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论文范文

2024-02-12

模具制造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从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入手,论述了高职学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系统化地设计了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两个体系。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周玉蓉(1963- ),女,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教育;徐益(1964- ),男,浙江永康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赵平(1962- ),男,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重庆 400050)

高职教育必须确立“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但目前,高职学院在专业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对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不够翔实与准确、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充分体现生产过程、理论和实训不能有机融合等方面。随之产生的便是人才培养模式无创新、专业定位不准确、学生职业能力不高、就业定位存在偏差等问题。本文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对象,论述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模具行业背景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的制造中,分为冲压模、塑料模、锻造模、铸造模、粉末冶金模、橡胶模、拉丝模、无机材料成型模、其他模具、模具标准件十大类。其中以塑料模、冲压模和压铸模三类模具为主。十年来,我国模具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生产总量大幅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产值位居世界第三,其发展重点是汽车覆盖件、精密冲压模具、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及主要模具标准件。

模具技术发展及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而模具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正成为我国模具工业发展的“软肋”。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模具产品、工艺装备的精密度和复杂性的进一步提高,使技术操作中的理论比重逐渐增加;产品和工艺装备的技术综合程度的增加,也使技术操作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因此,对模具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模具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必须加大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以模具设计制造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校企共同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见135页图1。

三、课程体系构建

我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以来,通过借鉴吸收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重庆市区域经济特色,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1.调研与专业分析。对模具设计制造106家典型企业的调研为课程体系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我们根据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确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以冲压模具(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主)、塑料模具、压铸模具(为辅选课程)三类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技术定位。依据现实与将来企业岗位群的要求和需要,我们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主要按照以下6个岗位进行培养,即产品成型工艺员、模具设计员、模具工艺员、模具制造工、模具生产管理和模具销售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见下表。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我们发现,企业除对岗位职业能力有明确要求外,还要求从事本岗位的其他能力,如基本的共通能力、一定的管理能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如某企业对模具设计岗位的能力要求,见图2。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流程为导向,根据模具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模具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提炼出模具设计与制造6个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模具制造工、模具设计师等工种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中等复杂冲压模具(或简单汽车覆盖件模具)、中等复杂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模具生产管理能力(合同谈判、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合考虑企业与行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进行了基础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的系统化设计,见136页图3。

3.基础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包括4个课程。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职业文化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交流、信息和计算的基本能力,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的现代基本能力类课程。数学课程应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调整。由于许多外资企业入住我国,基本的英文阅读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已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要加强英语教学。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是职业能力学习的基础,满足核心能力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的教学内容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能力培养主线展开,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使课程的教学在保持系统的同时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

4.实践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发展要求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按理实一体化设计,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梳理工作过程知识,遵循由“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形成规律,设计综合性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构成理实一体化的课程。通过对理实一体化课程、项目化实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进行系统化设计,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交融,实行边学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方法,按人才培养规律,形成分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课程体系运行实施

课程体系要建立在翔实准确的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群分析的基础之上,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最大可能地缩小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职业岗位的距离,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要针对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明确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针对关键技术和最新工艺设计课程体系、实施教学。

1.理实一体化环境设计。上课地点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将教室与实训现场(车间、机房)融合,或在实训现场布置教室,集中讲课后能马上到实训现场或机房进行项目训练,在“做中学”中学习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新校区的教学环境使上课和实训完全在同一幢楼或同一区域。

2.理实一体化教学。以任务导向、项目化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完成任务的具体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既学会了实践技能,又掌握了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上课前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教学文件,如实训项目单、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电子教案等,以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理论和技能知识。学生课程评价贯穿于整个工作任务完成过程,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适当地在课程中请企业兼职教师授课,传授企业最新技术技能知识、企业加工流程及产品质量管理知识。

3.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与教师面对面地互动,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灵活掌握教学分寸。在充分重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运用教学模拟软件、PPT等进行虚拟加工教学。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拓展了课程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自主性学习。

