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范文

2023-09-15

生物技术制药范文第1篇

摘 要:双语教学中,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建设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该文分析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学教材现状,提出建设适合我国药学专业的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材,介绍了建设中的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材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 双语教材 建设

Key words:biotechnological pharmaceutics bilingual textbooks construction

生物技术制药是药学专业的限选专业课程,将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生物技术药物制备和生产的一般规律、基本方法、制造工艺及其控制原理。该课程将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药物生产密切联系起来,以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生产上的实际应用为重点。为今后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研制、生产、开发等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生物技术制药具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特点。它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和渗透的前沿研究领域。双语教学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双语教学是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近五年的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学的建设与实践,我院于2009年成功获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双语教学中,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建设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合适的教材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该文就目前国内外生物技术制药同类及相关教材现状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我院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材建设情况。

1 国内外同类及相关教材现状

目前国内已出版了几部系统介绍生物技术制药的教材,如熊宗贵主编的《生物技术制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夏焕章教授主编的《生物技术制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张林生主编的《生物技术制药》(科学出版社,2008)、姚文兵主编的《生物技术制药概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国外如GaryWalsh主编的《BIOPHARMACEUTICALS》2003版,但国内尚无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材的出版。而且这些教材内容基本是2010年前的成果,内容稍显陈旧。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有用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

当前我国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这三种教材互有利弊[2]。引进的原版教材信息量大,案例图表多,语言流畅,逻辑性强,但价格不菲,学生在经济上也难以承受。自编教材能够紧扣教学大纲,内容有针对性,语言更通俗易懂,篇幅适当,符合我国学生的认识能力,但语言缺乏规范性,对一些基本原理的表达只停留在表面。翻译教材有助于教和学,但翻译质量难以保证[3]。因此,建设符合我国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大纲要求和课时设置特点的双语教材就显得尤为迫切。

2 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材建设情况

生物技术制药于2009年成功获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后,得到了来自多所国内重点高校相关领域的同行专家关注,并与团队负责人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经验交流,并且主动要求参与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材的编写,现有的“生物技术制药”教材编写委员会以本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为主体,邀请了包括沈阳医科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在内国内重点高校的博导、教授参与。该教材已于2013年10月完成修订稿,已于科学出版社签订合同,预计2014年5月出版。

2.1 教材内容新颖,编排合理,中英文有机结合

现代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其中尤以医药生物技术分支发展最快。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制药工业的一个独立体系。本教材以培养生物技术制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医药生物技术为基础,系统介绍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制造方法,反映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新进展[4]。同时在每篇中文介绍后附上相应的英文,使中英文有机结合。使用该教材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和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并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其自主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其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理论素养、工具性知识(专业外语)和解决实际问题三方面能力兼备,有一定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在未来的国内外生物制药人力资源市场中占居高端。

教材内容经过精心选择设计,内容新颖、文字简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反映出学科专业进展的新内容又结合传统的经典内容。内附的图表清晰准确,内容紧凑、体系合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本教材共计40万字,篇幅适当,适合教学使用。在教材结构的设计中,本教材更注重相关章节的相互关系,在编写中更注重语言的通俗和流畅,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的内容。此外本教材富有大量的图片表格,增加了本教材适用性。全书共分5篇,第一篇生物药物基础,分4章,分别介绍生物技术药物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分类及特征以及研究进展;第二篇生物技术药物各论,分9章,分别介绍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激素制剂、血制品、酶制剂、抗体制药以及核酸制药;第三篇重点介绍生物技术药物工艺及质量控制;第四篇重点介绍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学;第五篇重要生物技术药物应用实例,分6章,分别介绍白介素-11、β-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以及单克隆抗体,每个章节中英文有机结合。

2.2 教材特色

本教材由长期从事生物技术药物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授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基本概念准确;内容设置合理,深入浅出,去粗取精;结构设计新颖,总体内容系统性强,思路清晰,各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特色鲜明;前沿领域内容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增加和丰富了新技术的内容。教材中涉及的部分前沿领域结合了作者的科研成果及其应用,体现了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许多生物技术制药工艺条件是编者在制药生产过程中真实的工艺条件,同时,编者还注重将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引用到教材中。

