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04

项目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学生:09级通信

1、

2、3班指导教师:周秋茜

一、16×16点阵LED电子显示屏的设计

1.功能要求

设计一个室内用16×16点阵LED图文显示块,要求在目测条件下LED显示屏个点亮度均匀、充足,可显示图形和文字,显示图形或文字应稳定、清晰无串扰。图形或文字显示有静止、移出、移入等显示方式

2.设计要求

根据功能要求,应采用动态显示的设计方法,同时为简化设计,减少硬件数量,显示数据的传输采用串行传输方式。

(1) 熟悉AT89S51单片机系统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动态显示原理及实现方法。

(3)初步掌握AT89S51单片机编程方法。

(4)掌握串行数据传输方式的应用。

(5) 实现利用AT89S51单片机控制的LED图文屏正常工作;

二、数字电压表系统设计

1.功能要求

简易数字电压表可以测量0~5V范围内的8路输入电压值,并在4位LED数码管上轮流显示或单路选择显示。其测量最小分辨率为0.02V

2.设计要求

按照系统功能实现要求,控制系统采用51单片机,A/D转换采用ADC0808。

(1) 熟悉AT89S51单片机系统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数据显示原理及实现方法。

(3)初步掌握AT89S51单片机编程方法。

(4)掌握ADC的使用。

(5) 实现利用AT89S51单片机测量电压并显示出来;

三、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1.功能要求

设计一个交通灯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工作后,交通灯按照下列规律变化:初始态四面均为红灯,持续时间为2S;然后转为状态1(10S),为东西红、南北绿;状态2(3S),为东西红灯不变、南北绿灯灭、黄灯闪烁三次;状态3(15S),为东西绿、南北红;状态4(3S),为东西绿灯灭、黄灯闪烁三次、南北红灯不变;最

后回到状态1,依次循环。如遇特殊情况,可拨动应急开关,使各向均为红灯,特殊车辆不受红灯限制,待其顺利通过后将开关拨回原位。系统恢复原状态运行

2.设计要求

可选用12只单色LED发光管作为交通灯,也可选用4只双色LED发光管。控制系统采用51单片机,可选用片内带ROM型单片机,以简化电路,降低成本

(1) 熟悉AT89S51单片机系统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控制系统及实现方法。

(3)初步掌握AT89S51单片机编程方法。

(5) 实现AT89S51单片机对交通灯控制系统的有序管理

四、数字时钟设计

1.功能要求

时钟计时器要求用单片机用6位LED数码管显示时、分、秒,以24小时计时方式运行,使用按键开关可实现时、分调整,秒表/时钟功能转换,省电(关闭显示)等功能

2.设计要求

按照系统功能实现要求,控制系统采用51单片机,显示系统采用LED显示器

(1) 熟悉AT89S51单片机系统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数据显示原理及实现方法。

(3)初步掌握AT89S51单片机编程方法。

(4)掌握定时器的使用的使用。

(5) 实现AT89S51单片机产生频率可调的多种波形的输出;

五、简易低频信号源的设计

1. 功能要求

简易低频信号发生器要求能输出0.1~50HZ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信号,其中正弦波和三角波信号可以用按键选择输出,输出信号的频率可以从0.1~50HZ范围内调整。

2.设计要求

按照系统功能需要,要求选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用DAC0832作为D/A转换器。功能键使用单片机的三个端口

(1)熟悉AT89S51单片机系统的使用方法。

(2)掌握DAC0832转换原理及实现方法。

(3)初步掌握AT89S51单片机编程方法。

(4)掌握定时器的使用。

(5)实现利用AT89S51单片机精确计时并显示出来;

