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

2024-02-12

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体育对社区体育的推动作用,并指出了社区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能力的五点启示,即:依托职教聚集区社区体育,把握健康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机及切合点;职教聚集区社区是体验和实践体育教育革新理念的好天地;社区体育将会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社区体育和高职体育的和谐发展将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能力提供最佳环境和时机;社区体育将会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现代化,阐明了社区体育对高职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区体育 高职体育 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龙秋生(1972- ),男,湖南郴州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广东 广州 510075)苏勤玉(1971- ),女,广东遂溪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广东 广州 51145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学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州职教聚集区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A01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高职教育高速发展之际,把社区和高职体育文化融入先进文化来发展,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赢得新的机遇,寻找高职院校发展与稳定新的契机。本文将在此背景下探讨社区体育对高职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一、高职体育是推进社区体育的中坚力量

2011年3月发布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也提出了“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的新任务。社区体育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经济的增长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人们的生活方式向休闲型转变,为社区体育的运作提供了先决条件。然而,现在我国社区体育普遍存在着诸如社区居民体育意识淡薄、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以及活动经费不足、运动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高职体育的出现使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具体作用表现如下:

首先,高职体育的活跃性能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高职学生应要求接受体育课程;同时他们年轻有活力,经常锻炼身体。附近居民耳濡目染受其影响,或者家里孩子就是高职学生,这些都会带动平时由于工作繁忙或种种原因而不去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们。其次,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为社区体育提供物质条件。高职院校处于社区之中,其管理模式也正由封闭式的管理向开放式的管理发展,为社区发展服务和对社区开放。高职院校设施条件好,处于城市的高校地理位置适合,紧靠社区,可以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体育物质条件。最后,高职体育教师、学生体育骨干也成了重要的参与与管理人员。他们可以发挥专业特长,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以及各种健身活动的指导工作,提供如体育休闲健身志愿服务、体育健身休闲技能培训、活动策划与组织、宣传教育,以及政府授权委托的社区居民体育公共服务监测与评价等,最终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二、社区体育和谐发展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能力的五点启示

(一)依托职教聚集区社区体育,把握健康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机及切合点

WHO早在1986年的《健康促进宪章》中提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个人及社区增加对健康因素的控制能力和改善其整体健康的过程,以达到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好状态,确保个体或群体能够确定和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求,改变或处理周围的环境。”社区体育倡导健康促进理念的进步,同时用体育锻炼培养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高职院校体育强调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应当确立健康第一同培养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的长远目标相结合,深化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改革,拓宽思路,从而使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上一个新台阶。

(二)职教聚集区社区是实践体育教育革新理念的好天地

高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中,高职体育课内教学主要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授和完善学生的运动技能,系统地培养学生生活中必要的各种运动技能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俱乐部,强调的是综合的体育与健康的体育行为。大力发展社区高校衔接型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业余性质俱乐部,其理念并非是带来巨额财富,而是要丰富社区居民及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居民及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个性需求选择参与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居民及学生用体育健身俱乐部取得更好的身体发展效果,是大势所趋。社区与学校通过俱乐部建立起两者多途径的体育实践,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体育为手段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入手,将可大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人格和体能的健全发展。建立为社区体育服务的各种体育服务体系,如建立社区全民健身协会、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培训中心、指导中心、体疗康复中心等;与社区体育机构联办体育俱乐部以及社区体育服务产业;为学生建立参与社区体育实践的中介机构,提供廉价和快捷的体育服务等。通过与社区体育组织联系为学生提供参与社区体育实践的机会。职教聚集区的社区是体验和实践体育教育革新理念的好天地。

此外,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体育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遵循该文件的思想。

(三)社区体育将会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人的生存、竞争、发展,需要广泛交往和参与组织活动。现代人的交往时空已呈多元性和可变性特征,体育的开放性特点又可使人们获得较为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机会。体育活动是以组织为保证的,所以对两种能力培养较为有利。高职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区体育运动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感情交流的重要形式,它以扩展学生的大学生活空间的形式调节人们的生理和生活方式。因此,人们自愿地参加社区体育协会组织、自发性体育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以及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获得人际关系的调和感、运动欲望的满足感、目标达成的组织认同感。

此外,不管是体育教学或是社区体育活动,都具有实践性、技能性、竞争性、游戏性的特点,这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体验运动的愉快情感,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社区体育和高职体育的和谐发展将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能力提供最佳环境和时机

