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教学论文范文

2024-02-21

野外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野外实习,确切的讲叫作昆河七夜八天游,一路向南,直到国境之南(应该是红河北岸)遥望越南,再返回向北。地跨昆明玉溪红河三个州市,八天的时间直线距离大概八九百公里,现在想来我们平均下来居然每天要行一百多公里路,还有点佩服自己了,居然没怎么晕车,奇迹啊!

先说之前的准备吧,学院再三推延野外实习考察时间,很让人不爽。最后确定的时候,我们还在惴惴地想不会再有更改了吧?之前几天一直下雨,我想是否该表扬下学院天气预报方面做得很好,他们的推延让我们顺利避过雨期,有天我们还商量着去买件雨衣呢!幸亏没让我找到雨衣啊!

而最痛苦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事件居然在出发前两天我身上发生。 晕了~~~摔倒~~~再烫伤~~~待她们叫我从地上爬起来时,一点疼的感觉都没有,只有眩晕,我认为不严重,最后的结果是那晚烧得没睡觉,熬了个痛苦的通宵。玲给上药时说我像古代被扔在乱葬岗,还被人扒了衣服的尸体!这什么破比喻啊!!!她认为我得和09级参加明年的实习了,这么可怕的想法!!!我怎么能让它实现呢?第二天我突然想到《死神来了》的某个片段,某人倒杯热水在陶瓷杯里放在电脑显示器上,瓷杯裂开,水漏出来···显示屏爆炸,飞出块玻璃扎在其脖子上,最戏剧的是她想拽了块毛巾没想到带了把刀扎在心脏,结果杯具了。昨天我也差点杯具了,要是电饭锅电没及时停了,我估计我也可以去演《死神来了》的片段了!!! 至于期间某人的落井下石,我表示很愤怒,原来某人只是貌似是人,没有人品可言,看来之前我高看他了。

然后我依然兴奋激动收拾东西,期间我问是否要带毛衣,被她们深深鄙视!最后还是怕下雨冷带了件厚外套,可惜我没料到,河口下雨居然还可以那么热!那是我衣服里最重的一件!它在我包里躺了七夜八天啊!!!

第一站,石林。没进去大石林、乃古石林景区,只是能深情遥望它们,我们去的那个石林也很漂亮,没必要去买个百八十的门票听导游吹吹阿诗玛、什么一线天之类的。我们自诩为实习考察,考察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多科学、多学术!嚯嚯···有点自欺欺人的嫌疑啊!不过我们找到了石林曾是海洋的证据,找到了珊瑚石,贝壳化石,自豪下~~~最囧的是爬上石林,我居然恐高,上去就不敢再站起来,一直持续手脚并用的状态很久很久···汗啊!!!最无语的是阿霞还要拍下来!!!然后吃了最清淡最无味的一顿炒饭~~~下午,长湖。很漂亮的岩溶湖泊,水草丰茂,树林苍翠,还有未熟的李子,以及一种黄色的名为黄萢的果子,阿霞摘给我吃的,呵呵,第一次吃,很好吃,像桑葚。晚上终于吃到咪渣他们提起的面条,刀削面很好吃,我们想了一下午啊~~~

第二站,过桥米线之乡——蒙自。 路过弥勒,看到大佛、红酒生产基地的葡萄园,大家又兴奋起来!最后看到大片玫瑰花田···又是一阵尖叫和忙着拍照。 最后疲惫地到了蒙自, 吃饭之前我和玲去买枇杷,讨价还价半天还每人吃了人家一个大枇杷,后来才知道人家是讲市斤,26块一公斤,贵啊!下午红河州博物馆,走马观花的一趟,设计很漂亮,展品很丰富,就是讲解员走得太快,还得跟着她记笔记。博物馆之类的地方我还是喜欢一个人慢慢静静地走走停停,或被绚烂的文化吸引,或被雄奇的自然所震撼,或驻足在斑驳的出土文物面前呼吸着来自历史的沧桑,或徜徉在那些古香古色的字画里流连忘归···博物馆只是浓缩的历史,人生匆匆百年,谁也没有能力去亲历那些历史的芳华,漫长的生命,也许也是种惩罚,沧海桑田,眼前的事物随风而逝,世间只留你一人,苍凉寂寥。啊···跑题了。

话说晚上,我们去吃的串串香,那汤果真很赞,如果在宿舍我们一定盘算着打包回去。第二天早上听了官腔十足的报告,然后去了过桥米线发源地——南湖和她们疯狂地拍照,顺便演了回雷峰塔,嚯嚯···然后去吃了我们念叨很久过桥米线,碗比头还大啊~~~呵呵

下午又直奔屏边,中途去看了滴水层瀑布,好漂亮,就是下去上来都很辛苦!

