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2023-03-08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房屋建筑学 教学改革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各部分的建筑构造并能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它涉及测量、材料、力学、结构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学科交叉等特点。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一线,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房屋建筑学相关内容成为学生就业和参加实践工作的必备基础知识。从我院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考虑,我们在09年新学期将教改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一、课程内容教学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补充新知识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在长期工程实践和科学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功能和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新材料、新工艺也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研究当代建筑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把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内容不讲或仅提及而已,同时合理增加一些新知识。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工程实施以来,高层建筑增多,与之对应的高层建筑知识需要增加,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我们主要选择最能反映当前中、高层建筑特点的成熟内容;另外在与教材内容的衔接上,尽量把补充的内容融入相应章节,便于学生接受。

2、结合工程实际讲授课堂内容

由于房屋建筑学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堂讲授过程中,我们就从同学们经常接触或熟悉的建筑物的构造、做法讲起,使同学们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就在身边,触手可及,也激发起他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平时注意观察的兴致。如果周围有合适的工程正在施工,就把同学们带到工地,进行现场教学,比如学院旁边的高层住宅楼----朗润园基础施工期间,我们就在工地上很轻松地讲解了片筏基础的构造、用法及要求,这样,学生对学过的内容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并且会在课程设计中轻松自如地运用。

3、抓住重点和难点

房屋建筑学课程知识点庞杂,系统性和逻辑性差,如建筑做法、建筑构造要求等,经常是一些规定性的东西,且往往带有地域性,不同地区做法不同。学生在学习时分不清主次,所学内容不能尽快掌握起来。我们在讲课时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分类,对一些在《标准图集》中有的构造做法,就以其类型和原理作为重点,讲清原因,加深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对一些涉及规范的内容则应重点强调,培养学生重视规范、学习规范、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与施工的意识。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根据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工程技术专业设置的方向特点----施工一线,我们将房屋建筑学课程改为以构造为主,简单介绍设计原理部分,课程设计压缩为1周,以构造设计为目标。同时课内实践环节要延长学时,实践环节延长为12学时。为此,我们结合我院新教学大纲,对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学改革。

1、强化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房屋建筑学课程实践性较强,一些在课堂上反复讲解才能使学生明白的问题,一到施工现场,学生一睹实物皆明了。因此,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培养能力。在该课程1周的认识实习与课内12学时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八个校外实践基地,尽量选择各种有代表性的工地,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和了解课程内容和实际应用状况。

2、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培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程设计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过程,该环节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注意抓好三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把任务书的要求、设计深度讲清讲透,要求学生在熟悉目标要求前提下,为设计准备好基础资料;第二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在熟悉设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第三阶段——成图阶段:在熟悉制图标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完成施工图。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房屋建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图片内容特别多。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片、图像及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有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特别是讲解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复杂空间,都可以发挥电子课件的优势,易懂易学。另外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节省板书和画图的时间,用来加大授课信息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出现只会机械记忆、高分低能的现象,结合专业特点,对以往的单一闭卷考试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我们将过去的《房屋建筑学》仅靠一次卷面考试确定成绩的做法,改成平时成绩、卷面考试成绩和综合课程设计相结合的做法,三者的比例分别是30%、50%和20%,这项改革,有利于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在全院推进教改工作,其理念始终以职业教育的需求为依托,旨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基地,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提升知识的全面性,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建筑制图是建筑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从现有的建筑制图教材来看,包含的知识内容比较多,许多内容都不够深入,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建筑制图教材进行整合,将建筑制图课程同建筑CAD课程加以整合,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该文主要研究建筑专业教学中,《建筑制图》教材同《建筑CAD》教材的整合方法。

