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小结范文

2023-04-12

数学知识点小结范文第1篇

通过业务知识的培训,让采购员、销售员知道药品经营只能具合经营资格的单位发生购销业务往来,业务人员应该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去按GSP的要求去做,购进药品必须以质量为依据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采购”的原则,发生业务时应该向对方索取哪些资料等知识,从而在药品经营过程中自觉按药品管理法等法规去执行,此次培训基本达到了培训目的。

质管部

数学知识点小结范文第2篇

一、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

当我们进入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时,当我们面对学生提问“今天有何收获”时,学生在思考。教师也应当回顾,“这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课堂小结对于教师而言,应是一种回顾,回顾每一个教学环节,思索每一个教学细节。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此时,课堂小结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这堂课亦或暗淡亦或闪耀着明亮的光辉。

2、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学”的一种深化

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结语,对学生而言。却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课堂小结形式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常用的类型有:

1、知识梳理型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①概括式的小结

例如,初中几何中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列出来,使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知道,有哪些条件可选,使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能力得到提高。

②问题式

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加以提问,学生逐一解答。

③对比式小结

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似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得到了区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的理解。

2、互动性小结

可先让学生比收获,教师加以补充,再谈疑惑,教师解答,然后提建议。教师和同学针对自己的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当堂课内容基本都能消化。这样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课堂小结的特点

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述一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小结应围绕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而展开。

1、课堂小结要简明易懂

在设计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语言精炼。

2、课堂小结要有目

3、课堂小结要有引导性

在小结时,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小结或通过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多加思考,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小结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请你说一说。

4、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

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将新学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点小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小结 意义 问题 方法

一、探究意义

1.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囿于时间有限、知识点较多,非常需要在课堂结束之前进行小结。所谓小结往往是几句简短的话语,其内容主要是对该堂课所授重点知识的概括、难点知识的强调。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课堂小结,会为数学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对当堂课程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2.为下一堂课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点都是一环扣一环,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当堂数学课上进行课堂小结,可以较好的为下一堂课做铺垫,借助归纳和总结,引起下一节课的知识点。将下一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当堂课的课堂小结中,让学生感受一种意犹未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小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现如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进行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普及率已经比较高。但是,并非所有老师开展的课堂小结都能够收到很好的成效,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许多初中数学老师进行的课堂小结收效甚微。

2.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存在的问题

其一,课堂小结欠缺方式方法,无法吸引学生。

一些年纪稍长的教师认为课堂小结就像辩论赛中的总结陈词环节,只是简单的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重难点进行简单的汇集,重述给学生即可。未能够学会和运用有效的课堂小结方法,使得课堂小结就像念课文一样枯燥无趣,自然也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其二,课堂小结内容选择不合理,无法承上启下。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的新进教师身上,由于对初中数学整体课程的知识点、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未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课堂小结,使得课堂小结的内容只是片面的进行概括和归纳,无法很好地承上启下。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见的几种方法

1.归纳法

归纳法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小结方式,这种方式需要的时间比较短,往往只需要课堂即将结束的短短几分钟即可,教师需要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内快速而精简的将本堂课主要内容、数学思想及方法、重点实施进行汇总,借助语言、图形、表格等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确重点,对整堂课有比较明细的印象。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比较系统、完整的对知识进行归纳并且不会赘述,可以将数学课堂上的中心内容、重点难点简单明了的凸现出来。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条件》时,老师可以运用归纳法进行课堂小结。即在课堂结束之前几分钟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黑板上列出,首先让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所需条件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接着让学生在列出的条件中做出挑选,选出能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这种系统性的归纳方式,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提高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数学能力。

2.延伸法

延伸法也叫作拓展延伸法,它是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必不可少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起到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动脑能力的目的。众所周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一方面,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问题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因此,教师可以从问题出发,在小结时运用延伸法对内容进行总结。

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老师可在小结时提出问题,以问题引出小结。教师问:“同学们,咱们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呢?大家对三角形的哪些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同学们回答到:“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三角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可以用△ABC表示。”如此继续下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问题内容、深度进行调整,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课堂小结。

3.比较法

比较法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可以将新旧知识点进行对比,而且还可以将相近知识点进行对比。使用比较法的知识点应当比较简洁易与概括,方便找出它们的异同,才能在小结时发挥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及判定》时,学生往往很容易将菱形和矩形的概念混淆在一起。教师针对这一易错点,可以在课堂小结时将菱形与矩形的判定方法分别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比较,加深记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要想做好课堂小结,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课堂小结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归纳,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华明. 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课堂小结[J]. 数学教学与研究,2009(09):82.

