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2023-03-07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建模;生活化

数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1].很多高中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通过采取数学建模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与实际相结合,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逐步提升数学学习效果,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高中数学建模生活化的意义

(一)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与学习兴趣

数学建模生活化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难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2].教师要将学生周围常见的事物利用起来,为数学建模提供素材,这样不仅能够让数学建模实用性得到提升,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将精力都放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今后遇到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

(二)学习知识面的拓展

为构建数学建模生活化,教师除了要关注数学知识,还要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顺利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模型[3].因此教师在数学建模中要把各方面知识相整合,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范围,掌握更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增加自身的积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自主学习数学,提高自身的认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三)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生活化需要在真实情景中完成抽象概括与总结,以及数学模型构建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生活数学建模思维,教师不需要让学生按照某个标准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基本模型的构建,只需要让他们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在数学模型建立中深入探索并积极操作.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也能显著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应用意识.在数学建模生活化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所需内容与所解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学生在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养成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对数学建模有了深入理解后,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高中数学数学建模的生活化策略

(一)从平常生活中捕捉生活化建模素材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学问题,教师需要留意与收集,为数学建模提供范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超市促销打折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打折是否真的便宜?教师可借助这一素材精心设计例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国庆节期间,某超市实行了“满200送100,满 400送200”的促销活动,一次性购买的商品满200元,便可获取100元优惠券,满400元便可获取200元优惠券,以此类推.同时,优惠券的使用方法为:只有购买的商品满200元,才可用100元优惠券进行抵扣,若所购买的商品未达到200元,则无法使用优惠券.请问:这种优惠券促销活动最大的优惠率为多少?如何购买商品才可获取最多的优惠?分析如下:假设一位消费者总共支付a元,其最多可获取a2元的优惠券,最后一次购物若所购买的商品不足200元,便无法获取优惠券,而超过200元,赠送的优惠券就无法用掉,其优惠率大约为a2÷a+a2=13.所以,超市虽然看起来打了五折,而实际上的优惠并未超过13.

如何能够获取最大的优惠?假设消费者购买了2n×100元的商品,获取了2n-1×100元优惠券,再使用这些优惠券购买2n×100元商品,支付现金2n-1×100元……最后一次使用100元优惠券购买200元商品,不再获取优惠券.如此,消费者总共支付(2n+1-1)×100元,总共购买(2n+2n+1-2)×100元商品,优惠率为:2n-12n+2n+1-2=13-19×2n-6.根据以上算式可知,只有n足够大,优惠率才会越接近13.

(二)从影视文学作品中提炼生活化建模素材

2009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蜗居》诱发了一场关于房價的议论热点[5].该电视剧中海萍与丈夫结婚七年,东借西凑首付了14万元购买了一套90万元的房子,总共126平方米,但是却处于郊区.由于这一“超前”购房行为引起了一系列家庭变故,使得妹妹海藻走上了歧路.基于这一电视剧情节,教师可提炼并设计数学模型实例.为了买房,海萍需向银行借贷76万元,当时银行贷款的年利率为5.94%,借贷时间为20年,若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其每月需还多少元贷款?

假设借款的款项为A0元,借贷N个月,月利率为r,每个月还银行x元,An(元)为还了n个月后尚未还完的钱.

海萍还了一个月后,还欠银行:A1=A0(1+r)-x;

还了两个月后,还欠银行:A2=A1(1+r)-x=[A0(1+r)-x]·(1+r)-x=A0(1+r)2-x[(1+r)+1];

同理:A3=A2(1+r)-x=A0(1+r)3-x[(1+r)2+(1+r)+1];

An=An-1(1+r)-x=A0(1+r)n-x[(1+r)n-1+(1+r)n-2+…+(1+r)+1],

即为:An=A0(1+r)n-x(1+r)n-1r.

于是数学模型为:An=An-1(1+r)-x,A0=760000,

令A0(1+r)N-x(1+r)N-1r=0,得x=A0r(1+r)N(1+r)N-1,

将A0=760000,N=20×12=240,r=0.0594÷12代入并进行计算得x≈5814.6元.

