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辅导范文

2023-10-22

家庭辅导范文第1篇

特征

一、自卑懦弱。由于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低人一等,于是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这类学生本来或许有着美好而远大的理想,但是由于自卑的心理,他们觉的自己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自卑的心理又使他们不敢主动和老师、同学交往。这种心理若带到初中,一个全新的环境极大可能使他们更加的自卑与懦弱,从而会走向堕落,轻则变成“混混”,重则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如在我调查中有一位六年级男生小强,因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卑心理加剧,后来就变成了街上的“小混混”。

特征二:心理封闭。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无端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看到别的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觉得对自己是一种讽刺和威胁,产生嫉妒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和别的同学交往,更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家的现状。时时刻刻把自己孤立起来,躲进狭小而又封闭的自我天空里,其心理也越来越封闭。例如:原来开朗、活泼的小明,因为父母的离异,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和自己的家人接触,和父亲基本上不讲话。在学校里害怕同学知道自己家的情况,就渐渐的远离同学,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样同学们也不和他交往,觉得他这个人高傲且难以接触。于是,小明逐渐形成了非常严重的自我心理封闭。

特征三:憎恨攻击。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的快乐多半来自父母的呵护,父母的离异,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就如同鸟失去一翼,车失去一轮。由于家庭的变故,教育的失常,这些孩子容易表现出极端的倾向,在家里不愿和父(母)讲话,在学校里不听老师的话,常常欺负同学,到处打架惹事。为什么会出现憎恨攻击的行为呢?在我的调查中发现,产生这种状况的有两个原因:一是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在生理和心理上渐渐的成熟,有些孩子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转而寻找别人的“关怀”,容易和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交往或早恋等现象;二是在家里他们的父(母)经常打他们,而他们往往又会把这种父(母)的行为转而投向比自己弱小的同学或是别的人。例如在我调查的学生中就有一位叫小明的学生,在班级里是“老大”,谁也不敢去惹他。因为他在外面认识很多的不良少年,在班里若谁惹他,那他就要吃苦头了,几乎每个人都受到过他的殴打。经过了解得知他也来自离异家庭,经常遭到他的爸爸的殴打。

特征四:厌学严重。离异家庭孩子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我调查的学生当中学习成绩差或偏差有22个,占了所有单亲家庭子女的68.75%,而完整家庭子女中学习成绩差或偏差的同学只占了完整家庭子女的15.67%。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这些学生做作业时总想依赖教师的现成答案或抄袭他人的,他们的学习习惯也比较差,多数同学成绩屡挂“红灯”,厌学现象普遍严重,甚至充当“逃兵”。这种现象若不改变,在升入初中后,就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初中毕业之后,绝大多数同学不会升入更高的学府,只能步入社会。而在这个竞争的社会,没有了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就很难找到工作,没有工作又怎么能养活自己?不能养活自己,使他们有极大可能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从而走上违法的道路。例如:有一个叫小勇的男孩,在父母离异后,老觉得自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在班里不愿和别人讲话,上课也老是迟到、不认真听讲,而且老是旷课。经过调查得知,原来他老是呆在网吧里上网,并且认为网络游戏好玩多了,而上课没什么意思了。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离异家庭子女都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既然家庭的离异给他们的子女带来了这么严重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对离异家庭子女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性格也是父母从小培养的。而离异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离异家庭的子女在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生活,会逐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的进步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后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心理在高段的学生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拯救这些离异家庭孩子,使他们领略到社会、精神生活、人类美德诸方面的完善和幸福,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人道主义天职。”所以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那么这些心理问题到了初中,乃至以后进入社会就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

家庭的破裂和亲人的缺失,给孩子造成许多伤害。有些孩子因此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就使我想到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影响小学生人格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从原先的家庭环境逐渐过渡到学校环境,正是在学校环境中塑造、陶冶、培养了青少年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因此学校环境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学校环境的主导者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注程度比较欠缺,数据表明只有12.5%的离异家庭子女学生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如果离异家庭子女在学校中能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经常得到同学的支持、鼓励与帮助,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而家庭对他们的创伤可以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中被抚平,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1、用尊重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变自卑怯弱为大胆自信、豁达宽容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别人对自己重视;另一方面是要求自己尊重别人。这是相辅相成的。在我的调查中,有大约50%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鼓励与正面的评价,反而在学校经常受到嘲笑、歧视,他们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能力差,干什么都不行,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往往是不主动的。在学校环境中,得到教师尊重和肯定的学生,常常更加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这在我的调查中得到教师肯定的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有着很强的自尊和自信。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充满自卑的离异家庭子女要采用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长处,对其要进行公正、积极的评价。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全班同学尊重离异家庭的学生,不能对他们进行嘲笑和歧视,要尊重他们。

