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工艺范文

2024-04-13

处理工艺范文第1篇

图2-2链条式机械格栅

图2-3移动式伸缩臂机械格栅

图2-4 钢丝绳牵引三索式差动卷筒机械格栅

图2-5 多斗式平流式沉砂池构造图

图2-6 曝气沉砂池剖面图

图2-7多尔沉沙池(见李亚峰,P21,图2-12)

图2-8圆形涡流式沉砂池水砂分离流线图(见李亚峰,P20,图2-9下部),

图2-9钟式沉砂池(见李亚峰,P20,图2-10)

图2-10佩斯塔沉砂池

图2-11 平流式水力旋流沉砂池构造图

图2-12为带行车式刮泥机的平流式沉淀池

图2-13进出水装置及锯齿溢流堰图

图2-14多斗排泥平流式沉淀池

图2-15带链条式刮泥机的平流式沉淀池图

2-16静水压力法排泥

2-17竖流式沉淀池构造图 图

图2-18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见李亚峰P24,图2-16)

图2-19周边进水中心出水辐流式沉淀池(见李亚峰P24,图2-17)

图2-20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见李亚峰P25,图2-18)

图2-21平移推流式

图2-22旋转推流式

图2-23曝气池廊道

图2-24采用回转式布水器的普通生物滤池

图2-25 高负荷生物滤池构造图

图2-26 塔式生物滤池构造图

图2-27生物转盘构造

图2-28 接触氧化池构造图

图2-29为间歇式重力浓缩池构造图。(见李亚峰P62,图3-1)

图2-30辐射式连续重力浓缩池(见李亚峰P63,图3-2)

图2-31 竖流式污泥浓缩池

图2-32 矩形气浮浓缩池(见李亚峰P64,图3-5(b))

图2-33 圆形气浮浓缩池(见李亚峰P64,图3-5(a))

图2-34 圆形消化池

图2-35 蛋形消化池

图2-36 消化池的进泥与排泥方式

图2-37 污泥干化床

图2-38 带式压滤机脱水工艺流程

图2-39压榨辊轴P型带式压滤机

图2-40压榨辊轴S型带式压滤机

图2-41 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

图2-42 板框压滤机滤板、滤框和滤布组合图

图2-43 AB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图2-44 A1/O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图2-45 A2/O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图2-46 A2/O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图2-47 典型SBR反应器运行模式

图2-48 ICEAS反应池操作过程(见周金全P56图1-37)

图2-49 CAST反应池的运行工序(见见周金全P56图1-38)

图2-50 CASS反应池的运行工序(见李亚峰P41图2-37

图2-51 DAT-IAT工艺流程(见李亚峰P42图2-38)

图2-52 MSBR常规工艺流程图

图2-53 韩国incheon国际机场的MSBR工艺的平面布置及运行过程

图2-54 UNITANK工艺的运行过程(见李亚峰P42图2-39)

图2-55是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周金全P46图1-22)

图2-56 普通Carrousel氧化沟系统

图2-57 卡罗塞尔2000氧化沟工艺

图2-58 卡罗塞尔3000氧化沟系统

图2-59 Orbal氧化沟系统

图2-60 D型氧化沟

图2-61 T型氧化沟

图2-62 DE型氧化沟的工艺流程(见李亚峰P45图2-46)

图2-63 VR型氧化沟系统

图2-64 侧渠式氧化沟

图2-65 BMTS型氧化沟

图2-66 船型氧化沟

图2-67 转刷曝气型氧化沟(见周金全P48图1-25)

法A段曝气池构造示意图

图2-69 AB法B段曝气池构造示意图

2-70 A1/O法构筑物示意图

图2-71 A2/O法构筑物示意图

图2-72 A2/O法构筑物示意图

图2-73 ICEAS反应器构造图

图2-74 CASS反应器构造图

图2-75 BZQ-W型球冠形膜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69图2-72)

图2-76 盘式橡胶膜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69图2-73)

图2-77 STEDCO200型橡胶膜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0图2-75)

图2-78 STEDCO300型橡胶膜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0图2-74)

图2-79 高密度聚乙烯复盘型(φ178×8)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1图2-76)

图2-80 高密度聚乙烯复盘型(φ180×8)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1图2-77)

图2-81 GY.ZZ型钟罩形刚玉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1图2-78)

图2-82 BG-I型圆拱形刚玉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1图2-79)

图2-83 GY.Q型球形刚玉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1图2-80)

图2-84 射流曝气系统

图2-85 固定管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4图2-101)

图2-86注气式柔性管滗水器(见周金全P185图2-102)

图2-87钢索式柔性管滗水器(见周金全P185图2-103)

图2-88 手动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6图2-104)

图2-89 双吊点螺旋杆传动套管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6图2-105)