项目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实训题目:快乐转转转

目的要求:颜色相间的发散色条不断旋转,并且有一行文字由左向右运动。 相关技术:直线运动、旋转运动

步骤提示:(1)该动画有两层组成,第1层是旋转层,第2层是文字运动层。

(2)创建一个“图形”符号,绘制一个发散的颜色相间的色盘

(3)在第1层中导入该“图形”符号,制作该符号的旋转动画。

(4)在第2层中制作文字“快乐转转转”的运动动画。 (5)测试影片。

实训题目:纸飞机

目的要求:两个纸飞机沿着同一轨迹相向运动。用引导线动画制作,实现一个引导层控制两个被引导层。

相关技术:导向动画、一个引导层和多个引导层建立关联。

步骤提示:(1)设置场景尺寸为400像素×300像素,填充色为蓝色。建立“图形”符号1,在其中绘制一个黄绿色相间的纸飞机。

(2)建立“图形”符号2,再回至一个粉蓝色相间的纸飞机。

(3)在场景中的第1层中导入“图形”符号1,并在第50帧建立关键帧。

(4)新建引导层,绘制椭圆形运动轨迹(可以使用“工具”面板中的圆形工具,设置其无填充色,线条颜色为黑色)。

(5)在第1层,设置符号1沿轨迹运动的起始点和中指点,并创建运动动画。

(6)新建普通层,在其中导入“图形”符号2,设置该层与引导层关联。创建符号2的导向动画。

(7)测试影片

要点:(1)一个引导层和多个引导层关联的方法。

(2)为了使纸飞机在运动过程中效果逼真,应设置该运动为“沿轨迹运动”。

实训题目:变脸魔术

目的要求:通过此例可以说明使用变形精灵制作形变动画的方法。 相关知识:形变动画制作、形变精灵的使用。

步骤要求:

1、创建电影文件:首先选择菜单“文件—新建”(file_new)

2 (3)

创建一个空白的电影文件,然后选择菜单“修改—文档”打开“电影文件属性设置”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背景色为白色,舞台尺寸为500像素×400像素。

、创建线条的形变

(1)单击第1帧,选择“工具”面板中的直线工具,在场景中绘制一条红色的直线。

(2)右击第20帧,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关键帧(insert keyframe)

单击第20帧,调整直线的形状。

(4)打开“属性”面板。单击第1~20帧中任一帧,在“属性”面板中的tween下拉列表中选择“形状”(shape)项,创建形变动画。

实训题目:海底世界

目的要求:实现文字中水波荡漾的效果。要求使用形变动画和遮蔽动画制作方法完成。

相关技术:形变动画、遮蔽动画

步骤提示:

1)将场景尺寸设置为300像素×200像素,背景色为黑色。2)在第1层中输入文字“水波”,颜色为白色。 3)将该文字按原位置粘贴至第2层。

4)在第3层中绘制一蓝色的矩形。在第3层中设置4个关键帧,调整每个关键帧中矩形的形状,在每两个关键帧之间创建形变动画,从而产生水波效果。

5)将第2层拖动至第3层上面,将第2层设置为遮蔽层。 6)测试动画。 4 ( (((((

实训题目:节日的彩灯

目的要求:在背景画面的衬托下,彩灯在不断的变换颜色,同时“新年快乐”和“万事如意”这两组字在交替变换出现。

相关技术:电影片段符号创建、颜色变化的色彩动画。

步骤要求:(1)设置影片背景色为黄色,并放置图片“小熊”和“礼盒”在场景的下方。

(2)创建一个电影剪辑符号,其中灯泡颜色不断变换。再创建一个电影片段符号,灯泡颜色变换区别于第一个电影片段符号。

(3)在Layer2层绘制一条曲线,将电影片断符号1和2放置在曲线上。

(4)在Layer3层上绘制“新年快乐”和“万事如意”的文字变换效果。

(5)测试电影。

实训题目:色彩变换的文字

目的要求:文字“FLASH”逐个字母由右至左飞入画面,并且填充色发生变化。要求使用运动动画和形变动画的方法制作。

相关技术:运动动画制作方法、形变动画制作方法 步骤要求:

1)在第1层的1~10帧制作“F”的飞入效果

2)在第2层的11~20帧制作“L”飞入效果。依次类推制作其他几个字母的飞入效果。

3)在第6层制作字母的颜色变化。注意:使用性变动画制作颜色时运动对象是打散的文字。

4)测试影片。 6 ((((

实训题目:网页banner 目的要求:使用流行的元素,banner具有现代感。 相关知识:影片剪辑的运用。

步骤提示:(1)设置场景尺寸为468像素×60像素,背景色为蓝色。

2)新建影片剪辑符号,命名为“六边形”。

3)在影片剪辑“六边形”符号中,使用钢笔工具绘制六边形的形状。选择六边形,将其转换位图形符号。在时间轴的第10 帧处,添加关键帧,在属性面板中调节符号的Alpha值为0%;在时间轴的第20帧处,添加关键帧,在属性面板中调节符号的Alpha值为100%。创建动画动作。

4)返回场景中,新建15个图层,并在各图层分别拖入“六边形”符号。

5)适当缩放个图层中“六边形”符号的大小和调节器位置,并作出向右移动的动画。

项目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前开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非电类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电工电子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当前高职教育需要充分顺应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制订科学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对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探析,旨在加快教学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改革;实践

