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合作社范文

2023-10-24

农村经济合作社范文第1篇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致力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镇作为一个基层政府,全力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有助于唤醒基层生命力和活力,最终实现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确保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下为落脚点,分析了当前乡镇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主要问题,针对乡镇经济发展中遇到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下;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解决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着众多问题,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之后增速逐渐趋于平缓,向着新常态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调整结构的要求,同时致力于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在平稳发展基础上实现突破,这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乡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扮演者桥梁的作用,解决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计划与策略,唤醒乡镇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基层经济的作用,在自身发展同时带动新农村建设,有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从而实现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1.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乡镇经济重要作用和意义

乡镇作为我国一个基层行政机构,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的重要补充,其不但能够使得区域内的工农业迅速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而且,还能够引导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全面发展。国家進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需要充分发挥基层经济作用,上级政府部门要多和人民交流和互动,除了要传达好党和国家提出的关于提高乡镇经济活力的政策方针,使其领会精神内涵,还应全方位了解乡镇以及农村经济实际情况,围绕着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完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乡镇经济的发展具有多方面意义,其带动了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得农民在经济发展中获益,收入增加,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进而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同时,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因此,经济新常态下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通过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相关政策,结合乡镇实际情况,有目的性制定经济发展政策,使得乡镇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2.经济新常态下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新常态下下,我国经济发展面对新的形势,乡镇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不足。比如经济缺乏稳定性、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低等,这都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乡镇经济发展,不利于基层经济健康发展,需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乡镇经济面临困境,从问题入手,有针对性解决。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展集中在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其他产业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比如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发展缓慢。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不稳定性,是由市场的需求来决定。我国很多乡镇地区主要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并且受传统意识的影响,乡镇地区的工业化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第三产业发展十分缓慢,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乡镇经济发展效果。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乡镇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协调每一个领域,以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的最基本导向,引导农业走向多元化生产。

2.2工作人员缺乏引导和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意识

乡镇政府在管理中具有纽带功能。但是,部分乡镇管理人员思想觉悟不够,自身能力有限,没有深入到群众队伍之中,工作积极性不高,未能落实好主体责任义务,不能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势必会导致乡镇发展落后。乡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降,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不够,从而让基层政府工作开展比较慢,失去了对乡镇以及农村发展的引导力[1]。

2.3管理体系不完善

乡镇发展离不开有效管理,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确保乡镇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现在的乡镇管理还不完善,开展工作中缺少对经济发展指导和调控。乡镇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晰,监督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未真正落实,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服务意识淡薄,效率低,质量差。在农村地区管理体系不完善,不仅包括了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以及调控,还包括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无论是对土地的利用或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生态资源浪费严重。

2.4乡镇缺少创业资源

在我国当前的乡镇地区,众多地方还是缺少相关的创业环境缺乏相关资源,导致农村的创业艰难。,特别是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聚集,很多农村都存在劳动力不足这一现象。农村的劳动力不足,加之缺乏对于创业的认知,缺乏相关知识素养的理解,同时,乡镇政府对创业这的支持较少,土地流转受制于宏观政策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乡镇农村创业的发展,进而对乡镇经济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缺少创业环境,同时缺少创业资源以及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是当前我国乡镇经济在发展时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

3.改进和优化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3.1调整产业结构

经济新常态下乡镇经济发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大力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产业,同时加快工业和旅游业、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和多样化。现代人追求的是绿色健康生活,对农产品要求高,要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确保农产品生产从数量向着质量转变。农业生产要形成加工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从中获取更高收益,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可以建立生态农业基地,创建农业品牌,除了农业以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林业、养殖业、水产业等,使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合理化。另外,农村产业结构应朝着集约型发展,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协助农村做好合作社建设,同时吸引相关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和运作,根据地方的生态环境开发旅游业,带动餐饮和文化产业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和外界交流合作,重视招商引资,为大型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其在乡镇建厂,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出现更多的经济新增长点[2]。

3.2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县级和市级政府要做好乡镇工作指导,及时传达党和国家政策和方针,同时还应定期组织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培训,解放思想,树立实干精神。其次,要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对乡镇工作人员形成约束力,建立长效机制,以更好促进乡镇建设发展。再次,要健全监督机制,除了上级政府强化对乡镇监管以外,乡镇还应加强自我监督和管理,对于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实行奖惩制度,激发干部为人民服务热情。

3.3做好思想文化建设

乡镇经济发展实现持续稳定增长,领导需要增强自身的能力,分析乡镇经济发展优势,统筹规划,引导农民开展生产工作,同时还要联系乡镇中“走出去”的成功人士,使其回乡创业,加大投资力度,带动乡镇经济发展。乡镇和村干部密切配合,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村落,做好思想文化建设,为农民传授新的生产观念和技术,促使其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开展创业宣传和培训,打破小农经济对思想束缚,提高农民创新积极性,引导农民接受新鲜事物,形成市場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乡镇政府建立专门网站,实时向农民推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关信息,掌握乡镇经济发展形势,发布宣传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政策,明确发展的总体方向,构建互动模块,帮助农民解决遇到困惑,更新市场信息,农民掌握第一手信息,有目的性调整生产结构[3]。

3.4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乡镇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当地资源和地方优势,开展招商引资,不能只画饼,而是要让企业看到发展前景,用项目吸引资金,资金激活项目,盘活乡镇经济,实现共赢,企业获利、乡镇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乡镇打造品牌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比如旅游业、服务业等,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乡镇发展中。乡镇加强交通运输、生态建设、网络建设等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5鼓励民众创业