[2] 赵继安. 数学课堂小结的艺术[J]. 中学教学参考,2010(08):23.

[3] 卢仰红. 让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别样红”[J]. 科技信息,2011(18):306.

数学知识点小结范文第4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计算题的教学比较抽象而乏味,不停地计算练习更是让学生感到疲惫、厌恶。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抽象的、枯燥的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让数学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形象的演示,突出了学习的重点,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悟”,指导学生“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而有趣,创设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整节课学生是在有目的的进行有效思考,课堂中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估计,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化,力求让学生在探索算法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并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情感体验。

2、注重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期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于是,“学有用的数学”成了我们的口号。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引导学

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一般按照学生“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4、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注重体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谁围出的面积最大》一课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与认知体验,注重了学生新旧知识的铺垫衔接,注重了猜想与验证,通过优秀学生的交流带动,教师的点拨引导,进行了思维方式的优化渗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又如:在教学《搭配》一课时,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确定上衣,也可以确定下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着一块,智闯五关中的第五关更是结合生活实际,把两种搭配组合的思维方式综合在了一起,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在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数学知识点小结范文第5篇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石径(jìng)

赠(zèng)送

君(jūn)子

橙(chéng)色

印(yìn)

凌(líng)乱

增(zēng)添

棕(zōng)色

钥匙(shi)

缤(bīn)纷

喇叭(bā)

丰(fēng)

二、易写错的字

霜:上面的“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

挑:第七笔是竖弯钩,不是斜钩。

规:第四笔是点。

印:第二笔是竖提。

票:上半部分是“”。

迟:里面的“尺”最后一笔是点。

三、重点词语

寒山

石径

斜着

霜叶

赠予

姓刘

盖住

菊花

残冬

君子

橙黄橘绿

送客

挑逗

铺满

水泥

亮晶晶

紧紧

院子

印着

排列

规则

凌乱

棕红

迟到

放晴

明朗

金黄

雨珠

落叶

闪闪发光

尽头

平展

歌唱

一盒

颜料

邮票

飘扬

争着

仙子

好闻

梨花

勾住

油亮

一曲

丰收

清凉

留意

枫叶

果树

气味

香甜

香味

过冬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明朗—晴朗

凌乱—杂乱

规则—规矩

气味—味道

温柔—温和

清凉—清爽

振动—振荡

叮咛—叮嘱

辽阔—广阔

掠过—拂过

匆匆—匆忙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七、反义词

凌乱—整齐

尽头—起点

明朗—阴沉

清凉—炎热

温柔—粗鲁

加紧—放松

辽阔—狭窄

匆匆—缓慢

八、词语搭配

【动词搭配】

(加紧)挖洞

(睡)大觉

【形容词搭配】

(明朗)的天空

(彩色)的地毯

(棕红色)的小鸟

(金色)的海洋

(美丽)的菊花

(金色)的小喇叭

(丰收)的歌

【数量词搭配】

一(双)小雨靴

一(个)小巴掌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

一(把)扇子

一(枚)邮票

一(首)歌

九、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

亮晶晶

湿漉漉

【ABAB

式词语】

金黄金黄

瓦蓝瓦蓝

【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秋高气爽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层林尽染

天高云淡

十、考点提示

1.

背诵:《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和《秋天的雨》第2

自然段。

2.

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诗句的意思。

3.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6、7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秋天的雨》第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5.

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6.

上一篇:数学二年级总结下一篇:数学教研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