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财产范文

2023-11-04

家庭财产范文第1篇

摘 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的作用,只有金融支持的有效发挥才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本文通过对天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进行了天津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的作用的实证分析,得出了金融支持有助于乡村振兴,但是天津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不足,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健全金融制度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发挥政府的中介职能四条发展路径。

关键词:金融支持 乡村振兴 实证分析 有效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天津,作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82.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10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0075.6元,如何振兴这17.07%的乡村人民成为制约天津发展的重要因素[1]。任何产业的发展离开都金融的支持,金融活则全盘活,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随着天津自贸区的建立,为金融创新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截至2016年末,金融业增加值达1735.33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9.1%[2]。因此,如何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振兴乡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天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

天津金融业发展一直保持着平稳的态势,截至2016年末,天津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3,282家,保险类机构662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发挥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作用。

1.1 银行业方面

天津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以“立足改善民生,聚焦薄弱领域,推进金融普惠”为指导思想,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力度,在支持天津市“民心工程”建设的同时,为创新创业者、中小微企业等提供有效扶持,并着力发展消费金融、社区金融,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普通民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截至2016年末,天津银行机构涉农地区银行网点有1333家,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支持三农贷款余额2,666亿元,天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贷款余额1,010.7亿元;支持个人住房贷款3,998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6,460亿元,消费信贷余额1,582.13亿元[3]。从基础设施、生活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通过政策支持,在静海、宁河、武清、宝坻等地区还分别设立了专门的农业贷款公司。但是,银行机构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三农贷款的比重远低于其他行业,乡村振兴发展主要走的都市化农业、现代化农业、旅游开发等战略,前期投入大,风险高,发展资金仍是一个难题。截至2016年末,贷款合计金额达27367.97亿元,涉农贷款仅占9.7%,足以看到当前涉农贷款的力度还不是很强,当前涉农贷款仍存在“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亟待解决。

1.2 保险业方面

保险也是金融支持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乡村振兴方面,农业、农村的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为其提供健全的风险保障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截至2016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总公司6家,分公司55家,专业中介机构192家,兼业代理机构3499家(包括非银行类328家,银行类3171家)。近些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快速增长。2016年,天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四险统保”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房保险和农民家庭财产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97亿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保障154.54亿元,同比增长65.35%。有效发挥医疗责任险功能。持续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通过市场化机制提供医疗风险保障,在统保范围覆盖全市83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基础上,目前已有102家三级以下医院、农村卫生院纳入保障范围[4]。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到医疗,保险业正在努力渗透到乡村的各个方面,有效地发挥了振兴乡村的保障作用。但是,针对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存在的高风险特点,涉农保险的险种仍然较少,根据《中国保险年鉴2017》计算得出,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占全部保费收入的2.23%,完全不足以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有很多方面都没有保险保障,也成为了乡村居民发展乡村经济的一大忧虑。

2 天津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2.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天津在金融方面对乡村振兴的力度一直呈逐渐加大的趋势,本文采用涉农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来表示银行业和保险业对乡村的投入力度,考虑目前农村证券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暂不考虑证券业对农业的支持方面。从涉农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看,总体上金融投入为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1年国家加大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力度,政府政策倾斜,使其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但是2015—2016年涉农贷款余额有所下降。虽然涉农贷款不断增加,但是金融机构面临的违约风险也逐渐加大,银行业也不得不考虑其发展的风险问题。

乡村振兴主要是为了实现农村的全面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农民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因此,本文选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表示乡村发展的情况。通过刻画天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曲线发现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乡村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与金融支持的曲线大致是吻合的。

为了进行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的作用的实证分析,拟选取乡村振兴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支持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乡村振兴指标选取天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NR)来表示,金融支持指标选取涉农贷款余额(ND)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NB)两个指标来表示,用以代表金融机构和保险业两个方面。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6—2017年的数据进行模型分析。由于对数据取对数不会改变各个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又能消除样本数据的异方差性,因此对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本文中出现的LNNR、LNND和LNNB分别代表天津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涉农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对数值。本文计量模型运算选用Eviews7.2软件。根据以上分析构建出如下模型:

其中,Yt表示第t期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It为第t期的涉农贷款余额;Lt为第t期农业保险保费收入;Ut为误差扰动项。

2.2 实证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通过ADF检验发现,LNNR、LNND和LNNB开始时都是非平稳的,对其进行二阶差分后为平稳数据,表示三组数据均为二阶单整,可以进行后续分析。单位根检验表明,这个序列存在两个平稳的线性组合,表明为:一是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涉农贷款余额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稳定关系;二是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业保费收入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稳定关系。

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利用回归Eviews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该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良好,弹性系数0.15和0.13表明,涉农贷款余额每增加1%会使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15%,农业保费收入每增加1%会使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13%。虽然数据有限,准确性欠佳,但是也能够充分说明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的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而天津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的作用较弱,仍有待加强。

最后对三者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用以判断三者之间的长期关系。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在滞后二阶的情况下,在5%的置信水平下,涉农贷款余额和农业保费收入均不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Granger原因;而在10%的置信水平下,LNND与LNNR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528,LNNB与LNNR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809,涉农贷款余额和农业保费收入则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Granger原因,即从长期看,涉农贷款余额和农业保费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2.3 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表明,2006—2016年间,天津的金融支持与乡村振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支持与乡村振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强化金融支持力度,扩大金融发展规模,改善金融支持环境,对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从长期来看,金融支持不是乡村振兴的Granger原因,也充分说明了金融支持力度的不足,不足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亟待加强。

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天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较弱,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金融制度体系、银行业、保险业等角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天津市金融支持现状,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3.1 健全金融制度体系

中国的金融发展起步晚,各项制度仍处在不断的探索的完善中,尤其是针对近些年才提出的乡村金融、普惠金融等政策,都是在慢慢发展和完善中,因此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的制度体系就更为缺乏。所以,目前迫切需要健全金融制度体系,可以借鉴美国的发展模式,目前天津已经具备了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政府农贷机构、政策性农村金融和保险机构,但是其组织之间缺乏联系和运行机制,各自单干,不仅不能发挥“1+1>2”的效果,反而会存在竞争关系,导致恶性发展。政府应该从上层建筑方面建立并健全金融机构之间的运行机制,形成良好的金融发展链,这样才能进一步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

3.2 创新金融产品

当前乡村振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农业现代化生产、有的是乡村旅游、有的是微小企业的创新创业,针对不同的需求,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应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发挥创新精神,设计出满足不同需求、不同目标、不同层次的金融产品。并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特点,创新合作形式和抵押形式,放活思路,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减少农村资金外流,真正将农村的钱用在农村,如天津目前推出的以农村党支部或村合作社作为担保的形式,不仅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更好的促进了乡村战略的实施,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保险企业也要探索发展农业保险的新产品,以满足当下农民发展的需求,如今乡村振兴中的农业现代化等形式风险大,农作物或者养殖业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失败,针对此特点,保险机构应推出特色的农业保险险种,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风险保障,这样农民才能敢干、肯干、好好干。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覆盖面,推广农村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和信贷员包村服务,推广农民工银行卡和手机银行等农村金融服務新方式;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咨询、涉农理财业务和代理保险销售等金融服务方式。

3.3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金融机构应联合政府,加大金融知识的普及,也就是现在所提出的普惠金融,在普惠金融的同时,银行业、保险业自身也应完善自身的风险防范机制,尤其是针对乡村中信誉不好的抵押贷款等问题,应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款,严格审核条件,创新风险办法,强化风险意识,提升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水平,筑牢风险防范的围墙。

3.4 发挥政府的中介职能

金融机构各自独立为政是不可能做好乡村振兴的工作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创建“银行+政府+农村+企业”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对接沟通循环系统,真正的实现互通有无,相得益彰。政府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接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提供便利的优惠政策,对接农村,了解农村居民的真正需求,做好居民的工作,包括政策宣传、技能培训等方面。另外,要对接企业,形成一个无缝连接的循环系统,银行的贷款也能够有效收回,互利共赢。加强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可以安排资金用于农业贴息、补贴,金融机构可以对农村地区优势产业和企业提供贷款、保险等服务,从而形成农村信用社、农户、龙头企业、保险公司和政府“五位一体”、多方受益的格局,最终为“三农”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Z].2017.