乡镇经济发展中应做好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宣传工作,鼓励基层群众创业,构建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环境。乡镇工作人员认真了解所在地域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明确乡镇有哪些优势,根据每个自然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经济发展指标,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合理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开展新创业教育,分析一些农民创业的成功案例,帮助其形成创业意识和思维,然后结合区位优势,乡镇牵头和引导,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或者是推行集体创业的模式,相关人员指导下建立生产合作社,把各种资源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创业的效益,农民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乡镇经济增长也就会迈入新阶段。目前,乡镇创业环境还不够开放,政府除了提供专业培训以外,还应对于农民创业加大补助和投资,使其有创业想法并且能付诸于行动,确保农民创业创新拥有物质基础和资金支持,增强创业的活力,促使全民创业落实,改变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创业成为乡镇经济发展一个新增长点。

为了发展乡镇经济,可以将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融合,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加强乡镇创业速度。同时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创立乡镇创业典型,加大对乡镇创业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村劳动者主动创业,找寻创业的方式,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全方位地实现用大型企业来带动全民创业这一局面,帮助农村地区发展独特的特色品牌。由于当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想要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让乡镇经济占据主导,就需要发挥出乡镇特色、品牌经济优势,依托乡镇所具有的独特资源,创立乡镇特色品牌,做到“走出去”,乡镇企业可以与更大、更强的企业进行合作,快速推进乡镇地区的经济点向上增长,树立起品牌意识,建立更多的乡镇特色品牌,全面提升企业中产品的辨识度,打造该地区独有的特色产品。

4.结语

乡镇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经济新常态下乡镇发展面临新形势,必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不但要确保农业生产结构多样化,而且大力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做好招商引资,利用区域和资源优势,创立特色品牌,项目吸引资金,吸引企业来乡镇投资,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带动乡镇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协助政府做好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宋丽芹.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J].纳税,2019,(16):221+223.

[2]屠庆芳.新常态下乡镇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发展出路探讨[J].商讯,2019,(12):142~143.

[3]秦秀霞.经济新常态下乡镇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3):11~12.

农村经济合作社范文第2篇

一、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效及做法

截止目前,##县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2个,吸收会员4200余人,辐射农户1.6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8,涉及四大主导产业10个项目,其中食用菌协会26个,烤烟、白瓜等经济作物协会8个,圆葱、韭菜、果树等果菜协会9个,猪、牛、羊、蜂等养殖协会7个,水稻协会2个。2004年,来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总收入6.78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4,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创收2.1亿元,户均增收7500元,人均增收1980元,有效牵动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强化扶持服务,培育催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一些农民基于生产、销售需要,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些小型的协会,以技术与协作为链接,小规模经营农产品。由于受交通、信息、技术及服务体系等诸多因素影响,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下,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市场销售不畅,农民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新型的自我服务组织,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及时出台了《##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工作方案》、《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见》等引导性文件,对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在信贷上予以支持,多次组织典型到各村现身说法,促进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迅速建立。##镇食用菌协会成立较早,但以往由于人员少、实力弱,在引进项目、更新技术上均存在欠缺。为扶持黑木耳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先后筹资1800万元,

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市场,有效推动了##镇黑木耳协会的快速发育。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协会以##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大市场为舞台,向农户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价格销售,既整合了品牌,又降低了成本,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娘家人和源动力。

2、加强信息引导,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层次。在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注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服务。挂靠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培训。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建立技术协作联系,在协会与院校之间牵线搭桥,为农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定期聘请专家,集中或分散对合作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2004年,共举办有针对性培训班56期,培训成员3.87万人次,以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引进培育新品种38个、新技术18项,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35个,加快了科技推广步伐。健全信息网络,推进科技更新。全县102个行政村,已安装村村通73个,其中村级安装71个,镇经管站安装2个,安装总量占总村数的71.6,占信号覆盖村的100;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无偿投放微机50台,占总村数的50;开辟致富之友农业频道,整合电视、电话为农服务功能,实现两电合一,分期、分步骤跟踪解答农业生产技术难题1400余个。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集中突出问题,县电视台开播专题节目35期,有力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果树协会充分利用村村通学习推广果树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使全镇水果产量由1999年的4300万斤提升到2004年的6500万斤,促进果农人均增收2300元;并与日本果树协会开展交流合作,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引领了果树科学栽培的快速发展。

3、创新培育模式,激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潜能。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培育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了七型并进的发展格局。一是行业协会调控型。发挥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组织协调功能。由农民联合发起,围绕

主导产业建立协会或合作社,构建一家一户为基础、千家万户成规模、区域布局作基地、龙头企业拓市场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组建的县级食用菌、果菜、烤烟等产销协会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将不同经营主体组合起来,促进销售公司与农户、农户与基地及市场的紧密联系,构建了外辟多元市场、内建特色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户群体扩张型。能人大户以一带十同致富是激活农民调整结构的源动力。扶持种、养、加、运、销和为农服务的农村大户,牵头组成专业协会,把广大农民的着力点和兴奋点引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动主导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镇东方红村致富能人##,针对农民在育菌环节投资大、风险高的实际,投资40万元开办液体菌包厂,实行工厂化集中育菌,以每袋0.9元低价卖给会员,2005年共生产51万袋,全部销售一空,实现了双赢。三是村组农户联合型。由村集体牵头,吸收本村及周边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民建立协会或合作社,通过组建协会,集聚农户联手经营,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规避了市场风险,产品质量效益逐年提高。##镇每年水稻产量在2.3万吨左右,针对农民卖难问题,##村水稻专业协会以会员入股形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申办了小江南牌A级稻米绿色标识,实现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四统一,每斤价格比原来提高了0.2元,并在俄罗斯打开了市场。四是院校基地合作型。农业科研机构与农民联合,发展主导产业,主动挂、靠、联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村圆葱协会与东北农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协会负责引种、推广日本卡木依、福星等新品种,东北农大定期派驻专家、教授对葱农进行培训和指导,圆葱面积由2002年的260亩迅速扩张至今年的4000亩,年产1.6万吨,全部出口俄罗斯,成为远近闻名的外向型特色农业一品村。五是加工企业带动型。不断建立和完善产业内部新型利益关系,改变农民单纯卖原料的传统经营方式,吸引农民以土地、原料、进厂做工等形式参股分红,由单纯的买卖关系变为伙伴关系;龙头企业采取保

