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改革范文

2023-11-20

电力改革范文第1篇

[摘 要] 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甚至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不足。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并论证了通过工学结合、兴趣主导、项目驱动、情景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实现基于项目驱动法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新模式。该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工程项目设计融为一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电力电子技术;项目驱动;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8年度防灾科技学院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JY2019B02);2019年度防灾科技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2019KCSZ24)

[作者简介] 邱忠超(1987—),男,山东济宁人,工学博士,防灾科技学院电子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电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一、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也是理论性、工程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该技术被称为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电子革命[1]。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的应用已经普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发电、铁路机车牵引器、航空电源、发电厂电气变流等。因此,无论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还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新的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方式不断出现。然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课程并没有太多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将电力电子技术表述为:一门有效地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应用电路设计理论以及分析开发工具,实现对电能高效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电子器件、整流电路(AC/DC变换)、逆变电路(DC/AC变换)、直流-直流变流电路(DC/DC变换)、交流-交流变流电路(AC/AC变换)、PWM控制技术、软开关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应用的共性问题、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等[3]。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全面认识并掌握常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相关特性,掌握各种电能变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会分析、设计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掌握常用的电力电子控制电路,并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随着新器件的不断涌现,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知识越来越丰富,因此内容多、信息量大、学时少的问题愈发突出,同时存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的问题,以王兆安编写的《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为例,课本主要介绍以晶闸管构建的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变换电路公式多,波形较复杂,占据了大量教学课时。而在实际应用中,晶闸管的应用在逐渐减少,导致使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学以致用产生困惑。

(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现状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死板。实验教学大都是验证性的,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较少,学生对实验原理很少关心,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理论内容以教师讲述为主,由于学生在听课时跟实际联系不上,对理论难以理解,形成对电力电子技术“抽象、难学”的思想障碍,从而失去学习信心。(2)传统的教学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学校购置的实验箱由于经费问题无法做到更新,实验室购置的器件只能实现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不能让学生随意发挥,限制了学生的思想。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实施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自主學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4]。该方法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把课程理论和实际项目结合起来,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安排学习,克服各种困难且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完成项目并进行成果展示[5]。其中,项目教学中更加注重项目完成的过程,学习成为每名学生主动参与的创新实践过程;项目结束时对项目进行比较、评价,找出不足,积累经验。

(二)项目的选取与实施

教师在选取项目的过程中应多联系实际情况,熟悉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最新成果,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合适地教学项目。一般情况下,所选教学项目应具有实用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及整体性。根据该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选取如下五个项目来完成课程教学:(1)MOS管驱动电路(电力电子器件);(2)调光灯(交流调压部分);(3)直流电机调速装置(整流变换);(4)开关电源(DC/DC变换);(5)单相变频电源(逆变部分)。电力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各模块之间因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实施方式会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项目任务由教师统一下达,学生根据教学项目任务进行自由分组和合理分工,教师协助指导每一组分析目标和确定具体操作方案;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源,借助学校实验平台,独立分析并完成教学项目;项目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项目进行总结、点评,这个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参加分析、讨论。

(三)项目考核与评价

教师要根据客观情况,综合分析教学项目的难度,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成绩最终认定。主要包括:(1)注重形成性评价,即合理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质量等;(2)重视成果评价的综合性,即每个教学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结果进行统一、全面的科学评价。

三、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

项目驱动教学法涉及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理论和实践)等环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驱动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项目任务,这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操作,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掌握了工作思路和方法。(3)能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其成绩评价系统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 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采用了比较完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方法明显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但方法不太适合理论性强的课程,而更适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赵芳谊,张明.试析基于CBE理念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改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234-235.

[2]王晓寰,冯建周,张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建立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35-36.

[3]孙秀桂,张洪斌,彭建荣.工程问题设计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J].大理大学学报,2018,3(06):37-41.

[4]马燕平.“电工电子技术”项目化教学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2):24-25.

