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范文

2023-09-13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第1篇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审计机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大力提升了审计信息化水平,实现了传统审计工作方式与手段的根本性转变,使得审计工作项目质量控制内容与形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给审计质量的控制带来了问题与挑战。因此,本文分析了审计信息化背景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结合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更好地保障审计质量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增强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审计质量;风险;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19

0 引 言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工作逐渐向集约化和信息化转变,企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受信息化的重大影响变得更为多元化。目前,较低层次的经济犯罪越来越少,而更为隐蔽的高层次犯罪越来越多,违规操作的数额也变得越来越大,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信息化逐渐普及到行业各环节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努力抢占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监督水平,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监督的作用。

1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审计质量控制涉及审计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是指审计机构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而制定的各项指导审计各实施环节的各项基本方针和策略。审计质量控制采用科学有效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审计工作各环节按照预定的目标和程序运作,达到预定的审计质量,提高审计项目工作水平和效率,包括计划、实施和分析反馈等一系列环节,从而保证项目的审计质量。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而言,审计质量主要通过审计质量报告来体现,审计报告的质量体现了审计项目质量;审计质量的另一层内涵指的是审计质量直接反映审计活动的好坏。总而言之,传统意义上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部门为了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促使审计活动能够规范化、明确化展开,保障审计活动能够在满足国家审计规则的需求條件下有效开展的控制策略的统称。信息化经济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主要是依照审计风险控制理论,实际上是对各种审计风险实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的统称,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2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实施方式和手段发生了重大改变,审计实施的过程与传统审计完全不同,这就造成审计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生改变,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阶段,信息化审计环境下,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计机构缺乏高素质的计算机审计人才。审计机构现有的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稀少,大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仅仅限于对财务审计资料的简单处理和加工阶段,即使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也不能完全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筛选和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不能分析挖掘审计对象业务系统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数据。审计部门中只有极个别的机构有专门从事审计信息化的专职机构,大部分审计机构不会专门设置从事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缺乏精通审计财务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严重制约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抑制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审计人员依然受传统审计模式的影响,缺乏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大部分审计人员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审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这就造成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欠缺,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很难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而有些审计人员已经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依然不能很好地将审计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只能进行低层次的运用,不能充分有效地进行信息系统数据分析。

第三,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实施缺乏正确的工作思路。审计信息化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人员必须面对被审计单位大量的财务数据和复杂的业务管理系统,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审计财务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有些审计人员不能分辨信息化审计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此外,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有些审计人员不能灵活应对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不会转变传统审计思路对审计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解。

第四,缺乏计算机审计统一标准与准则,信息化审计操作流程不规范。信息化审计环境下,统一标准的计算机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我国目前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大部分都是一些较为笼统的原则性的标准,与现实情况的审计实施不太相符,不能有效衡量计算机审计质量和约束审计行为。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模式大不相同,但由于计算机审计标准的缺失使得审计项目实施以前对应的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日记以及审计底稿等仍然是沿用传统的审计流程,对信息化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数据挖掘和审计后的评估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进而对信息化审计质量难以进行评价。

3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改变审计的传统思维模式,努力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新形势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依靠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转变审计传统的工作思维和模式,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不断加强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知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了解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在经济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保障。信息化审计给每个审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审计人员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改变工作方式,善于开拓创新,将审计质量控制作为审计工作的核心工作。

转变审计思路,引入审计质量控制的考评机制。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依靠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实施运用,更重要的是审计各环节实施的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信息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审计信息化不是盲从或过分依赖计算机信息技术,而是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逐渐引入到审计过程中来,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审计服务;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应用引入审计工作考评体系,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激励,适当增加信息技术在审计考评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将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措施贯穿整个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各环节的精准性和预防性。在信息化审计建设进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实施的了解,熟悉信息化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点,优化审计质量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合理优化审计结构。在选择审计项目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审计项目做好审计前调查,充分分析并挖掘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做好事后审计评估。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制,有效达成审计风险的控制,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人员要与审计复核工作人员严格依照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各环节的实施都能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将审计风险降到最小。

建立严格的审计复核机制,做好审计复核工作。一方面,审计复核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履行的重要环节,在审计各环节做好审计人员与复核人员的职责安排,将审计与复核有效结合,最大化提升审计质量。在信息化环境下,确保审计过程中计算机审计程序的充分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将审计复核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借助审计信息化设施完善审计复核方法,推行复核制。严格按照审计相关要求,明确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复核人的职责,保障审计复核的质量,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审计项目质量的不足之处,保障审计数据资料的可信度,提升审计质量。

主要參考文献

[1]王中华.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3):50-55.