图2-90 旋转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7图2-106)

图2-91肘节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7图2-107)

图2-92 泵吸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8图2-108)

图2-93 堰门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8图2-109)

图2-94 门控式柔性管滗水器(见周金全P188图2-110)

图2-95 螺杆传动旋转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9图2-111)

图2-96 SM型潜水搅拌机外形和结构示意图(见周金全P146图2-50)

图2-97 几种转刷曝气机

图2-98 曝气转盘

图2-99 PE17

2、PE193型泵型曝气机外形(见周金全P173图2-84)

图2-100 BE型泵型叶轮表面曝气机外形(见周金全P174图2-88)

图2-101 DY型倒伞形叶轮表面曝气机外形(见周金全P175图2-89)

图2-102 FT型浮筒式也叶轮表面曝气机外形(见周金全P175图2-90)

图2-103 自吸螺旋曝气机

图2-104射流曝气机

处理工艺范文第2篇

指导老师:董良飞 姓 名:吕小龙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71 学 号:07415117 前言

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改善环境卫生,一直以来是困扰着农村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太湖流域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逐渐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敏感问题,湖泊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蓝藻的频繁爆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引入生态排水一源分离及资源化理念,“源分离”技术基于该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被关注的新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节约水资源、低能耗及可回收营养元素等特点,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主题

长期以来,太湖是上海、无锡、苏州等城市最重要的供水水源地,集供水、蓄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流域的经济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的水环境严重污染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对人民生存和社会稳定的威胁日趋严重。因此,全力控制太湖水环境污染不断恶化己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工业和城镇污染得到控制后,量大而面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成为加速太湖富营养化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太湖污染的贡献率中氮占35.35%、磷占59.65%。很明显,大量未经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河道,直接影响流域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甚至威胁到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因此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工艺与新技术,是一项有实用价值的探索。 1.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产生和特点 1.1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产生

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提出,源于对农村生活污染的研究,特别是随着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以及农村小城镇建设逐步被提出并丰富的。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和河流水质规划研究。“八五”“九五”期间先后在于桥水库、滇池、太湖、都阳湖、巢湖、三峡库区等湖泊、水库流域及沱江内江段、晋江流域、北江演水流域、淮河淮南段、辽河铁岭段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这些研究较好地把握了非点源污染负荷发生状况并首次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但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仍然只是探讨因农村生产活动所致的农业非点源的宏观特征与污染负荷定量计算模型的初步研究,90年代末以来才开始重视农村生活所致的污染。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农村社会及经济问题突出程度远胜于污染问题,因而农村生活污染长期不被关注。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绝 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排沟渠、水塘。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为2.6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 地区形象写照。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及农村小城镇人口的迅速集聚,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染问题若不加重视,水污染问题及其衍生的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必将因而日益加剧。 1.2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通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以下特点:

(1)污水水量变化大:水冲卫厕的普及、村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实际务农劳动力的减少、燃料的气体化、区域性的家庭手工业与生活污水量增长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生活污水来源受生活用水的影响,主要有厨房洗涤污水、洗衣污水、洗浴污水、冲洗卫生间的粪便污水等。调查中发现:在各类型的生活用水中,洗衣用量最大,一般约占了各户总用水量的60%;在人口较少的家庭,则以厨房用水为主。太湖流域农村农户室内卫生间的洁具一般包括面盆、坐便器和浴缸,其中面盆和坐便器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浴缸的使用需配置太阳能热水器或天然气,而目前天然气尚未入户,太阳能热水器相对农户来说较昂贵,因此,农户卫生间中的浴缸使用频率也不是很高。农户洗澡普遍使用浴锅,通过烧柴将水加热,在浴锅中洗浴,洗浴污水一般排入室内窖井,渗入地下。

(2)水质水量在不同居住区、不同时间段里差异明显:太湖流域农村可分为集中居住的新建居住区和陈旧居住区。集中居住的新建居住区农户每天每户平均水量在166升到207升之间波动,平均水量大约为180升/(天·户)。集中居住的陈旧居住区农户每天每户平均水量大约为120升/(天·户);从排放方式看,有2296的农户生活废水选择了直接排入村河,45%的农户排水采用排入屋后及地表渗入地下,排入沟渠的农户有25%,还有少数农户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田地等方式。从水质上看,旧居住区CODcr,日排放浓度可达780、1349 mg/L,新居住区CODcr,日排放浓度可达350~450 mg/L。新、旧居住区的总氮、总磷排放浓度平均为:新居住区为20 mg/L和1.93mg/L,旧居住区为9.7 mg/L和1.19mg/L。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旧居住区居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用水时反复使用后排放,造成有机物浓度较高;同时由于旧居住区农户基本没有使用卫生洁具,造成生活污水中粪便成分较少,TN、TP浓度偏低。农户用水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6:00-8:00,中午10:30-12:00,下午5:30-7:00。第一时段主要是洗漱用水、厨房用水和洗衣用水等,耗水量在三个时段中最大;第二时段主要是厨房用水,耗水量最小;第三时段主要是厨房用水和洗浴用水,耗水量居中。

