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4-03-04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法;研讨行为;问卷调查;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并具备从事矿井通风科研、设计和管理的能力。其中,学生的科研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在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形成。然而,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想象、表达、思考和质疑的机会,极大限制了对学生科研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矿井通风”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目前,很多授课教师针对“矿井通风”課程开展了教学改革,提出并实施了诸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1]、组合式教学策略[2]、项目导向教学法[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4]和研讨式教学法[5]等多种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其中,研讨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科研和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主要围绕“研”和“讨”两个方面开展,是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其中研究是指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了解、分析、把握的过程,讨论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的认识结果进行交流,并由此形成共同倾向性的过程[6]。在开展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研究是讨论的基础,而讨论又是研究得以提高的必要途径,同时在整个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扮演指导、引导以及控制的角色。一般认为,研讨式教学法以郭汉民教授提出的“五步”教学法为典型,即“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7]。

从2015年起,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矿井通风”课程教学中开始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其实施步骤为:教师布置研讨题目;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探索研讨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撰写汇报课件;教师查阅课件,提出修改建议;小组自选代表汇报;师生课堂讨论;综合考核成绩[8]。在研讨式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并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虽然研讨式教学法在矿井通风课程授课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看,研讨式教学法的理论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现实效果,研讨式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笔者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基于统计结果研究了本科生的研讨学习行为,以期为优化研讨式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研讨式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一、研讨式教学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5年至今,研讨式教学法已在安全工程专业2012级和2013级本科生的“矿井通风”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因此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安全工程专业2012级和2013级的全体本科生,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57份和149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和125份,有效问卷综合回收率为88%。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置的题目主要包括研讨教学活动的组织、报告小组的研讨活动、课堂报告与讨论、遇到的困难与主要的收获等内容,分为封闭式题目和开放式题目两大类。调查问卷为无记名问卷,以保证真实反映学生在研讨式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和意见。

(二)研讨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1.小组的组合模式和合理人数。小组是开展研讨式教学活动的主要单元,可分为报告小组和听众小组。报告小组承担着课前阶段的小组内部研究与讨论、撰写报告PPT和课堂阶段的小组汇报、组间交流与讨论等重要任务;听众小组在课堂报告后,共同参与课堂讨论。全班所有的小组轮流作为报告小组进行课堂报告。小组人数合理、关系融洽且能够相互督促和启发,是提升研讨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开展研讨式教学实践中,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3—5人。在小组的人员关系结构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同宿舍的舍友和关系较好的朋友是最受欢迎的两种组合模式,其主要原因是小组内部关系融洽,且平时在一起的时间较长,便于开展讨论。但这两种组合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调查发现:如果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学习基础一般或较差,大家对资料学习和研究的程度都不够深入,导致小组内部的讨论停留在较低水平,难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人数方面,若人数较少,则每个成员承担的任务繁重,能够有效开展讨论的时间有限;但若小组人数太多,则往往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也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调查结果表明,43.3%的学生认为小组全组人数设置为4人最佳,21.7%和24.1%的学生则分别认为小组合理人数应为3人和5人。

2.小组完成研讨题目的数量。“矿井通风”课程的总课时量为40课时,其中每周3次课,共6课时。在面向2012级学生的教学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共授课10课时。在首次上课时,向学生共布置了5个研讨主题,要求所有小组完成所有题目的研究与讨论任务,并撰写报告PPT;在相应时间的课堂上,随机挑选2~3个小组作为报告小组进行课堂报告,并在每一组报告后开展课堂讨论。所有小组完成所有研讨题目的优点是:所有小组都开展了资料查阅、学习和小组内讨论,一方面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在课堂研讨时可以更深入地参与讨论。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该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如每组须要完成的研讨题目过多,造成完成每个题目的时间相对较少,导致资料学习和小组讨论不深入、不充分,完成质量不高。

