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育论文范文

2024-02-08

艺术设计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现实的生活场景是艺术创作的土壤,而通识教育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场景,并使其认知视角得到扩展。但我国的艺术类院校并未给予通识教育足够的重视,以至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本文将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依托信息技术,提出将通识教育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艺术类高校;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从古至今艺术创作都是人类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其是对劳动与生活场景的客观提炼,更是对人类情感及审美的有效表达。由此可见,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于常态环境的观察。但在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中,艺术设计往往被局限在技能层面,并随着等级的划分逐渐远离了常态环境。这样的教学理念,将使学生远离艺术创造的土壤。有鉴于此,艺术设计类院校也应当增加通识教育,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展,其创造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1.通识教育的发展与特征

通识教育是相对专业教学而存在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的专业划分较为精细,学生在长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会逐渐忽略常规知识。但常规知识是解决生活、工作中常规问题的工具,脱离常规知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难以得到发挥。受到这一现实需求的影响,通识教育逐渐得到了关注,就拿我们河南来说,部分艺术设计类高校以及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也开设了通识课程。通识教育的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涉猎范围较广。通识教育也被称为“博雅教育”,其将知识的输出量视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二是知识的有效输出。随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社会的知识存量快速增长,学生无法掌握全部知识。因此通识教育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与现实需求,合理规划知识范围,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三是正面的育人观。通识教育会对学生的品格塑造形成影响,因此做为我们艺术设计类高校教师更应当发挥出通识教育的育人属性,向学生们输入正面的思想与学习观。

2.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现状

2.1 学生的学习范围较为狭窄

艺术院校的教学范围并不狭窄,但学生会忽视选修课程的重要价值,以至其学习范围难以扩展。例如,部分学生会认为,通识课程对于其就业的帮助较小,而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这部分学生会将学习时间配置到专业课程中。再有,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其学习意愿也明显不足。这一问题也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而部分期望提高文化课成绩的学生,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其对于通识类知识的学习也将受到影响。

2.2 片面强调技艺的重要性

我国艺术院校对于技能教育较为关注,但对于艺术素养的启发却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制定出有形的教学规划,并通过可量化的考核机制评价学习质量。因此艺术类教育也将技能考核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但艺术存在于学生的感悟中,各类艺术的优劣也难以评判。因此技能教育仅能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其艺术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挖掘。同时在等级考试的引导下,部分课堂的教学手段逐渐僵化,学生的艺术感悟更加难以自由发挥。

2.3 课后时间难以科学利用

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高校学生视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青年人,因此高校教师较少介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但当代学生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其心智成熟度普遍较低。在脱离家长与教师管教的情况下,这部分学生往往难以进入到学习状态,其课后时间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应试教育仍然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在这一教学体系下,学生对于标准答案的依赖程度极高。但艺术练习更为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有效利用课后时间开展艺术练习。

2.4 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

我国部分艺术院校存在教学设计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例如,部分院校仍然将传统的教室作为主要的教学场所,不能很好地结合新时代新技术所带动的新的艺术设计创作与表现手段与方式。但在新互联网环境以及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艺术设计创作的手段与形式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极大地丰富和扩展的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计算机界面已成为艺术设计创作与表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空间途径。受此影响,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所在艺术设计创作与展示方式等都应当做出对应的调整。同时互联网也已经成为了艺术宣传的主要媒介,艺术工作者应当适应这一变化,并构建出适合网络媒体展示的艺术作品。

3.推进通识教育的具体策略

3.1 利用通识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艺术设计类院校的教学知识并不单一,但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展现通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高校可利用慕课教学模式,要求通识专业的教师,将教学知识点压缩为不超过八分钟的教学视频。同时教师可将该视频上传至个人微博,或学校的网络平台中,学生可利用信息工具随时观看教学视频。在该模式中,学生将成为教学主体,其可依据自身的日程安排,设计更为灵活的学习计划。并且教师所设计的短视频,大幅压缩了学习时间,教学效率将同步提升。再有,高校可针对通识教育主要内容,在网络中设计知识竞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激发。

