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2023-04-16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更多是娱乐、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视线,应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很好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课堂互动当中,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参与意识; 有效培养

随着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飞速发展,在中小学开展的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计算机的发展。而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更多是娱乐、游戏吸引了他们的注意视线,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很好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课堂互动当中,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呢?

一、了解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有十几年了,仍有一些遗憾。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学生容易对电脑产生陌生感、畏惧感,往往一个步骤操作不起来,就束手无策了。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不够。二是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使学生与电脑很少接触。三是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1.利用好奇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根据调查,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的,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好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乐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这节信息技术课程的实例和效果很感兴趣,他们就会表现的很兴奋,很想知道如何才能制作出这种效果呢?就会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地学习这节课的知识,自然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就高了,但是在有这种好的教学效果之前,信息技术老师要在上课之前花很大的精力备课,对学习的内容和实例反复的实践,使每一堂课都有兴趣让学生学习。在《邮票设计》的课程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各种不同的邮票画面,鲜艳的色彩和漂亮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动手设计邮票,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2.以游戏带练习,强化基本操作

农村学生,课后接触到电脑的机会较少,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是一遇到要求自主操作的内容,就觉得信息技术课艰深枯燥、繁琐难学。怎样才会让他们觉得不烦呢?怎样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里,掌握并强化电脑操作的基本技法呢?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寓教于乐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功课特点,玩,恐怕是最合适的了。孩子们玩得高兴了,带给他们的欢乐就多,学到的知识技能也多,而他们感觉到的学习负担就少,继而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就强,期望就高,也就是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不用调动自然高涨了。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组织管理必不可少,要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节奏,不能随意“放羊”。另外,无论课里课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监督和品德教育,告诫学生不要玩“网”丧志,不要涉足大型游戏,防止沉迷。

3.促进独立思考,培养实践能力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而是应该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在学生动手设计邮票之前,首先要引导他们回顾和“现实版”的邮票,构思邮票的样式、邮票的票面构图以及所要表现的主题等,然后再去尝试设计邮票,这就要求学生要回顾和“现实版”的邮票有什么不同,仔细观察邮票的票面构成,思考如何设计邮票等问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不宜过细,将更多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主动创新。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敏捷和活跃。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的转变。在学习邮票设计的过程中,从起初学生对邮票知识的一无所知,到认识邮票,了解票面构成,从而去设计邮票,完成邮票的创作,这一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整个变化过程。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4.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创造思维

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尤为明显。我所教学的班级中,大约90%的家庭没有购买电脑,学生在初学阶段,对电脑几乎一无所知,与购有电脑家庭的学生相比,差距是惊人的。这样,在同一个班级中,如果教学内容太浅,有操作基础的学生会表现浮躁,认为在浪费时间;讲深一些,没有操作基础的学生就会觉得在云里雾里,不知老师在说什么。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课程进度、深度的把握就成了一个研究的关键。教学过程中,我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机实习时,我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开始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很强,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好自己摸索,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创造的思维。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年龄、心理、生理的独特性,方式要灵活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活泼实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和发挥的空间;课后,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一些互动交流,他们才会感到信息技术课真的很实用,上信息技术课,真的很快乐。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对中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核心素养的评价能够使得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朝着好的方面进行。目前,尽管我国对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对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关评价体系研究却是比较少见的,这就导致我国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對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渗透时缺少目标性,以及没有过多地去注重学生的反馈,导致这样的培训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所以本文依据我国中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利用对其核心素养渗透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进行分析,完善我国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中教育;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性竞争,实则上成为了人才上的竞争,所以教育成为我国复兴的主要途径。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我国目前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近两年来,我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相关工作人员也对其教育途径进行不断的探索。而目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我国教育逐渐开始对学生实行核心素养培养。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思想,是为我国发展提供综合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对高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核心素养培育思想渗透,是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尽管在核心素养培养渗透进综合实践有关的策略上,我国的研究人员提出了较多的解决方式,但在其评价体系的建立上,仍旧存在较多问题。

一、对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合理评价体系的意义

对高中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外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较少,导致高中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后,教师没有对其有一个较合理的评价,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更加影响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渗透。如果能够对高中生综合实践的评价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活动提供目标,还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进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则是高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多趋向于课堂外进行,但学生在脱离教师的指引后会面临目标无法确立,或者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式去完成目标等问题。而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进行完善,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思路,使得学生的活动沿着实践的评价体系进行,从而使得他们的实践行为和结果能够更加符合我国目前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合理