[2]张颖, 黄金花.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13):66-68.

[3]楼玉红.审计信息化发展下的审计质量控制办法浅析[J]. 消费导刊, 2016(11).

[4]丁惠璇, 陆宏. 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质量管控策略[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

[5]徐静. 浅论如何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 经济, 2017(1).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结合工程实例对影响GPS测量质量的因素做了简要分析,并就改善GPS测量方法,提高GPS测量精度方面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GPS网;城市测量;质量控制

影响GPS网质量的因素包括,观测值的质量、GPS基线的质量、常规观测值的质量、起算数据的质量、网的结构、以及网平差处理的方法。通常观测值的质量取决于观测及数据处理,起算数据的质量则取决于设计及项目的客观条件,而网的结构取决于设计,网平差处理的方法取决于数据处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参与的新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飞行区道面测量案例分析一下GPS测量质量控制措施。

一、测量工程实例概况

测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郊,地窝堡国际机场内。地理位置为:东经 87°27′05″~87°30′05″;北纬 43°53′58″~43°54′46″测区行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本次工程测任务主要是对现跑道、联络道、防吹坪、与联络道相接处平行滑行道的道面及道肩分块尺寸、角点高程和道肩边线外20m范围内的土面表面高程进行测量。由于机场安保原因,出入限制条件非常严格,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为保证本工程安全,外业工作只限于我公司专业人员参加。由于每天作业时间只有3小时左右,人员不能大量进入现场,导致工期时间较长。总体作业环境完全不同于通常的工程测量。

二、GPS网图形设计

GPS网图形设计的目的是改善GPS网的精度、增强其可靠性并提高其效率。GPS网结构和形状连接方式的选择则取决于GPS测量工程的精度需求、外业观测条件以及GPS接收机数量等因素。GPS网图形设计的内容包括同步观测图形、重复观测次数、观测参数设置、观测时长要求等[1]。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是GPS网的图形强度(可靠性)与基线向量的数量和分布有关,二是GPS点的精度和可靠性和与其相连的基线向量数密切相关,相连的基线向量数越多,精度和可靠性越高。

工程实测中,为保证测量质量,GPS网中不应存在自由基线,网中的闭合条件中基线数不可过多,每个点至少要独立设站观测两次,且至少应与地面网有2个重合点。图形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各级GPS网中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和导线的边数必须满足有关要求。当控制网的范围较大时,可采用分级布设的方法,即首先布设点数较少但等级较高的框架网,然后再部分项目所要求等级的全面网。网中距离较近的点间要进行直接观测(短边必测)。

三、GPS测量数据

GPS控制网外业观测时,作业人员应按静态观测基本作业技术要求来执行[2]。天线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毫米,基座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观测前后在天线互为120°方向上量取天线斜高,互差应小于5毫米。开机后把测站相关信息输入GPS接收机并做外业观测记录。

在基线解算阶段,若所设定的起点坐标不准确,将导致基线向量发生偏差。对于基线解算来讲,参与计算的卫星,如果与其相关的整周未知数没有准确确定的话,就将严重影响整个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在观测时段内,通常多路径效应比较严重,随多路径效应的严重程度,对基线质量的影响将有所不同。多路径效应对基线向量的水平方向影响较大。此外,对流层折射影响或电离层折射、卫星轨道误差较大以及地球潮汐、地球自转等数学模型问题也会影响基线的质量。

应对基线起点坐标不准确,通常要使用坐标精度高的点作为起算点,所有基线应从一点或由该点衍生出的点起算。

四、GPS网平差的质量控制

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下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三维无约束平差报表须提供各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若某基线分量改正数超限,则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的基线存在粗差,应在平差中将其剔除,直至所有参与平差的基线满足要求。若结果不满足要求,则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已知距离、已知方位中存在一些误差较大的值,应删除这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满足要求。

地窝堡国际机场工程测量中一级点GPS外业采集数据处理采用中海达GPS解算软件HDS2003导入数据,并将其转换为Rinex标准数据格式,采用南方GPS数据处理软件GPSPro4.0进行基线解算及平差。平差后的坐标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由于将地形图投影到高斯面上长度变形较大,超出规范要求,为了保证测量质量,因此在本测区沿用乌鲁木齐城市坐标系,将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转换为乌鲁木齐城市坐标系坐标;另根据甲方及设计、实际施工要求又将其转换为机场坐标系坐标。

