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范文

2023-04-08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篇

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脱贫任务艰巨无比,我们一方面要和时间赛跑,一方面也要和各种风险挑战斗争。从上世纪 80 年代,我们国家就开启了扶贫工作,但直到近几年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我们才彻底扭转了“贫困人口减到 3000 万左右就减不动了”和“戴贫困县帽子的越扶越多”的局面。这几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把脱贫攻坚当做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贫困人口从 2012 年年底的9899 万人减到 2019 年年底的 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10.2%降至0.6%,连续 7 年每年减贫 1000 万人以上,截止 2020 年 2 月底,未摘帽县仅剩 52 个。这些数据彰显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了兑现承诺,我们可以调动一切资源力量。如今,我们离最终的胜利很近了,我们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我们定能如期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满意的脱贫答卷。

保持攻坚克难的锐气。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挑战,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问题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没有退缩,而是以坚韧无比的担当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铸就了坚实的防线,又在疫情防控风险降低的第一时间积极组织有序复工复产,稳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把“失去的时间”抢了回来。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线上就业服务、干部直播带货等措施,让贫困群众看到了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勇气和毅力。疫情永远击不跨英雄的中国人民,永远掀不翻破浪前行的中国巨轮。脱贫攻坚战场上,只要我们勇敢挺起担当脊梁,就不会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笃守不胜不休的决心。贫穷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当前胜利就在眼前,但依然容不得我们有丝毫喘气歇脚的想法。要清醒的看到,一些地方“脱贫了就完成任务了”的观念滋生,开始放松工作力度,由于产业底子薄弱、群众“内生动力”不强“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巩固脱贫成果的道路还很长。还要清醒地看到,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仍未摘帽的地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没有一鼓作气、一战到底的韧劲和毅力,是难以完成“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因此,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范文第2篇

大同市是山西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四个市之一, 所辖阳高、天镇、浑源、灵丘、广灵、大同县6个贫困县属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 全市共识别出745个贫困村、12.32万贫困户、31.14万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达18.36%。到2016年底, 全市还有510个贫困村, 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26%, 贫困人口20.4万人, 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9%, 但是仍然在全省排第二。从贫困户统计数据看:全市贫困人口中, 因病致贫占38%;缺资金占17.6%;缺技术占10.96%;缺劳力占7.61%;因残致贫占5.93%;因学致贫占5.49%;缺土地占5.39%;因灾致贫占3.91%;其它占5.11%。大同市的天镇、广灵两县还是全省确定的10个深度贫困县中的两个, 仅这两个县就有203个贫困村、3.9万贫困户、7.65万贫困人口。

从各贫困县的现状和客观因素来看, 大同市贫困现状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贫困程度深。大同市贫困人口相对集中, 92.4%分布在6个山区连片特困县。这些地方生存条件比较恶劣、山高坡陡、干旱少雨、自然灾害多发。二是收入低而不稳。贫困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收入和农牧业收入。由于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素质低, 就业技能差, 务工收入比较低。而农牧业生产, 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影响比较大, 收入低而不稳, 增收困难。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县域经济规模小, 底子薄, 普遍处于靠财政吃饭的状况, 对扶贫的投入能力极其有限。2016年, 广灵和天镇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8 000多万元。四是基础设施薄弱。目前, 有10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需要通过易地搬迁解决住房安全问题;2 000多km县乡公路急需改造;2.35万贫困户存在饮水困难。五是社会保障水平低。乡村两级教育、卫生资源不足, 外出务工人员享受不到和城市居民同等待遇, 贫困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 “空心化”现象严重。六是内生动力不足。贫困农民普遍思想保守, 观念陈旧, 等、靠、要思想严重, 缺乏主动脱贫的意愿和行动。

