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论文范文

2023-03-18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护理

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多数原因是由于急性炎症反应渗出、水肿、腹腔组织的创伤、缺血、炎症刺激、腹腔化疗等多种因素的诱发,尤其开腹手术后并术前伴有肠梗阻、穿孔、破肠裂,术后腹胀,肠麻痹时间长,更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

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加强临床观察和进行相应护理,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資料

本组患者90例,均为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腹部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其中男65例(72.22%),女25例(27.78%),年龄在12-75岁。均为采取腹部手术,其中肠切除吻合术40例,急性阑尾切除35例,胃穿孔修补术10例,创伤性肠破裂5例。术后梗阻发生的时间为:最短为6天,最迟为20年。

1.2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都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对患者的肠胃进行适当的减压,重视患者的饮食护理,密切观察其病情的体征,调解其体内的酸碱、康复护理以及防止感染的加重,使患者能尽快康复。

1.2.1肠胃减压

对患者的肠胃进行持续性的减压,将患者体肠胃中的积液和给水吸出,降低患者肠胃道的压力和减小膨胀的程度,使肠壁血液得以正常循环;减少肠内细菌滋生,排除毒素,改善患者肠胃新城代谢的功能。进行肠胃减压的过程中,护理工作非常的重要,密切关注患者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分量,同时做好记录。若发现患者的引流液为血性时,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1.2.2病情特征的观察和护理

手术后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密切的观察,当患者出现腹痛或腹肌紧张的情况时,应及时的告知医师,判断其是否是因为肠绞窄和肛瘘。进行腹部手术过后,2d是肠麻痹期,2—3d是不规则肠蠕动期,3—4天是正常肠蠕动期。肠蠕动恢复功能之前,可能会出现腹胀的情况,对患者是否有呕吐、身体不适的情况。如若进行抗感染和胃肠减压之后,1d之内,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的好转,并伴有疼痛、呕吐、血压下降等现象,同时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显示患者的肠腔充气多、液平面比较增宽等情况时,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2]。

1.2.3心理护理

当患者在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由于对粘连性肠梗阻不了解,心理负担比较大。此时医生应该给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的讲解相关内容,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1.2.4综合治疗

要保持患者体内的电解质的的平衡。在进行腹部术后,如若出现脱水现象,应及时补充适当的钾,调解酸。在抗感染治疗上,可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及时的输血和补液,改善患者体内电解质不平衡的情况。

1.2.5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在饮食上要格外的重视。应食用脂肪低、热量低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规律作息,按时吃饭。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禁酒、忌辛辣,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1.2.6康复后的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保持良好的心情。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后的指导,让患者了解该病,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各种事项。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戒烟戒酒,多休息,按时作息,按时吃饭。应保持切口的干净,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按时到医院复检,确保病情的治愈。

1.3疗效标准

治愈:进行治疗24个小时之内肠梗阻解除,无腹痛腹胀现象,一年内不复发。好转:治疗2d内腹痛、腹胀明显减轻腹部X线气液平减轻。无效:治疗2d之。肠梗阻病症没有缓解并恶化,腹部X线气液大幅度增加。

2、结果

通过治疗和护理,90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情况。5例患者出现复发,经过及时的救治,无生命大碍。患者的病情较稳定。治愈55例,好转25例,无效5例,复发5例,无效率为5.56%,复发率为5.56%,总有效率为88.89%。

3、讨论

通过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观察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急性炎症的反应渗出、或者是水肿,造成腹腔组织的缺血、创伤或者是炎症的刺激等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3]。

患者在手术后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炎症水肿、肠胃麻痹等,对其身体的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手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非常的重要。医护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在手术后的病情发展情况,保证病情的稳定。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病症的防治意识,降低病人患病后的死亡率,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孙萍,隋艳安.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0,14:204-205.

[2]刘改香. 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4:1860-1861.