在面向2013级学生的教学中,共有16课时采用了研讨式教学法。结合2012级学生反映的问题,在给2013级学生布置研讨题目时进行了优化:在首次上课时,向学生发布了14个研讨主题;课后,每组选择3个最感兴趣的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分配给每个小组2个题目;学生根据分配的研讨题目,开展资料查阅、小组研究和讨论、撰写报告PPT,并在相应时间进行课堂报告,之后开展所有小组参加的课堂讨论;对于听众小组,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开展一定的预习工作。每个小组完成2个题目的优点是:对分配给本组的研讨题目,学生开展研讨学习的时间充足,可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小组讨论。然而,根据课堂实践和问卷调查,笔者也发现了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听众小组的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未开展预习工作而导致不能有效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三)报告小组组内的研讨行为

报告小组组内的研讨行为主要包括资料查阅与学习、知识凝练及制作PPT、小组内部讨论与PPT汇总,这是研讨教学活动极为重要的步骤,也是决定研讨式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

1.资料查阅与学习。在确定研讨题目并进行小组内部分工后,各成员需进行资料查阅和学习。学生查阅资料所用时间的分布见图1。由图1可知,查阅资料时间超过4h的学生占43.7%,而超过6h的学生仅占14.1%。此外,在对资料的研究程度方面,有7.4%的学生只是简单看一看收集到的资料,有65.6%的学生对资料进行了学习,但学习程度并不够深入,而仅有27.0%的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阅读和研究,并进行了深入思考。

2.知识凝练及制作PPT 。制作课堂报告PPT,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凝练和表达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和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学生制作PPT所用时间的分布见图2。由图2可知,76.7%的学生制作PPT所用时间在1-3h之间,所用时间超过3h的学生占17.4%。此外,在PPT制作方式上,有66.9%的学生是在对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后,再制作PPT,而有26.9%的学生是边查阅资料边制作PPT,这反映了部分学生未对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知识凝练。

3.小组内部讨论和汇总PPT 。小组各组员在完成自己负责的资料查阅与学习、知识凝练及制作PPT后,就需要进一步开展小组内部的研讨和汇总PPT工作。小组内部开展研讨所用時间的分布见图3。由图3可知,小组内部研讨,1~2h的学生最多,占比为37.0%;而有13.3%的学生在小组内部研讨环节所用的时间超过了3h。在汇总PPT方面,经调查发现,有27.8%的学生对本小组汇总后的PPT的所有内容进行了审阅、深入学习和讨论,47.0%的学生在小组内部对PPT进行了审阅和修订,实现了内容的统一协调,而有25.2%的学生只是对各成员的PPT进行简单的汇合,未进行内容审阅和知识学习。

(四)课堂报告与讨论行为

课堂报告是报告小组利用PPT将本组研讨学习的成果展示给听众小组,并承担着向听众小组传授知识的任务;在报告结束后,以报告小组为主,各小组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以此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研讨问题的思考,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讨论的进行,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点评。

1.课堂报告。课堂报告是报告小组研讨成果的集中展现。课堂实践和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报告小组在进行成果展示时,主要以念PPT为主,个人观点表达较少,说明这些小组对研讨成果的掌握还未做到融会贯通。此外,对2012级学生来说,由于每个研讨题目的报告小组是在课堂上随机指定的,因此不同学生对进行课堂报告的意愿是不同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8.3%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报告,而在这些学生中,近1/3的学生愿意主动报告,说明这些学生对本组的研讨成果满意且掌握牢固,对参与研讨的积极性高。在不愿意进行课堂报告的学生中,有48.4%的学生是因为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报告。

2.课堂讨论。课堂报告之后的讨论环节,是学生进行思想碰撞、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学生表现的差异性较大。根据2013级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统计情况,约有10%的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在10次以上,有55%的学生参与次数为4~9次,而有35%的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较低,参与次数在4次以下。另外,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约有1/3的讨论属于高质量讨论,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回答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让人眼前一亮。