(3)农村生活污水基本为大量无序排放: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一般是通过二种方式排放,一是通过自家院内的渗坑排放而直接渗入地下,大多数农户家的洗涤污水采用这种排水方式;二是通过管道排入自建简易化粪池,卫生间污水的排放多采用此方式;三是将污水泼在门外空地,任其自然蒸发,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洗衣污水的排放。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受到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管理水平现状的影响,不能走城市发展模式,而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方案应要求工艺简单,净化效果有保证;尤其是在富营养化重点控制区域,不仅要消减有机物还要进行脱氮除磷。因此,因地制宜地采用投资省能耗低,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的工艺显得尤为重要。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源分离”技术为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找到了新途径,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走出困境找到了突破口。

3.生活污水的源分离、分质处理与资源化

生活污水源分离和分质处理是指在源头分类收集、处理和回用,将优质饮用水和低质回用水分开供给用户,以实现水资源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循环。它是革新的供排水和处理理念,基本模式见图

生活污水源分离、分质处理和资源化系统

3.1生态排水一源分离技术 根据对生活污水的研究,不同的水质所含成分有很大不同,大致可以分为:

黑水:指厕所粪便污水,包括人尿和粪便;黄水:指人尿;褐水:指粪便污水;灰水:指来自于家庭的厨房、洗衣、沐浴和盥洗等污水。

生活污水中营养物质的绝大部分集中在黑水中,特别是小便废水中。从污水构成来看,灰水的数量占99%,而COD、N、P的负荷分别只占40%、5.6%、20%;尽管尿和粪便的数量只占l%左右,但COD、N、P负荷却占60%、94.4%、80%。水质和水量两者的强烈反差成为黑水和灰水源分离的依据。因此,实现黑水与灰水分离,可以让粪便回田,而灰水与初期雨水可以通过物理或生态工程(如湿地)共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实现物质循环,而且可以减少庞大的管网投资和繁琐的生物处理过程。源分离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或解决“水冲厕”的卫生问题,还可以为后续水污染控制带来一系列的便利,使农村水污染处理问题难度降低。 3.1.1灰水处理与回用

不同来源的灰水水质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用户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排水类型以及家用化学产品的使用情况。灰水通常包含了高浓度的油脂、其它烹饪有机物、肥皂残余物和清洁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等可生物降僻物,未被粪尿污染的灰水中病原体、氮的含量都较低。灰水的有效回用可以减少将近50%的饮用水使用。

灰水处理回用技术发展很快,主要有人工强化的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和自然生化处理等(表1)。当灰水处理后回用前必须进行紫外照射、加氯等消毒处理。

3.1.2黄水、褐水的处理与回用

含氮量高的黄水可作肥料,尿液贮存在与空气隔绝的容器中肥分可以保持大约一年时间不会流失。黄水在粪尿分离厕所里与褐水隔离后输送到尿液池液蓄即可得液体肥料,也可干化处理制成干肥。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尿液混合肥可用于所有农作物,而尿液注射法仅能用于可食用部分在地面以上的作物。从卫生学的角度看,尿液注入地面后其病源微生物受到的灭活作用更加迅速、强烈。

Maculate Madungwe以采用真空式便器分离大小便及冲洗水为例,探讨了褐水的收集和处理过程。褐水首先被输送到粪便隔离器中,分离出来的液体被送入悬挂在深坑里面的土壤过滤器,再进入化粪池里同灰水一起进入后续处理设备中;而被捕获的褐水悬浮固体被送到堆肥装置中进行厌氧消化,制成肥料的同时也产生许多生物气。高温、高pH和长时同贮存是促使病原体灭活的关键因素。消灭褐水里的病原体、减少苍蝇和臭气的方法是投入草木灰或石灰之类的添加剂。许多亚热带、热带国家习惯将粪便风干,欧洲市场上的一些分离厕所也将粪便干化燃烧,不仅可以开发潜在的能量,燃烧后的灰烬可以撒播于耕地中。

3.1.3黑水处理与资源化

黑水的特点是COD,BOD等指标高,含大量病菌且臭气污染严重。而生活污水中80%~90%的氨,50%~57%的磷来自于黑水,预处理后的滤清液对后处理可起到添加营养剂的作用。预处理设备通常是粗细格栅等,还有美国的HONEY MON一STER、德国的HUBER和中国北京世纪国瑞公司等研发的粪便处理专用设备等。混凝沉淀法也可用于黑水预处理。固体分离后堆肥干化制成有机肥用于农业,上清液经厌氧消化、好氧接触氧化或厌氧一好氧结合处理后排放或回用。为了进一步消除恶臭污染,可采用酸、碱或次氯酸钠盐淋洗脱臭,活性碳吸附或生物除臭技术等工艺。 3.2做好农村污水资源化工作