经过精心设计的通识教育课程拓展和实施,充分考虑了通识教育需求,结合了专业融合思路.充分践行了通识教育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后续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学无止境,教学亦无止境。作为艺术设计类高校的教师,如何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将拓展通识教育、引导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的目标有机的融合在通识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与探讨的课题。

3.2 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表现力存在于学生的感悟中,技能练习只能增强学生的艺术表达技巧,学生的艺术灵感也难以得到激发。针对这一问题,艺术教师可在专业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例如,教师可利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古典音乐以及唐宋诗词制作教学视频。在该视频中,水墨画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古典音乐将成为该视频的背景音乐,而唐宋诗词将出现在对应的场景中。通过该视频,绘画、音乐、文字等艺术形式将完美地融为一体。其中水墨画所表现出的思想将被文字具体呈现,而音乐的意境也被画作中的景物表现地更为直观,同时古诗词也将在音乐的衬托下獲得韵律。通过各类感官系统的收集,更多的艺术元素将进入到学生的认知系统中。之后,教师可依据该作品,将丰富的课外知识介绍给学生。艺术与知识相融合,将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3.3 利用课后时间开展通识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课后时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艺术设计类高校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社团,将通识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可邀请学生共建艺术设计类创作社团,而社团的艺术设计作品将被展示到校园网站中。依托社团组织,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学习氛围都将得到加强,其课后时间将得到有效利用。同时高校可依据通识教材,为各艺术社团制定创作任务。例如,高校通识课程中,会将《子夜》、《庄子》等书籍作为教学读物,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存量与思想境界。高校可以此类读物为题,要求学生创作艺术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识教育与艺术创作将有机结合,学生的创造灵感也将得到极大的丰富。

3.4 依托信息技术对接社会实践

通识教育的涉猎范围较广,高校应当依据时代特征,将计算机技术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例如,高校可邀请学生社团,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這一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将得到提升。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将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网络用户,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得到提升,其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将得到加强,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包容也将提升其认知能力。

4.结语

通识教育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通识教育的知识点,转变为便于理解的教学视频。同时作为我们教师可依托学生社团与网络平台,帮助学生更为合理地利用课后时间,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极大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当前我们艺术设计教育要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就必须找回缺失的人文精神,而通识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手段。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从广阔的知识之海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养成独立思考和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习惯。通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充分的反思;而通过了解不同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和差别性,了解不同学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能够让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客观对象进行更高境界的把握,让创作的作品有更高的层次。可以想见,接受过这种通识教育训练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会因其所拥有的人文精神,在通往优秀艺术家和设计大师的道路上比别人更先行了一步。

参考文献:

[1]卓雅.全国高校艺术美育通识课程研究现状综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05):104108.

[2]刘毅涛.通识教育视域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5):144-148.

[3]熊迪,王怡.中外普通高校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比较研究浅述[J].大众文艺,2016(21):214-216.

艺术设计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开创型创新思维与意识和创业素质与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一种实用教育。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探索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与途径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开创型创新思维与意识和创业素质与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一种实用教育。要根据大学生创业不同情况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它是以实践与创新为核心特征。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体系:一是以启蒙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阶段;二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中所需的各项能力如:洞察力、组织力、决策力等的能力提升阶段;三是引导学生进入社会行业环境,从而把握和掌控创业机会与风险,灵活运用创业策略技巧的环境认知阶段;四是通过创业计划,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和企业管理等具体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创业的全过程的实践训练阶段。

目前,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1991年,东京召开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关注点。我国也积极大力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与世界接轨。在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将“创业基础”课纳入本科必修课程,从搭建基础平台到优化的创新创业制度等方面,建立分层次和分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和校园文化,我国在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示范项目中开通创新创业系统,标志着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在与世界接轨。