高职体育如果通过社区体育的各种途径,锻炼手段,实施“体验式”“合作式”运动模式,将扩大高职体育的实践和扩展学生心理的社会性发展。社区体育是人们高级情感的产物,又是人类高级情感的发生器,它丰富着人类的情感宝库。在体育运动中,人们追求积极向上的荣誉感和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亲和感。因此可以说,体育运动承担着充实现代人高级情感的功能。体育运动给人们提供的情感体验是复杂多样的,顺应了现代人对情感的多方面要求。在社区体育里,可以得到对集体、社会的信赖感和依托感;在家庭体育里,成员们可以在和睦欢乐的气氛中,享受天伦之乐的归属感和稳定感;在娱乐体育里,因愉悦感和快感而情满胸臆;在探险活动中,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乃至生与死之间拼搏选择,享受着各种复杂情感的“折磨”和冶炼。

(五)社区体育将会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大学生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素质的社会化和现代化。除了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外,还包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特点心理特点和情感方式的现代化。社区体育运动以它固有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只能在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进行。因此,可以说社会是教育的本源,社会的力量是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原动力。社区体育与高职体育和谐发展既可以使社区与学校在教育资源上得到共享和互助,又可以帮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高职体育应该根据高职学生身心特点,适应社会发展。高职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更新观念,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使高职体育既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在社会的现代化方面,高校体育反过来也是社区体育活动、培训和指导的最理想依托。当今社会流行的健美操、网球和国际舞蹈培训班的师资大部分由高校提供,他们有先进的现代理论武装,又有教学实践经验,深受社会人士的欢迎。同时,还能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在高校与社区的融合中,高校先进的体育文化和科学知识在社区得到有效传播,增强了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和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丰富了居民的体育科学知识,使社区体育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进而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方面推进社会的现代化。

综上所述,社区体育与高职体育和谐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已成为解决二者之间互动问题的康庄大道。一方面,高职体育为社区体育提供了场所设施和人力资源,学校体育的对外开放,为社区体育创造了条件,增大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空间,极大地丰富了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社区体育对于培养高职大学生社会能力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罗明飞.对社区体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7).

[2]孔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1(7).

[3]龙秋生.浅析“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标准[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张群喜,龙秋生.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3).

[5]王道斌.高职院校体育课应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接”[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6).

[6]龙秋生.论体育与人的现代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3).

[7]李树伟,李朝福.谈高校体育资源与新型社区体育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1).

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文学教育中,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不仅可以丰富高职文学教育内容,还可以更好的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且能强化高职文学教育的思政教育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在实践中,高职文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特别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文学教育;融合

一、前言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传承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职院校是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高职文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主动的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文学教育中逐步渗透传统文化,以此促进学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高职文学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

高职文学教育虽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紧密的关联,但是从当前高职文学教育实际情况看,还面临着比较尴尬的情况,在高职文学教育中并没有太看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甚至有的文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讲解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上文学教育课时相对比较少,导致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教师内容而忽视了传统文化渗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学教育的融合,就需要对文学教育课程进行重新定位,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做是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教育中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文化教育

首先教师要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全面激活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在教学中高职文学教师应该构建特定的氛围,指引学生可以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播放节目“成语英雄、汉字听写大会”等,或者是組织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课上,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分享传统文化的小故事,或者是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作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指引学生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并鼓励学生自觉的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带给学生直接的文化教育。在当前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容相对比较隐蔽,内容比较分散,难以构成体系,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对文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梳理,成立传统文学教育专题,使得教师能更加系统、条理的讲解传统优秀文化内容。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成立专门的儒家思想教育专题,结合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儒家思想教育,促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学校条件比较成熟,还可以自主编制教材,以此更好的发挥出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作用。最后在文学教育中还需要关注诵读,充分体现母语之美。诵读是学习文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并且诵读也是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过程,在高职文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诵读活动,如读、诵、吟、唱等,诵读的素材以经典古诗文为主。高职文学教材中,有很多古诗文,这些古诗文兼具意境美、语言美,其可以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教师指引学生诵读古诗文作品,能让学生更加亲近母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三)积极开设第二课堂

在高职文学教育中,教师不仅是要发挥出课堂教育的作用,还应该积极的开设第二课堂,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让学生来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建立专门的“文学与传统文化”微信公众号,目前很多高职生都存在手机不离手的现象,鉴于此高职院校文学教师可以建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借助微信公众号与学生进行互动。高职学生对于社团活动很感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成立专门的传统文化社团,如“曲艺社团、国学社团、书画社团”等,并对这些社团进行扶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对学生来说,他们很喜欢参加同学组织的活动,而教师需要做的是控制好学生社团活动质量,以此更好的借助社团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文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寻根”活动,让学生可以调查当地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名人、服饰文化、节令文化、传统手工艺等,并开展交流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