护价收购、预付定金、二次结算等办法,反哺基地及农户,形成了利益均担、风险共担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101家,年加工、贮藏、包装销售果菜等农副产品50万吨,龙头企业集群初步形成,带动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成为县域农产品搏击市场的中坚力量。六是流通市场链接型。流通决定生产,销售决定效益,搞活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合作。推行市场+农户(企业)机制,积极组织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打破传统农业提蓝小卖的生产销售方式,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聚集民间资本2200万元建成##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大市场,年实现销售量2万吨,销售额8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交易市场。七是科技园区辐射型。干部率先垂范、自担风险建设园区是引领群众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推行园区+农户机制,彻底打破农民传统种养方式、种养习惯和种养观念,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引种、示范、育种、推广的聚集辐射作用,促使农产品高产高效,这几年,沿道、沿河、沿边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40个,促进了科技成果的配套组装,推动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

4、规范运行管理,保障农村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由于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实现合作的认识不足,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合作的积极主动性,致使合作的范围尚小,许多农村合作组织还处于摇摆不定的初始化起步阶段。因而在具体的操作上,做到了两规范、一完善。一是规范政府行为。坚持民营团体进位、行政管理退位的原则,经过初期一段直接扶持之后,逐渐转向以指导和引导为主,逐步强化农民在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规范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层层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发挥农民成员主体作用,增加农民成员的发言权;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引入有管理经验的能人行家参与治理,提高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使专业合作组织全部达到了四有,即有章程,有组织,有机构,有制度。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订单等契约合作方式保证农民利益,逐步使合作组织与农户

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大肚川亚麻厂组织农户以土地入股,包产包销,每年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和产品收购合同,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形成了效益均沾的信用载体。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组织合作不够规范,联接链条脆弱。组织与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没有明确的合同约束,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基本处于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遇险则散的松散状态。

二是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有序管理。大部分合作组织没有严密的运行章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不够健全,成员素质不高,只是凭经验、凭干劲办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强,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不高。多数合作组织没有兴办实体,服务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提供加工、储运等配套服务能力较弱,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尚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升级发展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着眼以工业化思路抓农业和解决农产品卖难,坚持抓中介、活流通、强服务、保增收,持续培育壮大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组有专业大户、村有专业队伍、镇有合作公司、县有合作集团、产业有专业协会的综合服务体系,支持和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1、扶持引导,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充分释放政策导向效应,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宣传。发挥电视、村村通网络平台作用,多层次、广视角向农民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提高农户参与发展

的积极性,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通过树典型、搞对比,让农民消除与己无关思想,切实体会到参与合作组织发展的实惠。二是优化政策。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民政、工商、土地、财政、金融等部门在领照办证、场地征用、融通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在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大开绿灯,创造条件。三是规范引导。指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既不能钻法律空子,又要促其健康发展。四是加强管理。定期对实力强、前景好的合作组织管理者进行培训,强化诚信、合同教育,遵守市场规则,确保农村经济组织有序发展。

农村经济合作社范文第3篇

摘要:2008年以来,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调动起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舒兰市农业机械迅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也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舒兰市已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40个,总投资240万元。共引进大型拖拉机105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械50台,水稻插秧机120台,配套农机具300台(套)。三年来,全市组建的农机合作社自身经济发展显现逐年递增势头。截止2010年10月末,40个合作社总作业量34万亩,年总收入1270万元,纯收入680万元,创造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推进;新农村建设

1 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行,为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1.1 坚持系统化服务

舒兰市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确立“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始终肥组建农机合作社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一是突出责任落实。把组建农机合作社工作納入市农机部门每年工作重点,落实责任实行专题推进。明确组建工作的步骤、方法,要求和时限。二是突出指导服务。市农机部门选出一批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业务骨干,负责对合作社组建村进行技术指导,市财政、国土、林业等部门为合作社组建提供了方便,帮助解决了场地、库房、材料等实际问题。

1.2 实行规范化管理

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方面,市农机部门制定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规范了合作社的管理运作。一是成立了权力机构,各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建立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营管理机构。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市农机部门依据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实际,建立了管理、培训、安全教育、作业质量、机具维修保养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制约体系。三是实行“六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即机具统一管理停放,作业统一收费核算、机具统一维修保养、统一油料供应、统一作业指标、统一作业质量验收。

