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2023-05-09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摘 要:对本院图书馆近三年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提高文献利用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 借阅 统计 分析

书是图书馆的基本文献资源,图书利用率高低反映了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藏书利用率可以用借阅率和流通率两个指标体现。做好图书馆借阅统计分析,能进一步掌握读者阅读倾向和阅读规律。总结读者借阅规律,能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为文献资源采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不断优化和提升为读者服务意识和质量。

本文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2010、2011、2012年度馆藏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借助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图书馆管理系统统计模块(我馆使用北邮图书管理系统)的借阅统计功能,通过对近三年本馆流通阅览部(不包括流通量很低的基藏书库及特藏书库)的22大类中文图书的利用情况和不同用户群使用图书情况统计、整理和分析,揭示年度图书利用情况和反映读者主要阅读需求,为改进馆藏图书文献结构提供依据。

1 近三年馆藏各学科图书借阅情况统计

2012—2012年各类图书借阅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2012年馆藏图书利用率统计表,如表2所示。

2 图书借阅情况总体分析

我校是以建筑类学科为主的综合大学,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经过多年的积累,图书馆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建筑类图书的藏书量尤为突出。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图书的总借阅量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学生是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主要群体,教师有其它更多的借阅、购书渠道,因此借阅图书的数量相对较低。我校研究生是本科生的四分之一,对于专业图书(T大类)借阅量与本科生持平,由此说明研究生对专业图书的需求量远大于本科生。另外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逐年增加,主要与近两年文学类图书的购入量增加,学生借阅此类图书的限制放宽有关。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的借阅量在逐年下降,这与院系课程调整有关。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图书利用率位于前列的是J艺术类36.3%,I文学类35.5%,K历史、地理20.8%,B哲学18.3%,读者对社科文献的需求存在共性,理工科读者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和内心世界,提升自我修养水平。T工业技术24.0%,U交通运输18.5%,这两类图书是与本校所设专业密切相关的藏书,图书的利用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O数理科学和化学21.1%,此类图书是理工科读者基础课必备参考书。H语言、文字18.8%,此类图书是学生读者考级、考研、出国考试的热点阅读图书。图书利用率最低是D政治法律仅4.2%,笔者认为这与此类图书藏书量与读者需求不相匹配有关。

文章仅从一年图书流通的实际统计结果出发,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是对馆藏图书利用情况的真实反映,馆藏图书的利用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图书收藏与读者需求的吻合度。另外文章仅按照22大类对图书的借阅量及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统计比较粗放,要想完全精确的揭示馆藏图书利用情况,还应按照索书号进行更加细致的统计分析。

3 馆藏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专业院校图书馆应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特点.并依据专业的发展趋势及读者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改藏书结构,解决藏书与需求的矛盾,同时应加强对读者借阅规律的研究,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图书馆确定各学科藏书比例的重要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为读者服务就是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重视读者需求是提升办馆水平的有效举措。除了搞好统计工作外,还应定期开展读者座谈会和读者需求问卷调查等辅助活动,这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业务工作.不仅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图书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同时也为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与质量提供了准确依据。

长期以来在教学评估检查中,藏书数量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习惯于以藏书量来衡量图书馆地位的高低,这就难免出现藏书数量和藏书利用率脱节的现象。虽然现在各个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存在藏书空间紧缺现象,但实际的藏书剔除工作却因藏书量的“数量要求”而做得少之又少。这样势必造成图书藏书看似数量庞大,但里面有大量“老化”失去使用价值的图书,影响了馆藏图书的质量。再者,由于读者有借图书的册数和借期的限制,使得图书使用率较低而难以实现提高图书资源有效利用的整体目标。纵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图书借阅没有数量限制,只有期限要求,客观上提高了图书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加上这些学校的图书馆总能根据客观情况定期不定期地处理馆藏旧书,使图书馆的图书更新率和利用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综上所述,提高图书利用率是今后图书管理工作不应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军花,聂江城,王刚.用户利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5)(总第183期).