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各个院校非电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大多数非电类专业学生不明确此项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导致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上此项课程教学内容所涵盖的电路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当前需要进一步解决教学困境,改革项目教学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电工电子技术是非电类理工学科相关专业所必修的课程,因为非电类专业教学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学生不能明确认识到此项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教学成果无法全面提升。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法,教师通过项目引导,以具体任务驱动将各项实践项目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将知识教学与任务实践紧密联系。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巩固已学知识点,最终完成项目操作,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当前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具有重要作用[1]。

二、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探析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较多抽象化的教学知识点,学生不能对其获取宏观感受,所以限制了学习成果的提升。比如,在学习交流电单相交流電基本原理时,如果教师知识凭借着理论方法教学,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中不能全面提高学习兴趣。如果为此项教学活动提出相关教学任务,将传统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那么将会获取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项目任务基本概述

在实行项目教学法之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整合,明确理论教学的项目任务,然后重点分析项目任务规划与具体实施的过程,这样能理清学习思路,便于后续各项学习活动的开展。比如,本文项目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单相交流电的探究学习,通过联系日常生活确定项目任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日光灯基本电路组成和实际工作原理,同时让学生能掌握交流电相关知识,熟练运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等仪器。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原理及相关知识阐述

本文主要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光灯为原材料,对其照明电路进行分析,学习单相交流电的设置。目前日光灯电路主要是由灯管、镇流器、启辉器等部件共同组成。日光灯管是一根玻璃管,玻璃内壁中涂有荧光粉,不同的荧光粉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亮光。在灯管当中填充气体,灯管两端是由钨组成的灯丝,当灯丝接入电源之后会受热产生氧化物。电流通过灯丝之后,灯管内的实际温度会不断升高。此时灯管两端的电压会使得氩气发生电离,氩气经过放电之后再由水银蒸气进行放电。镇流器是与日光灯串联较为紧密的原件,其自身感抗值很大。镇流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进一步限制灯管内的电流以及产生足够量的自感电,使灯管能放电。

目前项目教学法中任务单以及考核标准是完善项目教学法能力训练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任务单是执行项目教学法规划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步骤,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训练的关键部分。此部分学生发挥着重要的设计制作作用,考核的主要标准是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的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设置不同考核点和评价标准,并为学生提出指导性建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2]。

三、项目教学法的思考与体会

教师需要选取好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实践意义,所有的课程教学需要围绕项目展开。不同项目需要包括不同的教学知识点,让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能有效提升。此外,还要加强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项目难易程度需要体现出逐步递增的过程,能够适应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不能对学生展开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学,而是要通过制订项目计划帮助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在实际过程中锻炼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项目教学法需要现阶段师生共同设计完成,是提高教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3]。

总而言之,当前教育旨在培养更多技能型的综合人才,所以当前为了使学生综合能力能适应市场发展的基本要求,需要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步伐。项目教学法是改革中的重要方法,能促进现阶段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红生,钟清,莫亚之,等.高职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项目教学考核方法的探究[J].教育界,2015(36):160-161.

[2]王兆明,王枫.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8):68-70.

[3]张维,姚常青,杨亮,等.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改革与应用[J].电子世界,2013(7):176-177.

项目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人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当前中职物流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尝试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职校;物流教学;学生现状;教学现状;方针策略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物流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2009年物流业取代房地产业成为国务院重点扶持振兴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可见其作为一门服务行业在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良性运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物流业蓬勃发展极其不对称的是人才培养,特别是技能型人才匮乏和教育的滞后,已成为制约物流领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其教学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面对问题如何改进,已成为摆在我们中职物流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亟须知晓、解决的课题。

2 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2.1现有升学模式形成的生源特点

前几年全国大幅增加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普高不断扩招,民办高校也争抢生源,中职教育学校录取分数线只能一降再降,不但没有扭转局面,反因门槛越来越低更不受欢迎。上职校学生都是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差等生”,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现象。但学生普遍拥有动手能力、好奇心、发散思维强等优势,这些优势恰是物流企业所需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

2.2现有教学模式养成中职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定势

职业物流教育起步晚,教学模式落后,许多学校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训室,其设施配备因各种原因不能到位。目前上海只有物资学校等个别学校具有规模实训中心,大多数学校物流教育停在纸上谈兵阶段,学生学物流着重在背条框的知识记忆上,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调查中,企业首先谈的是学生缺“敬业精神”;“交流沟通能力有待加强”;“责任心不强”等。而这种职业道德养成除靠课堂上教育外,大量工作是通过在校实训室的模拟锻炼和到企业体验来实现的。