1.3 坚持市场化运行

在保证本地作业的基础上,按照市场机制不断扩大作业范围。一是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每年组织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合作社机车先后到黑龙江省、吉林省白城地区及周边市、县进行机播、整地、机插、机收获作业。二是开展订单作业。农机合作社在播种、机插、收获、秋整地时都与周边村签订作业合同,不但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收入,而且还加快了播种、机插、收获、秋整地速度,提高了作业质量。三是开展多种经营。拓宽服务领域、实行多种经营,如开沟修渠,拉土修路,建筑运输等非农田作业,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1 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提高单产增收。以水稻为例,同一品种,地力相等的两块地对比,使用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整地、机插、收获、与小四轮、畜力和人工插秧作业对比,省工、省时,减少支出,提高产量10%,平均每公顷增产750kg,增加产值1800元。二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收,农机合作社的组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发展畜牧业,养殖业,外出经商务工等,平均每户转移劳动力可创收8000元。

2.2 实现节本增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型机械实施以深松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精量播种和深施肥技术等,种植玉米、大豆可节省种子和化肥的用量。此外,合作社坚持高标准作业,低标准收费,可使农户降低生产成本,节省支出。

3 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型机械使用的发挥,旱田机械深松和轮耕制得到进一步落实。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农民用于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已大幅度增加,全市综合机械化作业程度达到95%以上,比组建合作社之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在粮食生产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运行,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4 加快了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步伐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设备都是新型的适用机具,使得深松联合整地技术、精量播种技术、根茬粉碎还田技术、机械插秧、机械收获等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加之合作社对新技术、新机具认识高,并且有雄厚的资金,几年来,购置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水稻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等装备,即保证了农机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激发了农民购买新机具、应用新技术的热情。

5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耕地的抗旱能力,大型机械作业可打破犁底层,建设“土壤水库”,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耕地的排涝能力。大型机械连片作业形成虚实并存的土壤多余水分;可以提高地力。可以更好地把作物残茬、落叶和有机肥翻到下面,作为明年作业的底肥,增加肥力,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可以提高地温。通过大型机械连片整地、起垅,可以增加有效积温,尤其是经过深松的地块,春季冷气散发快,地温相对高,有利于作物生长。

6 促进了和谐农村的建设

通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舒兰市利用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把农业做大、做强,使广大农民受益,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温暖;农民通过变耕种土地为租赁土地,进而入股分红,使其对市场经济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富裕起来,农村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让农民看到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曙光。

作者简介:孙仁权(1956-),吉林舒兰人,吉林省舒兰市白旗农机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技术推广。

农村经济合作社范文第4篇

[摘 要]农村合作社已经是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基于钻石模型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新形势“一条龙”产业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状态、机会和政府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优劣势,有针对性地对“一条龙”产业发展提出几项建议。

[关键词]钻石模型;农村合作社;竞争;品牌效应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3.063

1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的,该理论模型主要是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及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态、政府和机遇六个因素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的竞争力的由前四个基本因素和后两个辅助因素的整合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如下图)。现将“钻石体系”应用到国内农村合作社产业中,分析其最终产品竞争力。

钻石模型

2 临朐县和当地农村合作社概述

临朐县地处鲁中,总面积183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87.3%,辖13处镇(街、园、区),350个中心村,89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将农民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的“顶梁柱”,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规范管理和示范带动,注重创新、扩面、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临朐县注册农民合作社1764家,注册资本37.6亿元,入社成员147540个;形成相亮万亩山楂、青杨峪万亩板栗等多处特色产业基地;拥有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28家、市級71家、县级105家;有7家合作社开展内部资金互助试点业务。

3 根据波特模型具体分析

3.1 要素条件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其中有自然资源、人力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

临朐县内水资源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达 75374.8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补给总量 14922.79万立方米。土地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0%。临朐县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昼夜温差较大,雨季集中,适宜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山楂、樱桃、板栗,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发展“一条龙”产业,不仅需要高品质的产品,也需要有其他要素条件。县内类似山东华良农业科学研究院,农机局等这样的专业机构较少,当地的农村合作社每隔一段时间会召开专业技术的讨论会,弥补了在专业技术和专业人员这一方面的缺陷。

临朐县农业历史发展悠久,有熟练的劳动力,大部分的农村合作社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专业技术信息的“集权”,不能充分利用熟练劳动力,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上扶持力度不大,科研经费不足,导致很多农作物的试产不能完全开展。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一条龙”产业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降低了其产业竞争力。

3.2 需求条件

需求是影响一个行业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竞争优势的差异。

全县合作社拥有绿色食品认证50个,无公害产品认证37个,有机食品认证28个。现在一些著名商标有“寺头山楂”、“樱冠”樱桃、“九山板栗”等。2017年临朐县山旮旯大樱桃专业合作社送评的“布鲁克斯”大樱桃,获得“2017年中国樱桃年会金樱奖”。

合作社的销售模式以各大商超为依托,与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传统方式为主,以展销活动和电商的模式为辅,形成了稳定的营销模式。既能够获得稳定的客户资源,又能够充分利用新兴的展销和电销方式,在当下电子货币和网购这种“市场潮流”的牵引下,突破原有传统的销售模式,利用在销售方式上的创新,充分将自己的产品呈现给大家,同时利用“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从各个方面满足大家的需求,提高销售额,扩大产业规模。

与分散经营的农户相比较,这种有效稳定的营销模式和品牌的认知力提高了农村经济合作社“一条龙”产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信任,促进“一条龙”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稳定发展。

3.3 相关与支持产业

相关与支持产业是说,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的国内产业。县内合作社众多,相关产业包括农机化肥、农药等上游产业,还包装贮藏、保鲜加工、销售宣传等下游产业,还有贯穿始终的金融机构。

在农机农药等上游产业方面,县内有专门的合作社和个体经营的商家,发展良好,为产业“一条龙”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永利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小麦播种机、自动抽水浇地机等机械90余台,与其他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年作业面积约1.6万亩。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当地合作社的产业竞争力。

