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02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始终坚持科技强院,人才兴院的发展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及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想,切实搞好医院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人才建设培养与培养目标

1、积极推进全员培训,真正使我院的每周科内业务学习例行化、制度化争取使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加入刊授的医学再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2、争取3—5年内培养5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的学科带头,5年内争取使我院主治医师以上职称,45岁以下临床医师全部完成省级医院的半年以上专科进修。

3、如有可能,争取引进2-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确实能起到某一个专业学科带头人作用的临床医师。

4、每年极力引进3—5名二本以上医学毕业生(包括影像学、检验、临床及护理专业人才)。

二、具体实施办法:

1、切实加强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2、 所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全部要明确专业方向,送出去专科进修人员,医院本着认真严格、公平的原则进行筛选,一些平时工作态度认真、责任心较强、学术意识较浓的医务人员优先选送。出去进修的人员的进修申请除了明确专业方向,并且要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明确进修期内,要掌握该专业领域一些实用的新技术、技能、填补我院的该专业技术空白,加强我院的该专业技术的薄弱环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学科带头人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科带头人的职称尽可能在副主任医师以上。院内在职人员学科带头人的选用,一定要选择进取心、责任心强,能以身作则,有传帮带意识,在自己的专业上在省级医院经系统进修学习,并有一定的学术见解的人,要把人才的评价与岗位聘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打破岗位聘用只能上不能下的僵化模式,要逐步形成有序竞争的局面,提高医院的内在活力。医院给予职工的待遇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真正提高广大职

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职工讲学习、重能力、比贡献,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4、加强医技科室的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医技科室人才,选用一些可塑性较强的医技人才外出进修,拓展医技检查业务,最大限度满足临床需要。

5、 以优惠的政策引进医学毕业生,为医院的发展储备人才。大学毕业生引进以后,要真正以各种措施留得住,让他们看得到希望,能安心工作。

6、积极支持在职人员参加院外的短期培训学习,参加院外的各种医学学术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与时俱进,及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一)给予人才的实践能力足够的重视

尽管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传统培训思维的影响,培训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于讲解理论知识。然而事实上,医疗卫生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只掌握理论知识,无论是对于医疗人员短期的发展,还是对于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出现突发性的问题,工作人员们就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在这样的形势下,将理论教学上升至与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显得尤为必要。随着技术水平的逐渐发展进步,医疗卫生人员不能再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所从事的工作,而是应当学会借助新型的技术内容为自身提供便利,为他人提供便捷。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学习到较多的实际操作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教育教学人员的压力。我们必须及时寻求新的教育路径,引导参与培训的医疗卫生人员探寻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的路径,并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培训的衔接。

(二)促进人才的高素质全方位发展

步入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新型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医疗卫生领域当中,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了解决许多医疗难题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足够的医疗卫生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会借助医疗设备、运用医疗技术来解决医疗问题。为此,在培养医疗人才时,应当树立综合性的培养目标。首先,从知识结构入手,既要保障医疗卫生人员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又要培养人才的自然科学精神。其次,从能力结构入手,既要保障医疗卫生人员能够具备足够的实际救助能力,又要培养人才运用新型技术设备的能力。最后,从素质结构入手,既要保障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重视强化人才的心理素质水平。

(三)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培养

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不能只是考虑到眼前的需求,而是应当学会以长远的眼光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许多医院当中都存在着,虽然已经购入了新型的医疗器材,但却不知如何应用的问题。这使得明明能够派上大用场的医疗器材变成了无用的摆设。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当中,我们提倡能够依据实际的技术情况,突出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挖掘行业发展的趋势,将长期培养寓于短期的培训之中。

二、优化体系,寻求适宜的培养路径

(一)打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基础

一名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之外,还需要具备道德素养和科学知识。目前在我国的许多院校当中都已经开设了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并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与青睐。将医疗培训与学历教育挂钩,构建科学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能够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的积极性,强化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为打造更为完备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只有重视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才能更好的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更为完备的优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二)强化医疗卫生人才的继续教育

