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范文

2023-09-11

企业会计范文第1篇

摘 要: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会计核算处理,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是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计划性、商品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主要结合房地产会计核算的现状,从合理选用准则、完善会计科目,建立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两个方面浅析了规范会计核算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现状特点;规范建议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计划性和商品性

房地产是房产和地产的总称,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的开发和经营等业务活动,与施工企业相比其经营特征具有计划性和商品性。计划性主要是指房地产的开发和经营活动除了受到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需要遵循规划、征地、设计、施工和配套、管理的“六统一”原则。如:房地产企业所征用的土地、房屋建设的标准和质量水准、基础设施的规划等等之外,还要按照企业所规划的建设计划、销售计划等进行经营开发。商品性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为建筑物、房子,所开发出来的房屋均将以商品的身份进行市场进行交易,其成交价格按照合同价格或者市场价值进行公允交易。

(二)复杂性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主要表现在经营业务内容的复杂性和经济往来对象的复杂性。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活动有征地、拆迁、勘察、设计、施工和销售、售后服务等等,除了开发建设土地和房屋之外,还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涉及面广泛,经济往来对象较多。如:物资、材料供给单位,工程设计和勘察单位,受托待建相关联的委托单位等等。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核算处理的难度,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三)房地产建设周期长资金数额大

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周期长,投资数额大。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与建设规模、工程量紧密相连,一般来说,房地产建设开发少则一年,多则数年才能竣工完成,开发建设程序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七通一平、建筑安装、配套工程和绿化工程等等多个环节。房地产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开发造价与其他企业相比较高,每一个开发建设环节需要投入巨额的建设资金。比如说,对于开发项目投资费用就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征用及拆迁安置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不可预见费和相关税费等等。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会计科目不完善,会计核算准确性有待提高

现如今我国有关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处理的制度准则很多,如:《小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等等。虽然这些制度中涉及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科目账户、方法流程,但是这些相关房地产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统一的执行标准。另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包括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两项业务,与其他行业的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在会计处理时引用其他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对其会计要素反应和核算的准确性不高。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多样性,也影响了房地产企业之间会计信息、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准确性。

(二)收益评价指标不能真实体现企业经营业绩

对于房地产行业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效果较为可观,其预期销售前景良好,现金流量状况俱佳,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会存在破产倒闭的风险,所产生经营利润较小,甚至出现负数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其生产投入的资金额度大、周期长,相关的一笔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对会计报表往往会产生大幅度的波动影响。另外,验收已出售的房屋,将其预收款项确认销售收入时,其会计处理所得出的净利润指标与真实的经营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明确体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业绩。房地产开发企业除了受到施工质量等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赔偿损失风险,还容易受到国家相关房价等政策方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企业业绩不同单一依靠收益评价指标来反应。

三、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合理选用准则,完善会计科目

合理选用会计准则,完善会计科目,规范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处理的流程和方法,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比如说,对于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下,从业人数少于100人的房地产企业应当严格参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对于股份有效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等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则遵循《企业会计制度》;而已经上市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就应当执行新准则所规定的会计制度。完善会计科目,在引入“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周转房”等房地产业务处理中常用的账户科目的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增设会计科目,进而提高会计处理的有效性、实用性。

(二)建立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电算化逐渐运用到了会计核算领域中。由于其项目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处理工作相较于其他产业具有一定的难度,存在工作任务量大、复杂性高、容易发生差错出现问题。会计信息化体系不仅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财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加快会计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落实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结合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引入信息化的会计核算处理方法,完善信息化处理的流程和体系。建立信息化会计核算制度,需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业务人员专业技能、会计处理能力的,加强其网络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房地产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夏翊.北京房地产开发空间有多大[J].北京统计. 2001(07)

[2] 余斌.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改革[J].城市开发. 2001(05)

[3] 受表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名单[J]. 城市开发. 2001(10)

(吴楠: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企业会计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从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理论内涵入手,针对该项工作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提升会计财务核算以及会计审计工作水平,激发其内在作用价值,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会计审计  会计财务  核算

