度的检查和科室每月的自查各项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并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1年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科室每月、大科、护理部每季度对护士的技能考核成绩(无提高:80分以下,有提高:80~95分,明显提高95分以上),科室每季度对护士的协调、分析、沟通能力等通过层级岗位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采用SAS软件包进行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护士综合素质提升情况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前后,患者满意度、有效投诉情况比较见表2。

2.3 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前后,住院患者数、平均住院天数、护理质量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改变服务观念是关键 让护士意识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使患者身心愉悦,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抵抗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更高效地完成护理工作。科室实行了各种程序化管理,让护士各种工作有章可循,有规范、有标准,有指引、有流程,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接受到规范专业的护理服务。护士的工作点从护理站前移到病房,拉近了护患距离,护士能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需求,并给予满足。

3.2 充分发挥护士潜力,提升护士专业能力 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健康问题贯穿于始终,一切护理措施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国内报道护士分层级使用,更能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5-6]。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让固定的护士护理固定的患者,针对不同的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实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每天每班落实层级指导和层级监控,即使护士长不在班的情况下护士也能在护理组长监督中工作,有利于加强护士的责任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使护士的专业能力、自我价值感,成就感明了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后,护士综合能力与护理质量呈上升趋势。

3.3 培养护士临床思维是重点 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科室把继续教育作为重点来抓,既满足个体需求(受教育者通过工作经历意识到某项内容的重要性及客观缺乏的应满足的需求,如患者的需求),又满足整体需求(专业发展的需求)[7-8],通过图片管理、临床小讲课、成立管理小组、临床指导、工作坊探讨等临床实践等,让护士走近管理,走近临床,走近患者,了解患者需求和护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升华自己。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 桂慧华,骆秋芳.特需病房护理服务文化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7):6263.

[2] 崔群仙.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1):158.

[3]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5.

[4] 李杰,郑磊贞,陈强.医院临床科室简捷式量化管理的实施及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11):33-34.

[5] 向美焕,陈乃招,黎艳芳.护士分层级使用与APN排班的探索[J].临床护理杂志,2009,8(3):67-69.

[6] 李赛梅,岑小浴.护士分组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1):105-106.

[7] 王彤华.开展护理继续教育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2):113-114.

[8] 丰荣,马玉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改革护理管理理念[J].中华护理杂志,2011,17(1):89-90.

(收稿日期:2012-04-09) (本文编辑:王宇)

普外护士论文范文第2篇

自进入本院参加工作以来,在这一年时间实践学习,感觉要想将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工作相结合,就必整改措施须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多请教同事及上级,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体会要领。

普外科病种多,且手术病人相对较多,也就学到了术前术后的相关知识。术前准备有心理疏导和肠道准备、饮食指导。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切口观察、协助咳嗽排痰、观察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尿管的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等等。在普外科护理中我学到了许多相关知识,比如食管癌术后护理的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及血氧情况,每小时一次。 2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3保暖,促进血液循环术后可用。 4各引流管的引流量。

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们更耐心地去与她们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信任我们工作。由于外科的节奏比较快工作比较忙,记得刚到外科时我还不适应,为了搞好工作,服从领导安排,我不怕麻烦,向同事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在短时间内便比较熟悉了外科的工作。了解了各班的职责,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楚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除熟悉了科室的业务知识外,我还很注意护士职业形象,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发不过肩、不浓妆艳抺、不穿高跟鞋、响底鞋、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在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的积极认真指导下,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质及应急能力。

当然,办公室工作总结我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比如,在学习上,有时仍有浮躁的情绪,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心浮气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冷静处理。在工作上,有时存在着标准不高的现象,虽然基本上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在技术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都是我今后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普外护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外手术患者;预防感染;护理体会

引言

手术治疗是普外科临床治疗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体验,但临床经验表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感染,延长其住院时间。本研究将预防感染护理用于普外手术患者,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各有5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2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2岁~68岁,平均年龄为(39.5±4.9)岁。观察组患者中有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5岁~71岁,平均年龄为(42.5±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通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患者术后用药护理,病房清洁等。

(2)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感染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预防感染护理:①术前预防。制定普外手术患者感染预防规范,并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定期召开预防感染研讨会议,根据会议内容完善感染预防规范。术前做好手术器械、手术室的消毒工作,术前以无菌棉球蘸取碘伏、75%乙醇脱脂清洁术区皮肤,确认术区皮肤表面无明显破损后,常规备皮,如患者术区皮肤毛发较多,但不影响手术治疗,则无需剔除,否则需剔除。常规铺巾,行手术治疗。②术中预防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普外科手术参观人员数量控制在3人以下;配合临床医师快速完成各项操作,以缩短手术时间。③术后预防护理。及时更换辅料,检查切口状态,如发现辅料浸湿,应及时更换;如检查中发现切口皮肤红肿或出现瘙痒等感染征象,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感染状况,评分项包含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状况及住院时间。