海萍每个月需还5814.6元,这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从这一实例分析得知,高房价不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三)从新闻事件中挖掘生活化建模素材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震惊了海内外,作为灾区的四川桑枣中学却做到了零伤亡,在1分36秒的时间内全校2200多名师生全部安全逃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桑枣中学每年都会开展两次灾难逃生的演练.在灾难来临之际,所有师生都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撤离了教室,到达了安全区域.由新闻照片我们可以发现,桑枣中学每幢教学楼一共4层,每层4个教室,左右共有2个楼梯,这与我们学校非常相似[6].对此,我设想如果我们学校发生灾难性事件,那么需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撤离?并为学生出示了如下数学建模题:我校共有3幢教学楼,每幢楼有4层,每层4个教室,左右共有2个楼梯.我校现有2400多名师生在各教室中,其中一幢教学楼满员,共有16个教室,每个教室里有60人,师生一共有960人,与安全区域距离最远.当灾难发生时,师生通过教室门口、走廊和楼梯等的速度相同,相互的距离也一样,且师生从一楼楼梯口到安全区域为一个常数.接下来我让学生结合数学模型,找出师生疏散时间与速度、其他变量等的关系,同时结合上面数据与实地测量结果,对1分36秒内我校师生是否能安全疏散进行验证.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对师生如何顺利疏散提出建议,这样一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调动,也发挥了数学建模生活化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数学建模生活化也逐步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7].教师要从高中数学教学重难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还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在数学思想上为学生带来启发,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采取数学建模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申润,林风.生活实例巧搭台 数学模型唱大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组合数问题教学思考[J].中学数学,2020(21):3-4.

[2]贾湘彬.高中数学:体验与核心素养:以“数学建模”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30):45-46.

[3]张淑英.以案例为驱动基于数学建模的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求学,2020(36):47-48.

[4]陈丽琼.依托生活情境 建立数学模型:例谈“乘法分配律”建模[J].四川教育,2020(Z4):17-18,23.

[5]孙晓红.借助互联网教学,让数学建模课乘风飞翔:数学建模课《生活中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J].数学教学通讯,2020(15):13-15.

[6]杨新跃.融贯生活情境,培養数学计算能力:一年级上册“计算教学”案例探析[J].四川教育,2020(05):59-61.

[7]叶根福.高中数学建模的设计与思考:以体重与脉搏为例[J].天津教育,2019(21):125-127.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本文分析阐述如何更好地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具有较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以此简化数学知识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兴趣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16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将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模式进行导入,真正实现通过生活模式提高学生数学分析思考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目的。

一、构建情境,激发兴趣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且小学生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与生活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且轻松、宽泛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理解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数学实例,促使学生通过分析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进一步感悟数学问题的内涵,以此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这种贴合实际的数学情境,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解决了数学问题就可以解决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一些问题,以此确保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主体意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行设置数学问题,以此确保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以及数学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结合生活,灵活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大都会通过照本宣科的模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理解数学知识的理论内容,并以此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但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也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1]。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认知数学概念。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学习主题,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教师还应在学生学会了运用一类主题内容寻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以不同主题的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内容,与不同的数学内容相契合,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能力。此外,教师也应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体系化的数学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数学问题,并自主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问题相关的内容,然后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这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数学解题能力,也能够凸显情境教学的教育价值。

三、模拟场景,强化理解

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内容有限,而且这些内容难以对学生形成拓展性和辐射性较强的数学引导。因此,为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模拟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数学生活场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故事,并将相关的数学问题融入故事场景中,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自发自觉地融入学习情境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产生数学学习的代入感。然后,教师就可以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教师应注意讲述的故事要与生活情境紧密贴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可以假设一个生活问题情境,并告诉学生只有解答出数学问题,才能够帮助到一个人,并以累计闯关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连续性的数学学习;也可以将课时进行适当延长,为学生建立长效的生活情境化数学学习机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助力学生形成终身数学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联想到生活情境,而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也会自然地与数学概念、定理等相结合,确保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学习的生活化数学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营造氛围,多元交流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其自主交流意识也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交流,并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同时,交流沟通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学习情境中,这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和质量[2]。交流方式可以分为学生自主交流和师生交流两种。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为学生营造具有较强生活化的自主交流氛围,调动学生自主交流的积极性。通常导课环节学生的思想还没有集中,还沉浸在课后活动中,因此,为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元素。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今日校园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讲述家庭或学习中发生的小故事等,并鼓励学生根据提出的主题进行自主交流,以此调动课堂活力,也可以为课堂学习营造和谐氛围。此外,教师还应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将生活中或校园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与数学知识进行关联,找出其中的共性,以此凸显出生活化交流的内涵。此外,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公式、概念等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说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相关的元素,使学生的生活化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进一步得以有效提升。此外,教師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本知识点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将生活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并通过组内交流沟通的方式,确定一个最佳的融合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和有效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各组学生开展小组比赛,看哪一个组别的生活化数学问题设计得优质,且解题步骤最简单明了,以此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通俗用语,解释术语