[2] 天津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2017[Z].2017.

[3] 天津市银行业协会.天津市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6[Z]. 2017.

[4] 天津保监局和天津市保险行业协会.2016天津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Z].2017.

家庭财产范文第2篇

纵观全球成熟的保险市场,各国在自然风险保障方面情况各有不同。对于目前的中国,大规模开展自然灾害保险,形成一个足够大的分担风险的团体,才能保证足够的保费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巨灾保险的主要模式

从世界范围看,巨灾管理模式主要有:完全由国家政府筹集资金并进行管理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合作的管理模式。从发展趋势看,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进行巨灾风险管理的模式更符合发展需求,包括欧美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均选择这一模式。下面将分别介绍墨西哥自然灾害救助基金(Fonden),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地震保险(CEA),台湾家庭地震保险(TREIP)的运作模式,以提供经验的参考与总结。墨西哥自然灾害救助基金(FONDEN)

墨西哥灾害救助基金(Funa for Natural Disaster,Fonden)建立于1999年,主要提供灾害应急的救助与救济,其目的是通过建立专项的基金,确保灾害发生后有充足的财政支持来用于低收入人群的紧急援助,它通过保险的保障和现有的财政预算,共同保证重建各种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成立基金,每年投入一定的财政预算,直到达到一定的数额,可以满足救助救济的需求为止。同时,这个基金由多个政府部门来管理,其中包括内务部、财政部以及成立的Fonden信托公司等,然后通过再保险和资本市场,实现其自然灾害风险的转移。

Fonden基金采用了再保险与巨灾债券的形式来转移风险,都是通过指数产品的方式,用地震震级作为触发机制,来决定地震灾害发生后是否进行赔付。在灾害发生后,如果达到了预先设定的地震震级,资本市场和再保险公司立即进行赔付,这些资金能够及时用于地震发生后的救助。

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美国加州地震保险,CEA)

1994年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生了里氏6.7级的地震,保险公司一共赔付了超过300000起案子,赔款超过125亿美元。这些赔款相当于地震发生前2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所有地震保险费(34亿美元)的四倍。地震造成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住宅地震保险的供给危机,许多家庭无法买到住宅地震保障,从而不能得到按揭贷款。为了化解危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通过立法于1996年成立了加利福尼亚洲地震局(califomiaEarthquake Authomy,CEA),规定在加利福尼亚洲经营的保险公司在提供住宅火灾保险的同时必须提供住宅地震保险。现在,美国加州地震保险CEA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庭住宅保险联合体,它拥有754000个保户,年保费在5亿美元左右。

在住宅地震保险项目启动时,主要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资金,一是日常管理运作的费用,这个资金要求并不大;第二个是再保险的成本i第三个是再保险的自留额,也就是地震保险系统自己承担的风险;另外,在系统启动开始的几年,资金积累到一定量以前,一旦发生大的赔付,基金可能不足以赔付,保险公司和政府必须提供应急资本。

台湾家庭地震保险共同体(TREIP)

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发生了集集大地震,造成了超过2400人死亡,约五万个家庭无家可归。而当时台湾只有约20%的家庭有家庭火灾保险,其中只有1%左右的家庭有地震保险保障。 “九·二一”地震唤起了台湾当局和民众对巨灾风险管理的重视。台湾当局的“财政部”加快了“防灾国家型科技计划”的研究和实施,该计划建立于1997年11月,包括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及其防范的研究。台湾有关部门于2002年4月1日正式创立了台湾住宅地震保险基金(Talwan ResidentiaI Earthquake Insurance PoeI,TREIP)。