2.3 教材创新之处及使用范围

教材内容经过精心选择设计,内容新颖、文字简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反映出学科专业进展的新内容又结合传统的经典内容,采用中英文有机结合,为国内外首部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材教材。该教材适用于开设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高等院校学生,另外可选为制药新技术培训的生物技术制药的教材,对于从事药物生产和研发的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也非常实用。

2.4 加强生物技术制药双语课程实验教材的建设

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生物技术人才的基本环节。目前,全国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尤其是实验教学更是薄弱环节,尚未形成特色与优势[5]。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材。本教学团队围绕培养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从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整合实验教学内容,调整不同类型实验课的比例,重新编写了《生物技术制药》双语实验指导教材。实验教材内容的优化体现“基础性、系统性、高效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淘汰过时的实验,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双语实验指导自主地进行实验操作,并要求实验报告的实验结果部分用英文撰写,锻炼其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总之,由我院联合国内众多高校自主编写的双语教材能够准确地反映生物技术制药教学的实际要求,既传授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训练了学生阅读和使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对于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贺丽虹.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教材建设,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J].科技资讯,2011(32):187.

[2] 曾剑平,曾翔.双语教材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87-90.

[3] 曲燕,王振波,刘仁桓.传热强化课程双语教材建设[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117-120.

[4] 夏焕章.生物技术制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肖斌,郭刚,毛旭虎,等.生物技术制药创新型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511-3512.

生物技术制药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医药工业以及健康产业中,制药工程具有越来越高的地位,对于提升我国制药工业的水平也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基于此,在回顾我国当前人们对医学药物的使用状况、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发展历史中不断创新的制药工程技术,指出我国制药工业水平的提升,有赖于不断创新与进步的制药工程技术,对制药工业水平起决定性关键作用的是制药技术。

【关键词】制药工业水平;药物;制药工程;制药技术

一、引言

医学药业作为一个重要行业,关系着民生和人们的生命健康。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当人们的生命受到更多的疾病威胁时,人们就自然地越发深入地关注与重视医学药业的发展。作为医学药业内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药工业承担着医学研究以及医学治疗的制药供药工作,是医学事业能够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使用药物的现状分析

在医学研究以及人类健康科学领域,药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过多地关注药物的管理组织工作,了解医学研究以及药物发明也不是很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人们当时的生活品质不是很高。在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形下,人们对于温饱问题以外的其他事情根本就无暇顾及,因此也就自然地降低了对健康的关注。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当今时代,人们才慢慢地对医药的发展情况重视起来。现阶段,关爱生命,关心健康已经是人们在消费时预先考虑的一个问题,健康消费已然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

近年来,我国社会总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随之也逐渐提升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对各种新型产品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对医药产品以及医药制作、监督管理等相关的需求。

相关的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我国药品消费收入在总体消费收入中所占据的比例呈现出上升状态,并在一定基础上,相对地拉低了我国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收入在总体消费中所占据的比值。人们对药物的需求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对药物的使用愈加频繁,药物使用量正在不断增长。

目前,药物及其相关产品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概念正在不断扩展,除了简单的治疗、预防以及疾病控制以外,还逐渐延伸和扩散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养护等各个方面。比如脱发生发、减肥美容、增智强身等与人们生活品质有所关联的需求上的应用,又或者是在抗抑郁、抗癡呆、抗流感和传染疾病等各方面医学新技术的研究成果上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健康消费提供并注入了新的内涵。

其次,随着医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其所研究和发明出来的医药品种也变得丰富多彩。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以个性化治疗为发展趋势,提倡针对患者的个人特点进行对应式治疗,以期更加快速、有效的完成治疗,恢复患者健康。这样的治疗方式对药品种类的需求将更加多样而丰富,长期发展下去,将对制药工业的健康、积极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就目前而言,我国人民对药品的使用情况,或者说药品的人均消费水平并不如美国、日本高,甚至还不到这两个国家的1/10,但是从其对值来看,美国占首位,从相对值来看,日本药品消费不亚于美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的药品消费占世界总消费的一半还多。从国内来看,除了治疗用药,个人消费为主的保健品,如vc,卵磷脂等调理性药品,从非典时期以来明显增长。这些都表明人民健康意识、健康消费能力,健康投入正开始明显提高。

三、对我国制药产业发展的回顾

2l世纪是生命的世纪,健康产业的世纪,制药工业是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药产业要大发展,上新台阶,离不开制药工程技术的发展。不仅新品种要依托工程技术,实现产业化、商品化。老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也要依托工程技术的提高。