1 概述

伴随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持续深入以及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快速更新变革,企业会计财务核算以及会计审计工作地位越发重要,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重视。该项工作可全面保障企业单位的健康、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杜绝舞弊、贪污行为,使各项环节均科学有序的开展。企业经营管理阶段中做好财务核算管理以及会计审计,加强细节研究,对促进企业快速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强化核心竞争力,快速解决矛盾问题,开创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获取员工的全面认同,提升凝聚力与影响力极为有利,可令各企业单位更好地避免金融风险,提升经济效益水平,并确保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财务审核以及会计审计均为现代企业单位经营管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产物,有效科学的进行会计财务核算以及会计审计,对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水平、自控能力以及外部行业竞争力极为有利,可推动企业完善资源配置,节约生产经营成本,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 企业会计财务核算以及会计审计有关基础理论

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主要针对有关具体的财务事项、会计岗位记录以及财务报表做详细的监督审核,明确有关事项的科学合法性,针对各类任务的经济进展与效果展开综合评估,为一类重要的企业管理监督任务。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则是我国在宏观层面进行法制管理与法律调控的重要应用,可合理地制约企业之中形成违规操作与有损其经济建设发展、影响企业形象的行为,确保企业从事的各类管理经营活动过程中应用经费的可靠合法性,使内部管理发展体现良好的秩序性。再者,企业单位进行审计管理可快速地察觉差距、补充不足,对企业内部有可能隐藏的各类体制漏洞以及欠缺进行合理的整改,有效地完善企业相关管理经营模式,真正提升综合效益水平。会计财务审计则主要为全面映射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状况,针对企业各项资产、经营发展负债与具体的损益状况展开合法合规性、真实性的监督审核,并就有关会计信息报表做客观性、合理性、公正性的评估,以预防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形成违规违法问题的有效监督管理任务。企业针对会计财务进行核算管理应把握有关性、快速性、精准性以及客观性的工作原则,需要做好信息数据的确认,并仔细地组织计量。

3 企业会计财务核算以及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较多企业单位实现了跨越性提升,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经营水平迅猛增长。然而,基于我国企业单位仍旧包含先天性的不足,导致会计管理制度始终并不成熟,引发我国众多行业之中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以及会计审计仍旧包含一些问题。首要问题在于,会计审计工作在企业之中的独立地位无从保障。会计审计工作为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管理的核心方法之一,几乎各个企业单位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均为企业内部员工,因而开展会计监督管理会受各类不同利益关系以及权利效力的影响限定,无法确保审计管理应有的公正公平性,使应有的监督作用较难发挥出来,也就是说企业从事会计审计管理仅仅是对下级人员的管理,对拥有权力的领导阶层则形同虚设。

另外,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体制欠缺科学合理性。企业进行会计审计管理旨在确保被审计对象能够自觉自主地履行工作职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操作,进而实现企业单位自我约束的良好效果。然而,我国宏观管理上却同企业微观层面的管理存在差异,即赋予服务职能存在不同。国家层面要求,进行会计审计的重要核心为针对企业具体的管理经营水平做有效的监督以及全面的审查,预防形成危害于企业的结果,更加注重会计监督管理的内在作用。

而企业层面针对会计审计管理制定的工作要求则是,就企业发展经营状况进行谋划并提出综合性建议,关注的侧重点在决策作用上。事实上,在固定的时间段之中以及相对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审计管理工作关注的重心点不同势必会导致程序与实践工作存在冲突,较难激发审计管理自有的理论优势。最终,会导致企业决策领导层不够重视会计审计管理,投入力度欠缺不足,进而使得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较难胜任不断变化且较为复杂的现代企业管理标准。

企业进行会计财务核算阶段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为欠缺合理科学的定位。较多企业单位针对会计核算管理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通常是财务核算工作同他类审计管理融合开展,对于会计财务核算的标准界限没能清晰界定,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则往往身兼多职,自身掌握的职业能力水平、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呈现的工作精力则欠缺良好的保障,导致企业会计财务核算管理仅能够消极地进行。另外,企业单位欠缺有效合理的会计财务核算动态监督制度。由于企业管理层人员进行权力制约,对财务核算管理监督工作进行干预,使得企业从事经营管理任务的公开性、透明性、合法性与可靠性较难保障,令内部的经济腐败环境不断恶化。再者,针对会计财务核算工作欠缺有效一致的制度安排。在企业单位之中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常根据企业需要组织开展,多进行的是附和性以及被动性的任务,由于没能上升到到企业工作决策的战略化高度,形成了明显的人为目标性管理倾向,导致会计核算信息有误的问题。