[2] 张莲.图书馆图书借阅统计分析对比[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第28卷第4期).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图书馆管理与知识管理相关概述

图书馆管理主要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而图书馆知识管理, 则是在对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中, 运用知识管理理念, 充分体现图书馆职能, 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理论基础、管理对象、管理中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以现代管理学为理论基础, 以图书馆系统为管理对象, 以图书馆事务为管理中心。后者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 以知识管理系统为管理对象, 将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作为管理中心。通过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行, 能够充分实现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结合, 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推动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一) 在管理理念方面的创新。图书馆管理主要是基于现代管理理念, 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使其得以充分运用, 并对图书馆任务予以良好完成的过程。而图书馆知识管理, 通过知识理念的运用, 对图书馆知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转变了图书馆管理中着重图书馆任务的管理理念, 更注重与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 图书馆管理理念中主要管理对象是文献书籍信息、费用、技术手段、人员等方面, 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对这一部分进行了创新, 主要包括信息、知识、图书馆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另外, 图书馆知识管理中体现出了浓厚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 转变了图书馆管理中以事务性信息为重的管理思想, 对知识服务和知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创新。

(二) 在管理内容方面的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内容上的创新主要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知识创新管理, 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核心概念等。在这一部分, 主要是对图书馆知识的重点研究, 并将“知识流”作为业务流程主线, 将原有图书馆管理中对文献的收集、整理进行转变, 形成对知识收集、整理的流程。在知识创新管理中, 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尤为受到重视。第二个方面是知识应用管理。要求图书馆转变原有服务方式, 建立虚拟图书馆, 为人们提供更深层次、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同时, 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电子书库、图书数据库等, 为读者提供信息化服务, 建立图书馆网站, 并及时发布图书馆相关信息, 使读者能够随时了解图书馆实际情况, 将以往图书馆管理中的文献服务转变成知识服务。第三个方面是知识服务管理。将原有图书馆管理理念转变为知识服务理念, 使图书馆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帮助图书管理人员树立知识服务意识, 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知识, 并满足其对知识的创新和运用需求, 实现知识服务管理创新。第四个方面是知识传播管理。让知识在图书馆、社会、读者、作者之间传输匹配。通过及时的传输和准确的匹配, 市图书馆能够为用户知识的运用提供全面支持。第五的方面是人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源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在这一管理中, 通过对知识型管理人员的培养, 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图书馆知识管理, 实现对图书管理的进一步创新。

(三) 在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种, 包括集成模式、协作模式、专家模式以及事务模式。集成管理模式主要是注重整体最优原则。要求图书馆中所有部门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行动, 实现图书馆功能决策的统一, 实现图书馆运行效率的最大化。这一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降低工作复杂性, 但是也会增加各部门依赖性。协作模式主要是从全局出发, 全方位调动图书馆所有资源, 共同解决图书馆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信息共享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建立, 鼓励所有人员参与到协作管理中, 实现图书馆的整体发展。专家模式是利用名人效应, 通过专家工作吸引高素质知识型人才, 并运用内部知识运营实现对管理人才的培养,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整体水平。而事务模式, 就是对知识进行规范, 建立核心业务知识相应标准规定, 实现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管理人员行为的规范化。但是这一管理模式对管理人员的创新并不予以支持, 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依赖性较低。

三、结论

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中, 图书馆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重威胁。面对这一情况, 图书馆应充分运用知识管理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模式, 使图书馆能够充分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人们多样化需求, 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 愈发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书籍是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书籍, 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单一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充分满足人们需求, 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挑战。针对这一情况, 图书馆应借助知识管理手段, 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 以保证图书馆健康发展。本文就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季白剑.解析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 2013, 7 (13) :135-136.

[2] 马玲霞.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8 (16) :207-208.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摘 要:现在是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样也突出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虽然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一些问题显然是存在的。该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指出其重要意义,并提出一些措施,希望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图书馆 信息化管理

互联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得到广泛应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互联网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互联网技术发展也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往都是通过图书等媒介,现在则是通过数字信息化。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找到对自己学习生活工作有所帮助的资料。

1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整个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作为领头羊,走在了发展的前沿。许多的高校都逐步利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图书馆。在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以及数据库信息化方面,我国开始重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开展,并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许多可以进行资源共享的网站被建立起来,如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比较出名的网站,这些网站的建立带来巨大的益处,为各大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另外其整个服务系统和相关的经验,都值得我国高校的图书信息管理进行借鉴。目前我国的高校大部分都有属于自己的图书信息的相关网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查询各种资料,甚至有部分高校还在其他的网路数据库投入资金,加快开发个人数据库的建设,使得数字化馆藏发挥最大化作用,推进自身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这样的做法既可以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知识探求的渴望,还可以为相关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巨大的便利。

不同的高校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也是不一样的,再加上一些实际客观条件的影响,仍然有一部分的高校在推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受到阻碍,还有一些民办的高校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图书管理系统,但是这样的系统也存在许多缺陷,教师与学生运用较少,其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小的。