[5]龚敬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220-221.

Key words: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project-driven;teaching reform

电力改革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建议,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目标是培养能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电力电子装置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教学大多沿用本科的教学形式,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基本上是“本科压缩型”,并没有真正体现高职特色。

一、存在问题

1.理论教学方面。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广泛,涉及知识面较多,传统的教学内容还是按照本科的标准来设置,未能突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没有针对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而进行相应调整,不利于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基本采用灌输式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思考,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实践教学方面。

传统的实践教学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大部分高职院校仅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台或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基本上所有实验相关的电路和系统都是封闭式的,所有的电路模块接线都用端子引出来,学生只用连接好这些外部端子即可。在这种实验模式下,即使学生根本不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但只要保证连线正确、实验仪器完好,就能顺利完成实验,这不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课程组采取了一些因地制宜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1.教学内容改革。

本课程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行业的调研,确定岗位群,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本课程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把传统的多重循环学习体系变为以就业为导向,岗位技术为导入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以实际产品作为载体,把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设计一个大的项目,包含多个子项目,每一项目都反映了各种与电力电子相关技术的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在课程中引入实际的科研项目,把学生带进工程中心,增强学生的科研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创新意识。

2.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实际项目为目标,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符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设计原则,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学生在自己设计电路、购买器件和组装调试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2)系统仿真法。利用Multism、Matlab和Labview等仿真软件,对开关器件(GTO、IGBT、P-MOSFET、GTR等)及其电力电子应用电路进行仿真,通过直观的仿真结果,理解器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科技创新法。通过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及教师的科研课题,产学研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我院近几年的电子设计大赛中,学生参与的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作品越来越多,逐步将开发和创新引入了应用领域。

3.实验实训改革。

实践教学要从基础实验到综合实验再到综合实训,变验证性的实验为有层次、由浅入深、全方位的各项技能实验实训,并建成完全开放式的、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一步步从实验室走向工作岗位,这种实验模式对学生的全面锻炼,效果明显。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泛,其学术性和技术性很强。课程组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肯定。

参考文献:

[1]徐立娟,张莹.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职专论,2006,(9).

[2]付保红,王晓东.《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电力改革范文第3篇

1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由于近年来电力企业竞争不断加剧, 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是企业在竞争中能够制胜的法宝。因此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视。结合减人增效、下岗分流、机构改革等措施的实施, 各电力企业都在不断加强这项工作, 并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 对比有些其他行业和新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我们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具体归纳如下: (1) “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深入人心, 不能完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存在“管事不管人”的现象; (2)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 存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人事部门职能需要转变、人事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3) 人员内部流通差, 配置不佳, 存在“能不适岗, 岗不尽能”情况; (4) 激励约束不力, 普遍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5) 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员工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 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产出反差较大。

2 改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上述不足之处提出如下几点改进意见。

(1) 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具有国有企业的一些共性, 在人力资源的构成上也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现阶段的发展表明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想办法提高员工素质, 从而提高劳动效率以确保人力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可采用的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建立多渠道员工发展路径, 搭建各类人才成长阶梯。抓紧实施人才工程, 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培训, 增强员工竞争意识, 摒弃以往被动、依赖的惰性工作模式。二是鼓励员工的跨行业、跨专业、跨岗位流动, 进一步完善“大工种、宽作业”活动, 促进员工专业素质提高, 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结构, 减少生产、管理岗位冗员, 充实营销、技术服务和产业服务队伍。允许员工个性发展, 通过政策导向, 使企业人才需求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要对员工进行更新观念教育, 明确在竞争条件下不进则退的道理, 增强进取意, 激励员工由单凭体力打工向智能型求职转变。

总之, 各级领导和人事工作者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战略工程系统进行, 包括对员工知识更新、能力提高、观念转化、心理调整、创新能力开发, 让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 都能看到自己成长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希望。要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渗透, 发挥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导向作用,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培育企业精神, 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有的价值观, 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调动员工为企业奉献的精神。