医疗卫生人才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重视强化医疗卫生人才的继续教育水平。将培训与进修进行有机融合,并将培训工作上升到学历层次高度,强化培训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和基础性,是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同时,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的能力提成要求,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有力途径。

三、完善机制,树立清晰明确的培养导向

(一)积极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领域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竞争有时是最大的动力。与其规避竞争,倒不如积极主动地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工作当中,通过采取公平竞争的方式,强化整体医疗卫生团队的能力素质。同时,竞争机制视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使人才在竞争的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在竞争中找到进步的方向。

(二)构建人才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工作有助于强化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的秩序性,在开展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工作时,我们需要以有效的管理机制强化人才培养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需要有监督机制的存在来保障培养工作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监督机制的存在除了能够起到约束性和管理性的作用之外,还能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进行有机的融合,做到防患于未然,并有效应对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运用医疗人才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运用能够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起到无形的促进作用,其如同在工作人员的心目当中设定了一个看得见的目标,只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能够获得一定的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奖励。在进行人才的选拔与培训时,激励机制的存在有助于营造优质的培训氛围。激励机制的构建应当做到随时的更新变换,立足于实际,将多种激励形式进行有机融合,并适当的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激发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应当营造优质的医疗卫生人才成长环境,发挥环境对于人才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人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培训环节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于医疗卫生人才的全程培训能够帮助医疗卫生人员获得能力、技术与认知方面的同步提升,无论是对于医疗卫生人才的短期发展来说,还是对于医疗卫生行业的长期进步而言,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应当给予医疗卫生人才的培训工作足够的重视,寻求有利的方式强化人才培养水平,为后续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水平的逐渐进步与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质量,随之而来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了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就对于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全程培训的对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强化培训工作的实际开展水平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医疗卫生,人才,全程培训,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萍,陈凯,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全称培训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24.

[2] 韩蕾,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的必要性、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5(2):72-73.

[3] 段勇,孙振球,我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813-814.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主要现状

(一)培养模式落后

虽然卫生事业管理体系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专业管理人才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然而,其培养模式仍旧相对落后。相关部门依旧单一的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无法达到国家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其管理人才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严重影响了专业队伍的建设发展。由于我国防疫事业发展具有自身国情的特殊性,具有任务重等诸多特点。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管理人员的评价体系不合理情况下,同样不利于卫生防疫事业的长远发展。由于传统的部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总是单一性的以卫生事业管理为主,却不注重员工内心方面的教育。部门的思想观念落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部门一心只想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对于员工的综合素养不太重视。目前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评价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当下的时代发展产生了冲突。当下的评价体系由于缺乏对于员工全面考虑,无法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评价。由于部分员工会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中遭受到不公平的评价,将对员工参加积极性、自信心产生严重的阻碍。

(二)培训内容设置不科学

目前,部门卫生事业管理培训内容设置明显存在单一性的问题。这对于员工形成卫生事业管理素养将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无法适应当下社会对于员工的发展要求,与社会的发展形势相违背。培训内容设置的不科学主要体现为:部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形式与中学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基本相似,没有针对员工的发展变化进行改良创新,无法满足员工的自身需求。其次部门卫生事业管理课堂的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没有及时做好教材更新教育内容过于老套,严重打击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卫生事业管理教育质量明显下降。

二、发展策略

(一)改革部门培训内容结构

首先在卫生事业管理培训内容改革中,相关部门必须紧跟时代。及时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最新的培训内容,拓宽员工视野,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卫生事业管理培训内容必须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掌握核心培训内容。在实践教育中,有必要建立卫生事业管理培训内容标准,以保证系统化实践教育的规范化。在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中,必须积极构建层次不同,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管理知识体系。一方面,有必要加强与员工的专业知识培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那的趋势下,社会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员工的要求。因此,首先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卫生事业管理培养观念,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最初的理论型往实践型、开放型以及兼容性的方向发展。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设定员工发展的目标。使得员工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全方位地使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综合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