(四)关注优秀人物人格精神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身上的优秀品格精神对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如孔子的孜孜不倦精神、屈原的不屈精神、司马迁的矢志不移、苏轼的适应能力、文天祥的爱国情怀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名家进行分析,组织学生开展走进名家的活动,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历史名家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形成。在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开展国学讲堂,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职文学教育中,也有很多经典的国学篇目,教师可以在每个月对一位思想家进行研讨,安排学生收集资料,制作个性化的学习课件,由学生担任国学讲堂的主讲人,定期为同学讲解自己收集到的素材,让学生可以在讲国学的过程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同时学生也会在自主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优秀文化,这对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引导熏陶,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从而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在实践中,高职文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要结合教学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学教育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春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与传承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6).

[2]许进良.优秀传统文化在古典文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9(31).

[3]邢思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策略探寻[J].长江丛刊.2019(28)

[4]周士敏,孙慧,魏力,李晓.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西部素质教育.2017(09)

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开放的日益扩大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使高职生的道德观念深受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严重冲击。为此,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突出高职特色。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模式

[作者简介]林彰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高级政工师,湖南湘潭411103

高职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开办时间短、办学经验少,高职的德育教育起步也晚。而当前我国又处在转型时期,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开放的日益扩大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许多优秀的传统价值观逐渐模糊或消失瓦解,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严重冲击,使高职生的道德观念也深受影响。网络是高职生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渠道。高职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交流的结果是造成道德情感冷漠、心理问题增多。另外,面对高职教育这样一种新兴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解决社会用有色眼光看待高职教育、看待高职生的问题,加强高职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时效性,突出德育教育的高职特色。这就需要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创新,以解决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都具有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当前,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社会转型期的变化。给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就业方式、交往方式、社会意识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信息网络化是一把双刃剑,高职生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同时,也受到大量消极因素的影响,对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正面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以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高职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也赢得了高职生的认同。网络给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对高职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高职生人生观、荣辱观和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进人世界一体化进程,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日益凸现。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高职生在大学生就业大军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强高职生就业谋生的竞争力,各高职院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相对而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略松懈一些,有的院校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是一门基础理论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淡化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训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于这种“够用”原则,是建立在压缩基础课的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基础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属基础课,自然也在压缩之列。由于这个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 高职生自身的特点,增加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高职生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主体,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生源上就是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一般而言,报考高职的学生,是没有达到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中生和职高、技校的“对口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课较本科生要低一个档次,这使他们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因此而自卑。而我们目前使用的德育课教材,是对整个大学生而言。没有顾及到高职生自身的特点和他们独特的心理感受。高职教师按本科教材圈定的内容灌输道德伦理理论,很少关注学生个人良好道德的养成教育。尤其是缺乏实践性养成教育和训练,把本来生动、具体的道德养成教育变成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在行为上,高职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自律意识和能力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也差了许多,使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

其次,从高职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这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上看,高职教育一直排在低层次之列。一些人认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考落榜的学生,他们读高职是无奈的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对用人单位的“歧视”。这种偏见,给高职生造成心理上不小的压力。这些心理问题,使得高职生在处理问题时不冷静,有的甚至走极端,出现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道德“知”“行”分离。

最后,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高职院校对学生道德评价考核侧重于德育理论知识的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德育好坏的标准,这种重理论教育、轻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做法,导致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相分离。在实践中,造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分裂,言行不一。一些本应在中学阶段养成的道德行为习惯,比如敬老爱幼、文明礼貌、遵守秩序等,到了高职院校。还得重新教育,这又使那些没有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高职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现在是大学生了,老师还把他们当中学生对待,心中不平,从而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

综上所述,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实现创新,必须从高职特殊的教育类型和教育主体出发,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方法。

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要从基础性环节人手,应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1 从发挥离职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上创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时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打破照搬本科院校的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做法,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性实施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理论够用”的原则,对教材进行再创作,提倡编写院本、校本教材,深化教学内容,或搞专题式教学,不要面面俱到,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建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采

