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软件范文

2023-09-19

统计分析软件范文第1篇

1、接收表样时不会影响已录入的报表数据,接收过程中请放心操作。

2、表样更新文件都包含了以前的更新内容,如果有以前的更新没有执行就不用执行,只需要接收最新发布的更新表样即可。

二、接收更新表样方法:

1、打开报表软件,点击“数据交换接收表样”,选择表样文件,直接全部接收,接收过程中系统提示“....表已经存在,是否继续”时,选择是(或者按住回车键不松),直至接收完毕

统计分析软件范文第2篇

1 可行性研究

我们在设计中完全采用了工程化的思维, 用这一理性思路充当软件研制的向导。通常情况下, 我们都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去研究和探讨并联机床所有控制软件开发中的操作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最后才能根据所设计的机床基本要求, 通过软件获得最初的数据流简图。一般情况下, 我们都是以传统数控机床的控制软件设计作为研究基础, 根据机床所要执行的全部任务再给出所有驱动关节的运动轨迹。之后根据提前所规划好的实测的驱动杆长量和运行轨迹作一个比较, 这样就能得到数字控制器的实现, 通过计算机的实时不间断的监控和故障分析。在这一环节最常见的就是开放性软件结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所有用户对机床进行改变和重组。这种开发的成本比较低, 但在操作方式和技术上都有着极强的可行性, 经过一系列的可行性分析, 就可以得到控制系统数据流图。

2 需求的分析

设计的控制软件一定要满足所有并联机床的基本功能所需, 最关键的就是必须保证其能在动平台的活动范围之内可以加工所有不同形状的零部构件, 由于零部构件具有形态各异的形状, 所以在加工中就会随时出现机床伸缩臂的运动方式与刀具的运动轨迹大不相同。这样就必须要根据实际加工的零件, 设计出刀具的运动轨迹, 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别的零部构件进行相关的控制模块的编写。通过两种设计就可以进给轨迹加上刀具姿态变化组合而成刀具姿态变化, 同时还可以实现其他复杂的进给轨迹。通常情况下, 我们都是通过以下的两种方式解决对精度要求的细化。

首先, 通过改变细化控制时候所输出的脉冲当量的变化, 设置出脉冲分配的模块, 模块参数的相互调整, 可以提高相应的精度;其次:传感器的选择是否合适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通过对所有的信息反馈功能模块进行设置, 实现了在机床进行加工的过程中, 对其加工的位置进行实时的监测, 然后再将信息反馈到控制系统, 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偿, 从而以满足了精度的要求。

3 数据字典

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法去进行设计并联机床控制软件, 建立数据字典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中心环节, 它不但能提供数据的详细描述信息, 还能做到增强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以下介绍一种并联机床的控制软件字典。

检测反馈:实时检测、拾取动平台位置姿态信息, 并反馈给控制系统, 并对该信息进行比对。加工余量:材料的三维去除量;零件形状:被加工的所有零件都具有自身比较特殊的几何特征 (水平平面、空间曲面、竖直平面、空间平面) ;六杆伸缩量:相对于动平台零点位移量 (正、负) ;步进电机脉冲数:精度:零件形状与刀具轨迹的一致性;与杆长伸缩量 (正、反转) 相对应的电机转数;位姿:动平台的位置和姿态;参数输入:人机交互的界面, 输入且显示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余量值;配置:根据所有构件和动平台的运行姿态和综合位置;脉冲协调与分配:按精度将六杆伸缩量分配成脉冲, 并协调各杆对应电机的伺服脉冲频率;反求轨迹:根据工件形状及加工余量确定各杆伸缩量的功能模块拾取法。

4 总体设计

采用模块化结构根据软件模块化理论为思路, 进行并联机床控制软件的总体设计, 软件的模块内部应具有高聚合性, 模块之间应具有低耦合性, 模块的层次深度不可以设置太大, 扇出数4~6, 才有利于控制;扇入数尽量大, 以便减少软件设计中的冗余度, 根据此原则对并联机床控制软件进行规划。

4.1 参数输入模块

输入的参数:精度、余量、形状。这些后续模块与参数的关系:反馈+余量→反求模块。形状→加工形状选择模块。精度→脉冲分配协调模块。

4.2 加工形状选择模块

包括平面曲线加工模块、空间直线加工模块、刀具姿态变化模块、空间曲线加工模块。

4.3 反求模块

通过现有的动平台运动的轨迹 (待加工零件的形状) , 求取六条伸缩臂的空间位置向量的变化值。

4.4 优化模块

实时计算中所有杆的加速度、速度、运动位移, 以及所有的受力情况, 通过了系统优化的计算方法得出所需最佳的杆长配置。

4.5 脉冲分配协调模块

将六条伸缩臂的空间位置向量的变化值, 要按精度要求分配成脉冲量输出给电机, 因为在一次加工过程中, 所有杆的伸缩量有大有小、有正有负, 所以模块还需具有协调所有杆在每步动作中的位移的功能。