高中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的适当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一些高中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自己本身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制订不够明确,导致了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时,不懂得如何去把握度。比如:某学校体育科目中包含健美操,但实际上健美操这门科目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协调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选取标准的健美操片段,但许多教师对一些健美操记忆不够全面,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后,学生在最后考核自行选取任何片段,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标准的判定,所以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实则上是无效的。

(二)教师自身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反思性

教师的反思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起到了推动教师思维进步的作用,教师通过对自己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等一系列事物进行反思,就能够不断地对教学方案进行总结,从而达到不断提升自己的目的。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许多教师实际上也是处于探索过程中,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自身的评价行为进行不断反思。但在通过对一些案例的观察,我们发现,当学生完成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后,常常没有对自己做出的评价进行反思。比如:某次综合实践活动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当地的景点去寻找有关红色基因的传承之路,某个小组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是对当地的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的相关措施进行观察,却没有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与教师要求的探索关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之路的目的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在进行汇报的过程中,就只是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了讲述。学生a的回答是:“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该地区的红色旅游景点实行的是限制人数的方式。”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的实践结果确实有失偏颇,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更多的想到的是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出,希望通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方式,来不断改进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但是教师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后续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教师长期对学生进行批判而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得教师的评价处于一种固性思维当中,不仅会使得学生的活动行为受到约束,还会使得教师的评价体系过于古板,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本身的因素

学生虽然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大部分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甚至可以说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但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建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我国的部分教师对于评价体系的建立理论是缺失的。一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的心目中没有对评价体系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支撑,就导致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也不知道怎么去开展对于学生的评价活动。二是教师本身对评价目标没有全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不断对学习技能进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重在综合两个字,它尤其需要学生对整个活动环境进行考虑,并且要利用自身所学结合生活实际去对活动的目标进行完成。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因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比较复杂的,它不仅包含了课堂内的教学,还主要倡导学生走出教室,去对室外的事物进行探索,并且要利用好自身条件去对活动的目标进行完成。通过对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观察,我们发现课程本身就包含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得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变得更为复杂。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时不利于教师有一个较为合适的标准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尽管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它的综合性使得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但是由于教师在对学生的操作方面没有更好地指导,往往会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无效的,无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良好培育。而且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自己在整个高中参与的实践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无论是主题还是方向,教师如果采用统一且单一的评价方式来对其评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磨灭学生为实践活动而做出的努力。

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教师要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进行正确了解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1.整体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其实包括了研究性学习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它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考验,培养学生的手脑合作能力。综合性课程包含的教学内容众多,但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哪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都是要起到更好的作用的。而且它本来倡导的就是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去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进行切身的体会,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学习思想,不断地积累学习技能,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2.实践探究性。与其他科目不同,综合性实践活动更多的是考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传统授课方式不同,传统授课讲究的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出,而综合实践课程讲究的是教师适当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3.合作性。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通过自己独立的努力是能够学习到较多的知识的,但是在综合实践课程过程中,学生如果不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是很难将一个目标完成的,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各自发挥自己所擅长的能力去对课程目标进行探索。4.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以及强调开放的世界,让学生去进行探索。不仅如此,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资源也是较为开放的,同其他严谨的学科不同,综合性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开放性这个特点是贯穿始终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需要明白以上特点。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如果教师自己本身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不够了解,那么又何谈去构建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呢?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成主要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考验,这尤其需要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去。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完成自己所设立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这就会使得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态度消极,尽管他们在教师的鞭策下完成了实践任务,但是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没有多大收获的。不仅如此,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参与实践活动的態度,所以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尤其要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整体上要使用积极的语言,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采用委婉的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并且在结果的最后,教师也应当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在整个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整体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要对不同的学生情感加以关注。因为某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尽管各自都有擅长的方面,但是有的学生所擅长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并没有使用进去,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优化实践活动的策略。比如:某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调查该校高二年级对于体育活动的了解程度,学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某个班级并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需要用到的,除了自己的社交技能以外,还有自己对于问题的认定能力,但有的学生并不擅长社交,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教师在对他们的结果进行评价时,这部分学生是无法达到共情的。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单独引导,指导他们去寻找更好地解决方式,并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得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构成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多对学生进行指导,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能够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思考,从而以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活动。重视情感体验,不仅仅要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来进行,还要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了解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的实践状况。通过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进行观察,教师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一些不合理行为或者不正当思想进行纠正,从而使学生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去开展实践活动。