2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方便了学生和教师对图书资源的检索。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处于迅猛状态,师生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需要更加多元、更加综合的知识体系,因此图书馆利用数字网络平台已经是势不可挡的趋势。高校建设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全校师生提供全面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信息化管理使得信息资源来源广泛,师生的要求也能够得到满足。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库,师生也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学习。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可以通过加强高校图书管理馆信息化来提高,通过构建全面的互联网数字服务一体化平台,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利用信息化来服务读者,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查看和下载一手信息,最大程度方便了读者的学习生活。通过利用信息化服务来完善基本的人工服务,推进信息个性化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和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图书馆,达到资源知识共享的效果。图书管理信息化因为数字网络平台服务的便捷性而得以快速实现,从此图书馆的服务上升了一个台阶,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可以搜索到图书最新的资料信息,从而实现多维度图书资源的共享,这从根本上了推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交流与精神文明建设交流的进步。

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加强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文献信息用料的成本。信息化不仅提升馆藏容量,而且还满足读者快速化借阅需求,过去由于技术条件有限,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对于数据库的建设选择忽视,导致大量现存的资料无法达到共享,图书资源长期处于被动开发的地位。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管理高校图书发展的趋势,数据库资源往往拥有三大功能: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强大的检索功能和灵活、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三大功能在师生们的学习、科研中举足轻重,目前各个高校图书馆立足于信息时代的建设并且大力弘扬该三项功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不仅给教师、学生以及更多读者带来了方便,还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技术水平与效率。

3 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引进专业化人才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的重要核心是人才,因此对于人才的引用,不仅要考虑学科的专业性,还需要考虑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的技术性,因此可以选择引进复合型人才,最好懂得掌握图书管理的相关经验,并且对于计算机方面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进步。同时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工作,现有的管理人员往往都有着一定的管理经验,相对熟悉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合理运动可以快速推进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通过加强培训使他们转变思维,掌握计算机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服务。

3.2 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体制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为师生服务,帮助教师教学,推进相关的科研工作进程,对于各种丰富有效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调动,使得信息化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提高。这就要求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做到资源共享的同时避免资源的损坏,尽可能利用相关技术通过网络的进行传播,开发利用馆藏的信息资源,整合各大网络资源,让各网络之间可以进行联系,实现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但是信息资源具有可修改性、可重用性以及获得性的特点,因此要加强对信息管理,防止一些非法行为造成巨大的损失,建立相关管理体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在资源的网络传输过程,提高信息安全系数,杜绝盗版现象,对原作者的版权实施保护。

3.3 构建自身特色服务

对于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而言,网络信息资源已经具有自己图书馆的特征。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具有特色的知识信息服务系统是非常有益的,在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功能性并没有减弱,而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对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度挖掘,远远高于常规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走特色馆藏之路,构建并完善整个信息数据库,并与其他的高校的进行资料信息共享,目的是借鉴其他高校的优秀经验,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读者们的需求。高校图书管理构建自身特色可以开展一些不一样的服务,如网络师生读者论坛、高校图书馆讲座等,这些特色服务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4 结语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普遍不高,处于发展中,对于高校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学会积极应对,采取一些措施。综上所述,我们图书管理工作者要加强管理建设力度,有计划地实施相关项目建设,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会逐步提高,进入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 许虹.试论知识型社会高校图书管理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4(17):126.

[2] 張红云.关于图书管理的多视角分析[N].山西青年报,2014-03-09.

[3] 柴森.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人为因素与对策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7):26-28.

[4] 苏伟.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人为因素与对策[J].艺术科技,2015,28(11):297.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二、 图书管理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做好图书宣传和阅读辅导工作。

三、 图书管理员负责对本馆的所有图书进行统一编号、分门别类陈列摆放;统一登记造册,及时为读者办理图书借、还手续。

四、 图书管理员应保障本馆的开放时间,方便读者借阅图书,提高图书的借阅率。

五、 图书管理员负责保持本馆干净、整洁,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六、 图书管理员应妥善保管好图书,采取防虫、防盗、防火等一切防护措施,谨防书籍遗失、损坏。

七、 图书管理员应督促读者爱护图书和设备,借出图书如有遗失、污损,应严格按照本馆图书管理制度处理。

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二、图书室要建立财产登记、分类登记和注销登记三种帐册,藏书室、资料室、阅览室,应建立相应的帐册,做到帐物相符。

三、图书分类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小学使用本》和《文献著录总则》的规定执行。

四、认真制订书刊资料的选购标准,使之结构合理,复本量适当,不断提高藏书质量,对于内容陈旧、借阅率低、复本量过大和破损严重的图书要定期剔除,及时注销。

五、新购置图书,要及时验收、登记,在两周内完成分类、编目、出架等工作,以加速图书流通。

六、为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工具书、大型成套图书只供查阅,不得外借。教师教学图书每次借阅不超过5本,借期一周。每班可集体借阅,每次人均2~5本,借期两周。逾期不还者,追还后罚停借一月。