4 企业会计审计以及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策略

为有效弥补不足,提升实践工作水平,首先应有利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根本独立性,給予审计部门更高的权利职能,使之在企业管理经营发展的全阶段中均处在独立的地位,合理防控企业领导人员存在的权利干涉以及利益干扰问题。审计机构只有拥有了权威力量,方能真正发挥会计审计工作职能,凸显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率。另外,应创建完善全面的企业会计审计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可借鉴学习不同企业的成功经验,掌握现代化监督管理工作策略,做好自我约束管控,发挥良好的监控工作职能,把握经济效益为重要的主线,设定契合我国政策标准以及企业发展建设需求的管理监督制度,开创优质的内部以及外部会计审计管理监督环境。

另外,应扩充会计审计管理投资力度,做好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技能素质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实践工作中要实施动态跟踪与全过程实时管控,兼顾风险防控以及工作效率,全面提升会计审计管理质量水平。

在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应肯定核算工作主体地位,分步骤、清晰有序地划分各项工作,方能保证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另外,要进一步优化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管理制度,针对实践阶段中进行的会计分析、作出的财务处理、进行的成本核算与相关程序做具体定性要求,辅助企业提升财务管控水平与决策预测质量,真正建设优质的会计核算系统。对于企业财会人员要做好从业资格控制管理,把握以人为本、持续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优化岗位员工思想培训与专业技能教育,夯实基础建设,开创良好的文化环境,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5 结语

总之,为提升会计审计以及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质量,应赋予该项工作独立地位,给予全面重视,加强员工培训教育,采用现代化的监督管理手段,做好实时管控,方能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明.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09).

[2]蒲延峰.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07).

[3]王喜玲.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信息质量[J].会计之友,2010(07).

[4]邓晓春.行政事业单位工程财务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会计师,2012(6).

企业会计范文第3篇

摘 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之间是密切关联的,要想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识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依据,是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约束行为,进而确保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本文就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是指那些资金、人员以及经营规模较小的经济单位,在当前社会里,中小企业在提高就业、增加税收收入、促进经济增长等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中小企业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在中小企业取得规模性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风险也越来越大。财务会计企业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企业对已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管,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提供科学、合理的经济信息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关系到了企业自身发展,如果企业财务会计出现风险,势必就会给企业的资金带来威胁,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本身就出于劣势地位,其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确保财务会计工作质量,从而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保障,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的作用是巨大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1527.8万户,个体工商户4564.1万户,中型企业占2.4%,小型企业30.37%,中小企业创造了55%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和税收收入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中小企业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推动力量。企业改革战略措施可以先在这些中小企业中进行试验,将改革经验更好地运用于那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推动经济的更好发展。同时,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意义

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好的效益,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资金实力上,与那些大型企业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劣势,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可以更好低开展企业经济活动,确保企业资金安全,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保障,今儿获得好的效益。同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可以有效低规避风险,降低财务会计风险损失,进而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三、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

1.制度问题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依据和标准,然而当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而言,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如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财务会计工作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2.人员问题

就中小企业本身而言,它的规模、资金、经营规模都比较小,也正是因为中小企业这些特征,使得企业专业性的人才比较匮乏,那些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大多进入到大型企业、外企,使得中小企业人才出现空挡。另外,就当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而言,现有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偏低,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实际工作中马虎大意,敷衍了事,影响到财务会计质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风险问题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针对企业资金活动的一种经济行为,对于这种经济行为,企业是需要承担的一定的风险的。然而就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来看,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财务会计风险的存在,企业盲目的进行项目投资,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全面,增加了投资风险。另外,造成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风险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着直接的关联,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去进行经济管理,进而影响到了企业资金安全。

4.信息化水平低

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然而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还偏低,财务会计信息的的统计依然采用传统的方法,传统的方法很容易造成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同时,中小企业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严重,信息的流通不顺畅,增加了财务会计工作难度。