随着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现在的农村逐渐丢弃了原来祖先留下来的粪尿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这一优良传统。人粪尿的养份,约含80%的氮、50%的钾和磷,作为粮食作物的一种肥料,几乎可以替代化肥。收集后的粪、尿通过适当的方式处理后,其中的养份可通过农用或绿化施肥而得到回收,由此帮助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水污染。总的来说,粪尿的单独收集与资源化,是未来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实现轻污染的杂排水完全回用,重污染的粪尿水资源化到农田,减轻甚至完全避免水环境的二次污染,真正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和整个水生态圈的良性循环,在人们卫生系统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维持了生态平衡,最终改善农村的卫生与健康状况,促进宏观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结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太湖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其中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更是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源分离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它克服了传统集中式排水体制与分散式排水体制的弊端,实现良好的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功能,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在生活污水的源头分类收集模式、褐水和黑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开发、生活污水源分离和资源化的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理论和工艺,从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会相灿,叶春,颜丹宙等.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1-5.

[2]盛学良,舒金华,彭补拙等.江苏省太湖流域总氮、总磷排放标准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4):20—24.

[3]路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i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03). [4]粱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5]鲍全盛、土华东,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与展担[J],地理科学,1996,16(1):66—72. [6]周早弘,发达地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工程技术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19-2721.

[7]张大第、张晓红、章家骇等,上海市郊区非点源污染综合调查评价[J],上海农业学报,1997,13(1):31—36.

[8]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6月4日发布.

[9]刘昌明,何希吾等.中国2l世纪水问题方略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1—52.

[10]高拯民,李宪法.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4562551.

处理工艺范文第3篇

图2-2链条式机械格栅

图2-3移动式伸缩臂机械格栅

图2-4 钢丝绳牵引三索式差动卷筒机械格栅

图2-5 多斗式平流式沉砂池构造图

图2-6 曝气沉砂池剖面图

图2-7多尔沉沙池(见李亚峰,P21,图2-12)

图2-8圆形涡流式沉砂池水砂分离流线图(见李亚峰,P20,图2-9下部),

图2-9钟式沉砂池(见李亚峰,P20,图2-10)

图2-10佩斯塔沉砂池

图2-11 平流式水力旋流沉砂池构造图

图2-12为带行车式刮泥机的平流式沉淀池

图2-13进出水装置及锯齿溢流堰图

图2-14多斗排泥平流式沉淀池

图2-15带链条式刮泥机的平流式沉淀池图

2-16静水压力法排泥

2-17竖流式沉淀池构造图 图

图2-18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见李亚峰P24,图2-16)

图2-19周边进水中心出水辐流式沉淀池(见李亚峰P24,图2-17)

图2-20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见李亚峰P25,图2-18)

图2-21平移推流式

图2-22旋转推流式

图2-23曝气池廊道

图2-24采用回转式布水器的普通生物滤池

图2-25 高负荷生物滤池构造图

图2-26 塔式生物滤池构造图

图2-27生物转盘构造

图2-28 接触氧化池构造图

图2-29为间歇式重力浓缩池构造图。(见李亚峰P62,图3-1)

图2-30辐射式连续重力浓缩池(见李亚峰P63,图3-2)

图2-31 竖流式污泥浓缩池

图2-32 矩形气浮浓缩池(见李亚峰P64,图3-5(b))

图2-33 圆形气浮浓缩池(见李亚峰P64,图3-5(a))

图2-34 圆形消化池

图2-35 蛋形消化池

图2-36 消化池的进泥与排泥方式

图2-37 污泥干化床

图2-38 带式压滤机脱水工艺流程

图2-39压榨辊轴P型带式压滤机

图2-40压榨辊轴S型带式压滤机

图2-41 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

图2-42 板框压滤机滤板、滤框和滤布组合图

图2-43 AB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图2-44 A1/O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图2-45 A2/O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图2-46 A2/O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图2-47 典型SBR反应器运行模式

图2-48 ICEAS反应池操作过程(见周金全P56图1-37)

图2-49 CAST反应池的运行工序(见见周金全P56图1-38)

图2-50 CASS反应池的运行工序(见李亚峰P41图2-37

图2-51 DAT-IAT工艺流程(见李亚峰P42图2-38)

图2-52 MSBR常规工艺流程图

图2-53 韩国incheon国际机场的MSBR工艺的平面布置及运行过程

图2-54 UNITANK工艺的运行过程(见李亚峰P42图2-39)