(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建设。

加强基础工作, 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当前, 在基础建设方面, 一要结合实际情况, 科学设置灵活的机构、岗位与编制, 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 杜绝因人设机构、设岗位的情况, 同时要注意根据工作需要, 及时对机构、岗位和编制进行动态调整。二要加强人力资源基础资料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把人事工作者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 集中精力对企业人力基本状况进行盘点, 为合理配置人员提供科学依据。三要加强人事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根据新形势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素质, 重点要提高人事工作者业务技能, 使他们对人性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懂得如何去开发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 知道怎样去引进企业急需的人力资源, 掌握激励员工的各种原则和方法, 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 以获得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共同发展。

(3) 合理调配人才的使用和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力开发, 即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如何扩大人才在整个人力中的比例是人事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首先, 要协助进入企业工作的优秀人才完成他们的人生职业规划, 在岗位职务的安排上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真正调动其积极性, 从内心深处挖掘其潜力, 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让他们能够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其次, 对企业现有人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第三, 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优秀人才梯队建设, 同时还要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平台。在选拔、测评优秀人才时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当然, 教育培养优秀人才要注意以诚待人, 严格要求, 不能放松。

(4) 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适用的绩效管理制度是现代电力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的实质是将部门和个人的努力与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相连接的过程。它的核心目标是员工个人综合技能和个人绩效的提高, 以及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它是企业衡量员工工作的标准, 也是牵引机制, 通过记录、奖惩手段告诉员工企业需要什么, 哪些行为是值得鼓励的, 哪些行为是应当禁止的。然后通过反馈途径使员工认识到企业期望和员工自身标准之间的实际差距, 指引员工不断学习和提高, 以最终达到企业要求。

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电力企业对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日益重视。综合考虑, 可以把对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概括为“一个中心, 四个着眼点”。即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为中心, 着眼于目标分解与行动计划、责任分配和考核指标、绩效咨询与绩效辅导、业绩评估和薪酬激励等4个绩效管理体系的运作环节, 使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企业运营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而且需要人事工作者们都要承担起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力资源规划落到实处, 并真正为经营战略的实现服务。

另外, 在执行中, 需要加强执行方面的宣传, 让员工充分认识绩效管理对于发现问题、改进提升业绩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绩效管理并不是“卡”员工, 消除员工的抵抗情绪和避免互相评高、走过场的情况。

3 结语

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 以及亲身工作经验的体会, 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上菲薄见解。总之, 做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也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 必须千方百计把这一工作做好。

摘要:本文结合电力企业的现状, 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为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电力改革范文第4篇

一、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中国经济体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但人们未能感觉生活质量提高到相应的等级。从拉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来看, 以往GDP增长主要贡献的要素为“投资、出口”, 但真正反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质量则是体现在“消费”上。

(一) 投资

政府投资是提振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回顾2008年的4万亿元刺激, 一座座高楼、一条条高速虽然短期内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各地方政府的投资未能体现在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普惠大众的项目上。在过去以GDP为指挥棒的背景下, 开发商高价拿地, 各种“地标”层出不穷, 进一步将房地产价格推高。银行面对需要贷款的行业, 最青睐投资大、收益快的房地产商。这就导致热门城市楼市火爆、西部即使是中心地区也频现“鬼城”。“强刺激”的后续结果是基础设施的闲置, 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 出口

中国企业“出口”获利空间主要来自于“比较优势”。企业以低利率拿到贷款后, 从低价土地到低能源成本 (低排放) , 生产经营环节等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加上出口产品税收的种种优惠措施, 比较优势使出口的代工有利可图。在国内投资理财渠道的短缺及收益率低的实际情况下, 相当于用老百姓收益补贴到出口企业利润的增长, 这都是对生产要素价格的一种扭曲。到头来老百姓的储蓄收益低, 自然不能增加内需。目前,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3万亿元大关, 赚回来外汇储备, 有专家提出要均分外汇储备以惠民, 但结果只会造成人民币贬值及通货膨胀。“投资、出口”对经济拉动的越高, 对经济结构造成的扭曲就越大。