要良好的创新创业体系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学生的多方面共同协作。政府要出台方针政策作为保障,企业要给予必要的实践平台与资助,高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基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凭借当地政府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支持政策与良好的创业环境,将创新创业教育办成学院的特色,建立了从管理到实践的分层次成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组建创新创业中心专门负责创新创业的管理与策划和开发等事宜,约一千平米的大学生创新产业园,五百平米的创业教学工厂,各类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包括艺术设计类工作室,并与校外企业联合成立的创业训练基地,都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实训的场所。同时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创业竞赛,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到企业参访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当前社会创业发展形势,营造良好校园创业氛围。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成功率高于其他院校。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1.尚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我国目前除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少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成功试点以外,大多数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都尚未形成课程体系,就更没有分层次的高校创业氛围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普遍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率低就业难。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文化产业市场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带来宽广的创业市场机会,高校应及时调整教育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并要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只在选修课程中出现,或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小的讲座是不够的,没有基础的课程体系作为保障就很难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素质的教育。而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西方已经有很多年的经验。学生的创新素养与能力要通过系统的学科专业课程潜移默化的开发。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2.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如果说完善的课程体系是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那么成立专门的创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中除了普遍都设立与教学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外,还有十几个其他的行政部门,但几乎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有些创新创业教育刚起步的院校将其放置于教务处的部门里兼管,并不设专门的人员与管理部门去组织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各环节项目,这样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各项活动的展开。能够有效发挥管理组织作用的机构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要保障条件。

3.缺乏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仍然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发挥与艺术创造力的激发,不注重创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鼓励提倡学生的自主艺术设计创业实践活动。教师普遍缺乏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经验,尤其不能对学生创业实践进行指导和经验的传授而只是纸上谈兵。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与实践。高校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紧跟时代,掌握社会对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缺乏既精通专业创新知识又拥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

4.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实验室建设很多但其中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业活动的创业实训中心却很少,这样就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创业设计也只是想而已,削减了创业热忱。一个针对河北省九所高校的大学生有关于是否在校期间有过创业的设想的调研数据显示,43%的学生表示曾经想过,14%的学生表示从未想过,38%的学生表示正在设想,只有1.7%和1.1%的学生表示正在创业和曾经创业过。这项调研数据显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没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比例非常少,却只有小部分的学生能过将自己的创新思维真正以创业实践的方式去付诸于行动,而大部分的学生是拥有创业的想法和梦想的却因缺乏实施的条件而没有尝试。学校对学生开放的创业场所不足导致学生们认为创业时离自己比较遥远的事情,学校不能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而影响了学生的创业热忱与意识,这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出现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与途径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针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出现的创新创业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既需要精通全面扎实的创新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又具备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队伍人才。具体措施是在教师队伍中选拔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潜质的教师进行定期不间断的课程培训,而培训绝不是短期的写个总结报告即可,要让教师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是高校教育的新形势,要让教师真正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的实质理论知识。其次,为教师提供资金支持,成立艺术设计创新创业科研基金项目,使教师能够带领部分学生进行艺术设计专业创业科研项目的训练,让教师在大型艺术设计行业企业中进行挂职兼职的锻炼,成为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组织优秀企业家和各高校艺术设计学者进行研讨会议讲座,可以与本校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交流,及时补充不足之处。教师是教育的一线力量,建立一批基础理论过硬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师资队伍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2.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只在选修范围内开设诸如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等根本触及不到系统的艺术设计创新思维与创业培养的课程,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只能通过网络来自修知识,应该在每学期课程中开设基础到高级包括创新思维和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的成体系的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的系统的得到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发挥各种创业实践相关的艺术设计社团和工作室,并且组织优秀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成果竞赛并给与一定的奖励,以这种方式学生的创业技能不仅得到了锻炼,创业热忱也积极的调动起来。