2 主要成效

大同市脱贫攻坚工作坚持统筹谋划、高位推动, 坚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是抓龙头、创特色,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在特色农业方面, 大力开展畜牧、蔬菜、中药材、杂粮、杏果、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七大特色产业扶贫行动, 依靠特色产业脱贫共2.82万人。各县 (区) 在特色产业扶贫实践中, 培养选树了一大批利益联结紧、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典型。在光伏扶贫方面, 积极探索“公司+电站+贫困村+贫困户”运营方式, 共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3座、总规模52.1MW, 惠及321个贫困村, 使7 220户贫困户脱贫。在农村电商扶贫方面, 今年全市在贫困村建设121个电商村, 解决了贫困地区买货难、卖货难的难题, 实现了“工业品下行, 农产品上行”。在旅游扶贫方面, 全市确定了56个旅游扶贫村, 已开展了乡村旅游71家, 打造出灵丘县城头会、车河、上下北泉乡村游和阳高县长城乡杏花节等一批旅游脱贫典型。省下达任务建设4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已建设完成。在企业产业对接方面, 省下达任务为220个村、8 000户。截至目前已对接321个村、8 700多户。

二是抓规划、严管理, 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工作中,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力求科学布局、群众满意, 解决好整村搬迁的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大同市2016年计划的77个集中安置点工程已竣工77个, 入住3 616户、8 191人。2017年101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开工, 竣工93个, 涉及人口29 366人, 已完成投资11.23亿元, 完成率93.16%。安置点以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类型和县城、乡镇及中心村三种集中形式进行选址, 努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一体”扶贫产业园, 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

三是抓联动、促双赢, 努力破解生态脱贫难题。针对大同市贫困县山多坡多的实际, 联动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五大项目。1、组建造林合作社。全市6个贫困县已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263家, 合作社人数达到7 557人, 贫困人口占到80%以上。在6个贫困县安排1.3万hm2、总投资1.08亿元的造林任务, 全部由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承担完成, 能够解决4 675人的就业问题, 吸纳3 798名贫困人口参与造林工作, 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劳务收入1.13万元, 带动脱贫1.14万人。2、壮大林业发展。实施市级脱贫攻坚林业产业示范项目, 主要是发展中药材、林下养殖等, 打造676hm2经济林产业示范园, 完成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2 000hm2。3、推进退耕还林。在大量调研摸底的基础上, 提前将686hm2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分解到5个贫困县, 把210万补助资金发放到贫困农民手中。聘用1 75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 人均年收入达到6 000元。

四是抓培训、创品牌, 着力打通就业扶贫路径。1、培训发力, 提升技能。利用职教、技校等平台,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开展以现代种养殖、电工、缝纫、厨师等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农村贫困劳动人口10 477人, 占年度任务的116.7%。2、打造品牌, 输出劳务。立足于开拓省内、外两个市场, 创建了天镇保姆、“浑州搓澡工”、大同技工、“灵丘阿姨帮”等知名劳务品牌, 加大了向京、津、冀和沿海发达地区劳务输出力度。仅天镇一县就有4 300多名妇女在京津等地开展家政服务, 人均收入3.5万元, 总收入1.5亿元, 超过了该县全年的财政收入。3、招聘搭桥, 加强服务。2017年, 大同市以“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为载体, 实施人岗对接活动, 共组织专场招聘会41场, 免费服务贫困人口5 353人, 跨地区组织劳务输出贫困人口1 097人。4、创业带动, 自主脱贫。鼓励支持农村贫困户自主创业, 创业政策扶持, 共提供小额创业担保贷款2 984.9万元。

五是抓长远、兜底线, 全面保障贫困群体。坚持把对特殊群体的救助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 抓紧补齐社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 切实破解特殊群体致贫返贫等问题。1、加强政策兑现。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教育惠民政策, 构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特别资助资金保障机制, 投入近3 000万元, 资助各类学生3.8万名, 同时为8 112名特困地区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出台了《大同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 对儿童白血病等24种重大疾病, 确定了定点救治医院、限额标准, 明确政策承担支付比例, 推行“一站式”结算, 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全力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健康发展, 有效破解农村养老难的问题。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人数5 641人, 已下达资金146.56万元。2、实现“二线合一”。通过拉网式排查, 将丧失劳动能力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了保障范围, 做到不漏一户, 不落一人。同步建立了高龄补贴及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纳入低保范围6.68万人, 农村低保对象16.01万人。农村低保标准由2 898元提高到3 354元, 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五保供养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的有效衔接, 低保线与贫困线“二线合一”。