3 学校教育存在问题

3.1物流合格师资的严重缺乏

物流教育起步较晚,造成师资严重匮乏。教育部统计:物流教育师生比现为1:50,远低于要求的1:18正常值。目前教师多为相关专业进修转岗,很少有物流专修人才,教师普遍缺乏系统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许多教师边教边学,影响教学能力进一步发挥。

其次,“专家不专”也是师资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提倡聘请专家来校任教,这种想法在实际中存在不现实地方:企业中物流专家缺乏是普遍的,学校能引进多少专家来任教呢?目前能到中职校任教大多是在物流岗位上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他们没在教育岗位培训和锻炼过,教育理念、教学基本功和方法存在问题。

3.2教师的单向灌输

许多专职和外聘教师上课时还停留在简单知识灌输,强调按部就班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演绎法,缺乏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按工作任务将知识灵活组合运用上。由于任务不清,对物流专业教学标准没有很好的研究,造成上课时讲解过多,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听起来感到乏味、单调。

3.3课程设置和教材脱节造成教学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上海在2008年颁布了物流专业教学标准。标准将物流课程分为物流运输、物流仓储配送、口岸物流、物流营销四大专门化方向和物流信息运用、物流业务流程、物流运作法律法规、物流英语、数据录入五大专业核心课程。但教材编订一直是空白。实际运用中表现为物流教材体系混乱,门类复杂,没有系统性,教师无所适从。教材选定上把关不牢,所以存在不同教材基础观点出入大,且不同教材内容交错重复。学生不能架构起系统知识框架,不利于物流教育职能发挥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3.4企业资源稀缺,学校在物流培养目标定位上存在困惑

物流是一个跨度大、分类较多的行业。由于资源欠缺,部分学校在对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上存在困惑:究竟在专业设置上走“大而全”的道路,还是发掘资源,形成特色,走专门化道路呢?对学校而言,愿意走后一种道路。这种模式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可针对性地为企业培训人才,更可提升办学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可谓是一种双赢模式。但只有特殊资源的职校实现了这种模式,像商贸旅游学校和中远建立会展物流的合作关系,民航上海中专、交通、物资、临港科技学校等也有相应企业资源。大多数学校考虑到学生今后就业,只能在专业设置上走“大而全”道路,期待这种“面面俱到”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各种物流岗位要求,以便今后求职方便。

3.5实训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

企业工作对物流教育有着特别要求:教学应以实际操作课为主,理论服务于实践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认为:课堂教学应现场化,以虚拟或模拟装备来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由于经费原因,职校物流实训室建设滞后,学生校内得不到应有技能训练,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固定实习基地,缺乏企业实践训练机会,因而部分物流专业毕业生常学非致用。当前中职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空有理论,动手能力较差,增加了用人单位培训成本。

4 中职校物流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对策

4.1认清中职校物流教育师资现状,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基于师资情况,领导在队伍建设上应多考虑现实基础和人才发展客观规律,破除固有人才挑选和培养意识,立足现状。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首先须认识物流师资现状:2001年教育部刚批准本科增设物流管理专业。2005年,教育部批准全国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中物联里成立,用来指导教学工作。所以目前我国中职物流师资整体情况尚不乐观。学校在难以引进合格物流专职教师前,应将目光放在已有资源上多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教师培养需要过程,教师选用上,应鼓励自我成才,只要任职物流教师基本条件达标,就应提供舞台让教师展示自己。同样,鼓励外聘人员通过国家教师考试,用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为学生服务。

其次应根据现有师资特点,各有侧重指引他们成才之路。前面分析了中职两类教师优缺点,所以教师队伍建设应以提高教师动手操作能力为先行。可通过送出培训,下企业、校本培训及自主培训等途径,加强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特别是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培养。同时,教师应向企业教师虚心学习实用技能,开展合作交流,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外聘教师应着重学习各种教学理念,在备课小组和听课活动中探究教学法,优化课堂结构,让自己的实践经验更好被学生所接受。

4.2注重物流教育资源的贮备

经验告诉我们,各学科专业建设必须经过较长资源积累期。许多学科开展较早,相关理论和教学资源积累

丰富,夯实了本学科发展基础。物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要想办出特色,除了不断学习,更主要是学校特别是教师自身要有主动获取各类物流资讯的意识和手段。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应动员信息、图情中心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搜集物流教学资料和图书。和教师一起拍摄各级各类公开课,观摩课录像,建立相应教学档案资料。