3.营造良好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联合政府与社会企业加大对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的资金投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艺术设计创业实训中心和大学生创业产业园区孵化园,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实现产业化,纳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中,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扶持大学生进行小型企业经营,为大学生创业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

4.树立创新创业理念与意识

要培养与帮助学生树立的正确创业理念与意识,创业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而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是通过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拥有毕业后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能达到就业有实力,创业有能力的目的,通过在校期间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个性,根据爱好与特长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毕业后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占有主动的地位。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经验与成果,但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我们有必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要探究培养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与对策,为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创业的目标进行必要的研究。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高职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总结高职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思路:第一,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第二,高职教育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应突出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意识;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6+4’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研究”(XJK20CDY022)

[作者简介] 刘志红(1976—),女,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宜居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刘 媛(1979—),女,湖南衡南人,学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宜居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职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制了崭新的蓝图。中国的发展崛起必须走科技创新的道路。高职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双创”人才)成为大众聚焦的热点。在社会实践中,创新创业能力在高职学生身上体现为将课堂知识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让科学知识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高职教育要主动搭乘全国改革开放的“顺风车”,以释放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巨大能量[1]。下面具体介绍笔者在长期的高职教育工作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一、我院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举措

在长期的高职教育实践中,我院注意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的教育过程主要强调学生充分吸收课堂教学内容;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则强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个性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院针对“双创”人才的教育特点,创新人才培養观念,构筑培养“双创”人才的新体系[2]。

(一)全过程阶梯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是创新性,从而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索研究的精神。全过程阶梯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根据各年级高职学生的知识构架和成才规律,分阶段、阶梯式地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力争将“双创”教育贯穿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大一期间,我院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教育,旨在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初步养成。大二期间,我院依托各类研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邀请相关企业技术负责人进入课堂进行专业指导,旨在促进同学们的基本专业素质的形成。大三期间,我院基本形成了“在企业学习、在企业研究、在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积极引导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二)积极举办“大学生学习节”

我院“大学生学习节”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学者就专业知识、行业动态等多方面内容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并指导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今年我院中药学专业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潘清午教授主讲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定与品质评价。潘教授对冬虫夏草的分布特点、开挖与场地加工、规格等级、分类标准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对名贵中草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另外,今年我院在“学习节”期间还举办了“最强大脑”百科知识竞赛。“学习节”对科学知识的普及、科技人才的选拔与选育、创新意识培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3]。

(三)开辟“创业者说创业论坛”

我院每年举办“创业者说创业论坛”,邀请往届创业成功的校友作为同学们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为同学们进行“双创”实践活动指导。今年,我院邀请95级园林专业学生——现为国家高级管理咨询师的李宇雄同学返校进行宣讲。李宇雄同学以“感悟人生真谛,前路不再迷茫”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的职场经历、创业活动,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同学们主动表示要珍惜在校的时光,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创新创业活动积累更多的硬实力和软资本。

(四)积极参加“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

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而开展的“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校内选拔赛,已经成为我院“双创”人才的选拔平台、预演赛场。今年大赛的主题是“释放青春激情、成就创业梦想”。经过激烈的竞争,《绿色中药咖甜品店》《互联网+婴幼儿环保护理馆》等几件作品脱颖而出,它们将代表我院竞争本年度的“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此类创业竞赛活动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梦想,对在校学生的创业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五)创办文化沙龙

我院邀请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展示和交流,建立高校文化沙龙,以打通校际的资源壁垒。青年学生们在文化沙龙中可以宽松、自由、平等地交流经验和感悟,改进思维方式,也可以互相坦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文化沙龙形式灵活、氛围轻松、观念新颖、空间自由,受到广大在校学生的热烈追捧。

综上所述,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中,我院立足高职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经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及专业知识,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量身定做育人策略,从而推动我院“双创”教育体系迈向更高水平。2019年,我院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湖南省内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高职院校。