六是抓难点、出硬招,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按照习总书记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的讲话精神, 聚焦深度贫困, 集中力量攻坚。1、继续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 新增资金、债券资金等重点向天镇、广灵两个深度贫困县倾斜。2、联动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五大项目, 新增指标项目资金优先安排, 重点倾斜两个深度贫困县。3、提升社会保障力度。完善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 对贫困人口形成医疗保障合力。4、“扶贫超市”项目优先向两个深度贫困县安排。5、严格落实“六个一帮扶”责任制, 做到了每个深度贫困县有一名市领导帮扶, 有一支农牧业技术团队进行服务指导, 有一个经济强县 (区) 帮扶, 有一家市属企业帮扶, 有一个市三甲医院帮扶, 有一个市重点中学帮扶。

3 典型经验

此次调查中, 还发现了一些县 (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些亮点和经验。如“天镇保姆”拓宽了天镇县劳务输出脱贫的路径;灵丘县的“四方联动”健康扶贫模式实现了既治病又脱贫的目标。

天镇县依托毗邻京、津优势, 打造“天镇保姆”特色品牌, 趟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坚持市场化运营、公司化运作、集团化办学, 以“月嫂、管家、育婴师”为主攻方向, 立足本县、面向省市招保姆, 在保证劳务输出的同时赚取合理费用, 由单一的劳务输出变为中介培训管理服务, 将获取收益作为专项经费, 打造“扶贫基金池”。目前已经与4家大型培训机构对接, 努力打造“天镇保姆”升级版, 目前有4 300多名妇女在京津等地开展家政服务, 人均收入3.5万元, 总收入1.5亿元。形成了“出去一个人、带富一个家”的脱贫模式。

为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 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疗保障专业委员会的帮助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灵丘县委、县政府大胆创新, 先行先试, 作为全国三个试点县之一, 探索实施了“四方联动”帮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综合试点改革, 并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稳步推进, 取得了初步成效。既降低了贫困群众直接的医疗成本, 又降低其获得帮扶资源的成本;既加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又重视了疾病预防、从源头上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四方联动”帮扶模式初步彰显出便民、迅捷、兜底的良好态势, 得到保障对象的认可, 为脱贫攻坚助力添劲, 同时也为国家和省市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一定依据。

4 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 大同市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特色产业扶贫中, 做到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特色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也存在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 市场信息不灵, 运输成本高, 特色产业规模小, 结构较为单一, 抗风险能力弱, 覆盖面不广, 带富能力不强, 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 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 小而散, 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等问题。其次在培训就业扶贫中, 很多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 开展就业培训不能短期掌握上岗, 周期较长。而且由于一些培训科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培训后不能有效转化为技能。第三贫困群众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和激情不够高, 存在依赖思想。

5 对策与思考

2017年, 大同市还有20.4万贫困人口,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最大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宜养则养, 宜种则种。扶贫对象聚力到户、增收时效有序到户、扶贫资金挂钩到户、考评验收明确到户。坚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为本, 精准帮扶, 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长期受益作为产业帮扶边界, 避免扶农不扶贫。

二是加强精准培训。了解掌握他们的动态信息, 及时提供政策咨询、争议调处、应急维权、心理疏导和临时食宿救助等服务。

三是强化教育引导解决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针对部分群众文化偏低、知识匮乏、思路不活等“能力致贫”现象,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帮助贫困户分析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协助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 培养主动性, 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 激发进取性。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挖掘、培育、积累和投入, 大幅度提高贫困子女教育水平, 以良好教育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培育脱贫致富后备生力军, 让贫困户有念头、有干头、有盼头。充分挖掘培养群众身边的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创业标兵, 通过劳务合作、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方式, 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

