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2023-03-19

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伴随我们国家机械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与各种各样新型技术应用和创新,在我们国家机械电子行业制造和应用当中基本上实现了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机械电子技术可以说是机械、控制、计算机、微电子与信息处理一类学科的交叉融合。它的发展与进步要依靠于有关技术进步和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过机械电子技术在全机械制造业所拥有的地位,并且针对它的应用与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技术;融合

前言

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的相互融合是个比较大的课题,从提出之日起,各行各业都是非常瞩目的一件事。该篇文章作者以全局的角度,独到新颖的视角,诠释了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互相融合的重要作用,与未来发展的趋势,结合当前现状对这两种技术融合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同一时间,对加速这两种技术的相互融合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等。

一、机械电子技术概要

机械制造的相关行业当中普遍引入电子技术指的是在机械动力、信息处理、控制与主功能上引入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所以,机械电子技术我们也可以将它说成是把机械装置、电子化技术与软件等互相叠加组成系统的一类总称。在我们国家现如今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机械电子技术时至今日也已经变成在体系上独树一帜的学科[1]。还有,伴随现代化科学技术、电子、网络、智能技术行业不断发展与壮大,机械电子技术还会被赋上全新的内容。但是它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机械电子技术以系统化的观点为前提,将机械电子、微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信息、传感测控、信息变换、软件编程与接口技术等全体技术,凭借系统功能与优化组织的目标,理性配置和布局各个单元,基于功能多、质量高、可靠性高、能耗低的基础上实现其特有功能的价值,并让整个系统趋于优化的工程技术统称。基于这些内容生成的系统,则构建成了一套机械电子技术的系统与相关产品。在现代化工产业领域中,基于社会对化工产品总的需求量,还有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要求化工设备需要满足相关生产工艺基本性能要求。化工设备各项性能均要靠机械电子技术辅助达标,设备机械电子技术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与否,是对化工产品产量与质量等的最好判别标准[2]。当代的机械电子技术可以说是以传统化工技术为前提,进而再做总结和探究的,我们通过现如今化工生产的工艺需求,逐渐形成科学、客观、具体的技术新类型,对于生产技术发展和创新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二、对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的融合认识和理解

两种技术相互融合是社会经济演进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体制与生产方式创新的体现。对于现代社会下的中国来说,特殊发展模式与国情,要求我们把计算机技术同机械电子技术放到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去把握。所以,要理解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融合必须首先理解机械电子技术,要理解机械电子技术首先要理解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下的网络社会是继原始狩猎、工农业社会后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与发展新阶段。计算机技术可以作为该社会经济主线来看,是网络社会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融合是现今社会全人类所要面对的问题,而不单是相关工作者的使命。

三、机械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

机械电子的系统可以说是相当的不稳定,导致了相关系统输入和输出关系处理上不是很容易。当代社会需求系统又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同一系统能够兼容并济,能够满足多种要求。计算机系统在遇到需要信息处理的时候,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因此以知识作为基准的计算机技术处理方式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了。计算机技术组建系统所引用的方法当中,主要用到的为神经网络与模糊推理的系统。在对输入与输出关系进行处理的时候,这两种方法既是互相联系又是互相制约的。神经网络所采用的是分布方式,而模糊推理采用的是规则方式[3]。神经网络相关系统在进行输入的时候因为各神经元间存在固有联系导致了计算量相对较大,模糊推理相关系统则正好相反。针对精度方面,神经网络相关系统精度高且曲面较为光滑,模糊推理相关系统精度低且曲面呈台阶状分布。利用神经模糊网络相关系统将两者功能最大限度融合与一处,使信息表达趋于合理化,表达空间也是最适合的。

四、计算机技术在机械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机械电子技术因为它的不稳定特性,致使数据输出与输入上发展的仍然比较迟缓,急需引用先进计算机技术促成工程的伟大变革。结合模糊推理与神经网络相关系统,不仅提高了它的精密度,还确保机械电子技术未来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模糊推理相关系统采取的是规则方式对信息进行保存处理,机械意义是非常深远的,神经网络相关系统用分布方式保障了各神经部件紧密连接,使计算量合理提升。结合这两种方式,保障计算机技术发挥最大价值,最终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的相互融合。