(三) 消费

消费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居民中生活质量水平的。中国人均储蓄超过50%, 是世界上最爱储蓄的国家, 这种现象的背后主要是可供个人选择的理财渠道不多。从楼市、债市、汇市、股市看, 成熟的金融产品少之又少。单纯的个体除了把钱存在银行享受少之又少的利息之外, 只能利用资金杠杆来买房子。有专家提出“出口”的产品可以转销国内, 拉动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的电器空调、电视、冰箱等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但出口类的产品需求弹性都较小, 比如空调等家电, 天气就算再热, 家里也不能多买几部空调。所以受可选产品及投资渠道不足的影响, 消费对GDP的拉动效应一直赶不上其他两辆“马车”。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为切入点。在刺激内需、提振经济手段未能达到如期的效果之后, 根据“供应-需求”剪刀差原理, 就要在供给侧需找出路。回顾解放后的中国经济历程, 计划经济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 确实能够短时期内“扶持”出一批批重点的产业, 但同时也造成了对生产要素的扭曲, 造成目前国内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行业“过剩产能”的出现。作为相关产品的负外部性, 粗放式的发展, 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国家扶持的重工业基地--东北三省, 计划经济手段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企业成本高, 产品没有竞争优势。如今正面临人才流失、企业竞争力下降等转型的痛苦。从“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需求”中我们知道, 促进消费, 从供给侧来入手, 创造丰富多样的、同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服务及产品,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所以, 只有拉动消费, 才能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三、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广东省目前装机已超过1亿千瓦。在供给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下, 淘汰落后产能、弥补自身短板成为电力行业主要的任务。同时, 结合需求端的不断发展提升, 对电力供给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发电清洁化

2018年两会, 国家机构改革, 新成立了生态环境部。该部门从资源开发到产业利用、从环境监测到污染治理, 成了守卫绿水、蓝天、净土的猛虎尖兵。作为传统发电行业, 对于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污水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将受到严格的监管。从4月1日起, 国家将起征环保税。电力行业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固体废物排放、噪声等四项应税种类。从国家对环保要求不断收紧的情况看, 对电力行业发电清洁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减少对国内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的消耗和依赖, 未来发电行业一方面要优化火电等传统电源, 不断降成本、补短板, 满足环保要求。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 从源头上实现真正意义上发电清洁化。广东省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扩大清洁能源规模。

(二) 发电智能化

“智能发电”是以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 综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 充分发挥计算机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形成一种具备自学习、自组织、自趋优、自恢复等功能的智能发电运行控制与管理模式。2017年底, 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将从智能家居产品等八个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可以预见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迅速发展。“互联网+电力”涉及云计算、认知计算、智能终端、移动通讯和物联网等自发自用, 研制大型能源基地机组群接入电网的协调控制系统及设备, 水电、火电、核电机组优化控制系统, 机组和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等, 发电智能化是未来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在储能应用方面, 研制大规模储能设备, 推进风光互补发电及接入系统等。在生态智能生活园区中, 广泛应用分布式智能微能源网, 实现屋顶光伏、储能、智能调度等子系统的融合, 实现电量自发自用。提高电能闲置时的利用率, 最大限度使用、配置清洁能源。

(三) 服务贴心化

自2015年“9号文”发布以来, 电力体制改革再次成为能源行业的焦点。以“管两头、放中间”为主导思想, 引入竞争, 放开售电侧, 售电公司在全国各地以雨后春笋般发展。由于电力产品同质化的特点, 差异化服务就成为各售电公司核心竞争力。电力供给侧提供优质化、贴心化服务, 力求为用电企业降成本。2017年电力供给侧累计释放红利76亿元。从解决用电需求、终端维护、优化调度, 越来越优质的贴心化服务为用户实现一站式服务。

