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

2023-08-16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摘  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壮大中职教育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因此讨论分析中职教育的相关内容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就现階段的中职教育来看,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这种情况对于探索教学开展以及学习实效提升有显著的不利影响,所以在中职教育实践中积极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网络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类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有不错的表现。

关键词:中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策略

现代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平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价值凸显。而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李克强总理提出来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也体现了国家政策向互联网行业及产业发展的重视,同时也对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在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得学习资源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增加,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选择适合的互联网学习资源,提高其自主学习效率,对于提升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一、利用信息教育平台,增强学生自学意识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仅使得信息的无界传播成为现实,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升,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私人定制教学计划将广泛推广。在互联网平台及技术支持下,可以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和练习情况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分析,使得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其课程教学计划。针对目前的大数据平台实践应用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粉笔考试”是当前比较有借鉴价值的一款应用,对于公考课程、司考课程及申论专项学习和作业指导等改应用都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性板块。例如,针对粉笔作业教师版,教师可以基于此平台向学生发布相应的作业,并实时了解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分析和正确率评估,进而为后续的课程教学提供基本目标及课程设计方向。

此外,互联网技术上的支持也使得多学科融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发展有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基于大数据技术来开发一款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应用平台,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多学科的合作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锻炼计划,也为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二、基于自学能力培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信息化、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互联网平台与中职学校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融合应用的重要保障。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背景下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方法及模式内容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接收知识和传播知识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首先要加强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中职学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并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将其收集到的教学资源直观、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针对其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资源。

其次,积极引导教师丰富其课堂教学模式。中职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其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资源而将其生搬硬套。教师应积极创新优化其课程设计风格和教学模式。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丰富评价考核机制,引导自学能力提升

考核评价机制以行政管理目标为导向,以行政责任制为基础,通过组织定期检测学生日程学习生活行为,并以奖惩制度进行正向激励,肯定积极行为、否定消极行为,提供激励政策,不断改进自身行为,努力创造学习佳绩的动力源泉。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考核评价机制,将有效地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业水平,其目的在于对学生在学习过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指导和改进,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以便更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上往往趋向单一性,即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势必围绕成绩来做出努力,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成绩的提高的机器人。中职学校应从国家政策、专业培养人才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建立多元的学业考核评价机制,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评价和考核,既包括其学业成绩,有评价其自主创新以及学习能力,引导中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想要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充实课堂内容,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收获快乐的学习过程,培养学习信心。教师可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宋静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8(4):303-304.

[2]罗晓涛.中职学校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激励措施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8(11):170.

★ 课题名字: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 课题编号:2021sghkt024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机电专业科

机电技术应用岗位(群)调查报告

为了适应我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机电技术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和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加快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步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对专业对口单位开展企业进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群)调查工作。

一、 调研的目的和对象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分析初步提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培养目标、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进程安排、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教材选用等给出建议,制订出符合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专业培养方案。

(二)调研的对象

相继调研了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多家相关企业。

二、调研的内容与方法

(一)

调研内容

调研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需求情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及对应的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情况;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等。

(二)

调研的方法

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座谈形式,对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研。

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对应岗位(群)调研分析

表1所示为调研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所开放的岗位名称及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本专业毕业生涉及的工作领域包含了机电设备的操作、设备维护与维修、机电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产品质量检测、产品销售后服务等。

其中机电设备的操作、普通机械加工、电气维修、设备检测与维修、设备保养和维护、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多,机电设备的改造和营销与服务也有占一定的比例。

四、结论

根据对机电行业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用人机制、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作条件、工艺流程、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得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对应岗位(群) 情况如下:

表2 岗位分析

职业范围 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机电产品的组装与调试

职业岗位 机械零部件生产 常用机电设备(自动线)的操作与维护 机电产品生产的组装与调试

机电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 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

主要工作任务

普通机床的操作、数控机床操作

其他常用机电设备(自动线)的操作与维护 机电产品生产的组装与调试(机械部件的组装与调试、电气部件的组装与调试、整机的组装与调试) 机电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