图2-55是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周金全P46图1-22)

图2-56 普通Carrousel氧化沟系统

图2-57 卡罗塞尔2000氧化沟工艺

图2-58 卡罗塞尔3000氧化沟系统

图2-59 Orbal氧化沟系统

图2-60 D型氧化沟

图2-61 T型氧化沟

图2-62 DE型氧化沟的工艺流程(见李亚峰P45图2-46)

图2-63 VR型氧化沟系统

图2-64 侧渠式氧化沟

图2-65 BMTS型氧化沟

图2-66 船型氧化沟

图2-67 转刷曝气型氧化沟(见周金全P48图1-25)

法A段曝气池构造示意图

图2-69 AB法B段曝气池构造示意图

2-70 A1/O法构筑物示意图

图2-71 A2/O法构筑物示意图

图2-72 A2/O法构筑物示意图

图2-73 ICEAS反应器构造图

图2-74 CASS反应器构造图

图2-75 BZQ-W型球冠形膜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69图2-72)

图2-76 盘式橡胶膜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69图2-73)

图2-77 STEDCO200型橡胶膜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0图2-75)

图2-78 STEDCO300型橡胶膜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0图2-74)

图2-79 高密度聚乙烯复盘型(φ178×8)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1图2-76)

图2-80 高密度聚乙烯复盘型(φ180×8)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1图2-77)

图2-81 GY.ZZ型钟罩形刚玉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1图2-78)

图2-82 BG-I型圆拱形刚玉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1图2-79)

图2-83 GY.Q型球形刚玉微孔曝气器(见周金全P171图2-80)

图2-84 射流曝气系统

图2-85 固定管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4图2-101)

图2-86注气式柔性管滗水器(见周金全P185图2-102)

图2-87钢索式柔性管滗水器(见周金全P185图2-103)

图2-88 手动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6图2-104)

图2-89 双吊点螺旋杆传动套管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6图2-105)

图2-90 旋转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7图2-106)

图2-91肘节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7图2-107)

图2-92 泵吸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8图2-108)

图2-93 堰门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8图2-109)

图2-94 门控式柔性管滗水器(见周金全P188图2-110)

图2-95 螺杆传动旋转式滗水器(见周金全P189图2-111)

图2-96 SM型潜水搅拌机外形和结构示意图(见周金全P146图2-50)

图2-97 几种转刷曝气机

图2-98 曝气转盘

图2-99 PE17

2、PE193型泵型曝气机外形(见周金全P173图2-84)

图2-100 BE型泵型叶轮表面曝气机外形(见周金全P174图2-88)

图2-101 DY型倒伞形叶轮表面曝气机外形(见周金全P175图2-89)

图2-102 FT型浮筒式也叶轮表面曝气机外形(见周金全P175图2-90)

图2-103 自吸螺旋曝气机

图2-104射流曝气机

处理工艺范文第4篇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或循环曝气池)是一种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气系统呈封闭的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由于其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技术特点,已经在国内外广泛的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治理。

一、氧化沟的特征

目前氧化沟种类多,但不论哪种氧化沟,一般来说都具有以下特征:

(1) 池体狭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池深度较浅,一般在2.5-4.5米,宽深比为2:1,也有深度达7米的。

(2) 氧化沟曝气混合设备多采用表面曝气机、曝气转刷或转盘、射流曝气器、导管式曝气器和提升管式曝气机等,近年来配合使用的还有水下推动器。

(3) 氧化沟呈完全混合、推流式。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由于流速高,原废水很快就与沟内混合液相混合,因此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的。

(4) BOD负荷低,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处理出水水质良好。

(5) 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6) 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

(7) 污泥龄长,可达15-30d,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6倍;世代时间很长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在反应器内得以生存,从而使氧化沟具有脱氮的功能。

氧化沟存在问题

(1) 污泥膨胀问题: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

(2) 泡沫问题: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

(3) 污泥上浮问题:当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整个系统泥质变轻,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控制其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易造成缺氧,产生腐化污泥上浮;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二沉池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4) 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上下层流速不一,下层流动过慢导致污泥沉积。影响构体容积。

二、氧化沟处理原理

氧化沟的工艺中污水直接与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氧化沟系统。表面曝气机使混合液中DO的浓度增加到大约2~3mg/L。在这种充分掺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得到足够的溶解氧来去除BOD;同时,氨也被氧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此时,混合液处于有氧状态。在曝气机下游,水流由曝气区的湍流状态变成之后的平流状态,水流维持在最小流速,保证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平均流速>0.3m/s)。微生物的氧化过程消耗了水中溶解氧,直到DO值降为零,混合液呈缺氧状态。经过缺氧区的反硝化作用,混合液进入有氧区,完成一次循环。该系统中,BOD降解是一个连续过程,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发生在同一池中。由于结构的限制,这种氧化沟虽然可以有效的去处BOD,但除磷脱氮的能力有限。