1.4评价方法

1.4.1感染评价方法:以血常规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确立手术患者感染评价标准为:轻度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加,皮肤表面可见红肿或瘙痒;中度感染:白细胞>10.0×109/L,皮肤表面出现脓肿;重度感染:白细胞>20.0×109/L。

1.4.2护理满意度评价方法:出院前,以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普外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问卷的信度、效度均高于0.80。满分100分,患者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1.5统计学分析。以SPSS 20.0软件为统计工具。评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果见表1。

2.1患者的感染状况。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切口感染是普外手术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加剧患者的痛苦体验,还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其经济负担。切口感染的发生多与术中器械消毒不当、辅料更换不及时等有关,当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引起,也是护理方式自身的局限问题。对此,通过预防感染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使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更加精细化,也更有针对性,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使普外科手术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本文通过对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感染护理实际效果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这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4结论

医院可于普外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行预防感染护理,以降低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缩短其住院时间。此外,为了保证预防感染护理的效果,普外科护理人员需定期针对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切口感染的引发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将其纳入预防感染护理方案中。

参考文献:

[1]鲁延菊.普外手术患者预防感染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4):224-225.

[2]王茂紅.探讨普外手术患者预防感染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195-197.

[3]国宏伟.普外手术患者预防感染护理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34-235.

[4]李丹丹.观察优质护理在普外科高龄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3):178-179

普外护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 外科 综合能力 培养 策略

1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医学教育与高校医学教育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其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并重,但侧重于理论教学,高职医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实用型、专业型、技能型的人才,因此,侧重于实践教学。为了能够加速高职医学生职业角色的转变,积极培养医学生的实践、学习、思维、创新以及科研等综合能力对提高外科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2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首先,高职医学生群体的特点是文化程度偏低,但个体之间在知识水平、求知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较为薄弱,理解、接受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学能力;其次,由于高职医学教育按专业和科室进行学生管理,所以医学教师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培养高职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可行的。

2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加强教学内容的完善与优化

外科学作为高职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当前,高职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想脱轨、学生实操动手能力薄弱、“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学资料和内容缺乏创新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和优化成为了高职医学教育的关键所在,具体优化流程为:在全面了解外科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作为调整依据,重新规划、设置教学内容,重点增加常见病、急危重症、多发病的案例教学和实践,从而加深医学生理解,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2.2 强化医德教育与职业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导医学生从事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行为准绳,因此,高职医学教育要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职业教育深入的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首先,要不断强化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求医学生树立“以病患为本”的理念。

其次,要想医学生不断灌输“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让医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意识,在外科诊疗期间,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职业素养,用心维系好医患之间的关系。

最后,医学生要努力塑造积极、向上的医生形象,从而让周围的病患能够感受到正能量。

2.3 注重实操动手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外科学的实践性极强,这就对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是极为关键的。为了能够全面实现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加强高职院校外科实验室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外科教学实践中,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执行教学计划。

首先,要让医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即在进手术室之前要洗手、更换无菌手术衣、佩戴无菌手套才可以。

其次,要对医学生进行基本的手术技术训练,例如:要在实验课上增加打结、缝合等操作练习,直到医学生手法娴熟,达到规定标准为止。

再次,增加动物实验操作练习,以切除兔子盲肠手术为例,医学生不仅要熟悉整个手术的操作流程和顺序,还要掌握消毒、局部麻醉、切开、止血、打结、缝合以及显露等基本技能,从而在提升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实现逻辑思维连贯性的辅助训练。

最后,可以通过分组练习的形式,让医学生互相协助、互相监督,进而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换药、包扎等操作。

2.4 加强临床观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外科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医学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讲解、示范、病例讨论、实习等一系列的教学形式来有目的训练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医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观察教师示范操作、学习网上临床操作、到医院见习观摩手术操作等方式完成,总之,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扎实、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作支撑,因此,医学专业知识是开展一切医学工作、培养一切外科综合能力的前提。

2.5 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医学学科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性和实验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领域虽然攻克了很多难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未知领域需要医务人员去探索和挖掘,这就需要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医学生分析、研究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医学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从而使医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进而继续钻研、探索下去。

2.6 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外科学是一门能够直接解除病患的学科,医学生在诊疗期间要全面了解病患心理、性格和特征,从而便于快速和病患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学会基本的病患沟通技巧和方法;其次在分析病患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沟通工作,从而消除病患的恐惧、焦虑心理,为化解医患间的纠纷矛盾打下良好基础。

2.7 加强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高职医学生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医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积极引导医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理念,然后,合理规划外科医學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课程的分配比例,教师可以通过不定期提问、抽查操作的形式增强医学生的学习频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医学生共同努力,就教师而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医学生而言,要不断实践、总结和创新,从而为成为实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奕,张媛,王磊.高职中药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8):18.