在数学教材中,通常都会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数学名词以及一些难度较高的数学公式。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障碍。因此,为突破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俗语,向学生解释数学概念,使学生能够顺利、高效地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将生活化的概念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实际生活,理解数学概念。有一部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且每天都需要经历,只是没有将其与生活进行联系。因此,对于这部分数学知识内容,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深入观察生活,并开展分析思考,在每日生活中逐步领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概念。然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思考过的生活内容在数学问题中进行运用,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思考的内容是否与数学问题相关,是否可以顺利解决数学问题。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中的内容如何将其转换为生活俗语,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意识得以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编写数学术语与俗语的对应关系表,从而为自身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便利。此外,教师还应将学生编制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优点,逐步完善对照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六、信息技术,拓展引导

在目前信息技术大背景下,教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相融合,并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问题进行拓展延伸,以此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也可以将数学公式变成图片,这易于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认知。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将数学知识中的精髓部分进行提炼,并融入相关的生活化情境,然后将这部分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以动静态画面配合声音、字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中呈现,以此拓展学生眼界,使学生能够在集音、形、影于一体的信息化数學学习情境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交流共享平台,鼓励学生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生活中蕴含的生活现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记录,并逐步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整理成章,变成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同时,教师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概念创设过程进行把控,随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直到确保问题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以此为学生开展生活化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再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活化数学知识点的交流,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化数学学习想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更进一步地体会到生活化数学概念的意义和内涵,也可以使学生通过交流完善自身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交流达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效果[3]。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留言,教师和学生在看到留言后,都可以对问题进行回复。这种突破时空拘泥进行交流的生活化数学学习模式可以突破学习障碍,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探讨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形成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意识较强的阶段,同时小学生受其年龄所限,数学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对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学习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晓翠.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54.

[2]王含.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20(15):9.

[3]孙爱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282.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建模;生活化

数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1].很多高中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通过采取数学建模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与实际相结合,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逐步提升数学学习效果,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高中数学建模生活化的意义

(一)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与学习兴趣

数学建模生活化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难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2].教师要将学生周围常见的事物利用起来,为数学建模提供素材,这样不仅能够让数学建模实用性得到提升,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将精力都放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今后遇到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

(二)学习知识面的拓展

为构建数学建模生活化,教师除了要关注数学知识,还要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顺利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模型[3].因此教师在数学建模中要把各方面知识相整合,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范围,掌握更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增加自身的积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自主学习数学,提高自身的认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三)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生活化需要在真实情景中完成抽象概括与总结,以及数学模型构建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生活数学建模思维,教师不需要让学生按照某个标准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基本模型的构建,只需要让他们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在数学模型建立中深入探索并积极操作.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也能显著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应用意识.在数学建模生活化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所需内容与所解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学生在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养成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对数学建模有了深入理解后,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高中数学数学建模的生活化策略

(一)从平常生活中捕捉生活化建模素材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学问题,教师需要留意与收集,为数学建模提供范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超市促销打折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打折是否真的便宜?教师可借助这一素材精心设计例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国庆节期间,某超市实行了“满200送100,满 400送200”的促销活动,一次性购买的商品满200元,便可获取100元优惠券,满400元便可获取200元优惠券,以此类推.同时,优惠券的使用方法为:只有购买的商品满200元,才可用100元优惠券进行抵扣,若所购买的商品未达到200元,则无法使用优惠券.请问:这种优惠券促销活动最大的优惠率为多少?如何购买商品才可获取最多的优惠?分析如下:假设一位消费者总共支付a元,其最多可获取a2元的优惠券,最后一次购物若所购买的商品不足200元,便无法获取优惠券,而超过200元,赠送的优惠券就无法用掉,其优惠率大约为a2÷a+a2=13.所以,超市虽然看起来打了五折,而实际上的优惠并未超过13.