[3]赫怡心,赫惠心.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2,10:164-166.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益血降浊汤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表达及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分为空白组、转分化组、益血降浊汤组(实验组)和海昆肾喜胶囊组(对照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SABC 法)检测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以及观察各组细胞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应用MTT比色法探索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继而探讨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益血降浊汤能下调α-SMA的表达,对比TGF-β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血降浊汤通过下调α-SMA缓解肾间质纤维化。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益血降浊汤;TGF-β1;α-SMA;肾间质纤维化

Effect of Yixue Jiangzhuo Decoction on Expression of α-SMA i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TGF-β1

WANG Yue-xi1,XU Wei2,LI Xian-cheng2,ZHANG Nan2,QU Kai2,YU Xiao-yong2

(1. 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China;

2. Shaanx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n 710003,China)

【Key words】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Yixue Jiangzhuo Decoction,TGF-β1,α-SMA,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腎脏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肾成纤维细胞通常不分布在正常的肾脏组织中。当肾脏受到创伤或者处于炎症状态时,肾内转化生长因子(例如TGF-β1)等的分泌增加可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极性丧失,细胞内紧密连接消失,细胞间粘连减少,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肾成纤维细胞的转化,转化后的肾成纤维细胞有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三大特性,可以表达多种标志蛋白,如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后的成纤维细胞又可上调转化生长因子(如TGF-β1)的表达,进一步的加重肾脏病理改变[1-4]。益血降浊汤的组方为[5](黄芪30 g,生地20 g,丹参20 g,山茱萸15 g,制首乌15 g,淫羊藿15 g,川芎15 g,莪术15 g,泽兰15 g,生大黄6 g)在本院肾病科长期的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发现对其慢性肾脏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6~7],在此它可以通过抑制和下调肾成纤维细胞中TGF-β1的表达来拮抗肾成纤维细胞不良增殖,从而抑制肾成纤维细胞的产生和发展。通过探究其中的作用机制和进一步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TGF-β1、α-SMA表达[8~10],本文通过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TGF-β1、α-SMA表达,探究实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实验材料

1.1实验细胞

1.1.1从正常的Wistar大鼠肾皮质中培养获得肾小管上皮细胞

1.1.2从正常的Wistar大鼠肾髓质中培养获得肾成纤维细胞

1.2试剂及耗材胎牛血清(杭 州 四 季 青),DMEM-F12培养基,Ⅰ型胶原酶(美国 Sigma),胰酶消化液,兔抗人角蛋白CK18(Bioss),SABC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博士德生物),DAB显色试剂盒(博士德生物)、MTT(Sigm美国)、胰蛋白酶(Ameresco美国)、PMSF(北京鼎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链霉素 、Tris(西安辉瑞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3实验仪器ST 16R(Thermo Scientific),CO2细胞培养箱(Therom公司),显微镜日本(Olympus),Centrifuge 5417R台式冷冻离心机,Power/PAC 300电泳仪,酶标仪,移液器等。

2实验方法

2.1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的建立

2.1.1肾小管节段分离实验前将大鼠禁食12 h并进水自由。断尾处死,在75%乙醇中浸泡5 min。取处死大鼠肾组织并置于含有双抗的PBS冷溶液中以除去肾蒂和包膜,剪碎,研磨肾皮质,并将取得的液体经离心机1500 r/min离心8 min,弃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入Ⅰ型胶原酶,分别37℃振荡消化,1500 r/min 离心。

2.1.2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元代培养及传代离心后的沉淀中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并轻轻吹打混合均匀。将细胞接种到培养瓶中并静置于37℃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补加培养基。原代培养约4~6 d,讓其细胞贴满瓶底,用胰蛋白酶消化并传代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规律。

2.1.3免疫细胞化学法(SABC 法)细胞爬片后,PBS轻轻冲洗。4%多聚甲醛固定60 min。试剂盒显色,使用苏木素轻度复染,并用中性树胶封片。

2.2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分组进行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和TGF-β1、α-SMA的表达分析