关键词:建筑制图  建筑CAD  教材整合

传统的建筑教学中,建筑制图和建筑CAD属于两个教材内容,教师采取分开讲解的方式。由于两者教材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建筑CAD是建筑专业学习建筑制图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将建筑制图和建筑CAD教材加以融合,既让建筑制图教材更加地合理,也提升建筑制图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差,难以快速地适应岗位需求。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也不好,导致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跟不上教学内容,而且建筑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锲合度不高,导致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比较困难,学习效果差。结合学生的情况,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教育过程中,第一阶段,学生学习《建筑制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阶段开始《建筑CAD》教学,这种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循序渐进,让学生对计算机和图纸有一定基础,然后学习CAD的使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建筑制图和建筑CAD存在脱机的情况,学生在学习CAD时,只是学习软件的操作,没有将CAD和建筑制图融合,导致CAD失去应用的教育意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只有巩固好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让其更好地去就业。因此,将建筑制图课程和建筑CAD课程加以整合,是提升学生的重要途径。

2  建筑制图与建筑CAD教材整合

2.1 教學内容的整合

建筑CAD是制图和绘图的重要工具,建筑制图的知识又是建筑CAD学习的实际操作。因此,两者课程有着整合的可行性。教学内容方面,将建筑制图和建筑CAD的知识加以融合渗透,以建筑制图为教学主线,融入建筑CAD辅助建筑制图教学,既方便学生理解,又提升教学效果。

2.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对于学生知识的全面性提升更高要求,以往教学中,建筑制图和建筑CAD分开教学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中职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建筑制图和建筑CAD如果分开设置,则需要较多的教学时间,且两者课程难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程间隔时间长,学生难以记住相应的知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建筑制图和建筑CAD可以采取三阶段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认知、掌握和应用,不用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认知阶段,可以将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章节理论知识以及投影原理做为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建筑制图有一定认知。学生知道学习什么内容,知道建筑制图和建筑CAD的用途。在掌握阶段,主要让学生掌握建筑制图的必要技能,讲解点线面的投影图,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建筑制图,完成图纸的绘制以及识读。在应用阶段,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也就是让学生借助学习到的建筑制图和建筑CAD的知识,完成对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2.3 改革教学考核方式

建筑制图和建筑CAD进行教材整合,需要改革教学考核方式,由于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因此将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主要考核目标,与此同时,将知识、技能、理论、德育等内容也纳入到考核,建立起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定。首先,知识和技能考核。采取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考察学生平时学生情况,同时结合考试。其次,德育考核。考核学生的道德水平,可以采用课上评估或者学生互评的方式。最后,理论考核。对建筑制图和建筑CAD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指令加以考核,查看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新课程标准下中职《建筑制图》教材整合课堂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法为例

3.1 教学项目准备

建筑专业由于具有较强实践性,将建筑制图和CAD进行课程融合,可以采取项目教学法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具体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的设计,以实践去更好地让学生去学习和巩固知识。

3.2 教学项目设计

教师将项目设计的需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分组的方式,去分析项目的需求,然后利用学到的知识去绘制建筑图纸。学生需要从视角效果、空间利用等方面分析建筑户型,合理地进行布局。明确任务的完成时间,让学生合理控制任务进度。

3.3 教学项目实施

学生明确设计的具体要求,在小组之内开展分析和讨论工作,根据讨论的结果,开始进行图纸设计,根据任务量的大小,学生之间可以合理地划分任务,也可以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学生在项目设计时,需要应用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是开展设计的基础,同时设计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

3.4 项目评价

完成项目之后,需要对项目设计的情况,加以评价。小组完成设计任务,将设计图纸上交,开展评价。首先,小组内评价。小组之内进行设计评价,选择设计比较好的内容,进行小组之间的设计评比。其次,小组之间评价。将评选出的小组优秀设计,拿出来进行小组评比。最后,教师评价。教师根据设计的情况,对小组设计加以点评,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可以优化的方式。完成评价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图纸的修改,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通过这种项目设计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制图和建筑CAD是建筑专业的重点学习内容。由于职业教育是围绕学生就业开展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性便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教育活动,建筑制图和CAD被分开教学,教学衔接性差,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因此,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将建筑制图课程和建筑CAD课程加以整合,让课程之间互相渗透,讲解建筑制图时,融入建筑CAD知识,既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建筑制图和建筑CAD知识。建筑制图和建筑CAD的教材整合,既要实现内容上的整合,也要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的整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制图和建筑CAD的知识。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去思考和实践,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 粟圣森.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制图与CAD》课程教学中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7(9):91-93.