部门首先需从培养目标的高度上确定员工的卫生事业管理培养方式。让员工和当前的社会标准相统一,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理念。培养目标要综合体现部门的多元化以及应用性。其次,合理制定培训内容。教育培训内容应该包括通识工作、专业知识以及拓展实践三个方面。相关机构可以将员工放置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统筹学习,让他们形成满足部门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过去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员工只能学会理论知识。在多元化的培训模式中,通过加强卫生事业管理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让员工步入社会后更好地为员工服务。同时培训机构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身的实习基地,让员工可以大胆的在这些场所去实践和探索。部门可以基于专业背景为依据,模拟诸多不同的情景特色。在具体的卫生事业管理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包含多种情景模拟,让员工能够快速融入卫生事业管理活动中。让员工充分掌握各项技能,使其拥有较高的操作水准。化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责任态度完成设定目标。以教育目标为核心,不断朝着目标前进。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方式需更加具有层次性、可接受性以及可考核性。

(二)抓准卫生事业管理的培养定位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改革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困难和问题,其不断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改革的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员工一流素质的全面教育。对于卫生事业部门的员工而言,必须首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发展的方向。着重于发展员工的综合素养,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过程中融入其他不同教育内容。当下教育模式的更多的是引导员工自主训练,并激发员工对卫生事业管理活动的兴趣,从而有效可以提高整体教育效率,强化员工的卫生事业管理素养。创新性的高效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模式有视觉化,专一性和生活化的教育特征。时代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员工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对员工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卫生事业管理培训内容无疑是可以展示其综合素质的教育场所之一。虽然新型的卫生事业管理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仍然不可掩盖激发员工的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发挥员工主体地位的原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质量,还可以调动员工的参与意识,扩展员工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享受学习培养的乐趣。如果员工失去了创造力过程,使他们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将严重影响日常的卫生事业管理的培养教育。除了日常的卫生事业管理培训内容外,部门还需要注意员工的学习计划,并创建员工良好和创新的学习环境。

当下,国内外诸多卫生事业管理部门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卫生事业管理培养的深化改革。以自身特色为基础,不断加强卫生事业管理教育资源的分配。由过去传统的单一性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卫生事业管理整合为核心,设置合理化卫生事业管理教育体制。这些创新性的卫生事业管理改革模式赢得了许多部门以及员工的认可。我们国家在近十多年里,将多所卫生事业管理部门合并为一所,将教育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加强,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果。这种合作化培养模式,这有利于我国建设综合性、大规模卫生事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将不同部门的卫生事业管理资源进行互通有无,对全球的教育体制都产生明显影响。

(三)加强目标化培养

目标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是基于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两种管理理念,把目标作为管理方式。目标管理模式注重最终成果的管理制度,基于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管理外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设定最终目标,通过混合式的管理方式,通过最初设定目标来判定工作成效。这就要求管理者注重“目标定向”,以设定最终目标的方式进行有效管理,突出目标的功能和价值。第二种作为本质上的激励性质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模式。目标管理作为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普遍适用于部门卫生事业管理培训内容中。也就是说,第二种管理模式突出激励对任务完成的作用,部门以一种激励性质的管理模式开展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是化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责任态度完成设定目标。以目标为核心,不断朝着目标前进,这也成为部门教育的动力。目标管理是由管理者制定目标,注重成果与人实际情况的相互结合。目标管理的测定与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目标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于预期结果的管理,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要逐一把握对预期结果的管理,不放松警惕。对于目标管理方式具有层次性、可接受性以及可考核性。部门员工在如今社会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针对其员工管理工作有着特殊的新要求。

部门需要在员工管理建设中做优做强,为社会起到积极带动作用,就需要在目标管理中时刻注意配合工作,落实好部门卫生事业管理培训内容的创新改革的合理性、科学性。然而,部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的深化改革涉及到方面不仅多而且复杂,推进的难度相对较大。要想让各个创新性的改革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需要对部门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优化与调整。需充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让部门提供更好地优质服务,推动部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的根本性发展,为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