二、学生遇到的困难与主要收获

(一)学生在研讨式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我国几乎所有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是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中学习的,他们参与研讨学习活动少,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很好地适应研讨式教学法。笔者通过对本科生研讨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习惯于在书本知识体系下学习新知识,而不习惯从搜集的呈现碎片化的资料中学习新知识;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自我探索知识、参与研讨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由于很多学生还不适应研讨式教学法,导致他们的研讨能力较弱,在研讨学习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根据调查结果,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对资料收集的途径了解少,资料收集效率低,且有时收集不到所需的资料;知识储备不够,对很多资料内容不理解,导致知识学习与凝练进度缓慢;缺乏PPT制作技巧,难以很好地支撑报告内容;在课堂报告环节,不能完全讲出所想表达的内容,且难以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二)学生在研讨式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虽然学生还不适应研讨式教学法,在研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调查结果表明,只要经历了自主探索知识和讨论的过程,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在检索文献、鉴别资料方面得到了极大锻炼,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准确地把握主干知识;得到了在讲台上进行报告展示的机会,锻炼了表达能力(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交流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强化了对矿井通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基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学习了更多关于通风工程的内容,特别是书本外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

大部分学生认为,上述方面的收获对自己以后的面试、工作或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均有很大的帮助,并希望有更多的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进行授课。

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在“矿井通风”课程研讨式教学实践基础上,以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2012级和2013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学生在研讨式教学活动组织、报告小组研讨学习、课堂报告与讨论等各阶段的研讨行为及其分布特性,并基于统计结果掌握了学生在研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主要收获等。调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研讨式教学活动、提升研讨式教学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洪粱,沈斌,刘新蕾等.矿井通风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34).

[2]王兵建,南华.“矿井通风”组合式教学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9).

[3]普义,邱阳,王育军等.矿井通风课程项目导向教学设计与实践[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1,(4).

[4]杜凌云,黄成麟,鲁辉虎.基于教学矿井“矿井通风”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J].煤矿安全,2015,(4).

[5]戚绪尧,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研讨式教学法设计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

[6]吕梁,赵晓杰.关于研讨式教学的哲学话语[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4).

[7]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8]康建宏,周福宝.“矿井通风”互动研讨式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J]. 煤炭高等教育,2016,(1).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通过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查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06年中有关研讨式教学的所有文献,以文献为研究基础,分别从研讨式教学的理论研究、研讨式教学的实践、问题和建议对研讨式教学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现状进行了述评。这是有效发现问题的文献调研方法的尝试。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高等教育围绕着三个层面实施改革:宏观层面——教育观念,探索和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观层面——课程设置,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创立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微观层面——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考试评价方法。研讨式教学模式属于微观层面,在教改中立竿见影,受到高等教学领域争先追捧。为见其庐山面目,笔者通过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查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06年收录的有关研讨式教学的所有文献,研究了其中的282篇文章。现就理论研究、教学实践、问题和建议三个侧面对研讨式教学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

一、研讨式教学的理论认识现状

1﹒理论基础

在查询的文献中,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位为: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影响课程设计的同时渗透到教学领域,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等,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学模式。

2﹒特点

各学者从各个侧面探讨了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归纳起来认为主要有如下七个特点:第一,以人本为理念。研讨式教学模式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把人本作为其基本理念。在研讨式教学中,人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体性原则,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人以渔”,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塑造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话和讨论是其主要实施方式;从内容、过程、方式等方面建立立体评价机制是其主要的教学评价方法。第二,以研讨为基本特征。研讨式课堂教学是以研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研讨式课堂教学主张为研究而学习,为教学而学习。通过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科研能力,获取科研创见。第三,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研讨式教学完全不同于单向传授知识的讲授式教学,它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归宿。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强调学生能力训练,要求必须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学术性与技能培训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诸方面的有机结合。第四,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研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者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使教学双方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第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研讨式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第六,以情景教学为方法。研究式教学主张在对话的语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去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第七,以研究与讨论为追求。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将科学研究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⑴教、研互动,教、学相长;⑵和谐教育,协同学习;⑶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⑷严格督导,科学评估。