2、用“爱”弥合孩子心灵的创伤,变心理封闭为友善亲近、海纳百川

孩子一生出来就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抚,爱能使孩子在以后的发展中也会更多地对别人给予爱。爱就像是甘霖与雨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推动的作用。离异家庭孩子由于缺乏父母足够的爱抚,才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虽然他们在家里得不到父母双方的爱,但是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可以给予他在家里得不到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爱恰好弥补了他们在家庭中所缺少的父母对他们充分的爱。所以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来说,老师和同学的爱和关心所产生的力量,也并不亚于父母的爱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便在于如何去爱孩子。”例如在我见习过的小学里有个小孩叫小乐,性格孤僻,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父亲从小到大都没有给他过一次生日。在同学的提议下,他生日那天我们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给他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他感动极了,从来没那么开心过,他觉得我们老师和同学都没有把他忘了,更觉得自己也是这个班级里的一部分。从此他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的十分开朗和友善。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要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并要教育同学们也关心离异家庭的学生,使他们在爱心中成长。

3、群体活动与班会结合起来,变憎恨攻击为活泼开朗、乐于助人

调查表明,孩子处于小学高段时,他们的性格更多的受着群体交往活动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群体活动来培养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人格。我的调查表中离异家庭子女中有21名学生表示不经常参加班级或是社会活动的,占离异家庭人数的65.63%。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对班级来说无多大用处,反而可能对班级活动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他们宁愿一个人远远地站在一边看其他同学玩,也不愿参与其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了我们:在群体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比单独对个人进行性格培养更为有效,能使孤僻的性格日渐活泼、开朗。所以,教师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尽量的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充分肯定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表扬他们为集体活动做出的成绩,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是集体中光荣的一员,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群体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还要教育班里的同学来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如:“晚会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篮球比赛”等,让离异家庭子女切实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又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4、学习兴趣与习惯结合起来,变厌学严重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与学生习惯结合起来。离异家庭子女之所以厌学严重,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父(母)在家光顾着工作和家务,没有顾及到孩子,在孩子学习时不能帮忙;另一方面有的父(母)把孩子放在他们的父母那里带为照顾,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他们又解决不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的不爱学习,心想反正做不出也没地方问,就干脆都不去做了。这样久了就会变成了习惯,成绩也直线下降,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从而导致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要让厌学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去面对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再通过激励表扬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信心之火,有了兴趣他们会主动的去学习。

家庭辅导范文第2篇

一、积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电话短信交流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 年迈体衰, 文化程度不高, 家教意识淡薄, 教育观念陈旧, 没有精力, 没有能力, 更没有意识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老师要积极通过电话、短信交流与监护人一道共同管理辅导孩子, 交流一些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只管孩子吃、穿、住、用、花等生活照料, 不管孩子思想道德和在校学习表现;一味依从宠爱孩子而不严加教育管理;监护人劳动任务重, 无时间无精力管教等不同问题分别加以指导, 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 让他们懂得不抓学习、不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 不培养爱心将会害了孩子, 害了家庭, 害了社会的道理, 帮他们转变观念。对缺乏家教意识和家庭辅导经验的监护人提出合理的建议, 告知他们在平时如何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对于文化浅、无能力型的监护人, 要求他们查看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做, 写得认真不认真, 要求和督促孩子先做作业后去玩耍, 注意多赞扬多鼓励, 培养孩子完成作业的习惯, 增强孩子的学心自觉性, 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心。

二、要求在外务工的家长做到“五个为”

留守儿童留守家中, 不能与父母一起共同生活。由于缺少应有的家庭关爱、辅导和督促, 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丧失, 学习成绩下滑。因此, 作为在外务工的家长, 必须做到“五个为”:一是每周为孩子打一个亲情电话, 多鼓励赞扬, 少批评指责;二是为孩子每月联系一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并由教师转达给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知道远在他乡的父母还在默默的关心自己在校的表现;三是为了孩子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带给孩子一个惊喜——心中梦寐以求的奖品;四是为孩子制定一个具有激励性的“目标责任书”, 当孩子达到目标或者超过目标时要履行自己的承诺, 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的进步, 都要及时给予赞扬或适当奖励;五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和学习环境——家庭和睦, 节假日有所表示——送一个漂亮的书包、文具, 或买一本课外书或工具书, 陪孩子一起看书、玩游戏、分享彼此的辛酸与快乐等。