(四)差异性卫生事业管理培养

部门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时,要对每个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因人而异。部门需要结合员工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教育进程因人而异,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成绩的员工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卫生事业管理教育。部门需定期了解员工生活健康与情感变化。部门也可以更加细致的了解员工对于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好更加的合理的培养安排。在这种交流中,部门领导应当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榜样作用,营造良好的卫生事业管理活动氛围。在日常教育中,部门应关心、爱护员工,积极了解员工的心理问题,让员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及时解决员工在卫生事业管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给部门带来严重的恶劣影响。

(五)加强培养信息处理技术

由于员工每天都会碰到许多信息需要去处理,如何高效的处理工作信息将成为员工的关键能力。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处理好内外部的信息关系将有效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目前存在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化专业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对于公开性资料与保密资料之间的区别并不清楚。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对管理的掌控能力相关较弱。员工需及时对有关信息及时整理归类,从而有效帮助单位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员工经常需要针对一些事务进行协调沟通,这项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整体办事效率。员工在处理事务关系上需明确做事态度,抓准方向,以大局观帮助单位做好各方面的处理协调。

结束语:

当前全球资本进驻中国的力度加大,其竞争非常激烈,对于卫生事业而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将为卫生事业的运营发挥更大的作用。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来制定合理的管理人才培养制度。不能看到成功的相关案例,便一味的照搬照抄。

摘要: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卫生医疗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对其管理人才的不断培养,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高素质队伍。然而,当下的管理模式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维,杨敬宇,罗中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04):656.

[2] 包昕彤,黄蕾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规划建议[J].中国市场,2014(25):26-27.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 从历史的演变中追寻办学理念的真谛1.1促进医学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主要以模仿前苏联为基础, 形成并确立了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体制;1958年至1977年 (分两个阶段) , 前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走上了一条摒弃一切外国“模式”, 加之“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中国高等教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后一时期 (1978至1998) , 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过恢复调整提高的重要时期后驶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发【1993】文件的颁布, 加快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在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中, 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并创建了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 初步形成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并存的结构日趋合理、质量与效益逐步提高时期。精英化的高等教育以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急剧需求发展的职业教育, 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的主旋律和重要支撑力量。

2002年,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 标志着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形成其独立的教育体系。国发【2002】1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了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 并强调以突出特色, 加强实践, 适应需求为其主要特征。此后又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等, 更加明确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理念。

1.2 特色化的职业教育理念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与发展中沉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不断适应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中, 根据其办学形式多样化、职教与普教的有机融合、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以及学习化社会的逐步建立, 准确把握其发展的宏观走向, 在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沉淀并形成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理念, 引领我国职业教育在其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变革, 表现在[2]:由单一的“岗位实用型人才”转为由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伦理项协调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和更加注重职业心理和职业伦理道德等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培养的“人格本位”转变的课程模式;变“普通高教专业模式”为“高职专业特色模式”的专业结构;变“理论→实践模式”为“实践导向模式”的人才培养方式。

1.3 近十年我国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实践探索对办学理念的提炼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秉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借鉴摒取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中, 实现了教育的层次、结构的不断优化。表现在:一是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被称作新世纪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卫生部、教育部【20 0 1】7) 确定了“优化结构, 深化改革, 稳步发展, 提高质量”的方针。即压缩中等教育, 调整专科教育, 积极发展本科教育, 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我国医学教育层次结构、专业结构调整。并明确医学大专教育的目标是为农村培养人才, 毕业后要到农村工作。基于我国国情及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 以及医学本科生不愿到农村基层这一现象, 专科层次的医学教育已经成为西部及边远山区城乡基础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二是办学面由窄到宽, 主要体现在医学相关技术类专业的异军突起。医学的发展催生了与之配套的相关技术如:口腔工艺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这些相关技术教育的需求, 也丰富和发展了高等医学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进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医学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理念的不断实践与升华。近十年, 我国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在不断顺应医学、社会以及人们健康服务需求中,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 逐渐形成了适应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体现医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全面素质、终身化、国际化和特色化的医学职业教育理念。