3﹒教学目的

对研讨式教学已形成的共识是,研讨式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在“精讲”的基础上,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疑难问题或者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学生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或交流,教师最后作归纳小结,对达到教学目的很有效。

4﹒意义

推广研讨式教学的意义,综合众观点,主要有四方面:第一,研讨式教学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有效途径。研讨式教学法是探索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的成功范例。其创新性主要表现有三:变静态教学模式为动态教学模式,变记忆学习为发现学习,变外部与近景动机为内部与远景动机。研讨式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典型范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强化,并使之能够得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且在研讨式教学中不断地寻找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同时,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创造一种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课堂文化。第二,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具有交往特色的教学形式,交往活动和认识活动在其中有机结合。研讨式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两种关系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内涵。第三,研讨式教学法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实践证明它是符合教改方向、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研讨式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是本科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针对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由教师单向传授灌输知识的方式,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思路。它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传授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它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显示其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教学法会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是“本科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举”,具体的操作上分为“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五个步骤,将指导学生研究和讨论置于全课程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达到有机的结合。研讨式课堂教学是突出学生“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便于全体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互相启发,又互相修正,自由地、自我地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获取、去巩固和深化知识。它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个性特征的发展,科学素质的提高都是十分有效的。第四,研讨式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满足了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掌握方法和提高职业能力的心理倾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二、研讨式教学实践的现状

1﹒由来

研讨式教学是郭汉民教授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成功实施多年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其核心创意在于通过虚拟化的角色转换,将教师的“话语权力”让渡给学生,确立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在本质意义上改变传统师生关系样式,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学生自学为主与教师适时指导相互结合是研讨教学的突出特色。它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性与师范性的紧密结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讲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国内外当属首例,它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朵奇葩。

2﹒教学实践覆盖面

研讨式教学已经在各种高等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从研究生、工程硕士教学,到本科生、高职生、成人教育、党校、在职培训乃至高中教育都得到推广,充分应用于从文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到医学、国际贸易、数控技术、管理科学等应用学科乃至政治思想教育等各个教学领域。

3﹒教学实施程序

研讨式教学分为四阶段、五步法、七步法。四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学习与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展示阶段、评价与总结阶段这四个步骤。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原则主要由课题的设计原则和教学原则两部分组成。五步法分为: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五个步骤。七步法包括:教学示范和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小组研讨;学生讲述,师生评议,教师做阶段性的综述。其中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工作是基础和保障,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而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对于整个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以往的研讨式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就是准备不够,经验不足所致。

4﹒教学经验

研讨式教学是大学本科教学中,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具体设计有效的原则和程序,不同学科总结了各具特点的具体经验。如历史课程研讨式五步教学法,郭汉民教授从1997年开始,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大学本科高年级选修课和研究生基础课教学中进行激活历史教学的探索,变讲授式为研讨式,将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将研究结果加以交流置于中心地位,并贯穿教学的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研讨学术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在长达八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受到历届学生的热烈欢迎。王若素的研讨式教学法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采取的是:学员提出难点问题,在教员的指导下独立研究、集体讨论、自己解答,学员、教员点评和判分。其特点体现了主体性、研讨性、全体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员的多种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激发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了教员的教学水平。

5﹒教师素质是关键

教师素质是实施研讨式教学法的决定因素。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角色应该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由教书匠到科学家的转变。研讨式教学设定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教师从战略的高度有效地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和保证,而制定相关原则、研讨前的充分准备、研讨过程的引导方法是达到目标的较佳途径。