(三)提升制度化水平

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虽然整体上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但是教师最终都离不开制度化的规范,而且只有制度化的规范,才能够使得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与体系的制度化,能够优化教师对于学生评价的合情性,并且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塑造,使得他们的核心素养在教师的评价下得到积极塑造。并且制度化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到进一步的规范,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规范自己的自觉性与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在其他科目上的学习,这其实也就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化提供了一个优化评价的保障机制,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教师和学生双方能够产生共情,还会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提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水平。所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制度化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束语

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培育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拥有一个完备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合理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更应该对评价环节加以重视。学生的学习如果以兴趣为主,那么会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加大,而构建合适的评价体系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更多的学习热情参与到综合实践课程中去,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姣华,佘雅斌.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分散式合作学习模型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5).

[2]张慧.构建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多元化评价[J].考试周刊,2018(8).

作者简介:李春(1982—),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中小学一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英语。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起着核心作用。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德育所面临的困难,分析并论述了德育创新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德育新途径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生德育;探索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起着核心作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开放性环境,不仅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也带来学习方式及方法上的革命。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一)传统的德育观念和运作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

传统德育教育中,教师具有主动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互联网具有交互性、选择性等特点,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互联网以完善的服务和针对特定的公众群体展开的宣传攻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增大了参与者的亲和力,从而使信息传输过程变成了参与者主动的认知过程。

(二)信息的多元化冲击德育的主导权威性

德育教育受到来自互联网的西方文化的冲击。网上流传的个人不同的观点、主张、见解互相混杂,互相冲突,冲击着大学生既有的思想、价值和文化观念。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时空几何级数不断增大,对信息进行选择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传统德育的主导性权威地位下降,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三)大学生的德育学习受网络中的“垃圾”因子误导

网上中各种不良信息充斥其中,例如暴力信息、色情信息、宣扬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生活方式的信息等。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中,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转向盲目追求享乐、奢侈、刺激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创新的迫切性

随着社会环境的开放、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变得更加复杂化。面对这种变化了的形势,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局限性也日趋外显,表现出种种问题。德育材料来源落后,与世界变化不同步。德育信息更新慢,与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不吻合。德育内容空洞,不能贴近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德育形式陈旧,缺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目标,但是,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无法真正实现“三个学会”。

分析这些问题其主要是违背了情感领域的教育规律。要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地发挥巨大的作用,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与老师、社会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转化口头说教为精神沟通,增强德育的情感性、情境性。把计算机作为育人和认知的工具,探索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创新的可行性

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教育观念、人力资源和德育内容融为一体,共同完成德育任务,这是一种新型学校德育模式。在继承、完善和发扬业已形成的传统德育教育手段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教育资源和时空,优化德育环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德育模式。

第一,在德育内容上,开发利用地区的人文地理德育资源、校本德育资源及互联网上的德育资源,进一步充实学校德育内容,使学校德育更加贴近大学生、贴近生活,从封闭的校园扩展到开放的社会生活。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结合文字说明,再配上恰当的音乐,使德育课的内容图文声并茂,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始终保持着很强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果。

第二,从德育的方法上,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拓展学校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创建实现德育活动的全员参与的德育环境。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德育途径的探索

(一)建立德育网站,开通新的德育课堂

建立德育网站,把与德育资源相关的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将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校本德育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德育资源库。

1.设计丰富多彩的栏目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设计家乡巨变、教师频道、校长热线、大学生频道、心灵之约、我的校园、德育动态、时事之窗、学校信箱、知识竞赛、时事追踪等栏目,并与相关资源网站链接,充分运用互联网上的德育资源,体现学校德育的新观念和现代气息。

大学生通过访问德育网站,了解国家重大新闻、方针政策,并能根据个人的爱好、需要、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

2.开设班级网页,增强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根据班级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设栏目,如班级展示、德育新闻、德育之窗等。这不但能使访问者耳目一新,更能使制作者在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利用班级网页的作用,可以达到一种双向性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多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途径,懂得处理自己和他人、自己和集体的关系。由此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的感情,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班级网页评比活动,增强班级同学集体、竞争意识。通过班级网页公布学生个人的量化管理结果,让他们及时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因此通过班级网页可以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从而培养了班级的民主气氛。