四是用好三个平台, 助力脱贫攻坚。1、用好党建平台。大力开展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双促行动”, “三基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 利用“两委”换届, 选好带头人。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把最强的干部放在扶贫一线。2、用好宣传平台。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思想发动、感情沟通, 提高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和热情。开办扶贫夜校, 提升贫困群众致富能力、道德素养和创业热情。通过评比扶贫能手、创业能手、种田能手, 弘扬正能量, 激发内生动力。3、用好大数据平台。利用大同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宣传扶贫政策, 借鉴其好的经验做法对重点工作和项目实行科学管理。

五是建好三支队伍, 强化脱贫领导。1、由市人大牵头组建脱贫攻坚联合智库, 高起点聘请国家、省级涉农扶贫专家, 定期组织研判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对脱贫攻坚一线人员进行辅导和培训。2、由市政协牵头组建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队, 对照中央、省评估方法, 定期对贫困县巡回评估, 查找问题, 发现不足, 提出整改意见。3、由市纪委、监委牵头组建脱贫攻坚专项稽查队, 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对失职失责行为严肃问责。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同市扶贫工作的调查, 切实了解掌握县区脱贫攻坚现状、经验做法、存在的难点问题、扶贫政策落实执行情况, 提出对扶贫工作的见解。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范文第3篇

总言

水火无情,频频发生的大火不仅断送了许多人的幸福,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潜伏的火灾危机,使我们的生命和财产时时处于火灾的威胁之中。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因此,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知识技能作为学习课题,让学生亲自去了解学校的消防现状,探寻学校消防的正确措施和解决方案,提高消防意识,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技能,对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与救助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注重高等院校的防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造就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专业人才的基地,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部门。高等院校内如一个小社会,涉及面广,门类多,除教室、实验室、公寓、食堂外,还有图书馆、档案室、电子计算机中心、印刷厂、其他校办工厂、商店及配电室、机修间、锅炉房、化学危险物品仓库等等,因此,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场所,是人群密集的社会细胞。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大学城的建立,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形势越来越严峻。当前,高校人数占主体地位的大学生的消防意识不容乐观。学生们知识虽然丰富,但消防安全知识、防灾技能却很浅,自我保护意识就更低。他们认为消防安全只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事情,自身的消防安全知识与自我保护意识相当缺乏,火灾初发时期会正确有效地使用灭火器的人少之又少。许多大学生不了解基本消防常识,如一些常见的消防警示标志、符号、消防器材分类识别与使用、火场有害气体的预防、自救逃生技能等等。

公寓是学生在学生的家,是学生最集中的场所之一。作为日常生活的场所,在公寓中,一些学生私拉乱接电气线路,使用大功电器设备,增大了导线的负荷。用火不慎。学校虽然有明文规定,学生不准在宿舍内用蜡烛照明、不准生火煮饭,不准吸烟等,但有的学生还是无视安全规定,我行我素。消防设施配置不到位,个别学校为了防止学生晚上外出上网玩耍或者为了预防学生物品丢失。在安全出口上安装铁门并且上锁,学生就象生活在鸟笼中,如果发生火灾,学生无法疏散,极易酿成重大火灾事故。这些地方都住进了远离家人及父母控制的年轻人 , 他们吸烟,烹饪 , 甚至酗酒,有时还熬夜,而且通常对个人及建筑的安全并不怎么留意。这些学生对这些在标准的防火材料及建筑法规出台前建造的老旧建筑很少有 “ 主人 ” 意识。在这之中,吸烟或者安装床头灯而引燃蚊帐等是公寓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现象通过加强管理,以及宣传教育是可以杜绝的。然而在公寓中存在许多的易燃物,其中包括蚊帐、窗帘和墙饰,纸和书,木制书架,书桌和化妆台,以及衣服等此类对学生来说必不可少的物品,因此在公寓无法完全杜绝易燃源的存在,所有只有在管理上加以重视,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学生公寓发生火灾的其他原因还有灯、电炉,以及电器超负荷和短路等。

高等院校容易发生火灾的原因?