三、问题和建议

目前国内教学领域虽然对于研讨式教学模式反应雀跃,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表面化。对搜集到的282篇文章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高教领域若干年来已有群体仿效此教学模式的趋向,并且经验文章都表明效果很好,但有相当部分教师对其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理论研究现状基本停留在引进和解释上,缺乏进一步的系统探讨。这方面应该与专业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欠缺有关。建构主义是一个经过近百年探索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是现代认知理论的典型代表,对现代教育理论影响很大,其内涵非常丰富。应该组织专门课程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过程,应该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第二,研讨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应用方案,应该组织专题予以系统研究,并将之有组织地推广,以纠正目前教师自发式零星应用的现状,这将有利于高素质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三,绝对化导致的片面化。所有文献对研讨式教学模式都是一片赞歌,这很不正常。大家知道,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针对性强的社会活动,绝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完全包括的。最少不存在某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实施于某一领域的所有过程,或对所有类型和基础的学生都完全适宜的可能。虽然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研讨式教学也许有效果,但是对某一类型的学生就不一定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如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性强的某一学科,有时教师为主体的所谓传统式教学可能更有效果。这些方面我们看不到有文章予以阐述。可见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建议举行一些公开课深入的对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和讨论,避免千篇一律。第四,关于有利于研讨式教学模式推广的基础研究如学生知识基础评价等前提性课题缺失,大部分文章或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上或是经验总结,似乎都很熟悉研讨式教学模式,都能对其应用游刃有余,缺少务实的研讨文风。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研讨式教学模式很突出的要求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个性特点后,针对性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其中,了解学生是基础的工作,是有根本意义的,但是却没有文章述及这一点。这表明相当部分探索者还未进入实在性层面,需要专题研究和恰当引导,以纠正盲目跟风现象。

参考文献:

[1]魏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实施研讨式教学的研究[硕士].四川师范大学,2004-06-01﹒

[2]姜涛.研讨式数学教学.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3):101-102﹒

[3]宋银桂,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7(6):146-148﹒

[4]徐清,喻萍,刘天宁.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带进研究生课堂教学.昆明大学学报2006,17(4):67-68﹒

[5]王燕华.研讨式教学与高职生能力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5(5):72-73﹒

[6]丁芳林,肖小明.高职院校“模块课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3):17-19﹒

[7]解建国.我尝试“研讨式教学法”的体会.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1):29-30﹒

[8]王翠琴.研讨式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6(28):145-146﹒

[9]何丽君.研讨式教学:高等学校教学的新走向.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45-147﹒

[10]贺鉴.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主要特点.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9-23﹒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1“研讨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研讨式教学, 就是学员选定课题, 教师指导研究, 教学活动以课题研究为主线, 通过教研结合的方式提高学员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学中运用研讨法, 可以调动学员积极思考、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加深对某些重点、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提高学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的实质是解放教育力。即解放教员的教授力, 解放学员的学习力。从直接意义上说, 就是如何充分调动学员主动学习、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这是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西方大学教学中, “seminar”是一种拓展和深化教学的利器, 教学改革的媒介, 素质教育的实验平台。“研讨式”教学法用英文翻译是“seminar”, “seminar”英文原意是指 (大学或暑期学校) 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之班级或研习班。它则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独到的教学范式。因此, 将“seminar”教学范式的运作方式和教育理念引入到研究生教学中, 对于军校研究生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 研究生“研讨式”教学的特点

研究生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方式由讲授式变为研讨式

常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课程内容, 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研讨式教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不仅是教师讲授知识, 学生也积极参与研讨, 甚至走上讲台, 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进行论证,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能开展研讨甚至辩论, 师生关系由主客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

2.2 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

在本科以前 (包括本科) 的大部分教学时段, 教师都以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为主教学目标主要是授人以鱼。研究生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授人以渔式的教育模式既很重要也很必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复杂的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实际参与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成效。科学研究对于研究生来说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研讨课程能够促使学员在重视学习结果的同时也一样重视学习及研究过程, 这有助于理解研究方法的本质, 形成研究能力。