2.2.1分组空白组、转分化组、益血降浊汤组、海昆肾喜胶囊组。

2.2.2每组进行细胞爬片24 h后进行同步,然后按照上述组别培养24 h。取出细胞爬片,用PBS漂洗,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20 min后进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具体步骤操作。

2.3通过MTT比色法探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2.3.1分组空白组、增殖组、益血降浊汤组、海昆肾喜胶囊组。

2.3.2空白组在培养液中加入0.4 mL空白组大鼠血清,增殖组在培养液中加入肾脏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和空白组大鼠血清各0.2 mL,益血降浊汤组在培养液中加入肾脏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和含益血降浊汤血清各0.2 mL,海昆肾喜胶囊组在培养液中加入肾脏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和含百令胶囊血清各0.2 mL,继续培养。在48 h、72 h和96 h的培养中,收集培养孔中各组的细胞,并通过MTT比色法观察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变化。

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实验结果

3.1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的建立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正常的肾小管细胞的形态大多为鹅卵石铺路状。排列分布较为均匀,贴壁数量较多,见图1。

3.2分别对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分析TGF-β1、α-SMA的表达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益血降浊汤组、海昆肾喜胶囊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学特征呈椭圆形。转分化TGF-β1组细胞呈现无序的梭形外观, 并且细胞被转分化为肾成纤维细胞.阳性表达十分明显,呈深棕色。益血降浊汤组、海昆肾喜胶囊组黄色区域变淡,而益血降浊汤组阳性表达的总面积低于海昆肾喜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图2。

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在胞浆中的α-SMA表达,上图空白组中可观察到少量黄色阳性表达。转分化组黄色阳性表达增多和加深,部分区域呈深褐色,阳性表达非常显著。益血降浊汤组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减少,相较其他组颜色变浅,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益血降浊汤组α-SMA表达与海昆肾喜胶囊组α-SMA表达相比较黄色变少,如图颜色较浅,阳性表达区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图3。

3.3统计学结果转分化组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空白组,与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益血降浊汤组、海昆肾喜胶囊组的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低于转分化组,与之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转分化组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量增加,而益血降浊汤能降低转分化因子的表达,见表1。

转分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α-SMA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益血降浊汤组、海昆肾喜胶囊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α-SMA的表达明显低于转分化组,与之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转分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α-SMA的表达显著,而益血降浊汤能明显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α-SMA的表达,见表2。

转分化组中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48h增殖的影响高于空白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益血降浊汤组、海昆肾喜胶囊组的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低于转分化组,与之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转分化组中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较大,而益血降浊汤能降低在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见表3。

转分化组中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72h增殖的影响明显高于空白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益血降浊汤组、海昆肾喜胶囊组的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低于转分化组,与之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转分化组中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较大,而益血降浊汤能明显降低在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见表4。

转分化组中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96h增殖的影响显著高于空白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益血降浊汤组、海昆肾喜胶囊组的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显著低于转分化组,与之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转分化组中益血降浊汤对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较大,而益血降浊汤能明显降低在体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见表5。

4讨论

肾间质纤维化的产生和进行式发展是多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结果。是由多种炎症介质、转化生长因子、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作用下的结局。其中它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病理损伤、炎症等的状态下经TGF-β1作用下,产生肾成纤维细胞,使之进一步发展,并最终积聚在细胞外基质中[11-15]。α-SMA作为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蛋白,同时也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标志性蛋白,它是细胞外基质合成的主要来源,又影响肾成纤维细胞、肾小管细胞等的凋亡进程。当在TGF-β1增加的过程中,α-SMA的表达增高,对肾脏的损害程度也随之加重[16-17]。针对这一病理因素,在实验和临床上选用益血降浊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黄芪在方中可以活血利湿,补中益气,大黄通腑泄浊,推陈出新,制首乌、山茱萸、淫羊藿、生地黄补气血,益精气,有填补肾精之功效。与丹参、川芎、泽兰、莪术配伍可达到活血化瘀,通利排毒的目的。此方标本兼顾,使得生化有源,水湿得化。益血降浊汤能抑制转分化的发生发展,具有拮抗α-SMA表达,同时降低TGF-β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改善肾脏纤维化的程度,对肾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18]。