到达屏边,顺便说,这是我此次野外实习最喜欢的地方。玉屏镇,美玉为屏,隔绝了尘世的一切丑恶污秽,真正的山清水秀,水清甜可口,民风淳朴,有误入桃花源之感。其实最主要是住的条件最好最舒服,刚进去的时候,我们很土的不会玩电视,囧!水甘甜清冽,这是我从刷牙洗漱的水判断的,估计是有那么大一片自然保护区的好处,气候宜人,山水如画。

第二天我们爬了团坡火山,看到火山口早长满了树林,正玲建议我们以后来这边刀耕火种,火山灰土,肥沃啊!下午去走访调查少数民族文化,累得要挂,美女居然很牛地挖到宝,对那个德高望重的苗族老人访谈了一下午,资料丰富,果真经验者东西是需要积累的。然后我一人去县城里逛了半天,好不容易来一次呢,不去可惜了。

大围山,这个神奇的地方,我们好几个同学都给蚂蟥无偿献血了,然后还有小蚊虫和我们亲密接触,下花雨的树,藤蔓错综纠结,蕨类植物繁盛,被抓到的黑黄两色小蜥蜴,还有每个人都要去看的两只在树上的癞蛤蟆,话说我们不该打扰人家的。然后是很长的三个吊桥,晃晃悠悠,下面水波澄澈,上面碧空如洗,周围树木葱茏,很安全。这一点,我对阿霞深深鄙视,那么危险的地方她上蹿下跳像猴子,安全的吊桥她却要被吓哭!

最后,到达了野外实习的噩梦之地——河口。那时候突然觉得车上是如此凉爽清新,气候宜人。下车滚滚热浪袭来,人都要疯了,感觉就是在桑拿。去问个路吧,有个大叔热情的要带我们到越南玩,还尾随我们很久。看来,老师之前说让女生保护男生,以免被拉去洗头或别的什么,他们当时肯定没想到要是女生被卖去越南后果也很严重啊!结果他们说,越南女的很多,不缺我们。男生到河口,确实有人来拉客,奔放生态的边境啊!据说有穿内衣在楼上招揽生意的女人···有点无语。越南街,他们大部分都是越南人,中文说得还行,只是有点我们很沮丧,越南女的为什么那么白呢?和我灰头土脸的一比,唉!说实话,越南小妹确实漂亮,各位光棍,可以考虑去那边娶个回来!去逛街之前老师交代了砍价四分之一原则,我们只是执行三分之一原则就被人家鄙视甚至轰出去!服务态度之差,耐心之低,第一次见识。去之前老师给我们大力宣传了越南平仙拖鞋,很多人都去买了,老师是不是收了这个广告代言费啊?据说很牢固,价格嘛,也不低,可我们又不是天天拖鞋,难道一双拖鞋穿那么多年?鞋不坏,估计我们早就不想再见到它了!看到同学们疯狂购物,结果我们也疯狂了,然后再和其他人一对比,其他人就会觉得物价相符,无比开心,我们则无比郁闷,果然有些快乐是需要对比才能感觉的。至于我们买贵一事,连人家越南老板都来嘲笑我们。唉!紫红,当时我们干嘛要沸腾呢?越南小卷粉的确还行,凉卷粉也不错!呵呵···我们还路途遥远地带回了越南产的菠萝,成就感啊!

然后去建水,充分感受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感,一整晚没有电!!!黑乎乎一片,果真古时候是没有电的,我们穿越了吧!然后去找了家烧烤店吃了一次烛光烧烤,嚯嚯···酣畅淋漓!去临安小天安门结果人家在修缮,穿着绿纱看不清真面目!晕啊···老师,你太会选时间了!当然两元的文庙游还是很值得的,景色很美。

最后一天,抚仙湖。洋芋焖饭,铜锅鱼,野外实习最后的一次饭。然后,我们班很多人湿身了···最后在车上大家很H,直接把老师话筒当成KTV里的,又吼了一路!

时间匆匆,居然我们又快回来一周了,回来后就是各种各样的事情,来不及总结,来不及感慨!一路上大家开心欢笑,可还是有些遗憾吧!遗憾留给未来,欢乐保存下来,这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青春!