4.教学评价。课程的考核贯穿于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设计各环节的考核标准和相应的考核表格,形成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5.分析反馈。根据毕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用人单位等对毕业学生的满意程度,验证本课程体系的长处和不足,对课程体系再进行调整优化,以达到学生、家长、学校举办方、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最大满意。

以模具设计制造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按照“行业企业调研—模具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运行实施—教学评价分析”流程制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2007年开始应用于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用结果表明人才培养专业定位准确,符合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率提高,达到100%,专业对口率高,就业质量好,并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青睐;学生职业能力高,双证书获取率高,取证率达97.8%以上,证书含“金”量高,部分学生取得了全球通行的德国EHK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在校学生具有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裕崴,章建新.项目导向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2]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DB/OL].http://120.64.245.122/scdy/bm/news3/News_View.asp?NewsID=340,2008-10-17.

模具制造论文范文第2篇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 是一项包含机械制造、计算机辅助制造、电加工、金属材料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技能。本课程是研究现代模具制造方法的技术科学, 是从事模具技术工作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1 主要问题分析

纵观国内的本科院校的专业演变历史可发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仅仅在1997~2001年间短暂的出现, 之后专业改造后在名义上已经不存在了。它由铸造、锻压、焊接三个个具有相当长的历史的老专业衍生出来, 但很快又融合在一起, 而形成一个新的综合性的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融合后的专业所处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属于机械工程学科与材料科学学科的交叉, 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面临着“偏材料”与“偏机械”的选择[3~4]。

模具作为材料成型的重要工具, 其设计理论及制造工艺均应成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虽然模具专业的名称消失, 但是部分模具方面的课程应该保留及传承下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除了培养先进材料设计、先进材料成形工艺方面的人才之外, 更不能忽视培养能够采用现代设计和分析手段解决模具工程问题的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建设正在不断寻求将传统的专业知识与现代的设计与制造手段结合。但是教材讲述内容的严重偏“机械”往往难以激发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模具制造领域的数控加工、线切割等本来应该开设的实验内容往往由于师资、硬件等的条件限制而不能开设, 更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操作及掌握一个模具制造的仿真软件。

2 课程任务及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须达到如下要求。

(1) 了解掌握各种现代模具制造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加工工艺。初步具备依据模具加工制造信息及实际制模条件, 正确选择加工方法, 合理制定加工工艺流程文件的能力。

(2) 了解掌握各种现代模具制造方法对模具零件结构的制造工艺性要求。初步具备分析解决模具零件结构的制造工艺性问题的能力。

(3) 能够正确的选择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4) 掌握NC编程的基本原理, 能够运用常用软件进行简单模具零部件的NC加工仿真及程序编制。

(5) 了解现代模具C A D/C A M/C A E的基本原理及常用软件。

课程选择由黄毅宏、李明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模具制造工艺学》, 以该书为重要基础提出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

(1) 模具的机械加工:在深刻理解机械加工共性特点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主要在于归纳各种加工方法的切削运动原理、工艺特性及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对于属有淘汰倾向的加工方法作一般介绍, 将精密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作为教学的重点。精密机械加工中的“成型磨削”与数控加工中的“程序编制中的工艺分析”两部分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2) 模具的特种加工:进一步深刻认识理解模具制造特殊性的实质内涵:几何形状的复杂性、几何形状的精微性、热处理强化后的难精加工性、高碳高合金模具钢的难切削性。本章教学的总体要求是:在认识理解模具制造特殊性实质内涵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各种特种加工方法的加工原理、特点、工艺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3) 典型模具制造工艺: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依据不同模具的特点与加工技术要求, 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加工制造方法。其总体要求是:熟悉掌握模架与冲压、锻造、塑料、压铸等模具的加工技术要求;加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及常用加工方法。依据各类模具的加工制造信息正确选择其加工方法, 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文件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熟悉理解各类模具的加工技术要求与加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难点。