二、对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探析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我们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高职教育必须紧扣以下两个基本思路:首先,高职教育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是区域化的高等教育,它应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其次,高职教育必须突出服务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发挥高职教育在“双创”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高职教育是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院所在地衡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十三五”期间,衡阳市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确保全市农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我院充分发挥自身农学专业的优势和特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科专业结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双创”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的基本知识体系[5],我院在继续保持原有农业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改善优化传统农业学科专业,逐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多专业融合、适应面广的“双创”人才培育体系,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6]。我院优先对服务当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进行扩展,如畜牧水產专业和电商经济专业等,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助力特色农产品种养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针对当前衡阳市农业发展方向,我院加大了农业特色种养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在培养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发展优质特色水产养殖,因地制宜推广“鱼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培育优良畜禽新品种等方面,加大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例如: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蒋艳同学在校积极学习畜牧专业知识,毕业后在教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自主创办特色生猪养殖场,努力提高生猪养殖科技含量,在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创立和完善了“桑叶喂猪—猪粪发酵—沼气采暖—猪粪肥桑”的种养结合技术体系,实现了新型生态养殖。

2.助力电商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衡阳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又有发展电商经济的优势。衡阳是老工业基地,又是全国主要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品种齐全、物美价廉的产地直供货品。衡阳有许多特色产品,如常宁茶籽油、衡洲三樟黄贡椒、衡阳县湖莲、祁东黄花菜等闻名全国的“网红”特色农产品,这些都为电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院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培养了一批电商经济专业的创新人才。商学院采用“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电商网播人才产业链“一条龙”全程培养,这是我院助力农村电商经济快速发展的创新举措。学院指导同学们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村播带货入门、村播带货事例分析、直播“人物场”组建、直播间建设等内容。采用“人、物、场”三位一体的电商商业发展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区块链、社交网络等工具燃烧电商网红+社交网红+抖音网红“三昧真火”,成为引领衡阳自媒体社交、购物、生活新潮流的崭新载体。目前,我院电商专业毕业的首批学生成了衡阳市直播产业发展的第一批专业人才。他们学以致用,“云”端相见,隔“空”互动,走出校园的直播首秀就吸引了近万人围观,同时段观看量位列衡阳电视台扶贫云超市前茅,得到了商家和用户的赞誉。

目前商学院正积极与祁东县政府在政策扶持、产品创新、品牌升级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助力祁东县成为中国“黄花菜第一城”,打造“中国黄花菜在祁东”的超级名片。

(二)将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融入“双创”人才的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绝大部分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在社会一线工作,直接服务于社会,所以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经验与较强的耐受力。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必须向他们灌输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他们立志服务祖国、服务社会的道德品质,才能为其顺利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技能训练向来都是人才培养的主基调。高职院校大都关注技能素质的培养,忽略人文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后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7],如频繁地更换工作、负面情绪滋生、难以长久地服务于一个行业等。究其原因,除了学校人文培养环境的缺失和学生个体差异之外,毕业生主动服务意识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将社会实践纳入“双创”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为了保证“双创”人才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的要求顺利就业创业,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并应尽早融入整体培养体系。我院很早就聚焦学生服务意识的养成,并广开门路送他们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和锻炼。2018年,我院旅游专业的98名学生通过面试,获准服务“南岳寿文化节”。他们适应性强、吃苦耐劳,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纪律性和责任感。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意识,获得服务单位的好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连续几年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

2.以“校企联动、服务经济”内化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校企联动”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单纯的课堂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趣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若是“校企联动”将企业引入课堂,不但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让创新创业人才易于找到专业知识和企业岗位结合点,激发他们服务岗位、服务社会的热情。可以说企业角色的介入起到了导入的作用。例如:我院2003级室内设计专业校友陈伟在学校的帮助下自主创业装饰行业。目前他引领的千筑国际装饰公司已发展成为衡阳装饰行业的标杆。2020年2月3日,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陈伟主动响应政府号召,带领公司7名水电安装骨干冒着被感染的巨大风险,火速驰援雷神山医院,为雷神山医院如期交付使用做出了贡献。

三、结语

高职教育是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学生主动服务社会意识、奉献社会意识的培育,帮助学生摆正自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翟雨翔,卢江涛.“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人才,2020(4):96-103.