5 结语

本文详细阐述了软件工程中关于并联机床控制软件设计, 强调了工程的方法研制以及软件的开发, 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计所需的软件, 从而增强了并联机床控制软件的可行性。这与与传统数控机床软件相比较, 具有设计周期短, 维护性能强等特点。

摘要:随着人们日益对生产与生活环境适应性的不断提高, 最近几年, 很多国内外机床制造业企业都在积极研制和探索新型的具有多功能的系统与制造装备, 文章从当前在结构技术上, 具有突破性进展的并联机床入手, 结合并联机构的进给传动机构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并联机床,软件工程,软件设计

参考文献

[1] 黄真.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统计分析软件范文第3篇

2、若没有安装2012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软件,则必须先安装“教育统计软件运行环境操作系统补丁”,直到全部提示安装完毕后,再点击“2013教育统计系统正式版安装包.exe”进行安装即可

注意事项:

在安装完2013年版本后,打开教育统计会提示:

1、找不到“eduCacheDB”数据库文件,说明:你没有安装2012年版本的教育统计软件,但不影响软件的使用,无法进行2012年和2013年数据对比。建议:大家先安装2012年版本再安装2013年版本。

统计分析软件范文第4篇

随着通信网络的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手机应用软件正在从单机版本向联网软件快速发展, 特别是当前3G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给移动网络软件应用带来了新的时机, 移动网络应用软件将不断走向市场, 本文根据作者在移动网络软件开发的经验和对移动网络软件的研究, 对移动网络游戏软件开发对此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对移动网络软件模型的设计、客户端软件、服务端软件、网络交互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可为移动网络软件的开发起到较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移动网络软件架构

为了便于分析和理解移动网络软件架构的特点, 以移动网络软件的典型应用软件——移动网络游戏为例, 对软件架构模型进行分析。

在移动网络游戏里, 不同玩家通过手机终端在线玩游戏, 玩家的游戏数据在在移动游戏服务器中, 同时需要系统管理员对游戏进行监管和维护, 是一种典型的客

户端/服务端的架构, 即其软件所包含:移动终端软件、服务端软件、客户端管理软件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

图1即为通常所述的2+1模式, “2”即为必备的“移动软件客户端”和“移动软件服务端”, “1”即为可选的“管理客户端软件”。

三、移动网络软件的组件结构

为了明确移动网络软件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关系, 可用组件图来表示系统组件间的结构关系, 为此特别绘制组件图以对其软件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

移动网络软件牵涉到在移动终端、移动服务器、管理客户端上软件模块, 从图1的模型上可以看出, 其组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即:

移动客户端软件:如移动游戏的客户端部分;

移动服务端软件:如动游戏中的服务器端部分;

移动管理端软件:这分软件如果采用B/S方式, 则客户端通过浏览方式直接与服务端的WEB软件交互, 此时客户端主要体现为WEB页面中的用户请求和展现的内容, 而服务端则是对应的WEB服务软件。

其对应的组件图如图2所示:

图2中, 在客户端组件上进行了细化, 除了绘制基本的玩家客户端组件, 还绘制了门户组件, 并且将门户组件细化为管理员门户组件和商家门户组件, 三个客户端组件均与游戏平台服务端组件相连接。

组件图提供了系统的高层次的架构视图, 对于系统的整体架构以及后期的软件部署都有很强的表达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在对其特点的分析基础上设计了移动网络软件架构的2+1模型, 即基本的“移动软件客户端”和“移

动软件服务端”加扩展的“管理客户端软件”, 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移动网络游戏为例分析了其组件结构, 从而对移动网络软件的模型和结构有了更清晰的阐述。

摘要:本文是在移动通讯网络应用软件不断兴起的背景下, 为了降低移动网络软件的设计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 本文对移动网络软件结构及其建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以移动游戏为例分析了移动网络软件的结构特点, 构建了其基本架构。本文可为移动网络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技术思路并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移动网络,软件,结构,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 Booch, G., Rumbaugh, J.and Jacobson, I., The Un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Addison-Wesley, 1999.

[2] Booch, G., Rumbaugh, J.&Jacobson, I. (2000) , 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ser Guide, Addison Wesley.