2 在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凝练个性化的办学理念

2.1 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核心——实践全面素质教育理念

医学自身发展及服务的特殊性、医学模式的改变推动了医学教育新的改革。更强调对医学生的“利他性”、价值观、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教育。作为西部地区的一所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特色、办学历史悠久的地方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在办学与教育实践中, 在社会及大众对医疗服务的扣问中, 我们反思:医学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是什么?学生们需要的素质与能力是什么?医学教育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调整?我们究竟应该教什么, 用什么方式教?面对问题, 我们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和趋势, 从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和医学教学模式、课程等改革入手, 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实践。

2.1.1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以强调“三类知识”、“四个融合”为核心、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能力培养为根本宗旨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三类知识”即第一, 利他性的职业价值观的强调;第二, 强调基本知识技能、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基础和临床知识的融合、实践的多样性等等;第三, 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知识面、人际交流能力与适应、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能力等。“四个融合”即第一, 利他性的职业价值观课程——即教书和育人的融和。我们推行“兼职与专职”辅导员结合的方式整合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 把学生的管理、学生的行为都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去, 让学生“成才”和“成人”, 即成为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和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职业信念的人;二是根据医学专科教育基础学科“适用、适度、够用”的原则, 探索医学各基础学科从单一的学科教学到多学科的融合, 如将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等学科——人体机能学;将解剖、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等——人体形态学, 实行知识模块性教学, 使之形成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三是基础与临床的融合, 形成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解决学生及早接触临床的实际问题。早接触临床是在教学的开头就引入具体的临床实际问题和场景, 并结合问题展开讨论, 引入知识。四是书本和实践的融合, 注重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学生见习、临床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 如深入病区、社区、老人院, 设置“一对一”的帮扶关系, 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和成长的土壤, 明确职业定位, 培养独立解决与分析问题以及社会适应的能力。

2.1.2 在实践教学平台的打造中彰显医学人文特色

如何在医学实践教学平台中融入医学人文的元素, 在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注入“灵魂”是实践全面素质教育又一新的探索。我们围绕基础医学实验平台的建设, 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并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理念构建了首个集教学、科普、科研、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基础医学形态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生命科学馆, 它将基础医学五大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和药理学融合, 并以“生命”为主题借用形象艺术的形式转化成真实可感具有震撼力的五大生命主题----生命之源、生命之光、生命的风采、生命与自然和生命与医学。不但从纵向诠释了生命的整个演绎变化过程, 加深了学生对生命成长过程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爱, 也从横向变化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 同时也使础医学形态课程“死的标本”注入了“灵魂”, 打破了学科界限, 使零星的知识“碎片”成为相互联系的、更直观的知识整体。通过建设标本展示平台、知识创新平台和知识链接平台, 为教师从宏观方面对知识进行讲解;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知识查询系统, 对微观层面的知识加以诠释, 相互补充。

利用三峡库区和学校中医药学科优势, 打造了融中医药教学、科研与科普、名贵中药展示为一体的——中药科技馆博物馆。搭建了“教、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平台, 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知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的理想与信念。以我校特色护理专业为依托, 构建了护理实训教学中心, 模拟了真实可感的情景化的教学实践, 实现了课堂与病房、教学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两馆一中心”的建立, 促进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促进专业教育与医学人文课程的深度融合。更推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为网络互动教学、虚拟实践教学、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比较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 以中医药产业化服务——实践特色化教育理念初见成效

为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我们以“产学研”为契机, 依托学校中医药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长江三峡库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建立了集教学、科研、服务的“产学研”一体教学结构网络。一是拓展市场先后分别与巫山、开县及周边地区在中药种植与加工、药品与食品、医用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医药行业、企业深度合作, 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模式, 让“学生进一线、工厂企业进课堂”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打造了具有浓郁特色的办学亮点和专业品牌;同时, 加大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引进和推广的力度, 推动科技服务计划项目的实施, 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推动产学研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发挥学校在中药种植与加工应用技术、中药产品研发、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研发等特色研究领域的科技优势开展科技服务, 与周边及其他三峡库区区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解决生产研发的实际问题, 提升企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科技服务。