[2] 武腾.试论高职班主任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J].雪莲,2015(35):127.

[3] 郭英辉.社区实践是高职高专医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J].文教资料,2011(10):239-240.

普外护士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健康教育是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之一,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普外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普外科;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而提供的优质护理。其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融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临床护理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是使中国护理专业与国际先进的护理水平接轨的一套先进护理模式,可使医院在现有设施与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提高护理质量。

1 普外科患者入院及手术前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1.1普外科患者入院时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1.1.1病人入院时要介绍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开展人院教育。医院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责任护士作自我介绍,陪同病人到床旁,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同病室病友、科室环境等,讲解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住院期问有关注意事项,以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尽快调整自己,适应医院生活,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1.1.2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在病人入院后的24h内,通过与患者交谈、沟通,了解其心理和生理,做出护理评估,根据护理评估为病人制定一个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健康教育计划,选择适当的时机,向病人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使病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患疾病,能正确地描述出所患疾病的情况。

1.2普外科患者手术前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1.2.1了解患者术前的心理特征,通过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的各种顾虑。护士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交谈、沟通,了解其心理、生理变化,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对所管的病人进行术前的教育指导,特别是对术前病人普遍具有的焦虑、紧张、对手术安全担心、害怕手术及术后疼痛、对预后担忧、对手术费用担心等心理特征,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在手术前的健康教育包括对疾病护理程序的教育、对医生医术的宣讲,对术后护理的教育等,要以通俗的语言说明患者疾病的护理程序;主管医生的职称及技术水平,并说明所患疾病的预后,目前需要患者所作的配合,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紧张。给患者以心理支持,让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使病人解除恐惧心理,安定情绪、增强信心、身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2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准备教育与护理。首先,责任护士要根据手术的性质、部位等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肠道手术的病人,人院后即需低渣饮食,在术前3d进流质,以利于肠道的准备;非肠道手术的病人饮食可不受限制,但晚餐应清淡、易消化且不可过饱。其次,协助病人做好术前的各种常规准备。如讲解留取大小便样本、血标本的方法、目的,指导做好各项特殊检查前的准备,如备皮、备血、留置胃管、尿管等,以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检查的效果,便于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及时纠正不良状态。此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指导病人手术前每天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进食欲,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况接受手术的治疗。

2 普外科手术后及出院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手术后,患者最关心的是手术是否成功,此时的健康教育应以稳定患者情绪为首位,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告知病人手术顺利进行的过程,积极配合术后护理。

2.1术后的预防教育与护理

普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因此及时解除疼痛与不适是该阶段护理的重要环节。此时,责任护士应及时告诉病人产生疼痛的原因及必然性,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是正常的,因个人体质的差异,所以有些对疼痛较为敏感,叮嘱病人尽量放松,如疼痛剧烈时可以适当给予止疼药,可根据病人及疾病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密切观察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改进护理措施。对各种管道的护理和正确体位选择的教育。在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大都会留置各种各样的管道,这些管道会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感。为此,术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留置各管的目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护理方法等,使病人积极的配合有利于术后的康复。不同手术和不同麻醉方法的患者在术后的体位选择是不一样的,为此责任护士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体位选择教育,如全麻清醒和硬膜外麻醉术后的病人,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呼吸等,全麻术后如未清醒要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流出引起窒息或吸人性肺炎。另外,手術后应向病人解释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并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避免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普外科手术后有的病人出现发热,这是手术后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8℃,1~2d可逐渐恢复正常,应向病人讲明,以免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另外,还要注意做好基础护理,教授给病人和患者家属观察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术后康复工作。

2.2饮食教育与护理

普外科手术后,要向病人讲明饮食的基本原则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以保证机体充足的营养,促进刀口的愈合,要求从流质饮食逐渐向半流质饮食、普食过渡。另外,还要针对疾病的特点,在饮食的种类、质和量上给予特殊的指导,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发生意外。对于缺乏术后营养知识的病人及其家属,l临床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制订每天食谱,帮助病人正确选择高蛋白的食物,以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2.3患者出院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当患者可以或因经济情况等出院时,应于出院前1d向病人进行出院健康教育。包括介绍病情状况及预后、出院后有复查时间、饮食要求、休息时间、按时用药、康复锻炼等,特别护理及自我保健等,使病人学会自我护理和自我监护。

3 结语

普外科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科室,应针对疾病的特点做出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在病人入院后对其心理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独特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以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术后恢复顺利,缩短了住院日,减轻了经济负担,提高了疾病的康复率和医院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成翼娟.整体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81.

[2] 尹世美.普外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要求及护理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5,21(9):1441-1442.

上一篇:导诊护士论文下一篇:普外科护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