下游产业迅速发展,销售思路新颖,为产业大大提升了竞争力。相亮山楂合作社拥有现代化冷库10座,年贮存能力5000余吨。盛世果蔬合作社建有500吨冷库和分级、包装、加工车间。这两个合作社在贮存、加工和保鲜等方面的优势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高了合作社同其他分散经营和单一工作企业之间的竞争力。

全县搭建融资平台,全县各金融机构为合作社授信额度4960万元,合作社从金融机构贷款4235万元。搭建和电子商务合作的营销渠道,打造和利用各类展会平台,开拓商品的销售渠道。发展前景和发展状态良好的相关产业,为合作社产业“一条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增强了其竞争力。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态

一个产业内部的组织状态对于产业的发展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激烈的同行业的竞争会刺激各大合作社不断更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以取得持久、独特的优势地位。同时,同行业内的竞争还会使得各合作社另辟蹊径,发展创新营销渠道。

合作社内的组织结构主要是采用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合作社由村支书或者农业大户牵头组成,为总经理;下边分设发展战略部、企业发展部、投资管理部、财务管理部等几个部门。合作社有自己的章程,入社和退社都会有严格的流程。这种类似于企业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合作社中的有限资源让利润最大化。同時,还会使合作社内部管理更加完善,有效地避免因组织上的问题造成的产业发展限制问题。

3.4 政府和机遇

政府对于国家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四种因素的引导和促进上。同时,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为临朐县合作社产业“一条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在农村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政府招募并完成项目的途径来获得政府的补贴。临朐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合作社开展培训、市场营销、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根据示范社等级高低给予相应补助,“小奖有小补”“大奖有大补”,催生带动一批示范性强、规模大、效益好的合作社。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当地的合作社具有一定规模,大大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产业“一条龙”的竞争力。

2017年“两会”的召开在农业方面的新政策将会影响农村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规划。2017年“两会”颁布了农村补贴新政策,其中在税收方面、农产品流通方面、人才支持方面等都有新的变化,比如在销售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这些农业补贴新政策的颁布和实施,降低了农业生产“一条龙”经营模式的成本,增大了产业规模,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许多有利因素促进了农村合作社“一条龙”产业的发展,但从钻石模型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发挥当地优势因素的同时,还要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使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一条龙”产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4 提高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一条龙”产业竞争力的一些建议

4.1 进行人才选拔,发展科研机构

在临朐县,专业的研究机构和技术人员有所欠缺。政府或者合作社人员应经常举行有关农业种植、农产品保鲜等专业问题的人才选拔与人才培训,大力建设和发展有关新品种研究、病虫危害防治等的科研机构,为农村合作社“一条龙”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提升其发展空间。

4.2 推广先进技术,扩大产业规模

当地合作社还是以熟练劳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合作社应充分利用当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逐步过渡到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土地使用率,将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应用到“一条龙”产业中,扩大产业规模。

4.3 调整组织结构,做好组织决策

为避免少数人影响决策结果,可以尝试将农村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设立股份制,让各个社员控股。采取股份分红的方式让每个社员的想法都渗透到组织决策中去,将会有利于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4.4 善于抓住机遇,致力发展创新

国家在农业方面所颁布和修订的每一个政策,都将会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关键点,合作社能否在众多的合作社中脱颖而出,在于能否抓住机遇。而无论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创新的精神和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一条龙”产业中,一个环节微小的创新,都将是整个合作社产业链发展壮大的一个契机。

参考文献:

张浩.农村合作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税经贸,2013(8).

农村经济合作社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认为农民合作社组织按其事业内容可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综合合作社两大类型。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那么它们就转化为新型的农民综合合作社。我国农民合作社模式应是以农民综合合作社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辅。这对于开创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经济事业;金融事业;社会事业;综合经营

一、引言

古人语,民以食为天。过去、现在、将来均如是。我国是拥有近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粮食安全是最大的国家安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更为如是。

一般地,工业以工厂为生产单位,而农业则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现在的世界农业仍然实行着以家庭农业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联合国之所以将2014年确定为“国际家庭农业年”的原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家庭农业主,即农民,是经济、社会弱者。他们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维护自身利益,发展家庭农业?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实践都证明,农民务必成立归自己所有、利用、控制、受益的各种合作社。

笔者认为,全世界农民(业、村)合作社组织按其事业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型:农民(业、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业、村)综合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较熟悉,是指农民合作社主要从事农村经济、金融、社会事业的单项合作。供销合作社属于传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综合合作社,我们较陌生,因为我国大陆尚未确立这一理论概念。实际上,它类似于韩国、日本的综合农协和我国台湾省的农会。其基本特征是:农民合作社综合经营农村经济、金融、社会事业的多项合作。

我国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了《农民专业合作法》。之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较快速,但其更快、更好的发展则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难题。因此,党中央自2008年起反复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开展信用合作。2014年中央1号文件又指出,供销合作社也要开展信用合作。按照上述的政策规定,若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开展信用合作,那么,它已不是理论意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而是类似于韩国、日本综合农协的新型农民综合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综合合作社并存,符合我国国情、农情。我国农民合作社模式应是以农民综合合作社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辅。

本文从分析韩国、日本的综合农协入手,探讨我国农民综合合作社的定义、案例、可行方案,提出加快发展农民综合合作社的若干建议。

二、韩国、日本综合农协概述

韩国、日本的当用汉字“農協”的全称是“農業協同組合”。“協同組合”的英语对应词为“Cooperative”,即合作社。因此,韩国、日本“综合农协”亦可译为“农业综合合作社”。换言之,“综合农协”与“农民(业)综合合作社”是同义语,而不是涵义不同的两个概念。