[2] 俞宝娇.中职学校《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结合教学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8):222.

[3] 郭秀丽.试析《建筑制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1(5):105.

[4] 马菁.《建筑制图》课程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5(2):47-49.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经济迅速发展带动着建筑行业规模的扩大,社会主体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建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提出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课程目标不够具体、课程内容陈旧、评价方式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探究设置明确课程结构与教学目标、构建实践型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等策略,为健全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

引言

近年来,国家各项战略规划、方针政策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先进的信息技术、建造技术与节能技术正在被广泛适用于建筑行业当中,促进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方式转变。在这一形势下,建筑行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智力支撑。高校承担着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完善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将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1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目标不够具体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较为模糊,培养目标没有准确说明建筑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因而无法对课程设置起到指导作用。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建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产生变化,但高校设计的课程目标没有跟随建筑行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课程体系滞后于时代发展,无法为学习主体发展自我起到指导作用。企业和建筑行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无从体现,这体现着现有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适应性差的问题。高校教育主体应当不断改进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中融入新时代的教育元素,体现建筑行业新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2课程内容陈旧

目前,许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受到学院型课程体系的束缚,教育内容陈旧、范围狭窄。一方面,教学内容没有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尤其是在建筑行业融入新技术元素的背景下,教育主体没有将各种新技术元素融入课程体系,这导致学生对建筑行业中的新元素较为陌生,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缺乏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实操经验,竞争力略显不足。另一方面,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注重建筑设计课程的地位,但对技术课程不够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缺陷。许多学生能够解决建筑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旦进入建筑技术领域,学生便感到无所适从。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应当改革教学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长远发展。

1.3评价方式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高校采用“平时+期末”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许多学生受到考试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考试中发挥较差。与此同时,现有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结果不科学,难以为教师改进教学环节起到指导作用。

2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策略

2.1设置明确课程结构与教学目标

高校教师在设置建筑学专业课程时应当明确教学目标,确定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显然,建筑学专业应当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主要教学方式,为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教师需将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元素融入课程体系当中,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

以《材料力学》一课为例,不同的教学目标应当有相应的教学形式与其匹配,教学过程应当以培育学生的引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需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将更多时间安排在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上,适当调整理论课程的课时,推动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的平衡。同时,高校需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排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建筑专业课程,了解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部分课程为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高校应当将此类基础课程摆在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位置,适当增加基础课程的比例,保证学生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学习更高阶的专业知识,做到稳扎稳打,提升专业能力。

2.2构建实践型教学模式

许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教学,师生在教学课堂中缺乏互动,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疑惑,但出于对教师的恐惧不敢大胆提问。学生的学习问题逐渐积累,专业基础薄弱,这对他们专业素养的提升不利。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当着力构建具有实践特征的教学模式,面向建筑学专业学生设计更具实践意义的教学方式,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新的教学模式讲给学生带来更强的学习体验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则能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惧感,学生逐渐愿意和教师主动沟通,内心的学习困惑逐渐接触,这对他们扫除学习障碍有所帮助。

教师还可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课堂中,体现建筑学专业教学与时俱进的特征。如将项目教学法与小组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首先,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将他们分成多个不同项目小组,列出多个具有研究意义的项目课题,要求各个学生小组自由选择课题进行深入探究。每个小组的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选择,但选择结果并非终局性的,在后续研究中如出现项目课题与学生的学习期望严重偏离的状况,教师应当允许学生重新选择课题,以此体现项目教学法的灵活性。其次,学生选定研究的项目课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设计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适当指导。部分学生缺乏项目研究经验,对项目研究应当遵循的科学规律并不熟悉,教师可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向学生介绍项目研究的正确方法,要求学生建立起课本知识与现实建筑行业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学会利用所学知識解释建筑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的过程与成果进行总结评价,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学生会对自身研究的领域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并逐渐打破对建筑学课堂的刻板印象,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加活跃,与教师更频繁地互动,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实现专业能力的发展。