影响氧化沟除磷的主要因素

影响氧化沟除磷的因素主要是污泥龄、硝酸盐浓度及基质浓度。据资料显示,当总污泥龄为8-10d时活性污泥中的最大磷含量为其干污泥量的4%,为异养菌体质量的11%,但当污泥龄超过15d时污泥中最大含磷量明显下降,反而达不到最大除磷效果。因此,一味延长污泥龄(例如20d、25d、30d)是没有必要的,宜在8-15d范围内选用。同时,高硝酸盐浓度和低基质浓度不利于除磷过程。

影响氧化沟脱氮的主要因素

影响氧化沟脱氮的主要因素是DO、硝酸盐浓度及碳源浓度。据资料显示,氧化沟内存在溶解氧浓度梯度即好氧区DO达到3-3.5mg/L,缺氧区DO达到0-0.5mg/L是发生硝化反应及反硝化反应的前提条件。同时,充足的碳源及较高的C/N比有利于脱氮的完成。

三、氧化沟的种类

到目前为止,氧化沟已发展成为多种形式,使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Carrousel(卡鲁塞尔)氧化沟、交替式氧化沟、一体化氧化沟和Orbal(奥贝尔)氧化沟等。

1、奥贝尔氧化沟

奥贝尔氧化沟一般由三个同心椭圆型沟道组成,污水由外沟道进入,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由外沟道进入中间沟道再进入内沟道,在各沟道循环达数百次,最后经中心岛的可调堰门流出,进入二次沉淀池。

特点:

(1)该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在外沟道形成的交替的好氧和大区域的缺氧环境,能较高程度的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

(2)具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两种流态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多沟道串联,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减少污泥膨胀的发生。

(3)采用曝气转碟曝气,有较高的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 (4)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2、卡鲁赛尔氧化沟

年,DVH公司综合了常规污水处理系统和氧化沟的优点,发明了第一代Carrousel氧化沟系统。实践证明,Carrousel氧化沟技术是二级污水处理技术中一种最可靠的技术之一。

由上图可见,Carrousel氧化沟使用定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混合液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混合液在氧化沟闭合渠道内循环流动。因此氧化沟具有特殊的水力学流态,既有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特点,又有推流式反应器的特点,沟内存在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氧化沟断面为矩形或梯形,平面形状多为椭圆形,沟内水深一般为2.5~4.5m,宽深比为2:1,亦有水深达7m的,沟中水流平均速度为0.3m/s。氧化沟曝气混合设备有表面曝气机、曝气转刷或转盘、射流曝气器、导管式曝气器和提升管式曝气机等,近年来配合使用的还有水下推动器。

卡鲁赛尔氧化沟的主要优点

与常见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该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处理某些工业废水时尚需要预处理,但在处理城市污水时不需要预沉淀。

(2)污泥稳定,不需要消化池可直接干化。 (3)工艺极为稳定可靠。 (4)工艺控制极其简单。

(5)系统性能显示,BOD降解率达95%-98%,COD降解率达90%-95%,同时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功能。

(6)卡鲁赛尔氧化沟系统不再使用卧式转刷曝气机而采用立式低速搅拌机,使沟式可增加到5m甚至8m,从而使曝气池的占地面积大大减少。

处理工艺范文第5篇

海南省文昌市文城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

摘要:海南省重点项目文昌市文城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规模为6×104 m3/d,采用循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CAST)对污水处理厂收纳的城市污水进行处理,该处理工艺具有布置紧凑,抗冲击能力强,较适本工程的水量水质特点,通过对设计中的相关参数的总结分析,为今后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污水处理;循环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

海南省文昌市文城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规模为6×104 m3/d,厂址位于海南省文城镇以东、红旗溪与文昌河交汇处,生化处理工艺采用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是海南省重点项目之一;近期处理规模3×104 m3/d,采用循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收纳的市政污水,该工程于2008 年建设2010 年8 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厂本文拟通过设计层面上的总结分析,为今后污水处理厂设计及其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提供借鉴。

1.工程进水水质

文城污水处理厂所处理的废水主要为市政污水,包括居民生活污水、商业设施排水、公共设施排水、一定量的食品加工及其它排水。该污水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同时含有一定的难降解物质以及一定的氮、磷等物质。属于可生物降解污水。其中,工业废水约占30%,生活污水约占70%,在结合周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并综合考虑之后该厂进水水质如表