三、坚持家访制度, 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

教师可以利用下午放学或节假日, 走进留守儿童家里, 进行家访。及时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监护人, 让监护人怎样去关注学生的学习,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通过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表现的闪光点, 使家庭、学校、教师之间达成共识, 产生共鸣, 让监护人懂得如何去关注、管理、辅导、培养孩子。深入到学生家庭, 还可以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 获取学生更多的情况, 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只有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爱, 才能对学生对症下药,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做得顺心、玩得开心、学得称心。反馈不仅增强了教育的凝聚力, 还为孩子的美好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真情和爱心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快乐成长导航。

四、提升留守儿童监护人素养

家庭辅导范文第3篇

【作业辅导班目标】:

一、备课要求:备课内容包括备课程和备学生。

1、备课程:(1)熟悉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掌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要求背诵默写的内容,教师必须要先掌握)。

(2)根据学生差异和学校课程进度,准备好每晚所需的相关有效练习题,忌无效盲目的题海战术。

(3)教研组长每周三抽查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和教案,教务主任每月随机抽查所有教师教案和教学情况。

2、备学生:(1)每学期开始前,针对自己班上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年级特点,制定班级管理规范,并且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补充要求。开学的第一周,要反复强调,严格管理。

(2)每天上完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课堂表现情况,每两周进行短信与电话交叉反馈,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3、教案要求:(1)语文:一单元检查一次,内容为各课生字词、词语盘点、日积月累;提前做好三课语文长江的答案,客观题不能有错,主观题意思主旨不能有偏差;每周至少训练一次阅读理解。

(2)数学:认真学习每单元重点知识点,做笔记;书本及长江作业本习题提前做好三课时,每周要准备相应的专题训练。

(3)英语:认真抄写识记每单元Let’s talk及单词句子,至少每两周一次专题训练。

(4)流程及反思:每天下午做好当天晚上作业的预估,提前理顺晚辅流程,每晚下课后,积极反思,记录后下班。

二、评价要求:评价要真实,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多鼓励。评价时间可根据本班情况而定,可将评价穿插在教学中(课前、课中、课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表现不好的学生也及时提醒,但要注意语言艺术,不要抱怨、打击、挖苦学生,要为学生建立自信心。每周集中评价一次,评选一周表现之星,给予积分或其他物质奖励。

三、作业要求:首先必须保证作业的正确率,不能出现错题(语文开放题要求答案要接近标准答案);其次作业书写要干净、整洁、格式规范;保证作业的完整度(完成全部作业);严格卡控时间(17:00-19:30,个别特例除外),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四、纪律要求:整个辅导过程中不允许出现吵闹现象,学生从进入教室开始学习到学习结束离开教室,都要确保安静。教务处人员每天巡视,做好记录,作为优秀教师评选依据。

五、学习目标完成要求:学生当天在学校所学知识必须全部掌握,能独立做题,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务处每天随机抽查,期末考试前一个月每个班抽查。每周举行一次测试(课本内容),语数外三科交叉进行。并将考试成绩和失分原因在学生成长档案上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家长反馈。 【作业辅导班辅导步骤(流程)】:

一、下午备课:

专职教师下午14:30-16:20为备课时间,备课内容包括: ① 理顺晚辅整个操作流程;

② 总结昨晚晚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措施并运用到今天的晚辅上; ③ 结合课程标准及教参(教师辅导用书),学习每一课的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晚辅备课要求进行备课,准备练习题,每周三16:00前及时交予教研组长检查、签字、盖章。 16:20-16:50 晚餐时间

二、课前准备:

1、16:50—17:00 集体短会后教师携签到本、教材、教辅资料、学习用具、专题、积分卡等进入指定教室,根据学生班级在黑板指定位置写下学生姓名及作业登记。完成后在教室等待学生来校;

2、17:00—17:25学生到校,教师提醒学生快速完成吃饭、上厕所、喝水、登记需查资料等任务,为学生规定进教室的时间,并时刻提醒学生所剩时间。此段时间教师可询问学生今天的作业,将作业登记到黑板上,了解作业量,估算各科完成时间。再与学生沟通了解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透彻,方便调整今天辅导内容。如果某些作业有格式上的特殊要求,要认真记下来,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