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如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新农村、现代化企业参观学习,请创业成功的校友、英雄劳模到校作报告等,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创新,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教学体系,凸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2 从教育内容上创新。不仅进行政治理论教育。还应加强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学生是主体,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高职生思想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比如,由于对环境不适应引起的孤独、郁闷;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由于他人的不公正评价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走上犯罪的道路。几年前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报复杀人案,便是典型的例子。因此,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 从教育观念上创新,树立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大社会观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这是高职德育工作者的共识。事实上,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学生修身养性,潜心钻研学问和专业。环境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指学校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上来的,硬件不够,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得不到大的改善,校园占地面积少,人均建筑面积不达标,师资短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因为上高职之前,有的学生把高职院校设想得过于完美,而现实的高职院校没有他们设想的那么完美,因而产生失落感。因此,高职院校应千方百计在硬环境上花些气力,引进人才,提高办学水平;美化校园,绿化环境,建设宽阔优美的校园。在软环境方面,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提高校园文化品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各项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如开展学术交流、演讲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环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树立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大社会观念,就应以社会大课堂为载体,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把课堂空洞、抽象的思想道德教育投放到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对工厂、农村的参观考察,感受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等。这些都在无形中让时代的主流精神和社会传统美德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荷 叶]

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高职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令人担忧,开展高职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任务,结合发生在校园的事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利学校、利家庭、更利社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法制安全教育 安全法制意识

高职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总体情况来看,这些年来为社会作出了不少贡献,违法违纪人数也相对减少,但高职学生违法违纪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还是不可低估的,有成就是学校重视,学生工作者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措施,使得处理及时适当,从而使事故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违反安全法制的行为,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高校的一种不安定因素,还对社会制造了不少负面影响。都说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近年来,在高职少数学生中时而发生一些违法犯罪行为,这都与法制安全意识淡薄有关,譬如有学生因为父母离异,逆反心理很重,便经常逃课放任自己,与社会不良青年接触,最后因盗窃、受诱惑,或者不会维权,被黑心老板坑害,有的就走上打击报复之路,铤而走险。生活中,不会运用法来维权,一部分学生因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假期打工不幸被车撞死;有的学生因辨别力不强,轻信他人谗言,远赴外地参加传销组织;还有的学生因同学之间发生的一点小矛盾,大打出手,使他人身受重伤。在笔者周边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某婚庆公司,利用学生假期想兼职打工谋利的心理,不和学生签订协议而钻了学生空子,榨取学生钱财,牟取利益,学生不会寻求维护,导致苦不堪言,因此,法制安全教育对高职生来说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现分析导致高职学生违法行为形成的原因:

1.个别学生法制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想问题简单,做事不考虑后果。在初中阶段,老师勉励大家做法制少年,到了高职院校,班主任也激励大家做法制青年,知法懂法守法,但部分学生为追求享受、或为寻求保护,或出于讲义气,泄愤报复,或受到好奇心和他人的驱使,走上犯罪道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好胜和好动的心理,有的学生喜欢拉帮结派,好坏不分,一旦和不良青少年为伍,就很可能下水,不能自拔。笔者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某系科一名女生,不懂自我管束,和社会所谓“不三不四”青年来往,陷入迷途,最终堕落,让父母痛心,让他人惋惜这些迷途的“羔羊”。学生为了不受其他学生欺侮,加入到不良少年团伙中寻求保护,特别是在个别女生身上发生的为了寻求保护,进一步被牵制,最终堕落的惨剧,而家长一直蒙在鼓里,待到事件严重性,意识到家庭受到伤害时,才知道事情缘由,但为时已晚。

成绩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安心学习,经常旷课,翻墙出校,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三个一群,五个一党,从而走上邪路、不归路。有的学生贪图享受,羡慕别人的高消费,于是不该伸手时却伸手,盗窃犯罪成为校园犯罪之首,从小的偷窃开始,进而频频出击,变成惯偷。在宿舍区“顺手牵羊”,从小物件下手,从饭卡到手机,再到翻箱倒柜行窃。

2.部分学生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有时和家庭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个别学生爱攀比,厌学习,远离父母住校了,认为无人管束。社会上及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直接侵蚀,致使少部分学生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形成,私欲极度膨胀。为朋友两肋插刀,少部分学生受电视、网络、杂志等暴力情节的影响,在校园里成群结队、拉帮结伙,欺压他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这几年网络时代高度发达,如果打开一些学校的网站贴吧就不难发现很多在议论学校学生中的不良事件。有时贴吧就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学生的言行举止,也看到了学生素质,更有时照出学生的另一面,让学生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学生在贴吧里辱骂中伤他人或者随心所欲地发表无聊信息,甚至散布谣言,危害之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刻不容缓。