3.指导大学生建立个人网页,培育大学生的自信心。大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制作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网页,设立德育档案、生活信条、学习体会等栏目,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大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提高网页制作技术,丰富网页内容,达到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统一,既培养了大学生学习的审美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种形式,可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精彩的画面,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可感的材料,从而使大学生从受教育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教育的主体。他们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在参与中学习,使自己不断成熟,从而增强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创设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心灵的沟通

利用QQ群、飞信、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创设互动交流平台,进行交互对话,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收集大学生德育相关的问题,制定调查问卷,利用网上测试,让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行为自律的德育目标。为大学生提供网上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大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学校可以开放一个便于家校联系的电子信箱,家长利用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能及时掌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不足,这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会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巧用“QQ”“BBS”“家校互动”等网络平台,拉近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放下教师的架子,以网友的身份参与网上交流、网上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借助这种活动,充分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了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某种权威给学生造成的压抑感。同时在这种聊天交流的活动中,学生们敞开心扉,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平等、生动的交流中,教师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施加影响,促进学生的成长。

网上交流有很大的隐蔽性,学生不用露面就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隐私,这样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可以得到尽快治疗。因此,学校可以开设网上心理咨询辅导站,让学生通过网络与老师进行交流谈心,老师能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在校园网上开设“网络咨询”“心理测验”“心理训练”“趣味心理”等栏目,创设了一个立体的、无需面对却可畅所欲言的空间,不仅为学生,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心理教育平台。同时还开展心理测试和训练,辅导学生鉴别常见的心理障碍,自我调节,消除困惑。

(三)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在思想政治德育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德育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一般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上教师一张嘴巴,以理论说教为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讨厌上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互联网的出现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重大契机,各种信息都能第一时间在网络中反映出来。这样,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可不断补充教材内容、更新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在网络电子教室中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更好地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另外,通过开展德育系列化教育实验,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大一重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二重点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大三、大四重点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学校改革传统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式、内容,让主题教育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每学期各班举行的主题班会,学生们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自行上网收集材料并制作PPT,并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充分地发表个人见解,这种主题班会的活动形式,有着传统班会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学生的角色由传统的被教育者转变成参与者,学生能经过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主体性得到了保证。

总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德育工作,是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关注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意义,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把握时代的脉搏,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才能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开展德育工作的新载体和新阵地,为德育工作开展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建生.面向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曾咏辉.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6).

[3]张猛.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3(4).

[4]简敏.高校德育模式创新浅谈[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都是初中生。学习目标模糊, 缺乏学习动力和信心, 学习自主性差。在计算机的使用中, 它只用于游戏和在线聊天, 很少与学习和生活相结合, 这大大限制了学生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此外, 学生的基本计算机操作也很混乱, 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掌握学生的信息素养, 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

二、树立育人教育新观念

在我看来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 提高信息素养是培养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 即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信息问题来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熟练地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处理、管理、表达和交换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以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为主线, 以提问为出发点, 通过信息获取、管理等专题活动, 培养学生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一步步的提高。

三、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 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是向着网络化、多功能和产业化的方向。在就业市场方面,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计算机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操作、计算机技术人员非常乐观。所以说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奠定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下, 要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确定培养方向, 明确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采取有效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四、理论结合实际

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解决实践问题的时候,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竞争、自由辩论、交流方法、相互启发, 实现解决实践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例如, 使用电脑编辑稿件, 使用窗口画笔绘制简单的彩色图片, 制作书签和卡片, 使用电脑建立自己的学习文件, 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和管理;二是计算机可以实现辅助教学的功能, 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的展开计算机辅助教学;三是可以让学生经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学重于教, 旨在体现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教学模式背景下, 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组织、教学指导和回答问题的角色, 从教授知识的给予者和组织者向学习中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转变,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2) 要以实验室作为教学模式的中心。计算机专业课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可操作性强, 在在职计算机教学中尤为突出, 若还是采用“课堂+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不现实的, 我们应该采用以实验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想让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 加强实训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中, 要加强知识的积累,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上讲, 在实践中提高技能, 真正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

