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休闲范文

2023-10-01

户外休闲范文第1篇

青海互助国家级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园一角

始建于2008年7月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国家级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在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后,成为海东第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县。园区总面积3.7 万公顷,涉及全县18 个乡镇280 个行政村,有现代农业科技园等5 个园,重点发展油菜制种、马铃薯繁种、牛羊养殖等十大农牧业生产基地。目前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3.9 亿元,基本形成以种子亲本繁育、生产、加工、推广为一体的生产格局,带动了全县农牧业的发展。

来源:《海东时报》

户外休闲范文第2篇

对于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朝九晚五的现代人来说。旅行度假渐渐成为放松身心的重要手段。作为服务于这一群体的度假型酒店,常常在旅行体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一个设计优秀、特点分明的度假酒店往往会成为人们选择故地重游的重要理由。

概述

土福湾位于三亚市陵水县之南,与亚龙湾并称姐妹湾,是海南省南海岸最优质的海湾之一。这里海岸平缓,浪小沙白,海水清澈,是天然的避风港湾和热带游泳场,同时又是一个优良渔港。项目正选址在这优美的半湾之中,南侧紧邻大海,东、西、北三边被高耸的椰子林和木麻黄包围。在项目调研的初始。我们便为这一片醉人海景所折服。同时也深深感到了在这美景之中设计人工构筑物的压力,因此做出不示弱于环境的度假休闲建筑成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立意

绵延的海南南海岸线上缀满了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度假酒店,其中中式的酒店并不多见,探索中式空间与庭院关系特色的就更少。细究起来。以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与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正是中国人最早对于度假建筑的成功尝试。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思想。由此。我们将“中堂”二字作为主题设计理念,欲以建筑为载体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探究传统空间特质,试图以“堂”为外化表现形式,融合东西厢房、前庭后院、天井等传统空间元素。集尊贵、权利、庄重为一体。表现儒家礼仪风貌。使其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度假酒店。

空间

酒店的空间设计紧紧贴合“中堂”这一主题设计理念,强调空间的收放及序列的产生。体现高品质休闲度假,注重空间的开合进退。规划格局疏密相间、气韵生动。正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令人领略张弛有道、大开大合的韵律节奏感。

在此项目中,设计的初始理念之一是可以让客人由落客区便可极目远眺海天一线的优质南海景色,置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生意境。

在传统园林建筑中,往往以各向轴线来组织空间,达到强化空间序列的作用。我们为这一项目设计了一条空间主轴线。结合轴线布局具有中国东方色彩的空间序列。强调渐次展开。循序渐进。步移景移。轴线自大堂北侧叠水景观开始。串联起了大堂落客区、大堂、大堂吧及大堂吧外的“U”形水池,直指大海。

为了强调这一中轴线,在轴线两侧等距离布置了对称的中式柱廊,并设计了沿中轴线对称的室外庭院。庭院内的植被与其对应的南侧室外植被在选型及尺度上相呼应。庭院围合介质同样选取中式元素较浓厚的传统格栅。这样的设计直接模糊了大堂东西两侧走廊的室内属性,将室内外空间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我们提炼传统建筑符号及构件。并与热带风情及典型符号特征相结合。产生新的建筑语言。

隈研吾的“精神导师”、著名建筑师布鲁诺·陶特曾指出,现代派建筑只专注于独立在世界之外的孤独的形态美。但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空间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的。对于度假酒店来说,也许重要的不是建筑本身有什么样的形体,而是能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来供人欣赏美景。为此,为了使客人可以从更佳的角度欣赏海景,设计将大堂区戏剧性地抬到了相对标高为7m的二层。并“去建筑”化,消融建筑体量,使人望向大海的视线尽可能开阔。大堂立于高处。如《园冶》所言:“高方欲就亭台”,以达到“有亭翼然”的效果。客人由市政路拾级而上,穿过层次感极强的叠水景观区、到达7m平台。刹那间豁然开朗。俯见大海。