四、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约束行为,确保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其次,企业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是企业对未来经济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完善企业财务策略。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预测、组织实施,能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再者,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会计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财务会计工作中,企业必须全面监督财务会计工作,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监控,确保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减少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同时,通过财务会计监督,可以避免以权谋私、携款潜逃、挪用公款等行为的发展,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另外,企业还必须全面落实责任制,将财务会计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的身上,进而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财务会计工作质量。

2.加强人员的管理

人才是社会竞争的实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好的效益,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企业必须重视财务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现有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加强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其次,企业还必须对外引进专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激励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应当财务有效的激励措施,如物质激励,向管理人员发放一些生活用品,解决他们的生活需求,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的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另外,为了更好地吸引专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企业可以适当的调整薪酬比例,采用绩效奖励的方式来改善他们的薪酬待遇。作为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要不断学习,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要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3.加强风险管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对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而言,一旦企业财务出现风险,就会威胁到企业的资金安全,给企业的经济造成损失。故此,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风险管理。首先,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纳入到财务会计工作中去,加强财务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其次,要做好市场风险,在企业项目投资前,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资金情况,做好市场风险,全面掌握市场信息,进而确保投资项目顺利进行;再者,企业必须针对风险问题制定紧急方案,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对企业的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问题制定紧急方案,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另外,企业还必须强化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进而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质量。

4.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财务会计的电算化

在当前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需要处理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的环境下,人们依托互联网的行为也越来越频繁,互联网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要想更好低发展下去,就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财务会计的电算化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将企业各部门都纳入到管理系统中来,实现信息的贡献,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效率。另外,在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保证财务会计信息不被恶意窃取和篡改。

5.加强财务会计审计和监督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更好发展,国家应当成立专业的财务会计审计结构,对企业外部的财务会计进行监督,进而从源头上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作为会计监督的最高执行机构, 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要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综合审查,确保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避免作假行为发生。另外,作为中小企业,更要加强内部控制,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中进行监督,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

五、结语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中小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社会就业,缓解了社会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增加了税收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故此,加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关联,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加大专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从而确保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同时,要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财务会计的电算化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02:159+161.

[2]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01:79-81.

[3]马翠梅.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22:310-311.

[4]姚妮.关于中小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商,2014,12:148-150.

[5]姚力新.刍议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球商业经典,2015,08:71.

[6]司璐瑶,解进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5:68-71.

[7]白彦婷.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112-115.

[8]彭群.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以涪陵榨菜集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07:108-109.

[9]贺雪荣.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J].现代商业,2016,02:43-44.

[10]魏晓鸣.大数据背景下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6,05:160-161.

作者简介:温明惠(1993.07- ),女,汉族,重庆市荣昌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会计)12班

企业会计范文第4篇

摘要:收益是会计的核心概念,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最关心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通常以会计收益为基础通过计算EPS,ROE等指标对企业获利能力进行评价。在目前的业绩报告制度下,会计收益仅反映收益的数量水平,难以反映收益质量。忽视收益质量的获利能力评价是不全面的,不能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本文在这里对会计收益的质量特征进行论述,并据此分析了影响企业会计收益质量的几种常见因素。

关键词:会计收益 质量 特征 影响

0 引言

随着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特别是预测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收益作为会计的核心信息理应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净现金流入的数额、时间和或然性。在目前的业绩报告制度下,会计收益仅反映收益的数量水平,难以反映收益质量。忽视收益质量的获利能力评价是不全面的,不能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1 会计收益的质量特征分析

1.1 收益的真实性

收益的真实性包含两个层次:①收益的确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并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是收益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否则企业所报告的收益是虚假收益,不但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相反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②会计收益尽量与经济学的收益即真实收益接近,这需要对目前的会计模式进行改进。

1.2 收益的现金保障性

会计收益的确认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之上,是某一会计期间账面收入和账面费用配比的结果,体现为应计现金净流入的概念和可能财富的增加,并不直接等同于实际现金净流入与真实财富增加,只有当应计现金净流入成为实际现金净流入时才表明收益的真正实现。

1.3 收益的持续性

目前企业收益的报告采用“总括收益观”,会计收益既包含经常项目带来的收益也包含非常项目带来的收益,然而,不同的收益构成项目对预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1.4 收益的稳定性

