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范文

2023-12-23

品德课堂范文第1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包括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相关知识内容,它的主旨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因此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个人即使知识水平多高,多么有才华,如果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品德,他可能不会造福社会,相反还有可能危害社会。思想品德课程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是文化教育中的根本。 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且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正视思想品德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单单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包括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及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内容为载体、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为保障,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成功激活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要求,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这是摆在教师面前重要而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呢?根据自己20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教学方法上

1、让学生合作学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经历了这几位老师的课后,心中似乎有了一些答案。要避免在课堂中盲目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吃透教材,对教材的理解要对整个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整体的把握,明确开展合作学习的目标,任何事情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要求,在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他在那段时间里,他要做的是什么,这里要提醒学生明确组内分工,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要把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一个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只有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这个过程之后,小组在讨论的时候,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东西可交流;对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态过程适当加以点评,最好多多赞美,杜绝打击讥笑或者奚落。

2、教师角色转换到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是引路人,是领头羊。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组织学生积极地合作学习;在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开放地自主学习;在教师精心准备出色的主持下,学生能尽情扮演各自的角色,使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相反,满堂灌或者填鸭式教学,往往适得其反,老师口若悬河,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独角戏往往属于孤芳自赏,故意炫耀,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处理不好,事倍功半的效果是不能体现教学艺术,更不必说一张一弛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新课改提倡的有效课堂教学时南辕北辙的。

3、教师讲课的闪光点,是有效课堂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的讲课都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无论从教态,从语言,从肢体语言,从内容设计,从掌控课堂的能力,从与学生交流,从对意外情况的发生的处理上,还是从学生出人意料的答题上,都体现了他们所具备的高超的能力和智慧。这就是教师的闪光点,为有效课堂锦上添花。

4、倡导个性化教学,注重学习指导,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个教师只有张扬个性化教学,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次讲课的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上努力去实施和落实。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每一位教师都体现了这一观点,都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在教法上进行了创新,同时还采用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而且效果很好!

5、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精髓。

每一位教师都展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机智和教师激情,时刻感染学生和听课教师,丰富生动的语言熏陶着每一位学生,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同学带入学习中!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思想品德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思想品德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思想品德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二、在教学前

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和环节,备课不精,可能会使我们的课堂留下很多的遗憾。

我认为在备课中要做好三个方面:备课本、备生活、备学生。

1、备课本要做到教材必看、教学用书必看和配套练习必看。这样既熟悉了教材,又了解了课标要求,也明确了练习的编排方式、设问方式、答问方式。要认真构思教学环节、编写教案。我认为,不管考题有多少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课本始终是根本。

2、备生活是指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寓教于需,要了解社会时政,寓教于趣,要设置能吸引学生的情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3、备学生是指要清楚学生的年龄阶段,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课堂环节,处理知识。

三、在教学中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灵魂,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情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进行“一般违法与犯罪”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一般违法、犯罪的特征及区别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拓展,如在课堂中播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资料,通过直观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对遵纪守法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通过反面教材加深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通过影视、音乐、图片等视听材料,能够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自身各种感官去感受,从而营造出一个利于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重视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和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政治课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即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和教学过程开放),给学生以尽量多的体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进行平等的师生对话,有效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让学生共同感受体验的乐趣和创新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失误的或者另类的提法,及时地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防止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流失。

3、组织教学实践,关心学生综合成长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学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性概念,甚至很难记忆。为了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加深理解,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记忆,真正促进学生的实践成长。如在进行“自觉,磨砺意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使学生自主交流如何培养坚定意志的方法,在对知识内容的讲解结束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诊断与治疗意志薄弱症。让学生自我发挥,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心理专家和意志薄弱症患者。通过患者的症状叙述,“心理专家”作出诊断意见,开出药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通过自我思考进行药方的补充和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初二阶段的法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座谈式的教学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辩论等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极其有利,使学生可以摆脱学科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协调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敢于质疑与批判的学习精神,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教学。此外,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抗压能力较弱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教学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给予足够的关怀,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重视课外教学延伸,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实地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针对收集到的时事举行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四、在教学后

一要教学反思,二要融入学生。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要给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和宽容,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要全体学生。我相信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

总之,促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钻研教材,学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法;掌握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平等关系,提高学法。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教师就要致力于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

品德课堂范文第2篇

摘 要:课堂提问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手段,科学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反馈实际教学情况,从而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阐述了提高课堂提问质量的四点做法。

关键词:把握提问;四度;优化;初中思品课堂

课堂提问是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初中的政治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过于单调,教材案例虽然采用了图文,但是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些情况都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堂的趣味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的道理,从而打造出生动高效的政治课堂。

一、围绕教学重点设置课堂提问,结合学生认知创设有效的思考问题

在政治课堂中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围绕教学重点来进行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情况来创设有助于学生开展有效思考的问题,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这样的提问方式才能引导学生有效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做自尊自信的人”这篇内容时,初中生对自尊和自信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针对这样的教学重点,设置下面的提问:什么是自尊自信?让学生根据课本教材和自身的理解说出自尊自信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自尊自信?为什么要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让学生通过探究来真正理解自尊自信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意识。