由此以来。这一区域的落客区、大堂与大堂吧均沿中轴线设置。形成了纵深感、序列感极强的空间。这一特质使得客人在第一步踏入酒店前区的同时,抬眼便可望见与大堂吧无边水池浑然一体的美丽大海。利用空间渗透,追求“意”的幽雅与“境”的深邃,并借丰富层次变化加大景深感,令人有不可穷尽之快。使其成为这一酒店令人印象最深的特色空间之一。

“中堂”理念贯彻在每一处空间处理之中。设计不但将酒店的“第一眼空间”——大堂空间处理成十分规整的矩形。同时在其东西两侧各设置了一处完全对称的20mxl5m的内庭院,这样不但使公共区形体更加舒展。也将沿海景色引入了建筑内部空间。同样为矩形的大堂吧空间被布置在了大堂的南侧。大堂及大堂吧作为室内活动场所与室外东西庭院虚实对比、互相围合。以方整的空间、有序的轴线关系给人留下了强烈的中式中堂意向。

为了突出传统园林的空间特色。东西两侧客房区各自以完全对称的“U”形体量围合出相对私密的内向庭院。作为客房区主要交通流线的各层连廊均布置在庭院这一侧,随客房折曲,使得客人在往来客房的时候可以移步易景。获得不同层次上的传统空间体验。

布局

根据喜达屋酒店管理方的要求,酒店可大致分为公共区、宴会区、客房区、后勤机房区四个主要分区。其中,公共区包括酒店大堂、大堂吧、喜来登联络处及各餐厅等公共服务功能;宴会区包括一间600座大宴会厅、宴会厅前厅、VIP包间及一些中小会议室;客房区客房共372间钥匙间,分为标准双人房、标准大床房、行政套间及总统套房四级;后勤机房区则主要是后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功能用房、厨房及各大机房。

在建筑规模和基地条件的限制下。为了最大化利用基地景观优势。我们将客房区划分成2个“U”形布置在基地南侧临海位置,使酒店主要功能空间即客房可以拥有更多的景观面。同时,为了缓解项目用地紧张的问题。将后勤区结合地下停车场布置在地下一层。将公共区分成大堂层和餐饮层两个楼层设置在基地北部靠近主要道路的位置,将宴会区布置在交通便利的基地西北角,使其既有单独的出入口,又与公共区贴临。

功能

公共区地下一层的东侧为地下停车场。西侧为后勤机房区。这一层区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后勤管理人员流线、后勤人员流线、货物流线、半成品流线、污物流线及布草流线这六大主要流线的组织与其对应功能房间的分布。达到流线清晰、空间有序的设计要求。所有厨房的粗加工部分也统一设置在了地下一层。缩短了货物流线的长度。减小了其他各处厨房的面积。

酒店首层主要包含全日餐厅、中餐厅及健身区三大部分。中餐厅的散座区及VIP包间均围绕庭院布置。使散座及VIP均有较好的景观面,最大化庭院的景观价值。同样,由于庭院的设计,健身区也得到了景观视野。提升了品质。

全日餐厅位于首层公共区中部,东侧与庭院相接,南侧为全日餐厅的室外餐区。酒店运营时。二层无边水池的水由室外餐区的三面落下,同时隔断了室外的嘈杂声音和闷热温度。

宴会区设置在基地的北部、公共区的东侧。宴会区首层为600人大宴会厅、VIP包间及其附属房间。二层为5间中型会议室及大宴会厅的控制室。宴会区首层直接通过宴会厅前厅与公共区连接,在两区相连接的位置设置了导向性较强的景观楼梯,可以引导与会客人由宴会厅顺畅地前往二层大堂。

对客房区的形体设计做了较为有趣的尝试:将每4间客房分为一组,各组相错排列布置,组间以廊道虚接。既打破了客房长走廊的乏味模式,也在尺度上更加近人,更加契合中式建筑的空间特点。部分有条件的首层客房设置了专属泳池。其中一些泳池同时与公共泳池相连。客人可以直接由客房阳台进出泳池。也可选择再游远一些,去到公共泳池的部分。既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活动条件,也在客房与公共活动区域之间进行了半私密、半公共空间的探索。