结语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集科技与经济为一体的时代,无论是任何技术都是需要在其应用的过程当中,结合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上的创新,进而推动各类型技术向全面创新的方向发展。谈到机械电子技术创新,针对现代的机械设备在科学应用和管理上的重要意义都是可见一般的,同一时间机械设备的应用技术在科学创新方面也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总之,伴随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各项技术之间沟通交流也是常有之事,只有各项技术不断的进行融合才可以推动我们科技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翰声,邢思远.传统机床向机械电子方向靠拢的必然趋势及其改造策略[J].电子世界,2014,13:104-105.

[2]史炜,马聪卉,王建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融合类业务发展及业务模式探讨“两化融合”的发展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0,02:16-49.

[3]陈亮,张志强,尚玮姣.技术融合研究进展分析[J].情报杂志,2013,10:99-105.

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各类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的关注度最高,并且已经演化出许多应用型式,例如,智能机器人、智能人脸识别系统以及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等。随着全社会更加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其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可以有效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程度,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进一步增强,对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衍生的新时期科技,拥有良好的覆盖性、通信能力、传输能力,其主要包含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建筑领域、通信领域等有着广泛应用。从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才缺乏、环境较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只有立足于现状予以完善,才能给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电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

电子信息技术为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它能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各项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内容也会逐渐增多,使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于人工智能领域而言,工程学、语言学等均是其中的有机组成内容,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各种电子信息技术可对人们的行为习惯进行模仿,甚至可超越人的思维,如果持续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点,可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国家也高度重视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它不仅能全面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而且还能提升国防安全防控水平,使社会处于积极的发展趋势中。电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各类产品会具有与人类相近的行为,各项技术还可监测外部环境的实际发展情况,运用人类思维方式来对相应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当社会中出现人工智能机器时,有助于科研人员拥有优良的计算推理能力。最终,电子信息技术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能增强企业生产效率,而且还能提升控制精度。

2论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2.1调节技术控制自动化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来,不管是什么项目,都想实现全面自动化控制,这也是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应当以该技术为核心,进行自动化管理和维修,促使信息工程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创新思维,促使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电子信息技术着重改变传统控制模式,运用智能控制系统来提高控制力度,提高工作质量,使得信息工程实现高度自治化管理的目标。在一些工作中无人化运作已经实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效保障了工作质量。在自动控制调节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利用电子传感器来整合信息工程数据,并且将相关运营数据传输到自动化控制模块,然后初步判断这些数据,将初步控制操作向开采设备传递,对项目实际作业情况进行自动化检测,从而实现对信息工作的自动化控制。如果是危险系数高的作业项目,应用该技术可以将环境影响有效规避,直接控制工程机械,从而为工程节约生产成本。

2.2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过程中,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避免出现泄漏用户信息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宗旨便是提升网络信息环境的安全性,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安全保障。电子信息技术在应用阶段,如果存在网络漏洞,则不法分子便会利用漏洞对用户进行攻击,并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因此,为了防止信息窃取情况出现,可以将入侵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提升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例如,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可对用户信息进行整理与分类,并根据信息的特征对其危险等级进行智能化的评估。如果网络中存在不明数据信息或者危险性较大的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会对异常数据进行隔离筛查,从而避免网络攻击行为在电子信息网络中出现,确保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得到安全应用。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升级,将会对异常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使网络信息管理更加智能化。