如何能够获取最大的优惠?假设消费者购买了2n×100元的商品,获取了2n-1×100元优惠券,再使用这些优惠券购买2n×100元商品,支付现金2n-1×100元……最后一次使用100元优惠券购买200元商品,不再获取优惠券.如此,消费者总共支付(2n+1-1)×100元,总共购买(2n+2n+1-2)×100元商品,优惠率为:2n-12n+2n+1-2=13-19×2n-6.根据以上算式可知,只有n足够大,优惠率才会越接近13.

(二)从影视文学作品中提炼生活化建模素材

2009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蜗居》诱发了一场关于房價的议论热点[5].该电视剧中海萍与丈夫结婚七年,东借西凑首付了14万元购买了一套90万元的房子,总共126平方米,但是却处于郊区.由于这一“超前”购房行为引起了一系列家庭变故,使得妹妹海藻走上了歧路.基于这一电视剧情节,教师可提炼并设计数学模型实例.为了买房,海萍需向银行借贷76万元,当时银行贷款的年利率为5.94%,借贷时间为20年,若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其每月需还多少元贷款?

假设借款的款项为A0元,借贷N个月,月利率为r,每个月还银行x元,An(元)为还了n个月后尚未还完的钱.

海萍还了一个月后,还欠银行:A1=A0(1+r)-x;

还了两个月后,还欠银行:A2=A1(1+r)-x=[A0(1+r)-x]·(1+r)-x=A0(1+r)2-x[(1+r)+1];

同理:A3=A2(1+r)-x=A0(1+r)3-x[(1+r)2+(1+r)+1];

An=An-1(1+r)-x=A0(1+r)n-x[(1+r)n-1+(1+r)n-2+…+(1+r)+1],

即为:An=A0(1+r)n-x(1+r)n-1r.

于是数学模型为:An=An-1(1+r)-x,A0=760000,

令A0(1+r)N-x(1+r)N-1r=0,得x=A0r(1+r)N(1+r)N-1,

将A0=760000,N=20×12=240,r=0.0594÷12代入并进行计算得x≈5814.6元.

海萍每个月需还5814.6元,这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从这一实例分析得知,高房价不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三)从新闻事件中挖掘生活化建模素材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震惊了海内外,作为灾区的四川桑枣中学却做到了零伤亡,在1分36秒的时间内全校2200多名师生全部安全逃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桑枣中学每年都会开展两次灾难逃生的演练.在灾难来临之际,所有师生都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撤离了教室,到达了安全区域.由新闻照片我们可以发现,桑枣中学每幢教学楼一共4层,每层4个教室,左右共有2个楼梯,这与我们学校非常相似[6].对此,我设想如果我们学校发生灾难性事件,那么需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撤离?并为学生出示了如下数学建模题:我校共有3幢教学楼,每幢楼有4层,每层4个教室,左右共有2个楼梯.我校现有2400多名师生在各教室中,其中一幢教学楼满员,共有16个教室,每个教室里有60人,师生一共有960人,与安全区域距离最远.当灾难发生时,师生通过教室门口、走廊和楼梯等的速度相同,相互的距离也一样,且师生从一楼楼梯口到安全区域为一个常数.接下来我让学生结合数学模型,找出师生疏散时间与速度、其他变量等的关系,同时结合上面数据与实地测量结果,对1分36秒内我校师生是否能安全疏散进行验证.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对师生如何顺利疏散提出建议,这样一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调动,也发挥了数学建模生活化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数学建模生活化也逐步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7].教师要从高中数学教学重难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还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在数学思想上为学生带来启发,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采取数学建模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申润,林风.生活实例巧搭台 数学模型唱大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组合数问题教学思考[J].中学数学,2020(21):3-4.