收益的稳定性是指企业收益水平变动的基本态势,如果企业某一期收益水平很高但缺乏稳定,也不是良好的经营状况的反映。收益的稳定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连续几个会计年度,收益水平围绕在水平线上下波动且波幅很小;另一种是随时间延续,收益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当然,后者是利害关系人更愿意看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收益的持续性取决于收益项目的来源,经常性业务带来的收益具有持续性,而偶发交易和事项带来的收益不具有持续性。收益的稳定性则取决于企业业务结构、商品结构、时效结构、收支习性结构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稳定性。

1.5 收益的安全性

收益与风险对称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规律,企业在高风险状态下运行而获取中等甚至低水平的收益显然不是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收益的稳定性是企业所面临风险大小的表象特征,收益稳定性越差说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大,反之,说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小。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程度、成本性态、资本结构、管理水平的不同组合导致企业面临不同的风险水平,从而决定企业未来收益的稳定性。

2 影响会计收益质量的因素

2.1 企业的资产状况

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与收益质量的优劣是互为影响的。一方面,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收益质量的优劣,另一方面,低质量的收益也会降低因净收益而增加的资产的质量。资产的本质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资产不具备这项特征,那么它便是一项劣质资产,最终会转作费用或损失,导致企业收益减少,从而降低收益的质量。

2.2 收入的质量

收入是一个公司经营现金流入与产生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收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收益质量的好坏。如果当期收入与现金流入同步,说明收益质量较高;如果当期的收入是建立在应收账款大量增长的基础之上,则其质量不得不令人怀疑。在进行收入分析时,可将关联收入及非常收入(如“非典”时期药品企业非正常增加的收入)剔除,防止人为调节与偶然因素的影响。

2.3 主营业务的鲜明性

企业的利润一般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损益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同时也是企业自我“造血”功能的保障。营业利润主要由企业的主营业务产生。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重复性、经常性的特点,因此由主营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续性。而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损益具有偶发性、一次性的特点,他们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贡献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营业利润所占利润总额的比重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与稳定程度,如果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具有持续稳定性。而营业利润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主营业务越突出,营业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就越大。因此,主营业务突出的公司,其收益质量应较高。

2.4 营业杠杆与财务杠杆

营业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导致利润变动率大于销售变动率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营业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活动引起收益的变化也越大;收益波动的幅度大,说明收益的质量低。而且经营风险大的公司在经营困难的时候,倾向于将支出资本化,而非费用化,这也会降低收益的质量;财务杠杆则是由于负债融资引起的。较高的财务杠杆意味着企业利用债务融资的可能性降低,这可能使企业无法维持原有的增长率,从而损害了收益的稳定性;同时较高的财务杠杆也意味着融资成本增加,收益质量下降。故较高的财务杠杆同样会降低收益质量。

2.5 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收益是会计人员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而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因此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收益就会产生差异。一般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有助于提高收益质量,消除潜亏。

2.6 会计准则的影响

会计准则对会计收益的确定起指导作用,它对收益的影响是直接且显而易见的。例如,我国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修订以后,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来蓄意操纵盈余,从而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因此会计准则的完善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收益的质量。

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以识别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获利能力的高低。盈利水平是指企业会计政策保持一贯性的情况下,在绝对额上实现大于零的净利润;获利能力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经济资源并获取利润的能力,主要是反映在投入产出比指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传统盈利能力指标固有的局限性,在分析企业收益质量时,必须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全面分析鉴别,否则容易掉入利润操纵的陷阱。

会计的目标在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于决策有用的信息,收益作为会计的核心信息,探讨其质量特征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明确收益的质量特征,对于改进传统的业绩报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企业会计范文第5篇

并购是一种企业资源整合的特殊方式, 参与并购行为企业在并购后自身财务状况以及成果会发生巨大转变, 因此并购业务发生中对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选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目前, 我国新会计准则下, 对企业并购行为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权益结合法以及购买法这两种类型, 具体分析如下:

(一) 购买法分析

对于企业并购的购买法, 当前国内外企业合并业务中常运用的形式之一, 对于该形式的本质特征, 主要就是把企业的合并看作为特殊的购买形式, 也可以说企业的合并就是一家企业对另一家企业进行购买, 结合当前的公允价值来计价。