要求:17:20不允许有学生还在教室外做其他事情(值日生晚到除外)。

3、17:25教师组织所有学生必须进入教室,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拿出学习用品,安静下来并且端正坐好;

要求:17:25时教室要安静下来,不允许出现学生交头接耳、左顾右盼、随便下位等情况,如有特殊情况要举手示意教师,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合理的解决。

三、处理家庭作业:

1、17:30-17:40学生安静下来后,进行好习惯的培养(重中之重)。每周一考试,周

二、周

四、周五进行专题训练,周三进行语文阅读训练。

温馨提示:这段时间里,教室相对安静,教师可以根据昨晚晚辅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或者对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解释工作。告知学生今晚专题训练的考察目的和对学生的帮助,为顺利进行晚辅做好铺垫。

2、17:40布置学生统一开始做作业,完成顺序为数学、语文、英语,先完成写的作业,或根据学生基础安排会先完成会写的作业,最后统一讲解难题。根据作业量和难度合理地规定作业的完成时间,并实时提醒所剩时间,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收发作业,让孩子养成做作业不拖拉的好习惯。

温馨提示:读背书的作业可以按照班级情况,在17:

25、17:40或者18:45全班统一划分相应时间进行读背。如果有学生没有读背任务,教师可以安排预习或者复习的读背书任务,保持统一性。如果有个别学生需要提前离校,在其他同学写作业的同时,到读书区完成读背书任务,不得喧哗,不得打闹,教师应注意留心读书区情况。

3、学生处理作业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来回巡视整个课堂,每隔十五分钟整顿一次纪律,保证每个学生处于真正的学习状态。有学生遇到难题时要字可能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实在不会举手请示老师。

温馨提示:对于学生不会的题目,根据情况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如果题目简单,只是学生审题出现失误,应快速指出漏洞,让学生自己做;如果是难题,并且学生可以做多,要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果是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的题目,可以提前先讲突破点,大致理一遍思路,让学生自己试着做完整。

4、规定时间到时,学生应将完成的作业放在桌子角上(靠近道路的桌子角),并举手示意教师,教师再次规定下一项作业的完成时间,然后走到桌边回收作业进行检查(检查作业时一定不要坐着,要边检查边来回走动,控制整个课堂秩序),用铅笔标注出错误地方,检查完毕走到学生身边将作业返给学生,并告知错题情况,提示改错,如错题较少且因马虎而出错的,教师可站在学生身边看着学生快速改错,改错完可将作业收起来,继续完成其它作业。如错题较多,教师应与学生沟通分析出错的原因,对于不会做的题目给予讲解,并给学生规定改错时间,规定时间到时再次把作业交给老师复查,直到全部正确后可收起作业,进行其它任务(以此类推完成其它作业)。一项作业完成后,教师应在黑板上对该学生的此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10分以内的评价奖励。作业完成后,教师将铅笔所做标记擦掉。

要求:每项作业少许错误至少检查两遍,错误稍多至少全部检查三遍。严格把控作业时间,学生要有秩序、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作业,不能出现无所事事的情况。

温馨提示:需查资料的作业在上课之前或者课间由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到办公室,将所查内容交给办公室老师,快速回到教室,办公室老师查完后将资料送到任课老师手里。个别学生遗忘作业,或漏作业,教师一定要及时提醒学生将作业做完。如果周五作业特别多,超过八点半,与家长商议后,得到家长许可,部分抄写或读背的作业可以由家长监督完成。

四、巩固训练:

完成作业的学生且未到放学时间,教师根据下午备课内容及学校进度,将准备好的习题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发给学生(教师要将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效果的理由告诉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规定时间完成(跟处理家庭作业流程一样),数学方面主要以做题为主,语文和英语方面背诵、默写当天学校学习内容(语文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和重要课文全部要求记忆,英语所有单词、词组和重要课文也要求全部记忆)。数学习题练习教师当天晚上或第二天下午及时给予批改,第二天晚辅时予以讲解,语文、英语背、默写任务当天晚上要检查过关,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积分。

五、放学:

1、19:30当学生完成今天所有的任务时(处理完家庭作业,做完教师布置的习题,掌握今天所学的所有知识,如还有剩余时间则安排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摘抄一些优美语句,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提升阅读及写作能力),老师核对已完成所有作业后,方可允许学生收拾书包,给家长打电话。19:35由一位教师统一带领学生到楼下等待家长接。走的时候要将自己坐位附近的垃圾带走,并将自己的桌椅摆放整齐,检查是否有学习用品或者书本遗落。作业已经完成的学生,尽量不要留在教室扰乱其他学生学习。

2、任课教师完成所有学生辅导后登记学生签到,记录当晚积分及表现情况,认真填写教学反思,整理好教室桌椅。回到办公室整理好办公用具后与教务处老师交流晚辅情况,没有其它任务方可签退下班(值班的教师要等待所有学生、家长、老师离校后关锁门窗下班,并与门卫交代一声)。 教师的工作职责:

1) 负责观察和研究所带班级及学生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2) 熟悉国家课程标准、本地教材、本地考试大纲,针对性备课,认真书写教案; 3) 针对性上好试听课,保证学生佩服和喜欢;

4) 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生进行感情培养;

5) 校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培训正确的学习方法,保证提高学生成绩;

6) 保证多媒体教学方式;

7) 晚辅每周、长期班每个月必须测验一次,红笔批阅,给出分数和规范的分析报告,并认真详细填写学生成长档案;

8) 对家长电话及短信交叉反馈,每两周至少跟家长沟通一次,特殊学生每周反馈一次; 9) 按照学校规定定期参加教研,听课、评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10) 负责校区的卫生清理工作,整理好自己的办公用品; 11) 协助宣传主管完成营销宣传工作; 12) 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

无限学源作业辅导班班主任工作职责

一、教育管理职责:

1、主动、负责地承担班级管理工作,对班上的每个孩子负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地组织开展各项班级活动,讲求实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氛围,让家长放心。

2、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做朋友。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教育背景,采取各种方法形成与班级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和平台。并且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表现。必要时通过学校积极与学生班主任取得联系,全方位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3、针对每个学生的学科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补弱培优方案。讲解作业的时候,留心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补缺补漏。学生作业完成后,根据补弱培优方案及时为学生准备针对性专题训练,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课后积极批阅试卷或练习,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做好跟踪解决问题工作。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课堂上,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巩固知识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外养成爱阅读、多思考的习惯。

5、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老师,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温柔礼貌,讲文明,有爱心,与人为善,感恩父母,热爱生活。修正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6、工作中出现问题,要及时向其他老师,尤其是管理部门反应,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拖延,不掩饰,不犹豫,尽快解决问题。

二、日常工作职责:

1、按时到岗到位、规范操作、按时间节点完成工作。有工作计划、工作思路和设想,有工作效果。

2、注意日常着装及言行,一切以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为标准。

3、规范备课,所备内容要讲究实用性;规范上课,课堂授课要有足够的专业水准。

4、爱惜学校公共财物,爱惜教具,并且教育学生一起保持教室甚至全校的卫生,为学生创作良好的学习环境。

5、参加班主任有关的会议和活动,配合教务部门做好班级教学规划等任务。

6、工作要有预见性,注意时间把握,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做事不拖拉。

7、不断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学习班级管理技能,提升班级凝聚力。

8、做好紧急事件预案,当学生出现突发情况时,要冷静处理,并做好后期反馈工作。

9、配合教务部门,做好过关、考试以及其他工作,及时登记分数,并且反馈给家长。

10、学生的安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师要随时掌握好学生到校、课间、离校的情况。积极联系未按时到校的学生;课间注意孩子的安全,告诫孩子们不要玩危险的游戏;课后叮嘱孩子积极跟家长取得联系,注意安全。

三、津贴奖惩标准:

家庭辅导范文第4篇

21世纪 ,中国经济文化政治都在腾飞的发展 ,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这就使得中国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经济政治的发展也随之带来了社会压力的加大,不仅仅是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在高校大学生中也尤为突出。那么怎样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成为教师家长非常重视的事情。本文就以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2.1 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对独立生活的适应问题

现如今的社会,多个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孩子一直是在父母的庇佑下进行学习和生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任何风雨的洗礼,吃穿住用行皆是父母解决。所以刚刚进入大学,对于集体生活非常不习惯,这给新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困扰。这些学生根本无法独立的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因此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厌烦学校,焦虑紧张的情绪。有很多的学生开始逃课,逃避现实的种种困难,自闭,不同他人 进行交流,甚至对大学生活心灰意冷。