二、创设前后相连的问题,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在思想品德课堂提问中,如果提问的问题难度过高,学生会不知如何思考,而单一的问题也无法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要注意创设前后相连的问题,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善于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引导学生对知识有明确的认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在讲解新知识之前要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例如:在学习“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可以通过横向拓展提高学生看问题的广度,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在面对挫折时自己采取的是什么办法?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那些名人都是如何面对挫折的?通过这样的思考会让学生对挫折有更全面的认识。学生的思维是需要教师合理引导的,有效的提问设计能够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回答问题的自信心,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例如:在学习“自己的事自己干”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干的?做完这些事情后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不直接告诉学生自己具体要做些什么事情,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应该主动干些什么事情,这样有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把概念的内涵外延充分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

大多数教師在思想品德概念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结果和说教,所讲解的知识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上,一味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把课本中概念的内涵充分延伸,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学的是什么,更要知道原因并且懂得如何去做,只有经过这种有意义的思考才能提高问题思考的价值,让整个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学习尊重的概念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尊重的真正意义,又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对此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提问:什么是尊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对自己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让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把各个小组探讨的结果呈现在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对尊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想真正教好这门课程,就必须要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有效提问,让整个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陈美.把握提问的“四度”,优化初中思品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2).

编辑 郭小琴

品德课堂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较低、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学生厌学的情况。课堂教学本应该是一种生态的、健康的模式,在这种背景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也由此引起了小学品德教师的思考,他们希望使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现生态化。

关键词:论学品德 课堂教学 生态化 方案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开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新的教学观念不再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众多专家学者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态化的,即生动化的、生活化的,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在这种背景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普及,并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也因此被众多小学品德教师重视,希望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基于此,本文浅论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以期抛砖引玉,使更多同仁投入到这一研究中,促进小学品德学科的课程改革和创新。

二、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

生态课堂的追求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情、有效和有趣,通俗地说,就是要将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和有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要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就是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情景、播放视频等教学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以小学五年级品德课程中《我生长在中国》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中包含具有中国特色的书写汉字、说普通话、舞龙等民俗表演。其次,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特殊的情景,比如几个不同国家的同学围聚在一起讨论各自成长中的见闻。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生长在中国的特殊性和优越性。

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思考生长在中国与生长在外国的区别,再加上之前视频的播放,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长在中国的优越性。这些活动引起了学生的探讨兴趣,使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到了课堂学习中。此时,因为兴趣以及讨论中形成的活跃气氛,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活跃,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三、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贯穿灵活的教学方法

生态课堂不仅要追求趣味,还要求实现自主与合作学习,要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的个性化得到发展。因此,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贯穿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活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活跃。以六年级《成长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这就让众多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四年级《我的家长在变化》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观察我们家长在十年中变化最大的地方,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

在这些活动中,灵活地使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都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

四、 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要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就必须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要实现学生之间的平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

不同的学生,在基础、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就导致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接受知识的程度和取得的成绩不同。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努力实现学生个体的共同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多观察学生,给予学生真切的关爱,不歧视差生,也不优待优生。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状况,要尽量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课后辅导,给予其安慰,消除他们的挫败感,给予他们关爱,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总之,要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师就要尽量重视学生的个体,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发展。

五、 贴近学生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要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苏教版的小学品德教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教材中儿童的名字都是作者特意取的,而不是传统的“小明”“小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加真实。

另外,教师应该多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举例,尽量拉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教师还应该多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无疑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实践教学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实践教学也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使课堂始终维持活跃的气氛,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够极大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五年级《到外面走一走》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外面世界的不同,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社会中的各种因素。

六、结语

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就是要以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为基础,实现生态课堂的追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到有趣,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将传统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富.践行生活化教育,打造品德生态课堂——小学品德课的实践与探讨[J].文教资料,2013(27).

[2]郑梅先.浅谈思想品德课的生态课堂教学[J].天津教学,2007(12).

品德课堂范文第4篇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想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根本,从而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世界产生一定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成效。对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践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能满足课程教学改革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优势;不足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正在积极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这一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现实生活的角度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与他人更多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地审视自我,认清社会。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教育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明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和不足,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我国的教育水平可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希望通过本文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和不足分析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成长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他们每天的所见所闻对于他们自身道德品质、性格特点、审美观念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也就代表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需要具备生活化的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的众多教学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生活化的课程设计理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众多限制,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准备的教学素材来自学生生活,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生活情境的再现,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生活启迪。(2)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更多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利用课堂教学提问的形式,更多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引发来自学生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

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现阶段很多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品德与社会课存在着很多的矛盾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但是教育活动开展却脱离了现实生活逻辑,没有从学生现实生活和生活体验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长时间作用下导致学生对道德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厌烦心理,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成效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不足可以概括性地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理念过于落后