结语

在建造的过程中。诸多需要被“组合到一起”的关键性要素之一是房间。房间也是容纳人物在场的最亲密的空间。因此特别需要一种“图”的合理性。房间的室内是一个庇护所。然而房间也需要理解和面向环境。房间上的部件。诸如门窗、火塘、天花、地板。都是可以调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世界之间关系的要素。它们也因此是直接跟图底的“底”有关的要素。当图底关系中清晰的“图形”向“底”开放。并从“底”那里获得某些属性、同时还将自己的“图形”身份传递给“底”的关系结构时,人类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与这个世界相连。

项目名称:海棠福湾一号喜来登酒店

建设地点: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

项目业主:海南万通集团

建设规模:1.622ha

总建筑面积:51000m2(地上41000m2,地下10000m2

设计时间:2008~2013

拟竣工时间:2014

项目经理:金卫钧

设计人员:刘方磊、回炜炜、崔强、王立新、白嘉、乔群英、王毅、刘昕、王权

室内设计:WOW ARCHITECTS、集美组

景观设计:AECOM

酒店管理公司:STARWOOD HOTEL&RESORTS WORLDWlDE lNC

户外休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西省 大学生休闲体育 消费

1 研究目的

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 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 的的身体锻炼活动[1]。高校体育的目标应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积 极、主动地锻炼身体,而休闲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科学的 生活方式,构筑和谐的校园文化举足轻重。KRAU (1984)和 SKELYL在(1996)提出:人们生活的各部分都有休闲的潜在资 源[2]。这说明,判断休闲体育的标准,并不是参与者的活动方式, 而是他的心态。如果参与者是以一种追求自身体验的积极心态 去参加体育运动,那么,即使是再激烈的项目,对他而言也只是 一种休闲。反之,如果参与者是在外因的迫使下参与活动,那么, 哪怕是最轻松的体育项目,对他而言也不是休闲了。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体育与休闲的结合,是国际大众体育 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它使体育不再仅仅是人们健身的一种工 具,更是人们调节心理与情感的一种玩具,对于体育走人人们的 视野和生活,成为人们维系身心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

相比较学业繁重的初、高中学生,大学生们可支配的业余时 间显著较多,可利用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加,在此情况下,如何利 用健康的娱乐方式和体育活动去丰富自己的余暇生活,使之有 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一个大学校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 部分大学体育教学存在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强调运动技 能的学习,强调运动竞赛,许多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 既不能适应休闲个体活动的开展,义不适应毕业后的传承。体育 课外活动辅导也由于经费、场地、师资等原因很少开展,即使有 也大多是体育课的直接翻版,缺乏新意,不能满足大学生健身养 心、娱乐等功能,学生也没有太大兴趣参与。

本研究拟通过对山西省三所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现状的 调查与分析,对于正确引导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休闲体育 消费行为,认识其体育消费特征,以及促进这一特殊群体领域形 成健康的积极的休闲体育文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这三所高校 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共计847人(男生487人,女生360人)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山西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307人,中北 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237人,太原工业学院学生303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休闲和休闲体育方面的论文及休闲理论、社会学 等参考书目。

2.2.2专家访谈法

访谈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 高校的体育学专家学者、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会长、会员以及经常 参与休闲体育的普通学生。

2.2.3问卷调查法

2011年10月至11月期间,在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工 业学院等三所高校,发放《山西省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消费调查问 卷》,共计1000份,责成专人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回收问卷 10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47份(男生487份,女 生360份),问卷有效率为84.7%。

2.2.4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ll.O计算机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整理统 计,并采用“裂半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休闲体育消费支出