[2]赵洋鹏.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究[J].科技创业,2020(5):112-114.

[3]乔永刚.强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轻工科技,2020,36(4):146-151.

[4]朱晓峰.试论高职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2(6):59-61.

[5]冯国杰,郭玮,王亚玲,等.发挥行业特色优势,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J].财富时代,2020,(3):228-229.

[6]郭萬春.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162-165.

[7]张明,吴德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0(1):84-86.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Zhi-Hong, LIU Yuan

(Ecological Livable College,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5, Chin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erving society; the consciousness of serving the society; practical research

艺术设计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仅仅八千多万人,却分享了世界一半的诺贝尔奖,德国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众所周知,德国属于世界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十分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国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很难适应社会,免不了要吃亏走弯路。

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步入社会。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就多吃些苦,摔打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不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

到了德国,根本看不到铺天盖地的教育公司和补习班招生的广告,然而德国的教育水平却是世界顶尖的,特别是它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更是闻名世界。

德国的《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就是说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他们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读书、绘画、钢琴、外语、奥数,等等,都被禁止。

那么小学前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呢?根据德国经济政策研究专家的总结,大致分为三方面: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使用暴力、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德国的小学生没有功课负担,孩子们只上半天课,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和体育等有关素质修养的课。德国的教育界普遍认为: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的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最后就会变成背书和读书的机器。
德国是自律、尊重技能的民族

比起传授知识,德国人更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在德国家庭中体现在很多方面。由此也可以清晰地找到德国的国民素质普遍较高的原因:好的教育培养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不同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德国的孩子在4年的义务教育后,将进入2年的定向阶段。在定向阶段,主要是为了挖掘孩子的天赋与兴趣。2年定向阶段结束后是中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将由老师与家长共同决策孩子进入哪个“轨道”。
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

全世界图书中有12%的语种是德语,而德国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2%。德国也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在柏林,每平均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而这么密集的书店里却永远不缺读者。

在机场候机室、在地铁上,玩手机的德国人很少,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手里经常拿着本书在看,而且通常是有一定厚度的书。就算是五六岁的孩子,通常手里也会拿着绘本,安安静静地阅读。德国人很少看电子书,电子书的占有率至今仍然很低。他们的书店里和家里都有大量的印刷书籍,给孩子看的书更是品种丰富。

而且,德国的图书馆里,有很多和儿童教育相关的绘本,德国孩子几乎都看过。它用一个个暖暖的故事,来教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培养好的习惯和好的品德,也来教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一个国家的繁荣,取决于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此,对每个孩子而言,这段话同样适用。

精良的工业制造、美轮美奂的艺术设计、首屈一指的现代医疗,爱因斯坦、马克思、尼采、歌德……德国的世界名人群星璀璨。在德国人看来,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训导的,是从小让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懂得的因,才能收获获得的果。“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每一个德国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

艺术设计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高校工作室是在我国“双创”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下衍生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大学生学习创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获得创新技能,从事商业活动所需综合能力新的教学实践平台。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青稚环境创新研发工作室”为典型案例,对校内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师资团队组建、运行管理模式、学生培养路径、项目内容及实践成果等方面总结工作室的运行经验,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完善和广泛推广提供示范价值。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室;教学模式;教育实践