2.3 学生专业构成范围拓宽

从对几所军校研究生教学的调查中发现, 很少有将研讨课程的选课人员专业跨度的范围扩大, 在常规专业课教学中, 选修人员一般为本专业学生, 即便有相关专业的学生, 比例也很小, 更不用说其它非相关专业的学生了。然而, 在对地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情况却是大有不同。比如有的大学中:自动目标识别新技术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研讨课程, 每期开课, 总会发现有数学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些学生选修。另外, 部分硕士研究生也选修了博士研究生研讨课程。

3“研讨式”教学实施方法

研究生教学中的“研讨式”教学方法 (Seminar) 是一种有效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Seminar是欧美专家学者常用的一种学术交流方式, 其宏观结构由概要式研究和专题研究两大部分组成。前者包括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前沿和发展背景以及需要讨论的相关主题, 它需要导师全面、系统的了解, 并将相关主题及其具体明确的要求分派给特定的研究生, 为后者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技术铺垫。后者是学术交流的主要部分, 研究生根据自己研究取向和学理兴趣, 将选定的研究专题做出充分的准备, 成为某一主题的主讲报告人。它要求报告人事先阅读指定的书目文献, 查找相关的资料, 对问题的研究前沿有一定的了解, 或通过试验, 获取相关的数据支持, 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使发言言之有物、内容翔实。

4 研究生“研讨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以教学大纲为本, 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研讨课程给予任课教师很大的自由度, 但是也不是没有约束, 教学大纲是组织课程内容的指导性“准则”, 形势变了, 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变。教师要认识到知识是能力的重要基础,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而言, 不学好知识就不可能发挥能力, 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可能孤立地培养学员能力。学员能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实现的。然而知识又不等于能力。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关键在于方法的传授, 教会学员如何从学会知识到会指导自己学习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并把这些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 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

4.2 注重基础与专业最新动向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研究生研讨课程需要巩固学员的基础知识, 同时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理论、新技术, 了解学科前沿研究动向。另外, 军事学研究生的课程内容很多与军事生产最新研究相关, 将课程内容与重大科研背景相结合, 有助于提供丰富的研究思路, 拓宽学员视野, 获取已有科研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少走不必要的弯路。

摘要:研究生具有不同于本科生的身心特点和培养目标, 决定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应采用“研讨式”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的实施, 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组织, 涉及专题划分和团队组建、进度安排、课程报告与讨论、撰写课程论文等具体环节。“研讨式”教学方式对于研究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意义。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军校研究生,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胜娟.关于我国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园地, 2007 (2) .

[2] 郭培俊, 龚洪胜.研讨式教学法探微[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3] 顾红, 孙光民.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4) :92~93.

[4] 沈文捷, 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 (7~8) :43~47.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一、研讨式教学含义

研讨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以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分析为主,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并对研讨的课题具有决定权, 老师主要负责研讨过程的指导与分析, 课题研讨贯彻在整个授课过程中, 促进学生在教研融合的环境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研讨式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帮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题的讨论中, 强化学生对重点与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计算机视觉教学中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一) 教学前准备

计算机视觉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上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 合理、科学的规划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将每学期的课程数平均分成若干部分, 每部分上课时长设定为三小时, 利用每次的课程时间来完成一个独立的课题。通过这样的上课布局, 不仅可以引入计算机视觉领域更多的内容,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 以专题的方式完成课堂内容的教学, 对专题的知识来源、基础理论以及学习方法等做讲解, 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的氛围中, 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2) 在计算机教学课程进行之前, 老师要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文件, 对专题的内容进行科学的选取和规划, 并将其制作成课程安排表, 可以使学生对整个教学计划有大体的了解, 有利于学生提前对课堂研讨的内容进行预习和查阅。 (3) 在进行新的研讨内容时, 选取两组学生对研讨内容提前准备, 可以为其他学生做示范, 增强课堂气氛的活跃度。