[3] 张龙祥.UML与系统分析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4] 冯建和, 王卫东.第三代移动网络与移动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统计分析软件范文第5篇

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 10 第一章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综述 10 第一节 企业管理软件简介 10

一、企业管理软件的含义 10

二、企业管理软件的功能 10

三、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特征 12 第二节 企业管理软件的分类 12

一、FM(财务管理)软件 12

二、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 12

三、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 13

四、SCM(供应链管理)软件 14

五、EAM(资产管理)软件 14

六、HRM(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15 第三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15

一、赢利性 15

二、成长速度 15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16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16

五、风险性 18

六、行业周期 18 第二章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9 第一节 经济环境分析 19

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 19

二、行业宏观经济环境 24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29

一、行业法规及政策 29

二、行业发展规划 31 第三节 技术环境分析 32

一、主要生产技术分析 32

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4 第三章 国际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第一节 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37

一、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结构 37

二、全球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分析 38

三、全球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竞争格局 39 第二节 美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40

一、美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分析 40

二、美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规模分析 42

三、美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42 第三节 印度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44

37

一、印度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44

二、印度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45

三、印度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46

四、印度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46 第二部分 市场深度调研 48 第四章 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分析 48 第一节 产品结构特点 48

一、行业应用管理软件销售额占先 48

二、ERP软件市场稳定增长 49

三、CRM软件成为市场热点 49 第二节 品牌结构特点 49

一、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49

二、国产管理软件开始在高端市场全面突破 50

三、商务管理软件市场品牌集中度较低 51 第三节 服务特点 51

一、厂商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体系完善 51

二、软件服务的收费方式更加灵活 51

三、渠道特点 52

四、服务成为客户满意度的焦点 52 第四节 市场特点 53

一、管理软件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53

二、市场需求旺盛 53

三、总体市场分析 53

1、产品市场结构 53

2、品牌市场结构 54

3、销售渠道市场结构 55 第五章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发展分析 56 第一节 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概述 56

一、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56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应用领域 57

三、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主要类别 57 第二节 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的成长性分析 58

一、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特点分析 58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 58

三、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支持 59 第三节 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发展状况 63

一、我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发展状况 63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发展状况 第四节 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需求趋势 65

一、需求具有可扩展的平台架构型软件系统 65

二、更加关注绿色软件 66

三、需求倾向于高价值型的整体解决方案 66

四、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66

五、将软件产品的功能适用性作为首要指标 67

64 第六章 中国RRP软件行业发展分析 68 第一节 国内ERP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68

一、第一阶段为导入期(90年代初-1998年) 68

二、第二阶段为成长期(1999-2006) 68

三、第三阶段为成熟期(2007-至今) 68

四、转型与新起点 69 第二节 国内ERP软件需求分析 69

一、国内ERP软件需求主要领域 69

二、国内ERP软件需求特点分析 70

三、国内ERP软件市场格局及份额 72 第三节 ERP管理软件市场现状分析 74

一、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74

二、中外ERP厂商竞争激烈 74

三、移动ERP是趋势 75

四、云ERP带来更大的实惠 75

五、ERP也面临着大数据挑战 78 第四节 ERP软件细分市场趋势 79

一、大型企业客户市场分析 79

二、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分析 79 第三部分 竞争格局分析 80 第七章 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竞争格局及集中度分析 80 第一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国内竞争格局分析 80

一、国内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80

二、国内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81

三、国内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82 第二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集中度分析 84

一、企业集中度分析 84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84

三、市场集中度分析 85 第八章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86 第一节 华东地区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分析 86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86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88

三、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88 第二节 华北地区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分析 92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2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92

三、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3 第三节 华南地区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分析 93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3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94

三、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4 第四节 其它区域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分析 95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5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96

三、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7 第九章 中国重点企业管理软件企业经营分析 99 第一节 用友网络 99

一、企业发展概况 99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0

三、企业软件产品及服务 101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102

五、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102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03 第二节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 104

一、企业发展概况 104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5

三、企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106

四、企业售后服务分析 107

五、产品应用成功案例介绍 108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08 第三节 成都任我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08

一、企业发展概况 108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0

三、企业软件产品及服务 111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111

五、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112

六、企业客户群体分析 112 第四节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12

一、企业发展概况 112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3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15

四、企业服务体系分析 116

五、企业竞争力分析 117 第五节 速达软件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117

一、企业发展概况 117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8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18

四、企业应用服务体系 119 第六节 北京智邦国际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120

一、企业发展概况 120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1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21

四、企业客户解决方案 121

五、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122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22 第七节 重庆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 123

一、企业发展概况 123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4

三、企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124

四、企业售后服务分析 125

五、产品应用成功案例介绍 126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27 第八节 郑州中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129

一、企业发展概况 129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9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30