调查结果显示,每月生活费在300至1000元之问的大学生 比例占到了调查对象总数的85.1%(见表1),而“家里提供的生 活费”是62.6%的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的主要经费来源,通过勤 工俭学、兼职等手段挣钱来进行体育消费的比例是31.6%。这反 映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支出主要来源于自己每月的生活费 用。

而在“你是否愿意花钱去进行休闲体育活动”这个问题上, 选择“否”与“不确定”的学生占到了66%的比例(见表2),这在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学生一则不愿意花钱从事体育休闲活 动,二则对花钱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态度很犹豫。

在“多久参与一次休闲体育活动的消费”选择上,“一个月消 费一次”、“几个月消费一次”以及“很久才消费一次”的比例占到 了近80%,这直接表明了大学生对休闲体育需要花钱进行消费 的真实态度,那就是消费极少或者几乎不消费(见表3)。每个月 用于休闲体育消费的金额,“几乎没有”与“100元以下”的选择 人数也占到了80%以上,对于那些父母所给生活费是其主要经 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讲,休闲体育消费的支出显然是有些奢侈。

在如何看待和认识休闲体育上,“舒缓压力的好途径”是大 学生们的第一选择,这也证明了在大学生看来,休闲体育对其心 理健康促进具有良好的影响(见表4)。国外学者Bedar和 Ragheb的研究表明,休闲时人们期望获得的体验至少包含以下 几个层面:(1)心理上的:自由感、享受、参与、挑战;(2)教育性 的:智力挑战及获取知识;(3)社交性的:与他人的良好关系;(4) 放松性的:从压力及疲劳中解脱;(5)生理性的:健康、健美、体重 控制与康乐;(6)审美性的:对优秀作品及自然景色的反映[3]。而 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表明,休闲体育具有有助于减少负 面情绪,促进人的正面情绪效应、有助于获得精神层面的自由感 和解放感、有助于增进“我们关系”,改善人际交往关系,增强个 体的社会适应的能力,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等六大功能[4]。大学 生作为文化素质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学业以及就业 压力,心理负担较重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群体对渴望参与休闲体 育的心理需要程度完全符合本次调查研究的预期。

而在题目“休闲体育消费后的感受”问题选择上,“心理轻松愉快”、“身体舒服”、“忘记烦恼”这三点是大学生们的主要选择, 在证明大学生更看重休闲体育对心理有积极良好影响的同时,也表明大学生非常认可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见表5)。体育本 身的健身功能普为人知,进行适当的锻炼会让自己的身体感到 比较舒适,而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 太多的竞争性与对抗性,所以运动者基本会以比较适中的运动 量进行锻炼。

目前,我国法定的节假日大约有114天,而在校高校大学生再加上寒假、暑假,大概有170多天的假期,由于他们学习时间 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因此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将会更 多,在拥有了比较充裕的业余时间之后,大学生如果能比较长时 间的坚持进行休闲体育,身体机能和体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显 然可以预见。

3.2休闲体育消费项目与场所

从“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项目”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消费项目主要集中在支付体育活动费用或门票、购买运动服装、购买 运动器械(见表6)。这个研究结果与先前学者们关于大学生学 校休闲体育的众多研究结果颇为相似[5][6]。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对某些体育项目与体育明星的迷恋可能致使他们会经常购买相关体育活动门票或书籍报 刊杂志以及相关的运动器材。而在购买运动服装这项上,即使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也可能会消费一定数额的金钱,因为现代的体育运动服装已经并不只限于运动时穿着,而是一种时尚休闲的标志,在大学生看来甚至是更为主要的因素。

在调查结果中也显示,大学生最希望休闲体育场所拥有先 进的设备,集各项休闲体育设施于一体,其次是能够提供免费的 运动指导(见表7)。

这项调查结果表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矛盾,毕竟各学校能提供给学生免费或者低消费的休闲体育运动场所远 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如果到社会上进行休闲体育消费,大 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还达不到。