其次教师应利用各类物流教研和学习平台,主动获取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制作各种形式多媒体教学课件,搭建一个立体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积极参加中物联,中国物流学会举办的各类学术组织,拓宽获取物流信息渠道。

4.3加强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

实训平台是实践教学的硬件,职教特点和中职校学生特点促使我们应该将提高学生物流岗位技能的途径主要放在学校实训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上。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充分意识到物流实训的重要性,在建设经费上给予支持。实训平台的建设要以学校校内实验室为主,校外物流实习基地为辅。物流实训室的建设应该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教学标准,并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全面系统考虑,避免“肤浅”。

要像重视基础教学一样重视物流实践教学,结合企业岗位技能和上海中职星光杯内容定位实训室物流技能训练的项目和内容、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就具备较为熟练的实践技能。

4.4探究有效教学方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

物流理论教学,切忌教师无任何辅助资料而对学生灌输。可通过演示和案例教学这两大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记忆。演示教学就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演示和解说物流知识。对于简单的内容可以随堂实物演示。包括实物演示,如物品的品名、外形、规格、包装等;也可进行多媒体演示,如看图片、录像、影视、课件;也可以让学生网上查询,布置电脑作业。

物流实践教学可通过模拟实验、专业参观实习、讨论讲座等形式展开。模拟实验是通过实训室软硬件设备模拟物流各项业务流程。专业参观就是教师带学生参观相应企业、实习基地,提高感性认识。专题讲座就是教师自己或聘请专家来校给学生进行最新物流资讯的传达。

4.5促使企业参与职校物流培训,构建理性的物流培养目标

能否发挥企业作用,是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但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特性,是校企合作办学最大障碍:学生能力、管理、风险、待遇问题会给其增加许多麻烦。所以没有深厚的背景资源和扎实的教学水准,校企合作、订单培训都是一句空话。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搞好教学,使目前物流教学和企业岗位技能相结合。

针对学生就业的现实压力,专业没置上应该摒弃“大而全”改走“宽基础,活模块”的做法。例如:在课堂上开设各类专业基础课程(宽基础)的同时,根据市场特点和本校特长来选择此专业的选修课程(活模块)。课程设置上可以依附现有的优势专业来做大做强:像曹杨职校物流选修课的设置完全可利用本来会展、汽车、制冷专业的基础和优势,开设出市场稀缺的会展物流、汽车物流、冷链物流等校本课程,使自己物流办学水平一下领先于别人。为校企合作创造了条件,这种“宽基础,活模块”的做法也照顾到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可以针对物流市场变动需求,灵活调整方向,提高学生应对就业风险的能力。

4.6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学校物流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的建设

由于物流专业课程标准刚刚建立,与之配套的上海中职校物流教材缺乏,已经成为影响学校物流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切实和紧迫的问题,各校在领导层面上确定物流教育的培养方向后,接下去,加快本学校物流教材的编订和选用,就成了学校教育分管校长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学校应该为此成立由物流专家、学校教师、地方政府、企业物流高管等组成的攻关团队,共同探讨切合本学校物流培养方向的校本教材建设问题。

5 结束语

国家将物流业放入十大振兴产业中,凸显在当今时代物流业的重要性,我们更应沉下心,苦练内功,钻研物流知识,办好职业教育,为物流业的振兴添砖加瓦:

项目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内容较为前沿,融合了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理论知识较为抽象,传统的课程教学偏向基础理论,忽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结合笔者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体会,阐述了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的应用及相应的考核体系的建立,希望抛砖引玉,对职业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改革;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感知设备,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各种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实时地对物理世界进行信息的采集,并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达到信息的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地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现代互联网的延伸。目前公认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可以分为3个层次: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与普适化应用服务支撑体系,也就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中感知层负责底层工作,感知真实世界的物理数据,并将数据上传给物联网网关,其关键技术是传感器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速度越来越快,网络带宽越来越宽,这时候制约信息链的瓶颈出现在了数据的获取手段上。传统的传感器不具备数据处理能力,更不能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与节点组网。这时候无线传感器网络就应运而生。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它是随着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诞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通过各类微型化、集成化的传感器,如MEMS传感器,网络内共同协作,完成对各种监测对象的信息实时监测、采集和传输。数据以无线自组网、多跳路由的方式被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计算世界以及人类社会这三元世界的连通[1]。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近些年来不断教学改革实践,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门和应用高度相关的课程,它本身的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能够让学生自行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并实现组网等功能应用,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它的理论又涉及各类复杂的算法,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异常困难。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认真进行了思考,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方式。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淡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动手的培养,根据高职教育的这种特点。我们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精选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任务。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教学中,采取了“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笔者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改革建设的主要负责人,经过在物联网應用技术专业中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以下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课程特点