2.3发挥大数据作用推动技术领域全面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得到大数据辅助,且技术领域需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有准备有意识的转变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比如,“智慧中国”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会朝着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方向转变。又比如,在人工智能中融入大數据,可以在人工智能技术原有优势上增加优势比例,使人工智能更受行业青睐。阿尔法围棋中的深度学习理论、蒙特卡洛树搜索等都和大数据有关;另一方面,多媒体拥有具体化、可视化等优势,在多个行业有着广泛运用,而在多媒体研发过程中也融入了大数据。大数据本身就具备的海量信息处理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使多媒体技术具备足够的实用性,可满足多个行业领域发展所需,给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行业带来了诸多便捷。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大数据不可缺失,这是实现技术领域可持续、高效发展的有效推力。

2.4网络资源共享

若使人工智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管理者应充分彰显电子信息技术的价值,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各类信息会被归类于同一模块中。电子信息技术是互联网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元化的检索手段,管理者还能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从而使信息质量得到显著增强,避免后续数据处理工作中产生严重的问题。此外,智能设备符合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借助电子信息方式来向受众传播有价值的内容,使更多受众了解最新的信息资讯,为决策者制定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现今是信息化的时代,几乎每一个人都与网络技术存在紧密的联系,当增强用户粘性时,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通过人工智能模式,网络还能全面记录用户的具体需求,当用户进行二次搜索时,网络会向用户推荐其所感兴趣的信息,该举措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最终,各种网络资源共享模式可使管理者与客户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客户拥有优良的使用体验,如将P2P与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时,有助于用户全面开展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

2.5远程操控

远程操控是电子信息技术重要的功能形式。在广域网的帮助下,各类电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操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对用户指令进行智能化的识别与分析,并可通过网络媒介进行指令的传输,增加信息传输的距离,为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控制奠定基础。此外,在光纤技术的帮助下,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并且不存在噪声干扰,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远程控制的范围。与光纤技术相比,卫星技术不仅信号传输距离远,操作也更加灵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广度可以得到有效增强。总之,通过不断挖掘电子信息系统内部感知系统的敏感性,可以增强电子信息设备的外界感知能力,对提升电子信息系统的远程控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电子信息技术为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当其与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时,可使民众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此外,在科学技术手段的作用下,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技术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当一方发生显著改变时,另一方将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最终,电子信息技术会使民众认识到智能化技术的价值,使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优良的发展趋势中。

参考文献

[1]李圣洁,马龙敏.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6):166-168.

[2]张军.试析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20(23):7-8.

[3]刘芳.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20(10):73-74.

[4]帅晓华.探究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20(6):221-222.

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通信;电子干扰;措施

科技的发展以及进步,电子通信技术更新换代逐渐加快,种类愈来愈多,速度愈来愈快,促进我国电子通信市场的不断发展。但是,电子通信行业在发展之中有着一定的弊端,对于当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当前,信息传播之中无线网络占据着很大的席位,但是无线网络的传播虽然方便了人们生活,但是其中的信息安全对人们造成严重的威胁,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电子干扰所导致的。

1电子通信概述

1.1当前时代之下,我国电子信息信息技術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当前已经是较为重要的技术,关注、研究该技术的人才愈来愈多,因此我们当前的电子通信环境较为便利,由于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不断发展,成为人们信息交通的重要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电子通信模式多种多样,例如微信视频通话、蓝牙通信以及电子邮箱等都是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时代不断变迁,电子信息技术要求随之提升,由于蓝牙等技术的局限性,WiFi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WiFi进行的信息流量的传播不断提升,成为重要的传播方式,但是我们当前通信所处的范围较为复杂多变,因此经常会有一些电子干扰的状况需要我们加以注意,我们要时刻关注,及时总结,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子通信工程的发展。

1.2设备干扰的现状

a电子通信设备本身的使用欠缺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隐患,影响线路本身的抗干扰性。目前,我国很多电力系统设备的正常工作电压都是220V,这在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漏电等问题,进而影响电子通信设备的安全性。一旦出现漏电事故,轻则会对线路造成干扰,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重则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b在通信设备运行时会有磁场脉冲信号出现,一旦信号磁场过强,就会导致电子工程设备本身出现一定的电荷,从而干扰设备信号,影响设备信号的质量,这样就会危及到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正常的运行。c如果对于电子通信设备未能正常安装,就会影响电子通信设备的实际使用要求,导致其性能达不到既定标准,从而干扰电子通信设备。