在休闲体育场所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几个问题是活动场地 少、设施破旧、种类不够多以及服务不到位。在这个选项中,主要反映出大学生对目前学校体育设施的不满意态度,这也是“供需 矛盾”的一种现实反应。由于受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的影响,山西省许多高校在校学生每年逐步增加,但是体育场馆 等硬件设施并没有相应的增加到与学生数量应该达到的数量和 标准,许多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陈旧、匮乏,根本无法满足在校 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甚至是正常体育课教学的需要。

资料表明:我国符合普查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共有 615693个,其中隶属于学校系统的有413583个,约占67.17%。说明了我国学校系统体育设施拥有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而在 学校体育设施中,高校拥有12762个,仅占到3. 86%,说明了高 校体育设施拥有率相当低,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活 动需求。在笔者调查的三所高校中,篮球场地、足球场地、网球场 地等经常在下午学生下课后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几拨学生轮 流共用一个场地进行活动的局面经常出现。

体育场馆等基础性设施是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物质条 必备件,一个学校硬性体育设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在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人数多少及活动的质量,因此学校应该对体育场馆 的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加大和改善体育场馆,为保证体育 教学和在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3影响休闲体育消费诸因素

在“大学生不参与休闲体育消费的原因”调查中,可以看到, 将近60%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或其它活动占用时间多”。可以 认为,这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选 择经济条件不允许和无适合场地或找不到场地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28.2%和25.7%。(见表8)学校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与休闲体育场所,对其认识与选择休闲体育项目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显示,“在学校 形成一种休闲体育文化氛围,人人参与”和“希望学校组织更多 的休闲体育活动”这两个因素让74.1%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有效 激励和促使他们参与到休闲体育中(见表9)。休闲体育的文化价值在于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平衡 以及自我实现的发展,这是体育的本质和终极目标,是人类物质 和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只有当人通过自己的意志去设汁、掌 握或运用某种手段和方法来使自我的身、心获得同步发展;当人们去参与一种旨在使自我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提高,并同时满 足了人的归属本能、自尊本能乃至最高级的自我实现本能需要 时,我们便说:他参与了体育。他占有并实现了体育的意义和价值。”[7]

从这个意义上说,休闲体育是在人类满足生存需要之后的一种更高级的享受和发展需要。那么在高校中的休闲体育文化,应该是一切休闲体育现象和休闲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在休闲体育生活和休闲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在大学校园中如果能形成一种休闲体育文化氛围的话,那么生活在校园环境中的大学生将会极大地受到休闲体育文化的影响,那么自然而然地,休闲体育也将会在大学校园中兴起和不断发展。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造成的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安因素不断增多。因此大学生需要休闲娱乐来体现其自身价值,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和舒缓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压力,而高校休闲体育的超脱的、非功利性的特点,恰好满足了广大学生回归自然、释放本能的心理渴望,可以达到身心和外界环境有机融合的目的。高校休闲体育是顺应时代的变化逐渐发展起来的,为此大学体育非常有必要开展休闲体育,使在校大学生在充满喜悦、和谐的气氛中,逐渐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休闲体育纳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4结论

(1)山西省高校学生对学校休闲体育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较高,普遍认为参与学校休闲体育可以对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休闲体育所具有的心理功效是其选择休闲体育最为看重的功能,其次是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

(2)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支付各种体育活动费用、购买门票、运动服装及运动器材等方面。目前的体育场馆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学生们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影响山西省高校学生进行休闲体育的主要因素有经济能力不足、学习或其它活动占用时问较多以及学校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其进行休闲体育的需要。

(4)山西省高校中目前还没有形成让学生们自觉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文化的氛围。参考文献:

[1]赵瑞斌,邱萍.成都市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300-302.

[2]Chrisotpr R Edginotn,etal.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M].1998:2-29,32-41.

[3]Beard.J,C..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80(12):20-33.

[4]毅刚,刘晖.休闲体育的心理功效[DB/OL].http://www.sh.xinhuanet.com/misc/2008-11—28/content/15048838.htm.

[5]高玉敏.河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47-48.

[6]许杰,孙继龙.中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J].四川体育科学,1999(6).