综上,益血降浊汤可通过降低TGF-β1和α-SMA蛋白的表达,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抑制转分化的发生,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进一步证实了其在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冰,吕海琳,高兆丽,等.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研究[J].系统医学,2018,3(21):196-198.

[2]杨嫆嫆,陆红,吴莲凤,等.垂盆草提取物對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基质累积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5(4):243-247.

[3]冯博.益气活血降浊方对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4]杨丽花.四妙散对尿酸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TGF-β1、α-SMA及E-Cadherin表达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5]成晓萍,于小勇,程小红,等.益血降浊汤对慢性肾脏病4期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4):399-401.

[6]成晓萍,魏钢,于小勇,等.益血降浊汤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8):950-952.

[7]于小勇,程小红,淡华.益血降浊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6例[J].陕西中医,2009,30(12):1585-1586.

[8]黄健,陈松,杨静,等.阿利吉仑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8,18(8):466-470.

[9]卢小露,艾斯,郑健.肾康灵对TGF-β1干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α-SMA和E-cadherin表达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8):117-119.

[10]索艳,谷优优,王肃.α-平滑肌肌动蛋白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30):14-17.

[11]王雪瑶,陈爽,王小丛.TGF-β1诱导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6):1055-1058.

[12]李翠琼. 黄芪甲苷对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8.

[13]刘新辉,宋高峰,韦弦,李顺民.黄芪甲苷对TGF-β1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江西中医药,2018,49(2):61-63.

[14]曲玥阳,陈旭,岳喜庆,等.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提取和培养方法的优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8,49(1):27-33.

[15]黄健,陈松,杨静,闵亚丽.阿利吉仑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8,18(8):466-470.

[16]秦曼,吕孝冬,仲维娜.中医药防治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5,44(2):74-75.

[17]曾虹,周懿,姚国媛.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Notch1受体阻断剂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1):8261-8268.

[18]冯博. 益气活血降浊方对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利用短板理论指导班级管理的经验总结,短板理论的掌握,运用,以及演变。

【关键词】 科学管理;短板理论

在我国教育的班主任制度中,初中班主任面对处于“逆反期”的学生,承上启下,责任重大。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肩负着家长的期盼、校方的信任,重担在肩,义无反顾。

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的基础,对学生的爱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动力,此外,科学的班级管理策略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笔者在多年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经历中,摸着石头过河,运用水桶短板理论进行管理,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并共同提高。

一、掌握“短板理论”是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短板理论”,即水桶短板管理理论,又称“水桶理论”或“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是: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短板理论有两个推论。

1.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

2.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短板理论”表现在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在初级中学班主任工作中,运用短板理论能取得好的工作效果

班主任面对的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如同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一样。同学之间相比较有“长”有“短”。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由一个“长”“短”不一的木板组成的“小木桶”。

因此,要建立优秀的班级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主任,需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优秀生)和“短板”(后进生),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容量”(学习成绩与能力水平)更大。