五、GPS RTK测量及其质量控制

RTK(Real Time Kinematic)即进行实时动态相对定位的技术,一般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常规RTK的系统结构包括基准站、数据链和流动站。基准站的选择、基准站电台天线的架设、中继站的设置、流动站初始化、模糊度的保持(测量过程中周跳的探测)、坐标转换参数都会影响RTK测量的质量[3]。初始化错误发生原因主要是未能正确确定模糊度,会导致所有观测结果发生较大偏差。未正确探测或修复基准站及流动站载波相位数据中的周跳会导致模糊度保持失败后的所有观测成果发生较大偏差。未正确设置基准站坐标或设置了错误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会导致所有观测成果发生错误。

为提高RTK测量的质量,要确保在一个连续的观测段中,对首尾的测量成果进行检验。检验方法是要确保在已知点上进行初始化或初始化完成检测一个已知点以及进行复测,两次复测之间必须重新进行初始化。

在工程实测中RTK单次测量高程精度略低于设计要求,为了加强数据的稳定性及提高精度,在观测水泥板块时我们采用每个观测点记录两次,且每个记录设置自动平滑采集10次,采用多余观测方式提高点位精度。

六、GPS质量分析和技术统计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飞行区道面测量经解算基线总数90条,重复基线有11条,复测基线较差最大为31mm,允许值为ds≤±49mm。同步环91个,各观测边的坐标分量之和最大为0.014m。异步环83个,各观测边的坐标分量之和最大为0.051m。Ratio平均值为22,同步环全长相对闭合差允许值为10ppm,最大值为5.4ppm,异步环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值为9.9ppm。重复基线、同步环、异步环都满足限差要求。测区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小1/101.2万;最大1/4.3万。GPS网最长边边长5924m,边长相对中误差1/94.1万;最短边边长184m,边长相对中误差1/5.5万;最弱边边长352.7m,边长相对中误差1/12.7万;最弱点点位Wx=±1.48mm,Wy=±1.31mm。根据2001年国家测绘局发布的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施測的GPS控制点可以满足后续板块测量对控制点精度要求。

总结:

GPS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等级精度的城市控制测量中。为提高测量精度,就必须做好GPS测量的质量控制工作。总体而言,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评价(评定质量的指标)和质量改善(提高质量的方法)。从GPS测量的作业流程来看,一般包括测前、测中和测后三个阶段。测前一般包括测量工程的设计与计划以及仪器设备的检定检验,测中主要是施测工作,而测后则主要是数据处理及成果整理,所以GPS 测量的质量控制过程必须贯穿测前、中、后三个阶段。

参考文献:

[1]毛克,刘江龙,刘永强等.GPS技术在风力发电场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电力勘测设计,2010,(3):22-25.

[2]刘薇,陈东升,杨振等.浅析城市静态GPS控制网施测质量的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18):781-782.

[3]刘兵,施昆,韦瑞表等.GPS技术在山区石油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8,17(6):63-66.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控制

近年来,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误、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事件不断暴露,使社会大众哗然、业内人士痛心,更令行业诚信受损。如要改变现状、摆脱困境,提高审计质量即成为当务之急。由此,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审计质量控制是将审计置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环境中,对其控制从诸多方面进行考虑,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审计对象因素、审计主体因素等,其控制主体可以是政府、注册会计师协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而狭义的审计质量控制则指以会计师事务所为控制主体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和措施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本文所分析的审计质量控制是广义的审计质量控制。它是一个全面质量控制系统,不仅是全要素控制、全过程控制,还是多层次控制,以及有效控制。

二、审计质量控制失效的危害

在审计质量控制低下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报表将无法很好地满足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会使得投资者根据错误的信息进行决策,进而加大投资风险,导致决策失误;会导致被审计单位的信誉下降,使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会给事务所带来相应的行政或民事处罚,并使其声誉会严重受挫,丧失潜在客户;使得国家参考企业财务报表而制定的一些相关的税收法律等政策出现偏差,造成社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同时,助长会计造假行为,使整个社会处于不诚信的环境中,进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可见审计质量控制失效,不论是对投资者、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行业及资本市场,甚至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分析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使得审计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审计质量控制问题虽然最终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失效, 但影响审计质量控制的因素却来自市场环境、事务所内部及外部监管等各个方面, 最后综合导致审计质量低下。