从我国中成药业、化学制药业、药物制剂业到生物技术制药业的发展,都町以看到制药工程的作用。我国化学制药业近半个世纪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际化学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国。这些原料药物都是过r专利期的普药。2004年出口近60亿美元,2005年估计近80亿美元。在达到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市场竞争就是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的实质就足生产下艺的竞争。

中国的Vc经过十年的激烈竞争,已占国际市场的主体地位,象罗氏这样的维生素著名生产企业,现在已正式退出Vc生产领域。其中中国的二步发酵工艺工程技术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从世界看,印度、韩国、巴西等国也是普药原料药的生产大国。在不少品种中,其价格与质量比我们有优势,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在工艺工程技术上略输一筹。我国的药物制剂技术,相对原料药生产技术而言要简单。相当一个时期,医药业的技术重点放在原料药生产上。原因是当时受外部制约,原料药进不来,只得自己搞,解决有无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少人认为制剂,诸如压片、装胶囊,是简单技术,没认识到制剂的复杂性。生物药剂学作为专门学科开始普及。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制药产业发展历史的回顾,可以得出:我国医学产业的发展以制药工程为奠基,制药工程中所包括的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以及药物制剂四大工程决定了我国制药工业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制药工程技术是影响并决定我国制药工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以后的医学研究以及制药工作中,务必要将制药工程技术作为医学研究以及药剂制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思考,开拓进取,以促进我国制药工程技术进步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提高我国制药工业水平,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瑜,黄龙峰,国际制药工业现状及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J].安徽化工,1998(01)

[2]连云港医药产业迅速崛起[J],机电信息,2006(04)

[3]尹明,沈颂东.吉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空间浅析[J].经济视角,2010(06)

[4]蔡志刚.通化市医药产业发展与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04)

生物技术制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应用

前言:药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十分重要,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制药工艺的发展也使人们抵御疾病的能力大大增强。而生物制药技术在二十世纪后期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整个制药工艺的进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生物制药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产生大量的科研结果,为人类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一、生物制药技术概述

生物制药工艺指利用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器官和细胞等进行分析,使用专业技术制造出一些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药物的过程。 如今的生物制药技术与传统的相比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技术主要是使用化学手段从人工或天然的资源中合成药物,存在很多缺点,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综合的对药物进行研究,然后使用先进的制药工艺对其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成熟的样品。而且,新时代的生物制药技术抵抗经济周期的能力得到加强。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研究也比较困难,容易失败,需要广大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二、 生物制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虽然近年来也研究出不少与生物制药相关的产品,并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大量好评。但是,我国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缺乏,相关研究经费不充足,造成生物制药的研究成果难以向市场产品进行转变。研究所得的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研究经费也受到限制,这些都打击了生物制药领域人才的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这不仅是相关科学家、学者应该关注的问题,还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与扶持。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出现了一大批生物制药领域的专业人才,整个学科都得到稳步前进,国内研制的一些产品在海内外也已上市。但是由于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短板愈发明显,经验不足和管理体系的不成熟都对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造成冲击。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发达国家也不愿与我国进行交流,这些都阻碍着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

三、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生物制藥技术是从一些传统的制药工艺中发展出来,但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更深的内涵,是制药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使药物机理的理论水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药品研發的重点转变为更加关注药品的具体作用,对药品的药效、药理和药性等的研究都扩大了对科学工具的使用范围,而且在合理科学的工艺加工中产生的药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慢慢走向成熟。所以,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完善了传统技术的缺点,使制药工艺迈向更高的层次。新技术的发展也伴随在大量的风险,尤其是在制药行业,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失败,也给许多人带来痛苦。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动力来源于科技,为了使生物制药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推动制药工艺的整体发展,需要深入的对生物制药技术进行研究,不断的发掘空白的领域。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所以,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重点要放在通过生物制药使人们的身体对不同营养需求的满足。从目前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情况看,其在制药工艺的营养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因细胞工程、克隆技术、细胞和酶的固化等技术,其研究出的生物制药产品多作用于冠心病、肿瘤和免疫性的药品方面,给人们带来福音,促进生命更加健康发展。当前生物制药技术的使用范围在逐渐扩大,在科技的带动下其研究水平也不断提高,成为了新时期制药工艺的主要阵地,与当代制药工艺的发展息息相关,共同进步。