在亚洲,日本综合农协开创了综合经营农村经济事业和金融事业的先河。它和韩国综合农协及我国台湾省农会被合作社理论界称为“东亚农民合作社模式”。与欧美农民合作社相比,该模式具有农村合作事业的综合性。

例如,1961年以前,韩国农协依《农业协同组合法》只能从事农产品销售、工业品购买等经济事业。而农村金融事业,则由农协系统的农业银行依《农业银行法》从事。由于农协不能从事金融事业,所以它要从事农民所需的产品购销等经济事业往往无资金保障。1961年7月29日韩国颁布施行的《农业协同组合法》规定:取消农业银行,由农协综合经营农村经济事业和金融事业。韩国现在的综合农协乃是依该法设立和发展的。用韩国、日本农协人的话说:“综合农协是为农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服务。”[3]

韩国、日本综合农协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表现在:一是农家经营耕地面积偏少。现韩国、日本农家的平均耕地经营面积为1.5公顷多一点。这无法与欧美家庭农场耕地经营规模相比,现美国家庭农场平均耕地经营面积多达80公顷。二是农家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尚未分离。也就是说,农业生产收入主要用于农家生活消费,这需要农协提供生产和生活的综合服务。三是农村社区的综合开发。韩国、日本农村与其城市相比,在发达程度上尚有一定的距离。把农村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基地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基地,需要综合开发农村社区。

笔者认为,韩国、日本综合农协的最大长处是:首先,综合农协通过信用保险等金融合作,带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又扩大农村金融事业的规模。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农村金融、经济、社会事业的良性循环。金融资本控制产业资本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两国综合农协均作为其农村金融中心,把设在城市营业网点吸收的城市资金和非农民的“准成员”(指只有事业利用权和分红权而无表决权的农村居民,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团体)入社资金投放农村使用。韩国农协早已跨入韩国二十大型企业集团行列(2012年名列第12位)。日本农协的农林中央金库是闻名世界的农村合作银行。

其次,综合农协作为农村社区的发展中心,发挥了开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性组织作用。这主要由农协的活动区域和“准成员制”决定。公司制企业总是将厂址选定在能够获得最大利润之处,因而在城乡之间随时移动。但由于耕地的固定性,农协则始终在农村区域开展活动。并且,它除满足农民成员的需求外,还须满足非农民“准成员”的需求。例如,2013年韩国基层综合农协平均成员为2,176人,而“准成员”多达13,545人,是正式成员的6倍多。[6]随着城市人口倒流农村速度的加快,“准成员”必将趋增。这说明,韩国、日本综合农协实际上是“农村居民综合合作社”。

韩国、日本综合农协的短处是:如何满足农民要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的需求。两国综合农协的主要对策是:一开展“一村一业”活动,即鼓励一个村庄主要从事同一的农(牧)业生产;二是鼓励农民按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成立“专业农协”,其所需资金主要由综合农协提供。

我国之所以难以打破农民及其专业合作社资金短缺、融资难的瓶颈,症结就在于:广阔农村没有像韩国、日本综合农协那样完善、发达的合作金融。因此,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笔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是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可以断言:伴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和供销合作社自我改造的完全彻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必将发展成为我国的农村金融主体。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都是以合作金融为主体的。

我国与韩国、日本农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在地理位置、农作物品种、家庭农业、户均耕地面积、以及汉字文化背景等方面。据资料,主管农业的汪洋副总理2013年4月明确要求有关部门:“总结浙江等地‘三位一体’的经验,借鉴日本、韩国的农协模式。”

三、我国农民综合合作社定义

有些人将开展经济、社会多项合作事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含供销合作社)称其为农民综合合作社,这一提法欠妥当。根据农民综合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划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综合合作社的主要基准是:农民合作社是否综合经营经济事业和信用事业。

我国农民综合合作社可定义为:农民综合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主地综合经营经济、金融、社会多项事业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这一定义包涵四层含义:一合作社的主体必须是农民;二合作社的管理必须是民主管理;三合作社的事业必须是综合经营经济事业和信用事业;四合作社的所有制必须是区别于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公私混合所有制。这四层含义缺一不可。[1]

四、我国农民综合合作社案例分析

案例一:浙江“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农民模式。早在2006年,浙江省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亲自领导下,开创了“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农民模式。“三位”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一体”是指这三者合作为独立的法人。

瑞安市(县级)农村合作协会是改革试点。该协会会长陈林(清华大学博士后,现离任)敢于创新,大胆把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吸收为该协会会员,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综合服务,受到农民欢迎。据资料,该协会是独立的社团法人。其基本职能包括:一是经济合作,即农用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工业品的购买供应和农产品(含加工品)销售;二是金融合作,即信用资金的存贷款和保险业务的办理;社会保障合作,即农民医保、养老等合作事业。

2006年12月9日,浙江省委在瑞安市召开全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习近平发表了题为《立足新阶段,把握新趋势,积极探索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新路子》的讲话,指出:“初步的实践表明,以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联合而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是目前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一种新的形式,是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一个新生事物。我们要热情地支持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推动这一新生事物在更大范围的实践和发展。”“应当说,这‘三位’是具备联合基础的。一是性质一致,都是合作经济组织;二是服务对象一致,都是农民;三是基本利益一致,都是通过为农民社员服务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实现为农服务。”

笔者认为:由于“三位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村为区域的,所以该协会属于以县为区域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农民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农民传统合作(供销社和农村信用社)和农民新型合作的资源,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新路径。它必将极大丰富东亚农民综合合作社模式的内容。