2.3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应当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考核与激励的作用,使学生在认识自身学习问题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起到指导作用。首先,教师需结合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计状况调整评价方式,采用卷面考试与其它形式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避免由于考核方式单一导致考核结果缺乏客观性。其次,教师应当合理设计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当具有一定创新性、开放性,避免出现考核内容完全照搬课本知识的现象,恰当的考核难度将激励学生在专业领域深入探究,从而保证学习的可持续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应当将培育高水平的建筑学专业人才视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熟悉并掌握建筑行业的运行模式、相关的工作流程,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建筑专业的新变化、新发展。在构建新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主动性,结合学生的反馈改革教学体系,体现新时代教学体系改革的开放性、前瞻性与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张海康. 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创建探析[J]. 四川水泥,2020(5):312.

[2] 周园,姚汉臣. 应用型高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四川建材,2021,47(6):242-243,245.

[3] 田韫智. 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3):198-199.

[4] 李岩. “SPOC+翻转课堂”模式下应用型高校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20,11(9):64-65.

[5] 舒敏洁,覃斌,李权,等. 基于建筑学专业的少数民族地方高校民族建筑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 安徽建筑,2020,27(5):121,173.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BIM技术的概念及引入课程的必要性

(一)BIM技术的概念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概念的核心是用一个数据库存放工程几何和非几何数据,从工程诞生开始,为其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可信赖的信息共享资源,使得工程各个阶段的相关人员都能从中获取所需的数据,并且是连续、即时、可靠、一致的数据。

BIM技术并不是一个建模软件的应用,而是在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应用的一系列软件的集成,分别应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前期规划,到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用到的软件都不相同,都要从模型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BIM技术引入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内唯一一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校,本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近年来随着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应用,建筑企业急需大量拥有BIM技术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临着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BIM技术人才,如何将BIM技术引入到课程体系中的问题。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是构成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单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和所对应的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要求,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这一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

二、引入BIM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现状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取的是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2+1”办学模式。目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根据对专业就业岗位群及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进行调研与分析,确定出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出课程体系。目前我院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一线的技能应用和管理岗位,包括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等。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7级专业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专业课程体系中,只在专业基础类课程中单独设了一门关于BIM技术的课程《建筑信息模型实战》。

据了解,我院与国内大多数开设BIM课程的高职建筑类院校一样,只开设了建模课程,而在专业课程中结合BIM技术应用的很少。只通过一门建模课程是远远达不到对BIM技术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的。接下来将从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角度来分析如何将BIM技术与专业课程内容结合。

(二)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中的应用情况

BIM 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以下归纳了目前国内常见的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点。

1.施工准备阶段

①碰撞检查:对各专业之间进行碰撞检查,主要是设备管道与建筑结构的碰撞,以及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优化管线设计,节约反工成本。

②三维场地布置:在工程开工之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绘制出三维场布模型,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预留材料堆场,避免二次搬运,保证材料供应充足,工作有序衔接。

③施工方案模拟:在施工作业模型的基础上附加建造过程、施工顺序等信息,通过施工的可视化模型,论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④可视化交底:介绍施工流程与注意事项,对复杂区域进行三维技术交底。

⑤工程量统计:可以从模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各项工程量信息,实现工程量快速计算,为前期施工组织提供必要依据,为项目提供数据支撑。

⑥构件预制加工:建立预装配构件模型,可以反映构件的定位及装配顺序,虚拟演示装配过程,可以对预制构件出加工图,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

2.施工实施阶段

①施工进度模拟:通过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②施工组织模拟:通过BIM可以对项目的重点或難点部分进行可建性模拟。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的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指导措施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