野外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地质勘查工作具有点多面广、从业环境复杂、人员及装备投入量大等特点。勘查时使用的设备,对于操作人员存在辐射、高温的伤害;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还会导致受到设备伤害。这些因素使得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加大,从业风险高。如何有效地加强地质勘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地质勘查部门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浙江省地质勘查的地域、领域不断扩大,作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安全生产风险进一步加大。为此,浙江省地质勘查局(以下简称“省地勘局”)通过深入开展地质勘查事故防范体系创新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机制完善、制度健全、监管有效、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较高、安全防护设施完好、应急体系健全、总体风险可控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推动了全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确保了地质勘查的安全生产。2012-2013年,该局连续两年未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

高度重视 精心谋划

根据浙江省安委会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2012年,浙江省地勘局研究布置了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明确了试点单位和总体工作框架,具体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在重点确保地质勘查安全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存在的难点,开展创新工作,每年解决1~2个长期困扰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问题。

为了促进事故防范体系建设,省地勘局还专门印发了《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生产安全事故防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省试点工作,督促、指导、检查其他单位的体系创新工作。

2012年初,省地勘局对局系统所有地质勘查项目进行了摸底,建立了地质勘查项目清单,并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调研,编写了《地质勘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试点单位——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同研究如何开展地质勘探安全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过调研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试点的工作内容、步骤和各阶段的要求和目标,并印发了《地质勘查安全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2013年,省地勘局在对2012年度试点工作总结、评估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浙江省安委办《深化事故防范创新体系试点工作推进方案》下发后,省地勘局对地质勘探事故防范创新体系进行再次研究,明确了2013年地质勘探事故防范创新体系的工作思想、目标和要求。

此外,该局还制定了2013年度《浙江省地质勘查局深化事故防范创新体系试点工作推进方案》及《关于深化地质勘查事故防范创新体系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并下发相关单位。方案和意见明确了目标,并固化为简明实用的事故防范手册,明确了工作步骤和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同时,对试点单位进行了调整,在明确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作为试点主体的同时,将坑探项目的试点工作交由省第七地质大队承担,强调局属其他地勘单位的配合责任。

试点先行 扎实推进

作为试点单位,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根据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的要求,制订了《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2012年度地质勘探安全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组织机构、工作步骤,要求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按计划开展项目安全标准化、加强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完善管理台账及个体防护措施等工作。

2013年各试点单位都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分解工作内容,明确了相关项目和责任人。上虞横塘项目部体现地勘特色,加强矿区安全管理,按照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三合一”管理要求,建立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并上墙明示,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省地勘局也多次到试点单位对进行督导,并在横塘项目部召开了项目安全标准观摩会,推广项目安全标准化经验。试点单位于2013年6月底,完成事故防范手册初稿编写工作后,向各地勘单位和一些长期从事地质安全管理工作的老专家征求意见,并及时汇总意见,督促试点单位完成修改。

2013年8月底,在衢州开化召开了第一次专家评审会,并观摩试点单位项目安全管理及作业现场。根据评审意见,省地勘局指导两个试点单位对运行手册进行了修改,印发了《地质勘查事故防范体系手册》(试运行版),要求局属地勘单位试运行,并及时报告运行中发现的问题。2013年11月19日,召开了第二次评审会,根据评审意见,局组织有关单位对《地质勘查事故防范体系手册》进行了全面修改,并于2013年12月12日印发各单位正式实施。

着眼长效 成效初显

随着地质事业的发展,地质勘查事故防范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省地质勘查局以地质勘查事故防范体系建设为契机,探索各种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该局针对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参照建设工程等行业的先进经验,对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与整合,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为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台账。该局参照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和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样本,结合地质勘探项目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制订了8类28个台账,全面系统地规范了地质勘探项目的安全管理。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岗位责任体系。地质勘探作业的特点是高度流动分散作业,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自主管理优为重要,为了明确“一岗双职”的有关要求,该局进一步明确了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建立了重点环节部位安全风险探程序。地质勘查是安全生产高风险行业,作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或安全风险的难以预测,是地质勘查安全生产最大的特点。省地勘局通过防范体系建设,对项目危险源识别、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洞探施工、危险物品管理、商业性地质勘查安全管理等,都建立起一套可靠的控制程序,使安全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开展地质勘探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示范,建立了项目安全标准化规范。由于地质勘探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尚可参照的规范较少。在这次试点过程中,省地勘局在管理、设备与防护、作业与环境等方面,初步提出了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规范,也为全国地质勘探安全协会正在起草的“地质勘探安全标准化规范”提供了参考。 编辑 杨 璇

野外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野外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野外地质实习存在的问题

秦皇岛作为北方地质教学基地, 一直为地质类及相关专业的野外地质实习提供服务。近10年来, 受高校扩招以及石油能源重视程度增加的影响, 开设地质类专业的院校数量以及同一所院校地质类学生的人数迅速增加。以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例, 从1997~2008年的12年间, 实习院校的数量从不到10家变为30余家;而以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为例, 秦皇岛实习的本科人数由5个班变为14个班, 加上部分补习的研究生, 实习人数扩大了3倍多。由于实习院校及实习人数的增加, 为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