案例二:北京农禾之家联盟综合农协模式。[4]据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早于2002年就进行了综合农协(农民综合合作社)试验。2005年11月,该课题组领办成立了北京“农禾之家联盟”,理事长为郑冰(获2011年联合国妇女署女性传媒大奖)。该联盟吸收山西省永济市蒲韩乡村社区综合农协、湖北省建始县河水坪综合农协等综合经营农村经济、金融、社会多项事业的农民合作社加盟。截至2014年年初,共有会员125家,覆盖全国20个省市。

该综合农协研究组(杨团研究员主持)在湖北省建始县进行综合农协试点已有七年。这是以该县委县政府为主导,以当地农民为主体的综合农协试点。它冲击了现行制度与政策,暴露了体制机制的不少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以该县河水坪综合农协(以乡镇为区域)为例,事业(业务)范围包括:

(一)提供农民社员生产、指导、示范和经营咨询服务。

(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三)指导会员间的共同经营、委托经营、代耕业务和土地流转服务,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效益。

(四)开展农畜产品运销、仓储、加工、冷冻、包装及批发、零售。

(五)农用资料的进出口、加工、制造、配售及会员生活用品供销。

(六)开展社员以合作方式共同利用各种设施的事业。

(七)开展社员信用事业。

(八)开展社员保险事业。

(九)开展社员生活福利及救济事业。

(十)开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生态保护事业。

(十一)协助政府开展农田水利改良、水土保持、林地保护及环境保护等业务。

(十二)改善农地利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防治农业灾害。

(十三)向政府反映农户要求、宣传农业政策、调解各种纠纷,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十四)承办政府和其他组织委托的事业。

(十五)自主开发在国家法规允许范围内符合本会宗旨的其他事业。

2012年,蒲韩乡村社区综合农协实现总收入813万元,成本支出805万元(含管理费73万元),创造利润81万元,其中,按交易额以实物返还会员的总值为9.5万元。这部分只是来自农资店的盈利,其他部门的盈利返还已制定了规则,即2015年按会员交易额以一定的比例返还。目前,该协会为3865户会员建立了个人档案,强化经营管理。

笔者认为:一是该联盟属于跨省的农民合作社协会,它意味着成立国家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可行性;二是该联盟只具有对会员的指导服务功能,不是企业经营实体;三是该联盟的会员是综合经营农村经济、金融、社会多项事业的合作社企业或合作社协会。

案例三:河北“3+1”综合性农民合作社模式。该模式的“3”,是指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社区”的信用合作、供销合作和生产合作。“1”是指对这三种合作的社会管理。社会由人组成,所以社会管理的实质是对社员及合作社职员的管理。

据河北省人大官网,该模式由河北农合公司创办。该公司为河北农合信息服务公司、河北农合商贸有限公司和河北农合投资有限公司的统称,是2007年7月成立的专门研究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向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提供综合服务,组织筹建省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民营企业,总经理为潘峻岳(2012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河北农合公司,在农业部、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国农大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支持下,在《农民日报》的大力帮扶下,8年来致力于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信用合作为基础、供销合作为纽带、生产合作(土地流转)为重点、建设农村市场化机制为核心,开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

河北农合公司指导创建的农民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①信用合作。村级合作社按照“入一借五”的方式开展资金互助。②供销合作。村级合作社开办日用品超市,并以“农育天下”为商标,统一销售社员生产的农产品。③生产合作。村级合作社采用租赁、半托管、全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积极实行土地流转。④新民居建设。村级合作社计划在土地流转率达到60%以上时,适时进行民居建设,让村民享受新住宅。⑤其他功能。如代收电话费和水电费、代发工资、代办保险、法律咨询、新合作医疗二次报销、招商引资等。

上述的五大功能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搭建了多个综合服务平台: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运营监管综合平台、农民合作社社员信用评价监管平台、“银行—合作社—社员”金融服务平台、全省农民合作社研究与培训平台、全省农民合作社农资供应与农机服务平台、“科研院所—合作社—社员”科技推广平台、全省农民合作社招商引资平台、农民合作社新民居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到农民合作社就业创业平台。

河北农合系统农民合作社信用户登记评定评分标准(试行)如下:

河北农合社系统,连接全省专线联网平台,实现了系统内各农民合作社社员入股、退股的“全省联网,通入通退”。这不仅方便社员在全省异地任一联网社的入股、退股,更重要的是增强社员资金入社的信心,消除社员对入社资金“安全性”的担忧和顾虑。它推广的“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模式,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还被中共广东省委和青岛市委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战略举措写入正式文件,予以推广。

通过访问考察,笔者认为:一是信用合作带动了供销合作和生产合作,较好地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贷款难的问题。二是社员股金的“全省联网,通入通退”,类似于省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三是民营资本投入农村应得到鼓励。

另外,据《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农业部自2014年起在部分省进行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试点。吉林省在5个县(市)进行信用合作的试点,即梨树县3个、榆树市1个、梅河口市1个。

五、我国农民综合合作社建设的可行方案

信用合作是农民综合合作社建设的十分重要内容。2014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如前所述,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那么它们就转化为新型的农民综合合作社。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稳妥开展信用合作

2014年8月27日农业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规定:把农民合作社(笔者认为它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综合合作社的统称)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评定范围。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坚持社员制封闭性、促进产业发展、对内不对外、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的原则,严禁对外吸储放贷,严禁高息揽储。农民合作社对信用合作内容进行单独核算,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二)供销合作社要积极开展信用合作