台湾在2001年通过修改台湾的《保险法》,加入了第138-1条款。该条款规定成立TREiP,实施和管理住宅地震强制保险。台湾实行有限的法定强制保险,要求所有购买一年期火险保单的家庭同时附加地震保险批单。TREIP2001年创立之初前,政府承担绝大部分风险,主要是给予财政上的支持,从而启动政府地震保险计划。在计划中期,保险公司承担一定限额的风险。

经验总结

在所有的项目中,政府都通过立法规定了有关机构的特殊地位。同时,政府还通过立法规定了是否实行强制性的法定保险。

对于巨灾保险系统,风险转移或风险融资的安排非常重要,因为这涉及系统中保险费是否昂贵、保单的保障范围、以及系统的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世界银行认为,一个可信的保险基金应该能够承受每150年至250年一次的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而不破产(即发生概率在0.67%到0.4%之间的地震)。

我们深入研究发现,不论各国的社会制度与灾害状况如何,巨灾保险制度都体现四个方面的原则;1)赔偿灾民损失,灾民的损失在灾后能够得到迅速的赔偿,开始其重建工作;2)可负担性,保费必须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是能够被负担得起;3)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政府的补贴及其他形式,符合自己的国情;4)减少灾害损失,即能够起到推动社会对灾害风险普遍认识的提高,继而采取各种灾害防御措施来减少自然灾害。

基于以上原则,各国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时候,政府都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巨灾保险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参与,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支持。根据美、日、英及欧盟国家的经验,巨灾风险防范往往是举国之力构建多层次风险管理机制。巨灾保险制度是一项具有政策性的保险制度,单纯靠商业性保险的运作,不足以支持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政策支持。从国际上看,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巨灾保险制度,在设立巨灾基金、再保险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通过资本市场推出巨灾风险证券等系列创新产品,提升保险业的巨灾承保能力。

二是资金支持。从国际来看,为了减轻巨灾对财政的压力,政府通过与保险相结合的方式来应对巨灾风险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一般采取政府支持和直接介入,并与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做法,或者建立自然灾害保险联合体,对巨灾风险进行单独的有效管理,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巨灾保险基金和巨灾联合体大都由政府和保险监管机构牵头建立,在国际再保险市场上安排再保险保障,分散风险。

三是模式选择。发达国家在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建设及运营方面走在我国前面,许多成功的巨灾保险模式可供借鉴。政府可从中筛选和改进,为中国所用,以上各个国家的巨灾保险制度的安排,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我国巨灾保险的意见和建议

纵观全球成熟的保险市场,各国在自然风险保障方面情况各有不同。在取消市场管制后,由于短期市场因素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相对较少普遍导致保费不足。只有在发生重大灾难而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并在公众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后,风险

意识才会提高。而此时,自然灾害保险价格直线上升,保险范围受到限制,保险公司甚至拒绝承保。只有大规模的开展自然灾害保险,才能形成一个足够大的分担风险的团体,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保费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我们认为,建立巨灾共同体可作为可行性方案之一。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自然灾害共保风险计划可以打破上述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计划可使个人及公司财产得到保护,并可获得全部保险利益。风险共保计划不仅是长期解决方案,为个人保单持有人提供一种可靠的保险产品,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和透明度,从而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进而降低保费。

巨灾共同体是处理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我国一直表现积极,开展了地震共保计划的调研。

所谓巨灾共同体是:根据损失的大小,所有利益相关方在承担灾害损失的时候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损失很小时,由购买保险的个人自己承担免赔额以内的损失;发生中小型灾难时,保险公司承担大部分损失;而对于重大自然灾害,则由再保险公司或由资本市场承担大部分损失。如果发生罕见的自然巨灾损失,金融行业无力提供足够保障时,政府可以参与进来,成为最后的保险人。

瑞士再保险公司曾多次参与组建巨灾共同体的工作。基于这样的经验,我们特提出以下几点,供监管机构以及政府设立巨灾共同体时参考:

标准的保单条款

巨灾共同体应根据风险类型(如住房风险)设计全国统一标准产品,这样就使得标准保单在条款与保险条件等方面都有了统一标准。标准保费也常常被用来进一步优化管理效率。至于对不同风险区别收取保费以及强制性/自愿保费计划等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由各国根据具体需求和目标决定。

免赔额

我们强烈建议保单持有人应(按保险价值的比例)支付一定的免赔额,这样有助于共保集团把重点放在急需资助的项目,同时可节省处理微小事件的管理负担。

损失限额

只承保部分风险,限制向保单持有人支付的最大赔偿额,这是减少损失赔偿,特别是自然灾害损失的另一方式,在发生重大灾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鉴于保险的目的是为遭受巨大损失的人们提供帮助,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可保性的原则设定保单赔偿限额。

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考虑的问题:

强制保险与自愿投保

在国际上,巨灾保险推广方式有两种:一是法定强制投保,一是自愿投保。实行哪种方式,取决于财产保险渗透率,民众的保险意识,巨灾风险的地域分布以及巨灾风险是否足以激发民众通过保险转嫁风险的需求。

就国际经验来看,总体上,采取强制投保方式实行巨灾保险要比采取自愿投保方式来得好。

中国在实行巨灾保险初期,可以采用部分强制投保。这是因为;第一,中国民众的保险意识依然很薄弱。尽管居民住宅消费发展迅速,但家庭财产保险的渗透率依然很低,大约只5%左右。第二,除了云南、新疆等个别省份,地震灾害在全国其它地区(不含台湾省)发生的频率极低,大部分地区民众对地震保险缺乏兴趣;台风等巨型风灾主要集中在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内陆发生频率极低;洪水灾害全国分布较广,但流域之间的发生频率及致灾规模还是有较大差距,也有部分区域发生洪灾的可能性极低。第三,中国有关巨灾损失的经验数据还不够系统、不够完备,巨灾风险图还不能为精算费率的厘定提供充分的依据。

投保方式和承保范围

巨灾保险的投保方式,从险种上有主险单独投保和附加投保两种划分。在目前,台风洪水自动涵盖在财产保险中,而地震则为附加险形式。

我们认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应采用附加投保的方式。把台风和洪水从火险保单中分离出来。这对于收取足额保费有很大的帮助。对政策性家庭财产地震保险采用在家庭财产保险主险项下自动附加的方式投保和承保,并建议通过国家立法加以明确。保险公司承保家庭财产地震保险也必须采用经保险监管部门批准的统一条款和费率。

对于承保范围,应该坚持低保额政策保险与高保额商业保险相结合。巨灾保险作为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保险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灾民的生存权,为灾民灾后恢复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同时,在其实施中,国家提供了相当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在不同风险区之间也存在低风险区补贴高风险区的再分配问题。因此,它与商业财产保险有很大区别,不以完全补偿灾民财产损失为目标。

巨灾保险作为一种巨灾风险管理手段,也起到了激励民众避开风险区、约束和规范风险区的开发。如果实行全额政策性巨灾保险,投保人就能通过获得国家补贴而将巨灾风险以低于风险收益的成本转移出去,这将推动风险区的过度开发,加剧巨灾风险的累积,甚至加大巨灾发生的概率。

从上面可以看出,巨灾共同体实现了风险在个人,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政府之间的转移。

编辑:杨晨曦

家庭财产范文第3篇

【摘要】家庭财产保险是我国保险发展比较早的一个险种,自投放市场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家庭财产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庭财产保险在自身宣传、市场营销、产品创新及提高投资能力等方面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家庭财产保险 创新 发展 对策

家庭财产保险是以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财产为保险标的一种保险,具有费率低的特点,对于防范家庭财产风险,降低财产损失,保障家庭财产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家庭财产保险存在的问题

家庭财产保险在居民生活中,离居民比较近,但在投保率上,却比不上机动车辆保险和人寿保险等业务。家庭财产保险业务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发展规模不大、同期占比不高、居民投保率较低等问题。以2012年家庭财产保险业务为例,我国财险保险市场保费规模为5331亿元,家财险保费规模仅28.47亿元,保费占比仅0.53%。为什么和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财产保险竟受到如此待遇,笔者认为如下:

第一,保險公司缺乏对家财险发展的重视程度,在政策上给予的优惠少,对各级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缺少激励机制,缺乏经营的积极性,没有将家财险归入到整体业务范畴里。比如同是个人业务,家庭财产保险的保单费用不到车险的保费十分之一,但做成的保单时间成本和难度,却不相上下,家财险保单多、保额小,经营成本相对其他财产保险来说比较高,家财险费率低,保费少,赔付率又高,因此一些财产保险公司发展家财险积极性不高,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保险公司缺乏对家财险市场变化的调研,不能及时掌握情况,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我国家庭的收入千差万别,生活水平、财产结构存在很大的区别,针对家庭的不同状况,家财险产品理应当多样化。但家庭财险的保险标的范围比较狭窄,仍停留在传统范畴,缺乏对新保源、新需求的研究;产品设置不尽合理。险种结构不尽完善;保险公司提供险别与客户需求相脱节等,尤其是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社区服务水平费率差异度不高。保险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也不能有效吸引客户投保。

第三,家财险销售渠道有限,缺少吸引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家财险在保险公司的众多险种当中仅是一个小险种,整体业务比重不足1%,不是公司主推的险种。销售渠道不畅家财险每单保费金额小,提成少,营销员主动推销家财险的热情不高,家财险的销售渠道很不通畅,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家财险的发展。

第四,展业手段单调,方式方法不灵活,服务水平不高。家财险配套服务不足,服务不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家财险承保户数多,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承保理赔时效要求高,而家财险配套客户服务项目几乎为零。如客户在出险后,需要由公安、消防和气象等相关部门出具事故证明材料,当客户受损财产需要评估时,由评估机构出具损失财产技术鉴定书等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且承保理赔手续的繁琐,更让客户烦恼,这一系列的弊病,多方面制约了家财险业务发展。

第五,保险公司对家财险宣传不够到位,家庭财产保险的展业力度不够。家庭财产保险数额分散,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个人和家庭不知道如何投保家财险,85%的人对家财险不熟悉,居民的保障知识缺乏,保险意识淡薄。居民不知家庭财产保险应投哪些险种,怎样投保,投保后居民得到哪些保障以及出险后如何申请理赔等。

第六,在调整时期,乡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农民“减负”期间,“保险”往往被当作农民的负担被砍掉,城市居民收入近年来增幅不高,下岗职工增多,也影响了人们投保的积极性。

二、我国家财险改变目前被动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开拓思路,适应市场需求

保险公司要有战略眼光,提高对家财险的认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胆创新,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业务工作。对职工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个人收入一律与个人业绩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以便促进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二)不断进行家庭财险产品创新,迎合家庭财险需求

通过客户分类,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保险公司应认真分析本地的风险状况和客户的需求,研发出具有广泛保障范围、符合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家财险产品。保险公司在设计和推出家庭财险险种时,通过对投保的宣传,险种的推荐,为客户提供合适的品种,以刺激客户的消费需求,让家庭财产保险这一险种能为客户熟知,能真正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制定合理费率,开发投资型产品

保险的风险大小,与保险费率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费率越高,交纳的保费就越多,制定出适合保险市场的费率,投资型家财险兼具保险保障、投资理财双重功能,有利于产险公司聚集一部分社会闲置资金,提高巨灾年度的偿付能力。

(四)渠道创新,打开销路

网络营销交互性强,节省了投保人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也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并可以为客户提供每天24小时的销售服务,并将客户范围拓展至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网销是非常适合于分散型家财险销售的代理渠道。

(五)提高家庭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保险工作力度

家庭保险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代表保险公司的形象。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跟上市场的发展变化。对家庭保险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学习,加强形势教育,才能使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六)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提高居民的保险意识

宣传推广家庭财产保险的手段多种多样,召开新闻媒体发布会;利用电视电台、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到社区、农村开办家财险知识讲座;到商场、学校、车站等人群集聚的地方开展发宣传但,建立家庭财产保险网站等,建议保险公司与电视台联合在黄金时间推出《家庭与保险》等栏目,介绍家庭财产保险的知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家庭财产保险意识。

参考文献

[1]孙素英.我国家庭财产保险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经济管理.