欧美的创新创业教育(即“双创”)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萌芽发展,并逐步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制度[1-2]。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经过几年的试点发展,到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的成立以及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3]。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的发展形势下,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就业市场的急需资源。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出台意味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一般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不同,高职教育是工匠型、技能型人才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特色和办学初衷。旨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必不可少的“工匠人才”。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推动力,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保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关联,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紧跟时代发展需要,获得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反过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必将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助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业综合素质,培养创业能力。即便学生不是为了创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也可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带来益处。企业在用人过程中,也更青睐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所趋,但如何做好双创教育却没有现成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直接套用。各高校都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成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摸索合适的发展道路。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是高校普遍采用的可覆盖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即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引入创新基础知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优秀创业案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课程。使广大学生在接受系统学科教育时,同步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和案例学习。通过理论知识传授、思想锤炼引导、人文知识综合熏陶等,提高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对创新创业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则更多的是采取科研项目模式、导师制、工作室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学科专业竞赛模式、开设创业学院等,教学方式和内容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内、外部多种因素制约,此类教学模式一般仅针对少数学生,很难对学生做到全覆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摸索中发展进步,每个学校的模式各不相同。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也涌现出一批富有价值的探索成果。但总体而言,创新创业政策缺乏良性传导机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资源不足、学科建设和教育理论不完善、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热情不高[4-6],甚至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也不多[7],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境,创新创业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二、工作室——一种正在被认可,并推广的教学实践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人才为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但个体的创造性不像具体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那样能够直接传授。仅仅依靠多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无法完全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个人的创造力和创业素质更需要通过具体的项目研究、过程引导、政策传导以及创业实践模拟学习等方式加以培养。高校的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由此产生。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课业之余,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创新创业训练过程,但不同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各不相同。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组织创新创业团队,以工作室为平台和载体来运作实际的科研和创业项目的方式,能较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7]。

工作室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创新、生产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具有完整的师资团队和人才储备制度,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导向驱动,学生以承担项目任务方式参与工作室工作,是一个于教师、学生、参与企业三者互促互惠的教学实践平台。工作室模式是围绕这个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在众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中,工作室模式受到重视和推广,近年来成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一种全新的探索方式[8-12]。工作室实际上也是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的基地,它既可以是技能学习型、创业实践型,也可以两者兼具;教学资源可以是校内师资为主,也可以校企资源两相结合共同促进。美国麻省理工學院媒体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利益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等都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室较为成功的案例[13]。

三、青稚环境创新研发工作室构建与运行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青稚环境创新研发工作室”是2017年生态环境技术学院与佛山稚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工作室。工作室联合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与创新锻炼机会,是环保相关专业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学习、创新创意等的综合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学习创新知识,唤醒创新意识,获得创新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以及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需求,达到创新教育目的;同时,工作室融入商业创业行为,使学生从岗位谋求者向岗位创造者思维转变,培养学生获得从事商业活动所需的综合能力,达到创业教育目的。

(一)师资团队

青稚环境创新研发工作室的主导教师是由十余人组成的教师团队,团队成员共分三类:专任教师、企业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担任工作导师的专任教师均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综合化的知识背景,丰富的项目实践能力。企业导师筛选自企业,具有多年环保行业从业经验人员,了解市场需求并具有市场敏锐洞察力。创新创业导师来自高新企业,具有多年科技项目评估、咨询和转化经验。导师团队的组成根据实际项目需要动态调整。

(二)管理机制

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工作室按项目分组管理,每个项目实行主负责人负责制,其他项目组员协作配合。团队导师从大一、大二和大三分别甄选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形成年级层级梯队。随着高年级学生的毕业及新生的加入,形成流动性的人才梯队,新老更替。参与学生不局限于本专业。根据项目需要,吸纳相关专业学生进入,促进项目顺利开展。团队内部以老带新,不同年级、不同项目组学生相互交流经验并传授技术与方法,团队形成自然合力和凝聚力,并推动工作室良性、可持续发展。日常管理上,工作室参照企业的职场环境建立组员轮流值班制度,值班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每个月召开例会,内容包括成果展示、交流总结、学习培训或专题研讨。学生依照自身的兴趣和特長加入不同的项目/任务组,根据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技术路线开展工作。工作室日常行为由学生为主导,导师定期检查项目推进情况,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提出下一步设想。