笔者认为,这里应加大改革力度,敢于创新,解决好如下四个问题:

一是,供销合作社属性问题。按照宪法规定,供销合作社是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但现实的供销社,其各级领导由政府任免,职工是公务员,即国有商业机构。这与“互助性经济组织”的农民合作社是相悖的,合作社是公私混合所有制的经济组织。因此,“供销合作银行”(浙江省供销社语)是否国际合作制原则认可的合作银行?供销社开展信用合作,应合作社理论创新,界定供销合作社的属性。[5]不然,势必难以培育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笔者担心又多了一个国有商业银行,这也许是杞人忧天。

二是,供销合作社产权问题。社员是合作社的入股者,合作社财产归社员所有。但如上所述,供销合作社产权属于国有制。因此,供销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应将其产权作为国家股,投入农民合作社,待到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时,再撤出国家股,以保障农民合作社的民办性和自主性。这方面可借鉴日本农协的农林中央金库产权演变的经验。

三是,供销合作社职员就业问题。合作社职员是被合作社雇佣的,不可能是国家公务员。但鉴于供销社现状,职员可维持享受公务员待遇,待到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时,即时由社员大会选举领导,由理事会任免经理等职员,以保障社员对农民合作社的控制权。

四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体制机制问题。供销合作总社属于国家级联合社的合作社,即现代企业。因此,建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投资设立两个控股公司:一个是以供销合作为主体的“经济控股公司”(暂称),另一个是以信用合作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暂称)。这两个公司应实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均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就其事业均代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只有这样,供销合作社才能彻底改造自己,回归名正言顺的农民合作社,以有效地发挥“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作用,创新供销合作联合社体制和治理机制,更加积极地履行国际合作社联盟(ICA)的副主席职责。这方面可借鉴韩国农协自2012年3月2日起实行的“一个中央会、两个控股公司”的新体制。

(三)审慎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合并

基层供销社现有多少农民社员?笔者说不清楚。理论上说,没有社员的合作社不能称其为合作社,因为合作社事业是由社员利用所决定的。所以,基层供销合作社应以乡镇为区域,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推进基层社改造”,增强其民办含量。然后,应使用冠以该乡镇名称的农民合作社的名称,如“XX乡(镇)农民供销合作社”(暂称)。

另一方面,合作社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其数量多规模小转化为数量少规模大。即在合作社发展初期,设立大量的合作社,但规模小。如我国现共有120多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它们均以村为区域,这等于平均每个行政村设立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利于取得合作社的规模效益。按照合作社发展规律,这些众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通过合并,以乡镇为区域,设立综合经营农村经济、金融、社会多项事业的新型农民综合合作社为宜。在各行政村,可设它的“农民合作组”(暂称,不是法人),作为与农民社员进行联系的组织系统渠道。

由于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供销合作社领办的,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合并的阻力并不大,只看政策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合作社和传统农民合作社的农村合作资源。

六、建议

为了加快农民综合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如下五条建议:

(一)我国农业经济理论界应确立“农民综合合作社”这一科学概念。要农民合作社理论创新,界定它的内涵和外延,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订及农民合作社的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应修订为《农民合作社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正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应规定其为农民综合合作社;反之,仍称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它所需信贷主要由农民综合合作社提供。这有利于农民综合合作社掌控农村金融,逐步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主体。两类农民合作社并存,有利于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二是联合社。联合社是合作社的合作社。所以,若它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就称其为XX联合社;反之,就称其为XX协会。三是子公司。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合作社办加工业,应将其主体规定为农民合作社的子公司,实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四是“准社员制”。ICA实行“准会员制”。生活在农村中非农民的居民,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适合利用农民合作社事业的,鼓励以“准社员”资格加入农民合作社。“准社员”只有合作社事业利用权和分红权,而没有表决权。“准社员制”有利于扩大合作社的自有资本和事业规模。

另外,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抓紧制定供销合作社条例。”其内容主要就供销合作社的所有制性质、产权、事业、职员、基层社及其联合社体制机制等作出规定。

(三)引导新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积极开展产品购销等经济合作,使其发展成为农民综合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异化的现实证明,脱离农村经济合作的合作金融是没有生命力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与农民合作社合作(并),也可以与供销合作社合作(并)。这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多项合作事业发展。

(四)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应下大力气培养农民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才。由于农民综合合作社经营信用,所以亟待培训理事长和经理人员等,使他们真正地既懂农村经济又懂农村金融。若没有金融学知识,那就无法经营农民综合合作社。党中央早在2008年10月12日就指出,“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但至今成效甚微的原因固然很多,其中农村匮乏这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不可否认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只有青岛农业大学设有合作社学院,其他高等院校都没有设置合作社专业。这是我国匮乏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高等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民合作社教育应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五)大力营造人人爱护农民合作社的社会氛围。现在的《新华字典》中,“合作社”一词,因“使用频率较低”而被无情地删去,让人不可思议!该字典是广大中小学生的必备工具书,他们从字典中知晓合作社,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合作社理念在我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切盼我国农民综合合作社大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申龙均. 农民合作社研究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申龙均. 农民综合合作社初探 [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11):50.

[3]申龙均. 韩国综合农协对我国发展农民综合合作社的启示 [J]. 经济纵横,2014(5):104~107.

[4]杨团. 综合农协:中国“三农”改革突破口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 [M]. 北京: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编辑部,2013.

[6]韩国农协中央会. 农协年鉴(韩文)[M]. 首尔:韩国农协中央会出版社,2014.

上一篇:中外合作大学下一篇:农机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