二、运用“短板理论”是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运用短板理论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1.了能每一个学生,认识班级中的“长板”和“短板”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成长经历以及自身努力程度不一样,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對每个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全面了解。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深入班级,从早到晚,与学生广泛接触,通过交流及其他方式对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做,一来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发现班级中的“长板”“短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二来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时刻在关心着的发展,使“短板”学生获到自我促进,不断发展的冲劲。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心理问题较多。因此,要求我们班主任,除了从日常上了解学生的状态以外,更要求我们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常常通过微博、QQ的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过出来。因此,我也常常能过微博、QQ甚至微信来“潜伏”在学生当中,以便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表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赞美的话谁都喜欢听,学生更是如此。如果人常常受到表扬,会有心理暗示作用,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就会向积极方向努力。特别是后进的学生,只要出现出一点点进步的苗头,就应该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这一点,有点像划火柴,火柴刚划着的时候,人们经常要用手掌护着。因此,开始时火焰弱,经不起气流的冲击,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表现出进步的苗头的时候,班主任需十分小心,保护这小小的进步火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和兴趣,使“短板”渐渐变成为“长板”。此外,如果后进生一时没有展现出自身的闪光点,班主任就要创造机会,深挖潜力。比如课堂上创设简单的问题让后进学生回答等等。

3.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初中班主任事无巨细,通过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观察学生各方面表现及精神状态,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包括是否科学复习,知识点是否落实到位。其中每周一的班会课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及考前或考后反思、鼓励颇为重要。要利用一切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鼓励,如每天班上写一句鼓励的话,试卷上写句鼓励等等。对纪律上常犯错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工作,对文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多做个别教学辅导,同时让他利用自身的“长板”学科来带动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意有“短板”的学生,给他们多点“偏爱”,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把他们的“短板”变成“长板”,班级“木桶”的容量就得到增加。建立班级“长板”与“短板”之间的桥梁也是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学生们互相帮助,从而共同进步。

三、“短板理论”的演变

在运用“短板理论”管理班级工作,还要注意以下演变。

1.一个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直径大小。在班级中,班级成绩的高低,还取决于优秀生影响力辐射范围的大小。

我在班级上实行了小组制度,将全班同学根据学习成绩平均分成ABCD四个层次,由A层的担任组长的职务,然后由组长分别挑选BCD三个同学,然后采取评分制,10个小组根据得分的高低排名来给予适当的奖惩,每两周一结算,结算后积分清零。有力的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以及向上的动力。

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影响力辐射作用,打造优质集体,并始终使自己的班级保持优质状态。一旦优质班级建成,良好班风形成差生转化的就会事半功倍。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从而增大了班级的“储水量”。

2.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木桶的储水量还取于木桶的形状。在学生各科基础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总成绩的高低还取决于突破重要学科。

在当前的中考模式下,语数英三科的满分为150分,占了主导的地位。尤其是英语与数学这二大学科 ,是最容易拉分的学科。因此,在学生各学科基础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突破语数英三大学科。例如,我班小田同学,对物理、语文十分感兴趣,大部分学习时间用来学习与钻研这两门学科,使得这两门学科的成绩优异,但英语成绩较差,影响总分。对此,我帮他分析偏科原因,指出局部对整体的影响。并指导他进行了合理的时间调配。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的考试总成绩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小木桶”的“储水量”。

3.木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以达到提升储水量。

班级的最终质量,取决于班主任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长板”的作用。其中,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作用重大。科任教师是班主任工作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他们不仅肩负着提高班级教学质量的重任。科任老师可指导本学科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思想动态,表扬、鼓励学生,参与后进生的转化,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向班主任反映班级存在的问题,对班级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要使科任能积极地参与,那么班主任对科任老师必须有足够的尊重,要经常向他们了解班上的情况,对他们反映的问题乐于接受并及时解决。如科任老师常反映的作业收缴问题、上课纪律问题、后进生情况等等,甚至协助科任教师抓好学生的作业质量与知识质量。我班的英语较隔壁班相差将近16分,为此我根据学生的成绩分层给不同的同学分别提出背诵英语课文或者熟读课文的要求,并且根据英语老师的教学进度,规定时间完成。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听力水平,在每天中午午休前12:50--13:10的时间放英语听力给大家听。与此同时,在特定考试前,可以指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合理地向自身的“长板”的倾斜,以达到提高总分的目的。