四、企业应用服务体系 130

五、企业客户群体分析 130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31 第九节 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1

一、企业发展概况 131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34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34

四、企业应用服务体系 135

五、企业客户群体分析 135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36 第十节 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8

一、企业发展概况 138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38

三、企业软件产品结构 139

四、企业应用服务体系 140

五、企业客户群体分析 140

六、企业竞争力分析 140 第四部分 发展前景展望 142 第十章 2019-2022年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142 第一节 2019-2022年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前景 142

一、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发展潜力 142

二、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142

三、企业管理软件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43 第二节 2019-2022年管理软件发展趋势预测 144

一、云化、移动化、社交化推动管理软件市场增长 144

二、大数据应用与传统管理软件将形成互补 144

三、融合发展将成为管理软件未来发展重要趋势 144

四、服务价值成为管理软件市场新的增长点 145 第十一章 2019-2022年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 146 第一节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46

一、企业管理软件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46

二、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147 第二节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148

一、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总体规模 148

二、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结构情况 148

三、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项目分析 148 第三节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风险 150

一、企业管理软件行业供求风险 150

二、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成本风险 150

三、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政策风险 151

四、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技术风险 151 第四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机会 151

一、产业链投资机会 151

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152

三、重点产品投资机会 153 第五部分 发展战略研究 158 第十二章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158 第一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158

一、技术开发战略 158

二、产业战略规划 160

三、业务组合战略 160

四、营销战略规划 160

五、区域战略规划 162

六、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162 第二节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品牌制定战略思考 164

一、科学性 164

二、实践性 165

三、前瞻性 165

四、创新性 165

五、全面性 165

六、动态性 166 第三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经营策略分析 166

一、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创新策略 166

二、企业管理软件新产品差异化战略 167 第四节 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167

一、融合多种IT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 167

二、应用新型软件开发技术,提升系统业务适应性 167

三、推进全程供应链管理,帮助客户实现全面管控 168

四、基于可扩展开发平台,积极营造高效开发生态 168

五、制定专项鼓励政策,促进国产软件技术发展 168

图表目录

图表 1 不同机构对 CRM 的定义 13 图表 2 2017-2018年管理软件毛利率 15 图表 3 2017-2018年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增长率 15 图表 4 2012-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 19 图表 5 2013-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21 图表 6 2013-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21 图表 7 2018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22 图表 8 2013-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 图表 9 2018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 10 2018年1-11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状况 24 图表 11 2018年1-11月软件业务利润增长状况 25 图表 12 2014-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 25 图表 13 2015-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总额 25 图表 14 2018年1-11月软件出口增长状况 26 图表 15 2018年1-11月软件行业分地区发展情况 27 图表 16 2014-2018年管理软件产业政策 29 图表 17 2018-2019年全球IT支出规模及结构 38 图表 18 2015-2018年全球企业软件市场规模 39 图表 19 2015-2018年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 39 图表 20 2015-2018年美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 42 图表 21 2015-2018年印度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 45 图表 22 2017-2018年ERP软件市场规模 49 图表 23 2017-2018年CRM软件市场规模 49 图表 24 2017年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份额 50 图表 25 2018年我国企业管理软件产品结构 53 图表 26 2018年我国企业管理软件产品结构 54 图表 27 2018年我国企业管理软件产品渠道结构 55 图表 28 2015-2018年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与增长图表 29 2017年ERP应用分布 71 图表 30 中国ERP软件市场主要供应商 72 图表 31 ERP行业市场格局 73 图表 32 2016-2017年云ERP市场规模 76 图表 33 2017年中国云ERP市场份额分布 76 图表 34 2017年中国云ERP市场竞争分析 77 图表 35 2017年中国云ERP市场行业结构分布 78 图表 36 2017年中国云ERP市场区域结构分布 78 图表 37 2018年ERP软件大型企业规模 79 图表 38 2018年ERP软件中小企业规模 79 图表 39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图 81 图表 40 2015-2018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与增长 82 图表 41 2018年中国管理软件开发平台竞争格局 82 图表 42 中国管理软件开发技术评价指标分析 82 图表 43 2018年管理软件企业集中度 84 图表 44 2018年管理软件区域集中度 84 图表 45 2018年管理软件市场集中度 85 图表 46 2016-2018年上海软件业务收入 87 图表 47 2017-2018年华东管理软件收入 88 图表 48 2016-2018年北京软件业务收入 92 图表 49 2017-2018年华北管理软件收入 92 图表 50 2016-2018年广东软件业务收入 94 图表 51 2017-2018年华南管理软件收入 94

上一篇:教育统计学下一篇:教育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