(二) 权益结合法分析

交易双方会以交换各自的所持有股权来满足股东权益联合的要求, 对于该会计处理方法主要通过对被并购的企业账面价值来进行入账的, 所以并无商誉出现。

在资本市场中, 购买法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对于我国而言, 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诸多限制与影响, 资本市场并不完善, 权益结合法的应用具有较大空间。究竟应当如何选用, 成为了企业会计处理人员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

(三) 两种方法的适用问题研究

对于购买法以及权益结合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而言, 所呈现出的特点都是明确且鲜明的。在选用购买法处理的情况下, 企业合并行为能够最大限度的反应业务经济实质, 与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密切契合, 相较于权益结合法而言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但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 并购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股票、资产以及负债等价值或公允价值难以获得精准化的计量, 这样的环境下, 推行购买法存在较大的难度, 这也间接反应了权益结合法存在于企业合并业务会计处理中的必要性。相较于购买法而言, 权益结合法最大的优势是适应了我国现阶段企业合并市场的发展需求, 应用本方法处理企业合并事项对于经济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 但在现阶段的业务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极易为相关人员的利润操纵提供工具。

二、会计处理方法对并购结果带来的影响

(一) 给企业投资者带来的影响

购买法对于企业合并业务在出现在会计期间内的情况下, 因其财务报表的处理形式难以把被合并方的利润全都纳入到合并后报表当中去, 对于这样的情况, 一旦合并前的双方净利润均是正值的情况, 若选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 其净利润低于权益结合法。而对比购买法, 在予以权益结合法处理的情况下, 当企业发生合并业务时, 账面利润数额明显较高, 这一数额会对企业投资者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 对于企业的投资兴趣会更为浓厚。并且, 在选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的背景下, 合并业务正式发生后, 受到商誉等事项影响会导致会计期间业务收入产生折旧行为, 一定会计期间内利润表现是相对平稳的。

(二) 会对企业的债权人带来影响

权益结合法中, 对于债权人来说, 可以基于分析现阶段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方式, 对企业偿债能力提出质疑, 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贷。相较于权益结合法而言, 购买法下企业偿债能力评估结果明显更高, 在后续会计期间内的丧失表现更为良好。从这一角度上来说, 应用购买法实质上是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偿债能力的高估。

三、企业并购中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对比

在企业并购案例的处理过程中, 针对并购法以及权益结合法两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作用下, 会对控股合并企业合并成本计价基础、被合并企业净资产计价基础以及合并期间费用处理等相关内容产生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 对实施控股合并企业合并成本计价基础的影响

以权益结合法为例, 对于实施控股合并企业而言, 合并成本是以合并日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份额为基础所确定的, 若合并成本与债务、转让非现金资产以及支付现金账面价值存在差异, 可通过对资本公积项目进行调整的方式予以解决, 若资本公积账面价值不足冲减, 可继续对留存收益项目进行调整。若合并企业与被合并企业出于客观原因限制无法准确辨认, 则在权益结合法下认为参与合并行为企业的股东在各项利益上是均等分配的, 合并后企业的净资产以及经营管理权应当由他们共同控制, 同时合并后主体存在的风险也应当由他们共同承担。但这种利益与风险的共同承担机制也有例外情况, 如参与合并行为的双方对等交换有表决权股票。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交换股票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参与合并企业股东间所有权的相对性, 因此合并后企业在资产以及负债项目入账时应当以原账面价值为依据进行处理。

而对于购买法而言, 控股合并企业合并成本的计价应当以控股合并行为发生当下的实际成本作为计价依据, 控股合并企业与被合并企业之间所存在的债务承担、资产转让、以及股票发行等一系列行为均可纳入净资产交易范畴, 是对净资产的获取以及经营权的控制, 等同于一般资产交易行为, 应以参与合并双方共同商讨结果作为交易价格的计价依据。

(二) 对被控股合并企业合并成本计价基础的影响

对于被控股合并企业而言, 法人地位是保持不变的, 净资产并不直接纳入合并企业资产负债表项目中, 需要待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纳入其中。在控股合并行为完成后, 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合并情况可以以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多少加以反应。而对于合并企业而言, 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 可以以此为依据, 可以以被合并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作为合并企业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计价标准。