七、遗失书刊,原则上应赔偿原书。如不能实现,应加倍赔偿,孤本等贵重图书按原价3~5倍赔款。成套书刊遗失一册,按全套价赔款,余书仍留室存藏。对书刊有轻微损坏者要给以批评教育,并责其认真修好。

八、认真做好藏书利用率、书刊流通率、学生借阅率等项资料的统计工作。

九、经常保持室内整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防火、防盗、防尘、防霉变、防虫蛀等项工作,保持图书完好。

十、教工调离、学生毕业、转学等,要主动还清借阅图书,交回借书证,否则不予办理离校的相关手续。

图书室管理制度

总则

图书室是学校书刊资料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及课外资料。

第一章图书室工作制度

第一条图书室管理人员职责

1.图书室应配备具有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做好采购、编目、借阅、阅览室及科技情报检索和供给工作。

2.图书室应加强科学管理,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及读者的阅读要求,与专业科协商有计划,有重点地采购图书资料,逐步形成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

4.对新到的书刊资料要及时分类编目,及时投入流通,本馆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并逐步实现文献著录标准化。

5.合理组织藏书,加强书库管理,做好书刊资料的整理装订,切实注意防盗、防火、防潮、防虫蛀,防鼠咬等。

6.合理安排图书借阅工作,提倡文明用语,全天开放阅览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7.采用多种形式为读者服务,开展书刊资料检索方法的宣传,推著新版图书资料,组织报告会,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8.制定和健全各项业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加强业务统计工作,积累有关资料,不断改进工作。

第二章图书馆借书制度

1、本馆原则上采取闭架式借书,凡本院师生员工,凭本人借阅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均可到本馆借阅图书。非本院的师生员工一般不在本馆借书,特殊情况需借出,须经主管副院长同意,并交缴所借图书原价的2至3倍押金,方可办理借出手续。本院教职工可入库选书,但须经借书处工作人员许可,外来参观人员经馆长同意,并指定专人陪同方可入库。

2、教职工及读者活动小组成员入库选书或离库,必须通报图书管理员办理借出手续。

3、学生借书,一律不准入库。借书前先到外墙上的图书目录查找自己所需的图书,将所借图书的索书号、书名抄写在索书单上,然后将索书单和本人借阅证一并交给图书管理员办理借书手续。借书时必须遵守纪律,讲文明、讲礼貌,自觉在出纳台前排队按先后秩序借书。

4、索书单实行无偿供应。

5.挂失:读者一旦发现图书丢失,须持本人借书证立即到还书处对所丢失图书进行挂失。

6、办借书手续之前,读者要仔细查看书中有无缺页和污损,如发现图书已有损坏,应及时告知图书管理人员。否则,还书时发现问题,由还书者承担一切责任。

7、所借图书要按时归还。因外出等原因不能按期还书的提前办理续借手续或提前归还。

8.为了避免图书破损,学生在寒暑假前应在规定时间内还清所借图书。

9.办理借还书手续时,双方必须当面检查核对清楚,防止出现书与条形码不符的差错;借阅证只供本人使用,转借给他人使用,后果自负。

10.读者须自觉爱护公共财物,不要在图书目录上乱写乱画,不要撕毁图书目录,不得拿走外借处提供索书单、笔。

11.读者须爱护图书,不得在图书上划圈、批注、污损或撕页,如有上述情况,将按“丢失、污损、偷盗、超期还书刊的罚赔款制度”中的有关条款进行赔

偿。

第七条借书数量及期限

1、教职工每人可借3册图书,借阅期限为60天。

2、学生每人限借2册图书,借阅期限为30天。

第三章图书(刊)遗失、损坏赔偿办法

第八条图书馆图书系国家财产,读者应对图书、报刊予以爱护,以便使其发挥更大作用。若发生以下情况,应进行赔偿。

1、读者在借书时应认真检查所借图书有无缺页、污损现象。若发生有上述情况,可交管理员加盖破损章。否则,在还书时发现有以上情况,除批评教育外,以原书价的1倍罚款。情况较为严重者,按原书价的2-5倍罚款。

2、图书条形码的完好是保证图书正常流通的重要条件。如发现有丢失条形码或损坏条形码者,丢失、损坏一个条形码罚款1元。丢失、损坏一根磁条,罚款2元。

上一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下一篇:机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