熟悉本企业机电产品结构、性能、特点,掌握其工作原理,能稳妥地解决售后各类技术问题

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

表3 岗位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分析

职业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职业行动领域描述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1.机床的操作; 2.刀具的选用与刃磨; 3.工件的装夹; 4.通用量具、专用量具的正确使用; 5.机加设备的日常维护。 1.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 2.设备的精度

恢复; 3.设备的二级

保养; 4.判断并协助设备的一级保

养;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基本原理; 3.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结构; 4.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 5.掌握产品装配工艺; 6.刀具知识; 7.掌握安全知识; 1.熟练操作一种普通机加设备(车床或铣床),达到中级工水平; 2.了解一种数控机加设备的操作(车床或铣床); 3.能操作其它普通机加设备,达到初级工水平;

4.能编写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5.能熟练进行机加设备三级保养; 6.熟练使用各种常见装配工具 1.进行机加设备的一般维修工作; 2.熟练使用电脑绘图,达到中级以制图员水平;

3.能熟练使用标准件手册; 4.能阅读专业资料;

5.具有钳工、车工等技能操作证、维修电工技能操作证。

机械零部件生产

常用机电设备(自动线)的操作与维

机电产品生产的组装与调试

1.机械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2.电气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3.整机的组装与调试; 4.生产指导与过程控制。

机电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 1.产品检验; 2.质量反馈; 3.质量统计与分析。 1.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2.掌握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结构和选用; 3.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原理; 4.掌握典型工装夹具的结构和选用; 5.掌握机电设备操作规程知识; 6.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

7.掌握机床机械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基本知识;

8.掌握机床机械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应具备知识; 9.掌握安全知识;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3.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4.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5.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 6.掌握plc应用的基本知识; 7.掌握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8.掌握安全知识; 9.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10.具有读图和制图的能力;

11.具有机电设备或产品的基本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能力; 1.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2.掌握机械加工误差分析;

3.掌握机械加工技术参数、表面质量分析;

5.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6.掌握气动与液压技术知识; 7.掌握plc应用的基本知识; 8.掌握安全知识;

1.了解典型机电产品结构、性能及使用常识;

2.掌握典型机电产品的安装与调试; 3.了解营销知识;

4.掌握机电产品或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知识; 6.掌握安全知识。

1.具有机电设备安装和调试能力; 2.具有机电产品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技能; 3.能阅读专业资料; 4.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具;

5.具有装配钳工、维修电工技能操作证。

1.熟练使用各种常见检测器具; 2.能进行检测数据分析; 3.能绘制质量管理图表;

机电产品售后服务

熟悉典型机电产品性能,掌握销售渠道和方法,能稳妥地解决售后各类技术问题 1.能与顾客进行良好的语言沟通; 2.具有装配钳工、维修电工技能操作证; 3.具有机电产品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技能;

4.具有机电设备安装和调试能力; 5.具有良好的质量意识与职业道德。

职业态度要求

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工作守时,关心同事,乐于助人,工作细致,认真耐心,能吃苦耐劳,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有责任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五、确定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传统的数学教学依靠黑板和教具,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各种方程、公式来完成数学习题。虽然数学教师已经能够通过多媒体来传递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很少会利用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机算法来简化数学问题。如果想要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利用计算机程序算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势必要求数学教师也拥有这样的能力。如果在师范高校就读阶段就对未来的数学教师进行这种能力的锻炼, 将会为他们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大多数师范类高校, 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依据传统的教学大纲。只有少部分重点高校根据自身科研项目的优势, 可以提供师范生计算机编程和操作的扩展培养。绝大部分普通师范高校, 只能根据有限条件, 设置一些基本的计算机课程, 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缺乏数学类相关科目与计算机应用的相辅相成。师范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比较局限。

1 自主扩展学习模式在提高数学专业师范生计算机能力方面的研究

1.1 自主扩展学习模式的涵义

自主扩展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身为中心, 以课堂教学为前提, 通过消化吸收课堂教学知识, 课下深入自学相关知识体系, 并利用不同媒介和方法, 突破传统单一的解决问题方式, 多思路多创新的寻求解决同一问题不同途径的过程。