(4) 模具制造C A D/C A M:本节主要介绍狭义模具CAM技术与模具C A E/C A D的关系, 补充数控加工、线切割N C编程各1例。

3 课程实施手段

所需设施:配置造型软件U G或P R O E C A M软件M A S T E R C A M或U G-C A M模块;配置P4计算机30台以上, 配置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机房。

实施方法手段: (1) 自建多媒体课件讲授制造工艺理论; (2) 深入企业摄制模具典型零件制造工艺流程; (3) 在多媒体机房进行典型模具零部件数控加工、线切割编程案例解析, 学生人跟随老师的讲解即时操作; (4) 课程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上机成绩占20%, 笔试占80%。

课外辅助教材:《机械制造基础实训教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CAD/CAM技术应用》等。

课时分配:理论课30学时, 上机课12学时。

4 课程建设的效果

该课程自2000年开始建设, 现已形成较为成熟教学思路, 课程在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之外, 在各方面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1) 模具制造CAD/CAM技术在材料成形系本科学生中推广和普及后, 学生毕业设计及课程设计的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基本上对所设计模具的复杂零部件能够编制NC程序并进行优化。

(2) 学生在择业中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当前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对于模具及数控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 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的择业范围拓宽到加工仿真、现场质量控制等方面。

(3)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激发了材料成形系学生对课外创新实践的热情, 积极参加机械创新大赛、创新性实验等活动, 在与机械制造、汽车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同场较量中, 显示了不菲的实力。

摘要: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改造及融合过程阐述当前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的爆炸式增长而供应不足, 说明《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重庆大学长期的专业及师资优势基础之上, 引入模具CAD/CAM, 建设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进一步优化课程实施的相关方法、手段及讲授内容等, 提出了课程对学生培养的新要求。通过多年的建设, 课程在学生就业、深造、实践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模具,制造,CAM

参考文献

[1] 郭俊卿, 陈拂晓.广东模具工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 王梦寒, 周杰.材料成型C A D/C A E/CAM课程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龙文元, 夏春, 等.模具C A D/C A E/CAM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模具制造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对我国的生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机械制造工艺是制造业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机械制造工艺进一步的发展,机械制造工业对制造业的作用越来越大。机械制造工艺引进先进的技术,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还很大程度上创新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对于制造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会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分析制造业与机械制造工艺的关系,并阐述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制造业;关系;可靠性

1.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随着机械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的制造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被淘汰。很多的制造业为了继续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只有找寻其他的生存方式,在网络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市场上出现企业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有包含合作关系,在这个大环境下,机械制造业也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准备了条件,自动化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制造的效率,还节约了成本,解放了员工。自动化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工艺的一个重大发展和创新。现代的机械制造业是先进技术和制造创新的结合,它代表了国家的制造水平和实力,在制造业中加大机械制造工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机械制造工艺与制造业的关系以及实际应用

2.1.机械制造工艺与制造业的关系

制造业包含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是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制造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机械、电子、食品、化工等等,这些制造都属于制造行业。机械制造工艺不仅只是制造业的一个部分,它是促进制造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制造业的技术的先进与否都与机械制造工艺有着密切的关联,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水平,直接代表着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机械制造工艺在制造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只是用在机械制造中,其他的制造业也充分的利用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促进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促进了整个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

2.2.机械制造工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制造业中包含很多的行业,是多种技术的集合。在现代的机械制造工艺中,在制造产品时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已经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了传统的制造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来生产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现在的制造业已经不再只是对产品进行简单的设计和生产,在生产产品之后,还要对产品进行加工、设计以及使用后的回收利用。机械制造工艺的生产模式也影响到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中越来越重视技术,将机械制造工艺的先进技术和进步的生产理念已经应用到制造业中,促进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势