四、结语

电力行业作为能源行业中的重头,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将起到深远的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 电力行业将同互联网进一步融合,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 未来将提供更加清洁、更加智能、更加贴心的电力供应。

摘要:从2014年中央财经会议“能源革命”的提出, 到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从2018年河北雄安新区到海南自贸区和自贸港设立, 一系列改革举措, 体现了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 力促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本文简要阐述对电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理解。

电力改革范文第5篇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 我国人民对电力的需求呈现出来一种逐步提升的态势, 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电力企业也会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在以往的一段时间当中, 有很多的电力企业不会依据国家的规定行事, 而是将自身的经济效益水平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之上,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非法获得国家电力资源, 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会对电力企业供电安全性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电力企业监察部门中各个工作人员应当使得监察工作的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如果发现违规用电问题的话, 那么应当严肃的进行处理, 电力企业当中的领导者, 首先应当对电力本身的特殊性质形成一定的了解, 也应当使得供电系统监察管理工作逐渐的完善起来, 应用电力监督检查部门的基础上, 使得监察管理工作妥善的完成, 针对用户开展全面的用电知识讲解工作, 依次为基础对用户电力使用的标准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做出保证, 进而也就可以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1. 首先对现阶段我国用电监察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

因为用电监察领域中的各项工作和电力系统当中包含的用电计划、用电安全性以及节约理念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关系, 因此在用电监察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应当使得各个用电计划得到密切的贯彻落实, 并将各项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妥善的处理好, 除去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个问题之外, 也应当使得电力系统当中的发展战略得到贯彻落实, 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三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用电监察领域中的各个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的配合工作。

用户领域中的问题。用电用户应当向电力企业申请用电线路安装到供电线路连接的流程, 用电监察领域中的各个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将监察工作妥善的完成, 针对供电线路安全问题形成有效的控制, 在此基础之上自然可以对用电用户的用电问题担负起来相应的责任。

2. 用电监察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措施

如果想要将用电监察管理领域当中的各项工作妥善的完成的话, 那么就应当将供电设备以及用电设备安全运行问题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之上, 并依据现行规程中提出的要求开展各项监察管理工作。首先针对用电设备开展的春季安全检查工作的力度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因为在秋冬季节的情况之下, 处于运行状态的电力设备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春季到来之后应当针对各个电力系统当中的设备展开检查工作, 并针对用电设备施行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除去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问题之外, 也应当对电力线路老化问题形成有效的控制, 如果在检查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发现线路以及用电设备出现损害问题的话, 那么应当将损坏程度作为依据展开维修抑或是更换工作。夏季高温也会对用电谁的实际运行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大雨天气来临的情况之下, 在雨水冲刷的影响之下, 用电监察领域中的工作人员应当考虑到的是, 雨水冲刷问题是否会对杆塔造成负面影响。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 电力和我国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相关活动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中各个相关企业改革工作深化程度不断的提升, 用电监察工作会对电力企业供电稳定性及安全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用电监察领域中的各个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应当不断的使得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保证用电监察领域中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除去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个问题之外, 用电监察领域中的工作人员是应当严格的遵循供电企业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 完善的将用电监察领域中的各项工作妥善的完成, 从而也就可以对供电质量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用电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摘要:在以往的一段时间当中,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不断的提升, 从而我国电力企业在各个领域中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电力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而也就会为电力企业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改革深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 我国范围之内各个电力企业用电监察领域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近些年以来窃电问题出现的几率大幅度提升, 在我国电力企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性作用, 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 针对我国电力企业用电监察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解决措施, 希望可以在今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性作用, 最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改革,用电监察,分析,现阶段

参考文献

[1] 周绍强.论用电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反窃电措施[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 2016:1.

[2] 田爱青, 李玉海.电力企业改革后用电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35) :192.

上一篇:电力板块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