[7]郝勤.体育与运动的文化物质和价值[J].体育与科学,1999(3):14-15.

户外休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都市休闲农业;科普资源;科普对象;科普活动;

中途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设备及生态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场地、产品、经营活动以及农村人文资源等为载体,经过规划设计,一方面发挥特色农业的休闲旅游功能,满足民众的休闲需求;另一方面增进民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了解和文化体验,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休闲农业强调的是休闲性和体验性,以观光展示、科普示范、参与体验为主。

本文以光明农场大观园为例,从科普资源、科普对象、科普活动开展以及休闲农业旅游与科普的相互依赖关系等角度,阐述了如何在旅游的过程中发挥农业科普的作用。

一、光明农场大观园的科普资源及科普活动

光明农场大观园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是一家集农牧业生产、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景区,在农业科普和生态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根据该景区的几大主要功能分区逐一阐述都市休闲农业的科普资源及可开展的科普活动。

(一)经济动物养殖区:饲养经济动物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本区域主要包括晨光奶牛示范场、光明骑士会和东北梅花鹿场等。其中晨光奶牛示范场建有主雕塑广场、生产区、文化长廊、亲牛园、自动化挤奶大厅,通过展览、示范、讲解、品尝等形式,开展奶牛生产、饲养、挤奶等科普内容,使游客了解奶牛生产概念和技术、奶牛饲养营养搭配知识、奶制品生产产业链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自动化生产的优势等。此外该区域还建设有巴士灭菌装置、品奶厅等场所,通过演示、讲解、品尝等形式,使游客了解巴氏奶、酸奶、常温奶、牛初乳等奶制品的概念、加工、区别等。光明骑士会是华南地区目前最大的马术俱乐部,饲养良种马150多匹,其中一些是香港或澳门赛马会退役的纯血马,还有温血马及其他优良品种的马,有2匹白马还参加过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马场马匹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香港赛马会训练专业骑师的教练马,一部分就是经过严格挑选及训练,专门面向马主、游客及少年儿童进行休闲运动、锻炼身体及马术培训的马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骑马正悄悄地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时尚。马术运动,不仅仅是流汗锻炼,它其实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人们可通过参与、观摩等形式,了解马及马术运动的文化,在健体、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体现高贵身份和儒雅品位。

(二)蚕桑文化科普基地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桑蚕文化科普基地的建设为民眾更系统地了解我国桑蚕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该基地主要分为养蚕房、丝路文化馆、丝绸产品陈列区及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展示等。

养蚕房及桑果园:我国养蚕历史十分悠久,很早就形成了体系完整的蚕桑文化。由于蚕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蚕的价值一开始就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我国古代的蚕农们在实践中注重对蚕性的观察,不断总结和探索养蚕技术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养蚕专著,对当时及以后的养蚕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养蚕房和桑果园通过选种、暖室、温度、卫生、喂食、照明、防雨等展示及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送蚕养蚕科普活动,向民众直接、客观地介绍了蚕种的选育、制种、给桑饲养、蚕病防治、养蚕工具、禁忌等养蚕技术及操作方法。

丝路文化馆及桑蚕丝绸产品陈列区:桑蚕文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分支。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大量与桑、蚕、丝相关的文字符号、诗歌、神话、风俗、礼仪制度、服饰艺术、生产组织形式、贸易等文化元素,形成桑蚕文化的丰富内容,并与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以礼治国的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桑蚕文化的物化表辑。思路文化馆从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符号之一的嫘祖(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是正史记载中养蚕的发明人)开始,以丝绸之路为桥梁,以有关传统染织绣技艺和蚕丝民俗为基本范围,介绍我国养蚕技术、蚕丝纺织技术及丝织品的发展、流传,展示我国蚕桑织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众更直观地领略我国丰富而又博大精深的蚕桑丝织遗产,在展览中穿越古今,在记忆里寻找历史的辉煌,燃起对传统手工染织绣遗产的传承与守护热情。