[2]贾湘彬.高中数学:体验与核心素养:以“数学建模”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30):45-46.

[3]张淑英.以案例为驱动基于数学建模的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求学,2020(36):47-48.

[4]陈丽琼.依托生活情境 建立数学模型:例谈“乘法分配律”建模[J].四川教育,2020(Z4):17-18,23.

[5]孙晓红.借助互联网教学,让数学建模课乘风飞翔:数学建模课《生活中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J].数学教学通讯,2020(15):13-15.

[6]杨新跃.融贯生活情境,培養数学计算能力:一年级上册“计算教学”案例探析[J].四川教育,2020(05):59-61.

[7]叶根福.高中数学建模的设计与思考:以体重与脉搏为例[J].天津教育,2019(21):125-127.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4篇

我们对小学生活数学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研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对传统教学作出理性思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近年来,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它要求尊重儿童经验,把儿童从大小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手中。

把生活数学资源加以运用也源于我校多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是我们对教育发展认识的提炼。儿童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数学课堂的生长点,《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现实意义

该课题实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合理挖掘与运用小学生活数学资源,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挖掘与运用。我们审视了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能从中获益的各种资源,发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数学资源最感兴趣,能在学习生活数学中获得积极的独特情感体验。

“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强调了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望,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研究的基本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6、实践性原则: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动口,深刻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认知结构。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直是我国确定教育基本原则和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任何教育都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只有适应时代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才能加以利用,才能符合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当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理论,它的理论对于研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

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研究的指导意义体现在(1)完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目标完成。(2)掌握学习应用策略,强调了应用意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5.优化教学理论

优化教学理论即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是指所选择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就是从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

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挖掘和运用生活中数学资源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课程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趣味性、现实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2.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活动性、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3.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人文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想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尝试: I、立足现实,挖掘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料

①教材中生活化学习资料的挖掘与运用

②实际生活中学习资源的挖掘与运用 a、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b、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c、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II、立足生活,让学生经历生活化的数学学习历程

①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a、创设直观性情境 b、创设描述性情境 c、创设欣赏性情境 d、创设体验性情境

②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a、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b、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设计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 a、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b、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全部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具体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现代化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偏重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并注意五个环节(指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3.自然实验法:通过研究课教学,探讨生活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4.对比研究法:明确研究目的,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数据,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研究结果、以验证假设。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阶段性成果:实验总结、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5篇

1、统计 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小于10,N是正整数。 扇形统计图:①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②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度的比。 各类统计图的优劣: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近似数字和有效数字:①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的。②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③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上边一横)。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与众数:①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的众数。③优劣:平均数:所有数据参加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各个

数据如果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 调查:①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②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

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③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小部分个体,因此他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频数与频率:①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②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概率 可能性:①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②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③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概率:①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欢迎浏览 zwq63 个人图书馆的文章,想收藏这篇好文章吗?花一分钟吧!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此文来自 zwq63 的文件夹 [数学]上一篇: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空间与图形 下一篇: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4--基本定理分享到: 关闭 相关文章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教材分析)2009-04-29 大刀王五 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材梳理_孩子王_新浪博客2010-10-18 春天会来 小学数学(人教版)统计与概率教材分析-桐乡数学网2010-10-18 春天会来 例谈数学统计知识2010-10-22 yeez 众数与中位数-2011-05-25 luolin图书馆 2011中考数学加油站:统计量与统计图2011-03-29 家有学子 专题四:新课程理念下统计与概率教学研讨 第二讲2010-10-25 林中小鹿 六个基本统计量的数学内涵2010-10-11 yeez 查

看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点推荐红遍网络的双胞胎小美女... 聚会游戏推荐之——动作... 老照片:广州1978[... 红楼梦简介+人物简介+... 30年前我拍的一组照片... 憾人心魄的天象奇观 千年茶道中的健康新知 品味30种爱情精典 生日图片素材_★心情★... 娇艳蔷薇 上网守则32条 常见咳嗽种类、治疗方法... 蒋介石:抗战胜利告全国... 大脑里的八个骗子 冰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论文下一篇:中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