2.2 大学生进入高校后沉迷游戏

紧张的中学生活结束后,很多学生面对的大学自由且学业任务不重。这就使得他们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开始放任自己。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来打发时间,来填充自己的生活。网络游戏成瘾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能找到自我,能使自己更亢奋,有些学生通宵的游戏,甚至是逃课逃学,对网络游戏产生极大的依赖感,常常迷失其中。这样的学生只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中, 他们情绪的反差极大,一旦离开网络游戏很可能产生不良情绪,不能够正常的进行学习和生活。

2.3 大学生进入高校后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

所谓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人际交往也是这个小社会中的重要课题,一些学生开始集体生活后及其的不适应。不习惯同别人睡在一个房间、不习惯别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都成为交往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面对新的环境,没有来自中学的老师那样的关心和照顾,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交往方式等的差异都成为了阻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2.4 高校大学生不正确的学习观 ,恋爱观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学习节奏突然缓慢下来,让很多的大学生产生懈怠心理。有些学生奉信及格万岁的说法,于是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上课早退、逃课、考试抄袭的现象非常之多。有很多高分进入大学的学子最后毕业成绩不合格,不能得到相关的毕业证书,于是开始对学校和社会不满,发泄愤懑的情绪。成为社会不可用之才。更为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刚刚进入大学的男生女生多是情窦初开,向往恋爱。但是她们还并不成熟,很多对待爱情只是向往极容易造成对待恋爱的草率和冲动。很多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了解就坠入爱河,最后不能自拔。一旦失恋觉得万念俱灰,失去生活和学习的勇气,耽误和学习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辅导员如何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3.1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老师, 关心着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可以说是学生的在校父母。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要找好方法和技巧进行心理的疏导。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举例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大学生心理扭曲的严重后果。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正视心理问题的存在,作为辅导员老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传播正能量。加强系与系之间的文化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从实践中找到自我价值和归属感,陶冶情操。

3.2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要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检查,比如从课堂的观察中、平时的生活中、其他学生的反应中发现问题。对一些特殊状态的学生要采取特别的关照,经常关心学生, 让学生感觉到温暖。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的进行疏导,做好预防工作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辅导员要和学生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方式,从朋友做起,经常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一起聊天散步,这样才能更容易进入学生的队伍,才能更融洽的交流也更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进行辅导。

3.3 利用现代网络 ,开辟心理咨询通道

很多自闭型学生不愿意同人交流, 即使辅导员主动引导也拒绝交流,这就需要辅导员进行其他途径的开辟,以此来解决一些内向学生不愿意吐露心声的问题。开辟网络心理咨询室,这样学生可以在网上跟辅导员进行交流,慢慢的解决学生的问题,使学生从只有自我的漩涡中走出来。还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或者微博,微信的方式跟学生展开沟通,通过这些平台跟学生进行互动, 也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对有些同学的心理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4结语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只有及时的发现并解决才能为国家培养全面健康的人才。辅导员要对心理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加强心理的辅导,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通过不断创新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健康成长的教育。端正工作态度,辅导员的工作是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要充分的对学生进行了解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摘要:现在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成熟时期,在当今发展的社会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他们心理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还是家长的参与,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对于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他们最贴近生活的老师应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家庭辅导范文第5篇

摘 要:家庭体育在现代生活的潮流中逐渐兴起,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体育角落。本文通过对1994—2005年有关家庭体育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总结,认为目前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研究对象的不均衡、国外研究关注不够、家庭体育开展现状的比较研究较少、农村家庭体育的研究匮乏等问题。同时也对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家庭;家庭体育;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Key words:Family;Family sports;Research status;Developing tendency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合形式。家庭的健康幸福,不仅关系到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亲情、娱乐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参加体育活动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家庭体育活动能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又排解个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承受的竞争、压力,给家庭成员提供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与支持,成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改善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了从1994年到2005年底已经发表的有关家庭体育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百余篇。对其成果与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1 家庭体育的内涵

体育从区域和时空视角可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1]这种划分把握人生各阶段的体育特点,也构成了终身体育的渠道。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相比,家庭体育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界定“家庭体育”的概念,关于家庭体育的界定也存在多种解释。有代表性的两类为:一种界定是从健身活动的对象、场所、时间、内容、目标五个要素构成家庭体育内涵的,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时间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2]另一种界定涉及活动的动机、内容、组织形式等,并不介意其体育活动的地点是否在家庭内,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的体育需求,以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体育活动。[3]