展览共分为四部分,即蚕俗遗风、蚕丝记忆、织染奇葩和刺绣绝技,主要通过图版、实物、摄像片等展示方式,真实展现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去与现在,旨在唤起人们对传统蚕丝文化的关注,保护那些即将消逝的蚕桑染织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展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展的快速推进,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即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事实上,尽管目前这一产业规模还是很小,但农民们正积极转回归更加注重生态的生态/有机农业。而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展示可帮助普通大众更好地了解生态农业,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奇异瓜果世界

本区域主要分为蔬园巨星馆、奇异瓜果世界、瓜果采摘区及花卉的工厂化生产等区域。其中蔬园巨星馆主要是瓜果蔬菜的树状栽培模式展示。蔬菜树栽培,又称“蔬菜单株高产栽培”,主要是以培养强大的植株个体、多结果和延长生命周期为主要栽培目标,并通过创造蔬菜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结合生理和营养调控技术来实现,如重200余斤的巨人南瓜,覆盖面可达40平方米、挂果逾万的番茄树。通过该馆的展示,可让人们了解植物新的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技术、基质培养等。奇异瓜果长廊种植了品种繁多、形态和色泽各异的瓜果蔬菜,旨在让民众了解植物品种的多样性、繁殖方式的多样性(除了有性繁殖,还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及现代生物育种(如杂交育种、辐射育种、航天育种等)知识。

此外该区域还设置有农艺新科及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模块,通过农业新技术的展示,向民众介绍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技术和相应的传感、机械等自动化技术,如何实现自动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等。

(四)农业文化创意园: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它来源于几千年的农耕生产活动,包括与之相关的科技、社会秩序、习俗、信仰、民间技艺和饮食文化等。创意园通过模型、雕塑、实物、展板、场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展现灿烂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本区域主要由节气园、后稷教稼园、手工作坊、乡土文化展示长廊、葡萄园等组成。本区域还可通过精心组织和策划,举办插花艺术、盆景文化、食品雕刻、农副产品加工、创意农业、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活动庆典等科普活动。

二、光明农场大观园的科普对象及科普开展形式

要想达到好的科普效果,单单具备丰富的科普资源是不够的,还要细分科普对象,针对不同群体特点,设计和策划针对性强的科普活动和产品。科普活动的开展方式应该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应该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角度来打动和感染科普对象。

光明农场大观园地处莞深交界,到此旅游的多数是远离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城镇居民和城市市民。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青少年学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面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基础对培养知识面丰富、发展全面的新一代力量非常重要,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农业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比如景区常年开展的“蚕宝宝领养”科普活动。

(二)城镇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家和万事兴”说明了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的重要性。科学的亲子活动和家庭活动对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有一定的帮助。亲近自然,体验劳作和农耕文化,与家人同乐,对培养家长与孩子的感情非常重要,同时培养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爱惜粮食等好习惯,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专业技术人员

光明农场大观园集中展示了农业发展的新科技、新技术以及标准化、规范化和具有前瞻性的生产经营模式等,有一定的示范和技术推广作用。

(四)城镇居民

普通市民百姓,有的從小生活在都市,甚至没有见过更没有经历过农业生产,若通过这样的一个科普场所和科普过程,让市民了解农业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进而进一步关心、关注和支持农业的发展,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由此可见,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与普通游乐场、采摘园等单一功能主题景区不同,它承载着经济、生态、社会、游憩、疗养、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

三、休闲农业旅游与科普二者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

科普需要普及对象能够以休闲的形式和轻松心态来完成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普及;同时旅游的载体需要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不是简单的娱乐,市民在娱乐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学,知识有所增进,心灵有所升华,这也是旅游的终极目的。因此在科普项目的上马与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科普活动开展与景区文化活动策划等领域可将二者有机整合,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智毅,廖森泰,肖耿生等.宝桑园科普基地在科普活动中的功能与作用[J].中国蚕业.2009.4:83-85

[2]郭焕成等著.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7年4月1日)