1文城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表1

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可生化性较好,考虑到排放要求,需要对进水中的有机物、氮、磷均要有一定的去除率,最终所选的处理工艺必须具有除磷脱氮的功效。经过对多种适用工艺的比选和论证,本着先进适用的原则,本工程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作为生化处理工艺;与其它处理工艺比较,该工艺以一组反应池整合了传统方法及其他改进方法中的调节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及二次沉淀池,整体布置紧凑简单,无需复杂的管线传输,工艺路线简洁且更具有灵活性;在污水处理厂刚建成运行时,流量一般来说较设计值低,循环式活性污泥Page 1of

5系统可以调节液位计的设定值使用反应池部分容积,降低风压、减少风量,避免了不必要的电耗;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将生物选择理念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池中的易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因生物选择性和反应条件的不断循环变化而得到有效的抑制;传统活性污泥法及氧化沟法泥水分离方式均采用动态沉淀的方式,泥水分离效果不易保证,而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在沉降和滗水阶段不进水,沉淀和排水完全在静态环境下进行,可确保良好的固液分离效果,不仅能够充分保证较高的出水水质,而且能充分地保留更多的活性污泥,为保证处理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采用了成熟稳定的自动化控制和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设备降低了日常劳动强度;该工艺处理流程简单,控制灵活,可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控制指标及处理水量,改变运行周期及工艺处理方法。适应性很强;同时,该工艺在运行时序上类似于推流式,而在空间布置上又近似完全混合式,运行中既具有推流式反应推动力较大,去除(污染物)速度较快的特点,又兼有完全混合式抗冲击能力较强的特点,与以往的传统工艺相比存在着显著的优越性。其工艺流程见图

1进水

废渣

外排2.主要处理构筑物

(1)格栅及进水泵房。格栅井与进水泵集水井合建,格栅井内设两台回转式格栅除污机,每台格栅间隙16mm,宽度1300mm;格栅的启停由PLC根据栅前、后水位差自动控制,也可由现场人工就地控制。分离后的栅渣经提升收集后外运填埋。而鉴于城市发展对卫生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将格栅除污机建于室内,这样有利于进行臭气的收集处理。 垃圾填埋厂

进水泵集水井内设高效污水潜污泵4台,每台水泵流量840 m3/h,扬程18m, 可以根据水位控制水泵开停也可以使水泵按顺序轮换工作。同时,每台水泵可根据进水情况通过变频器实施变频,保持运行于高效点,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本工程细格栅间与旋流沉砂池合建,格栅间内设两台自清式格栅除污机,每台格栅间隙3mm,宽度1900mm,格栅倾角60°;细格栅由现场PLC根据格栅前后的水位差自动控制启停,经格栅分离出的栅渣由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压榨机减容后装车外运。格栅间内的臭气经由收集装置排至除臭系统。

本工程设两座旋流式沉砂池,单座池径3650mm,池深4340mm,处理能力为1980m3/h。沉砂池日产砂量1.8m3,每座沉砂池各采用一台气提泵定期将池内沉砂排至砂水分离器,该气提泵分别配套一台罗茨鼓风机(风量1.83m3/min,升压0.06Mpa);进入砂水分离器的沉砂经砂水分离后装车外运。

(3)循环式活性污泥反应池(CAST池)配水井。为了保证CAST池内各池处理负荷基本一致,本设计在CAST池进水端设一座配水井,该井平面尺寸为4.5m×2.4m,高8.25m,超高1.0m。

(4)循环式活性污泥反应池(CAST池)。近期CAST池按3万m3/d规模设计,设一组CAST池,池内分4座反应池;预留一组4座CAST反应池位置作为远期发展之用;每座反应池的平面尺寸为69.3m×22m,最大水深5.0m,超高0.8m,总容积为7623 m3,每组反应池总有效容积30492 m3。每座反应池分为生选择区和主反应区,选择区的容积约占反应池总容积的10%~15%;反应池BOD5污泥负荷0.095 kgBOD5/(kgMLSS·d);池内混合液悬浮物质量浓度(MLSS)为4000mg/L;TN污泥负荷0.021kg/(kg·d);TP污泥负荷0.002kg/(kg·d);主反应区气水比为7.07。

循环式活性污泥反应池的设计运转周期为4小时,其中进水曝气2小时, 沉淀1小时,滗水1小时,每座反应池按时间顺序间歇运行,同组四座反应池轮流进水,从整体看,进水和出水是连续的,但各池是间歇的,每相邻两座CAST池为一个生化处理系统,同一时间只有不同系统的两池进水和曝气,只有一个池在沉淀或滗水。在进水的同时进行曝气、回流污泥,设计回流比20%~30%;设回流污泥泵5台(其中1台库房备用),单泵流量140 m3/h,扬程7.0 m,配用电机功率为7.5 kW;回流污泥泵将主反应区处于“饥饿”状态的活性污泥泵送至选择区,在污泥选择区通过设在其内的潜水搅拌机与来自旋流沉砂池的富含有机污染物的来水充分混合;潜水搅拌机共设9台,每座反应池的选择区内设2台,库房备用1台,