2抗干扰的具体措施

2.1合理设置线路接地技术达标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才能有效保证,因此在布设线路时,一定要保证其准确性,在进行布线时遇到特殊情况要加以调整。在布线的施工中,往往会忽视电阻这一问题,因此对于后续的运行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电子通信过程中,电子设备和地之间就会形成信号回路,在信号回路的形成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电阻,使得电荷无法单向导入大地。因此,大地同电子设备之间就会有一定的电动差,如果出现问题对于电子设备就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电路设计一定要将电阻加以考虑,保证接地规则要求。设置线路施工前还需要进行整体性评价,对线路的设置方法以及位置,都要保证其平稳安全运行。

2.2地线抗阻应当降低抗干扰线路之中,对于接地线自身抗阻一定要合理的控制,如果电阻值比较大,其中的电流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其抗干扰能力。电流也会随着系统,流入到大地之中,这样设备和大地二者之间的电阻就发生了改变,对于系统的运转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降低接地线本身的电阻。

2.3地环路干扰应当减低在电子通信工程之中,可以选用多接地方式,有效降低接地干扰,此种方式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可以控制其接地阻抗,但是即使如此也会有地环路。此外,电子通信工程接地平面和设备之间,会导致分布电容的出现,经过分布电容时就会产生接地回路,电流经由接地回流就会产生电压,此时如果电子通信工程电磁场较强的话,在电子通信设备运行时,电磁感应就会对地环路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感应电压的产生,此时产生的感应电压越大,其产生的地环路面积就越大。如果地环路面积一直增加,增加到一定的程度,那么这部分增加的感应电压对于电子通信设备就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因此,在电子通信系统运行之中,需要降低其产生的地环路,这样可以免受或者少受地环路的干扰。降低地环路干扰的主要措施有平衡电路、光电耦合、共模流圈等,以上几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或者免受环路电流的影响,导致干扰的降低。此外,还可以通过将大地以及信号源二者之间加以隔离,将系统运行中的地环路有效的消除。这些措施都可以将电子的干扰有效的降低。

2.4加强雷电危害防治通过长时间的运行分析,供电线路如果遭受雷电损坏,那么电压、电流就会上升到80kA,导致瞬时电压就会高达25kV。如此高的电流以及电压对于电子通信设备会产生很大的危害,轻则会导致电子干扰的问题出现,如果问题严重就会导致电路出现故障甚至损坏,还可能出现喷火的现象,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一定要加强雷电的治理,防止雷电危害线路安全。对于雷电的防治措施一般由以下几点:第一,加强技术研究,提升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此提升整个通信设备自身的抗干扰性能,这样也就提升自身的承受力,这样即使有瞬时高压或者瞬时强电流,那么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雷电的冲击,免受其害,保证设备的运转正常。第二,进行避雷装置的安装。对于电子通信设备,通过避雷装置的安装,有效的降低了雷击的几率,这样设备在运行中大大降低了雷击的干扰度,有效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设备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不断广泛,电子通信干扰装置较为专业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能,因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电磁干扰、杂波干扰等,对其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各种干扰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优化抗干扰设计,提升电子通信抗干扰能力,保证电子通信本身的整体稳定。

参考文献

[1]吴岳.电子通信工程应用及干扰解决措施分析[J].居舍,2019(07):189.

[2]韩萌.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体系和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04):99-100.

[3]毛文芳.电子地图的干扰因素对视觉变量量级感受的影响[J].工业设计,2019(02):154-156.

[4]席青云.抗电子干扰在电子工信工程中的解决措施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9(02):102.