四、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的前景

(1 )面临的瓶颈与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已渐渐离不开生物制药技术,其与人们的关系也愈发密切,发展步伐也十分迅速,但是生物制药技术在我国还有很多不足。 我国缺乏生物制药技术的人才,虽然人才总量较多,但是缺少真正能引领技术创新的精英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缺乏具有高超技术的学科带头人,国内的制药产业多是借鉴外国的经验与技术,缺乏核心科技。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在不断发展,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需要加大对高深技术人才的培养,如果没有水平高的研究人员即使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无法真正的对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2) 发展趋势

科技的进步加深了对人体的探索以及对疾病的研究,这些都为生物科技带来活力,促进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使其目标和方向更明确具体。以后,生物制药技术不会在局限于药品研发方面,还会渗透到整个有关人体成长与生存的方面,因为,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就是使人们能够更健康,拥有更多的寿命。目前科学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也逐渐转移到如何提高产品的成功率,降低制药的成本,增加药品的市场使用范围。生物制药技术还会与其他学科更好的合作,然后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生物制药技术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制药工艺的发展。其发展方向是为整个医学界提供价格优惠,效果显著的药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福利。

结束语: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密切的联系,从大的角度看,生物制药的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从小的方面看,生物制药技术对制药工艺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相关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海波.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我国的实施与展望[J]. 化工管理, 2016(1):153-153.

[2]林凤云, 张天竹, 杨元娟,等.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11):35-37.

[3]高振乾. 探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3):218-218.

[4]王利学. 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2(23):109-109.

[5]薄惠, 王辉. 论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J]. 信息化建设, 2015(11):262-262.

作者简介:

朱喜良(1987-)、男、汉族、籍贯、、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职称。

生物技术制药范文第4篇

1 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利用微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制成的药物就是微生物类药物。在临床上微生物药可以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理和预防上。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微生物制药领域运用十分广泛。如我们经常使用的青霉素就是通过发酵而得到的微生物药物。而且不少治理日常疾病的抗生素也属于微生物药物。

2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微生物制药技术多种分类, 目前主要是根据微生物发酵环境的不同以及存放设备不同来分。根据发酵环境不同, 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分为好氧、厌氧和兼性厌氧三种类型。好氧类型是微生物发酵环境需要氧气参与, 厌氧发酵则不需要提供氧气。而兼性厌氧发酵是指有无氧气都可以完成发酵过程。根据使用器具不同, 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分为敞口发酵、密闭发酵、浅盘发酵、深层发酵四种类型。敞口发酵使用的器具较为简单, 便于操作。深层发酵则需要专业的液体培育基才能实现微生物发酵。但是, 深层发酵更加便于机械化运作, 适合工厂化生产。临床中批量生产的青霉素就属于深层发酵。

3 常用发酵用微生物种类

可以用于发酵工艺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许多天然的要素都可以作为发酵的催化物。一般选用自然物的突变株来完成发酵。原料容易得到, 成本也较低。细菌、放线菌、担子菌、藻类、酵母菌、藻类、病毒等就是当前发酵工业领域普遍采用的发酵微生物。

4 常见培养基及其简易制作方法

培养基 (Medium) 是发酵完成的场地和基础, 为微生物发酵提供生长的养料。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一般蕴含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等多种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培育基的种类多种多样, 在临床中总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脱水培养基四大类。液体培养基是指以特定比例制成的液态基质。固体培养基是以特定比例制成的固态基质。固体培养基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固化培养基、非可逆性固化培养基、天然固态培养基、滤膜等类型。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之间还有半固体培养基, 把适当凝固剂加入到液体培养基中, 从而形成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脱水培养基, 也就是预制干燥培养, 指含有除水分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养基。

在发酵工业中, 有一些培养基最为常用, 制作也最为便捷。一是牛肉膏琼脂培养基。其简易制作方法如下:将100毫升的水和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等放入烧杯, 加热。等到烧杯内物质溶解后, 开始放入琼脂。当琼脂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水, 然后用10%盐酸或10%的氢氧化钠调整p H值到7.2~7.6, 最后将得到的液体培育基分装在不同的试管里, 然后高压灭菌即可。二是马铃薯培养基。其简易制作方法如下:将250克新鲜牛心去除脂肪与血管, 切碎, 并与500 毫升蒸馏水、5 克蛋白胨同时放入烧杯中, 煮沸, 再用文火炖2 小时。最后过滤出液体, 并将滤液p H值调到7.5 左右。每支试管内加入10 毫升肉汤和少量碎末状的干牛心, 灭菌, 备用。