3.1.机械制造工艺每个环节的紧密联系性

机械制造工艺的先进技术不仅应用在实际的生产中,还将技术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包装、销售等方面,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机械制造工艺的每个环节紧密联系,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是为了下个环节的更好运行,工作各个步骤的紧密联系可以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对产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规范制造业的发展。所以为了保证机械制造工艺工作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行,要求工作人员严格地控制每个环节的联系,保证产品的质量。

3.2.机械制造工艺的全球化发展

在全球化的经济的大环境下,机械制造工艺也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机械制造工艺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制造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地更新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为制造业今后的制造工作奠定基础。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的制造业可以向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学习经验,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很多,一个细小的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个的制造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全球都在实行绿色制造,在制造的过程中减少环境的污染,以及保证产品的质量。绿色生产在食品制造中运用得更加广泛。

4.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4.1.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含义

机械制造工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可靠性的判定十分重要,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制造业的成功。通过严格的控制机械制造的工作流程来确保工艺的可靠性,在工艺原本的技术上进行改造和创新,增加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为了真正实现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很多制造商对工艺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估。

4.2.机械制造工艺对可靠性因素的控制

孔位特征的加工是影响工艺的关键,所以在机械制造工艺工作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制造标准来加工孔位特征。在孔位加工之前,要对孔位的具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采用科学多样的方法对这些孔位分析和观察,最后制定相应的计划来控制孔位。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经常会发生意外状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制造的成本。为了节省制造的成本和产品的质量,针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意外状况的发生。机械制造业工艺的健康发展也为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3.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评估

评估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产品的质量来判断工艺的可靠性,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很好的确定工艺的可靠性。为了得到科学的评估结果,大部分会分析产品的关键孔位的数据和具体的情况,通过对比之后,对机械制造工艺实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5.总结

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大众对于各种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价格优惠、保证质量,更重要的是有档次有技术含量。面对这种情况,机械制造工艺面临更多的挑战,要不断的更新技术,设计出的产品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制造业要想发展,要适应整个经济的发展环境,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势,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平.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5)

[2]佟济.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分析[J].机电信息,2011,(15)

[3]袁烨.机械制造工艺对制造业的重要性探究[J].硅谷,2013,(11)

模具制造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自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直至现在,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趋势,但是过去的我们关注的仅仅是经济总量。近几年发生的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让人们加深认识了可持续发展,故而现在的经济形势由注重总量转变为注重质量。现代机械制造中,伴随着不断地发展着的制造理论与技术,低碳制造理论成为当今社会各领域里的生产要求。文章主要研究低碳制造理论,继而阐述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

关键词 机械制造;低碳制造;理论;技术

社会在进步,人们生产生活水平也在提高。过去为了经济的发展,人们没有节制地开采对于能源、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能源资源供需的矛盾激化。现如今,低碳制造是中十分先进的理论。为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大力度研究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本文以我国研究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的必要性和现状为落脚点,深入分析并研究了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希望对其应用和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1 我国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机械制造中产生了高能耗、高耗材、高排放以及高污染的严重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阻碍,所以,在机械制造中,选择低碳制造是必然的。機械制造中运用低碳制造技术可以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的短缺问题,继而奠定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来,我国同许多国家共同签署了气体排放协议,就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在工业制造里,加大力度限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伴随着低碳制造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得到了有效促进,与此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另外机械制造中的传统制造观念的改变,更加深入地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 机械制造中低碳制造技术的体系内容

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步骤都包含低碳制造,这些步骤主要是:资源利用和生产制造以及物流运输等等,以此来实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最终达到低碳目标。其实,低碳制造可以对能源的消耗及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综合的评估。低碳制造技术的内容比较丰富,例如低碳设计技术,在这种技术里,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低碳设计的评价模型,包括低碳设计的方法原则;低碳评价数据库以及低碳化设计的评估方案。还有一种碳汇技术,它是由碳掩埋技术以及碳捕获技术相结合组成的,这种技术在制造的过程中包含着低碳制造技术,并利用低碳节能的设备将厂区和车间布置以及制造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利用循环技术以及废弃物的处理来改良污水和废旧产品的处理技术,此外,利用像风能、水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展开清洁的生产。