[2]王和.我国家庭财产保险问题研究.保险研究,2008(3).

[3]赵勃,彭钢,孙晓骏.探索网络营销新模式.大力拓展分散型家财险,中国保险,2009(8).

[4]朱志忠,彭喜峰编著.《保险学概论》.学苑出版社,2000.

家庭财产范文第4篇

1、“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栏主要填写干部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真实情况父母已去世的要如实填写去世前的情况并在工作单位及职务栏内加括号注明已故

2、“称谓栏”的写法要规范配偶为妻子、丈夫子女为儿子、女儿多子女为长子、次子、长女、次女、三女等父母为父亲、母亲

3、“姓名栏”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少数民族要填写全名

4、“出生年月栏”要如实填写年份用4位数表示月份用2位数表示如“1972.05”

5、“政治面貌栏”填写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或民主党派成员、群众

6、“工作单位及职务栏”填写要准确已病休、退休、离休的在工作单位及职务后加括号分别注明。学生写明现在何校何专业学习。

家庭 主要 成员 及重 要社 会关 系 称谓 姓名 出生 年月 政治 面貌 工作单位及职务 11 鄯善县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表 报告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受理部门签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受理日期 年 月 日 姓名 单位及职务 报告事项 1.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

2、本人承办或参与承办的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

3、本人及家庭成员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情况

4、本人、配偶及子女因私出国境情况包括劳务输出或出国探亲、自费留学等

5、本人、配偶及子女接受国外单位或人士邀请赴外考察、参观情况

6、子女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通婚的情况

7、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及有关情况

8、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指同财共居的子女下同私人在国境外经商办企业的情况

9、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担任外国公司驻华、港澳台公司驻境内分支机构主管人员的情况

10、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出租私房或宅基地转让情况

11、本人、配偶及子女购买汽车的情况

12、本人或本人家庭出现重大事故如患重大疾病或发生其他重大意外事故的情况

13、配偶、子女及其直系亲属在本地经商从事个体经营者、从事有偿中介活动、买卖股票情况

14、配偶、子女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15、配偶、子女及其直系亲属招工、录聘干、大中专毕业分配、工作调动等情况

16、配偶、子女及其直系亲属在自己单位或所管辖的单位安排工作就业情况

17、本人认为应当向组织报告的其他事项 说明 1.本表由报告人亲笔填写填写不下时可另附页2.无需报告的事项应明示“无”。

11 鄯善县科级领导干部实绩公示表 姓名 单位及职务 公示时间 单位盖章 序号 主要工作实绩 角色作用 备注 1 2 3 4 5 .... 说明

1、角色作用一栏填写时从完成、协助班子成员完成、班子成员协助本人完成三种情况中选一种填写在对应实绩后

2、此表可复印也可另附纸。

家庭财产范文第5篇

摘要:家庭环境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新时代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普遍认可,但部分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与不合适的教育方法影响青少年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与重视。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全新环境下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影响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全新环境

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活动,它不仅仅是家长通过简单的言语或行动对孩子发布命令或传递信息,更是要通过家庭环境与文化的营造和家庭成员的有效参与来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循序科学地推动教育目标的落实。儿童的成长起步于家庭,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显著影响,德育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全新环境下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

全新环境使得国家与社会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家庭作为国家的最小构成单元也出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具有综合性与情感性