4.木桶的“储水量”是动态多变的,在日常教学中的各种测试中,学生可能因某些原因成绩呈现出较大的动态波动。

上述是一种常见的状态,每次教学测试,学生的成绩都会有上升和下降的变化。当学生在考试成绩出现较大波动时,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其根本的原因,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与学生共同协商解决的方案。也允许学生提出合理的条件与之交换不发送成绩报告给家长。一来给了学生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来也使学习为了一个承诺,一个目标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储水量”。例如,我班的小林同学,刚开始对物理学习不适应,成绩常有起伏,我釆取措施使他很快从总分全级201名,进步到133名。

5.木桶储水量的多少,还取决于木桶底面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储水量的多少,还取决于班级提供舞台的大小。

初中学生教育,目的为了学生的各科成绩得到最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最大扩展。一个优秀质班级,首先要有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团队,带动全体学生共同遵守班级规则。因此,我的做法是,組织学生通过竞选的形式组成了班干部团队,并与他们共同制定一套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如建立班务日记制度,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自主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并记录在案,实施轮值班长制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同时也将班级按一定的原则分成了若干小组,做到层层管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管理,数字化管理的平台,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从而不断增大他们自身的“储水量”。

在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充当的是“导演”,而不是“演员”,发挥的是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灵活运用“短板理论”做学生工作,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简雍平,程林.“短板理论”中的班级管理智慧[J].科技传播,2009(09):82.

[2]宋立华.教育应拒绝短板理论的演绎[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01.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第4篇

综述

(一)体验艺术

第六章里,雷默首先对比绝对形式主义、指射主义、绝对表现主义在体验艺术的环节中的不同观点,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赞同绝对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体验是特殊的,有特点的东西,同时与人的感觉领域和主题意识之间有密切关系。通过艺术,我们能获得一种生命力的体验。因而,艺术是与生活建立联系的一个基本手段,而具体的途径就是对它进行“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包括这样几个重要特点:(1)内在性,体验的价值来自其自身内在的性质,而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的关系,同时又具有是参与性、外向性、容易感动性。(2)审美体验是卷入表现品性而不是符号标记,是对事物被体现的品行的参与,吸收了可能在场的任何标识性素材。(3)审美体验是来自对某种可观察到的素材品性的参与。

这些条件将“审美体验”与其他体验区别开来。并与其它体验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为了培养人们观察事物被体现出来的具有表现力的品性,并对那些品性的内在意义做出反应的能力。人们需要审美教育,以求用审美体验来影响特殊观察和反应。

审美观察和审美反应是“审美体验”中的两个必要行为。审美感性结构组成两者的相互作用。两者同时发生,相互依存。①不带反应的高层次观察不称为审美体验。低限度的观察也能获得高层次的反应。这个作用类似于艺术创作中的观察和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品性。审美体验的特点也让审美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体验。

虽然审美体验是非概念性的,但是艺术作品中有表现力的事件是可以概念化的。这样才能对艺术作品进行必要的分析。雷默认为审美体验存在于所有人,批判了精英主义的审美体验观点的狭隘,偏颇。年龄对审美体验在于程度而非有无。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在于喜好和判断。而在于对艺术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而获得分享的快感。

音乐教育就是要帮助所有人获得这种审美体验的能力。如何是音乐教育成为审美教育,雷默解释到:教师用来教学的艺术作品需要挑选使得特定的学生能做出反应。教学安排必须以审美体验为主,其他学习为辅。集中注意力在观察能引起审美反应的事务上。除了通过表演和作曲来处理音乐素材本身外,还要对观察对象概念化。

(二)体验音乐

在本书第七章中雷默对音乐体验的范畴做了一个大致划分②: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下面还有更细的分类。

首先,在非审美体验中我们可以了解音乐的功用。这里主要是针对音乐教育者而言的,他认为音乐教育者们应该了解音乐的功能性用途,不致使音乐教育的意义走得极端。接下来是非音乐体验的思辨。在音乐的联想体验中,听者可能听到音乐,心中却想起若干音乐之外的念头、事件,或是一种视觉或文学的想象。