3 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技术

要想让机械制造中的技术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在实践上下大气力是必要的。接下来就低碳制造的技术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3.1 模块化的设计

模块化的设计是一种比较前沿、先进的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法。根据不同的功能,我们可以把这个系统分成几个模块,把每个模块渐渐优化,最后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品种及不同的规格的产品。在我们衡量机械产品的非功能性的单元的时候,如果使用同一个尺度,势必会产生机械能源和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影响到机械的维护。对于一个机械产品,对每个功能性单元都有必要划分模块,然后对每个模块进行评估,评估所有的机械生产制造的企业在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方面所具有的潜力,然后认真查看企业在使用了低磷制造技术之后获得了怎样的成效,以此来指导低碳制造技术的下一个革新步骤。

3.2 生态化的设计

现如今,我国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文明建设并驾齐驱。正因如此,很多机械制造企业改变了方针,不再坚持过去的策略:盲目提高机械生产项目的数量、片面地追求生产总产值,而是在机械制造中,更多地考虑到环境以及资源的成本,想办法减轻环境的负载,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用实际行动证明既能够保证机械制造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降低原料的浪费、减小破坏环境的程度。在这样的环境需求下,生态化设计占尽优势,一方面保证足够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保证的生态的保护。

3.3 轻量化的设计

轻量化的设计是综合了很多生产要素的一种以优化为主的设计方法,它所综合的生产要素包括质量、性能、配套设备以及成本等。这种设计的特点是它可以将在生产过程中由原材料所制造的碳的排放量降低,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中的机械耗能,包括运营中的产品的耗能以及所排放的污染物,还能够将噪声污染减轻,这对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很大好处。举个例子来说,德国的奥迪公司在生产新款跑车的时候,使用了新的技术和工艺,同时利用了轻质的铝合金和钢材硬度的特点,使得车身质量减少了很多,这不仅使得汽车的尾气排放和油耗大大降低,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4 总结

在现如今的世界里,每一个国家都在研究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国家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现代机械制造中,伴随着不断地发展着的制造理论与技术,低碳制造理论成为当今社会各领域里的生产要求。在机械制造中,应着重发展低碳制造。本文通过分析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使得读者对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如今,低碳制造是种十分先进的理论。为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大力度研究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总的来说,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是实现经济和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条件。

参考文献

[1]陆明.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应用[J].才智,2011(29):38.

[2]刘献礼,陈涛.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16(1):1-8.

[3]华锦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1-9.

模具制造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受贸易摩擦影响,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受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和美国可能断供配件的影响,业务遇到了一些困难。对在贸易摩擦背景下QSY公司自美国进口的配件可替代性进行分析,并从防范和降低供应风险方面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贸易摩擦;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进口业务;影响;对策

引言

中美贸易摩擦自2018年7月起愈演愈烈,双方从互征关税,到制裁企业和个人,并呈现出长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铁路装備制造企业进口业务将遇到一些困难。根据21世纪初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后续确定的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方针,原铁道部选取了几家铁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分别承接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美国GE、EMD等公司铁路装备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QSY公司作为被选中的公司之一承担了大功率内燃机车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工作,公司与美国相关公司合作生产的大功率内燃机车机车已广泛运行在中国铁路干线上,公司现已掌握了大功率内燃机车大部分零部件的设计制造,但还存在一些必须从美国进口的不可替代的零部件,主要为牵引控制系统、列车控制网络系统、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等少量配件。因此,需要全面分析贸易摩擦对公司造成的可能影响,并提前研究解决方案。

一、贸易摩擦影响分析

根据2019年5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的公告》对《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实施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8]8号)中部分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对QSY公司自美国进口的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类(见下表)。