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第4篇

作为一种办学模式, 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与交流, 有利于学习国外现代教育理念, 中西合璧、扬长避短, 进而推动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是, 在合作过程中,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理念可以学习, 经验也可以借鉴, 但绝不能生搬硬套, 要结合项目自身特点, 妥善处理问题, 制订完备的计划方案。就中德合作机械电子工程专业“3+1”本科教育项目而言, 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培养方案体现“中西合璧”;二是德语从“零”开始;三是有若干门课程由德方选派教师来华授课;四是第四学年赴德国完成后续课程及毕业论文。因此, 要办好中德合作办学项目, 就要认清上述特点, 妥善处理好有关问题。

一、培养方案的制订

根据教育部的批复, 中德合作机械电子工程专业“3+1”本科教育项目学制四年, 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内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中德合作双方院校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双方学士学位。若简单的理解这句话, 意味着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既要修习中方培养方案所列课程, 也要修习德方培养方案所列课程, 并分别达到各自的培养要求。但是, 由于在合作之前, 中德双方的培养方案自成体系, 且中方的培养方案具有较强的“学科”属性, 而德方培养方案的“专业”色彩更加浓厚一些, 加之德语的学习要占用大量的学时, 因此, 同时满足双方的培养要求是比较困难的。为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首要问题就是培养方案的制定问题。

那么, 如何制定培养方案呢?首先要认真分析中德各自培养方案的课程模块及体系构成。从大的方面看, 中方的课程体系大致由三大模块组成:思政课和体育、外语、学科及专业 (包括学科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从属于有关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等) , 学制四年;德方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则大致由二大模块组成:外语、学科及专业 (包括学科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从属于有关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等) , 学制三年。表面来看, 中德课程体系的不同仅仅是中方多出了思政课和体育课, 学制多出一年, 而这一年所具有的学时似乎完全能够满足思政课和体育课的开设要求。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中方的第一个模块, 即思政课和体育, 为中方所特有, 共计20学分 (思政课15学分, 体育5学分) ;外语模块虽然双方都有设置, 但学分大大不同。中方开设德育课程, 共计72学分;德方开设英语课程共计10学分。至于第三个模块, 即170学分的学科及专业课程, 虽说侧重不同, 但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一致, 而德方的课程体系似乎更适合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德双方课程模块、学分数及学年平均学分数中, 中方院校四年共计272学分, 每学期68学分;德方院校三年共计180学分, 每学期60学分。粗看起来相差不大, 似乎仍然没有问题。这是因为仅从数字上得出的结论, 忽略了中方学生的德语基础及在大二下半学期德语应达到的水平。从大二下半学期开始, 德方院校将选派教师来华授课, 由于学生的德语基础几乎是“零”, 不论是德语课程的学习, 还是德方外教用德语所授课程, 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 就需要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考虑这一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合理的教学计划应该是这样的, 即第一学年基本以德语学习为主, 后三个学年的六个学期参考德方培养方案设置“学科及专业”课程, 思政课和体育课分散设置在前三学年。这样设置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一是保证学生在外教授课之前德语达到一定的水平;二是学习借鉴了德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三是满足了思政课和体育的开课要求。

二、德语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

如前所述, 在中德合作机械电子工程专业“3+1”本科教育项目的培养方案中, 德语学分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是项目特点所决定的。由于项目学生入学时德语基础几乎是“零”, 为使后续课程, 尤其是德方外教所承担的课程能够顺利进行, 德语教学应在一年半内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阶段性教学目标, 即第一、第二、第三学期分别应该达到A1、A2、B1的水平, 并争取在第四学期结束时达到B2水平, 以便学生赴德后能通过语言学校为期三个月一期的德语培训, 顺利进入合作院校进行专业学习;二是应切实提高学生德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以便德方外教来华授课及将来出国深造能够顺利进行, 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目标明确后, 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任务, 而是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首先应该认识到德语的重要性, 进而充满热情的全身心投入;教师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德语基础以及短期内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 有针对性的从听、说、读、写几方面加强教学、强化训练, 学以致用。