3.家庭教育的偏离,特别是目前学生在家基本依赖爷爷奶奶,缺少父母的直接教育和管理,唯我独尊,加上在家养尊处优形成一定的惰性和依赖心理。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的宠爱较多。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把这种关爱变成溺爱,对孩子明知有缺点也不纠正,就会养成子女的任性、骄横等不健康心理,父母在外忙碌,给孩子的往往是金钱,缺少实际的、真正的关爱,学生浓妆、抽烟、喝酒或去学生不该去的地方。管制严的一些家庭会采取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脱离家庭的监管,有的夜不归宿到处游荡,有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还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后,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走向堕落。2012年九月十八日晚自习后,同学们回宿舍,在男生宿舍区发生了破坏灭火器,打砸损坏宿舍财产等违纪行为,笔者第一时间处理事件,调查这些学生,他们因为自身盲从,自我意识不强,导致发生这种恶性事件的发生。事件缘由:九月十八日是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大家勿忘国耻,又由于钓鱼岛事件部分地区的群众走上街头游行,但学生在校的盲目行为却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表现,个别学生在说明事情经过时,自己也说家长不赞成参加社会游行,但在学校却干起了糊涂事,明知不对却盲从,是一种盲目表现。

4.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学生无所适从,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唯利是图,特别体现在极个别独生子女身上,总要求“人人为我”。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一切衡量标准以个人利益为重。有的学生不善于交流沟通,无法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因一句话或一件事而想不开,进而通过偏激的方式进行发泄,有的甚至发展到自残轻生。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青少年中,适逢未成年到成年的转换过渡阶段,部分高职生存在自卑、忧郁、焦虑、迷茫、敌对、冲动、自暴自弃等负面心理和行为表现,爱攀比,爱时尚,对于弱小者不同情,还会讽刺,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触犯法律。高年级的欺负低年级的,称王称霸,特别是集中于宿舍区,拉帮结派,寻求刺激。

种种迹象表明学生的一系列问题让人担忧,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学校要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使法制教育工作更富力量,使得法律意识淡薄的学生进一步成长起来。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工作,学校要定期举办法制宣传活动,使得法制教育工作深入班级,成立法制教育宣传小组,由法律老师牵头组织,小组成员可以由各班出一名代表加入协会,参加活动,使得法律知识讲座定期到班展开,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还要密切协作,除带头学法、守法外,还经常深入班级、宿舍调查了解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查找问题与不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进方法和应对措施,班级成员要每月结合法制宣传开展班会交流,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要聘请相关的法制安全辅导员,加强对高职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引导,开展讲座。

学校要加强班主任、班级班干队伍建设,特别开设法制法律课程,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法制教育”能力,特别是要在班级中制定安全法律责任书,要求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协议,加强和家长联系,学校要定期提出安全工作要求,促使高职院校辅导员、班级导师严抓法制教育,力求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无懈可击。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在管理中,注重选拔任用责任心强、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为校系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或班干部,优化学生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水平,让广大学生在自我教育管理中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控制能力,增强其民主与法制意识,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同时起到监督作用。学校有心理咨询室,让老师加强心理辅导队伍建设,适当配几名心理老师,进行心理指导。我校有专门的心理发泄室,这是为了缓解学生烦躁情绪开设的,这是个有利场所,但要派上用场,既然建立,就要投入使用。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贫乏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建立心理咨询室,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班级要有心理委员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另外学校班级要不断壮大心理辅导队伍,加强对心理咨询辅导老师和心理咨询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心理咨询辅导水平,对有问题的学生采取重点辅导、专人管理、及时医治等措施,更好地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自觉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夯实法制教育基础。有人说:纪律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联系自身实际,对相关要求进行全面具体化,制定出符合高职管理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通过组织学习和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另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照章处理,绝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如果姑息养奸,置之不理则只能纵虎为患,问题更多。

在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的同时,还要普及法律知识教育,特别是在日常学生工作、生活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展开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使“法在身边,无法不行”。对高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不仅要使学生懂法,更要让学生自觉遵法守法,并能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加强法律意识,使得同学们认识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自身特点,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本文介绍立足自身高职类建筑专业实际情况,挖掘和建设建筑专业——“鲁班文化”,探索该专业文化建设途径,形成了一定建设效果,并最终形成一定启示性结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建筑专业 鲁班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可谓“一校一景一风”的百花齐放格局。高等职业院校依赖自身专业发展特点,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并成为重要的文化育人阵地。同时,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又区别于企业和其他高等教育院校,紧抓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出贴近职业要求的专业性特色。下面就我们就淄博职业学院建筑专业——“鲁班文化”建设进行浅析。