5 发酵工艺的简单流程

5.1 菌种制备

菌种是发酵工艺的前提。发酵之前, 要先将菌种选用、分离、纯化等。在发酵过程中, 还需对菌种进行定期选育和纯化。

5.2 种子培养

种子培养是指将休眠的菌种激活。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等设备中的生产菌种放入试管斜面培养基内激活, 然后在种子罐里不断将微生物种菌繁殖与提纯。这里的提纯就是临床上提到的种子。菌种的性能、制备决定了发酵物的产量和成品质量。种子培养可以选用多种方式, 第一是菌丝进罐培养, 即从摇瓶培养开始, 将所得摇瓶种于液接入到种子罐进行繁殖;第二是孢子进罐培养。即将孢子放入种子罐进行扩大培养。菌种的性质决定了种子培养的方式和级数。

5.3 发酵

无菌状态下对微生物进行纯种培养, 是整个发酵工艺的中心环节。无菌条件是这个环节的关键。在临床中, 需要对各种设备加以消毒。利用饱和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灭菌条件是在120℃维持30分钟即可。

5.4 游处理

游处理作为整个微生物发酵工艺的最后一环, 通过把微生物细胞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得到发酵产物, 以备后续制作微生物药物。

摘要:微生物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等。在健康、食品以及医药领域, 微生物的用途十分广泛。微生物发酵是将微生物代谢转化以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微生物在工艺在制药领域的运用。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技术

参考文献

[1] 范宜晓.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丁酮[D].齐鲁工业大学, 2013.

[2] 王晓红.微生物制药菌渣处理处置技术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生物技术制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制药;实践;探索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它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制药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生物药物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记,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学科产生厌恶。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1,2],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尽可能使用案例教学

在职业培训中应用非常成功的培训方法——“案例教学法”,这一方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其意义在于“运用精选的案例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3]。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甚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生本教育),具有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架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将所学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避免枯燥乏味地被动接受方式。真实的案例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学生再也不会觉得生物制药发展历史、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现状和研究现状、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品种类型、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涉及医疗领域、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新进展等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在《生物制药》案例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人胎盘对与妊娠相关疾病、滋养细胞肿瘤等疾病的诊断、鉴别,天然生物药物、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和反义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生物药物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讨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应用

《生物制药》涵盖内容广、发展迅速,热点问题多,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适合进行讨论课教学,内容包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制药内容的题目,并预先布置给学生,根据每个题目提供部分相关参考文献,其余文献由学生自己查阅。自由组合形成小组,并确定讨论题目的主讲人;检查小组幻灯材料准备情况,查阅的资料,撰写报告,制作幻灯;小组主讲人报告后,学生自由提问,展开争论与辩论,教师要及时补充与总结。课堂讨论综合发挥了各种教学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是深化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4]。课堂讨论的优势在于它是知识信息交流的最好形式,它改变了由教师或个人自学单通道输入知识信息所产生的“独学”、“孤陋寡闻”的弊端,形成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献资料(网络)等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与交流的“立体式”教学状态,这就大大加快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5]。学生是积极的教学主体,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信息者,教育者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演员”,而变成了“导演”,学生不再是“听众”,而变成了“演员”。正是由于这种“角色”的变化,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项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非只是一个环节,它牵涉许多方面,需要每一位老师不断去探索、研究、总结。我们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教学,那就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记,这种教育教学氛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倦。像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比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的掌握,重点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我们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我们教师主导,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1,2];但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培养,所以说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要求。我们课程的类型及其传授的对象不同,授课方式也不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使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参考文献:

[1]汪维华.科研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82-83.

[2]谢苏燕.在科研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07,(7).

[3]石爱菊,丁秀梅.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2012,(5):10-12.

[4]田铮.浅谈管理类课程的困境启发式教学法[J].教育与职业,2007,(23):152-153.

[5]许君,郑文明,陈新建等.双主体互动模式在细胞工程学教学中的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6):237-238.

作者简介:孔庆军,男,博士,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本研究受石河子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计划资助。

通讯作者:任雪艳,女,博士,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上一篇:特殊教育教师下一篇:生物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