回到音乐审美体验本身,有三个主要方面:感受尺度、知觉尺度和创造尺度。这三个方面是按次序排列的。它们也可能包含或超越非音乐体验。感受因素是一切音乐体验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常常是反应的主导层次。现在感性层次的体验越来越要求主动而富有洞察力。现代艺术作品则说明了主观体验的多样性和感性反应作为一个有意义的艺术体验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且对音乐表演这有特殊力量。第二个方面是知觉尺度。知觉反应包括(1)音乐构成的要素。(2)对所观察到的音乐相互关系的表现力的反应。但是第二个方面绝非是非音乐审美中的技术——批评。而是感觉式的观察。音乐事件首先是作为表现性事件被体验。这也是知觉尺度与非审美尺度的差异。第三方面创造反应。这是知觉反应的一个延伸,除了对音乐事件进行观察和做出反应外,还包括对音乐事件的不断回顾和预料。

关于音响与感觉之间的关系,雷默否定了三个主义的看法,认为对于音响如何具体有这种引起感觉的力量,现在可能永远也没有正确答案。但是在狭义范围内,可以从音乐理论上来做一些探索。此外在音乐体验中,音乐风格对音响的倾向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能唤起听众的认同感。人们欣赏音乐,不仅是获得音乐体验,还要对音乐的质量做出评价。这个评判有四条标准:(1)技巧性(2)感受力(3)想象力(4)真确性。从技巧层面来考量,往往有对抗深度,紧张深度的作品能获得较高的评价。另外还可以从感受力来看。能够被感受到的、有深度的、能触动人的作品往往和主体意识有关。这种主体意识程度越深,感受力往往越强。想象力即是艺术品和艺术表演的生动性,我们的期待在优秀的音乐家的处理下往往不会平淡无奇的过去,它听着或许会出乎意料,但往往这种出乎意料的处理却是在情理之中。因而造成音乐的趣味性。最后一个标准“真确性”雷默认为是最让人感到混乱的专题之一,和道德有关,并要求我们尊重差异。

思考与评价

雷默的观点相较于汉斯立克与库克而言更全面客观。作者虽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但是对音乐艺术的创作,意义,体验也讲的比较到位。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章节雷默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指射主义、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观点进行一番陈述,从而引发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也吸收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成果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可以说它的观念也是比较新的。在第七章体验音乐中虽然雷默之用较小的篇幅提到现代音乐的教育问题,但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现代音乐作曲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与古典音乐相比现代音乐毕竟只能得到更少数的圈子内的人来欣赏,似乎是更为阳春白雪的音乐,而造成这种局面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与音乐教育有关系。而雷默关于音乐审美体验的阐述似乎能对这个方面做出些解释。雷默认为审美观察和审美反应是审美体验中的两个必要行为。审美感性结构组成两者的相互作用。两者同时发生,相互依存。从这个角度似乎能解释那些不能理解现代音乐的人的问题。现代音乐努力打破人们的在音乐审美音乐中传统的期待,走到一种更远的技术层面上,而在这一层面上,作曲家们还在不停的探索。对于听众而言也许他们无法在原有的音乐审美观念上获得新的音乐的审美体验。他们的音乐观察无法跟上进行中的音乐发展,因而音乐反应也无法持续,音乐审美体验也无法完成。对于此笔者认为是有价值进一步挖掘和探讨的,希望在今后的研读中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2次印刷。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21例患者中, 男42例, 女79例, 年龄24~83岁。