1.1 实习基地学习、生活条件艰苦, 影响学习质量

秦皇岛野外实习基地位于柳江煤矿招待所, 学习、生活条件艰苦。由于学生数量较多, 可利用的学习设施较少, 仅能在食堂的桌子上进行实习总结及预习。由于食堂的容量较小, 不能满足所有的学生;此外, 为了不影响开饭, 要晚去早走, 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热情。有些学生向老师反映说:“生活上的艰苦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 但是学习条件差是他们最大的不幸”。此外, 学生和教师得不到良好的休息。随着实习基地人数的增多, 各院校安排的活动 (入住、返校、上课及开会等) 不统一, 小小的院内从早到晚都很吵闹, 严重影响师生的休息。相反, 野外实习任务重, 要起早、爬山走路, 能量消耗大, 休息环境差加重了学生的身体负担和心理负担, 影响了教学效果。

1.2 地质实习路线拥挤, 影响教学热情

野外地质教学不同于室内教学, 需要对野外现象进行直接观察与描述, 因此, 实习路线的选取非常重要。由于秦皇岛实习基地已经比较成熟, 各院校的观察路线、实习时间大同小异, 导致某些观察点需要排队等候。而实习的时间多集中于暑假, 天气又热又闷, 师生的体力和耐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考验, 大大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各院校尽量把拥挤路线错开, 但是“撞车事件”时有发生。

1.3 野外实习中师生比例降低, 影响教学效果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学生的增加比例远远大于教师的增编, 导致师生比例不协调。这种状况在室内教学中已经通过多媒体授课、增加课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而对野外实习的影响则相对较严重。以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为例, 野外地质实习教学师生比例增加迅速, 从以前的一个老师带10多个学生, 变成了现在的一个班 (28~33) , 教学任务明显加重。由于大多数野外实习路线比较窄, 观察点较小, 难以满足多人听讲和观察。例如潮水峪路线, 为山上的一条小路, 师生只能排成一线行进, 到了一个讲解点时, 需要分批讲解, 讲完一个点, 先听完的学生已在前面走了很远, 很容易错过下一个实习点, 教师有时感到力不从心。

2 改善野外教学质量的建议

上述野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各实习高校中具有普遍性。因此, 如何改善、处理上述问题, 对于野外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近几次实习教学工作的一些体会, 初步探讨了一些改善野外教学质量的建议。

2.1 转变观念, 建立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

虽然, 一直以来, 地质实习都标榜着锻炼“吃苦精神”, 但在世界快速发展的今天, 因该摈除一些老的观点, 建立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实习的目的是学习, 而不是为了吃苦, 如果学校能把实习变成一件更加快乐的事, 实习的效果则会大大改善。现在, 各实习基地都有相应的院校进行了挂牌, 采取学校和实习基地共建的方式, 该方式必然会对实习基地的教学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2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我国高校扩招带来的弊端, 各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野外地质教学路线拥挤的现状。针对学校课程安排, 可以考虑利用暑假以外的时间安排实习, 尤其是春天。好处有以下几方面。

(1) 改善了基础课与实习课的间隔时间:我校地质基础课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讲授, 而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末的暑期进行, 由于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隔时间较长, 好多同学在实习的时候已经把所学的基础知识忘记了很多, 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如果将实习时间提前到春天, 可以缩短两者的相隔时间, 提高教学效果。

(2) 避免了秦皇岛实习基地的拥挤:目前, 大多数院校仍然选择暑期作为野外地质实习的时间, 容易造成实习基地和观察点的拥挤。如果各校统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则可以避免实习高峰期, 教学路线、师资力量以及学习条件均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

(3) 利于野外现象的观察:暑期的野草、树木已经比较茂盛, 植被覆盖程度较高, 不利于地质现象的观察;而春天, 植被覆盖程度较低, 更有利于野外路线的寻找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3 加强教师、师生之间的交流, 切磋教学经验

我校多次施行野外集体备课制度, 加强了教师野外教学经验的切磋, 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此外, 由于年轻教师的逐年加入, 野外集体备课制度满足不了需要, 因此可建立导师制度, 让野外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使野外师资力量大大提高。

摘要: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针对我国高校扩招的现实情况, 分析了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由于院校及人员数量增多所带来的学习条件差、实习路线拥挤、师生比例低等问题;初步探讨了改善野外教学质量的措施, 提出了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加强教师、师生交流等方法, 为优化野外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教学质量,高校扩招

参考文献

[1] 刘晓鸿.构建高年级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5) :104~106.