1.2 自主扩展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依据当今教育发展的新观念,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主旨思想。现代学生的培养, 要求学生能全面发展, 能够扩展思路, 开阔视野, 要把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作为一个新的目标。所以在自主扩展学习模式中, 把学生本身作为第一中心,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总体目标, 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和专业技能, 同时本着兴趣为先的主导思想, 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来完善自己的能力。

1.3 自主扩展学习模式的过程

依据传统的师范类数学专业教学大纲, 有关计算机算法的课程并不多, 仅通过一个学期来学习C语言或者其它课程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算法能力的。但这些课程可以为学生自主扩展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在自主扩展学习模式中, 计算机算法课程教学可以作为一个先导, 为学生自主扩展学习提供一个保障。

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算法课程基础后, 就可以在课余的时间进行计算机算法知识的深入学习和锻炼。学生可以继续研究C语言, 也可以直接过渡到C++或者Java。另外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计算机算法体系还应该自学数据结构这门课程, 通过数据结构的学习, 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不同存储形式和应用方法, 特别是要理解针对什么样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数据存储形式。结合自己所研究的编程语言, 来实践数据结构中的常用算法, 特别是关于图论知识的算法。

当学生已经深入了解计算机程序和算法应用之后, 学生就可以联系其它数学课程, 运用计算机算法知识, 通过计算机语言来编写不同门类数学问题的处理算法, 在计算机上实践各种数学问题。针对复杂的数学计算, 例如矩阵计算或者图形计算, 学生还可以自主学习Matlab等专业的数学计算软件, 来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

2 自主扩展学习模式的实践

2.1 实践对象

以吉林省教育学院200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生41人为实践对象, 进行自主扩展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2.2 实践目的

按照自主扩展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之后, 对于任何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的流程进行处理:

(1) 根据基本的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 提供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2) 以数学的解决方法为基础, 转换成计算机算法;

(3) 按照计算机算法, 在计算机编程软件或其它软件上实现。

2.3 实践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通过一个学期的C语言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算法知识, 并能利用C语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扩展学习阶段:布置学生利用假期自主学习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算法有关知识, 并能熟练的运用C语言或者其它计算机编程语言。

深入学习阶段:新学期开学布置学生深入学习数值分析、算法分析等课程, 并能主动学习Matlab等专业数学计算软件。

2.4 实践检验

通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在计算机算法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与理解, 并能利用计算机语言来协助解决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解决定积分问题时, 学生依据以往在数学分析和计算方法中所学的知识, 利用曲边梯形的面积来推导出计算定积分的辛普森公式。再由这种面积推导原理可以引申出计算机解决定积分的相关算法。通过这种算法可以编写出计算各种定积分的程序。而一部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Matlab的学生, 则仅通过Matlab的一个函数就可以轻松计算各种定积分的结果。

通过利用不同程度数学问题的检验, 可以得出结论:全体实践对象都已经通过自主扩展学习拥有了计算机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80%的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计算机语言编程来解决数学问题, 20%的学生能深入剖析算法内涵, 并可以通过Matlab等软件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

摘要:为了迎合中学新课程标准中计算机能力的新要求, 培养拥有较高计算机能力的中学教师, 本文在分析传统师范类数学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弊端后, 提出了提高数学专业师范生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自主扩展学习模式, 并对这种学习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计算机算法,自主扩展学习模式,Matlab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IT业已经占据了我国市场份额的1/3。IT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在短期内培养学生掌握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专业技能就成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重点。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较高,但是在教学中,高职高专院校依旧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鉴于上述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学校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或学科竞赛为教学方式,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实用性的专职技能人才。

2面向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面向社会需求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2.1 以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面向服务和管理的、处于企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应用与维护知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就是当前教学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以为,进入大三,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更加偏重于应用,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如何对网络进行维护、如何制作网页、如何对网站进行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如何应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对网络信息或者企业信息进行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学生,着重培养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造型的辅助设计。

2.2 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

在学校内部开展学科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将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推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又能促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实用技能。

2.3 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段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而言,社会对其要求更多体现在实践能力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引入大量的实践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首先,在参观实践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到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就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计算机专业学习时没有目的性和主动性,通过参观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的需求,以改善当前被动学习的习惯。

其次,在应用设计实践方面,可以举办诸如学科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操作流程,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做出应急处理,并培养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再次,在多角色实践方面,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要求学生除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如培养学生应用B/S架构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办公管理系统等。

最后,在毕业实践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进行对接,缩短学生在企业工作的适应时间,拓展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力。或者依照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帮助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上岗。

总之,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实用性IT人才,缩短学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理论知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共存共赢。

参考文献:

[1]葛世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分段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2]樊登焕.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型的改革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1,(02).