工作室制定相关日常管理制度、项目制度、奖惩制度,合理配置资源,保障工作室正常运作。运行过程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工学一体化实践,营造职业氛围,用人所长,突出团队协作。使学生在参与工作室工作的同时,学会与人相处,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种关系,锻炼遇到问题积极面对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过程中,学生各种能力及精神品格的锻炼就是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学校为推动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要求,积极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第一课堂理论学习和第二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第一课堂重在创新基础课程和创业优秀案例学习,并开设云计算技术基础、大数据技术基础、物联网技术导论、VR/AR/MR技术导论、人工智能概论、机器人技术应用等新技术基础课程。第二课堂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职业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还配套制定了创新创业类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工作室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培训学习,包括校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含创新训练项目、创新实践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校级及以上各类创新竞赛(含挑战杯竞赛)、创业竞赛活动等。为工作室成员提供充足的实践技能锻炼机会,同时也是检验工作室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观测窗口和评估手段。创新创业实践所获得规定的成果不仅是工作室学生个人能力的肯定,还可按照学校专门制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进行学分认定和置换。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积极性,也免除了学生影响学业的后顾之忧。

此外,工作室还不定期聘请校外创新科技企业负责人,科技产品推广应用杰出代表等专家,对学生开展政策解读、科技转化、企业运作等创新创业相关专题培训或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强化其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感性认知,增强其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项目运行

运行项目内容是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动力支撑和发展源泉。目前,青稚环境创新研发工作室的创新项目来自广东省科技项目,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校级科技、教改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等项目的资助,主要方向有“金刚采水器的创新研发与销售”“VR技术在环境工程技术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工业污泥的处理及盆栽土壤应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污染处理技术”“新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等。其中,“金刚采水器”是一款应用于水环境监测的采水设备,已有产品批量生产和销售。为给学生提供创业训练机会,依托工作室平台的“青稚环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即将成立,并建立公司章程、经理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执董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

(五)实践成果

工作室以项目形式将导师和学生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得学生特长充分发挥。尽管工作室成立时间尚不足两年,却已启动多个项目同步开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2018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2017—2018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2017年第三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二、三等奖各1项;2018“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1项;2018广州市首届“职教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

通过公司的创办,使学生亲身体验公司成立、运营管理、产品推广、成本核算等过程,培养学生获得从事商业活动所需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总结

通过工作室教学平台,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学习相互促进,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开拓进取精神。虽然,青稚环境创新研发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无法让所有学生参与,运行时间也较短,但从运行效果看,激发了很大一批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发掘了一批学生的潜能,工作室成员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项目申请上,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了其他工作室的创立,未来有望吸纳更多的学生进入不同的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提供更多条件。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成绩突出,2018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因此授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称号。未来我校将本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宗旨,继续推进工作室教学模式更加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40-42.

[2]于躍,张雅光.德国、英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比较[J].学理论,2018(7):169-170.

[3]高扬,付冬娟,邵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历史演变、合理性分析及建议[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6):18-22.

[4]张筱帆.基于工作室模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7-18.

[5]王慧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及实施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8(21):66-70.

[6]李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85,187.

[7]钟阳晶.以学生工作室为平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80-83.

[8]程立浩,柳军,张蕾.“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6,34(3):89-93.

[9]梁中,潘丽.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初探:以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创新实践工作室”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18-120.

[10]李晶.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素质中的特点及优势[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17-19.

[11]王颖,李飒.基于工作室模式管理提升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35-36.

[12]黄领.“互联网+”背景下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36-37.

[13]杨建新,孙宏斌,李双寿,等.美国高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和社会创客空间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2015, 25(5):27-32.

编辑 武生智

上一篇:企业运营论文下一篇:财务动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