2.3 在不断探索中践行终身化教育理念

终身化的医学教育理念是医学教育最大的特点。人类对医学科学真理无止境的探究与医学在校教育不可能无限延长的矛盾, 要求更多授予学生不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而我国在特定时期存在的中专、专科、成人等层次的医学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仍然是城乡基层医疗服务的主体。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医学发展及人民健康服务的需求, 是我们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又一重大实践。利用学校位居三峡库区腹心的地理优势, 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 通过成人教育、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 全面提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与服务水平;同时全面开展面向三峡库区基层、面向产业及劳动力专业的培训, 促进职业培训不断拓展及培训层次的提升。通过几年的实践, 我校已逐渐探索出一条医学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 并成为三峡库区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及三峡库区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

地方高等医学职业教育, 只有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中传承吸收先进教育理念, 不断总结凝练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才能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职业教育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中, 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并发展形成其特色化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教育体系;高等医药卫生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办学理念也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中不断传承创新并凝练形成了个性化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松林.建国初期苏联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的影响[J].党史研究资料, 2004, (4) :89-94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省高级法院xx庭~年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年一年里,我庭全年收案达到337件,经全庭同志共同努力,共审结案件192件,比上一年增加24.7%,人均结案为24件;未结案件145件,比上年增长26.8%。因此,~年,将是本庭审判任务更加繁重的一年。新的一年,知识产权审判要围绕公正和效率这个世纪主题,进一步提高办案数量和质量,完成艰巨的审判任务,同时搞好调研指导工作,为广东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工作思路上,经过去年一年“打基础”,今年思路立足于“求发展”,力争“队伍建设见新形象,审判工作出新业绩,调研指导结新成果”。据此,我们拟订以下工作计划:

一、以司法为民为核心加强思想建设,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改进审判作风 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xx大精神,坚持以xx大精神统揽审判工作全局,以“xxxx”重要思想指导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实践。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仍然是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要结合我省关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和目前广东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巩固我省“机关作风建设年”和最高法院“司法大检查”工作的成果,加强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开拓进取,造就一支廉洁、勤政、干净、高效的审判队伍,为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维护我省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做出新的贡献。我们打算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1、按院里要求和布置,完成各项学习和教育活动;

2、完善本庭政治学习、廉政建设和审判作风制度,规范本庭的政治学习;

3、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和完善各项组织活动,支部成员和庭领导与本庭干部建立起定人定期谈话和交心活动,必要时应进行警示谈话。

二、采取多种措施,争取多办案件 今年本庭的目标是“两增一减”,即审结案件数和人均结案数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存案有所减少。为了完成今年的审判任务,除了在机构上完善合议庭制度外,我庭还将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办案指标。每个审判人员(审判员、助审员)全年办案不少于35件。尽管目前对法官的年办案数量没有统一而具体的要求和相应的奖惩措施,而且案件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但根据本庭实际受理案件情况,我们提出具体的办案指标作为指导,落实到每个人,使各自的工作目标更明确。

2、合理安排各项工作。首先是合理安排政治学习与审判工作。政治学习要贯穿始终,方式要灵活多样,审判工作是我们的本职,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合理安排好调研指导工作和办案工作,做到两不相误,并驾齐驱。第三,安排好审判工作与业务学习。通过办理案件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理论修养而促进审判。

3、统筹安排,优先办理积案。~年初,要根据本庭的存案情况,对即将超审限案件的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任务,优先办理。

4、严格办案程序。按最高院及本院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办案中有关庭前、开庭、合议、制作法律文书、送达法律文书等程序的规定,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具体任务。

5、适时组织集中评议。采取全庭统一时间集中办案是一种加快办案的新举措,本庭将视具体情况适时组织

一、两次封闭办案。

6、加强监督。根据院里的统计,庭里要跟踪检查监督,提醒主审法官和合议庭,尽快审理。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争取所有的知识产权案件都在审限内审结,实现良性循环。

三、细化合议庭分工,提高审判效率 面对知识产权案件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和审判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我们要充分发挥合议庭的功能,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确保完成今年的审判任务。今年拟请求院党组大力支持,尽快充实审判力量。