2 对国内外家庭体育研究的概述

2.1 对国外家庭体育的研究

在百余篇的期刊文章中,只有两篇文章涉及国外家庭体育的内容。一篇是94年沈阳体育学院刘德佩翻译日本金崎良三《日本家庭对高中生参与体育的影响》,主要是分析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兄弟姊妹的数量和结构、排行顺序等家庭因素对子女参与体育的影响。另一篇是03年闫丽慧《浅议国内外家庭体育健身的兴起与新理念》,文章侧重于体育理念的分析,对于国外家庭体育现状只是100多字的介绍而已。

除了上述的两篇文章,有关国外家庭体育的介绍散见于各类报纸、杂志及有关家庭体育研究的硕士论文。如:赵海燕2004年硕士毕业论文《湖北省大中城市家庭体育形成背景和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中对国外家庭体育的发展、家庭体育的形式有相对详细的叙述。

2.2 对国内家庭体育的研究

2.2.1 有关“家庭体育”的论文发表量

从1994—2005年,有关“家庭体育”的研究共计103篇,整体上呈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发表的论文量大大增加,占到总量的80%。其中共在核心期刊发表42篇,约占发表总量的40%。可以看出体育界逐渐对家庭体育这一新兴的体育形式加以重视。

2.2.2 有关“家庭体育”论文的分类

从表1可见,我们对家庭体育的理论探索高居于首位,其次是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的说来,调查的地域很广泛,理论探索也能紧扣时代的脉搏,如:99年宛霞的《21世纪中国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01年谈晓矛的《开展家庭体育,推动全民健身》、04年周传志的《家庭体育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但是从表中也看出对于和家庭体育的相关领域还没有过多的涉及,比如:国外家庭体育的现状、家庭体育产品开发、家庭体育服务等。

3 研究成果

3.1 论文的研究对象在地域涉及

全国九省(浙江、内蒙古、安徽、江西、广东、宁夏、辽宁、陕西、湖北、)、十余个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香港、深圳、成都、西安、乌鲁木齐、东莞、苏州、珠海、武汉、大连、佛山、延安等)和两大经济高速发展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3.2 论文从内容上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3.2.1 参与家庭体育的动机

各地区家庭参与体育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但增进健康、家人团聚、休闲娱乐是被绝大多数地区家庭所认可的前三位原因。从排序上看,目前大家是把体育的健身功能放在首位,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开始注重体育的感情功能和心理调节功能。与城市家庭不同的是农村开展家庭体育有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帮助子女寻求出路而参加某项活动。

3.2.2 家庭体育的活动项目

由表2可见,大多数地方的家庭选择体育活动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无资金投入或少资金投入的项目是首选的。活动的项目相当丰富,既有乡土气息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有丰富多彩的现代体育项目。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选择体育活动项目开始向户外发展。

3.2.3 家庭体育的活动时、空间

从已有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多在周末节假日,但也受季节时间、心情影响,平日里能坚持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的家庭为数不多。在进行家庭体育活动,就近、就便是人们的首要考虑的。因此,房前、屋后、免费广场、公园等是选择比较高的地方。可见家庭体育能弥补场地设施不足或者设施远离居民区的缺憾。

3.2.4 家庭体育的消费

与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相比,有关家庭体育消费的研究较多,并呈上升趋势。因为家庭体育消费将是体育产业中又一支极具开发潜力的“潜力股”。调查显示,体育消费与居民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呈正相关,家庭体育消费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省份和地区,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消费结构有所不同。目前居民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博弈型消费支出偏高,与近年来兴起的体育彩票不无关系。体育消费的目的有时也为了交际需要或提高自身能力。

4 研究不足

4.1 家庭体育概念的界定模糊

关于家庭体育的内涵主要区别在于家庭成员的数量、进行体育活动的地点和活动的目的三个方面。笔者认为,两种定义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前者没有明确家庭体育的活动对象的人数,活动的地点又太限制;后者虽然将活动对象做了界定,但弱化了家庭体育的目的性。如将两者结合会更好地体现家庭体育的内涵: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内的成员为主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根据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的目的,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4.2 研究对象的不全面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家庭体育的研究也开展较早。从已有的研究地域上看,大多数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调查研究,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家庭体育开展关注不够。比如我国中部河南地区就是个空白点。