(二) 教学课堂布局

在进行计算机视觉课堂研讨教学时, 对于课堂时间的规划要合理, 通常将课堂一半的时间用于老师讲解专题的理论知识部分, 剩余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的自由发挥以及对研讨内容的分析与吸收, 老师在讲解知识时, 要将专题内容进行主次划分, 对方法和技巧也要进行归纳、总结, 促进学生能够迅速的融入到专题的内容中去。比如说在进行图像分割内容的教学时, 可以将数量众多的分割方法规划为各个小类, 每次进行专题课程时, 仅仅介绍分割方法中的几个类型, 方便学生进行学习。

从研讨式教学的原则出发, 将班级的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组别, 每个组别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 体现出“协同”的原则;每组成员对议题内的内容均要生成报告, 再和其他组别的成员进行信息交流, 体现出“分享”的原则;在完成课题报告后, 每个组别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讲解, 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学习心得, 体现出“新”的原则。对于每个小组的演讲时间设定也要按照循环渐进的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将演讲时间设定为8min、16min以及24min, 以此类推下去, 帮助学生更加彻底的消化知识。

(三) 通过示例引导课堂教学

示例教学方法是数字、计算机相关学科常用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示例进行讲解, 可以将理论化的书本知识转换到实物中, 对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解题思路有着重要的作用, 帮助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吸收新知识,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说老师在进行马尔科夫随机场内容授课时, 将示例教学思维融入到其中,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客观事件来传达马尔科夫随机场的主要内容。马尔科夫随机场主要包含了两层含义, 即马尔科夫性以及随机场, 将这两部分理论分别用相应的示例表示, 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在随机场中主要涵盖了位置与相空间两个元素, 可以用园林做示例, “位置”比作是园林的区域范围, “相空间”就是种植在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 在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的植物, 反映出了随机场中的任意“位置”对应了不同的“相空间”值。马尔可夫性同样也可以运用园林在做示例, 假如任何一个区域内的植物类型之和其相邻区域内的植物类型有关, 和其他任意区域的植物类型无关, 这样的关系就是马尔可夫性。通过上述的示例可以看出, 这些区域内的植物总和就是马尔科夫随机场, 将理论知识转换为示例进行讲解, 降低学生的理解难道,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将研讨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活动中, 从教学前准备、教学课堂布局以及通过示例引导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能够有效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相信在未来教育改革中研讨式教学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在社会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 要求高校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与核心素养, 将研讨式教学方式融入到计算机视觉教学改革中, 研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进行引导的教研结合教学方式, 通过教学前准备、教学课堂布局以及通过示例引导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加强研讨式在计算机视觉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研讨式教学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研讨式,计算机视觉,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赵静, 鲁力群.计算机视觉检测与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大学教育, 2017 (8) :85-87.

[2] 孙浩, 邹焕新, 计科峰等.基于SPOC的“计算机视觉导论”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6, 38 (a1) :127-131.

[3] 郭汉, 宋耀伟, 张森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36 (2) :92-96.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1 研讨式教学在党校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研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满堂灌”和“一言堂”, 重视对学员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发挥学员主体性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发挥了明显的作用[3]。

1.1 培养了学员的多种能力

能力是指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是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 能力主要是在学习和社会的实践中形成的。研讨式教学注重了学员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它将学员视为具有充分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自主人”, 主张学员带着问题主动地去学习, 积极地去探索,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体现出丰富的创造性, 强化了学员的多种能力[4]。

1.2 增强了学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研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员, 教员的主导作用是放在学员的能动学习上, 教学的目标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党校学员是一个思想活跃, 思维敏捷的特殊群体。研讨式教学是教员根据大学生的特点, 为学员搭台唱戏。教员教会学员怎样唱戏和怎样唱好戏的方法, 给学员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的空间和机会, 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学员带着问题主动地去深钻教材的理论, 查看大量相关资料, 结合自己的理解, 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学员自己动脑, 独立思考, 得出结论, 教员不给学员答案, 使学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3 激发了学员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