[2] 肖军, 朱蓓, 王家生, 等“.快乐地质”教学—以北戴河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1) :43~46.

野外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 全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气候, 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高等植物达6000余种, 为培养生物学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习、研究条件。长江师范学院充分利用重庆市丰富的植物资源, 凝练出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木山省 (市) 级自然保护区3个主要的实习基地, 校园及学校附近的涪陵江东磨盘沟桫椤自然保护区、涪陵森林公园、乌江森林公园等作为短期见习基地。课程组一直坚持围绕教学搞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 开展了实习基地植被类型、植物区系、珍稀濒危植物群落生态学等课题研究, 发表研究论文近二十篇, 编写了实习基地植物名录、常见植物分科检索表, 设计专题研究题目, 收集实习基地的植物标本等。建立起了成熟的野外实习教学基地, 完全能够满足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 成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阵地。

2 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的设计与构想

2.1 教学目标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 是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巩固和丰富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 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科学思想,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2 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 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 (1) 野外观察:了解实习地点的自然地理概况、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识别主要的植物种类, 了解其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等。 (2) 野外采集: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3) 野外记录:学习野外记录的基本方法, 主要记录植物的产地、环境、性状等。 (4) 植物标本的压制和制作:学习植物标本的整理、压制、制作方法。 (5) 专题研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小专题研究, 撰写专题研究论文。 (6) 实习总结:包括实习期间每天对实习内容的分析、小结, 实习结束后进行的全面野外实习工作总结。

2.3 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不同的教学内容, 课程组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采集标本为辅的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以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在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中,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包括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在内的各种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 还建立了课程教学网络平台, 以网站为载体, 灵活而开放地呈现多媒体和数据库,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信息资源、多种学习途径, 有利于教师的调控和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4 教学过程设计

野外实习教学过程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至关重要, 不少院校对它进行了各种探索。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 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了“定期与不定期、分阶段”的实习模式。定期是指按教学计划在主要的实习基地实习一周;不定期则是根据物侯期利用周末、节假日适时地在短期见习基地实习几次, 每次一天。分阶段实习是将实习分为实习前期、实习期和实习后期, 实习前期包括几次短期见习,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方法、工具书的使用, 认识地区常见的一些植物种类, 查阅文献资源, 分组设计实习期间的小专题, 为实习期作为准备;实习期主要向学生讲解实习地的自然概况、植被类型、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种类、资源植物、种群和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要求学生做好记录、采集标本, 同时, 收集课题相关信息, 实习期的最后2~3天留着学生采集压制标本、开展专题研究和实习考试;实习后期包括实习回校的标本制作、撰写实习报告和小论文、实习成果展等。这种实习方式不仅改革了传统的实习方法, 而且开展了课题型、研究型的教学实践活动, 将课题型、研究型实习与野外实习知识技能的综合了解与掌握相结合,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而且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1,2]。

2.5 课程考核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我们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课程考核方案, 考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专业实践态度、专业实践报告、实践操作技能、专题研究论文。专业实践态度成绩 (20%) 的依据为学生参与野外教学活动的意识, 包括遵守纪律、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团结协作等情况, 由野外实习指导小组教师和各小组组长评分取平均值。专业实践报告成绩 (20%) 的依据为学生实习结束后完成的总结报告质量, 由至少两位指导小组教师评分取平均值。实践操作技能成绩 (40%) 主要考核学生鉴定、识别植物的能力, 采集、压制标本的能力, 采取面试的方式, 由野外实习指导小组教师评分取平均值。专题研究论文成绩 (20%) 的依据是3~5人一组开展的专题研究及撰写的论文质量, 由至少两位指导小组教师评分取平均值。该考核方案的考核形式多样, 涉及的知识面广, 既考核了学生对植物学一些重要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又考核了学生野外工作应用知识的能力, 还考核了学生全面分析总结、撰写报告和专题论文的能力等, 避免了学生片面追求好成绩或完成一份漂亮的实习报告为目的的实习倾向。

3 结语

将植物学野外实习设置为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 突出了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其指导思想完全符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 是高等院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野外实习能力, 关键在于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方法与内容的改革[1]。因此, 只要我们狠抓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不断完善野外实习教学活动, 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就一定能够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重要的实践课程。本文就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 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程考核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肖蘅, 叶辉, 马绍宾, 等.建设区域特色明显的野外综合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云南大学生物学学生野外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2007 (12) :http://www.edu.cn/jxyj_6169/20071219/t20071219_271766.shtml.

上一篇:普通地质学论文下一篇:水文地质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