一、该项研究意义:

为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素养与专业教学的改革,协助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结合建筑专业学生培养发展需要,建设具有专业文化背景的校园文化——“鲁班文化”,帮助我院建筑工程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提高职业素质养成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国内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围绕怎样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有了逐步深入的研究。但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行业需求,高职生怎样在离开学校之后,仍然具备一定的发展动力,正逐渐成为当今国内高职教育研究的一项热点。其中,对于辅助专业课程改革建设的专业文化建设正被广大专家学者认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相对于专业性强的国内高职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中,对建筑专业文化内涵、文化建设目标及内容没有明确提出;其次,对专业文化建设、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性差,职业素养和专业文化的培养大多通过学生活动形式实践进行,没有融入专业课程改革体系中;再次,专业文化建设工作要么依赖学生管理人员完成,要么依赖专业教学负责人完成,没有能够很好的形成有机统一,参与到对学生专业文化培养全过程中,没有真正实现专业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由于国外职业技术岗位能力分类与国内的分解不同,加之文化背景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暂且很难谈到具体比较形式。

三、“鲁班文化”建设的特色及创新点:

1、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转变专业教育观念。

2、构建和实施建筑工程专业“鲁班文化”教育培养体系,在“鲁班文化”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和职业素质教育;

3、实施“鲁班文化”建设项目效果评价方案和学生培养质量评价方案,双重打造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使建筑工程专业建设中把专业建设与专业文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融为一体。

四、入手实施“鲁班文化”建设的途径

从分析鲁班技术品质入手,其分解析出技术及人文品质特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需求,并凸显“参与性、时代性、学术性、创新性、实用性”,确定“鲁班文化”目标为树立“精业敬业 实践创新”精神,形成职业科技能力、身心健康能力、文化综合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出具有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敬业创新精神的现代鲁班传人。

建设途径通过网站、宣传展板等网上线下宣传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专业文化活动项目,每年举办鲁班文化节,包括:职业科技类、身心健康类、文化综合类,职业素养类四大项系列活动;建设具有职业性特色的教室、实训环境场所,使学生在校内得到职业化岗位要求熏陶;树立涌现出的一批专业技能突出、德体优秀的师生,加强校内宣传舆论宣传,形成起积极引导作用的楷模文化;健全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素质养成的科学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大提高。

五、“鲁班文化”建设完成情况

1.完成情况:

建设中共有“鲁班文化”建设方案、“鲁班文化”建设活动、“鲁班文化”建设总结评价、“鲁班文化”建设成果宣传4个指标,其中验收要点:“鲁班文化”建设方案7个,“鲁班文化”建设活动28个,“鲁班文化”建设总结评价3个,“鲁班文化”建设成果宣传3个,共计41个验收要点,经过项目建设期全部完成。

2、鲁班文化建设成效

本着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通过社会、企业调研和专业课程建设情况,挖掘专业文化——鲁班文化精神内涵,以学院出资、企业赞助、建工学院出资等多元化方式,进行专业文化建设,形成7个模拟职业岗位的校内实训操作场所及较为健全的模拟职业岗位制度,新建成建工学院文化宣板8个、班级文化墙17个、宿舍专业文化墙2个、建工学院信息宣传网站共发布新闻消息341条,访问量达到近20万,新办学生报纸《鲁班之家》共2版。在扩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开展以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专业技术志愿服务、专业素质讲座及活动训练为主体的鲁班文化节和鲁班讲坛,新增3大类共计16项。依托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全系师生总体100%参与,配以参与活动的职业能力、素质考核并保证了每名学生在校内参与的培养效果,同时通过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和学生成绩,形成了“崇尚科技实践精神和职业人文精神”的鲁班专业文化特色。文化建设期内,共计38人次获得各类各级国家、省地市级师生竞赛,集体荣誉5项。

六、研究结果

“鲁班文化“建设对构建、实施建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综合素质专业文化教育体系和多维多层次的开放式教育模式起到启示作用,并且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提高其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完善学生的职业意识,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职业综合素质,对提高建设工程人才培养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心理卫生论文下一篇:单片机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