③设备与材料管理:对施工作业面配料,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材料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④质量与安全管理:可以准确表达大型机械安全操作半径、洞口临边、高空作业防坠保护措施、现场消防及临水临电的安全使用措施等。提高质量检查的效率与准确率,并控制危险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的施工应用点,如墙体的排砖、砌体洞口预留、模板智能排布等。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的主要应用如图1所示。

(三)BIM技术应用点与各专业课程内容的结合

根据上述的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出,BIM技术的应用都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上才能够理解及应用的。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点与目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中《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四门课程联系较为紧密。从图2中可以看出BIM技术应用点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四)引入BIM技术后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国外常见的课程设置方法有单独开设 BIM 课程和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中植入BIM 两种。BIM课程体系设置一是要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专业特点,二是要考虑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开展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BIM技术,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课程设置可以采取单独设置和在专业课程中植入两种方式,根据上表1中的三种课程类别分别设置:

①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单独设置BIM课程。内容主要介绍BIM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BIM技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情况、BIM技术在不同生命周期中运用的相关软件介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建模的基本操作及碰撞检查。目前我院开设了《建筑信息模型实战》这门课程。

②在专業核心课程中植入相关BIM技术应用内容。根据上述对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以及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分析,《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这三门课程都可以结合BIM施工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针对不同课程内容,演示不同施工内容,增强学生对如何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理解,也对如何提高质量检查的效率与准确率、控制危险源等有了直观的了解。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Revit系列软件、Navisworks以及广联达开发的BIM5D等相关软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可以结合BIM相关造价管理软件让学生掌握如何快速地利用BIM模型对各阶段工程量进行计算和统计。《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制图与房屋构造》《地基与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则可以利用BIM模型的三维可视化特点,增强学生对建筑空间的想象能力,以及对建筑构造的做法及结构构件中钢筋的放置位置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③在综合能力的课程中,设置BIM技术的实际应用实训项目。在各项实训项目的提交成果中增加体现实训过程的BIM技术应用模型,如《工程施工图实训》可以将以前提交的钢筋翻样图纸成果改成提交建筑构造或结构构件钢筋模型成果。《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图3BIM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实训》等实训中,都可以要求在实训成果中增加BIM模型展示内容。嵌入BIM技术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五)BIM课程体系资源共享

要想达到在各专业课程中植入BIM技术的应用,都少不了模型的应用。若建立一个专业共享BIM资源库,将专业不同课程中所有应用到的BIM模型放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课程之间的合作教学与交流,还有利于学生对BIM技术的在施工不同阶段应用的理解,利于学生将不同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对整体工程BIM技术应用能力。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计价与计量》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四门课程可基于同一BIM工程模型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这个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资料等管理有更系统的认识。这种基于同一工程项目的BIM技术应用教学效果,是各课程各自BIM教学无法达到的。

三、结语

BIM技术给建筑业带来了第二次革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BIM技术应用在我国还属于初期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但BIM技术在建筑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紧跟行业步伐,不断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并满足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507/t20150701_222741.html.2016-06-05.

[2]蔡小玲,李继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2):13-16.

[3]薛立,金益.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教学问题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4):51-52.

[4]王晓亮,郭荣华.新常态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报,2016(1).

[5]王文芳.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BIM课程设置探析[J].高教学刊,2017(15):180-184.

[6]黄海生,吴丹丹.基于BIM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4):74-77.

[7]潘佳怡,赵源煌.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 26):6-11.

[8]何关培.BIM和BIM相关软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 2):110-117.

[9]柴美娟.BIM在高职高专建筑专业群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公开;毕业设计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沈良峰.关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3,(1):46-47.

[2]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3]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07,33(30):227-228.

[4]张先进,金康宁.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6]杨悦,薛志成,孟丽岩,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3,39(15):230-232.

[7]邓明科,杨克家,梁兴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结构,2008,38(增刊):351-353.

上一篇:建筑材料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方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