孩子长期生活在家庭環境之中,家长不但要照顾孩子的生活,更要引导孩子全面成长。新时期家长的总体文化水平与道德修养得到了明显提升,而且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保持高度关注,同时也有能力给予孩子较好的教育。孩子在出生以来就要在家庭中接受综合性的教育,很多知识技能都来自于父母的传授,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也倾注了情感,他们往往从关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开展教育活动。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长期生活在特定环境下则必然会随着环境发生很多变化,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青少年三观的形成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能否有效开展同样会对亲少年得到水平发展产生影响。社会发展使得家庭教育的内容逐渐增加,家长不再是通过简单的语言展开教育,而是增加更多德育教育和实践教育内容,为青少年的综合成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家长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去引导和帮助孩子。

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要影响分析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在德育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同样具有显著影响。

(一)家庭教育理念树立对青少年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

道德素质的形成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方式与内容的选择与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积极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家长必须对孩子的想法保持高度关注,特别重视全新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更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和约束自己,使得青少年能够在家长的影响与感召下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家庭教育内容选择对青少年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全新环境下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逐渐呈多样化趋势。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满足青少年需求、是否适应社会发展节奏同样会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家长首先要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其次要加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与宣传,最后要积极开展诚信、勤俭、勤劳等优秀品质教育,逐步完成道德素质教育目标。

(三)家庭教育环境构建对青少年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建设、家风形成、家庭教育是推动青少年道德素质形成的基本方向。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家庭和睦、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爱护、为人正直守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些都会对家庭环境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曾国藩家书等都为我们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同时也显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设将会对青少年道德素质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全新环境下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德育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对于全新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道德水平发展及三观塑造具有直接影响,大部分家长对子女教育保持高度关注与重视,但是在德育教育领域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关注智育而轻视德育

全新社会环境下的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家长迫切渴望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特别是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并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而在当前条件下,考入好的大学和好的专业是绝大部分孩子的首要选择。这也使得家长更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早教班、兴趣班、课外辅导班等占据了孩子的大量时间,德育教育很少系统有效地展开,这也使得德育教育的发展存在缓慢片面的弊端。

(二)家庭教育观念存在错误和偏差

当前大部分家长渴望给予孩子更好的条件,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很多孩子发现同学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特别是在青春期阶段,他们很容易出现攀比心理。而部分家长却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错误和不恰当的教育观念不但无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反而会使青少年出现金钱崇拜、唯成功论等错误观念,这很容易让青少年出现道德意志动摇,不仅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及幸福感积累。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脱节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青少年教育的综合体系,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支出不断增加,教育工作也一直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了科学而完善的体系,但家庭教育会受到家长教育理念、教育水平与教育方式等多重影响,未能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形成科学的体系,家庭教育未能发挥应用的作用与功能,反而与其他教育出现矛盾和脱节,影响到最终的教育效果。

四、全新环境下改进家庭教育对德育教育影响的措施选择

全新环境下德育教育的作用与意义逐渐凸显,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长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改进家庭教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一)保持对德育和智育的同等重视

智育、德育和体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更应该对他们的思想素质发展保持高度重视,避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德育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坚持成才先成人的理念,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青少年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新环境的条件,在任何条件下始终保持拼搏奋进的精神,形成坚定的信念和遠大的人生目标。德育教育在更多家庭得到重视和推进才是教育的进步,也才能够实现整个民族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家庭教育能够利用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德育教育相关资源愈加多元,理论教育与实例教育能够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家长要积极学习青少年教育的相关理论,并在实践过程中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年轻的父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家长要积极学习和接受全新理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课堂等学习活动,与学校方面构建良好的沟通途径,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确保家庭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德育教育需求。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接轨并配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自身能够开展的教育活动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家长与学校要共同推动教育完善,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随着微信等沟通工具的快速发展普及,家长与教师沟通的途径更加多元顺畅,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开展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炎琴.倾情浇灌幼苗绽放德育之花——论“80后”父母家园合作实现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18(05).

[2]李义琼.关于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合作的研究[J].学周刊,2018(10).

[3]韦廷彦.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结合推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

[4]郑程月,杨丽敏.德育教育视角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合作研究——以内蒙古包头市某中学家校德育发展现状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33).

[5]姜丽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入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上一篇:外汇理财产品下一篇:个人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