对于小学的发展而言,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仍然死板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灌输,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消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意义充分展现出来。

2.教师不注重教学细节,指导方法应用不当

教师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升对课堂教学细节的重视程度。一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所重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素材,但是教师并没有对学生所提供的生活素材进行分类,也没有对学生收集素材的价值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能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是进行情景剧的表演,以及对采访情境进行模拟。但是在实际落实中,教师设定好的教学情境只能揭示学生生活的表象,不能使学生明确其背后的内涵所在。例如,在讲述《圆明园在哭泣》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求某一名学生承担记者的角色,然后要求这名学生依据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对其他学生进行采访,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在总结过程中经常会直接引导出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情、动作并没有过多的在意,并没有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所以相关教育人员还需要对自身进行深入的反思,促进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活

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相关教育人员需要明确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众多限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延伸,使教学活动可以真正地回归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领悟教育内容,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讲述《孝心敬老人》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自己的爷爷奶奶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询问爷爷奶奶的梦想和期盼,将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将班级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学生在小组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你想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的讨论话题,并且引导学生对以往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来,从学生的发言中对学生进行深刻的道德教育。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还能唤起学生对老人的尊重、爱护之心。

(二)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挖掘教材内容存在的生活点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相关教育人员需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挖掘教材内容中存在的生活点,并且与学生生活中的某一情景融合,从而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讲述《日新月异的交通》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剧表演的形式,以过马路为线索,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交通情景进行再现。教师让一些学生扮演道路上过往的车辆,变形金刚是很多学生都喜爱的动漫,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车型。还有一些学生需要扮演过马路上的行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现在交通与以往交通的巨大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真正感悟周围生活的变化,加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并且教会学生一些过马路的知识。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找寻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不足,应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成效,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4-15.

[2]杜肆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3):22.

品德课堂范文第5篇

一、充分利用教材, 灵活把握课堂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末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 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新课程也倡导:教师是在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留出了大量空间, 教师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 更能有效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例如, 二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生活》中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将四课内容结合在一起。单元开始,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观察一组组秋天的图片, 激发起学生对秋天的向往与喜爱之情;然后,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田野, 寻找秋天的足迹, 感受秋天的喜悦与美丽;最后, 师生回到课堂, 交流在活动中的发现与收获, 一起分享快乐。由于教育内容回归生活, 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 因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育则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我们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 抓住学生特点,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将教材放在一边, 教材为课堂指明了方向, 教者需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打造一个活的、真的、动的、用的开放性课堂。

二、设计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 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要跨越这思想和行为中的小小鸿沟还需要广大教者设计适当的实践活动, 把课堂活动化、实际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活动形式主要有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不同类型, 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 展示自己的成果, 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例如, 《看我多精神》一课, 就是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 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教师采用了欣赏、讲授与练习结合的活动形式, 从欣赏导入, 给学生展示了一组国旗护卫战士升国旗时的飒爽英姿的图片, 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解放军叔叔怎样苦练站功的:他们为了练好站姿, 就贴着墙根站;为了站得纹丝不动, 头顶砖头;为了使腰身挺直, 他们在身上绑上十字架;有的叔叔发现自己脖子有点歪向一边, 就在衣领上别了一个大头针, 脖子稍一歪, 针尖就扎脖子一下, 这样才有了他们的“站如松”。听了介绍后, 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体会, 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坐、立、走姿势的训练, 在活动中, 认识得到强化与深入。

三、生活体验是根本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 我们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实践, 从而生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真正获得教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儿童的生活是一个充满活力, 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的生命阶段, 此时的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与特点, 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发展的价值。而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这些生活体验作为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 帮助他们将生活经验中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浓缩、迁移、提高和升华, 使孩子们的生活更具有质量, 更具有光彩。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重视生活的价值, 必须凸显生活的气息, 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 努力营造生活化课堂, 让品德与生活培养回归现实生活。例如《春天在哪里》一课, 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 体验春天到来的愉快, 探究春天自然界的变化, 了解春天常见的动植物和人类活动, 但春天的到来不是某一时刻完成, 也不是在课堂上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寻找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 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从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之内选取生活的点,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景, 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 从细小的地方去发现春天, 如可以举办春天信息展示台, 启发学生把平时发现的、感受到的春天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如绘画、文字描写、手工制作等) 表现出来, 放在春天信息展示台上, 让大家互相欣赏交流, 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在生活实践、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情趣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 同时, 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思想道水平。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改革开放的事业千千万, 样样都在期待着他们去干。育人先育穗,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是广大同行的责任所在。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尚有许多拓展的空间, 我们广大教育者要不断探索, 不懈努力, 打破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枯燥的现状, 为小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发展创造出更有指导性的价值。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 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 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所以, 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但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仍存在理念不明、体验不深、流程不畅等弊端。为此, 必须把握课程特点, 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优化, 以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上一篇:生活德育下一篇:智能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