要达到上述目的, 一支稳定地师资队伍是既是前提也是根本保证。学校主管部门及项目所在学院, 应切实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德语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德语相对而言属于小语种, 教师招聘的难度相对较大, 而引进具有较高水平又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的难度就更大。为此, 学校应制定优惠的政策, 在工资待遇、住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优惠;项目所在学院也应时刻关心德语教师的生活和工作,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 进而强化岗位责任感。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交流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 德方院校来华授课时数不得少于该项目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 学分数也同样如此, 以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 促进合作双发的交流, 推进项目健康发展。根据这一规定, 加之第四学年学生要赴德继续学业并完成毕业论文, 因此, 列入“学科及专业模块”的课程, 将分别由中方和德方教师各承担一部分。

长期以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德双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尽相同。中方往往以教师为主导, 采用的方法多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 师生交流沟通较少, 留给学生的课后空间不够,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欠缺;德方往往以教师为引导,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进行提纲挈领式的系统讲解和重点内容的剖析, 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课后则留有较大的空间和明确的任务。中德双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上述差异, 将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尤其是当他们习惯了中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之后, 面对来华授课的德方教师, 以及第四学年赴德学习时, 就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为此, 中德双方教师应充分利用德方教师来华授课的机会, 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的学习借鉴,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形成一套具有项目特色的教学方法, 达到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自2011年举办中德合作机械电子工程专业“3+1”本科教育项目以来, 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不懈努力, 很好的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上述主要问题及其他各种问题, 使合作项目获得了较大发展。截至目前, 该项目已累计招生442名, 培养毕业生99名, 其中108名赴德继续学业。在赴德学习并顺利毕业的同学中, 有14名申请到了汉诺威大学、纽伦堡大学、开姆尼茨工业大学等德国高校的研究生资格, 而选择进入德国公司或回国应聘德资企业的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即便是有些未能出国继续深造的同学, 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他们有的在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位列前茅, 有的选择就业, 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这与其既具有专业知识, 又掌握了英语和德语两门语言的复合型特质有着莫大的关系。

总之, 加强中外合作与交流, 以积极地态度认真对待、妥善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是能够办好项目, 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

摘要:开展中德教育合作, 有利于学习借鉴德国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办好项目的关键在于制订好培养方案、做好德语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德双方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学习与交流。同时, 应该以积极地态度, 妥善处理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碍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中德合作,机械电子工程,教育项目

参考文献

[1] 周白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 :91-93.

[2] 于险波.论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订[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4) :91-93.

[3] 袁健.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 2011 (4) :66-67.

[4] 吴珊, 张文通.高等教育之中外合作办学刍议[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58-62.

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特点是可使制品微型化、集成化并以硅作为加工材料。该技术可分为体微机械加工、表面微机械加工、金属微机械加工和复合微机械加工四类。所采用的基础技术主要有:腐蚀技术、硅键合技术、多层无应力薄膜沉积技术、牺牲层技术、LIGA 技术以及以上技术的复合,该项技术应用广泛。本文阐述了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微电子机械系统加工工艺,最后提出来MEMS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展望。

关键词:微电子机械系统;研究综述

微电子机械系统(简称为MEMS)就是利用微细加工技术,把电子和机械器件集成在一微小空间内,并能完成一定功能的优化复杂系统。而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技术,如制造技术、微检测技术、微系统分析及控制技术等,则统称为微电子机械技术,简称为MEMT)。早在70年代初,人们就已开始了有关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研究,直到80年代中后期,这个领域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已成为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热点。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是自微电子技术问世以来,人们不断追求高新技术装置微型化的必然结果,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被列为二十一世纪关键技术之一。