学员的学习是要兴趣来支持的, 学员“会学”的水平取决于“爱学”的程度。政治理论课对理工科学员来说往往容易枯燥无味, 兴趣不高。而通过学员自己研讨问题, 利用要回答问题的诱因, 使学员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从而成为学习的动力。以前不少学员不愿去看政治理论资料, 但为了回答问题, 渴求找到答案, 具有了强烈的好奇心。通过需求牵引, 学员学习很多政治理论知识和相关资料, 自己讲解, 相互交流信息, 使单向传递变为多项传递和循环传递, 激发了学习理论的兴趣[6]。在问卷调查中, 不少学员说增强了学好政治理论课的自信心, 看到了自己的潜力, 产生了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大部分的学员还提出建议, 要求政治理论课多给他们这样锻炼学习的机会。

1.4 提高了教员的教学水平

研讨式教学促使教员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学员提出的问题往往是难点问题, 有的问题教员的知识准备也不充分, 这迫使教员要带着问题查资料、研究。要让学员搞懂, 必须教员自己首先搞懂。研讨式教学实际上是学员学习课本知识的延伸, 教员要指导, 教会方法, 这给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员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难, 特别是要使理工科学员学会正确的理论思维, 需要教员下功夫。我们对学员每题的指导达四遍以上, 每指导一次, 教员理解更深化一层, 指导的过程, 也是提高教员教学水平的过程。同时, 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刻苦的精神, 又更增强了教员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2 研讨式教学在党校干部培训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第一是班级人数问题。目前党校学员培训多以上集中上课为主, 上课时少刚几十人, 多则几百人, 因此如何进行研讨式教学就存在问题。教员个人或党校应当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才能发挥研讨式教学法的作用。第二是对学员个人的学习成绩进行公平评价问题。在近几年的操作中从鼓励学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出发, 对学员的即兴研讨成绩我普遍都给的较高。这对真正认真思考, 并对问题有较深刻认识的学员显然不公平。同时对持应付态度的部分学员也容易让其过关。第三, 研讨式教学中的小组研讨的效果难以有效监控。小组研讨过程中是否每一个同员都认真参与讨论, 仔细思考问题, 最后形成小组的书面总结?结果是共同的还是某个人一人的?这都难以确认。如何有效组织和把握好小组研讨并让其成为学员课余的自主性课堂还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第四, 由于党校干部培训中, 学员之间存在个体综合素质差异, 难易完全兼顾, 在党校干部培训中只有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才能使得研讨式教学方法获得效果。

总之, 就研讨式教学方法而言, 其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新型教学改革机制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研讨式教学法应该得以推广与利用。其次, 针对研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特殊教学模式, 如何运用, 应当针对学校了班级实际情况。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 只有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素质, 教学水平有了保证, 才能更好的实施这样或那样的教学模式。因此, 在进行研讨式教学时, 我们不仅应该落实研讨式教学模式, 还应分清现实情况, 认真落实研讨式教学模式, 以更好的服务与党校教育。

摘要:本文就针对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剖析。并分析指出, 当前形势下, 党校干部培训中, 推行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利弊。旨在通过比较分析, 总结研讨式教学方法特征, 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党校,研讨式教学,利弊

参考文献

[1] 宋银桂, 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27 (6) :146~148.

[2] 徐清, 喻萍, 刘天宁.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带进研究生课堂教学[J].昆明大学学报, 2006, 17 (4) :67~68.

[3] 王燕华.研讨式教学与高职生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5 (5) :72~73.

[4] 丁芳林, 肖小明.高职院校“模块课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3) :17~19.

[5] 王翠琴.研讨式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06 (28) :145~146.

上一篇:广告学教学论文下一篇:晋商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