4.3 对国外研究关注不够

在搜集到的文献中,除了前面提到的两篇文章和一些硕士论文中有少部分关于国外家庭体育的研究报道,再没有更加系统详细的研究。国外的家庭体育开展的较早,加强对国外研究可以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或者汲取教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相互交流、探讨必定会让我们的发展少走弯路,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4.4 关于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较少

在所有搜集到的资料中,只有一篇1999年刘江南《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从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相互之间的差异,可以探询差异的原因,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期待在同等的条件下,能看到更多比较研究出现。

4.5 农村家庭体育的研究薄弱

虽然说农村家庭可能由于观念的、经济的原因在家庭体育的发展上步伐会更缓慢,并且遇到很多城市中不曾遇到的阻碍,但是在我们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体育是不容忽视的研究领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必不可少的。

4.6 家庭体育的内容体系不清晰

目前我们对于家庭体育的内容研究没有形成体系,家庭体育不仅仅是身体上参与活动,更多的是通过体育活动使人们获得精神和心理上全面的健康,去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体育活动只是家庭体育中的一个方面,到底家庭体育的内容包含什么还要待进一步进行探讨。

5 影响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

宏观上讲,主要有政府对社会体育的关心程度、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舆论与风俗时尚等。《体育法》的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深入推进,促使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家庭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一种新兴体育形式,不可能脱离了社会而独立存在。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有赖于国家对社会体育的重视,有赖于整个社会体育的繁荣发展。

中观方面,主要有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体育传播媒介、社区体育氛围、学校体育教育等因素很大程度能影响家庭体育的发展。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严重滞后,与人口相比严重失衡是一突出问题。虽然目前家庭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家庭体育活动有追求活动器材多样性、向室内的体育场馆转移的态势,这对以后体育器材的开发及场馆的建设提出来更严峻的挑战。

微观上的因素有: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文化程度、余暇时间、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体育的开展与效果。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家庭体育的社会功能。

6 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

家庭体育悄然兴起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潮流,家庭体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成为体育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未来家庭体育的发展将呈以下的趋势:

第一,家庭体育将进一步兴起,活动频繁。

第二,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参与动机向多元化发展。

第三,各种组织化的家庭体育竞赛活动更受青睐。

第四,家庭体育器材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第五,家庭体育人均消费水平明显上升。

第六,家庭体育的功能由强身健体、促进健康的本质功能向家庭教育、调节情感的非本质功能转变。

第七,家庭体育活动的空间将逐渐由房前、屋后、广场公园,向室内的体育场馆转移。同时家庭体育活动向户外发展也崭露头角。

第八,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单位体育等其他体育形式有效结合,形成联动发展模式。

7 家庭体育的发展对策

1)加强对家庭体育的理论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家庭体育功能的转变,挖掘家庭体育的潜力,推动家庭体育与其他体育形式的和谐发展和我国的体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大对家庭体育和投资健身的宣传力度。只有强化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才能使其体育活动行为趋于主动和习惯化。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电视、电台等的宣传和影响,使每个家庭都能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并引导其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13]

3)加大对体育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

4)建立健全家庭体育组织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丰富家庭体育活动器材种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庭体育竞赛活动和家庭体育娱乐活动;设立家庭体育奖章[14],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

5)把家庭体育提到制度地层面上确定下来。可以像国外一样制定出有如“家庭节”或者“家庭体育日”之类的纪念日,使家庭体育的开展有法律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85.

[2]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6(2):45-48.

[3]蔡传明,黄衍存.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12(6):1-3.

[4]曹士云.对浙江省家庭体育活动等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3):59-62.

[5]李凤新.内蒙古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5):62-64.

[6]陈海燕.安徽省家庭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449-450,464.

[7]曾凡文,肖勇,丁伟祥.江西省城市人口家庭健身消费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48-150.

[8]武国栋,刘晓茹,曹继红.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体育社会化现状初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

[9]刘江南,周在平.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9(4):77-80.

[10]周传志.武汉市家庭体育现状与发展意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2):162-163,194.

[11]曹士云,白莉,等.长江三角洲家庭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体育与科学,1998(6):35-39.

[12]李燕强,窦国香.珠江三角洲家庭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现状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2,23(4):31-35.

[13]郭戈,刘静霞,王耀文.我国家庭体育及其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05(5):139-141.

14]周传志,翟爱民,杨冉.家庭体育与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5):76-78.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辅导下一篇:中小学课外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