⑴ 公共场所,高等院校的食堂,礼堂,体育馆等公共场所通常人流较为密集,一些不良习惯(如乱扔烟头等)容易引起火灾,且许多院校此类场所的设计存在一定缺陷,装修多为木制等易然材料,照明灯具,大功率电器较为集中,容易发生短路引起火灾。

⑵ 学生公寓

a 、违章用电 . 如使用劣质电器和大功率电器 ( 包括劣质应急灯、充电器、电吹风、取暖器等 ) 。学生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又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会购买价低劣质的电器在宿舍使用;还有的学生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电线超负荷,因此很容易造成短路引起火情。使用热得快。这在学生宿舍起火原因中占很大的比例。不少学生为了图方便,往往在宿舍用热得快烧水。有的忘记了正在烧水,热水瓶里的水烧干后,烧着了外壳或其他易燃物品引发火情;有的则是因为使用劣质热得快而起火。 b. 点蜡烛 如一些学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晚上在宿舍点起蜡烛 “ 加夜班 ” ,或是加班加点看小说,有的一不小心碰倒蜡烛,或是睡着了而蜡烛未熄,结果蜡烛烧到底,点燃了书籍、床板等可燃物品,引起火灾。

c. 抽烟 如男同学中抽烟的为数不少,在床上吸烟及吸完后不及时地灭掉烟头,极有可能成为火灾的隐患。

d. 焚烧杂物 如在寝室内或走廊焚烧信件,袋子等易燃物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人离开而火未灭,或是火太大无法控制,极易引起火灾。

e. 同时学校在消防安全教育方面滞后,消防常识未能普及,忽视了对学生消防安全常识的教育普及,安全教育成了学校教育弱项,消防管理薄弱。安全楼梯、疏散通道阻塞且未设逃生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设置铁栅栏影响应急救援等。紧急出口、疏散通道处、层间异位的楼梯间 ( 如避难层的楼梯间 ) 没有明显的标志。

⑶ 普通教室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和演示需用火、用电或化学危险物品,普通教室用于基础课教学,视听教室由演播室、控制室、维修室、电影放映室等组成,是采用电视、电影进行教学的方式,这些都是人员聚集的地方;实验室是进行各种物理、化学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性认识的场所,同时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因此,防火安全尤为重要。

⑷ 视听教室的演播室内所用吸音材料不少是可燃材料,并且安装了碘钨灯和聚光灯等照明设备;维修间用火用电多,同时还经常用易燃液体;电影放映室放映机的灯箱温度较高,如发生卡片不能及时排除故障,有可能使影片着火,在修接胶片时所用的丙酮,遇明火也极易起火。

⑸ 实验室内贮有一定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如使用和保管不当,极易引发火灾。另外,在实验进程中常用明火进行加热蒸馏、回流等实验操作,以及使用电热仪器时用电量过大等等都可能出现危险。 四 大学生中消防意识淡薄的表现

( 1 ) 大多数学生只知道火警是 119 ,但对于如何在不同种类的电话上播打 119 都不是十分清楚。

( 2 ) 大多数学生对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一窍不通,并且从不关心居住的 寝室内是否有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具体存放在哪些地方均不太清楚。

( 3 ) 大多数的校园火灾均是由于学生在公寓内使用违章电器引起的(比如由于使用违章的大功率的电器造成线路的短路,使用热得快热水壶等电器时临时离开忘记关闭水烧干后点燃外壳等造成火灾等)然而这种种沉痛的教训在震撼性过后,确没有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很多的印象。大多数学生对于在公寓中使用违章电器仍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且多数人都认为在公寓中使用违章电器并不是什么错误,尤其是热得快,电暖杯,电热水壶,床头灯等,认为在公寓中使用这些即方便又快捷,对于可能存在的消防隐患却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火灾离自己是十分遥远的,正是这种侥幸心理,造成了现在学生公寓中使用违章电器现象普遍的问题,从而在公寓内造成了很大的火险隐患。

( 4 ) 现在学生公寓在建造时通常设有消防安全出口,然而大多数的出口标志均不明显,其中的大多数出口被用于堆放杂物或者为了方便管理而大门紧锁。作为安全出口的直接受用者,大多数学生在入住公寓时并不注意消防安全出口的位置,也不会专门去寻找安全出口,对于安全出口的状况(如是否能够通行,是否堆放杂物,是否有铁门或者锁)从来不做了解,或者即使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也总是抱着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从来不会向有关部门反映或者想法解决。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在学生中占了和大部分。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火灾,后果将十分严重。