1、明确合议庭分工。我们将根据知识产权案件的类型和不同类型案件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合议庭的分工和任务,既有分工又不分家,第一合议庭相对集中审理专利、技术合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第二合议庭集中审理商标、著作权等纠纷案件,在机构上基本与最高人民法院庭对应,有利于提高审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办案效率,完成全年的审判任务,还有利于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和指导;

2、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合议庭及审判人员办案规程,并认真执行,使办案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四、总结办案经验,加强调研指导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出现一些新类型纠纷,比如商标与商号、商标与企业名称、商标与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专利与专利、专利与著作权等之间的权利冲突纠纷,网络知识产权纠纷、专利等同侵权案件等,近年来日益增加。而现行法律并无明确的规定。因此,对于新类型的案件,应当注意研究,并且要加强上下级法院之间的沟通,严格贯彻曹建明副院长在~年10月27日在全国法院专利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坚持执法统一原则、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原则、坚持适度保护原则、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因此,在审理前述新类型案件时,要慎重研究,及时汇报,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尤其是“首例”、“第一宗”之类的案件,根据适用法律的复杂情况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得到他们的指导。重视调研,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对下级法院的指导。具体而言,拟做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去年本庭审结的192件二审案件的情况。对本院改判的案件以及典型的案例,应当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力争在3月底前完成。在此基础上,于4月上旬,召开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共同研究知产审判工作现状,共同提高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水平。

2、以“入世后,本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我们应对措施”为题,开展调查研究,争取获得调研成果,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相应司法建议。

3、每个审判人员就其审理的案件,写出案例分析或其他研究文章,送《法庭》杂志或者其他杂志发表,每人每年不少于三篇。

4、组织全省从事知识产权审判的力量,积极撰写专题调研文章和案例分析,争取每季度出一期《知识产权审判通讯》刊物。

5、积极撰稿,尽快出版《知识产权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经院领导批准和本庭多次联系,本庭与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达成了合作协议,拟就知识产权审判和理论中的问题,共同研究,每年出版1-2期《知识产权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

以提高本庭的理论研究水平,同时宣传我省的知识产权审判经验。

6、对广州东山区法院、深圳南山区法院和佛山南海区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做一次专门的调研和指导。~年10月22日,本院下发了粤高法[~]218号《关于指定广州、深圳、佛山市基层人民法院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通知》,指定广州东山区法院、深圳南山区法院和佛山南海区法院受理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就该通知的落实情况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将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加强对他们的指导。

7、规范本庭的业务学习制度,使本庭业务学习制度化和规范化。及时对新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办案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共性问题予以分析研究。积极参加最高法院及全国性的各种研讨会,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五、利用学术资源,展开合作研究 广东是工业大省,也是知识产权大省,拥有大量的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因此,从事知识产权开发、运用、协调、贸易以及相关法律研究、咨询、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较多,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领域关注和研究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对于法院来讲,主要是对知识产权进行司法保护。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省知识产权发展的总体情况,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推进科技进步,我们拟进行以下工作:

1、拟8月下旬,召开一期知识产权专题研讨会。与西南政法大学知产研究中心共同筹办一期知产保护研讨会,力争扩展到港澳地区代表与会。主要针对我省知产审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邀请省内大学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学者、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知识产权诉讼代理人、拥有专利、著作权较多的企业代表以及其他省市部门知识产权审判法官和专家,共同研究,共同促进,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争取他们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广泛理解。

2、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于知识产权案件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其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非常复杂,并不是法官所能掌握的。因此,有必要收集专家名单,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首先,可以就疑难的技术问题进行咨询和探讨。其次,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需要,从中邀请一些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前几年我们曾经聘请了部分专家担任陪审员,效果良好。今年将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继续聘请部分专家担任陪审员。

3、继续加强与我省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的联系和交流,加强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协助,共同提高我省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水平。

上面法院工作计划范文是由

上一篇:住建局人才工作计划下一篇:工信局人才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