而受到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影响, 针对企业并购过程中被控股合并企业而言, 有关合并成本计价基础的观点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以权益结合法为例, 本方法高度重视合并后企业联合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故换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参与合并行为企业股东权益在全新会计主体中的一次延伸, 母公司在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编制的过程当中应当分类列示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 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的问题。而对于购买法而言, 本方法认为在控股合并企业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编制的过程当中, 必须以被合并企业净资产为依据, 根据资产评估环节中的公允价值分类计算并列示资产、负债项目溢价/折价数据。控股合并后期, 还应调整会计分类, 以反应合并行为对损益项目所产生的影响, 以更好的反应被合并方与控股方在集团资产价值方面的形成情况。

四、在企业并购中会计处理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 正确认识会计处理方法的相应条件

对于企业经营活动, 合理的会计处理形式是更好的促进企业并购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 更是缩小各种会计政策下经济后果的差异基础表现。当前我国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界定都是以判断合并双方在合并前, 是否属于同一企业的控制范畴之内的。在我国所发生的并购行为当中, 对于合并各方的性质判断都是停在制度的层面之上, 欠缺切实可行的细化内容, 导致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当中, 还是存在主观因素影响。所以会计准则应进行更好的优化和完善, 更要制定相应解释条例等, 以此降低在政策选择中存在的人为因素的应用空间, 真正将会计处理方法的作用和优势发挥出来。对于权益结合法, 在企业管理层中可以增强其对于利润影响力表现, 从而推动企业利润有所提升, 更好的增强管理层社会声望等, 所以很多管理者会比较重视权益结合法的运用。

(二) 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监督

在经济活动参与过程中, 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业务指导会直接影响企业有关会计政策的选择情况, 因此必须更加积极的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在于密切财政部门以及国家的监督合作能力, 及时识别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良行为, 并予以惩处, 形成一套健全且完善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度, 确保会计准则能够有效实行, 将会计处理方法的作用更好的展示出来。而且因当前经济发展的快速水平中, 企业是难以对当前资产公允价值提出正确的计量分析的, 而对于相应的专业评估人员也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要求, 而且因评估标准难以道德较为统一的标准, 由此会增强国内资产的整体评估水平, 而且对于实际情况来说进一步提升评估的可靠性也是相当关键的环节。所以要根据科学有效的对相应的规定从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 而且相关政府以及一些组织也要从多个角度来正确社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等, 进而更好的提升对评估者培训等相应的工作, 这样才能为资产评估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此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资产风险问题等。

(三) 科学增强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企业的并购业务执行者, 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是决定并购活动获得良好成果的关键, 所以应注重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由于管理者的选择会对企业的短期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必须要重视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使财务人员能够正确的认识两种并购方法的实际情况, 并能够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选择更为合理的企业并购财务处理方法, 为企业良好发展提供稳定保障。所以企业应增强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 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以及再教育活动, 更好的增强其对相应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 进而更好的确保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在企业并购中更好的运用会计处理方法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促进企业未来良好发展。

结语

企业的并购, 主要就是进行企业间的兼并以及收购, 对于企业并购分类是以不同的标准来划分的, 不同形式的并购方式其表现也是相对比较复杂化的。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 企业的并购会计处理形式主要从购买法以及权益结合法上表现出来。自《企业会计准则》内容得到良好的完善, 能够让我国企业更好的明确并购中两种会计处理形式的特点, 并结合经济后果为关键部分, 真正的了解其实行的效果, 正确的掌握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从而为企业并购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促进企业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目标。

摘要:在我国逐渐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 各个企业间也逐渐以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改善自身结构等形式, 在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 为实现自身长远发展, 更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开启, 而不断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的企业并购行为也在稳定的向市场经济发展, 这给相关会计处理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的进一步修改, 对我国企业的并购中两种会计处理形式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以经济后果为关键点, 分析其实行的效果, 全面明确新会计准则相应规定, 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并购活动的良性开展。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宏祯.基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J].会计师, 2016 (14) :8-9.

[2] 张凌霄.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并购会计处理研究[J].财会学习, 2016 (7) :9-10.

[3] 林森.基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 2017 (9) :109-109.

上一篇:激励机制下一篇: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