(一)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环境

1.政府过度干预难以造就高质量审计有效需求市场。我国证券化市场最初由政府出面筹建进行管理,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带有非常强的政府痕迹。比如,对新股上市,我国长期采用“额度管理、计划控制”,使得公司上市额度成为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对新股发行价采用政府确定而非市场自由确定的方法;对已上市公司保牌资格的规定,等等。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上市公司的很多行为不是面对市场的,而是面对政

府和管制机构的,即只要符合或满足政府管制机构的要求,企业就可以取得最佳的成本效益比等。由此,我国上市公司对独立审计服务的需求仅仅是基于政府管制性干预所产生的名义上的审计需求,政府部门成为独立审计市场的主要需求者。

2.审计聘任制度严重扭曲。我国上市公司的发起人或控股股东与管理层事实上是同一人,使原来审计中存在的委托方、被审计方与审计方三方委托代理关系简化为管理者当局与审计师二者之间的关系,即由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委托审计机构对自己进行审计,并由自己决定相关的审计费用等事项。此时,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实际上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它完全有可能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支付审计费用来对注册会计师施加影响,这就从根本上破坏了委托-代理理论下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审计机构难以保持其公正执业的最根本的条件——独立性。

3.审计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证券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客户数量过少,市场占有率过低,使得事务所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与上市公司经营者搞好关系上,而不是努力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树立职业信誉上。为了生存,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不少事务所以降低收费标准作为争抢客户的手段,审计质量无从保证。此时,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损失占现有收益比例很大,即使存在较大遭受处罚的可能,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诱惑。

(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环境

1.事务所组织结构不合理。从国际上来看,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有独资制、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有限责任制四种组织形式。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两种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即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且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实行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实行合伙制的不到10%.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有限责任的组织形式弱化了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意识,放松了审计质量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事务所承担审计失败的成本很低,潜在收益却很高,其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就失去最根本的机制约束和保障。

2.内部质量控制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注册会计师人数在10人以下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内部管理都不规范。许多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只有1名注册会计师,根本无法保证一个项目有一名注册会计师在现场执业,更无从谈起审计鉴证业务的三级复核质量控制体系。虽然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有自己形成文字的规章制度,然而这些规章制度往往都流于形式,有些甚至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

3.人员职业素质不高。我国注册会计师总体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资格的比例较低、从业人员来源渠道狭窄,忽视后续教育,因而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除业务素质不高外,从业人员得职业道德水平低下,违规执业、明知故犯,为了利益不惜出卖审计原则的案件屡见不鲜。

(三)外部监管环境

1.多头管理的矛盾。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政府监督,主要由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等多个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其中,财政部处于核心地位。二是由中注协和各地协会组织进行业务检查。由于这些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不是很明确,实践中经常出现几个机构对事务所就同一内容进行质量检查的现象。结果各个机构之间的职能重叠交错,多头监管造成协调困难,最终导致无效监管。在处理处罚方面,由于各监管部门的监督结果不能相互认同,使一些被发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削弱了监督效率与效果。

2.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较低。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股票交易与管理暂行条例》、《刑法》等多部法律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但是总体来说呈现这样一种倾向:重视行政及刑事处罚,轻视民事法律关系的调节。事实上,民事责任具有其他法律责任所没有的补偿性。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立法上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寥寥无几,即使有规定,也比较笼统。有些条款过于简单,执行起来弹性很大;有些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在这种背景下,审计师因违规受到的行政和刑事处罚与中小股民的巨额损失相比显得微乎其微;对某些注册会计师来说,通过舞弊等非法行为能够狠狠发一笔横财。可见,我国相关法律责任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造假。

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环境

1.改变政府过多干预市场运作的现状。为了促进审计需求者形成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主性要求,为了给审计供给者提供高质量审计的动力,当前政府对审计市场监管的正确理念应该是以市场化替代行政化;凡审计市场能解决的问题,由审计市场解决;凡审计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应该创造条件由审计市场解决。为创造一个宽松的高质量审计市场环境,政府监管机构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监管政策对公司盈余操纵、政府干预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审计需求者缺乏对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诱发程度,使企业对会计事务所的选择由政府选择走向市场选择。