(3)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首先,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实现模拟环境,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其次, 教学内容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 教学课件直观、清晰、生动。第三, 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一个学生可以听, 看, 操作, 讨论和交流的环境。它能提供各种感官刺激, 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和维持。第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通过积极参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建立网络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虚拟课堂、远程学习、分布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由于中职学生在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普遍处于劣势,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上下载学习软件, 从各种学习网站去收集学习资料, 这不仅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 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收集、处理和采集信息的能力,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总结

针对于以上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 主要提出了以上的几点对策, 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就要全方位了解学生, 为学生制定适合的多种方式方法, 让学生学会理论结合实际, 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最佳可行的方式方法, 只有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 才能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摘要:职业中学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基地, 每年向各行各业输送大量人才, 其具有应用型计算机操作能力。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当下,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做到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的同时, 还需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老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注意对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从而掌握一种技能, 有创新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这篇文章主要就是针对于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对策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提高,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秋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朱敬华.《拓展型课程学习心得》.

[3] 吴良根.《加强信息技术教学,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课程

说明

【项 目 背 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近年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大量需要补充。仅目前到2015年,中关村软件园信息技术人才将由现在的3万人达到10万人的规模,其他企业每年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也在5000—12000人。但学习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不具备直接上岗的条件,信息技术类企业也不愿招收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因此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一直有很大缺口。在未来的五年这样的情况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本公司受部分企业委托开设此课程可以做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作用,长期服务于需求岗前培训,就业规划培养等服务上。

【项 目 简 要】

以为企业培养实践型人才为服务宗旨,以北京大学教育资源为依托,培养具备专科以上层次复合型人才为目的,为合作企业储备大量实用技术型科技人才而努力。

目前信息技术企业用人方向主要是招收专科及以上层次的毕业生,而大学四年学习并不能使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毕业生并不能拥有当前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更新快、实践性强、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与客户的相处方法等技能。企业在招聘人员后,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对所招聘的新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未能让企业直接在其中得到人才的及时补充,对企业学生双方造成时间金钱的浪费。

基于此,中关村软件园内部分企业,厦门九华通信设备厂北京研发部,北京维盛网域科技有限公司,和君创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委托,与北京大学直属院系合作举办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职位的专业人才培养,让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培养就业后可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合格员工。

【课程规划】

与用人单位拟分为三大部分对学员进行岗前培训

第一部分:巩固和补充大学学习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根据学员的个人意向和企业的初步选择分班教学。由各个企业派出相关行政

人员、技术人员对学员进行其公司企业文化、主要产品以及、涉及领域的专

业知识,工作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学员的专业技术,

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逻辑思维、沟通协作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学员进入企业参加部分项目实习,将前期学习到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到实际工

作中,同时也为企业最终的人才招聘起到考核作用。

【核心课程】

1、 基础知识部分:

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英语,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基础等

2、 实践技术部分 Windows系统应用,Linux系统,C/C++编程,Java,.NET,主流嵌入式系统移植,ARM体系结构 ,串口、触摸屏幕及GPIO的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过程及相关技术文档的编写等

3、职场素质训练

1、 正确认知自我,发现自身优势,增强自信心;

2、 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找到改变自己的方法;

3、 正确面对新的环境,敢于尝试,实现自我突破;

4、 学会自我展示,提升演讲能力,把握职场机会

5、 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培养个人职业素养;

6、 学习沟通技巧,打造个人职场人际影响力;

7、 学会融入团队,应对社会,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8、 学会担当执行,提升执行能力,打造职场竞争力;

【其它信息】

定向合作单位:厦门九华通信设备厂北京研发部、北京维盛网域科技有限公司、和君创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方远信息技术研究院等

【收费标准】

一、 学费:电子商务专业:9800元/年

软件工程专业:12800元/年

二、 住宿费:6人间:3800元/学年

4人间:5800元/学年

住宿押金:500元(一次性缴纳,毕业时无公务丢失或损坏全额退还)

三、其他费用:

1、教材费:1200元/学年(代收费,多退少补)

2、保险费:200元/学年(代收费)

3、体检费:300元/学年(代收费)

4、军训费:1500元(一次性缴纳)

5、管理费:3000元(一次性缴纳)

4、学籍费用:4500元/学年(此费用用于学员报考国家承认学历,根据学员的需求自愿缴纳)

总费用:第一学年:24000元-29800元/年

后三学年预计:19000元-25000元/年(按当年实际发生费用)注: 以上费用均为含学历费用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总结