( 5 )学生对火灾的性质,引发火灾的不同原因,火灾的种类及应采取何种方式扑救均不是十分清楚。 ( 6 )大多数学生对身处火场后如何正确快速的逃生没有了解,对于宿舍的安全出口均不是十分清楚,且对于在火场中受伤后如何自救和互救的方法不了解。

五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当前火灾形势和安全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全校火灾预防能力的一项群众性基础工作。其二,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在校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发生火灾时,在校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其

三、在校大学生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学校发生的火灾, 60% 至 70% 在学生宿舍等人员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学生是宿舍的主人,预防学生宿舍火灾,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低下,一旦发生火情,势必酿成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然而在做足防范工作的情况下,总会有百密一疏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生火灾,如何逃生是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一般的情况下,火灾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应该立即寻找安全出口撤离到建筑物外。由于火场中烟通常较大且其中有害气体很多,因此在烟雾弥漫的情况下应该以匍匐的方式前进,并寻找毛巾或类似物品用水浸湿后蒙住口鼻前进。如果在逃生过程中身上衣物起火应该立即将衣物脱下或就地打滚灭火,在此情况下切忌奔跑。如果发现安全出口被堵等无法逃生的情况,应该立即寻找背风的易燃无物少的房间躲藏,用湿的被子等堵住门缝防止烟雾泄漏进来,并且在窗口等显眼处大声护救,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范文第4篇

一、 家校共育的作用

1、家校共育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师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还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家长素养等,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2、家校合作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校联合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4、家校合作有利于家长做出教育的误区,有利于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所以,我们应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另一方面,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二、家校共育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教师必须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1、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获取真实信息的主要途径。高中三年内教师对每位学生要家访一次,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2、家长会。建议各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委员会或者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可以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学期结束时也可以利用社区由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走出校门到社区召开家长会,主要是汇报成绩,向家长宣传假期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起一个监督作用,同时把行为规范极差的学生交给社区,形成一个三结合教育合力,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3、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学校,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家长学校的开办,就像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架设了一座彩虹桥,使家庭教育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家庭育人环境明显改善,家教质量明显提高。家校联系的畅通无阻,有效地加强了家校合作,实现了二者和谐的教育资源网。家长学校的开办,就像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开通了热线电话,及时地消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不和谐音符,使广大家长的心与学校贴得更近。家长学校的开办,就像在学校和社区之间链接了一条锁链,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为创设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广大家长学员的支持和配合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工作不断推进,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4、通过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安排学生做“三个一”即: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饭、说一句悄悄话。家长安排子女为教师也做“三个一”即:帮教师做一张贺卡、打扫一次办公室、提一条意见,通过学生这个纽带把家长和学校联系起来。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范文第5篇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成。”所谓“礼”,是教人尊敬与关心他人,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是教人在言谈举止上要恰到其分,使之合乎事理。可见,小到人与人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交往,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否则就会失礼失态。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大力提倡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本文是阅读关彤编著的《社交礼仪》后,对书籍中关于“社交装束”“社交惯例”“社交语言”“社交礼节”“社交工具”“交际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的总结和反思,着重探讨社交礼仪对当代 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西文中“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etiquette,原意长方形纸板上面书写进入法庭所遵守的规则秩序,因而这种纸板被视为法庭上的通行证。巧合的是,“礼仪”正好成为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可 见社交礼仪对大学生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社交礼仪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 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社交礼仪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 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

第三,社交礼仪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 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 第四,社交礼仪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 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

第五,社交礼仪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 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尤其重要。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因此,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已难以适应形势,惟有从井底跳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方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他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 美好形象。

其次,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这对于企业和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的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立稳脚跟。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作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在此方面走在前列。

再次,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正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礼仪。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学习礼仪是争做“四有”新人的需要。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教师或同学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人欢迎的现代人。因此,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下一篇: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