2.改革现有的审计聘任模式。可以借鉴美国财务报告保险制度,即上市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财务风险,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决定承保金额和保险费率;对因财务报表不实陈述或漏报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向投资者进行赔偿。这种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财务报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改写了目前审计师利益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相矛盾的现状,取消了审计师与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关联,增强了审计的独立性。

3.完善审计市场结构。通过扩大事务所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构造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此举可以大大缩小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使其难以再采用威胁变更事务所逼其就范等不正当手段;造就若干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增强其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实力。但是,这些措施要确保会计师事务所能在平等、资源、协商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适宜的合并、重组对象,绝不能实行政府强制联合;否则,将会严重影响事务所的和谐运作与进一步发展。

(二)加强事务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1.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在有限责任公司制下,提升事务所审计质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可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逐步推行由有限责任制向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的转型。由于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利益与事务所的业绩和命运紧紧相连,更有压力和动力增强风险、责任、质量和品牌意识,自然也更加自觉抵御来自公司管理当局的不当意志。

2.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首先要保证业务流程质量控制要到位。其中,在业务承接阶段,控制的重点是充分评价客户风险,将把不良风险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审计计划阶段,控制的重点是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选派熟悉客户行业特点和生产经营流程且与客户无利害关系的审计小组成员执行审计项目,制订周密的审计方案。在审计实施阶段,要针对具体的会计报表项目,确定有效的实质性程序及其执行的范围和具体时间,以搜集充分的、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

编制完整、清晰的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审计测试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在审计报告阶段,控制的重点是根据审计程序执行的充分性和被审计单位未调整事项的重要性等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并撰写审计报告。此外,要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和事务所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保证审计质量。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首先,要完善人员聘用机制。会计师事务所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事务所只有通过招聘高素质人才才能保证较高的审计质量。其次,要重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普及和后续培训。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既应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要注重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与培养,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在执业全过程中都能得到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完善外部监管体制

1.避免监督资源的重复配置。针对政府多头监管最终导致监管无效的现状,可以借鉴美国建立一个公共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做法,即在现有的监管格局中增加一个独立的监管体系。其过渡的措施是在中国证监会下增设证券市场审计监管部,赋予其注册权、准则制定权、监察权和处罚权等,以协调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的监管职能。此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的检查资格。同时,要引入公开披露制度,尽快建立起监管结果适时公告制度,在固定刊物或互联网等媒体上公告,并使典型案件的审理、听证和处罚公开化。此外,要加强媒体的监督,增加监管的实效性,将处罚措施切实到位,让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第4篇

[作者]张勇

[单位]嘉峪关市文殊镇财政所

[邮政编码]73510

4摘要: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发展、内容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

度,对于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 会计; 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制定“游戏规则”并按“游戏规划”办事,需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不做假帐”是每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但是,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较为薄弱,直接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性,究其原因,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控制执行以及对内部控制概念认识的模糊上。为了有效治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1999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会计法》的第二十七条中,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随后,财政部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我国权威性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体系的初步建立,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在已发现的绝大多数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手段的欺诈事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当今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组契约的集合点,在这一契约中,客观公正的会计资料有着纽带和桥梁作用。但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非法目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加之自身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总是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方法,甚至采用欺诈性手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致使会计资料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给广大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造成了严重影响。将内部控制与会计法律有机结合,是管制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举措,笔者就此结合实际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内部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他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这种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要求: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并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传统的内部控制是上层权威制定公司政策,中层综合来自各层次的信息并指导监督和控制下层,低层人员处于被控制地位,他们应完全遵循公司政策和程序,这种控制机制难以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制机构的一种重要制度,就应包括公司的组织规划、任务和责任的委派,帐户和报表的设计以及应用于以下各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即保护公司的资产;提高会计和其他业务资料及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动和判断公司各方面活动的经营效率;传达管理方针,衡量其遵循情况。内部控制包括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类,管理控制包括组织规划以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这种授权是与完成组织目标的职责直接有关的一种管理职能,也是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的起点。内部会计控制包括资产保护、保证帐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有关方法、程序和组织规划。执业审计师对这些控制加以关注,是为了要确立对于资产负债表所反映财产、工厂和设备的公开性可予信赖的程度,要确定对于这些资产和有关帐目的审计程序应达到什么范围,还要决定是否应向委托单位提供出有关这方面控制的建议。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合理保证以下几点:

1.按管理当局的一般要求特定的授权进行经济业务。

2.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做到编制财务报告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或适用于这些会计报告的其他标准;保持资产会计记录的正确性。

3.只有按管理当局授权,才准许接近资产。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第5篇

摘 要: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在道路出行中的舒适度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就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阐述目前在公路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決措施,以此来推动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措施

0 引言

从古到今,公路都是联系各个城市,各个国家之间的“桥梁”,不仅体现了国家综合的硬实力,还最大程度地能够提升整个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所以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来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满足人们对公路舒适度的基本要求,相关部门就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强化对公路工程前后期的工作,促进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公路工程主要特征

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顺利开展主要是能够保证公路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发挥出它最基本的性质与功能,并且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提高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的质量与水准。事实上,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从一定层面上来讲是具有强制性的,在整个公路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对公路工程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不仅要对桥涵、路面、路基、路边、绿化带等工程进行监理,还要连周边所有的相关设施都要监理到。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自身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际操作性、机动性,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不只是为了预防表面事故的发生,还是对现实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善、优化、修复,其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中的技术方式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1]。

2 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中的现存问题

2.1 工程监理质量保障欠佳

就目前国内在公路工程的发展状况来看,交通工程施工、监理单位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与经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和积累。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完善。完善的监理制度是监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多数企业仍旧缺乏健全的监理体系,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与和公路工程的施工标准把监理制度落实到位,从而影响了公路工程质量。

2.2 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诸多

除了工程质量保障欠缺之外,公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解决、改进、完善。人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而且在每一个施工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多数施工、监理企业不重视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培养,缺乏健全的培训体系,没有对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致使其缺乏专业的施工知识和技能,整体素养较低。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没有针对工程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制定预防性措施,以至于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影响了公路工程监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在这些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施工管理的“死角”就是关于相关人员重点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管理工作做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公路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的管理,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提高,与此同时,也会降低其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3 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解决措施分析

3.1 健全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管理体系

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管理体系包括整个管理权限的分责、管理组织的建立、管理结构的规划、人员配置这几个部分,路政管理部门要根据这几个部分来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传统的管理体系虽然需要改进,但是同时也为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积累了诸多的实际经验,所以相关部门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与公路工程发展的方向,来建立健全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的管理体系[2]。

3.2 规范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监理、质量控制,这个工作其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是非常强硬的,所以路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工作的顺利展开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标准、评估预测标准,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专业的人员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保障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如若采用业余的施工团队,便不能保证其施工的专业水准,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进行复核工作,避免错误的出现。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性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作风,这样才能保证兢兢业业,求真务实,这样的工作人员才是合格的,是有利于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

3.3 提升能力延长使用年限

现代化的社会下,开展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需要适时地引进新型的工程材料,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将定位、探测、雷达、自动化传感器等等设备结合起来,真正意义上实现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

3.4 强化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的高质量、高要求,是最大程度来保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施工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必要对施工中使用的各类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以及对应的入场管理工作,尽可能地保障,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规格都能够符合工程要求、标准。在这一步骤中,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原材料类型的不同,来进一步完成现场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3.5 实施现代化机械作业

就目前的公路工程而言,其机械化作业的水平还比较低,这种现象就不仅导致施工周期的延长,还直接降低了的建设质量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强化推广机械化的力度,在保障实际进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量。为了能够早日实现工程施工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前期设计的施工方案,选择相对合适的施工设备,诸如混合料搅拌机、大型推铺机这类设备,利用这些设备,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质量以及效率。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施工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在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时,除了要对引入的设备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的分析探究,还需要强化检查设备运转效果、质量,保障这些设备能够在公路工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6 健全公路工程体制机制,推动创新理念改革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工程的体制机制改善、优化。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质量管理体制机制,主要是改进管理的内容,最大程度地保障管理的规范性,令施工现场的所有环节都能够做到“有章可依”、“有迹可循”。在健全体制机制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针对施工的不同环节,建立起不同的质量体系,并将其纳入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中。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制度落实的成效,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建立起一系列配套的奖惩措施,以此来更好的保证的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在公路工程方面的方针政策,引进现代化的设备,最大程度的提高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保障施工的质量,满足人们对公路工程舒适度的基本要求,通过各种措施,强化对公路工程前后期的工作,以此来推动公路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公路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忠林.公路工程监理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10):104-105.

[2]刘立繁.公路工程监理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266-367.

上一篇:期权风险投资下一篇:内部控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