[3]陈步英.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8(03).

[4]王应时.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培养的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2).

[5]李晓坚,孟庆波.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的探索[J].管理观察,2009,(18).

计算机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1 计算机专业优势下降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1 专业优势下降的现状

近几年来, 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工具。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普及与趋同化现象使得计算机典型课程如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等开始在非计算机专业中开设, 计算机课程向非计算机专业普及和扩散的势头已经显露。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对整个社会和高校专业教育来说无疑是好事, 它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 满足了社会对各类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但普及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普及使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特别是与理工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日益接近, 计算机专业课程与相近专业的课程之间差异减小, 计算机专业原有的特征及专业优势逐渐模糊和丧失。

而计算机专业自身的弱点也在普及的环境下表现出来:一是在某些时候计算机专业学生对电脑的认知程度甚至低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二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同时也是应用背景性很强的学科, 计算机技术必须在适当的应用背景下和实际应用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作用和价值。而计算机专业课程大多与应用背景分离, 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三是专业定位模糊和专业训练粗放造成学生专业知识的浅表和专业技能的欠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训练由于专业的抽象性, 一直缺乏明确的目标, 与其它理工专业相比差距较大, 这在专科和一些基础薄弱的本科学校更为明显。在这样的训练背景下, 学生难以满足高层次研究对人才的要求, 也无法胜任一般的软硬件开发。再加上普及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技术资格证书考试等造成的人才扩张效应, 使计算机人才规模的迅速扩大, 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更大压力。计算机类课程的普及造成的专业特征模糊以及计算机专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2 加强专业建设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2.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规格

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难以体现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难以有效地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整体上进行科学的、系统改革, 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按学科为中心组织课程体系。通过合并多学科共同主要概念和研究方法来建构课程体系。二是按社会需要组织课程体系。按社会需要、尤其以社会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可通过校外活动和实际经历学习, 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组织课程体系。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就必须把知识、智力与个性结合起来, 达到和谐统一。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培养质量,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标。师资队伍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教师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学校要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多给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 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和执教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3 加强实践教学, 搭建学生实习就业平台

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就必须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提高实践的效果, 从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 注重自我设计软件/硬件的实践机会, 注重自我设计软件/硬件的创新能力训练。

一是在学习中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并将实验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 自成系列, 独立开设综合性课程设计;

二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设计与开发实践,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理解能力, 以及对新知识的驾驭能力, 强化了创新的动力观和主体观教育, 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 培养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能力;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 搭建学生实习就业平台。与国际知名企业结合,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与当地企业结合, 培养企业所需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 是学校和企业双赢。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发展方向;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 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感情和凝聚力。加强订单人才培养力度, 需要校企双方的紧密配合, 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实训、实习等多个环节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达到“校企共管、考核激励、过程控制、持续改进”, 以保证人才培养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依托各类技能大赛, 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多样化专业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软件设计、机器人、模拟联合国团队等专业化竞赛, 尽管竞赛内容与形式不同, 但其共同之处是一项高校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掘自身潜能的平台;促进了各高校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的交流。

加深学校及学生与企业的联系, 在高校中选拔优秀学生, 为软件企业培养适用人才, 促进学生就业。

3 结语

计算机专业是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朝阳专业, 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向前迈进的基础和动力, 该专业从上述几个方面建立并不断的完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将对提高专业的社会竞争力有极大的帮助。因此, 计算机专业要切实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出发, 抓好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以促进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 给学生搭建实习就业平台等, 保持和发扬计算机的专业优势,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专业优势,毕业生,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宋文, 蒋明礼.计算机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几点构想[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1) .

[2] 刘娜娜.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7) .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学习计划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