搅拌机由设备厂商根据选择区水力流态的分析确定型号及布置位置,桨叶直径Ø520mm,电机功率3.0kw;曝气强度和曝气历时可根据进水水质及主反应区内的溶解氧进行调整,主反应区的溶解氧值逐步达到2~3mg/L,使反应池有机物降解、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过量摄磷等生化反应处于最佳的环境中;在完成曝气反应和静态沉淀后,反应池开始滗水和排泥;每座反应池设计最大滗水高度1.31m,平均滗水高度0.91m,设计最大滗水量1800 m3/h,在每座反应池末端设一台一拖二式的摇臂滗水器,将泥水分离后的水滗出池外;剩余污泥泵设置在反应池后端的泵井内,共4台,单泵流量75 m3/h,扬程15m;正常工作时,每座反应池对应一台剩余污泥泵,相邻两座反应池的剩余污泥泵干式安装在同一座泵坑内,在其中一台水泵出现故障情况下可以通过切换装置实现互相备用;剩余污泥泵在滗水阶段的后期通过池内的多点吸泥管将剩余污泥抽送至污泥缓冲池,经提升至污泥脱水机脱水缩容外运。

每座反应池的主反应区设置膜片式微孔曝气器2959个,供气量大,氧转移率高,单个曝气器设计供气量1~3m3/h。

生化池的进水、曝气、回流、沉淀、滗水、排泥可在控制室内按时间顺序进行集中控制。进水水量、水质的波动可以根据进、出水水量、水质通过调整鼓风量、曝气时间、污泥回流比、排泥量及运行周期等运行参数来控制。

(5)鼓风机房。主要为循环式活性污泥反应池的曝气装置提供气源,为了空气管路布置顺畅,尽量减少空气管路的压降,鼓风机房考虑近远期分别设置,近期鼓风机房内设3台罗茨鼓风机,2用1备,其中一台工作的鼓风机交替为同组2座反应池供气;另一台工作的鼓风机交替为其余同组另2座反应池供气;备用的鼓风机可替代任一台发生故障的工作鼓风机。

每台鼓风机设计流量Q=75 Nm3/min,设计升压P= 58.8 Kpa。鼓风机可根据设在循环式活性污泥反应池主反应区内的溶解氧的变化,通过变频调速自动调节供气量,实现在满足供气量要求下的节能降耗。

(6)紫外消毒渠。采用紫外消毒工艺,本工程近期设一座紫外消毒渠,远期再增设一座消毒渠。紫外消毒渠的设计流量为近期高日高时流量0.497m3/s。消毒渠长约5.60m,宽1.02m,水深1.3m。渠内设4个紫外消毒模块,消毒指标:粪大肠菌群数≤10 000 L-1,消毒渠旁共壁建一座超越渠,以便检修维护;消毒渠全部设备由自备的控制设备控制,运行操作简便,可无人长期管理。

(7)污泥脱水间。污泥脱水机间内的设备按近期规模配置,建筑尺寸按远期考虑。来

自CAST池的剩余污泥在此进行浓缩脱水,使其体积降至最低以便于运输处置。脱水间近期处理规模573 m3/d(含水率99.2 %),内设有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2台 (远期增设一台),单机转鼓直径Ø520 mm,及其配套螺旋输送机,污泥投配泵、污泥切割机,絮凝剂计量泵、冲洗水泵、自动絮凝剂制备装置(远期更换处理能力更大的设备以适应增加的污泥量)。

3.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设计期间,三材等建筑材料价格较高,该工程预算总投资约6359余万元,随着建材价格的调整,工程建设投资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工程近期总用电负荷731kVA,单位水量能耗为0.288kWh/m3。污水处理的吨水能耗指标受很多因素影响,如进水情况,出水要求,处理工艺流程,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等。该污水处理厂能耗指标相比其它处理工艺略占优势,吨水能耗指标处于平均值。目前,文城污水处理厂已建成通水,并已投入试运行阶段,出水COD等污染物指标完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B标准,即工程的设计排放标准;该工程的建成和运行,将改善文昌市的水环境质量,保护市民的健康,促进工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该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对保证海南省文昌市经济建设及环境治理都有深远的效益。

4.结语

(1)通过工程设计及实地考察,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将SBR技术和生物选择器加以有机结合,具有优异的抑制污泥膨胀能力,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适用当地的运行管理水平;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因采用非限制曝气方式,即边进水边曝气的曝气方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其控制灵活,可根据实际进水水质进行调整,适应工程进水水质特点,保证了出水水质稳定。

上一篇:路基加固下一篇:灌溉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