一、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概念

微机电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微电子电路和微机械致动器的微小器件或装置,它可根据电路信息的指令,控制致动器实现机械操作,还可以利用传感器接收外部信息,将转换出来的信号经电路处理放大,再由致动器变为机械操作,去执行命令。可以说,微机电系统是一种获取、处理信息和执行机械操作的集成器件。研究微机电系统的基础理论、设计、材料、加工、检测和应用的学科叫做微机电系统技术。MEMS并不是传统机械电子的直接微型化,在物质结构、尺度、材料、制造工艺和工作原理等方面远远超出传统机械电子的概念和范畴。它可以说是微电子技术的拓宽和延伸,将微电子、一体的系统,这是一种面向新世纪的高新技术,其意义和应用将涉及航空航天、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太空探险、深海探查等领域,因此一旦技术上成熟并形成产业,将对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乃至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主要由微型传感器、执行器和相应的处理电路部分组成。

二、微电子机械系统加工工艺分析

在微电子机械系统中,硅微机械加工是主要的加工技术,对制作微传感器和微执行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因此对微电子机械加工工艺的研究主要针对硅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加工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键合

键合是指在不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借助化学键和物理作用将材料进行紧密的结合,一般而言是将硅与硅直接结合,将硅与玻璃进行静电键结合。这种加工工艺操作简单方面,结合效果好。

2. 腐蚀

腐蚀是硅微电子机械系统最为常用的加工工艺,主要是将硅微腐蚀成型,一般分为湿法腐蚀和干法腐蚀,前者的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效果好,成为微电子机械加工中使用最广泛的工艺,后者主要是借助离子刻蚀和激光加工。

3. 扩散

扩散是掺杂工艺的一种,主要是在高温的条件下,向半导体晶片的内部进行扩散,进而改变杂质的分布情况,最终影响到整个微电子系统的运作情况。

4. 光刻

光刻是借助照相复印的理论,将光刻版上的图形复印在金属蒸发层上,然后有选择性的进行化学腐蚀,得出相应的图形,可见,光刻是将复印图像和化学腐蚀结合的一种加工工艺,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光刻刻蚀出一定的图形,然后借助化学腐蚀技术将周围的多余材料进行腐蚀。

5. 氧化

氧化主要是将硅置于高温炉内,使硅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然后再借助干氧化和湿氧化进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氧化层的生长速度以及氧化稳定和水汽含量的变化。

可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不断发展,用于微电子机械加工的工艺标新立异,为机械加工制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MEMS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展望

21世纪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将在机器智能化、生物模拟、信息科学方面取进展。

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MEMS器件加工工艺和加工手段的多样化,系统单片集成化等,可以将拥有高性能传感器和处理器的MEMS器件嵌入机器中,传感器可以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各种详细的信息,处理器就地处理、判断这些信息,然后通过反馈回路驱动执行装置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使机器具有智能化。MEMS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微电子机械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甚至达到生物细胞的尺寸数量级。这些微电子机械部件能够模拟生物器官的功能,将许多这样的微电子机械部件并联和串联起来,可以自由地控制、操作细胞和生物大分子,实现复杂的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人造器官以及基因工程。在信息科学方面,本身具有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存储的MEMS器件无疑是将来信息交换的根本。

MEMS技术的发展目标在于,通过微型化、集成化来探索新原理、新功能的元件和系统,开辟一个新技术领域和产业。MEMS可以完成大尺寸机电系统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也可嵌入大尺寸系统中,把机电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1世纪MEMS将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对工农业、信息、环境、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医疗、空间技术、国防和科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因此而发生某些改变。

四、结语

MEMS技术的发展目标在于,通过微型化、集成化来探索新原理、新功能的元件和系统,开辟一个新技术领域和产业。MEMS可以完成大尺寸机电系统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也可嵌入大尺寸系统中,把机电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MEMS技术是80年代中期国际上崛起的一项非常值得重视的高新技术,经过10余年的功夫,一代崭新的MEMS产品已经问世并推向市场.它们的实现和应用必将对许多领域,如工农业、信息、环境、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医疗、空间技术、国防和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淳生,陈启东.微型机械的特点、研究现状和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8,18(1).

[2] 林良明,颜国正,宋一然.微机械技术应用于医疗工程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9,23(5).

上一篇:机械工程博士论文下一篇:机械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