第1项,“锥形滚子轴承”目前无国内替代,影响很大。

第2项,“未装滚珠或滚子轴承的轴承座”美国公司和欧洲生产商签订了销售限制协议,欧洲生产商不能直接向我司销售,但该类型的轴承座主要用在修理机车曲轴的主轴颈上,当曲轴发生磨损或者人为控制曲轴公差(通过磨曲轴杆颈)就可以选用等级轴承座,我司已和相关生产商联合开发了等级轴承座,目前已试装考核多年,极端情况下可以替代。

第3项,“带齿的轮等其他零件”美国公司和欧洲生产商签订了销售限制协议,欧洲生产商不能直接(下转176页)(上接171页)向我司销售,但该类型的轴承座主要用在修理机车曲轴的连杆颈上,当曲轴发生磨损或者人为控制曲轴公差(通过磨曲轴杆颈)就可以选用等级轴承座,我司已同相关生产商联合开发了等级轴承座,目前已试装考核多年。极端情况下可以替代。

第4项,“其他螺钉及螺栓”目前国内因材料不过关,仍需要从美国进口。另外,公司前期也尝试从德国进口了一批同类配件进行试装,但整体性能较美国进口稍差,极端情况下可以替代。

第5项,“其他传动轴及曲柄”已完成国产化开发,因我司加工设备性能不稳定造成产能不足,需要适当进口。

第6项,“销及开尾销”已完成国产化开发,因我司产能不足,且缺乏成熟工人,需要适当进口。

第7项,“硫化橡胶制机器、仪器用垫片等密封垫”国产化开发不成功,需要进口。

第8项,“机体”已完成国产化开发,因我司产能不足/国产机体和进口机体相比没有价格优势,需要适当进口。

二、对策与建议

1.提前战略储备扩大寻源范围,积极引进欧洲和日韩同类产品并国产化开发,减少对美依赖。公司已战略储备因核心技术不转让无法进行替代化开发的配件,未来五年不需要从美国购买。另外,针对常规性的、大批量、重复使用且替代开发有困难的配件,公司早在贸易摩擦之初向美国公司进行了下单,这些配件可以保证公司12—18个月的生产不受影响;需要特别关注的锥形滚子轴承国内生产企业因材料、工艺不过关目前在QSY公司生产的大功率内燃机车上还没有进行装车考核。行业内西北轴承已广泛用在地铁项目,广州海轴生产的该型轴承已用在时速160公里客运机车,瓦轴和洛阳LYC研制的该型轴承近期将在时速250公里高铁上试用,建议公司联合其他行业共同开发,通过逐步试用来替代从美国进口;未装滚珠或滚子轴承的轴承座和带齿的轮等其他零件,通过与相关供应商联合开发将来可以逐步替代从美国进口的同类产品,剩余已实现国产化配件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增加设备投入和人员培训完全可以替代从美国进口。

2.更加关注报关HS税则号归类和产地证的准确型。加征关税清单包含商品的HS税则号和名称两部分,HS税则号是确定是否加征特别关税的重要依据,这取决于提供的商品申报要素资料是否完整,申报要素一般包括商品的结构、原理、功能和用途,所以对商品的描述应该准确、清晰。这样才能确定一个合适的归类,否则就可能会由于归类的原因导致加征特别关税;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产地也有美国其他地区生产的,这就要求商品在进口前一定要向供应商明确需要进口原产国是非美国生产的配件,避免因产地证不清楚导致加征特别关税。

3.建议充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通过税收获得的收益,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一是重大技术装备减免税政策。2009年8月,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对国内企业研制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而进口关键零部件及原产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公司自2010年执行该政策以来,获得了可观的资金支持,有力地支撑了公司的自主开发。二是国家加征关税排除政策。研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试行开展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的公告,认真分析商品替代面临的困难,加征关税对公司进口造成的经济损失,争取将公司从美进口项目纳入排除对美加征关税范围。

上一篇:电器自动化论文下一篇:儿童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