1.2 方法

眼科检查 (1) 裂隙灯检查:结膜充血, 少量乳头增生及粘液丝状分泌物, 角膜上皮点状粗糙; (2) 泪液分泌Schirmer试验:将Schirmer I试验滤纸一端反折5mm置于被检者下睑中外1/3穹隆部, 另一端自然下垂轻轻闭眼, 5min后取下滤纸, 测量湿长<10mm/5min为阳性; (3) 泪膜破裂时间 (BUT) :患者向前直视, 裂隙灯下用钻蓝光观察, 眨眼后荧光素在泪膜中出现第1个随机分布干斑所需时间<10s为异常; (4) 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着色点<4个为异常。诊断干眼症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1]并结合我院医院实际情况, 以后3项检查2项阳性伴随主诉干眼症状为诊断标准。

1.3 结果

临床确诊干眼症102例198眼, 50岁以上63例, 男女比例为1∶2.2, 平均年龄51.4岁。其中3项均为阳性者28例, 其余泪膜破裂时间异常71例, 基础泪液分泌试验阳性60例, 角膜荧光染色阳性17例。39例50岁以下患者中:25例患者每天在电脑前操作时间或驾车时间>3h;8例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102例患者中43例患者曾有长期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史。

2讨论

正常睑球结膜表面有3层保护性膜, 即由外向内依次为睑板腺分泌的油脂性物质、泪腺分泌的泪液层、杯状细胞等分泌的黏液层。它通过瞬目, 使泪液均匀地分布在角膜、结膜表面。泪膜的功能:油脂层可减缓泪液蒸发的速度, 水样层和黏液层具有滋润及保护角膜结膜上皮、润滑眼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功能, 同时可冲刷结膜囊异物并向角膜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 并伴有眼部不适和 (或) 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2]。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干眼症。但从文中分析结果可以看出50岁以上女性最多见, 这是因为性激素对泪腺分泌有重要影响, 雄激素对泪腺的形态、生理和免疫有调节作用并可调节睑板腺向泪膜中分泌油脂, 雌激素的减少是女性患病的重要因素[3];其次是长时间用电脑或驾车的患者, 这是因为瞬目频率减少或泪液蒸发加速而发病。第三是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 戴角膜接触镜后眼瞬目补充泪膜这一功能丧失或减弱, 并且戴角膜接触镜, 可使角、结膜感觉神经生长发育受损, 致使角、结膜知觉功能下降, 瞬目动作减少, 泪膜代谢功能失调。

干眼症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 其患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干眼症诊断标准, 在干眼的诊断中, 许多学者都十分强调患者的自觉症状, 所以干眼症状的出现是诊断干眼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条件, 同样应重视的是患者所述症状发生的时间、地点、诱因和患者的学习工作环境。结合临床诊断试验, 可以对绝大多数干眼患者做出诊断。干眼症的治疗是有效的, 坚持用药, 症状一定能得到改善, 病情好转后应坚持用药一段时间防止反复。并提醒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生活规律;不要常年在空调房间工作, 增加室内湿度;用电脑或驾驶时增加瞬目次数;尽量避免眼部化妆及佩戴角膜接触镜, 更年期的女性可适量增加雌激素。平时嘱其多食用动物肝脏、胡萝卜、豆类等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食品。慢性结膜炎患者, 应合理、有效用药, 切忌长期滥用抗生素、抗病毒滴眼液, 以免因药物中防腐剂和抗生素成分损伤眼表和杯状细胞, 影响泪液质量而发生干眼症。同时, 药物中的防腐剂可使本病加重。总之, 要从根本上积极治疗引起泪液减少的原发病才能有效地避免干眼症的发生。所以, 提醒眼科医生们一定要注意检查病人的泪液量和泪膜破裂时间, 早日发现干眼症, 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摘要:目的 探讨干眼症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根据121例可疑干眼症患者的主诉及病史进行相关眼科检查。结果 临床确诊干眼症102例198眼。结论 在干眼症诊断中症状及病史是重要指标, 结合眼科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

关键词:干眼症,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Ⅰ)

参考文献

[1] 刘祖国.干眼的诊断[J].中华眼科杂志, 2002, 38 (5) :318~320.

[2] 赵堪兴, 杨培增.眼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7.

上一篇:高中美术论文下一篇:美术论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