1.1 知识覆盖面广

该课程是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产物,既有嵌入式技术、又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及传感网协议栈。涉及的内容知识面较广、有一定难度,并且发展更新很快。所以在高职当中开设该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课程相关的知识主要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IEEE802.15.4标准、ZigBee技术、物理层设计、nes C语言、Tiny OS操作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网络时间同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与数据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平台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环境等。

1.2 理论抽象、实践要求高

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如:网络拓扑结构、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WSN节点定位、目标跟踪、网络数据融合、信息安全等,这些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知识由于涉及大量复杂的算法研究,超出了高职学生的认知范围,显得抽象难懂。从历年教学的反馈情况看,学习难度较大,不少学生在此失去学习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另外,对网络的部署、节点的设计等,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嵌入式开发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项目案例,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没有统一标准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有待统一。目前国内高校基本上以ZigBee技术为主进行讲解。对于其他技术如蓝牙、WiFi技术等则一带而过。而ZigBee本身并不能完全等价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针对不同的应用,要选取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因此,有必要在课程中加入一些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予以介绍。

1.4 教材缺乏

目前已有的相关书籍中,大多偏向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理论、算法研究、仿真等内容,实践性不够,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相符合。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现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一大重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要在教学中引入具体项目使学生从单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脱离出来。以各项目任务为单元设置课程,以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用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2]。

2 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偏向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按照知识的前后关联性,内容选取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逻辑性较强。课程理论和实践项目往往分开,先有理论讲解,再过渡到实践应用。这种传统的教学体系比较成熟,但跟现代高职教育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有偏差。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人才为目标,因此,我们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大力开展了项目教学法。将“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离散化,并有机地融入各个项目当中。实践发现,伴随项目的完成,学生往往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对学习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无线传感器网络涉及的相关知识很多,但职业教育的重点在应用,淡化其理论教学。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尽量淡化了基础理论的讲解,着重讲解如何通过软硬件开发,构建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目前本课程基于TI公司所提供的ZigBee硬件平台CC2530芯片、软件平台Z-Stack协议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际项目,由浅入深,一步步带领学生掌握如何构建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网络。

目前教学重点在两个方面:(1)CC2530嵌入式基础编程,(2)Z-Stack协议栈开发。其中CC2530嵌入式基础编程类似于单片机,包括GPIO、定时器、串行通信、模数转换、系统时钟、功耗模式等教学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已经开设过单片机课程的同学,可以简單一带而过。Z-Stack编程基于协议栈,必须了解协议栈的基本架构,各层提供的API函数。要掌握基于Z-Stack协议栈的编程思想[3]。

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Z-Stack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方法,我们针对Z-Sack应用,开发了六大任务项目,基本上已经涵盖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全部教学内容,完成了任务和相关教学知识点的深度融合(见表1)。

3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我们把理论和实践分离,相关课程单独开设,知识点显得抽象而孤立,学生掌握效果也不太理想。鉴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笔者提出了具有层次性的阶段性教学,并将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分成4个阶段。如图1所示。首先,教师讲课之前通过实物演示、视频展示等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恰当地引导、启发,建立一种直观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课程比较抽象,为了加深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的理解,需要安排学生自主实践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再反馈,进行理论的探讨,加深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所用到的基础知识。

这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脱离传统的教室,走进“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原先老师的单向讲解。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角色,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旁观者。项目的设计也更加强调应用性和综合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模拟实际项目的开发流程,以工程的理念来推进课程的进展。学生要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所有这些都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4]。

实践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加具有了趣味性和实用性,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

4 结语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较为前沿,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教学实践探索。通过合理选取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将传统的抽象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反应良好,教学效果明显,希望能对广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同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文光,刘士兴,谢武军.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416-1419.

[2]李晓维,徐勇军,任丰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吴迪,朱昌平.“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63-64.

[4]吴迪,朱金秀,范新南.无线传感器网络实践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Key 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上一篇:广告文本论文下一篇:中药制药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