户外休闲范文第5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编辑整理:北京农家院网 发表评论:说两句 展示农家:

广告服务

一、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黟县是一个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田园风光优美,灿烂的人文景观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丰富的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

黟县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开发乡村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

早在1986年,黟县依托西递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发设立了西递旅游服务点,标志着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黟县提出了“围绕旅游抓休闲农业发展,抓好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大了农、旅结合的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农业委、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目前黟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十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即:

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观光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龙头;

以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里、深冲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不断发展;

以木坑竹海、打鼓岭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正在发展壮大;

以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竹海人家、秀里农庄等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效益日益明显;

以“猪栏洒吧”“南山堂”等为代表的度假体验旅游新业态正引领古村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以山地车、公路自行车、徒步、露营等为代表的乡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以摄影、写生、影视拍摄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作专项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柯村胡门皖南花猪、黑鸡养殖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富民效益日益壮大;

以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金星工艺厂、民间工艺厂为龙头的旅游商品产业初具规模;

以4万亩桑园、2万亩有机茶园为基地、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盛集团、惠达食品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致富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黟县境内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2处(其中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专业村6个、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示范户17家,涉及全县8个乡镇;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省级1家;以木、竹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个体私营作坊150多个,已形成四大类、12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同时,发展了5个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和700多个购物摊点、门面;叶村、黄姑村、宏潭村、五里村分别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万亩蚕桑生产标准化生态基地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2010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突破40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4亿元,其中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受益3.8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达30%,对地方税收贡献达34%,重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7000元,其中67%来自休闲农业和旅游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3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口的40%以上。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财政贡献、带动效应、品牌影响、富民效应、业态发展、入境人次等方面发展成效显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动力产业,成为扩大开放的先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

二、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势与潜力分析

(一)比较优势。目前,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无论从产业规模、财政贡献、带动效应、品牌影响、富民效应、业态发展、入境人次(2007年已超过10万)等方面来看,发展应当是成功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传统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加彰显其自身的特色。一是资源一流、品牌一流,与国内其它类似县相比毫不逊色。二是连续四届举办的两大国际性节

庆活动和休闲农业展示活动,提高了黟县的知名度,培育了自行车、户外运动、摄影采风、写生修学、农业休闲等专项旅游产品市场。三是积极开展中法乡村旅游国际合作,并在法国先进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进国内外品牌企业参与黟县乡村旅游发展,在促进古村落乡村旅游业态的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四是以旅游商品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农民家庭作坊为支撑,带动全民参与的旅游商品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在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旅游综合效益方面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潜力分析。黟县地处皖南山区腹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地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乡村资源保存良好,除西递、宏村外,黟县目前还保存有大量的有原住居民居住的古民居、古村落资源,仅黟县盆地就有古村落23个,古民居2000多幢,且周边田园风光优美,是国内罕见的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的典型代表,也是最具有国际旅游市场价值和文化休闲旅游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资源;二是黟县西北地区四乡4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态环境绝佳,自然风光优美,山村风貌一流,人口仅2万多,发展休闲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基本处在未开发状态;三是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土特产品和传统的手工艺为发展旅游商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有利于延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农村

一、

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随着黄山市大旅游交通设施的改善,黟县的农业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黟县已经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写入“十二五”规划,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十二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把黟县打造成一个以国际市场需求为标准的世界级的国际化乡村旅游目的地。

一是以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黟县示范区项目为重点,依托黟县盆地内非遗产地古村落和农业生态乡村资源,打造高端的国际化农业生态型乡村休闲度假游新业态。

二是以黟县西北山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依托山区原生态乡村资源,打造国家级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新板块。

三是以实施西递、宏村旅游综合提升工程为契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品牌影响,打造世界级的徽文化遗产地旅游区新典型。

四是以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为平台,依托一流的乡村山地车赛道,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户外运动专项旅游项目,打造前景广阔的体育和户外休闲旅游新亮点。

上一篇:休闲度假村下一篇:休闲食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